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班蒙氏數學認識6和7課反思
《6,7的認識》是小學數學第一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通版過觀察,操作,演示,權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熟練的數出6,7兩數,會讀這兩個數,會比較它們的大小,並會用這兩個數來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我在教學「6、7的認識」時,創設了很多情境,引導同學們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建立起6、7的數概念。同時,在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首先,我創設學習情境:用提問的方法出示五隻小松樹圖讓學生復習以前學習過的數字寶寶1—5,這樣,不僅復習了舊知識,而且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正比例的意義
☆知識要點:
(1)正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成正比例關系. ①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以下關系式表示:
②正比例關系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同時擴大,同時縮小,比值不變.例如:汽車每小時行駛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是否成正比例?
以上各種商都是一定的,那麼被除數和除數. 所表示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關系. 注意:在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時應注意這兩種相關聯的量,雖然也是一種量,隨著另一種的變化而變化,但它們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一定,它們就不能成正比例. 例如:一個人的年齡和它的體重,就不能成正比關系,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也不成正比例關系. 反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成反比例關系. 用字母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分別「x」和「y」表示,「k」表示不變的量,那麼反比例關系式是: xy=k(一定) ②反比例關系的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縮小,一種量縮而另一種量則擴大,積不變. 例:圖上距離一定,實際距離和比例尺是否成反比例. 因為實際距離×比例尺=圖上距離(一定) 所以,實際距離和比例尺成反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相同點:兩種量都是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不同點:兩種量成正比例,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它們擴大,縮小的規律是,這兩種量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變,即商一定. 兩種量成反比例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反而縮小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反而擴大,它們變化的規律是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積不變(一定).
☆基礎練習:
1. 填空 ①兩種( )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 ).如果這兩種量中( )的兩上數的( )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 ).
判斷下面兩種量成什麼比例,並說明理由.
①時間一定,每小時織布的米數和織布總米數.
②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
③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數值.
④報紙的單價一定,總價與訂閱的份數.
⑤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
⑥正方形的邊長和面積.
⑦路程一定,車輪的直徑與車輪的轉數.
⑧被成數一定,成數與差.
⑨三角形的高一定,底和面積.
⑩甲、乙兩數互為倒數,甲數和乙數 ☆數學醫院:
①鋪地的總面積一定,每塊磚的面積與需要的塊數成正比例. ②班級學生的總人數一定,出勤率與缺勤率成正比例. ③小剛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體成正比例. ④長方形周長一定,它的長和寬成反比例. ⑤圓的半徑和它的面積成正比例
反比例
反比例關系是通過應用題的總數與份數關系幫助學生認識的。在總數與份數關系中,包含總數、份數和每份數。當總數一定時,每份數和份數是兩種相關聯的變數。如果每份數變化,份數也隨著變化。同樣如果份數變化,每份數也隨著變化。它們的變化,無論擴大還是縮小,相對應的兩個量的乘積(也就是總數)一定。具體說,當總數一定時,每份數(或份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份數(或每份數)反而縮小或擴大相同的倍數。簡稱為「一擴一縮(或一縮一擴)」。具備這種變化關系的每份數和份數成反比例關系。反比例關系在典型應用題中屬於歸總問題。反映在除法中,當被除數一定,除數和商成反比例關系。在分數中,當分數的分子一定,分母與分數值成反比例關系。在比例中,比的前項一定,比的後項與比值成反比例關系。如果再把總數與份數關系具體化為:在購物問題中,總價一定,單價和數量成反比例關系。在行程問題中,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關系。在做工問題中,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反比例關系。如果兩種量成反比例,那麼一種量的任意兩個數的比,等於另一種量的兩個對應數的反比。如,加工零件的總數一定,是600個。如果每小時加工10個,60個小時完成任務。如果每小時加工20個,30個小時完成任務。每小時加工數量的比1∶2,與它相對應的完成時間比是2∶1。2∶1是1∶2的反比。
教學反比例的意義採用類比逆向推理法。即,教學開始,首先由學生根據正比例的意義,直接寫出反比例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的量——→兩種相關聯的量,
一種量變化——→一種量變化
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一定
再由學生根據自己寫出的反比例的意義,舉出實例,加以驗證。
之後,進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①分析反比例的意義。
成反比例的量包括三個數量,一個定量和兩個變數。研究兩個變數之間的擴大(或縮小)的變化關系。一種量發生變化,引起另一種量發生相反的變化。這兩種量是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成反比例關系。
②反比例實質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比較正、反比例:
相同點:①正比例和反比例都含有三個數量,在這三個數量中,均有一個定量、兩個變數。
②在正、反比例的兩個變數中,均是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之變化。並且變化方式均屬於擴大(乘以一個數)或縮小(除以一個數)若干倍的變化。
不同點:正比例的定量是兩個變數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反比例的定量是兩個變數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
正、反比例之間的相互轉化:當正比例中的x值(自變數的值),轉化為它的倒數時,由正比例轉化為反比例;當反比例中的x值(自變數的值)也轉化為它的倒數時,由反比例轉化為正比例。即,
比較總數與份數關系中的正、反比例
Ⅲ 幼兒園數學5和6比多少教案反思
中班數學《比6少的數量》教案設計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由於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不喜歡單一,枯燥的問題,鑒於這種情況, 本節課主要讓幼兒在一系列的游戲活動中和操作活動中去感知6和比6少的數量,加之本班幼兒比較喜歡圖畫,因此這節課,准備了一些圖片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幫助達到實現本節課的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比6少的數量,體會數的意義。 2.有良好的操作習慣,能積極地與資料互動。 3.在操作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感知比6少的數量,體會數的意義。 2、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能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 【活動准備】 1、學具:塑料空瓶若干,黃豆、玉米若干,1~8各個數量的實物條人手一份,1~7的數字人手一份。 2、教具:1~6的數字卡,1~6的圓點卡,1~6的動物圖卡,大瓶子、背景圖。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註: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開火車游戲,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老師手拿點子、數字、動物卡片,和小朋友們進行問答游戲。 老師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回答老師的問題。(如:老師模仿火車開,並出示點子圖,讓幼兒說老師的火車幾點開,並說說火車中來了幾位小客人等。) 二、通過看看說說,理解數字「6」的意義 1、老是出示背景圖並創設情景。(火車開到了數字城。) 2、出示由6個小白兔的圖片,讓幼兒數一數,說一說6表示什麼。 3、老師結合具體實物解釋。 4、讓幼兒貼出一樣多的點子圖,再次體會理解。 三、親自實踐,感知比6少的數量 1.自己探索做動物瓶。   (1)要求幼兒通過一一對應方法找出比6少的動物條貼在瓶身上。   (2)幼兒集中交流,將幼兒探索的結果用圓點表示出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貼在6個點卡的下面)   (3)師生總結:比6個圓點少的有5個、4個、3個、2個、1個。 2.再次操作,進一步感知比6少的數量。
Ⅳ 幼兒園數學6.7的加法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我首先復習6、7組成。指導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在教學加法時讓學生合作擺小棒,通過擺的小棒圖來說圖意,並列出算式。引導學生說出因為觀看的順序不同所以能列出的算式就不同,並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出結果。在這個環節上應該注意組織教學,學生的經歷不是很集中,學習的氣氛不是很濃。在教學減法時也是讓學生通過擺小棒,用鉛筆分成兩部分,說出這幅小棒圖的圖意,根據圖意列出算式,讓學生多說為什麼用減法,加深對減法算式的含義理解。最後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重難點,進行課堂檢測,以練促能。 我發現只有讓學生動手實踐,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本節課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大部分都能根據一圖從不同的方向觀看就能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還有個別學生對減法算式的含義理解的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我在教學時自己的語言還不夠精煉,舉的例子有點多讓重點不夠突出。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學生的組織教學讓課堂有序,更深入的鑽研教材,爭取在課堂上不留問題,對學生造成影響。
Ⅳ 中班6的組成聽課後反思及改進措施
1.實話實說——寫得、失
一節課下來,課堂教學抑或超乎所想的順利,抑或不盡人意。一堂課可因教師一句幽默奇妙的導語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因教師一個手勢、一個眼神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教法的採用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因講得多而學生興趣全無;也可因一個環節的遺漏或疏忽而走錯路、走回頭路等。再者,「因」與「果」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不管是得是失,教師皆應實話實說,將其記錄在案,以期在往後的教學工作中安排更周到、操作更自如,少走彎路、不走回頭路。
2.及時反饋——寫師、生
教與學是兩種個體間發生的知識傳遞關系。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則為學習主體。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教材對學生對教法了解的深淺等都直接作用於學生,影響著課堂氣氛與授課效果。相反,學生的注意力情況、學生的疲勞狀態、學生的知識差異等也反作用於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牽制,影響著課堂效果。鑒於此,課畢就該及時反饋,將課堂上師生表現與授課質量進行及時分析、綜合登記,以幫助自己在日後備課、授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分析。
3.綜合比較——寫教、學
教學反思記錄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備課——授課——寫教學反思」的程序。一節課過去了,教師教法應用如何,達到預期目標沒有,效果怎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如何,與教學要求是否相符,這都是實際操作中常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及時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把影響教與學的原因綜合出來,記錄在教學筆記中,日積月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4.扣准要點——寫特點
實際上,在平時的教學中,上一節好課不容易,一節課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節課能有特色,能有個閃光點,能有一種值得借鑒的好做法,就算是成功。所以在教學反思中就可以把閃光點扼要地記上,寫下該節課之特點,有重點有選擇地採用教法,設計教學程序,做到一課一特色,課課有特色。
5、捕捉靈感——寫遐想
常有這樣的感覺:上課時原本沒有涉及的內容,因實際需要或靈感的涌現而穿插其中,結果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講者繪聲繪色,聽者津津有味,課堂頓時充滿勃勃生機。它能幫助我們拓展思維空間,引導自己與學生進行遐想,並徜徉其間。這樣愈是多想,想地愈是透徹。所以教師應即便把諸如此類的小插曲(幽默的談吐、對抗性比賽------)所產生的效應,記錄在教學反思記錄中,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同樣,對於課堂中節外生枝的實例也應及時記錄,吸取教訓。
三、寫好教學反思要注意的問題
1、要有勇於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投身於外語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改革本身就是一種新事物,每時每刻都有新現象、新動向、新問題。正是在探索新生事物的來龍去脈,把握其發展態勢之中,在深入探索之中,我們才能獲得體驗,才能感到有言可發,並在總結探索中提升出新的規律。
2、要想有所發現,還必須拓寬知識面,增加知識底蘊。要有精深的英語專業知識和心理學、教育學的基本知識,要廣泛涉獵其他學科,要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以及英語教改成果,還要學會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新知識奠定基礎,否則將很難有所為。
3、要勤於動腦,善於思考。在上完每節課後都要進行反思,反思一節課的成敗得失,並及時做好記錄。課後的反思,雖然點點滴滴,但它來自於我們的教學實踐,出自於我們深刻的思考,是我們的真切感受,因而是非常珍貴的。
4、要善於總結,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要經常看自己所寫的教後記錄,進一步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探討,運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科學方法,拋開膚淺的、表面性的東西,注重對規律的揭示,對真理的發現。
5、寫教學反思記錄,還要做到持之以恆。
總之,教學反思能讓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逐步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教育水平,開創屬於自己適合自己不斷發展的新天地,而寫好教學反思記錄無疑便是這一行為的最佳途徑和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