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怎樣提高教師在幼兒晨間活動中的指導藝術
新《綱要》要求「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應盡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自身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每個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現代教學論研究指出,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問題是一切研究的出發點,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也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教師提問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一種廣泛應用的重要的教學手段,它不僅能將教學活動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於引發幼兒思考與學習主動性。但是在幼兒園美術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的提問往往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在一個畫「花瓶」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主要有這些:師:「小朋友們,這是什麼?」幼:「花瓶」師:「你們喜歡花瓶嗎?」幼:「喜歡」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畫畫漂亮的花瓶,好嗎?」幼:「好!」師:「這個花瓶是什麼形狀的?」幼一、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幼:「紅色的、黃色的。」教師在示範講解後,又問「小朋友們,你們學會了嗎?」幼兒一口同聲的回答:「學會了!」但在幼兒作畫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孩子遲遲不孩敢落筆,好象心中沒底,就怕自己畫錯。還有一些繪畫技能掌握相對好一些的孩子,老老實實的照著教師的范畫在畫,畫的還有點像。還有個別大膽頑皮的孩子在隨意的塗畫一通,引來的卻是教師的「指導語」:「看仔細,要這樣畫,可不要亂畫噢!」看似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美術教學活動,卻隱藏著許多另人深思的問題。在活動中的教師這樣的提問有效嗎?教師的提問能否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幼兒的藝術沖動?能否充分發展幼兒的想像能力、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能否把幼兒引入一個開放的、無拘無束的、倡導個性表現的美術空間?而這樣的提問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發揮提問的教育價值。它不僅不能較好地完成活動目標,而且會抑制孩子的思維活動,與開發孩子的智能目標背道而馳。那麼,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提高教師提問的有效性呢?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我們在設計提問時要緊扣教學目標,提問要為達到教學目標服務。如:上例在美術活動《花瓶》這堂課中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第一條是這樣的:1、掌握花瓶的基本畫法,復習各種線條,並找出規律。針對這一目標,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1)誰知道花瓶是什麼樣子的?在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花瓶後,提問:(2)你們發現花瓶的線條、圖案排列有什麼規律嗎?教師引導幼兒復習各種線條後,再次提問(3)你們覺得畫瓶子的時候,先畫哪部分,後畫哪部分?以上3個提問層層遞進,都是為了達到第一條目標而服務的。目標2、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鼓勵幼兒創造出各種形狀的花瓶。針對這一目標,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除了這種樣式的花瓶,你還能設計出什麼樣式的花瓶呢?目標3、添畫與畫面有關的東西。針對這一目標,可設計的提問有:除了畫上花瓶還可以畫上什麼呢?在美術教學中只要我們能深入的領會目標,緊扣目標,那麼教師有效的提問就好比是一個火車頭,讓整列火車都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二、提問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在一個小班的美術活動《蘑菇》中,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見過哪些不同種類的蘑菇,誰能說說他們的樣子?」幾個孩子一起回答說;「圓圓的。」孩子這樣的回答,教師滿意嗎?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在這個美術活動中,這樣的提問有效嗎?面對這樣的提問孩子們一下子不理解,不知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上都有他們不同的年齡特點,小班年齡段的孩子更加由於他們生活經驗的缺乏,而不理解老師說的「哪些不同種類的蘑菇」。建議在這個活動中,如果教師把目標定位和提問的側重點放在顏色上,就會更適合這個段的孩子,如:「你喜歡什麼顏色的蘑菇?」「你想讓小蘑菇穿上什麼顏色的衣服呢?」這樣孩子更容易理解,更樂意接受,更易於表達清楚自己的意願。反之,在大班美術活動《去超市購物》中,幼兒由於具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而對教師提出的「你是怎樣挑選自己所要買的商品的?遇到什麼問題了?」這樣的提問感到得心應手,幼兒的畫面也豐富多了。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來提問。三、提問要盡量挖掘出幼兒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發現。幼兒的內心世界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而從幼兒美術的自身價值出發,它是成人了解幼兒、走近幼兒的一種手段。它們代表著幼兒的經驗、情感和想像,幼兒的內心世界常常無意識的流露於他們的畫中。如:有個小朋友,他很討厭打針,他畫的媽媽帶他去打針,醫生身體的大部分為紅色,顯得膨脹有力,而媽媽的顏色暗淡,好像缺乏保護力量,這隱藏著他內心的緊張,表達他對醫生的一種恐慌。而在現在的開放式美術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個性化的教育,強調主觀感受,盡可能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無拘無束的、順其個性、任其表現的美術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因些教師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的提問應該要能盡量挖掘出幼兒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發現。如:教師在引導小班孩子給公雞塗色時,可以這樣問:你想給公雞塗什麼顏色?為什麼?又如:教師在引導小班幼兒畫小蝌蚪時,可以這樣問:你看到的蝌蚪他們都在干什麼?類似於這樣的提問都有利於挖掘出幼兒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發現,充分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幼兒的藝術沖動,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感受,都能自由地表達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在這樣的活動中沒有失敗者,所有的活動都是為了幫助兒童在活動中確立自信,激發表現欲,發揮自身潛能。教師的提問不能太隨意,沒有針對性和推進性,要懂得詢序漸進,環環相扣。就像教師在引導中班幼兒學畫小金魚時,提問的步驟是這樣的:「小朋友你們想一想小金魚是怎麼樣游的?」「誰願意學一學小金魚是怎麼游的?」「你覺得怎麼樣的小金魚最美?」這三個問題是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每前一個問題都是為後一個問題的深入作輔墊的。幼兒通過自己學小金魚游的樣子,更能感受到原來尾巴大大的色彩鮮艷的金魚是最美的。如果交換一下它們間的前後順序就會打亂幼兒思緒,不利於幼兒思維的發展,不利於達到教學目標。四、提問要盡量少用二選一和封閉式的,多用開放式的。在日常的教學中,有些教師經常會提一些類似的問題:「小朋友們,這是什麼?」「你們喜歡花瓶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畫畫漂亮的花瓶,好嗎?」「小朋友們,你們學會了嗎?」面對這些提問,孩子們不用動腦筋就能回答,因為答案要麼只有一個,要麼就是二選一的,孩子只處於被動回答狀態。這樣的提問對於達到教學目標、對於挖掘出幼兒的內心世界有幫助嗎?顯然,這樣的提問不能很好地發揮它的教育價值。它不僅不能較好地完成活動目標,而且會抑制孩子的思維活動,與開發孩子的智能目標背道而馳,更與開放式美術教學的目標相違背。因些我們提倡在教學中多用開放式的提問方式,也就是一個問題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答案出現。如:教師在引導幼兒用繪畫來表現水聲時,問道:「你知道水是怎樣唱歌、說話和跳舞的嗎?」因為每位幼兒對水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對面這樣的提問,幼兒表現的非常興奮,濤濤不絕。在發展幼兒思維的同時也體現出了每位孩子們不同的喜好和個性。五、提問要循序漸進。實踐證明,在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師提問的有效性在幼兒美術教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才能有效地幫助幼兒發展自我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情感情緒,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從而達到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培育、完善幼兒健全人格的目標。
『貳』 幼兒園花瓶手工製作 寫什麼字好
幼兒園花瓶手工製作,具體寫什麼字好,當然是讓小朋友能夠看懂,並且讓小朋友知道,關於手工製作的步驟了。
推薦:家,和,或者興。
『叄』 幼兒園中班故事活動教案 誠實的列寧
列寧公公小時候,有一天跟著爸爸、姐姐到姑姑家去做客。姑姑家裡有好幾個表哥、表姐,都很喜歡列寧,列寧也愛和他們一起玩兒。 這天,他們在姑姑的房間里玩「捉人」的游戲,追的追,逃的逃,熱鬧極了。列寧跑得很快,不小心碰了桌子,「碰拍」,桌子上的花瓶掉在地上打碎了。多好看的玫瑰花瓶,打碎了多可惜呀!孩子們一下都呆住了。姑姑聽到響聲,趕忙跑到房間里來,瞧瞧出了什麼事。她看見花瓶打碎了,就問大家:孩子們,誰把花瓶打碎了? 表哥、表姐都說:「不是我打碎的。」列寧呢,也跟著說:「不是我打碎的。」 他說話的聲音很低很低。姑姑說:「你們誰也沒有打碎花瓶,那麼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了,大概它在桌子上站得心煩了,所以就倒了下來。」 一個表哥說:「大概這個花瓶想跟我們一起跑一跑,所以從桌子上跳下來,可是它忘了自己是玻璃的,就打碎了。 大家聽他這么一說,都笑起來,只有列寧沒笑,不聲不響地跑到另外的房間里,在桌子跟前站著。他心裡很難過,因為他說了謊。 他回到家裡,晚上躺在床上,想著,想著,忽然哭起來了。媽媽問他:「你為什麼呀?」列寧把自己說謊的事 媽媽說:「這不要緊,明天你寫封信給姑姑,承認自己說了謊,她一定會原諒你的。」 列寧這才安心睡覺了。 過了幾天,郵遞員給列寧送來一封信,啊,是姑姑給他寫的回信!列寧連忙把信拆開來看。姑姑在信上說:「做錯了事,敢於自己承認錯誤,是個好孩子。」列寧把姑姑的回信給爸爸媽媽看,爸爸、媽媽都稱贊列寧是個誠實的好孩子。
『肆』 如何運用幼兒園美術課堂中教師的評價提高課堂有效性
新《綱要》要求「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應盡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自身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每個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現代教學論研究指出,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問題是一切研究的出發點,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也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教師提問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一種廣泛應用的重要的教學手段,它不僅能將教學活動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於引發幼兒思考與學習主動性。
但是在幼兒園美術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的提問往往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在一個畫「花瓶」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主要有這些:
師:「小朋友們,這是什麼?」
幼:「花瓶」
師:「你們喜歡花瓶嗎?」
幼:「喜歡」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畫畫漂亮的花瓶,好嗎?」
幼:「好!」
師:「這個花瓶是什麼形狀的?」
幼
一、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
幼:「紅色的、黃色的。」
教師在示範講解後,又問「小朋友們,你們學會了嗎?」
幼兒一口同聲的回答:「學會了!」
但在幼兒作畫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孩子遲遲不孩敢落筆,好象心中沒底,就怕自己畫錯。還有一些繪畫技能掌握相對好一些的孩子,老老實實的照著教師的范畫在畫,畫的還有點像。還有個別大膽頑皮的孩子在隨意的塗畫一通,引來的卻是教師的「指導語」:「看仔細,要這樣畫,可不要亂畫噢!」
看似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美術教學活動,卻隱藏著許多另人深思的問題。在活動中的教師這樣的提問有效嗎?教師的提問能否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幼兒的藝術沖動?能否充分發展幼兒的想像能力、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能否把幼兒引入一個開放的、無拘無束的、倡導個性表現的美術空間?而這樣的提問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發揮提問的教育價值。它不僅不能較好地完成活動目標,而且會抑制孩子的思維活動,與開發孩子的智能目標背道而馳。那麼,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提高教師提問的有效性呢?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我們在設計提問時要緊扣教學目標,提問要為達到教學目標服務。如:上例在美術活動《花瓶》這堂課中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第一條是這樣的:1、掌握花瓶的基本畫法,復習各種線條,並找出規律。針對這一目標,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1)誰知道花瓶是什麼樣子的?在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花瓶
後,提問:(2)你們發現花瓶的線條、圖案排列有什麼規律嗎?教師引導幼兒復習各種線條後,再次提問(3)你們覺得畫瓶子的時候,先畫哪部分,後畫哪部分?以上3個提問層層遞進,都是為了達到第一條目標而服務的。目標2、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鼓勵幼兒創造出各種形狀的花瓶。針對這一目標,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除了這種樣式的花瓶,你還能設計出什麼樣式的花瓶呢?目標3、添畫與畫面有關的東西。針對這一目標,可設計的提問有:除了畫上花瓶還可以畫上什麼呢?在美術教學中只要我們能深入的領會目標,緊扣目標,那麼教師有效的提問就好比是一個火車頭,讓整列火車都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二、提問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
在一個小班的美術活動《蘑菇》中,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見過哪些不同種類的蘑菇,誰能說說他們的樣子?」幾個孩子一起回答說;「圓圓的。」孩子這樣的回答,教師滿意嗎?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在這個美術活動中,這樣的提問有效嗎?面對這樣的提問孩子們一下子不理解,不知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上都有他們不同的年齡特點,小班年齡段的孩子更加由於他們生活經驗的缺乏,而不理解老師說的「哪些不同種類的蘑菇」。建議在這個活動中,如果教師把目標定位和提問的側重點放在顏色上,就會更適合這個段的孩子,如:「你喜歡什麼顏色的蘑菇?」「你想讓小蘑菇穿上什麼顏色的衣服呢?」這樣孩子更容易理解,更樂意接受,更易於表達清楚自己的意願。反之,在大班美術活動《去超市購物》中,幼兒由於具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而對教師提出的「你是怎樣挑選自己所要買的商品的?遇到什麼問題了?」這樣的提問感到得心應手,幼兒的畫面也豐富多了。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來提問。
三、提問要盡量挖掘出幼兒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發現。
幼兒的內心世界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而從幼兒美術的自身價值出發,它是成人了解幼兒、走近幼兒的一種手段。它們代表著幼兒的經驗、情感和想像,幼兒的內心世界常常無意識的流露於他們的畫中。如:有個小朋友,他很討厭打針,他畫的媽媽帶他去打針,醫生身體的大部分為紅色,顯得膨脹有力,而媽媽的顏色暗淡,好像缺乏保護力量,這隱藏著他內心的緊張,表達他對醫生的一種恐慌。而在現在的開放式美術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個性化的教育,強調主觀感受,盡可能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無拘無束的、順其個性、任其表現的美術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因些教師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的提問應該要能盡量挖掘出幼兒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發現。如:教師在引導小班孩子給公雞塗色時,可以這樣問:你想給公雞塗什麼顏色?為什麼?又如:教師在引導小班幼兒畫小蝌蚪時,可以這樣問:你看到的蝌蚪他們都在干什麼?類似於這樣的提問都有利於挖掘出幼兒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發現,充分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幼兒的藝術沖動,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感受,都能自由地表達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在這樣的活動中沒有失敗者,所有的活動都是為了幫助兒童在活動中確立自信,激發表現欲,發揮自身潛能。
教師的提問不能太隨意,沒有針對性和推進性,要懂得詢序漸進,環環相扣。就像教師在引導中班幼兒學畫小金魚時,提問的步驟是這樣的:「小朋友你們想一想小金魚是怎麼樣游的?」「誰願意學一學小金魚是怎麼游的?」「你覺得怎麼樣的小金魚最美?」這三個問題是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每前一個問題都是為後一個問題的深入作輔墊的。幼兒通過自己學小金魚游的樣子,更能感受到原來尾巴大大的色彩鮮艷的金魚是最美的。如果交換一下它們間的前後順序就會打亂幼兒思緒,不利於幼兒思維的發展,不利於達到教學目標。
四、提問要盡量少用二選一和封閉式的,多用開放式的。
在日常的教學中,有些教師經常會提一些類似的問題:「小朋友們,這是什麼?」「你們喜歡花瓶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畫畫漂亮的花瓶,好嗎?」「小朋友們,你們學會了嗎?」面對這些提問,孩子們不用動腦筋就能回答,因為答案要麼只有一個,要麼就是二選一的,孩子只處於被動回答狀態。這樣的提問對於達到教學目標、對於挖掘出幼兒的內心世界有幫助嗎?顯然,這樣的提問不能很好地發揮它的教育價值。它不僅不能較好地完成活動目標,而且會抑制孩子的思維活動,與開發孩子的智能目標背道而馳,更與開放式美術教學的目標相違背。因些我們提倡在教學中多用開放式的提問方式,也就是一個問題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答案出現。如:教師在引導幼兒用繪畫來表現水聲時,問道:「你知道水是怎樣唱歌、說話和跳舞的嗎?」因為每位幼兒對水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對面這樣的提問,幼兒表現的非常興奮,濤濤不絕。在發展幼兒思維的同時也體現出了每位孩子們不同的喜好和個性。
五、提問要循序漸進。
實踐證明,在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師提問的有效性在幼兒美術教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才能有效地幫助幼兒發展自我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情感情緒,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從而達到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培育、完善幼兒健全人格的目標。
『伍』 急急急!求一篇比較簡單的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詳案 過程中每個問題都要有 最好是有關花瓶貼小花的
急急急 小班安全活動 :不跟陌生人走 新入園幼兒,總是纏著教師要找媽媽。尤其是晚上離園時,每位家長都急切地想第一個接到自己的寶寶,有的家庭是
『陸』 幼兒園閱讀區誰打碎了花瓶教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閱讀理解,引導學生體會列寧打碎花瓶後的心理活動,學習列寧知錯就改、誠實的好品質。 3、藉助拼音給姑媽寫信,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列寧打碎花瓶後的心理活動和誠實的好品質。 2.體會文中人物對話的語氣。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言 1、同學們,在我沒來上課之前,我們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想讓我在咱們班做個小調查,你們願意接受調查嗎?(生說)那大家聽好了,有誰做過錯事,用什麼方式承認錯誤的?誰能用「雖然……但是……」的句式說一說? 2、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是豐富而復雜的,尤其對於一個偉人來說。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一篇在列寧小時侯發生的一件事(板題) 3、齊讀課題,這是一個疑問句,應該讀出疑問的語氣,再讀一遍。 4、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帶著這些疑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拼音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多讀幾遍帶有這個詞語的句子。 2、剛才看同學們讀的都很認真,大家想知道自己讀的怎麼樣嗎?請同桌互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看誰讀的正確、流利,同時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3、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生說)我找五個同學分段讀,誰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才華?在這五名同學讀的同時,其他同學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理解課文內容 1、發生這件事時,列寧多大?到底是誰打碎了花瓶?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 一、二自然段。 2、列寧多大?誰打碎的?(生說)(板書)怎麼打碎的?「不小心」三個字說明了什麼?(不故意)雖然不是故意的,那大家想像一下,他當時的心情怎樣?(生說)那列寧為什麼不小心碰了桌子呢?當時他在干什麼?(生說) 3、列寧打碎花瓶後,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呢?誰能讀一下自學提示?(生讀)請同學們帶著問題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自學第三自然段。 (1)表兄弟和表姐妹知不知道花瓶是列寧打碎的?(生說)你從哪裡看出來的?(生說)誰能給「起勁」換個詞? (2)姑媽聽到聲音以後進來,說了幾句話?(生說)第一句說的什麼?(生說)那列寧和表兄弟表姐妹分別是怎麼回答的?(生說)大家看,兩個「不是我」後面的標點一樣嗎?(生說)為什麼不一樣?(前一個說的堅決、乾脆、理直氣壯,後一個心虛、聲音很低,自己在說謊,不敢大聲)列寧為什麼低聲說?(生說)可以看出列寧平時是個愛說謊話的孩子嗎?(生說)大家試著用不同的語氣讀一讀兩個「不是我」。(指名讀)我找四名同學分角色讀。 (3)姑媽第二句說的是什麼?(生說)想想姑媽為什麼這么說?(生說)姑媽是從哪看出來的?(神態) (4)聽了姑媽的話,列寧和表兄弟表姐妹的表現一樣嗎?(生說)從哪知道的?(生說)列寧為什麼沒有笑?(列寧為自己說了謊話而羞愧,心裡很不自在,所以沒有笑。說明列寧認識到自己做了錯事,是個誠實的孩子。) 4、列寧回到家是怎麼做的?指名讀第四自然段。這時列寧認識到自己說謊是不對的嗎?(如果沒有認識到,不會告訴媽媽。) 5、列寧給姑媽寫信了嗎?(生說)那信上主要說些什麼?大家想像一下?(板書)大家齊讀姑媽說的話。 6、假如你是列寧的姑媽,你能用「雖然……但是……」這個句式說一說嗎? 7、假如你是列寧,你想對姑媽怎麼說?大家動筆寫一寫。(指名讀) 8、大家想想列寧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板書) 四、總結:的確,誠實,是一朵馨香的花朵,讓他人快樂,使自己陶醉;誠實,是一首古老的詩,讓他人品位,更讓自己高尚。有句格言說的好,謊言的船開不遠,誠實比珠寶更珍貴。讓我們把這句誠實格言永留心間,時時鞭策我們做一個誠實的人吧!
『柒』 幼兒園中班互動數學粗細花瓶教學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
2、學會保護自己,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
布置兩個場景,分別為「幼兒園」「花園小區」。
『捌』 美術教師資格證怎麼考
美術教師資格證要在教室資格網上報名,在學習考試的內容,之後參加筆試面試,最終獲得教師資格證。
1.美術教師資格證具體流程參加全國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通過後參加面試——面試後參加資格認定。
2.教師資格證筆試一般一年兩次,上半年1月出報名公告,進行報名,3月考試,面試每年5月舉行,下半年一般9月報名,11月舉行筆試,面試每年12月舉行,筆面試報名均通過中小學教師資格網,並繳納考試費用。
3.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為《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2科;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為《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2科;初級中學、普通高級中學教師和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為《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3科;
拓展資料:
教師的主要負擔有以下幾項:
(1)備課。所花費時間平均為上課節數的四倍,新入行教師可能要高達十倍。
(2)迎接各種評比、考核和檢查。工作量無法估計。完全無報酬的情況下,晚上回家加班、留單位加班、暑假的周末加班,國慶節只一天假,是極普通的事,多數教師對此深惡痛絕。
(3)所謂的科研。為了職稱,教師通常都要發論文,編教材,搞項目和課題,有些帶經費,有些自掏腰包。對於普通學校的教師,發論文通常是極虧錢的事情,發一篇核心期刊論文教師有可能要賠進去1000多元。高校教師科研所花費時間估計與上課節數相當。
(4)勤雜事務和學校活動。花費時間約相當於上課節數的一半。
正因教師工作辛苦,收入微薄,所以我國才有所謂的「教師節」,以安慰教師群體。
當然,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教師的工資和待遇將被逐步納入國家工作人員統一管理,這意味著教師的工資將得到很大提高,實現與國家公務員收入差距之間的不斷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