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前班等量代換教案給孩子怎樣的教學方法容易接受
一、設計背景:
學前兒童已經能夠區分物體的大小,初步進行重量比較,但對重量相近物體還不能分清輕重,必須教會他們藉助工具確定物體輕重的必要性。幼兒對比較輕重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到底可以用哪些方法比較輕重還沒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所以本節課的任務在於讓幼兒學會比較輕重的幾種基本方法,初步理解重量的傳遞性。
二、活動目標
1. 知識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認識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確比較物體的輕重時,藉助工具確定物體輕重的必要性。
(2)能按物體的輕重差異進行正逆排序,初步理解依項排列物體間的傳遞性和雙重性,發展幼兒的判斷思維能力。
2. 能力目標
(1) 鼓勵幼兒積極想辦法,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初步培養幼兒的推理能力、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能按重量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幼兒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增強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讓幼兒初步感知「輕」、「重」的含義,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幼兒懂得比較輕重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 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書本、石子、棉花、大象、小狗、小鳥、天平等)等。
五、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學會「看一看」的比較輕重的方法 。
1.播放動物園里動物活動的錄象,引出輕重的話題 。
提問:哪一些動物重? 哪一些動物輕?
2.總結:以上方法為「看一看」比較輕重的方法 。
3.提問:誰還能說出身邊的物體誰輕誰重?
(1).幼兒觀察並回答問題,發現相關數學信息。
(2). 出示一包棉花和一塊石子 。
(3).幼兒進一步感知通過物體外形感知輕重的方法 。
(4).在無法從外形判斷輕重時,但仍然用「看一看」的方法判斷輕重 ,根據學前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徵,創設生動的情景,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並且由動物世界回到現實生活,領會「輕重」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 、實踐操作,發展認知。
(一)學會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輕重:
1. 請認為棉花重的同學舉手?請認為石子重的同學舉手?大家判斷的為什麼不一樣呢?有什麼方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說的對呢?請幼兒上來用手掂一掂,再把你發現的結果告訴大家。
2.教師小結:棉花和石子用眼睛看,不能精確地判斷誰輕誰重,我們用掂一掂的方法可以比較出誰輕誰重。
板書: 用「掂一掂」比較輕重
(二).學會用「稱一稱」的方法比較輕重 :
1.出示重量接近的1個胡蘿卜和1個馬鈴薯(土豆)。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麼辦呢?誰又能想出什麼好方法呢?
3.小結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一些方法?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教師把胡蘿卜和馬鈴薯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幼兒觀察,現在你知道誰輕誰重嗎?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後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6.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比較胡蘿卜和馬鈴薯誰輕誰重時,我們發現要想精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方法。
7.出示文具盒和計算書。
先說一說:誰輕誰重?為什麼?
再掂一掂、稱一稱。
明確:比較輕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一定要實際掂一掂、稱一稱才能確定誰輕誰重。
生1:文具盒輕、計算書重;
生2:計算書輕、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計算書一樣重。
得出:講桌上的文具盒比計算書重 。
得出:課桌上文具盒比計算書輕 。
幼兒實驗,交流討論 ,猜測結果。
匯報交流,充分聽取同學想出的不同方法,給予適當的評價。
分小組進行猜一猜,再掂一掂,最後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從而懂得輕重是相對而言的。
(三).看一看:觀察圖片判斷大象、小狗、小鳥誰最輕?誰最重?初步理解重量的傳遞性。
(四).想一想:請幼兒比較輪船和石塊誰輕、誰重 。為什麼輪船能漂浮在水面上而石塊卻沉入水底呢?
(五).排一排:請幼兒按由輕至重及由重至輕的規律對物體進行正逆排序,鞏固幼兒對輕重的感知能力。
三、鞏固練習,深化熟悉 。
1. 比一比,幼兒獨立完成,說說怎樣判斷的。
2.說一說,先讓幼兒獨立完成,再引導幼兒說出誰最重?誰最輕?為什麼?
3.延伸,講解故事《笨驢》,並升華知識點 。
六、 活動反思
1、 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學習原理,通過「看一看」、「掂一掂」、
「稱一稱」的比較輕重的方法。活動中自己得出了很多結論,領會到了探究的快樂,活動貫穿這節課的始終,讓幼兒一直保持著參與的激情。最後,《笨驢》的故事是耐人尋味的,讓幼兒充分動腦,更是知識的升華。
2、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在觀察中學會「看一看」比較
的方法;在親身經歷中通過探究和協作活動學會「掂一掂」比較輕重的方法;在探究和推理中學會「稱一稱」比較輕重的方法。在教學中注意實物等從多感官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在快樂中主動地學會知識。
3、讓幼兒個性化地學習數學。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本節課,孩子們敢提問題、會提問題,以自己獨特的見解解決問題,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學生為自己的創造而開心,為自己的發現而興奮。同時,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評價他們的表現,使他們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總之,在整個課堂活動中,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想其所想,說其所說,做其所做.我們要做到"蹲下來看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而且教學中要肯定幼兒的一切努力,贊揚幼兒的思考結論,激勵幼兒的創造慾望。
最後,我也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如有時沒有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今後,我要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