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健康活動玩童車教案及反思
設計意圖來
小班幼兒對玩自圈很感興趣,為了讓孩子們玩出新花樣,孩子們通過一物多玩,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為此設計了此次活動。通過有趣的圈圈游戲,發展幼兒的平衡技能,訓練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體驗在集體游戲中花樣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探索圈的不同玩法,在游戲中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及初步的合作意識。
2、練習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活動准備
1、幼兒用的小圈、沙包若干、平衡木、小椅子、紙箱。
2、歡快的背景音樂磁帶。
活動重難點
練習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2. 小班社會《照顧娃娃》教案及反思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內促使教師更為深容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3. 小班禮儀教案衛生習慣
教學案例、抄教學設計、教學實錄、襲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4. 小班安全衛生間里的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幼兒霸佔心理很重,認為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說笑游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對不起部……
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幼兒霸佔心理很重,認為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說笑游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對不起」部不說。因此,幫助小班幼兒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其自我人格的建構和社會性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片斷一:小朋友上廁所
一次活動後休息時,孩子們有的喝水,有的上廁所。這時,廁所里傳來了爭執的聲音:"這是我第一個搶到的 ! 老師,他推我 ! 」
"不行,我就要第一個 ! 」
"哇 ! 」 ( 哭聲 ) ……
原來,小朋友一起擁到廁所里,由於人多廁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廁。可天天就是不願等,一進去就要搶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樂意了,他就動起了武力… 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上演好幾次。
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獨占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我搶到的就是我的。」"我搶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常常發生沖突。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想通過廁所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自我意識。
我們知道幼兒模仿力極強,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通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為,同樣也可以通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為。故事《小螞蟻搬豆》中井然有序、團結合作的小螞蟻形象深深感染著孩子,給幼兒樹立了好榜樣。於是我們把可愛的小螞蟻畫下來,一個一個排好隊貼在廁所的牆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兒的視線一般齊。這樣,他們上廁所時,看到排著隊的小螞蟻,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隊等待入廁。在等待的過程中,還可以數數小螞蟻,復述故事中的情節:小螞蟻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很快就把豆豆運到了家裡… 」漸漸地,我們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時都要向幼兒嘮叨一句: "上廁所時要排好隊,不要爭搶。」耳邊經常聽到的是:"老師,我排好隊了。老師,我讓東東第一個小便。」……
5. 小班健康活動《該不該洗小手》教案及反思
設計思路 秋冬季節,孩子感冒發燒的情況特別多,在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就已能聽從教師的建議,有的已主動會把小手洗干凈,但有的孩子還是會忘記。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養成愛洗手的好習慣,我設計了此教案。 活動目標1、知道周圍的許多東西是不幹凈的,許多臟東西是看不見的,吃東西之前願意洗手。 2、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人,願意與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活動准備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濕毛巾;玩具、圖書等物品。 2、剛剛洗過手,分三組坐在桌旁,看圖書、玩玩具、聊天。 活動過程1、 情景設置:大班哥哥姐姐送來好吃的食物老師: 你是哪個班的小朋友?到我們班有什麼事嗎?大班幼兒: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給弟弟妹妹送晚點來了。我們吃晚點時,覺得幼兒園的晚點太好吃啦,想起小班弟弟妹妹還沒有吃過,一商量,大家就派我把好吃的晚點送來啦。老師: 哥哥姐姐真好,有好吃的東西自己不吃,給我們小弟弟小妹妹吃,我們應該說什麼呀?(謝謝哥哥姐姐!)
2、請幼兒聞一聞晚點的味道,激發幼兒想吃好吃的的願望。引導幼兒商量吃的方法。 提問: 1) 哥哥姐姐送來的好吃的真香,誰想吃呀?請幼兒將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2) 這么多小朋友都著急吃一袋好吃的,我們怎樣做才能快點吃到呢?
3)小朋友現在能吃好吃的嗎?為什麼?
4)誰不願意去洗手?為什麼?(手不臟,手沒摸臟東西,周圍的物品不臟。) 3、小實驗:它們干凈嗎用白色濕毛巾擦拭幼兒認為干凈的物品如:圖書、桌椅和玩具等,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毛巾顏色的變化。結論: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不幹凈的,許多東西臟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來,臟東西還會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呢。干凈的小手,摸了這些東西就不幹凈了。 提問:1) 毛巾為什麼變臟了?臟東西是哪兒來的?(圖書、桌椅和玩具是臟的,毛巾一 擦,臟東西就跑到毛巾上。)
2)剛才小朋友為什麼說它們是干凈的?(看不見)
3)小手洗干凈後,再摸圖書、玩具、桌椅和衣服等東西,還干凈嗎?
4)現在誰願意先去洗手,把我們用眼睛看不見的臟東西洗掉,再回來吃好吃的食物? 4、小朋友洗手,品嘗食物,引導幼兒將好吃的送給客人吃。哥哥姐姐有好吃的東西,想著送給我們小弟弟妹妹吃,他們真好!
6. 小班教案科學《小豆子旅行記》及反思
小腳丫是孩子們再熟悉不過的人體器官,在幼兒園里小腳丫每天奔跑、做游戲、踢球…..但是孩子們並不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小腳丫,也很少有機會去仔細觀察自己的小腳丫。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對自己的身體、器官有初步的保護意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一 多種渠道認識小腳丫在認識小腳丫的結構和功能的環節中,我調動了幼兒的視覺和出觸覺,讓幼兒看一看自己的小腳丫;數一數自己的腳趾頭;撓一撓朋友的腳底心;摸一摸自己的腳背;走一走各種質地的毯子。通過這一系列的感官參與,讓幼兒了解,自己的小腳丫由腳心、腳背和腳趾組成,自己的小腳丫能感受出不同質地的材料。當然在走不同材質的毯子過程當中,我也考慮到了各種感覺的對比:軟的和硬的、冷的和暖的、光滑的和粗糙的等等。
尤其是在撓腳底心、數腳趾頭和走毯子的環節,孩子們非常高興,感覺像是在做好玩的游戲。
二 情節貫穿始終,動靜交替在本次活動中,我創設了小腳丫旅行這一情節,始孩子參與活動的時候更加投入,避免了單一、枯燥的說教。小腳丫旅行--休息--旅行,這也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動靜交替,保證了活動的效果。
三 把孩子零散的生活經驗歸類"小腳丫有這么多的本領,我們該怎麼保護它呢?"教師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孩子們暢所欲言之後我只是對他們的答案進行梳理歸類和補充。並進行引導:你的腳趾甲長不長?我們應該怎樣坐電瓶車呢?
四、反思不足本次活動存在以下不足:
1、在走毯子的過程當中,沒有關注到後面的小朋友,前面的孩子已經走完了一種材質的材料,後面的孩子還沒有跟上。可以等孩子都走完之後再集體回憶討論。
2、自主學習的環節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維,我把小腳丫的功能歸納為:跑、跳、踢、跺、走,但我應該給孩子更多自己回憶的機會,相信孩子會給出更多令人驚喜的答案。
3、最後的結束環節教師無話可說,可以藉助怎樣穿襪子的兒歌,幫助小班幼兒學會穿襪子。
7. 小班教案預防食物中毒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班級的孩子年齡小,並且是剛來到幼兒園,有一次我發現,有的孩子喜歡撿地上的東西,然後放在嘴裡,多次都被我制止,還有的時候我帶孩子們出去玩,孩子就撿了放在兜里,然後回到班級的時候,我趕緊檢查孩子們的手,衣服兜,褲兜,還有的孩子看見吃的東西就要往嘴裡放,這樣的情況太危險,所以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真實的案例讓幼兒懂得隨便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引導幼兒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全體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
2、理解並運用到以後的日常生活中
活動准備
真實案例《卡在喉嚨里的圓豆豆》;課件《進餐時》、《肚子為什麼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魚》;圖片:
1、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
2、過期的食物。
3、腐爛變質的食物。
4、假冒、劣質的食物。
5、沒洗的水果。
活動過程
一、真實案例《卡在氣管里的圓豆豆》(用講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訴幼兒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講述完後提問:
1、這個故事的名稱叫什麼?
2、明明的身體好受么?
3、醫生對明明說了什麼?
4、還知道哪些東西特別危險,不能放入口中?
二、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1、課件《進餐時》
內容:在平時進餐時拍下幼兒進餐的狀態,幼兒在吃飯時,有的在說笑,有的在扔飯,有的嘴裡含著飯在玩玩具,跑鬧。
觀看後討論: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小結:人在吃飯時,飯寶寶都要經過氣管,再到胃,如果吃飯時說話,瘋鬧,飯寶寶就會走錯路,也就容易嗆傷,嚴重者飯卡在氣管里,會因為喘不上氣來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飯喝水時,一定要安靜,不能說笑,打鬧。
2、課件《肚子為什麼疼》
觀看後討論:
小朋友,冬冬的肚子為什麼會疼?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觀看圖片:
(1)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
(2)過期的食物。
(3)腐爛變質的食物。
(4)假冒、劣質的食物。
(5)沒洗干凈的食物。
提問:這些東西你吃過嗎?說一說,這些東西為什麼不能吃?
小結:大街上的燒烤的東西特別不衛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凈。買食物一定要有質量安全標志,保制期內的食物。一些腐爛變質,老鼠、蒼蠅叮咬過的假冒、劣質的食物不能吃,否則會食物中毒的。
3、情景表演《好吃的魚》
提問:(1)明明應怎樣吃魚?
(2)魚刺卡在喉嚨里該怎麼辦?
小結:小朋友吃魚時,一定要仔細把魚刺弄乾凈再吃,一旦魚刺卡住了,小朋友也不要哭,因為越哭,魚刺就陷得越深,應趕快告訴媽媽或老師,帶你到醫院去治療。
4、結束:小朋友,今天我們知道了不要隨便吃東西,以後一定要記住!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非常棒!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是根據我班幼兒具體存在的問題所設計的,在活動中讓每位幼兒通過觀看課件來感受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和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孩子的反應很好,在活動後,孩子在用餐時也能盡量注意吃飯時要注意的問題,同時,也不再撿地上臟的東西吃,不足在於,我沒有加入有趣的游戲,讓孩子們能夠鞏固所學的內容,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先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記錄一下幼兒在家中的進餐片段,以免幼兒在幼兒園時能夠注意,但是在家中又會出現不好的習慣,同時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比如說「誰是我的好朋友?」讓孩子能分辨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東西不能吃。這樣教育效果就會更加明顯,同時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提醒孩子們的飲食行為!
8. 小班我會上廁所教案反思
教學目標1.了解上廁所時的注意事項,知道憋尿不利於身體健康。
2.培養良好的入廁習慣。
教學准備:
1.幼兒用書。
2.課件。
教學過程:
1、幼兒看書,直接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請小朋友們打開書,看看這些畫面上都說了些什麼?
(2)幼兒觀看幼兒用書片刻並回答。
(3)教師:他們在哪裡?他們在做什麼?男孩和女孩解手的姿勢一樣嗎?
(4)幼兒回答。
2、出示課件,了解如廁時要注意的一些細節問題。
(1)教師:書上的女孩是怎麼上廁所的?如廁後,我們應該做什麼呢?為什麼要這么做呢?
(2)幼兒認真閱讀幼兒用書後回答。教師小結:女孩是坐在座便器上的,她用手紙從前後擦屁股。如廁後,我們一定不要忘記拉好衣褲、沖水和洗手哦!
(3)教師:在幼兒園如廁時,我們還應該注意些什麼呢?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4)幼兒討論並回答。教師小結:在幼兒園如廁時,上廁所的小朋友會比較多,這時我們應注意排隊和等待,在等待時不要擁擠,推搡,注意安全。
3、引導幼兒發現及時解手和身體健康的關系。
(1)教師講述事例:君君玩游戲時興致勃勃的,老師提醒小朋友們要去解小便了,他卻說:"我沒便",其實是他不想離開自己正在玩的玩具。過了一會兒,大家開始收拾玩具了,君君這才覺得自己憋不住了,於是趕緊往洗手間跑去,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他控制不住自己,尿在了身上。
(2)教師:君君為什麼會尿在身上呢?他這樣憋尿好嗎?怎樣才不會尿在身上呢?
(3)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教師小結:有了尿意的時候要及時解手,長期憋尿會影響身體健康的。君君在玩玩具期間應該去解一次手,這樣他就不會尿褲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