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小班教生成性主題活動有哪些
目標:
(1) 能用「水可以用來...」的句式,說出水的各種用途;
(2) 能積極參加游戲,動腦筋說出與他人不同的水的用途;
(3) 知道水的重要性,懂得節約用水;
准備:
有關水用途的小卡片
B. 如何處理好小班活動中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指出「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是幼兒園課程形成的主要方式」教師預設主要是指由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設計的教育活動,強調在活動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動態性調整,以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活動. 幼兒生成是指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環境交互作用中自主產生的活動,教師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和物質環境,關注、引發幼兒的主動探索和交往,滿足幼兒自主活動,自發學習的需要。在以往的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更多是教師的預設活動,特別是小班,對幼兒生成的活動則覺得很難把握。通過學習二期課改理念的講座培訓和《課程指南》的學習,我認識到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對幼兒發展具有同等 的價值,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共同指向教育目標。 一. 日常生活中注意捕捉孩子的熱點與興趣 在探索性主題活動中,教師不再是一味的關注教學計劃如何實施,教學目標如何完成,而應該時時關注孩子,傾聽還還的聲音,捕捉孩子的興趣所在,並且及時的加以引導,鼓勵孩子進行討論,探索,從而促進主題的產生。小班的孩子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但有的孩子不善於表達,有的孩子膽子小,就將這些可能成為主題的火花熄滅了,不禁讓人為直惋惜,而有些話題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同樣不能產生主題,也令人著急。這天入園時,潘詩怡帶來了一輛小汽車,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看著,葉智煬說:「我家也有玩具汽車,是爺爺在我生日時買的警車。」顧浦帆說:「我家有賽車。」范徐悅說:「我還有一輛遙控汽車。」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一時間對汽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家都想看一看玩一玩潘詩怡的車,而潘詩怡卻把車抱的緊緊的,惟恐被其他小朋友拿走。這時葉智煬說:「我舅舅是開車的,我讓他開車到幼兒園來,我們一起看我舅舅的車。」這時,我就及時滿足孩子的興趣需求:「唐老師帶你們一塊兒看車去好不好?」「好!」約十分鍾後我帶著孩子出發了,我們在馬路上看車,由此「汽車」主題活動產生了。其中,使我認識到選擇這一主題活動進行預設的價值所在:這是一個孩子生成的活動來源與孩子本身的熱點所在,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關注孩子的生成活動,是二期課改的理念之一。 二. 努力創設與之有關的、豐富的活動環境環境在教育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探索性主題活動的開展往往與環境材料密切相關,環境的創設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探索興趣。在探索活動中,由於幼兒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十分有限,特別是小班幼兒 ,各方面的知識經驗都十分的欠缺,要讓他們自發生成主題好象有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創設生動、活潑的活動情景,通過對開放性問題的討論,讓孩子尋找資料,組織參觀訪問,讓孩子製作和展示作品等活動,引發孩子的興趣,能滿足孩子進一步探索的需要。汽車的主題形成後隨著幼兒們探索的不斷深入,他們一不滿足對現有的進行探索。有一次,葉智煬說:「我的車會飛!」「我的車會變形!」……他們覺得自己可以造出更有本領的車,於是他們畫的畫,剪的剪,塗的塗,凌玉龍說:「這是我的雙層汽車,下來是可以玩滑滑梯。」鍾珊珊說:「我的車可以飛,有翅膀的。」連能力較弱的葉鵬飛製作了一輛汽車,他高興地喊道:「看,老師,我的車!」活動中,教師材料的提供環境的創設和預設的一些活動保持了幼兒持久的探究興趣與願望,激發了幼兒的創造力 。孩子們回生成許多教師沒有預先計劃的學習內容,並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活動。 在實踐中,小班的主題開展應當淺顯有趣的,針對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形式應以幼兒喜聞樂見為主。我們覺得幼兒的生成和教師的預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分割的,孩子的生成來自於起自身的興趣,需求,知識經驗的積累,來自於教師精彩的預設,比如豐富的環境刺激,有趣的探索主題,循循善誘的引導,來自於教師的分析、觀察與捕捉,而捕捉孩子的興趣及時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是二期課改對教師提出的必備要求。滿足孩子們探索的需要,提升生成活動,使教師和幼 兒都成為課程的主動建構者。
C.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的生成怎麼寫
一、案例背景: 隨著對新《綱要》學習貫徹的不斷深入,使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區域活動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及其重要而深遠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們因地制宜地開展區域活動,把開展區域活動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進行研究。通過一個階段的實踐,已初顯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令人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如:活動中教師只顧自己的教育目標,不顧幼兒的體驗。教師預設活動和幼兒的生成活動出現對立等問題。在今後的區角活動中,我們要進行不斷深入的實踐、反思和改進,讓每個幼兒自由選擇、自由結伴、自由活動,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他們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和發展,同時也使幼兒良好的社會性行為也得到培養。 二、案例描述: 星期一下午,區域活動即將開始。老師讓孩子們圍坐成一個半圓,給他們分配區域活動的項目。當老師正在講述「我們今天的活動有娃娃家、美工區、建築區、操作區……」時,寧寧忽然按捺不住興奮高聲喊起來:「我要喂娃娃!我要喂娃娃!」喂娃娃是班級新開設的一個活動項目,在前幾次分配游戲時一直都沒有安排到他,這一次一聽到老師說到操作區,寧寧就立即叫了起來。老師的話被寧寧的喊聲打斷,臉上平靜的表情轉為微怒。老師朝寧寧看過去,發現寧寧的目光並不在老師這邊,而是盯著角落裡的操作區。老師便提高了音量對寧寧說:「寧寧,老師看你今天是不想喂娃娃了!」寧寧聽了老師的話吃了一驚,快速轉過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問道:「為什麼?」老師聽了寧寧的反問,顯然也有些吃驚,進而,表情中的怒氣有所加重,語氣更加強了幾分。「你說為什麼?!你還會問老師為什麼!」寧寧的嘴巴微張著,盯著教師看了一會兒,忽然間好像意識到了什麼似的低下了頭。老師接著分配活動,寧寧顯示出緊張、焦慮的神情,抬起頭偷偷瞥了一下教師,不再講話。 三、案例分析: (一)教師的教育觀念沒有轉變 這是我們在學期初剛設立區域活動時,教師給幼兒分配區角活動項目時所發生的一次事件。從這個師幼互動的事件中我們發現,教師是主動的,幼兒是被動的。教師的身份是管理者、制約者,而不是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如「教師給他們分配區域活動的項目……教師的話被寧寧打斷……愣了一下……臉上的表情轉為微怒……」教師始終以管理者、制約者的身份出現,依次給全班幼兒分配活動項目。她對幼兒的行為期待是:幼兒應該安靜、認真地坐在那兒聽教師的安排,否則就是不守紀律,並且是不能被允許的。寧寧高喊「喂娃娃!喂娃娃!」的行為顯然與教師對他的行為期待發生了沖突,與教師期待的行為相差太遠。教師並沒有真正意識到,從區域活動中,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沒能把握好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的行為讓寧寧由積極地主動參與變成了消極被動的狀態。原因是教師以自我為中心,過於強調紀律。無情的紀律控制了幼兒對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並沒有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心中只有自己的教育目標,全然不顧幼兒的體驗,沒有將幼兒發過來的球接發出去,而是將球丟到一邊,按自己的思路發球,並且以自己的行為無情地扼殺了孩子玩喂娃娃游戲的興趣,從而也可能影響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以及幼兒個性品質的形成。 (二)消極的師幼互動 這是一個以「紀律約束」為主題的師幼互動。教師向寧寧發出了第一個帶有負情感特徵的施動行為「寧寧,老師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在此之前,寧寧對玩喂娃娃的游戲可謂心馳神往,他絲毫沒有意識到此時此刻自己以高喊「喂娃娃」來表明自己想玩喂娃娃的願望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相反,他當時對教師最熱切的行為期待是希望教師分配他去玩喂娃娃游戲,根本忘記了教師平常要求的「小手放好,小腳並攏,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聽老師」。因而,對教師的「老師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這句話,寧寧是很吃驚的,教師的這個行為和他的期待相差太大了。於是,他下意識的發出了一個帶有進取性情感特徵的反饋行為「為什麼!?」,表明他的驚訝與對教師疑問。教師對寧寧的這一反饋行為也有些意外,老師希望寧寧馬上坐正安靜地聽教師講話,沒想到的是「一個違反了紀律的幼兒非但不認錯反而要問為什麼!」於是,教師發出了負面情感特徵更強的第二個施動行為「你說為什麼!你還會問老師為什麼?!」,藉以重申紀律約束的主題。這一次,寧寧終於明白了教師的意圖:「在分配活動項目時。大聲講話是不對的,教師生氣了,在批評寧寧。」於是,先前興奮的神情轉為沮喪,低下頭來不再講話,以這種畏懼性質的、非言語的反饋行為表明自己對教師約束紀律的接受。教師也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分配活動項目上面,師幼互動的行為事件結束。我覺得,正當寧寧的行為與教師的期待發生了沖突時,教師應該引導寧寧改正這個錯誤,而不是發起這么一個消極的師幼互動事件。 四、活動反思 (一)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應該理解幼兒,孩子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個問題都有他的原因,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及發展水平,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教師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要善於捕捉來自幼兒的信息,和幼兒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一個活動中,與他們共同成長。要善於傾聽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學會支持孩子。當孩子對一事物感興趣時,他們會用不同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孩子,我們更應該細微觀察、及時察覺,分析孩子行為產生的背景和真實意圖。當寧寧提出「我要喂娃娃」時,教師應以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並耐心地詢問:「你為什麼想玩這個游戲呢?」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寧寧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小朋友大膽探索與表達。我覺得,只有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才能解讀他們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時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把握機會引導孩子,把他們的學習興趣推向更高層次。 (二)建構積極的師幼互動。 教師作為教育者,對幼兒的發展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幼兒也是一個能動體,只有尊重幼兒,激發幼兒的學習內驅力,以幼兒為中心展開教學,教育才能發揮作用。所以,我們提倡建立平等和諧的師幼互動關系,但在本案例中教師以教育者、管理者身份自居「俯視」幼兒,幼兒以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身份「仰視」教師,這種不平等的師幼關系使得教師只關注怎樣使自己開啟的行為主題迅速得到對方響應,而不考慮對方意圖。所以我們要學會用「平視」的眼光看待兒童,放棄因為自己居於權威者而滋生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行為方式」,經常對自己在互動之中指向幼兒的行為作一些反思。要學會尊重幼兒,發現幼兒的潛能,這樣師幼互動的關系才能和諧發展。 (三)讓孩子真正成為區域活動的主人。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尤其是小班幼兒的教育活動,老師的每一個教學目標的達成,都要滲透在游戲中才能進行。例如,《娃娃家》主要培養幼兒社會性交往能力,並使幼兒在游戲當中慢慢地建立和懂得一些基本的行為准則。區域活動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學習的舞台,在不同的區域中,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 區域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自由活動、自由游戲,幼兒可以自己決定玩什麼,怎麼玩。在區域活動過程中,小朋友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他們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答案的能力,是教師難以在其他教學中見到的,幼兒的潛能得到真正發揮,區域活動
D. 如何處理好小班活動中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指出「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是幼兒園課程形成的主要方式」教師預設主要是指由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設計的教育活動,強調在活動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動態性調整,以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活動.幼兒生成是指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環境交互作用中自主產生的活動, 教師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和物質環境,關注、引發幼兒的主動探索和交往,滿足幼兒自主活動,自發學習的需要。在以往的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更多是教師的預設活動,特別是小班,對幼兒生成的活動則覺得很難把握。通過學習二期課改理念的講座培訓和《課程指南》的學習,我認識到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對幼兒發展具有同等 的價值,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共同指向教育目標。 一. 日常生活中注意捕捉孩子的熱點與興趣 在探索性主題活動中, 教師不再是一味的關注教學計劃如何實施,教學目標如何完成,而應該時時關注孩子,傾聽還還的聲音,捕捉孩子的興趣所在,並且及時的加以引導,鼓勵孩子進行討論,探索,從而促進主題的產生。小班的孩子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但有的孩子不善於表達,有的孩子膽子小,就將這些可能成為主題的火花熄滅了,不禁讓人為直惋惜,而有些話題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同樣不能產生主題,也令人著急。這天入園時,潘詩怡帶來了一輛小汽車,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看著,葉智煬說:「我家也有玩具汽車,是爺爺在我生日時買的警車。」顧浦帆說:「我家有賽車。」范徐悅說:「我還有一輛遙控汽車。」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一時間對汽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家都想看一看玩一玩潘詩怡的車,而潘詩怡卻把車抱的緊緊的,惟恐被其他小朋友拿走。這時葉智煬說:「我舅舅是開車的,我讓他開車到幼兒園來,我們一起看我舅舅的車。」這時,我就及時滿足孩子的興趣需求:「唐老師帶你們一塊兒看車去好不好?」「好!」約十分鍾後我帶著孩子出發了,我們在馬路上看車,由此「汽車」主題活動產生了。其中,使我認識到選擇這一主題活動進行預設的價值所在:這是一個孩子生成的活動來源與孩子本身的熱點所在,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關注孩子的生成活動,是二期課改的理念之一。 二. 努力創設與之有關的、豐富的活動環境環境在教育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探索性主題活動的開展往往與環境材料密切相關,環境的創設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探索興趣。在探索活動中,由於幼兒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十分有限,特別是小班 幼兒,各方面的知識經驗都十分的欠缺,要讓他們自發生成主題好象有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 教師創設生動、活潑的活動情景,通過對開放性問題的討論,讓孩子尋找資料,組織參觀訪問,讓孩子製作和展示作品等活動,引發孩子的興趣,能滿足孩子進一步探索的需要。汽車的主題形成後隨著幼兒們探索的不斷深入,他們一不滿足對現有的進行探索。有一次,葉智煬說:「我的車會飛!」「我的車會變形!」……他們覺得自己可以造出更有本領的車,於是他們畫的畫,剪的剪,塗的塗,凌玉龍說:「這是我的雙層汽車,下來是可以玩滑滑梯。」鍾珊珊說:「我的車可以飛,有翅膀的。」連能力較弱的葉鵬飛製作了一輛汽車,他高興地喊道:「看, 老師 ,我的車!」活動中, 教師材料的提供環境的創設和預設的一些活動保持了幼兒持久的探究興趣與願望,激發了幼兒的創造力 。孩子們回生成許多教師沒有預先計劃的學習內容,並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活動。 在實踐中,小班的主題開展應當淺顯有趣的,針對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形式應以幼兒喜聞樂見為主。我們覺得幼兒的生成和教師的預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分割的,孩子的生成來自於起自身的興趣,需求,知識經驗的積累,來自於教師精彩的預設,比如豐富的環境刺激,有趣的探索主題,循循善誘的引導,來自於教師的分析、觀察與捕捉,而捕捉孩子的興趣及時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是二期課改對教師提出的必備要求。滿足孩子們探索的需要,提升生成活動,使教師和幼 兒都成為課程的主動建構者。
E. 周計劃的上周調整與分析怎麼寫中班
首先是周重點,本周重點要學什麼做什麼。
其次是生活活動指導,一天的生活護理,如冬天防寒夏天防暑。
第三是活動區指導,是你要重點指導的活動區
第四是教育活動,把你一周的教育計劃寫上,只寫題目和目標就可以。
第五是戶外游戲指導,把你戶外活動的指導寫上,要玩什麼,目標重點是什麼。
引用的哈,具體還是看圖吧
本周主題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上幼兒園了,對幼兒園產生安全感和親切感,樂意接受本班老師和小朋友,逐步適應集體生活,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2、初步適應集體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規。
本周工作
重點
1、 穩定幼兒情緒,讓幼兒知道自己是小班小朋友了,感受上幼兒園的快樂。
2、積極主動與幼兒家長溝通,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情況。
星期
內容 一 二 三 四
五
晨間活動
室內 1、 玩玩具
2、拍拍小手 1、 玩積木
2、 看圖書 1、 桌面玩具
2、 折紙 1、 看圖書
2、 撕紙
1、 看圖書
2、 折手帕
戶外 1、 小腳丫
2、 跟我走
1、 玩球
2、 走平衡
1、 滾球
2、 走線條
1、大型玩具
2、踩小車 1、曲線走
2、過河
教學活動 語言:點點愛上幼兒園 數學:選標記 美術:小班的樹結果子了 科學:快樂變變變 音樂:拍手,點頭
社會:老師,你好 音樂:拍手,點頭 健康:小手真干凈 語言:點點愛上幼兒園 數學:選標記
區域活動及指導重點 閱讀區:提供娃娃畫報等圖書,教幼兒學會翻閱。
建構區:提供雪花片,插塑等引導幼兒進行拼插活動。
美術區:提供蠟筆,教幼兒繪畫姿勢。
益智區:提供瓶蓋各種顏色的片片引導幼兒大膽活動。
游戲活動 音樂游戲:找人游戲歌
體育游戲:玩滑梯 手指游戲:手指娃娃
體育游戲:敏捷的小兔 體育游戲:小花貓走路
民間游戲:哈、哈、哈 手指游戲:認識手指
民間游戲:踩影子 體育游戲:看誰跑的快
體育游戲:快樂的小兔
環境創設 豐富區域材料,創設主題牆《我上幼兒園啦》
保育工作
1、關注幼兒情緒變化,緩解幼兒和家人分離、進入陌生環境的而產生的心理焦慮。2、提醒幼兒喝水、入廁,不尿濕褲子。
家園聯系
1、 提醒家長每天要按時接送幼兒。
2、 家長在家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餐和睡眠習慣。
F. 小班語言教案夏天到有哪些小動物在樹底下睡覺
活動目標:
1、在收集探索的基礎上,願意交流分享。
2、了解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性,萌發愛動物的情感
活動准備:
1、動物園拍攝的照片。
2、教學掛圖《我喜歡的小動物》。
3、與幼兒人數相同的小紅星若干枚。
活動過程:
一、自由交流
師:上次老師介紹了我最喜歡的小動物是誰啊?(熊貓)小朋友們也有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而且把小動物們都帶來了,現在請你們把找到的小動物的秘密講給你的好朋友聽,好嗎?
幼兒自由交流,教師巡迴觀察
二、集體交流分享
師:誰先來介紹一下你的動物朋友呢?
1、幼兒介紹 : 奶牛
師:聽完了他的介紹,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么?
幼兒可能生成問題:(1)奶牛喜歡吃什麼呀?
(2)奶牛最大的本領是什麼呢?
針對幼兒生成的問題,教師及時示範擠奶的動作,並引導幼兒一起模仿學習
2、幼兒介紹: 小雞
介紹的幼兒把自己收集的碟片「小雞出殼」放給其他幼兒看
看完後,師:「他喜歡的小動物是誰啊?讓他把小雞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幼兒介紹
師:關於小雞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么?
幼兒現有經驗:幼兒在喂養小雞的過程中,知道了小雞喜歡吃的東西,小雞吃東西的動作等。
可能生成的內容:對小雞出殼、捉蟲的動作比較感興趣,教師根據幼兒的及時興趣,給予滿足,及時引導幼兒學習小雞出殼、小雞捉蟲的動作。
3、幼兒介紹:小豬
4、幼兒介紹:小狗
幼兒帶來的自己家裡養的小狗,邊看邊介紹
師:小狗真可愛啊,它最喜歡吃什麼呀?(肉骨頭)那讓我們和小狗一起找肉骨頭吃好嗎?
音樂游戲《哈巴狗》
5、幼兒介紹:小貓
可能生成的問題:(1) 小貓喜歡吃什麼?
(2) 小貓是怎麼唱歌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提問及時給予回應,如學習小貓的叫聲、學習小貓走路的動作等。
6、幼兒介紹:小猴子
幼兒介紹自己和爸爸從網上收集的小猴子的圖片
生成的問題是:(1) 猴媽媽和小猴子在干什麼呢?
(2) 他們身上為什麼會有結晶鹽呢?
可引導幼兒一起討論,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出問題:「小猴子不洗澡,身上很臟,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愛清潔、講衛生呢?」
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師:那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吧。
律動《洗澡操》,邊做律動邊用簡單的語言提示孩子的動作。
師:洗完澡我們身上真舒服啊,來來,趕快帶著我們的動物朋友到外面去玩吧。
三、送顆紅星給喜歡的動物:(請每位幼兒取一枚紅星粘貼在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下面。)
四、數數,各種動物各有幾枚紅星。評出紅星最多的動物之星。
五:延伸活動
在各種區角中投放大量關於動物的材料,讓幼兒繼續研究,繼續探索。
1、把幼兒收集的資料投放在探索區,讓幼兒自由探索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秘密。
2、在美工區投放「給小動物穿衣服」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認識動物的皮毛。
3、在表現區中投放各種動物的頭飾和音樂游戲的音樂,讓幼兒在唱唱說說中模仿動物的聲音和動作。
4、在益智區中投放一些拼圖游戲,讓幼兒在拼圖中進一步了解動物明顯的特徵。
5、在生活中喂養小動物,了解小動物喜歡吃的東西。
G. 小班語言《草帽碰碰船》生成什麼課程教案
教材分析:
早期閱讀活動目標指向幼兒學習書面語言的情感態度、認識和能力這三個方面,具體包括:提高幼兒學習書面語言的興趣;幫助幼兒初步認識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對應關系;幫助幼兒掌握早期閱讀技能。
夏天,對幼兒充滿了吸引力,吸引著幼兒走向戶外。《草帽碰碰船》把場景帶到了海邊——夏日裡幼兒最喜歡去的地方。這個故事的畫面內容豐富,引發幼兒的想像,故事情節趣味性強,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本次活動將通過一定的語言憑借物(圖片、實物、情境)開展講述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為幼兒提供語言運用環境,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通過畫面激發想像力,理解故事內容。
2、通過故事引導,用較為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夏日海灘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PPT、自製道具草帽一頂、魚竿若干,自製圖卡小露露、海洋生物(螃蟹、小魚、章魚)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逐一放映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情節猜想,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1、談話引入。
師:夏天到了,你們最想去什麼地方玩?
幼:游泳池、海邊。
2、教師出示紙偶「小露露」立在桌面上。
師:她叫小露露,跟她打個招呼吧。 幼:小露露好。
師:今天,小露露來到了美麗的沙灘上,她在做什麼?她遇到什麼有趣的事呢? 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出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3、(1)教師出示課件圖1。
師:圖上有什麼?
幼:有小朋友在跑、他在玩沙子。 師:再請看看小露露在做什麼? 幼:睡覺。
師:你們這個說法是可以的,但還有一個意義上的說法是「日光浴」。她正在享受著日光浴。再看看她臉上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
幼: 開心。
師;那在椅子旁邊的是什麼東西? 幼:帽子。
師:這是一頂什麼樣的帽子? 幼:大的,綠色的。
師:你們說的真好。這是一頂大大的、綠綠的草帽。
(2)教師出示草帽,請一位幼兒操作,把草帽按照圖1畫面擺放在小露露的椅子旁邊。 (設計意圖:讓幼兒操作中感受畫面上物品的擺放位置與實物擺放位置的對應關系。) 4、(1)教師出示課件圖2。
師:這兩幅圖你覺得有什麼不一樣? 幼:有腳印、動了、草帽動了。 師:它往哪裡移動呢?
(2)教師請一位幼兒操作,按照圖2移動草帽。
師:草帽為什麼會動? 幼:下面有東西、蟲子、螃蟹。 師:小露露表現出什麼樣的表情? 幼:一隻眼打開的,一隻眼閉上的。
師:那是疑問的表情,有點好奇,想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設計意圖:讓幼兒在情景模擬中感知空間位置,感知草帽移動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
5、(1)教師出示課件圖3。
師:小露露提起草帽看到的是什麼? 幼:螃蟹。
(2)請一位幼兒操作,把草帽提起一點,看到許多小螃蟹後作出驚訝的表情。其它幼兒也一起做驚訝的表情。 6、(1)教師出示課件圖4。
師:許多隻小螃蟹一起把草帽移到了海邊,然後怎樣了? 幼:小螃蟹們把草帽翻了過來。 (2)請一位幼兒操作,把草帽翻過來。 師:小螃蟹們把草帽翻過來,像什麼呀? 幼:像船。
(設計意圖:讓幼兒在情景模擬中感知小螃蟹把草帽當成碰碰船的過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7、(1)教師出示課件圖5。 師:這是一隻什麼樣的船呀? 幼:搖呀搖呀的船。
師:小螃蟹乘坐的草帽搖搖晃晃的、碰碰撞撞的,像我們平時在游樂園玩的什麼呢? (2)一張碰碰船的圖片向右插入的切換方式進入。 師幼:碰碰船。
師:這時小露露又是什麼樣的表情? 幼:哈哈哈,開心。
二、幼兒再次觀看圖片,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一遍。 (1)討論。
師:這個故事還沒有題目呢,我們來取取題目吧? 幼:小露露、帽子、小螃蟹。
師:你們給它取得這些題目都可以,寫這個故事的人給它取了個題目叫「草帽碰碰船。」 師:你們玩過碰碰船嗎? 幼:我玩過。
師:大家在玩碰碰船的時候,要有大人的陪同,一定要坐好,扶穩,不能站起來,防止落水,注意安全。
(設計意圖: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再次讓每位幼兒領略圖片,體會有趣的故事情節,並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進行安全教育。) (2)教師出示課件圖6。
師:除了小螃蟹的碰碰船,海邊還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幼:那個人在沙子里睡覺、他們在玩球、堆沙、游泳。 師:還有些活動不知道怎麼說的,你們可以大膽地提問。 幼:那個。
師:最遠處的那個人在沖浪,腳上踩的是帆板。近處的這個人在潛水,他戴著潛望鏡潛入水中看看海里的事物。
(設計意圖: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
三、組織幼兒游戲,感受游戲的快樂。
1、教師出示課件圖7,一張在海邊垂釣的圖片以百葉窗效果進入。
幼:他在釣魚、我爸爸去釣魚了、我想釣魚。
師:在海邊,我們能經常看到有些愛好釣魚的人在釣魚,而釣魚時要有耐心。 2、教師出示課件圖8,文字「游戲:我是小釣手」以菱形效果進入,並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
(1)教師出示釣魚用具並介紹游戲規則。
(2)幼兒進行游戲:每一位幼兒拿著魚竿圍坐在一起釣魚,在規定時間內看誰釣的魚最多。最後請每位幼兒用「我一共釣了幾條魚」的句式說出釣魚的數量。 (3)游戲結束。評出最佳小釣手。
(設計意圖;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注重幼兒真實情感的體驗,播放輕快的音樂,帶領幼兒展開釣魚游戲,讓幼兒感受游戲的快樂,並且能在快樂中學習,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活動反思和分析:
《綱要》提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講述是幼兒最主要的訓練形式。講述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看圖講述、排圖講述等主要以圖片為依託的講述活動外,還有情境講述以及日常生活中教師有意識安排的一些談話類活動。
看圖講述是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形式,主要是訓練語言表達中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看圖講述是以圖畫的形式直觀地向幼兒展示教學內容,然後要求幼兒根據這個畫面材料,用獨白的語言來表達。
由於看圖講述是全班幼兒觀察同一(多)幅圖片,講述同一對象,較單調,幼兒往往是堅持性不長。為了激發和保持幼兒學習的興趣,教師精心製作了教學具(故事中相應的主要人物和相關物品,)藉助實物教學具創造語言運用情境,讓幼兒邊做邊說,能鞏固幼兒對故事情節的理解,體會故事的趣味性,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從而積極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游戲是幼兒學習語言、運用語言交往的最佳途徑。在最後環節中,教師設計了游戲活動, 教師自行繪制海洋生物圖卡,用竹筷、棉繩、磁鐵製作魚竿,讓幼兒拿釣竿練習釣魚,在輕快的音樂背景下,帶領幼兒展開游戲,教師還向幼兒提出要求,讓幼兒用完整的句子說出自己釣魚的數量,充分體現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提高幼兒語言運用能力。
評價對幼兒起到激勵和導向作用,可促進幼兒間的互相學習。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常用「肯定、鼓勵」等語言支持、吸引幼兒,在講述圖1時,孩子們的回答是小露露在睡覺,教師尊重幼兒的回答,同時向幼兒教授新詞「日光浴」,不要求他們一定要用多麼准確或優美的語言,而是鼓勵每個幼兒大膽地說。在讓幼兒為故事命題時,不要求幼兒回答的題目與文中題目一模一樣,可自擬題目,不局限模式,發散幼兒語言思維。這也是《綱要》所體現的教學精神「要用支持和鼓勵,與幼兒共同體驗語言的樂趣,享受語言學習的過程」。
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在語言教學中,教師要為孩子積極創設良好的語言交往環境,發展幼兒語言運用能力,從而為他們今後的語言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