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大班語言名字畫教案反思

大班語言名字畫教案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26 07:00:42

㈠ 大班畫月亮的教案怎麼寫嘛

【活動目標】

1、能將自己的大膽想像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

2、產生嚮往太空,嚮往月球的願望。

【活動准備】

1、深色星空背景圖,准備粘貼用的大月亮一個。

2、油畫棒、畫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說說月亮像什麼。

二、教師將大月亮粘貼到背景圖上,引出故事。晚上,月亮爬過樹梢,出現在天空上,小動物們看到了月亮,大家議論起來。

講述小貓、小狗、小豬等動物對月亮的想像,講述時盡量放慢速度,給予幼兒充分想像的時間。

說完小羊的想法後,教師停止講述,請幼兒來想像:你希望月亮是什麼做的呢?

在幼兒各抒己見後,教師告訴幼兒小兔的想法:小兔的想法和其他動物不一樣,小兔希望月亮還是月亮,他要坐飛船到月亮上拜訪他的兔子兄弟!

二、畫畫奇特的月亮。

如果我們坐著飛船到月亮上去,你希望月亮上有什麼?

請先在白紙上畫一個大大的月亮,月亮里會有些什麼呢?大膽地把它畫出來吧!

幼兒想像月亮上的奇特事物並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品展示:請把自己畫的講給小朋友和爸爸媽媽聽。

【附故事】

月亮

小貓希望月亮是玻璃做的。她要照照月亮鏡子,看嘴唇塗得紅不紅。

小狗希望月亮是麵粉做的。圓圓的月亮烙餅,吃起來一定很香很香。

小豬希望月亮是金子做的。這么大一塊月亮金幣,可以買好多東西!

小鴨希望月亮是清水做的。清清的月亮池塘,在裡面游泳是多麼快樂自由呀!

小熊希望月亮是白紙做的。漂亮的月亮風箏,沒有誰能比它飛得高。

小猴希望月亮是銅片做的。敲響月亮銅鑼,夥伴們跳起歡快的舞蹈。

小鹿希望月亮是橡皮做的。牽著月亮氣球,在月光下的草地上跳來跳去。

小羊希望月亮是木頭做的。他最心愛的手推車,正好缺了一個輪子。

只有小兔希望月亮還是月亮。他要坐飛船到月亮上拜訪他的兔子兄弟。

㈡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育小丫丫、愛畫畫

㈢ 幼兒大班語言教案 達.芬奇畫蛋

達·芬奇(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他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城附近的芬奇鎮,父親是當地的公證人,母親是農村婦女,但很早就死了。

達·芬奇從小就很聰明,長得也很漂亮,非常惹人喜愛。上小學時,他各門功課的成績都很優異,算術課上他提出的一些問題,經常使老師感到棘手。課余時間,他的愛好是繪畫。他在木板上、地面上、牆壁上居然無師自通地畫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父親見了,非常歡喜。鄰居們見他畫什麼像什麼,都親切地稱他為「小畫家」。

芬奇的父親本來不想讓孩子學畫,希望他子承父業,當一名律師。但兒子非凡的畫藝,把固執的父親征服了。在他14歲那年,父親終於高高興興地把他送到了當時的歐洲藝術中心佛羅倫薩,拜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費羅基俄為師。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很嚴,他的教法也很有些特別。達·芬奇來到畫室的第一天是學畫雞蛋,第二天是學畫雞蛋,第三天仍是這樣。無休止地畫呀畫呀,枯燥乏味極了,就這樣畫了一年。芬奇畫膩了,心裡想:「這有什麼必要呢?一筆下去畫一個圈兒就行了。」費羅基俄老師彷彿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對他說:「別以為畫蛋很容易,很簡單,要是這樣想就錯了。在一千隻雞蛋當中從來沒有兩只蛋的形狀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看它,形狀便立即不同了……所以,如果要在畫布上准確地把它表現出來,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聽了老師這番教誨,達·芬奇懂得了老師的苦心,就決心不停地練習基本功。他每天一大早就對著雞蛋畫起來,直到夜深人靜了,仍然對著雞蛋畫。經過3年的努力,達·芬奇的技藝大長,他畫的雞蛋各具形態、維妙維肖,對色彩的感覺敏銳了,線條的把握准確了,手中的畫筆也能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了。老師看了非常滿意。

有一天,費羅基俄畫了一幅《基督受洗圖》,他自己很滿意,得意之餘,對達·芬奇說:「芬奇,在這幅畫上再畫兩個天使吧!」芬奇高興地答應了一聲,很快就把兩個天使畫好了,這兩個天使體態活潑自然,面部表情生動柔和。老師一看大吃一驚,相比之下,自己畫的是多麼生硬板滯呀。他在心裡承認學生超過了自己,感到既高興又慚愧,從此竟然擱筆不畫,專門從事雕刻了。

達·芬奇結束了學徒生活,開始了獨立創作,《最後的晚餐》《蒙那麗莎》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他的繪畫成就越高,作畫越是嚴肅。據說達·芬奇在畫《最後的晚餐》時,為了把出賣耶穌的叛徒猶大畫好,曾到各種場合去潛心觀察賭徒、流氓、罪犯的各種形象和舉止。最後,他終於找到了讓猶大驚惶失措和手裡緊握錢袋的表現手段。這兩處細節描繪的巨大成功,是與少年時長達數年的刻苦畫蛋分不開的。

㈣ 幼兒園中班古詩《畫雞》教案

1、手指讀《畫雞》詩歌兩遍。 2、再讀詩歌,在課文中圈出二類字,並熟讀兩遍。 3、熟讀詩歌用直線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 4、書空生字,並口頭組1至2個詞語。 5、試背誦古詩《畫雞》。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要求認識的字,會寫3個字。 2、學生能理解詩意,能背誦全詩。 3、體會學習拼音識字的樂趣,加深理解字與拼音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初步運用拼音試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教具准備: 生字卡、小黑板。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文結合,初感詩意。 1、出示插圖,請大家猜猜圖上畫的是什麼?(引出雞)(出示公雞圖) 2、雞在干什麼?(叫) 3、認真觀察圖上的雞是什麼樣子?(雪白、紅冠子) 4、有位詩人叫唐寅,寫了一首詩叫《畫雞》。這首詩寫的就是同學們畫的這只大公雞,你們想學嗎? 二、初讀古詩,趣學生字 (一) 1、試讀古詩,初步運用拼音來學習生字。同桌互讀,相互知道學習生字。 2、聽讀古詩,糾正字音。 3、指名試讀古詩,注意生字詞的發音。對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4、小老師帶讀,利用學生之間識字量的差異,讓識字量大的學生當小老師,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讀。因為,這是初入學兒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 6、師生接讀,這是幫助學生記憶熟悉語言的一種方法,有助於兒歌的整體輸入。 7、全班齊讀 8、分組比賽讀 (二)教學生字詞: 1、縮小語境,提出詞語。 2、再從詞中抽出生字。 3、靈活運用生字卡片, 「開火車」、「搶答」等多種游戲學習生字。 4、其它方法識字。 1)猜字謎。平:一字五筆,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餘;千:一個字,有十撇。 2)編故事。生(牛 一):它是牛小壯,在跑道上奔跑。 3)數筆畫。萬:一筆橫,二筆撇,三筆橫折鉤,一共有三筆。 4)看實物。門:觀察教室的門框,學習「門」字。 5)找朋友。戶:「屍」字上面加一點,就是「戶」字。 6)出示生字,多種方法識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領讀) 7)給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准生字給戴上。 ——————課間休息,唱「大公雞」及校歌—————— 三、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教師激疑:同學們讀了這首詩,說一說知道了什麼。 2、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歸納並板書。 樣子:頭上紅冠 大公雞 顏色:滿身雪白 打鳴:一叫門開 3、出示表格練習(口答)。 四、品詞賞句,感悟詩情 1、自由讀第一句,看圖想一想:這只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有什麼特點?(頭上紅冠 ,滿身雪白。) (1)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理解「頭上紅冠」和「滿身雪白」。 (2)指名表演大公雞「走」的神態。 (3)教師小結: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這只大公雞,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見過大公雞的叫聲嗎?有誰知道它一般在什麼時候叫?我們學習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讀第二句,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大公雞怎樣叫? (1)理解「叫」。 (2)提問:大公雞一叫,人們就去干什麼?(學生據古詩內容回答後,教師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像) (3)說一說這句詩的大意。 (4)體會大公雞的勤勞:這首詩的作者喜歡這只大公雞嗎?為什麼?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六、回讀古詩,完成作業 1、按古詩原文填空。 不敢輕言細語,一叫 開。 大公雞 樣子 顏色 打鳴 2、畫一隻大公雞,看誰畫得又快又好。在畫的左上角題上《畫雞》這首詩,左下角寫上自己的名字。 七、課外延伸,積累語言 選擇一種動物,介紹它的樣子。

㈤ 根據大班語言《秋天的圖畫》從教師自身素質談有效課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遵循這一目標,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提到「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語文教材的編寫突現了這一特點,體現最為突出的是語文綜合性學習,那麼在課例中如何體現呢?今天吳老師為我們執教了《秋天的圖畫》一文,請大家談談這節課對你有什麼啟發?從這節課說開去,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說說你對學科整合及語文學習的綜合性的理解。
岳艾平:
今天,聽了吳老師執教的《秋天的圖畫》,給人最強烈的沖擊是語文學習的空間是無限廣闊的,只要賦予了孩子們學習的自由,他們就會插上飛翔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整節課吳老師以學生為主,用活動的形式展開,設計了唱秋、說秋、賞秋、品秋、畫秋、贊秋、展秋等活動,活動使語文學習成為跨學科的綜合,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在活動中,音樂、美術、自然等學科走進了語文課,為學生學習生字、練習朗讀服務,為語文學習增添趣味。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讓孩子們始終興趣盎然,小組交流收集到的詞,小組里說自己的詩、自己思考、自主識字、同桌互讀、教師引讀等形式讓孩子們通過多種渠道在學習語文。教師則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師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對話,孩子們顯露出天真、自然、童真童趣的情境讓人回味無窮。
聽完這節課,我回過頭來看自己平時的教學,覺得自己的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還體現的不夠。因為我總不放心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擔心他們掌握不了課本上的知識。現在看來,六年級的學生也還是孩子,他們也需要在民主的討論、愉快的合作中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我應該營造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讀書、討論,盡情地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傾吐他們的心聲,使他們的想像飛起來,思維動起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總之,我的觀點是,語文學習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一種活動,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尋求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策略,賦予他們學習的自由,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全面的提高。
主持人(劉雄利):
感謝岳老師精彩的開篇。她的謙遜讓她能由此及彼,反思自己的教學,在反思中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實踐能力,生成教育智慧,我想,岳老師的反思一定會促進她的成長。
語文是一門基礎的綜合性學科,以學生為主體,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我們應該長期堅持的。那麼,吳老師今天的課是怎樣滲透學科整合的呢?
張會琴:
作為一名科學課老師,今天參加語文組關於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學科滲透的研討,使我受益匪淺。我感到我並不是孤立無援的,在座眾多的同行都是我的支持者。因為我們都已經認識到,要全面發展學生素質,各學科教師必須形成合力,在本學科的教學中兼顧其他學科知識的滲透。吳老師今天在上課中就注意到了在課堂向學生滲透自然科學知識。學生讀到「它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時,有個學生提問了:「老師,大雁為什麼排成一個『人』字?」吳老師沒有急於回答,而是用一年級學過的謎語啟發學生:「不識字,把字排,秋天去,春天來。」你們還見過大雁排成什麼字?」學生一下子記起來了,「還排成『一』字!」「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是為了在飛翔中減少空氣的阻力。」吳老師的一句話猶如畫龍點睛,把這一個科學知識巧妙地傳授給了學生,相信在學生心中會產生另一個疑問:為什麼排成「人」字或「一」字能減少阻力呢?我想,這該是我用實驗來引導孩子的探究的了。在這一課中吳老師滲透自然科學知識還有一處。老師讓孩子們表達對秋的喜愛之情,有的孩子說撿落葉做書簽。此時吳老師提醒他:最好找本厚書,別忘了夾幾天就把樹葉換個頁碼夾,相信你的書簽會做得很漂亮。
在語文課中滲透科學知識的課文還有很多,僅在這一冊中就有《植物媽媽有辦法》、《風娃娃》、《坐井觀天》、《活化石》、《回聲》、《三隻白鶴》、《我是什麼》、《太空生活趣事多》、《農業的變化真大》等課文,從編者的意圖來看,語文教材本身就是整合的,在語文課程中滲透科學知識,能使學生科學地對待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培養他們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度,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在生活中養成重事實、講科學的良好品性。今天,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語文的綜合性太強了,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真算得上一部網路全書,太了不起了。
主持人(劉雄利):
張老師太誇獎語文教師了,我代表全體語文教師謝謝你。語文課中能滲透科學知識,在科學課中又何嘗不能滲透語文學習呢?科學課培養孩子的強烈的好奇心、細致的觀察習慣等,都是語文課上孩子們所最需要的呀!只有我們所有學科的老師都樹立學科綜合的觀念,以往的分科主義現象才會逐漸消失,學生的整體素質才會提高。
李梅霞:
我是一名美術教師。翻開小學語文課本,我覺得其中很多課文本身就是一幅幅精美的圖畫。《秋天的圖畫》不就是一幅很美的秋景圖嗎?吳老師在把握課文時注重了用色彩鮮明的畫面向學生展示秋天的美,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引導學生感受秋天的美,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學生描繪秋天的美,並通過繪畫這種美術手段讓學生表達對秋的喜愛。像吳老師這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學生如果有一雙會審美的眼睛,就一定會對像《秋天的圖畫》、《青海湖,夢幻般的湖》、《西湖的「綠」》這類寫景狀物的文章有獨特的感受;學生如果有一顆會感受真善美的心靈,就一定會對《草船借箭》、《詹天佑》、《豐碑》、《軍神》中的人物有深刻的印象,使這些人物成為學生成長的楷模。所以,我認為審美教育貫穿於語文教學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能力和智力發展,讓語文課給學生情感美的滋養、藝術美的熏陶,激發學生熱愛母語的感情,使他們逐步發展健康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陶冶學生美好的情操。
作為一名藝術課程老師,我認為審美情感不僅僅是情感,它還包括對美的認識、評價和判斷。小學生心智還不成熟,對某些真善美和假丑惡還難以鑒別,而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引導,語文老師就要從課文內容入手,品讀分析,探索人物內心世界,感受人物精神境界;還能直接把課本中描繪的景物用學生喜愛的方式——繪畫表現出來。在語文課中滲透美育,有課文內容作憑借,這是美術課所不能替代的,以審美的觀點去引導學生欣賞課文,喚起學生情感,獲得感知、認識、判斷的能力,這是思想道德課程不能替代的。所以,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科整合是切合學生素質發展要求的。
借今天的機會,我呼籲大家:教會學生審美吧!讓學生沐浴在真善美的光芒中,讓這光芒照亮每個孩子的心靈!
主持人(劉雄利):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的各科學習是相互聯系的,過多地強調學科本位,人為地割裂知識的多種聯系,不利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各學科之間的滲透性越來越強,學科綜合化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她的綜合性難道就是與其它學科簡單的綜合嗎?
袁慶榮:
當然不僅僅是把語文和其它學科簡單聯系。本次語文課程改革倡導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內涵十分豐富,它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也就是在生活中運用語文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由此可見語文素養是整合的、能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發展的語文素質。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本次課改試用的語文教材是以整合的觀念出現的,如《秋天的圖畫》這一課就是這樣的。在教學時怎樣體現教材的這種整合,讓教材從多角度,以多面孔出現在學生面前?這就要求我們巧用教材、創新教材,實現對學習目標的整合。吳老師今天對學習目標的整合就體現了語文學習的綜合性。8個會認的字與8個會寫的字的學習是知識目標之一,激發學生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對勤勞人們的贊美是情感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把這些目標很好地揉合起來。如識字時非常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朗讀時隨時激發學生對秋的感情,悟讀、品讀貫穿始終。教學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如踏雪無痕、自然流暢,於無心處見有心。聯系自己平時的教學,我覺得在教學中體現教材的綜合性,除了像吳老師這樣以教材為依託,把學習目標整合起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還必須把語文與更廣闊的自然和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如教學《菜園里》這一課,我利用學校周圍都是菜地,孩子們大多是菜農孩子的優勢,把學生領進蔬菜大棚和菜地去親身感受菜園的無限風光,同時通過摸、看、聞、摘、挖等形式了解不同蔬菜的特點。回到課堂後,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變得十分簡單了,熟練地朗讀又使識字變得輕松。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習慣,語文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就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這是他們理解課文的源泉。像吳老師讓學生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學生有的用一首詩來表達,有的撿落葉做書簽。試想,學生如果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他們能用這種方式嗎?所以,整合課程資源,展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重視學生已有經驗與知識儲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
主持人(劉雄利):
語文學科有其本身的特點,語文教學也有其可遵循的規律。袁老師的話啟示我們:整合三維目標,以教材為依託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我們還應該把走進學生的生活和廣闊的自然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之一。其他教師對此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周梅:
聽了吳老師執教的《秋天的圖畫》,我感受很深,最值得我借鑒的是吳老師在課堂上很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包羅萬象、龐雜多樣,學生一旦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就無法領略語文的多彩。課程標准關於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有「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識字、寫字中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可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要採取多種手段讓每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視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在這節課上,吳老師時時處處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的教學內容與多樣的學習方式、鼓勵性的語言與親切平和的教態,都體現了教師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高度重視。總之,語文學習的綜合性與語文學習的興趣是密切相連的,語文學習的興趣能使學生願意領略語文的綜合性,語文綜合性的豐富內涵又讓學生有學習語文的興趣。
主持人(劉雄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保持高昂的興趣,對學習語文這門包羅萬象的綜合性學科,無疑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素養的內涵十分豐富,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及良好的個性與健全的人格等。那麼老師們在教學具體的語文知識時是怎樣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呢?
張利瓊:
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在我們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體現也很充分。把識字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語言實踐聯系起來,能使識字和語言發展形成雙贏局面,因為漢字本身就是從生活中來的,在生活情境中學生識字的興趣較濃,鞏固率也高。今天,吳老師把學習漢字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找出學習的難點,開動腦筋,想出獨特的記憶字形的方法,這一點很值得我借鑒。如在識「梨」字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記:農利小學的「利」加上「木」就是「梨」;在識「勤、勞」時,學生說:「它們都有力,說明要做一個勤勞的人就要多出力」。的確,在識字教學中,我們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感悟漢字規律,啟迪智慧,識更多的字。現在,我不再用機械的抄寫解決學生出現錯別字問題,而是引導學生分析字的來源、字的含義來區別同音字、形近字。比如「辯、辨」的區別。我先以「小學生讓父母送到學校好不好」為話題,讓學生們發表不同的看法。在學生爭論熱烈的時候,我出示「辯」,突出中間的「訁」,你能說說辯與什麼有關嗎?啟發學生說出「辯論」、「爭辯」等詞。再出示「辨」,拿出事先准備好的一件首飾,讓學生判斷真假。學生在教師設置的情境中,了解到「辨」中間的部分是判斷,含義與「分辨」、「辨別」有關。
總之,在學習漢字、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要把識字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為學生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的識字量大起來。
主持人(劉雄利):
古人雲:「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他獨特、過人之處。張老師的識字經就讓人受益匪淺。的確,新課程的實施給予了我們探討的話題,我們今天組織論壇就是要為大家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反思自我的機會。如果你對語文學習的綜合性或學科整合還有什麼看法或經驗,請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王榮華:
聽了吳老師的課和各位同仁的發言,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學科整合,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剛才科學老師談到吳老師在教學中涉及了科學知識,另外,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畫,動手實踐做書簽等這些活動也是學科整合的顯著標志。但是我覺得吳老師在對科學知識進行了簡單的講解之後,還應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比如可鼓勵學生課後觀察、查閱書籍、請教別人等,把這樣一個寶貴的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留給學生,使這節課的內容在課後得以延伸。另外,我還認為學科整合和滲透並不等於語文本體的弱化,我們應該擺正語文課程和其他學科的位置關系,形成各學科的教學合力。因此,我們不能為了整合而整合,不能為了這種形式而做秀。比如,在一節課上你用跳、畫、唱、演等很多種方式讓學生活動,而這些活動與語文學習的內容聯系不緊。這樣,就失去了語文學習的本源,弱化了對語言文字的訓練。如何既堅守語文本位,又適當進行學科整合呢?我把教學中的一個案例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我們六年級有一篇文言文《兩小兒辨日》中,兩小兒中一人說:「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另一人的觀點剛好相反。在這反映出「近者熱而遠者涼」和「近大遠小」這兩個觀點。這兩個觀點誰對誰錯,大聖人一時也無法判斷,我們的學生也產生了很大的疑問。我在教學時沒有當堂解決這個問題,只是讓學生進行了簡短的辯論,但沒有下結論,而是把這個問題分解到了其他學科。我把這個情況告訴了自然老師和美術老師,請他們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自然老師就給學生講解了地球和太陽的自轉與公轉,以及太陽離我們地球到底有多遠,用科學的實驗和數據來說明事情的原由;美術老師則對學生講解背景的不同、顏色深淺的不同、對比度不同等給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來說明事情的原由。所以進行學科的整合,我們還是應該多利用各科教師的教學合力,而不僅僅是說一個人成為多學科的綜合者。因為一個人的知識結構,經驗興趣等都是不同的,「學術有專攻」,不可能一個人精通每一門學科。哪怕你對其他學科也很了解,但多學科的課前准備也是很繁重的。所以,我認為在課堂上假如學生問到其他學科的問題,我們可以激發學生自己探索的興趣或請相應學科的老師予以協助,這樣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主持人(劉雄利):
剛才,王老師就我們語文學科應該堅守語文本位,堅持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合理進行學科整合談了自己鮮明的觀點,對此,我表示贊同。的確,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教師以自由的翅膀,讓我們在教育這片無垠的天地里盡情飛翔!也許我們今天的討論還存在局限性,甚至還存在偏頗,但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以真誠面對學生、用智慧教育學生,我們的人生便融於教育之中了。最後請學校黃校長為我們討論做出點評。
黃學兵:
多年來,我校一直充分運用「自修—反思」這一有效研修形式來提高教師素質。實踐表明:校本研修是一種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能力發展的一種有效研修方式。今天,聽了大家的發言,我更堅信了這一點。因為通過今天這種論壇形式,一個人的經驗變成了大家的經驗,一個人的困惑有了一個群體在思考、在探索,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就在這循環往復中不斷更新與變革。作為實施教育工作的人——教師來說,要完成人對人的塑造,就要求自身具有一定的知識、技能、個人品德修養等,並具有將這些知識、技能、品德延續、傳承給學生的能力。用發展的眼光來看,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兩種能力都要不斷更新,以便能更好地適應並推動社會的發展。因此,新型的教師必須是學習型的。要認識到現在的學校並不只是學生才是學習者,教師也應把自己看作學習者。當前的課改,轉變觀念是首當其沖的,要通過學習促使觀念轉變。語文組今天討論的話題就很有實際意義,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加強學科整合,語文再不是先前單一的語言文字訓練課,而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學科。新課程不僅需要同一學科或同一教研組的教師進行交流,還要與其他學科教師探討共同關心的問題,以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今天,科學課、藝術課的老師的談話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到學科之間融合能相互促進;我們還認識到語文學科也應突出自己學科特色,堅持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在學習目標上,體現三個維度,在學習方式上強調自主、合作;凸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把語文學習與廣闊的社會生活、神奇的大自然結合起來,把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興趣、習慣結合起來,遵循教育規律,改進教學方式,以新的教育觀、師生觀走進語文,在大量的語言文字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最後,我祝願大家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強學習,注重積累,不斷反思,力爭使自己與時俱進,使我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再上新的台階,學校將不遺餘力地為大家營造一個良好的有效研修環境,讓大家樂於學習,學有所得。

閱讀全文

與大班語言名字畫教案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