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數學《過去、現在、和將來》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時間概念,感知時間的流動性。
回2.對自己的將來進行大膽的想答象。
活動准備:
1.每位幼兒小時候和現在的照片各一張,小時候穿的衣服若干。
2.每位幼兒一張裁邊的、和照片一樣大的圖畫紙。
3.師幼共同布置一個"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生長樹牆飾。
指導要點:
1、出示幼兒小時候的衣服,讓個別幼兒穿一穿,說出自己的感受。
2、觀察自己或同伴的照片,比較過去和現在的不同。如對形態、個子、動作以及能做的事和過去做的事進行比較。
3、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自己的將來會是什麼樣的,准備干什麼,並請4、幼兒把自己想像中的樣子畫出來,製作成照片。幫助幼兒將三張照片按時間順序並列貼在生長樹上。
5、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說一說自己過去是什麼樣子,現在是什麼樣子,將在准備干什麼等。
㈡ 小班數學《數數有多少》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以內的數。
2、對點數活動產生興趣。
3、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准備】
1、動物園門票每人一張。
2、幼兒人手一份10以內的操作材料及排序板。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以去「動物園」遊玩的形式,帶領幼兒進教室。
點數9個小朋友。
師:我們要到動物園去玩了,請小朋友排隊入場。請男孩子排在一起,女孩子排在一起,記住要從小紅旗那開始,看誰動作快。
①幼兒自主排隊。
②男女小朋友相互點數人數。
師:現在請男孩子來數一數女孩子有幾個?記住要從小紅旗開始。(男孩子數女孩子)再請女孩子數數有幾個男孩子,要求一致。
二、延續情境:練習手口一致點數10以內的數。
(1)示範數10的數。
師:瞧,這是誰呀?讓我們看看有幾只?
(2)提出操作要求。
師:動物園里這么動物,要請小朋友把它一個一個在排序板上排好隊,排一個要大聲數一個,看看你一共數到幾個動物?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並對能力弱的幼兒提供指導或幫助。
(4)評價——請幾名幼兒點數自己的操作材料。
師:你的是什麼動物?請你從小紅旗開始用手指一邊點一邊大聲的數給我們看一看有幾個?數完後追問:你數到了幾個?
(5)挑戰:點數15以內的數。
動物園又來了許多動物,可是這么多數也數不清,誰願意上來幫我數一數?
三、結束情境。
師:時間不早了,動物園要關門了,請小朋友把動物放回籠子,來排隊吧!
【活動反思】
《數數有多少》的目標是:1、能收口一致地點數10以內的數。2、對點數活動產生興趣。
課前所思:目標中是要點數10以內,小班幼兒對於情景化的游戲,特別喜愛,正好本周主題是春天,小朋友都有去動物園玩的經驗,所以定位在去動物園的情景。
課堂實踐:我帶著15名小朋友進入場地後,以「進動物園要排隊」的形式,讓男孩、女孩排在分別排在小紅旗後面,並且相互從小紅旗處數數,看看「男孩、女孩各有幾個?」點數完畢後,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了10的點數後,提出要求:請把這些玩具在小紅旗上面排隊,邊排邊數看看一共有幾只?小朋友自主選擇後,我個別邀請幾位上前操作。最後以動物園要關門,請小朋友帶好動物,跟隨我出教室。
課後反思:整個環節可以說是沒出什麼亂子,小朋友井然有序並且操作的時候也都正確無誤,似乎沒有難處。而創建的情景也符合生活化的目標!在第一個排隊數的時候應該讓孩子數。在小朋友操作的環節,我給予的材料都是10以內的數,但在點評時沒有拿出10的整數;另外課後延伸也可以加上10以外的挑戰項目,讓小朋友嘗試。
這節課,考慮的還不算太全面,雖然達到了目標不過也不算太精細,希望下次能再接再厲,考慮到位有突破!
小網路:數數兼具動詞和名詞詞性,指通過某種方式或途徑計算詳細的數字,通常採用扳手指或嘴巴念叨或心裡默念,為較普遍且較普通的一種數學行為。
㈢ 幼兒園中班數學〈誰排在最前面〉教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會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數量,學習按數量多少進行排序。 2、啟發幼兒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和操作過程。 3、繼續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准備: 數量1-7的數群卡 標記圖、點子卡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拍手游戲:復習認識數字1—5。 老師:小朋友們好,這節課我們要上數學課,我們很久都沒玩你問我答的游戲,現在我們來復習一下吧。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一個西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幼兒:傅老師,告訴你,一個西瓜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1添上1是幾? 幼兒:傅老師,告訴你,1添上1是2。 (老師繼續問小朋友2添上1是幾,3添上1是幾?) 二、基本部分。 (出示數群卡片) 老師:今天啊老師帶來了一些卡片,請小朋友看看卡片上有什麼?每種動物有幾只? (幼兒回答) 老師:好了,現在呢請小朋友把一樣多的卡片放在一起,再給它們排排隊,最少的放在最前面,最多的放在最後面,誰來試一試? (請個別幼兒進行操作,老師進行檢查。可以提醒孩子數量相同的物體上下排放。) 老師:好了,我們來看看他放的對不對,我們大家一起來說說他是怎麼排的? 老師:我們以前總是讓數量是1 的卡片排在最前面,今天怎麼讓3條魚排在最前面呢? (幼兒回答) 老師:對啦,因為我們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列的,誰最少,我們就把他放在最前面。 (幼兒自主操作) 老師:老師給小朋友們准備了一些小動物卡片,請你們給這些小動物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排隊,要注意一樣多的卡片應該上下排成一列哦。給小動物排好隊後還要給小動物送圓點,幾只動物就送幾個圓點,圓點擺在紅線下面,邊送邊說:幾只某某動物,我送你幾個圓點。 三、活動結束。 1、展示幼兒操作結果,評價幼兒操作情況。 2、收拾操作材料並評價此次活動。效果分析
㈣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一一·對應,比多少及活動反思
比較多少是小班上學期的一節科學活動,目的讓幼兒掌握「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能夠正確的比較出物體的多少。活動前准備充分,不但有多樣的教具還給幼兒准備多種操作材料方便幼兒進行操作、掌握。 一、語言描述欠條理。 活動開始,教師用小貓釣魚的情節引起幼兒興趣,第一隻小貓釣了2條魚,第二隻小貓釣了三條魚,問一問誰釣的多。
㈤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夠不夠》教案與反思
反思
數學能抄為幼兒動手襲、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㈥ 幼兒園大班數學誰最高教案和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培養本班幼兒的觀察能力,根據物體的高矮進行排序,設計了本節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 學習依據物體間的高矮差異進行排序活動。 2、 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3、 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 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准確區分物體間的高矮差異,理解排序中的可逆性。 活動准備 高矮不同的瓶子若干,氣球每人一個,長短不同的棉線每人一條。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瓶子娃娃排排隊 出示高矮不同的瓶子若干。 基本環節 1. 幼兒從中任意選出高矮不同的瓶子三到五個。將瓶子放在一起觀察比較,一次找出最大的瓶子,然後依次排成序列 ,並描述。 2. 誰的氣球飛得高。幼兒將氣球吹起來並用線扎緊。 3. 自由結伴組成三至五人一組,比一比誰的氣球飛得高,誰的矮。 結束環節 依次由高到矮排成序列。 延伸環節 游戲比個子,老師隨意叫起三至五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幼兒,引起其他幼兒,按從高到矮把他們排成一隊,然後更換角色,人數逐步增多,繼續進行排序活動。
㈦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誰是幸運兒課後反思
我認來為應該注意教案源內容的靈活性。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
㈧ 幼兒園教案數學(認識5)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因班裡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出現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理會別人,不幫助別人的現象。
藉此次活動激發幼兒樂於助人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5」。
2.感受到幫助他人的樂趣。
3.感知數字「5」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5」並知道其實際意義。
難點:感知數字「5」的實際意義。
活動准備
1.自製的蘑菇100個(蘑菇上附有數字1~5)。
2.五個筐子,外面一次貼好數字1~5.
3.將70個蘑菇貼在一面牆上,做為兔子的菜園。
4.兔子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情景故事:兔姐姐生病了
讓配班老師扮演兔子姐姐(帶頭飾),請小朋友幫助她摘蘑菇。
二、展開部分
1.帶領幼兒去兔姐姐家的園子幫忙摘蘑菇,教師先示範。(將附有數字的蘑菇放進對應的數字筐子里。)
2.請個別幼兒先摘,並給與獎勵。
3.請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幫助兔姐姐摘完所有的蘑菇。
4.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有沒有哪個「小迷糊」放錯了筐子,改正並給予獎勵。
5.為了感謝小朋友,兔姐姐教大家做手指操。
6.最後告別禮物,送給小朋友每人一個數字蘑菇。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看手中的蘑菇,數字相同的為一隊,站成五隊,排隊回家。
四、活動延伸
讓小朋友將數字蘑菇送給自己喜歡的人。
教學反思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在他們的心裡只有自己,不會為別人去著想,因而和小夥伴們相處時,總是斤斤計較,為了自己的一點利益不顧一切。
也有很少的一部分小朋友,樂於主動幫助他人,懂得謙讓別人,總是得到老師和小夥伴們的喜歡喝信任,都喜歡與他一起玩。
兩種孩子的反差,說明了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重要性,其實教育孩子去幫助別人,那種教育方式孩子接受不了,只要老師和家長對孩子偶爾做出的一點正確行為給予表揚,鼓勵就可以鞏固效果。另外,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看到成人的所作所為,可以去模仿。因此,家長和老師的言行本身就是強有力的教育力量,持之以恆,就可以養成孩子樂於助人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