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幼兒科學實驗活動教案

幼兒科學實驗活動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4 05:20:09

① 科學實驗旋轉鞦韆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周圍事物,感知慣性現象。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動用各種感官尋找答案。
3、激發幼兒探究生活中科學現象的慾望,滿足好奇心,感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准備:
1、課前讓幼兒感受開車、剎車時的身體變化。
2、戶外場地,能感受慣性現象的鞦韆。
3、幼兒操作材料:瓶蓋、小木棍、撲克牌、小木塊、扣子、免洗紙盤、圓柱紙管、滑板車、飛盤、騎小車的車子、溜溜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提問:
(1)小朋友你們都坐過汽車吧!那汽車開車、剎車時候身體有什麼變化呢?為什麼?請小朋友互相講一講。
(2)個別幼兒上來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二)、讓幼兒在玩盪鞦韆中感受慣性,激發幼兒探究生活中科學現象的慾望。
1、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玩「盪鞦韆」的游戲。不過請你們注意在盪鞦韆時會有什麼秘密呢?
2、 談談盪鞦韆的感受。
3、老師小結:初步了解什麼是慣性?
我們坐車時,汽車突然的剎車,我們的身體會前傾,而突然的開車會讓我們的身體後仰,這種現象就是慣性。盪鞦韆時我們不用推鞦韆,但是鞦韆還能盪來盪去,這也是慣性。慣性很有趣吧!今天我們就來玩一玩、找一找有趣的慣性藏在哪裡?
(三)、幼兒自由分組選擇多種材料來發現慣性現象。
1、師:老師為你們准備了一些材料(製作陀螺和旋轉的紙盤,玩溜溜球、滑板車,擺多米諾骨牌,翻撲克牌,操作玩具車等),請你們自己試一試、玩一玩、找一找,慣性在哪裡?
2、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和感受,鼓勵動用各種感官尋找答案。
3、幼兒互相交流。
師:你發現的慣性在哪裡?和同伴講一講。
(鼓勵幼兒大膽的用較連貫的語言與同伴講述自己的發現與想法)
(四)、通過玩游戲體驗感知慣性,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1、帶著問題重新選擇材料發現、體驗慣性。
(1)師:請小朋友選擇沒玩過的材料,再去發現慣性在哪裡?
(2)師幼互動:鼓勵幼兒大膽展示或講述自己的成果。
2、教師小結慣性的原理,解答幼兒發現的疑難問題。
3、鼓勵幼兒講述自己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慣性現象,相互交流慣性帶來的不足。
延伸活動:
通過尋找生活中的慣性,進一步了解慣性秘密和原理。
1、師幼共同尋找操坪周圍運用了慣性原理的大型器械。
2、自由玩耍,體驗慣性帶來的快樂。

② 幼兒時間和空間的科學活動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沉浮》
孩子們對玩水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會看到他們把一粒石子、一片樹葉等投進水裡,百玩不厭。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我結合大班《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一書設計了此活動——《沉浮》。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活動准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麼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葯丸盒裡可使空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麼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可以來繼續進行嘗試。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小小的苔蘚
活動目標:
1、 知道「苔蘚」這一名稱和主要外形特徵,了解苔蘚的生長環境。
2、 樂意主動採摘苔蘚,感受樂趣。
3、 豐富相應詞語,如葫蘆蘚、地錢、牆蘚等。
活動准備:教師事先找好有苔蘚的花圃、田間路邊等。
活動過程:
一、 出示苔蘚實物樣品、引出課題。提問:
——誰見過這些綠綠的小東西?它們會長在哪裡呢?
——今天我們要去找找苔蘚,可以採摘。
二、幼兒尋找採摘苔蘚,過程中和幼兒一起觀察其生長環境的特點,誘發幼兒(幼兒食品)有意記憶。
三、交流經驗
——你找到了苔蘚了嗎?它長在哪兒?什麼樣子的?象什麼?(讓幼兒邊觀察邊討論。)
——請你找一找苔蘚的根、莖、葉。誰也有根、莖、葉?
四、幼兒再次尋找採摘,並讓幼兒摘點野花、野草,為回教室讓幼兒用它與苔蘚合作學習插花。
五、梳理經驗:
1、苔蘚它多生長在潮濕、肥肥的土地里,在住宅、田園和路旁容易找到。因為是潮濕環境,因此人們走路要小心。
2、苔蘚雖小也有根、莖、葉,是植物一種。(讓幼兒討論苔蘚與水和陽光的關系。)
活動建議:
可結合相應的季節和天氣組織幼兒採摘苔蘚(地錢),並烹飪、品嘗苔蘚植物(地錢),讓幼兒了解其特殊的用處。
活動延伸:
1、 科學區中設置「下水石」、「上水石」、「沒水石」,觀察哪塊石頭能長出苔蘚。(「上水石」總保持著潮濕的狀態,所以適合苔蘚植物生長。)
2、 在自然角種植苔蘚。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彩光變變變
活動目標
1.激發探索光的興趣。
2.感知光透過各種物品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並嘗試用符號記錄。
活動准備
手電筒幼兒每人一個,並學會使用;各種顏色的布、皺紋紙以及各種玩具;「我的新發現」記錄圖、彩色筆、標志符號;一段舞台燈光視頻、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實錄與分析
一、導入活動:出示電筒,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手電筒發出了什麼顏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後,光顏色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准備了什麼材料?(各種顏色的布、紙。)
2.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3.小實驗: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布,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蒙上紫色皺紋紙,光就變成了紫色了……)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光變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
5.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我的發現」圖表上。
分析:教師讓幼兒在用手電筒和布、紙玩的過程中,自己去觀察、比較、發現。盡管幼兒觀察到的變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過他們個體經驗的整合,以及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完善,使探索的結果全面而細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後,光形狀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還帶來了什麼?(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起玩一玩,光還會有什麼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麼變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起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不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5.幼兒展示自己的新發現,並在「我的發現」圖表上記錄新發現。
分析: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在幼兒猜測一實驗一再猜測一再實驗的矛盾沖突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幼兒有步驟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觀看舞台燈光視頻,製作彩色燈,師幼表演。
幼兒邀請客人老師當燈光師,自己當小演員,一起表演。
五、活動結束,幼兒快樂地離開大廳。
活動延伸
教師、幼兒、家長一起尋找資源,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其他的材料後,光還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
活動反思
剛開始進行「彩光變變變」活動時,我和幼兒都遇到了不少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將活動不斷深入下去。
最初,教師一廂情願地投放了手電筒、顏色鮮艷的皺紋紙,並預設幼兒會喜歡的活動過程,可結果讓人失望,幼兒的興趣只持續了十分鍾,是什麼原因呢?我把遇到的問題請教聽課的老師,希望通過集體的智慧給我一些啟示。教師們建議我不妨先觀察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再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深層次地挖掘。於是我潛下心來觀察思考,發現幼兒對「光」發生變化這一現象是很感興趣的,可是因為我投放的材料太單一,幼兒很快發現了規律,才造成了活動的停滯。於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讓手電筒光改變的材料,如糖紙、各色布、透明紙、水果泡沫網、雪花片等……親自試驗,試驗結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不僅顏色變得鮮艷漂亮,形狀也發生了變化。這些新發現使幼兒在新一輪的活動中感到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事實證明,追隨幼兒興趣,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點進行活動,這樣更有利於幼兒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構建相關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好玩的紙球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並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活動准備
幼兒准備:使幼兒具有一定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准備: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背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教師引導: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游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可以怎麼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折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
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游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著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麼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麼樣的球?(能提供足夠的報紙,接著,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著自己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迴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玩了這么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麼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來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麼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游戲:投籃。
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現在,我來當籃球架(老師把小背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背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一)崇尚簡約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後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著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 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於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因此,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了。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可以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同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並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3.內容簡約充實。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一個常數,一般是小班15~20分鍾,中班20~25分鍾,大班25~30分鍾,要想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對一個物體或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幼兒的學習精力也很有限。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追求教學內容的簡約。活動側重於讓幼兒在自由玩報紙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報紙變成紙團的方法,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入固定紙球的環節,內容雖然簡約,但幼兒的探索是充實的、快樂的。
(二)回歸本真
本真課堂中的「本」是指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真」是指課堂教學的真實,同時也是指幼兒的童真。本真課堂應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應讓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馳騁、創造。
1.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活動的三個環節,是從獨自玩報紙、兩兩合作玩報紙、集體玩報紙,到自己探索報紙變成球的方法,再到最後環節中自己選擇材料固定紙球。幼兒的體驗是充分的、真實的,是幼兒自己對真實的材料進行真實的觀察與操作而獲得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表達和創造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獨特的體驗與表現。如在自由玩報紙的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幼兒表現出來的獨特玩法及時肯定,並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
2.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是獲得創造的源泉,而創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最高追求。本活動中,從幼兒興奮的神情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探索是自由的、快樂的。一張張報紙在幼兒的手中變成了他們喜歡的籃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灘排球……他們進行著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籃比賽。當幼兒在比賽中不斷地搓、揉紙球時,教師及時地點撥,激起了他們固定紙球的願望。在這個環節中,他們自由選擇材料,採取獨立或兩兩合作或請教師幫忙的辦法固定紙球,然後用固定好的紙球再去進行投籃、足球射門等比賽,從中體驗到自由創造、獲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影子的「眼睛」
大班幼兒對影子這一有趣的光學現象特別感興趣,他們喜歡和影子做游戲,因此我們經常會開展有關影子的科學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圍繞著影子產生的原理展開,幼兒較難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我們運用反證的方法,通過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讓幼兒自己對有關影子的錯誤或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理解紙擋住光就會出現影子,而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就能透過等粗淺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探索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
2.能與同伴合作觀察和記錄,並對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現象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幼兒操作材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塊、幼兒記錄紙若干。
2.教師演示材料: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頭、手電筒、集體記錄紙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說說影子,引起興趣
1.師:這幾天我們都在玩影子游戲,你們發現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現象?
幼:影子有時會變得很長,有時又會變得很短,有時又會消失不見。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來影子也會停下來。
幼:影子的顏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淺。
2.小結:影子真像一個魔術師,有時會出現,有時又會躲起來;有時會變長,有時又會變短。
(分析:在本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首先對剛剛結束的影子游戲進行交流,教師在提問時特意突出「有趣」二字,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特性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小結,幫助幼兒回顧關於影子的各種經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准備。)
二、比較不同的影子,記錄各種猜測結果
1.教師演示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幼兒根據局部特徵猜測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個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麼不同。
3.猜猜為什麼兔子的影子上會有眼睛,幼兒結伴商量並記錄猜測結果。
4.交流各種猜測記錄。
猜測一:在兔子頭像上畫兩隻眼睛;
猜測二:在兔子頭像上貼兩隻眼睛;
猜測三:在兔子影子上畫兩隻眼晴;
猜測四:在兔子頭像上剪兩隻眼睛。
5.教師在集體記錄紙上記下幼兒的各種猜測,並提出要求。
師:請你們用商量好的辦法試一試,然後再用手電筒照一照,看看小動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師通過演示動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引發幼兒對兩種影子進行比較,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猜測、記錄階段。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大膽猜測「如何才能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並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初步驗證自己的各種設想。)
三、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幼兒運用猜測的方法進行驗證,並進行記錄。
師:請你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記錄下實驗結果。試過自己的方法後,也可以試試別人的方法。
2.幼兒根據實驗情況交流自己的發現。
●光透過動物頭飾上的小洞後影子上就會有「眼睛」
師:為什麼給動物頭飾畫眼睛、貼眼睛都無法讓我們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個小洞就能看見呢?
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紙上的小洞後影子就會有眼睛,而畫眼睛或貼眼睛都會將光擋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間的關系
師:小動物的眼睛都一樣大嗎?為什麼?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結:剪的洞越大透過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過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實驗驗證後,當幼兒開始交流實驗結果時,教師的開放式提問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細致觀察,並鼓勵幼兒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較為復雜的光學原理。教師預設的一些關鍵提問,能夠幫助幼兒對光和影子的一些錯誤或是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並通過同伴間的引導、自己的操作,從而進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現眼睛」的光學現象。)
四、延伸活動:手影游戲
1.出示手影游戲的PPT,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麼。
2.幼兒在區角中模仿手影動作進行游戲。
活動反思
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的提問設計至關重要,有效提問不僅有利於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多向互動和活躍的教學氛圍,而且在活動的猜測驗證階段,教師的有效提問還能幫助幼兒正確理解科學現象,獲得初步的科學知識。
一、提問應服務於活動目標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提問方式,如鼓勵式、開放式和啟發式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也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工具」之一,它能激勵幼兒專注於探究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預設的提問緊緊圍繞著活動目標,並隨著活動的開展不斷交替出現,如「為什麼兔子的影子上能看到它的眼睛」這一提問引導幼兒探索在影子上找「眼睛」的方法,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否定了自己原先的各種猜測,通過不斷的嘗試,最終找到了正確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的原理,幼兒的探究慾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滿足。
二、提問應促進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這兩個影子有什麼不同」是一個比較性的提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兩個影子的不同之處,從而為後面的探究做好鋪墊。而教師在實驗驗證階段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不斷引導幼兒帶著問題與材料互動,積極探索並觀察影子上出現「眼睛」的原因。
三、提問應做到層層遞進
提問的設計應該具有層次性,要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入手,使幼兒逐步加深認識,建構概念,從而使整個活動過程結構嚴謹、層層遞進。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在每一環節的提問都旨在不斷推進幼兒對於「影子」的認識,如「什麼方法可以在小兔的影子上找到眼晴」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表達各自的猜測,而當幼兒在探索中找到正確的方法後,教師又進而提出「為什麼畫和貼的方法都不行,而剪兩個小洞就能在影子上看見眼晴」,這樣的提問是教師基於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幼兒能夠理解的表達方式,利用直觀的材料,從另一個角度引導他們思考光的穿透現象。
提問的層層深入,使幼兒在操作中自發地探究、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具有層次性的提問使整個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地向活動的最終目標邁進。

③ 幼兒園科學啟智課題實驗教案一個主題6篇

編寫教案來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源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的,具體規定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發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合理地組織教材,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便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向大多數學生,同時注意培養優秀生和提高後進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④ 關於幼兒園大班科學實驗教案有哪些

【活動設計思路】: 《綱要》中提出,關於開展幼兒科學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接觸體驗、表達感受和交流過程中知道探索的樂趣。水是我們身邊最熟悉的事物了,它無處不在甚至不可或缺,小朋友對水更是喜愛,又恰好遇上這炎炎夏日,於是用孩子最熟悉又喜歡的"水"設計了這...個活動。利用感官教學、直觀教學、實踐體驗、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孩子系統地認識了水。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慾。 【活動准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松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會想到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 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麼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裡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雲朵,當雲朵里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雲朵,當雲朵里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雲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於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麼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麼變成水的呢?(准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么奇妙,它有什麼用呢?(喝、清潔、游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麼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游戲操作游戲准備:准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游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里,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範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游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麼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麼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後,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閱讀全文

與幼兒科學實驗活動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