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是對學科邏輯體系的一個突破,是學生對學到知識的綜合運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不能脫離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要選取一些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感興趣的內容和主題,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注重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使學生學會智慧而富有創意地、自由而負責任地、健康愉悅地生活,現代信息技術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必要性
目前正處於信息時代,小學生成長過程中伴隨著計算機游戲,他們具有較強的求知慾,眼明手快,他們對枯燥的課文、抽象的理論感到厭倦;他們對單向的教材和純文字的媒體不感興趣。因此,教師應當合理地選用信息技術,使綜合實踐活動課取得較好的效果。信息技術主要指一系列與互聯網、校園網、教育網路、多媒體計算機等相關的技術。通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促進了教學模式與教學結構的根本改變,改善了教與學的效果,教與學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隨著社會對信息人才的需求和計算機已經在教學中得到廣泛地應用,因此很有必要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才能跟上時代步伐,適應時代的需求。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主要特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能夠發揮出新技術、新觀念、新思想的優勢,通過教與學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現代信息技術融為一體,這種學習方式應當做到同步發展。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具有了現實的親歷性特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強調了學生生活實際、科學、社會之間的聯系,關注學生身邊的社會發展、生活問題、環境問題,要求學生在實施中,自主活動,親自實踐,親身體驗,使學生通過活動實踐、實際操作、親自經歷獲得正確的價值觀、態度、情感,以及與人交往、探究問題的能力。
(二)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具有了雙向挑戰性的特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問題的提出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具有意義、感興趣的問題,學生也可以自己提出問題。教師提出問題好處是不確定因素較少,理性程度較高,問題比較成熟,比較容易指導,但是學生的特長、興趣、想像力發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自己提出所關注的問題能夠發掘他們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三)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具有了相互協作性和自主性的特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具有了雙向挑戰性的特點和相互協作性的特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協作性是指學生進行學習時進行協商和交流、小組討論,進行情感交流、生生交流、師生互動、互相學習,共同參與學習任務的完成,進行任務實踐和問題的研究。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自主性主要是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和行為,不能完全依靠教師傳授技能和知識,主要是做好學生的實踐過程。
(四)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具有了廣泛的開放性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開放性主要體現在學習過程、學習內容的開發。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主要是來自學校常規教育和社會問題,也有來自學生特長、愛好、興趣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需求應當滿足。學習內容的開發,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行個性化、自主的學習。
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方式
(一) 為了使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學習,應當發揮網路優勢
小學高年級學生應當自主地建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相關的資料網站,使信息反饋更加及時,交流更加方便,為師生交流提供了平台。相關課題資源網站可以建立論壇,學生遇到問題可以發帖到論壇相應版塊,同時也可以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對網站程序安裝和版塊內容設定過程中存在問題進行科學指導,使學生學會利用網路進行學習,學會對材料進行分析整理的能力。
(二) 科學地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為突破口,從事綜合實踐活動
針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和重點,教師應當製作一些優質的多媒體課件。這些優質的多媒體課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激情,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外部刺激。採取多媒體進行教學比較容易導入新課,為接下來的教學設下懸念,或打下伏筆,學生的求知慾望得到激發。在此過程促進學生體驗生活,面向生活並學以致用。
1.現代信息技術應當成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重要工具
現代信息技術應當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有探索性、現實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去。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應當打破學科界限,使各學科的知識得到綜合地運用,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學生和教師缺乏一定的信息和知識。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查閱需要的信息,從而使探究效率得到大大地提高。
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自主探究學習
現代信息技術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運用,能夠實現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網路環境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間和自主學習的條件。網上資源是開放性的學習資源,不受地點、空間、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在網路中進行交流,查閱需要的資料,從而做到真正的自主學習。學校可以利用學校的校內網建立一些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專題,實現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
3.科學地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開展互動合作式學習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採取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一起進行交流和討論,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小組成員之間通過競爭、結成夥伴、辯論、討論等形式,使學習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活潑、生動。無論是活動的具體實施,還是活動方案的設計,都離不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甚至學生與社會、學生與家長之間的密切合作。讓學生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集體探討、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主動探究意識。
四、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對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加強對教師進行培訓
加強對教師進行培訓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前提。要想實現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科學整合,就應當加強信息技術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培訓。逐步提高教師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理論水平,加強對信息技術的認識。
(二)教師應當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無論是學生的學還是教師的教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改變了原有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就應當轉變教師在傳統教學中結果的評定者、過程的設計者、知識的權威者、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要樹立科學意識、創新意識、主體意識,努力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
B. 如何開展好高中信息技術第二課堂活動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 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的同時,更應開展豐富多彩 的第二課堂活動。 「用計算機處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應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為人 類的共識。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習中會涌現出許多學生計算機愛好者,這些學生不滿足 課堂所學, 對計算機的許多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為了對這些學生的愛好 給予保護、培養和正確引導,以保證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學有所長,所以本學期我開設 電腦繪畫第二課堂。 一、活動宗旨 1、提高小組成員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踐操作極強的學科, 學生上機操作的過程是一個融閱讀、 理解思考和觀 察驗證於一體的過程。 學生的興趣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趨淡,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活動 開展過程中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次活動的學習目標並設置疑難問題,讓學生自己 去思考問題、上機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我們應該大力推行 "發現式"教學,保證學生充裕的上機實踐,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操作技能。當學生通過自 己的努力完成某項任務或發現某項事實時, 必然能夠熟練掌握該項操作技能並增添一份喜悅 之情,從而提高學習熱情。 在活動過程當中,不斷摸索前進的道路,採取學生建議的方式提高活動效果,充分發揮學生 的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輔導學生,激發學生的競爭力和學習興趣。發揮網際網路 的資源優勢, 使興趣學生涉獵更廣的知識面, 從另一方面又充分的提高了學生的網路操作能 力和對網際網路的認識。 在活動過程中聯系實際,與其他專業性較強的如:美術、音樂等教師聯系,使學生在學習美 術、音樂的同時,也能將其理論知識應用的計算機領域,讓學生更加充分的認識到計算機的 強大功能,使其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能力,也是為學生以後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2、培養小組成員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 發揮"小老師"的作用,激發學習興趣。在上機實踐中,教師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兼顧到每一位 學生,這時可以讓一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對其他同學遇到的一些難題給予解 答,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 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活動過程當中,要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建議,不要被一種模式所束縛,把握住學生的興趣, 使其學到知識是活動的關鍵。 二、活動時間 每周三下午第三節課 三、活動地點 信息技術 2 教室 四、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 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熟悉畫圖軟體的界面及各菜單,能用它完成創作作品。 3、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五、活動措施: 1、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 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2、布置開放式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中發現問題、創造性的學習。 3、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信息技術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C. 如何在小學綜合實踐課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的情境,激發小學生學習綜合實踐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對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一個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熱情,興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會達到對所學知識迷戀不舍的地步;在學習後,他會產生滿足感,並由此產生歡快、愜意的心情,所以,學習興趣是人才成長的「起點」。信息技術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中充分發揮了計算機及網路的作用,使教師在教導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更易為學生接受。老師在整個活動中可適時地調用計算機的圖像、動畫、聲音、文本等多媒體因素,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官,給學生以美好的享受,能保持學生在活動中的積極性,有效地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模擬性參與性學習環境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參與性學習環境。充分體現活動課的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教學中更讓學生參與各項實驗、練習,操作。對於一些不便在教學中直接讓學生參與的活動,就運用CAI技術創設出一種模擬的參與性學習環境。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演示活動開展用CAI技術進行演示,不僅可以看到學生無法親身體驗的過程和結果,同時還可以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信息技術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信息技術,它是我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好幫手,可以運用它搜集、加工、處理我們所需的學習資源。在這個遍布全球各地的網路中,包含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科技、教育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由於互聯網所提供的信息有視頻、動畫、圖像、聲音、文字和數據等多種媒體,這種呈現方式符合人類吸收知識應調動多種感官的特點。在這個數字資源提供的虛擬環境中,有利於學生開展主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可以上網查找、收集相關的資料。互聯網的出現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為老師提供了豐富、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四、運用信息技術,使綜合實踐活動與時代更貼近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大量、快速地獲取文字信息,綜合提取重要信息,迅速做出正確的概括;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網路獲取所要學習的所有文字、音像等知識。學生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還常常會產生許多新奇的點子,他們需要把自己的創意轉變成現實可行的東西,因此,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
五、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學生活動成果
活動成果主要以調查報告、研究論文、小製作、設計圖片、書畫作品等成果利用拍照、掃描、資源整理等信息化手段進行展示。活動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對學習行為與成果的積極肯定;另一方面滿足學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並與人分享的渴望,都希望得到推廣,從而充分實現自我價值。
D. 如何做好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近年來,信息技術教育在廣大中小學迅速發展起來,已經成為中小學一門獨立的具有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必修基礎課程,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聯系密切、發展迅速、實踐性強、應用廣泛的學科。隨著教育改革逐步推進,國家教育部已將加強信息技術教育作為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新興學科在教學研究方面明顯滯後,其突出表現就是還未形成適合本學科個性特點的基本教學方法,沿襲其它學科的教學方法又不能適應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要求。為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我們每一位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應思考的問題,我是一名在信息技術教學戰線上工作多年的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了一些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的一些思路。藉此機會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認真分析一下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三個基本要素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即教師、教材和學生的在教學中的地位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
1、以教材為中心:傳統的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在課前,教師充分和教材對話,即鑽研教材;在課中,教師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分章、分節、分點、分面給學生授課;學生如裝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也是在教師指導之下和要求之下與教材對話
2、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生興趣學習的基礎上,使學生從單純地接受知識轉變為自我學習,自我發現,更有利於因材施教,個別教育。
3、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可能過多的展示自己的教學技能、個人魅力,從而淡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模式可能更多出現在教師優質課比賽方面。
以上三種教學模式在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經常出現,但我認為在教學實踐活動這個舞台上學生是主角是演員,而老師則是配角是主持人,應該以學生作為我們教學的中心,以此中心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二、深入理解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活動設計的前提。
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我們的信息技術課程要從這四個方面來培養學生,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要有意識的圍繞這四個方面進行設計。
三、深刻理解教材的體系結構是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的保證。
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全面把握教材的體系結構,知識分布。不僅是對於當前所學的這一冊的教學內容應該把握,還應該對整個中學階段的教學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由於這套教材採用的是螺旋上升的知識體系,為什麼會在這一冊這一課安排這樣的教學內容,是有著全盤考慮的。教師把握好所教內容在整個體系中的位置和前後聯系,有助於明確教學目標、掌握教學中的重難點,更好地形成教學設計,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四、在把握好以上三點的情況下針對本節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雖然信息技術教材的可操作性很強,但不是說只要照本宣科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還需要信息技術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再加工,形成優秀的教學設計。我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
1、我了解自己的學生嗎?
教學設計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對學生的分析是確定教學起點的主要依據。
每一課的學習都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教材默認是學生對前面學習的知識已經掌握,但學生的實際情況怎樣,學生已經知道什麼?他們是否有能力應對即將學習的新課知識?如果不足,在教學設計中需要考慮採取什麼方法補足。如果學生已經掌握了新課中的一部分知識,教學設計中應採取什麼方法加以提高和鞏固。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因素,預先設想種種教材教學內容以外可能出現情況,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取捨、補充、簡化、組合)把教材的知識結構與學生已有的認知識結構很好地銜接起來,達到高度的和諧統一。
2、我教學設計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了嗎?
信息技術教學中提倡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教學設計中的任務設計是信息技術課中的重中之重,任務設計的成敗極大地影響著教學效果。設計好的任務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不光學知識,還可學方法。任務設計要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進行。教材中已經體現出任務驅動的思想,提供了很多可供操作的任務,但任務的細化和具體實施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完成。設計的任務應做到教學是圍繞著學習展開的,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為學習而設計就是要把學生怎樣學、學什麼,教師怎樣指導學生學放在首位。
五、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需建立與教材教學內容適應的教學環境。
與其它學科不同,信息技術課前需要一定的教學環境,需要教師做較多的課前准備工作,由於學校軟硬體條件的和師資的差別,各校的信息教學環境是有很大的不同。條件好的學校可以實時高速地在網路上進行教學,條件差的學校可能至今沒上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思考:我的教學環境能適應課程需要嗎?如果不能,可以採用什麼方法來彌補。
六、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平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良好的教學習慣:
1、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收集教學素材的習慣。
硬體素材:計算機的壞舊硬體。特別是不容易見到的[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處理器,內存、硬碟、軟盤]
軟體素材:教師的優秀作品和學生的優秀作品
2、使用好每節課的閱讀材料、活動、和課後的探索活動
閱讀材料: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和信息量,每節課要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閱讀
活動設計:教材設計的活動都是 針對本節課重難點設計的,每個學生必須完成。
探索活動:課後的探索活動是針對本節課內容的外延,是要讓學生課後進行一些探索和社會實踐活動。
六、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關注國際信息技術發展動態。
我們老師應該站在信息技術的前沿,老師不僅要關注國際國內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態,也要讓學生關注。要了解其它國家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不斷進行比較,吸取別人的長處,以使我們少走彎路。
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需考慮多方面因素,這樣才能優化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E. 如何在信息技術課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中小學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增設的一門高度綜合的課程,是國家計劃規定的獨立的課程,是直接經驗取向的課程,它不以獲得系統知識為主要目的,強調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背景、生活感受到的問題與需要為中心,強調學生經驗在課程中的獨特地位,強調學生親身經歷、接觸社會、反思自我的過程。本文就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材中出現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研究:如針對本冊書的第一個專題「我愛閱讀」開展了《我讀書,我快樂》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針對本冊書第二個專題「月是故鄉明」,我開展了以《濃濃故鄉情》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針對本冊書第五組要求師生圍繞《遨遊漢字王國》這個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等,本文力求在教學中尋找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整合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如果說綜合實踐活動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信息技術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關鍵字:五年級下冊 綜合實踐活動 信息技術 整合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中小學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增設的一門高度綜合的課程,是國家計劃規定的獨立的課程,是直接經驗取向的課程,它不以獲得系統知識為主要目的,強調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背景、生活感受到的問題與需要為中心,強調學生經驗在課程中的獨特地位,強調學生親身經歷、接觸社會、反思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本學年,我在信息技術教育課中開展了許多綜合實踐活動課,如針對本冊書的第一個專題「我愛閱讀」開展了《我讀書,我快樂》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這節課我從學生興趣出發,根據小學五年級學生正是青春發育初期,求知慾旺盛,愛讀書,興趣涉獵廣的特點,通過班級博客向同學們發布讀書日誌形式,將他們的讀書方向引導到讀好書,讀健康有益的書上。
課堂中,我們以「好書交流會",「快樂一線牽」「讀書小明星」等形式呈現。活動中,同學們看到了老師通過班級博客日誌向同學們推薦的好書,看到了許多同學對於書中內容的交流,看到了同學們通過班級博客日誌發表的自己的不同讀書體驗……可以說,同學們找到了一種交流讀書樂趣的新形式,她們喜歡在班級博客中與更多的人分享讀書的快樂,與更多愛讀書的人交上朋友。我也正是利用網路這座無形的橋把更多愛讀書的孩子連接到了一起。我想,使他們真正受益的不僅僅是這節課,而是這個在網路中成長的過程。
信息技術應用到綜合實踐課堂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例如班級博客這樣一個切實、可操作的交流平台,而且它的動態化、形聲化表達,以視頻、圖片、聲音、文字等多種形態為載體對教學內容是一種深化,對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一種促進。如:針對本冊書第二個專題「月是故鄉明」,我開展了以《濃濃故鄉情》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活動前,我利用各種途徑,尤其是利用網路資源,安排學生查找關於「思鄉」的古詩、歌曲、故事、視頻、圖片等相關材料。學生准備非常充分。有的同學在網上搜集了如《鄉愁》的詩歌,《我的中國心》的歌曲,《故土難離》的故事,《風雪難堵歸家人》的圖片等。我和學生們把這些資源做成幻燈片,並在相應的環節配上與內容相符合的背景音樂,他們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習情緒很快被調動和激發,切實體會到了那濃濃的鄉情。我還把這個單元里所學的課文《桂花雨》和《梅花魂》聯系進來繼而深化本單元這一「思鄉」主題。這樣一來促進了語文學習與實踐活動的融合,更突出了綜合性。
課下,我們還製作了讀書卡、手抄報、采訪稿等成果。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學生實際參與,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思鄉情、感悟思鄉情,學習途徑也從單一的教材向生活中的人、物擴展,不僅使學習生動起來,而且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以上是我以兩個活動列舉了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的一種呈現形式,即:結合課文安排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而本冊教材在安排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綜合實踐活動出現了另外一種呈現形式,即:獨立成單元的綜合性學習。
本冊書第五組要求師生圍繞《遨遊漢字王國》這個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加深學生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同時培養學生策劃和開展活動,查找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採取這種大綜合的學習方式,是與本學段綜合性學習要求的提高相適應的,更是對我們五年級老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到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次全新的嘗試和挑戰。於是,我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在認真研讀五年級教材教法建議後,我設計了內容豐盛的八個板塊:即:趣味漢字、漢字來源、漢字演變、尋字之旅、贊美漢字、書法賞析、熱愛漢字、寫好漢字。這幾個板塊都充分的運用了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的優秀資源,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
如在「趣味漢字」這一活動環節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我們開展了猜字謎、交流漢字諧音特點的歇後語、古詩、對聯和笑話等活動。最有趣的是「畫謎沖浪」,學生可以在電腦屏幕中看到許多有趣的圖畫,而我每點擊一幅圖片都可以鏈接看到大的圖片,使學生清晰的看到畫面的內容,從而根據畫面及文字提醒很容易猜出字謎,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關於中國漢字的來源,歷來眾說紛紜,在「漢字來源」板塊,我列舉了「結繩說」「八卦說」「圖畫說」「倉頡造字說」等多種活潑有趣的傳說並配以相應的插圖。學生通過閱讀這些精彩的古詩,對中國的漢字來源有了一定的了解。
「漢字演變」板塊,我插入了大量的文字、圖片以及視頻文件,形象地反映了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演變過程,非常活潑直觀,表現了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漢字文化有著豐盛的內涵。這種信息技術的運用,巧妙的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枯燥的內容趣味化,圖文並茂,豐盛了學生的視野。
如果說前幾個環節教師也為活動成功奠定了一定的信息基礎,那麼在「尋字之旅」中學生就完全占據了主導地位。他們走上街頭進行社會調查,用照相機照下了他們在街頭的發現。廣告牌上濫用成語的現象,街頭標語上錯別字的現象、不規范用字的現象-----都被他們拍成照片拿到班中展示。這些都來自於他們周邊的生活,給了大家極大的震撼,也大大激發了他們努力學習漢字、用好漢字的決心。
在「贊美漢字」「書法賞析」兩個板塊中,學生可以欣賞到古今眾多名家精美的書法作品,柳公權《玄秘塔碑》、米芾《論草書帖》、歐陽詢《張翰帖》、蘇軾前後《赤壁賦》、顏真卿《多寶塔碑》等許多名人作品。通過欣賞歷代名家名作,讓學生感受到了漢字的形體美,領悟書法藝術這一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這一過程更有效的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空白。
除了了解漢字,熱愛漢字,我還安排了「寫好漢字」這一環節。在電腦屏幕上的漢字書寫平台中掩飾各種漢字的間架結構,每一種結構都有例子,並配以筆順、圖形演示。這種示範漢字的形式使學生在書寫中找到了章法,從而把字寫得規范,寫得雅觀。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已經應用到我們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綜合性學習。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極大的調動,學習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如果說綜合實踐活動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信息技術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F. 如何做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
如何做好抄小學綜合實踐襲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在與時俱進,將信息技術引進融合,從而有效促進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就從當今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現狀出發,探析其重要的作用,從而更好地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提出主要途徑和方法,為現代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又一創新,其發展也在日益成熟。隨著如今現代信息時代的來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也應該循勢而變,有效整合信息技術並發揮其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新的教學手段。一、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現狀分析當代信息技術。。。。。。
G.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持續推進,「整合」已經成為了課改中的一種新的思路。它強調各學科的相互融合,使課程內容跨越學科界限,最大限度地體現知識的整體性。
一、開展數學活動,充分挖掘學生資源。
學生是我們實施教學的直接對象,是教學活動中的主人翁,學生本身就是課程資源的主體,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越開發越豐富的資源。在數學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身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如我在教學完體積與容積以後,布置了這樣一個家庭作業,讓學生實際測量1粒黃豆的體積。對於這樣的作業學生們非常好奇,積極探索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方法。生1:在量杯裡面裝一定的水,再放入事先挑好的大小均勻的50粒黃豆放入量杯中,用現在水的體積減去原來水的體積再除以50,就得出1粒黃豆的體積。生2:用長方體小魚缸做容器,先將裡面裝一定量的水,測出魚缸的長、寬和水深,再放一些黃豆,然後測出水面上升的高度,計算出水增加的體積,再除以黃豆的粒數。生3:找一個大玻璃瓶和一個空易拉罐,將玻璃瓶裝滿水,放在一個盆里,然後往玻璃瓶里放黃豆,使溢出的水正好裝滿易拉罐,然後數一數用了多少粒黃豆,再用易拉罐上標的容積除以黃豆的粒數……;在學完包裝中的學問,可以讓學生測量一張100元新版人民幣的厚度,再思考假如銀行有100萬元這樣的人民幣,請你為銀行的工作人員設計一個保險箱,這個保險箱至少得多大,你有幾種設計方案等。組織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積極性高,參與程度高。在活動中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在活動中更好的理解了數學方法,最重要的是開發和利用了學生的腦力資源。
新理念告訴我們,教師是學生構建知識的忠實支持者,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構建者。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組織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創造潛能。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能力的培養是關鍵,而能力是由學生的經歷即參與決定的,參與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基礎。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是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有效方法,學生的參與程度,預示著學生資源的利用程度。
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生活資源。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這絢麗多彩的生活正是數學的溫床,而人類又不斷地把數學用於實踐,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培養孩子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這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風土人情,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生活資源,使之為教學活動服務。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旅遊中的數學》一課時,是這樣做的,先分析學生和本地的實際情況,我們安康這幾年正在大力開發旅遊資源,其中城區附近就有幾處,瀛湖是最有名的,很多學生都有跟家長外出旅遊的經歷,於是課前我布置了一項小調查,讓學生調查去瀛湖的車費,門票,以及在瀛湖用餐的一些價格,課堂上根據調查的資料討論,「假如我們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瀛湖一日游,有幾種租車和買票方案?最少需要多少錢?」再將瀛湖的風景圖片,在課件上展示出來,讓學生談一談去瀛湖的感受,然後根據實際看看有什麼好的建議。這樣將當地的風景區作為教學的素材,學生參與了調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可以體現數學的價值。生活中的課程資源無比豐富,在教學中需要我們老師將其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與我們教學有機結合,使其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三、巧用信息技術,合理利用科技、媒體資源。
《課程標准》中提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前,老師僅憑一支粉筆,一本課本實施教學,難免讓我們的教學手段單一,形式單調,信息閉塞。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無疑給我們的數學教學帶來了一場革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更為豐富多彩,我們的教學手段更加靈活多樣,數學的學習內容更加廣泛有趣。首先,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對於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真正的喜歡上這門學科,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動機,而信息技術的運用給我們老師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工具。我們可以創設各種故事情境,模擬現實場景等,再配以動畫,聲音,變靜態為動態,變平面為立體,把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用畫面展示出來。這樣就不再只是老師用嘴說,學生聽,學生被生動的畫面吸引,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識的探索之中,讓枯燥的課堂一去不復返。其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變直觀,促進學生理解。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可以將圓剪拼成長方形的過程,製成動畫,在學生動手操作後,播放給學生看,可以促進學生理解「極限」思想。第三,可以製作專題學習網站,讓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擴大學生的視野。從班級學習,班級討論,擴大到全校以及其它省市,學生在家裡就可以和跨區域的學生在一起交流,使我們的學習交流不再受班級、區域的限制。總之,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老師應該掌握熟練的信息技術,並巧妙的應用於我們的教學,豐富教學資源,同時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數學學習。
四、打破學科界限,挖掘其他學科中的資源。
數學的學習並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它學科緊密相連,互相促進的。我們教學時要抓住學科間的聯系點,利用其它學科中的資源為數學學習服務,同時也要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其它學科中的問題。首先可以利用其它學科中的資源創設情境。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利用古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來引入教學。先讓學生想像這首詩描寫的畫面,然後課件出示,並解釋,這句詩在數學家的眼中,大漠相當於一個平面,升起的孤煙就是一條垂直於這個平面的直線,那麼落日在你的眼中是什麼呢?讓學生由此展開聯想,從而引出圓的認識。這樣的情景創設,既生動有趣,又加強了數學與語文的聯系。其次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在五年級我教學完統計這部分知識後,讓學生課外調查安康本地近三年來每月的降水量,並製成統計圖,然後根據統計圖來分析,每年哪幾月氣候乾燥要注意防旱,哪幾月降水充沛要注意防洪,再預測今年的降水情況,給當地的農民伯伯提一些建議。打破學科界限,利用其它學科中的資源,促進數學學習的同時,也突出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總之,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數學自身也在不斷的變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的挖掘有效的資源,為數學學習服務。在實際中總結經驗,不斷探索、思考、創新。
H.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物質和能量同為構成人類社會資源的三大支柱,信息技術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信息技術教育應運而生,發展迅速。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課教師,通過對多年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我認為做好信息技術教學應該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
情感教育在各個學科中是不可缺少的,在計算機學科中也不例外。根據計算機學科的自身特點,學生的合作意識要逐步加強,他們的探索精神更要不斷培養,這些教育要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項任務中。我在每一個班級裡面都選出若干基礎比較好的學生,組成一個輔導小組,在每次上機的時候由他們循環指導有困難的學生,這樣既提高了總體成績,又使他們獲益不少。
二、教學內容的安排
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 盡管教材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內容要根據學科的特點、教學需要、學生實際等方面去考慮詳略,不能一概擴展內容,也不宜把教學內容完全局限於教材內容。我校是農村中學,學生家裡很少有計算機,而我們這兩年的《中學信息技術》教材內容都是建立在學過《小學信息技術》教材基礎之上的。所以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針對絕大多數學生講了兩堂基礎課,包括:開機、關機,窗口和桌面介紹等。
三、教學方法的探討
現代教學最主要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問題是怎樣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1、合適的課堂導入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喜歡信息技術課,但這種喜歡往往表現在愛玩游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等等,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講Word97文檔修飾時,不是直接講課本的內容,而是先做好一張賀卡,並說這是一位學生寄來的賀卡。這時學生都很好奇,接下來我講述了這張賀卡的製作過程,這樣學生對於如何製作這張賀卡興趣很高,而通過分析賀卡的製作,也就將這節課的內容講清楚了。學生既學習了賀卡的製作,又掌握了教學內容。
2、游戲入門,自覺學習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得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這是相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的。
3、激發學生積極思考
學習任何知識,如果不經過自己的加工,那麼,學到的永遠都只是別人的知識,永遠都只能跟在別人的後面。
下面的Excel題目沒有明確地說明要用到篩選,而事實上它是將篩選和填充相結合的題目。這個題目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於篩選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
要求: 85以上評價為「優秀」,60以下為「差」
講了排序的一般操作及注意事項之後,在上機時我對學生給出了如下任務,學生按成績總分排序,再排名次,最後還要重新排成原來的順序。關鍵就在最後一個要求,激發學生去思考:給予適當的獎勵機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出一定的學習「任務」,而且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對於完成「任務」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的獎勵。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的肯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所以,課堂上,特別是在學生上機練習時,教師應該及時把握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和肯定。
要使課堂效率得到有效實施,首先應該提高課堂管理的有效性。中學的信息技術課有一定的特殊性,就是上課的時候離不開計算機。有了計算機又出現的新矛盾——「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永遠要比對老師的興趣要高」。教師怎樣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就成了最大課題,如果這個課題解決不好,也談不上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效果了。對於課堂管理,改善課堂管理的第一點就是——「老師首先要有一個認真的態度」。其次提高教學效率的實質是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信息技術課堂本身教學時間就不是很多,一個星期一節課,所以必須在最小的單位時間內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爭取在課堂內達成大部分教學目標,盡量不要把一些隨堂作業留到課後去完成。再次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同,給出難易不同的任務。針對學生的計算機掌握程度是有很大的差別的現象,上機任務即要考慮到基礎差的同學的積極性,又要考慮到基礎好的同學有挑戰性,筆者認為,任務的給出在確保大部分同學都可以完成的前提下,出幾道思考題,這樣即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那麼學生們在上機的過程中就沒有其他心思去做與學科學習無關的事情。
信息技術教師還要通過提高自身的素養,不斷精湛自己的專業技能,講解時能深入淺出,內容上能精彩豐富,形式上能多樣生動,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崇拜。除了掌握好自身專業技能外還應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眼見,提高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將知識融會貫通,把課上活,讓學生在課堂中主動配合,就無須考慮如何維持課堂紀律。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課程是中學生普遍比較喜歡的學科,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只有提高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及時控制好課堂局面,才能便於老師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而不用擔心課堂失控,從而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習性;只有提高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落實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