❶ 如何開展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
一、提高幼兒對游戲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
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學習,對於他們來說,不只是要學習理論知識,更要使他們對游戲充滿熱愛,特別是中華民族的特色,民間游戲。孩子們怎麼樣才能積極參加民間體育游戲呢?我認為,需要激發他們對此的興趣,在每一個活動之前,我總會先讓孩子們了解、知道這個游戲的由來,是哪一個民族的特色。比如說,我們通過課件、視頻等多種渠道,讓幼兒了解「跳竹竿」的體育活動來源以及人們是如何跳竹竿的等。讓幼兒感受民間體育游戲帶來的魅力,把孩子的目光集中到活動中來。激發小朋友學跳竹竿舞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循序漸進以及充分地給予幼兒主體地位,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跳竹竿」游戲。幼兒在活動中能進行分段式的學習「跳竹竿」,敲竹竿的幼兒做哪些動作,敲打節奏型是什麼;跳竹竿的幼兒如何做才能靈活、快速地跳竹竿等一系列問題,讓幼兒在游戲中不斷地摸索、總結,最終學會合作,一起完成「跳竹竿」游戲。在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在輕鬆快樂的氛圍學會了「跳竹竿」,懂得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更加體現了民間游戲的趣味性。活動結束時,孩子們還興奮地說:「真好玩,我們還要玩……」。使孩子們了解並開始接受民間體育游戲,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民間體育游戲。這和剛開始,很多孩子看到老師擺出的竹竿感到很陌生,不知道這東西還能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游戲材料的多樣性,每一個幼兒都能得到滿足
民間體育游戲形式很多,各種各樣,每一個游戲都有很多種玩法,中國傳統的民間游戲對於小朋友來說,是比較單一的。現在的孩子,接觸的東西多了,見的世面多了,對於這些民間游戲難免提不起興趣,不適合現在小朋友的發展。所以呢,我們要在傳統的民間游戲上面加上一些新的元素,使民間游戲融入小朋友的生活,如:「好玩的塑料管」可以進行鑽山洞、立定跳遠、運果果回家等游戲;還有「跳瓦房」「跳大繩」「套圈」等游戲,只需要身邊隨處可見的材料,就可以進行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感到十分開心,既可以滿足小朋友的需求,又可以激發他們對民間游戲的熱愛。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充分體驗體育游戲活動的快樂
在游戲的時候,我們結合實際情況,採取了多樣化的形式。很多的民間游戲都是要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的,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玩。現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很少有交流,所以說,民間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和同伴進行情感交流的機會與條件。在游戲中,規則是很重要的,每一個游戲都有規則,需要小朋友去遵守,這樣,游戲才能很好地進行下去,有的游戲還要小朋友合作,增加了他們的友誼。教師在活動時,可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隨時改變活動組織形式。給幼兒充分的探索、把玩的時間,讓幼兒在活動中去探索和發現。
四、通過體育游戲,架起幼兒協作、溝通的橋梁
民間體育游戲可以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剛剛結束活動,小朋友在休息的時候,可以坐下來,玩玩「翻花繩」,在下午睡覺起來後,可以進行「123,木頭人」「老鷹捉小雞」等等,很多民間游戲都有著讓人朗朗上口的兒歌,比如說:「編花籃」「跳皮筋」,這些游戲都離不開合作。因此,促進了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班級中肯定有一些害羞、靦腆的孩子,當他們看到其他孩子都在一起玩的時候,心裡肯定十分想加入他們。這時,只要老師上前鼓勵並帶領他們一起參與,讓他們體驗參與進去的快樂,時間久了,他們的膽子會慢慢變大,變得活潑自信些,也會慢慢地喜歡和大家一起玩的感覺。同時多引導其他的孩子,多與這些內向的幼兒交流玩耍,讓這些活潑的幼兒用這種活潑的氣氛去感染他們。使他們在下一次的游戲中更主動,更喜愛與同伴一起參加體育游戲。漸漸地,不善交往的孩子們由被動變主動,能主動、大方地與更多的朋友共同游戲;同時,在游戲中孩子們的協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游戲「剪羊毛」的時候,我一開始強調了游戲規則,請小朋友找一個小朋友,組成隊伍,開始進行游戲,小朋友一開始都很興奮,他們都想去搶其他人的羊毛,很多的孩子都離開了自己的朋友,去剪其他小朋友的羊毛,不遵守游戲規則;在第二次進行游戲的時候,我強調了組隊的小朋友不能分開,去搶別人羊毛的時候,也要保護自己的羊毛,孩子們都口口聲聲說明白規則了,結果在游戲的時候,一開始他們表現還不錯,可是玩過一次以後,又和自己組隊的孩子離開了。第三次集體游戲時,孩子們都已能注意與自己結伴的孩子相互配合了,無須老師的提醒也能很好地協作完成任務,沒有違反游戲規則。
五、通過各種親子體育活動的開展,獲得家長的認可
通過親子運動會、親子游戲、大家來參加等多種親子體育游戲方式,讓家長了解我們活動開展的目的、內容和要求。家長們知道身體健康對幼兒生長發育更為重要,同時具有趣味性的游戲幼兒更加喜愛。
❷ 幼兒園教案怎麼練,如何練,背3-6歲綱要
目 錄
說 明
一、健康
(一)身心狀況
(二)動作發展
(三)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
二、語言
(一)傾聽與表達
(二)閱讀與書寫准備
三、社會
(一)人際交往
(二)社會適應
四、科學
(一)科學探究
(二)數學認知
五、藝術
(一)感受與欣賞
(二)表現與創造
說 明
一、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二、《指南》以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通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三、《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
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教育建議部分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
四、實施《指南》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2.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徵。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3.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4.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樂於想像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忽視幼兒學習品質培養,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
一、健康
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它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成人應為幼兒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宜的鍛煉,滿足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兒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於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
(一)身心狀況
目標1 具有健康的體態
3~4歲 4~5歲 5~6歲
1. 身高和體重適宜。參考標准: 男孩:身高:94.9-111.7厘米體重:12.7-21.2公斤女孩:身高:94.1-111.3厘米體重:12.3-21.5公斤
2. 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 1. 身高和體重適宜。參考標准:男孩:身高:100.7-119.2厘米體重:14.1-24.2公斤女孩:身高:99.9-118.9厘米體重:13.7-24.9公斤
2. 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確的站、坐和行走姿勢。 1. 身高和體重適宜。參考標准:男孩:身高:106.1-125.8厘米體重:15.9-27.1公斤女孩:身高:104.9-125.4厘米體重:15.3-27.8公斤
2. 經常保持正確的站、坐和行走姿勢。
註:身高和體重數據來源:《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兒童生長標准》4、5、6周歲兒童身高和體重的參考數據。
教育建議:
1.為幼兒提供營養豐富、健康的飲食。如:
·參照《中國孕期、哺乳期婦女和0~6歲兒童膳食指南》,為幼兒提供穀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製品等多樣化的食物,均衡搭配。
·烹調方式要科學,盡量少煎炸、燒烤、腌制。
2.保證幼兒每天睡11~12小時,其中午睡一般應達到2小時左右。午睡時間可根據幼兒的年齡、季節的變化和個體差異適當減少。
3.注意幼兒的體態,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姿勢。如:
·提醒幼兒要保持正確的站、坐、走姿勢;發現有八字腳、羅圈腿、駝背等骨骼發育異常的情況,應及時就醫矯治。
·桌、椅和床要合適。椅子的高度以幼兒寫畫時雙腳能自然著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狀為宜;桌子的高度以寫畫時身體能坐直,不駝背、不聳肩為宜;床不宜過軟。
4.每年為幼兒進行健康檢查。
目標2 情緒安定愉快
3~4歲 4~5歲 5~6歲
1.情緒比較穩定,很少因一點小事哭鬧不止。
2.有比較強烈的情緒反應時,能在成人的安撫下逐漸平靜下來。 1.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不高興時能較快緩解 。
2.有比較強烈情緒反應時,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漸平靜下來。
3.願意把自己的情緒告訴親近的人,一起分享快樂或求得安慰。 1.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知道引起自己某種情緒的原因,並努力緩解。
2.表達情緒的方式比較適度,不亂發脾氣。 3.能隨著活動的需要轉換情緒和注意。
教育建議:
1.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如:
·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影響幼兒。
·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幼兒。注意發現幼兒的優點,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不簡單與同伴做橫向比較。
·幼兒做錯事時要冷靜處理,不厲聲斥責,更不能打罵。
2.幫助幼兒學會恰當表達和調控情緒。如:
·成人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為幼兒做出榜樣。如生氣時不亂發脾氣,不遷怒於人。
·成人和幼兒一起談論自己高興或生氣的事,鼓勵幼兒與人分享自己的情緒。
·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並給予適當的引導。如幼兒發脾氣時不硬性壓制,等其平靜後告訴他什麼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發現幼兒不高興時,主動詢問情況,幫助他們化解消極情緒。
目標3 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3~4歲 4~5歲 5~6歲
1.能在較熱或較冷的戶外環境中活動。
2.換新環境時情緒能較快穩定,睡眠、飲食基本正常。
3.在幫助下能較快適應集體生活。 1.能在較熱或較冷的戶外環境中連續活動半小時左右。
2.換新環境時較少出現身體不適。
3.能較快適應人際環境中發生的變化。如換了新老師能較快適應。 1.能在較熱或較冷的戶外環境中連續活動半小時以上。
2.天氣變化時較少感冒,能適應車、船等交通工具造成的輕微顛簸。
3.能較快融入新的人際關系環境。如換了新的幼兒園或班級能較快適應。
教育建議:
1.保證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提高幼兒適應季節變化的能力。
·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於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季節交替時要堅持。
·氣溫過熱或過冷的季節或地區應因地制宜,選擇溫度適當的時間段開展戶外活動,也可根據氣溫的變化和幼兒的個體差異,適當減少活動的時間。
2.經常與幼兒玩拉手轉圈、鞦韆、轉椅等游戲活動,讓幼兒適應輕微的擺動、顛簸、旋轉,促進其平衡機能的發展。
3.鍛煉幼兒適應生活環境變化的能力。如:
·注意觀察幼兒在新環境中的飲食、睡眠、游戲等方面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
·經常帶幼兒接觸不同的人際環境,如參加親戚朋友聚會,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兒較快適應新的人際關系。
(二)動作發展
目標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
3~4歲 4~5歲 5~6歲
1.能沿地面直線或在較窄的低矮物體上走一段距離。
2.能雙腳靈活交替上下樓梯。
3.能身體平穩地雙腳連續向前跳。
4.分散跑時能躲避他人的碰撞。
5.能雙手向上拋球。 1.能在較窄的低矮物體上平穩地走一段距離。
2.能以匍匐、膝蓋懸空等多種方式鑽爬。
3.能助跑跨跳過一定距離,或助跑跨跳過一定高度的物體。
4.能與他人玩追逐、躲閃跑的游戲。
5.能連續自拋自接球。 1.能在斜坡、盪橋和有一定間隔的物體上較平穩地行走。
2.能以手腳並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網等。
3.能連續跳繩。
4.能躲避他人滾過來的球或扔過來的沙包
5.能連續拍球。
教育建議:
1.利用多種活動發展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如:
·走平衡木,或沿著地面直線、田埂行走。
·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蹺等游戲活動。
2.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如:
·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鑽爬、攀登、投擲、拍球等活動。
·玩跳竹竿、滾鐵環等傳統體育游戲。
3.對於拍球、跳繩等技能性活動,不要過於要求數量,更不能機械訓練。
4.結合活動內容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目標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3~4歲 4~5歲 5~6歲
1.能雙手抓杠懸空吊起10秒左右。
2.能單手將沙包向前投擲2米左右。
3.能單腳連續向前跳2米左右。
4.能快跑15米左右。
5.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適當停歇)。 1.能雙手抓杠懸空吊起15秒左右。
2.能單手將沙包向前投擲4米左右。
3.能單腳連續向前跳5米左右。
4.能快跑20米左右。
5.能連續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適當停歇)。 1. 能雙手抓杠懸空 吊起20秒左右。
2. 能單手將沙包向前投擲5米左右。
3. 能單腳連續向前跳8米左右。
4. 能快跑25米左右。
5. 能連續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適當停歇)。
教育建議:
1. 開展豐富多樣、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身體活動,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勵幼兒堅持下來,不怕累。
2. 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多走路、少坐車;自己上下樓梯、自己背包。
目標3 手的動作靈活協調
3~4歲 4~5歲 5~6歲
1. 能用筆塗塗畫畫。
2. 能熟練地用勺子吃飯。
3. 能用剪刀沿直線剪,邊線基本吻合。 1.能沿邊線較直地畫出簡單圖形,或能邊線基本對齊地折紙。
2.會用筷子吃飯。
3.能沿輪廓線剪出由直線構成的簡單圖形,邊線吻合。 1.能根據需要畫出圖形,線條基本平滑。
2.能熟練使用筷子。
3.能沿輪廓線剪出由曲線構成的簡單圖形,邊線吻合且平滑。
4.能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或用具。
教育建議:
1.創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調。如:
·提供畫筆、剪刀、紙張、泥團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種自然、廢舊材料和常見物品,讓幼兒進行畫、剪、折、粘等美工活動。
·引導幼兒生活自理或參與家務勞動,發展其手的動作。如練習自己用筷子吃飯、扣扣子,幫助家人擇菜葉、做麵食等。
·幼兒園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動區時,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與製作活動。
2.引導幼兒注意活動安全。如:
·為幼兒提供的塑料粒、珠子等活動材料要足夠大,材質要安全,以免造成異物進入氣管、鉛中毒等傷害。提供幼兒用安全剪刀。
·為幼兒示範拿筷子、握筆的正確姿勢以及使用剪刀、錘子等工具的方法。
·提醒幼兒不要拿剪刀等鋒利工具玩耍,用完後要放回原處。
(三)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
目標1 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
3~4歲 4~5歲 5~6歲
1.在提醒下,按時睡覺和起床,並能堅持午睡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3.在引導下,不偏食、挑食。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新鮮食品。
4.願意飲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
5.不用臟手揉眼睛,連續看電視等不超過15分鍾。
6.在提醒下,每天早晚刷牙、飯前便後洗手。 1.每天按時睡覺和起床,並能堅持午睡。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3.不偏食、挑食,不暴飲暴食。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新鮮食品。
4.常喝白開水,不貪喝飲料。
5.知道保護眼睛,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連續看電視等不超過20分鍾。
6.每天早晚刷牙、飯前便後洗手,方法基本正確 1.養成每天按時睡覺和起床的習慣。
2.能主動參加體育活動。
3.吃東西時細嚼慢咽。
4.主動飲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
5.主動保護眼睛。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連續看電視等不超過30分鍾
6.每天早晚主動刷牙,飯前便後主動洗手,方法正確。
教育建議:
1. 讓幼兒保持有規律的生活,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時進餐、吃好早餐等。
2. 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
·合理安排餐點,幫助幼兒養成定點、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
·幫助幼兒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引導他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於健康的食品;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
·吃飯時不過分催促,提醒幼兒細嚼慢咽,不要邊吃邊玩。
3. 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
·早晚刷牙、飯後漱口。
·勤為幼兒洗澡、換衣服、剪指甲。
·提醒幼兒保護五官,如不亂挖耳朵、鼻孔,看電視時保持3米左右的距離等。
4. 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養成鍛煉的習慣。如:
·為幼兒准備多種體育活動材料,鼓勵他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展活動。
·經常和幼兒一起在戶外運動和游戲,鼓勵幼兒和同伴一起開展體育活動。
·和幼兒一起觀看體育比賽或有關體育賽事的電視節目,培養他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目標2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4歲 4~5歲 5~6歲
1.在幫助下能穿脫衣服或鞋襪。
2.能將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 1.能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扣鈕扣。
2.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1. 能知道根據冷熱增減衣服。
2. 會自己系鞋帶。
3. 能按類別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教育建議:
1.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
2.指導幼兒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洗臉、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確方法。
3.提供有利於幼兒生活自理的條件。如:
·提供一些紙箱、盒子,供幼兒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圖書或生活用品等。
·幼兒的衣服、鞋子等要簡單實用,便於自己穿脫。
目標3 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4歲 4~5歲 5~6歲
1.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2.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險的事。
3.在公共場所走失時,能向警察或有關人員說出自己和家長的名字、電話號碼等簡單信息。 1.知道在公共場合不遠離成人的視線單獨活動。
2.認識常見的安全標志,能遵守安全規則。
3.運動時能主動躲避危險。
4.知道簡單的求助方式。 1. 未經大人允許不給陌生人開門。
2. 能自覺遵守基本的安全規則和交通規則。
3. 運動時能注意安全,不給他人造成危險。
4. 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災知識。
教育建議:
1.創設安全的生活環境,提供必要的保護措施。如:
·要把熱水瓶、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兒夠不到的地方;陽台或窗檯要有安全保護措施;要使用安全的電源插座等。
·在公共場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兒;幼兒乘車、乘電梯時要有成人陪伴;不把幼兒單獨留在家裡或汽車里等。
2.結合生活實際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
·外出時,提醒幼兒要緊跟成人,不遠離成人的視線,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在河邊和馬路邊玩耍;要遵守交通規則等。
·幫助幼兒了解周圍環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險的事。如不動熱水壺,不玩火柴或打火機,不摸電源插座,不攀爬窗戶或陽台等。
·幫助幼兒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識,如:小心觸電、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緊急出口等。
·告訴幼兒不允許別人觸摸自己的隱私部位。
3.教給幼兒簡單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
·記住自己家庭的住址、電話號碼、父母的姓名和單位,一旦走失時知道向成人求助,並能提供必要信息。
·遇到火災或其他緊急情況時,知道要撥打110、120、119等求救電話。
·可利用圖書、音像等材料對幼兒進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並運用游戲方式模擬練習。
·幼兒園應定期進行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逃生演習。
二、語言
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各個領域,也對其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展著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通過語言獲取信息,幼兒的學習逐步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
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用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的方式讓幼兒過早識字不符合其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
(一)傾聽與表達
目標1 認真聽並能聽懂常用語言
3~4歲 4~5歲 5~6歲
1.別人對自己說話時能注意聽並做出回應。
2.能聽懂日常會話。 1.在群體中能有意識地聽與自己有關的信息
2.能結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語氣、語調所表達的不同意思。
3.方言地區和少數民族幼兒能基本聽懂普通話。 1.在集體中能注意聽老師或其他人講話。
2.聽不懂或有疑問時能主動提問。
3.能結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設等相對復雜的句子。
教育建議:
1. 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談的機會。如:經常和幼兒一起談論他感興趣的話題,或一起看圖書、講故事。
2. 引導幼兒學會認真傾聽。如:
·成人要耐心傾聽別人(包括幼兒)的講話,等別人講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
·與幼兒交談時,要用幼兒能聽得懂的語言。
·對幼兒提要求和布置任務時要求他注意聽,鼓勵他主動提問。
3. 對幼兒講話時,注意結合情境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於幼兒理解。如:
·說話時注意語氣、語調,讓幼兒感受語氣、語調的作用。如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較堅定的語氣表示不同意;講故事時,盡量把故事人物高興、悲傷的心情用不同的語氣、語調表現出來。
·根據幼兒的理解水平有意識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句子。
目標2 願意講話並能清楚地表達
3~4歲 4~5歲 5~6歲
1.願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說話,能大方地與人打招呼。
2.基本會說本民族或本地區的語言。
3.願意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時能配以手勢動作。
4.能口齒清楚地說兒歌、童謠或復述簡短的故事。 1.願意與他人交談,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2.會說本民族或本地區的語言,基本會說普通話。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幼兒會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
3.能基本完整地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經歷的事情。
4.講述比較連貫。 1.願意與他人討論問題,敢在眾人面前說話。
2.會說本民族或本地區的語言和普通話,發音正確清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幼兒基本會說普通話。
3.能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一件事情。
4.講述時能使用常見的形容詞、同義詞等,語言比較生動。
❸ 在幼兒園里幼兒的好奇心和規則意識發生沖突時怎麼辦
游戲對於幼兒之所以魅力無窮, 就是因為幼兒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幼兒自主自願地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支配控制自己的行為。讓幼兒自主地游戲,成為游戲的主人,這種觀念已被人們普遍地接受和認同。為了使游戲順利開展並做出成效,教師必須注意引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建立和執行規則,培養規則意識。規則使幼兒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活動有目的性;進而通過規則引導幼兒意識到行為的質量和後果。
游戲是幼兒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在生活中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事物,獲得關於周圍環境與生活的各種印象,他們會把這些印象或經驗帶進他們的游戲中來。
幼兒玩滑滑梯的時候,盡管教師總是事前提醒幼兒: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險動作,要從樓梯上去再從滑道下來。可每次游戲的時候,開始時,幼兒似乎還記得這些規則,時間一長,幼兒就開始犯規,有的從滑道上逆行上去,有的在滑道上一個一個疊坐在一起不滑下去,有的幼兒用手抓住上面的護欄,身體躺在滑道上擺動,嘴裡喊著救命!救命啊!臉上流露出頗為誇張的表情,護欄邊圍著幾個幼兒正在有條不紊地救人,有的幼兒掉到水裡去了,有的幼兒救上來了。教師看到那麼多的幼兒擠在一起,走過去制止他們:小朋友,看看誰最聽話,知道怎樣滑滑梯才是對的。小朋友立即變乖了,停止了原來的活動,排著隊有序地爬上爬下,安靜了許多。教師放心地在一旁觀看。可沒過幾分鍾,有幾個男孩子又開始了救人活動,有的被怪獸抓住大喊救命! 有的在滑梯上大喊:我是奧特曼,我來救你們。參與救人游戲的孩子越來越多,游戲場上又熱鬧起來。
是制止他們,還是順其自然。不制止?怕他們出事故。制止他們又於心不忍,幼兒玩得那麼投入。游戲中的自主和規則是一對矛盾,如果過分強調規則,勢必把孩子管得太死,孩子就失去了自主發展的機會,失去滿足和快樂感;反過來,過分強調自主,沒有規則的約束,游戲就會顯得雜亂無序,毫無質量和意義。教師該如何處理游戲中幼兒自主性與規則意識之間的矛盾呢?
一、尊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自主性
游戲是幼兒基於內在動機的選擇,沒有固定模式的主動參與活動的快樂過程,是幼兒的權利和需要,是幼兒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師要把選擇游戲的權利交給幼兒,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游戲,這樣才能使幼兒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
靜下心來想一想,成人也喜歡來點刺激的游戲,游樂場里的過山車、快速滑行車,新型運動中的攀岩、懸崖跳水、急流探險都是成人喜歡的驚險活動,一個險字本身就包含著不安全的因素,而冒險後的成功卻往往能帶給人巨大的滿足感。 孩子在游戲中的動作一般來說具有非常規性。例如幼兒玩滑滑梯,除掉滑滑梯本身帶給幼兒的感受外,幼兒還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情節,例如:奧特曼救人、過山車等。幼兒在充分地自主地表現,使游戲情節精彩,內容豐富,當然會令他們流連往返。因此,幼兒游戲時,教師要把選擇游戲的權利交給幼兒,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游戲,這樣才能夠讓幼兒獲得滿足感和愉快感。
就算是小班的幼兒,也仍然會在游戲活動中反映他們日常生活的片段,扮演他們想像的角色。但教師總會擔心幼兒不會玩,玩不好,不安全,希望幼兒按教師的意願重復那些規矩的活動,結果是幼兒在游戲中失去了自主性,時間長了,會束縛幼兒的思維和手腳,表面上看上去聽話乖巧,實際上對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要細致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內容,表現,看看他們在游戲中做什麼,怎麼做的;傾聽他們在游戲中談論什麼,怎麼交流,對積極地部分給予肯定,尊重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選擇,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注意幼兒在游戲中的愉快體驗。
幼兒在游戲時的動作、語言、情節常常是比較隨意的,甚至是盲目沖動的,特別是小班階段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准則行事,不能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使得游戲進行時易發生沖突和過激行為,導致不良後果產生。例如:前面提到的游戲中,救人的孩子越來越多,集中在窄小的滑梯通道上,容易導致安全事故。如果一味讓幼兒自主自由、隨心所欲,完全忽略規則在幼兒活動中的教育功能,那麼幼兒在游戲中根本就自主不起來,同伴間互相干擾,混亂無序,游戲不能順利開展,自然沒有自主性可言。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制定規則,讓幼兒學習遵守規則,培養規則意識,在有序的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才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注重遊戲的指導和評價,培養幼兒的自律性
在我們談論幼兒游戲的自主性的時候,同時有這樣一種誤區,游戲既然是幼兒自己的活動,成人就不因該過多地干預,讓幼兒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好了,只要幼兒高興就行。事實上游戲就變成了放羊式的一種低水平的游戲,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就無從體現,幼兒在游戲中變得盲目,沒有規則,放任自流,忽略了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價值,前面提到的幼兒安全問題就變得突出了。因此,我們要謹慎地界定幼兒地游戲行為,評價幼兒地游戲過程。
教師要善於觀察了解幼兒對什麼感興趣,觀察幼兒當前或已有的經驗和能力,需要教師在哪個方面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培養制定規則和執行規則的自覺性。規則是必要的,幼兒受年齡限制,控制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容易憑興趣模仿或重復一些危險的行為和動作。特別是在活動激烈時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所以要讓幼兒學習和掌握判斷是非的標准,學習區分什麼行為是正確的,什麼行為是錯誤和危險的,讓幼兒學會自律。這樣才能把外在的行為要求變成內在的行為需要。例如,玩竹竿游戲,孩子們很喜歡,能用竹竿玩出很多種好玩的玩法:抬轎子、雙杠、騎竹馬、跳竹竿讓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但在游戲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危險的玩法:有的用竹竿相互對打,有的將竹竿亂扔。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教師必須立即制止,並讓所有的孩子知道這樣的玩法是不對的,是很不安全的。在游戲結束後,教師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哪些玩法是可行的,哪些玩法是不行的,制定出玩竹竿游戲的規則。這樣,既發揮了孩子的自主性又培養了孩子制定規則的能力。當游戲規則制定好後,要培養幼兒自覺遵守規則,學會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通過評價使幼兒不斷掌握規則。規則是針對每一個幼兒的,在游戲中要做到規則面前人人平等,養成幼兒自覺遵守規則的習慣,對違反者做到一視同仁,賞罰分明,強化幼兒的良好行為。
規則無疑是必要的,但過於繁瑣、生硬,就變成了套子,束縛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行為。活動前,有的教師會提一大堆的要求,不準這樣,不準那樣,把那些文靜、乖巧的孩子作為榜樣。長期這樣,幼兒會變得看教師的眼色行事,為了聽教師的表揚而變得循規蹈矩,自主性得不到發展。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有明顯違規行為的幼兒畢竟是少數,遇到不恰當行為出現時,教師不妨給他一個提示或疏導,既加強了針對性又避免了打擊一大片。
幼兒在游戲的自主程度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自主游戲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游戲過程的自主程度與規則要求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能力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保護幼兒的創造火花
世界各國都已經意識到兒童創造性培養的重要性,把培養兒童的創造性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來抓,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所必須做的事情。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的想像多是無意性的,不是經過苦思冥想得來的,往往是在輕松的游戲活動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游戲中幼兒的創造隨處可見:滑梯當成了大海、積木當成了手槍、樹枝當成了寶劍、椅子當成了火車,這些創造的火花,讓原本簡單的游戲變得精彩、生動起來。
教師所應該做的就是留給幼兒充足的思維空間和實踐機會,及時捕捉他們的創造性的點滴火花,予以肯定,正確對待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突發奇想,並和他們一起游戲適當地給予幫助,從而使他們的游戲順利地開展,創造性得到更大發揮。
但如若處理得不好,積木手槍會引發幼兒攻擊性行為,小椅子火車不恰當的使用會變成安全隱患。讓幼兒騎在椅子上把火車安全的開下去,還是為了某一個違規動作讓游戲停下來?我認為教師不妨和幼兒商量一下,讓幼兒明白行為的正確與錯誤的界限,找出對錯,討論怎樣做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才能與同伴玩得更好更盡興等。這樣既保護了幼兒在游戲中的創造火花,又逐步學習調整相互之間的關系,約束和剋制自己的不恰當行為,獲得積極的對人對事的態度與積極得當的行為方式。
教師是游戲的組織者、教師是游戲的觀察者、教師是游戲問題的解決者、教師是游戲適當的引導者。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既豐富多彩有利於幼兒發展,又安全科學有利於幼兒的健康。寓教育於幼兒的游戲活動中。游戲雖說是幼兒自發的自然活動,但是它一旦進入教師的視野,就被引入幼兒的教育領域,它就不再是一種純粹的自然活動,它會受到人們的教育價值觀的規范,被區分為好的游戲』和不好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