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大班教案數學活動 量一量操場有多長
教學目標: 1. 感受並體驗1千米有多長,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 通過拉一拉、走一走、說一說、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1千米有多長的過程,感受長度單位的實用性。 3. 體會長度單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感知1千米的長度。 教學難點: 准確地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能估計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向學生提問:已經知道了哪些長度單位,它們分別用什麼字母表示,用手勢表示一下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它們有多長,並說說它們之間的進率。(出示媒體 1) 當測量或形容比較短的長度時,一般我們用米、分米、厘米、毫米。我們在測量比較長的長度時一般用什麼單位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千米有多長」(板書)。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把學生帶到操場上進行教學: 1. 體驗1千米的長度 學生活動: (1)用測步的方法感知10米、100米各有多長。 組織學生手拉手站成一排,觀察需要幾個人才能站成大約10米長。要數清需要幾個人,並記錄下來。 讓學生在操場上走一走,數一數10米大約要走多少步,並做好記錄。(大約16步) 請全班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想一想)夠不夠100米,若要夠100米,則需要多少人呢?要數清人數,並記錄下來。 讓學生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數一數100米要走多少步,要用多少時間,做好記錄。(大約160步) (2)估計1000米有多少步 估計1000米大約有多少步,學生結合剛才的親身體驗(10米、100米大約要多少人和走了多少步),來估一估1000米大約有多長,需要走多少步?(大約1600步) (3)體驗感知1千米有多長 讓學生思考1000米大約有多長?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思考。學生在體驗1000米有多長時有一定的難度,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再組織學生匯報。
B. 大班數學測量不同容器的多少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比較等量物體時,不受形狀、容器大小等外界條件影響。 2.學會運用測量、比較的方法探索來感知量的不變性。
3.能從生活和探索中感受事物量的關系,並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樂趣。 活動准備: 1.PPT課件
2.大米若干,大小不同的容器若干、同等大小的容器若干 3水若干,量杯,不同形狀的杯子。
4綠豆若干,玉米糝若干,沙土若干,雪花片若干
我提供的容器安全,輕便,便於幼兒進行測量比較,這些都是說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幼兒也非常感興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感知事物的量不受形狀,容器大小等外界條件影響。 難點:感知守恆的意義,並學會選擇相同的物體來進行測量。
大班數學量的守恆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link?url=-kJHrYE9_Sp6UoLY6kcVgNY_3UQs-7FC6jcX9e2FfFZJruglHntyFVs4kW
C. 蒙氏大班數與量的對應p44頁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學具,讓幼兒經歷100以內數與量對應的過程。
2.操作中,繼續感知數與量的對應關系。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養成做事專注、細心的習慣。
活動准備:
1.教具准備:「金色珠」;「數字卡片」;寫好的數字卡片若干。
2.學具准備:「金色珠」;「數字卡片」;橡皮泥;寫好的數字卡片若干。
3.《操作冊》第6冊第21—22頁。
活動過程:
1.准備活動。
游戲:點兵點將。幼兒站成圓圈,教師站在圈內,和幼兒一起念兒歌(兒歌附後),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逐個撫摸幼兒的頭。當念完最後一句後,所有被摸過頭的幼兒高高舉起右手,大喊一聲:「到!」
2.集體活動。
① 復習數位。
教師出示「數字卡片」如「123」,請幼兒說說這個數字個位是幾、十位是幾、百位是幾。
② 學習按數取珠。
創設情境: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金色珠要和數字卡片做朋友,我們來幫幫它們吧!
教師拿出一粒金色珠,提問:「有幾粒珠子?可以用哪個數字卡片朋友表示?」教師拿出數字卡片「1」放在這粒珠子的下面。
教師再取出一串金色珠,提問:一串珠子有幾粒,它的數字朋友是誰?接著問:兩串呢,三串呢,一片金色珠呢?
教師拿出數字片,如78,先讀出數字卡片,然後取出7串金色珠和8粒金色珠擺在數字卡片「78」的下面。
③ 幼兒自由操作練習。
3.游戲活動。
游戲「看誰拿得對」。教師報數或出示數字卡,幼兒迅速拿出相應數量的金色珠,並相互檢查。看誰拿得又快又對。
4.分組活動。
教師:數字卡片和金色珠想分頭說說悄悄話,我們來把它們組織在一起。
按數取珠。幼兒兩人一組,一人出示數字卡片,另一個按數字卡片取相應的金色珠。
按數做珠。幼兒自由分組,每組4—5人。每組提供數字卡一張。幼兒按照卡片上的數字,用橡皮泥做出等量的泥珠。綠色的橡皮泥代表個位,一粒綠珠表示一個「1」;藍色的代表十位,一粒藍珠表示一個「10「。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針對幼兒的學習情況做簡單小結,引導幼兒將學具收拾好。
D. 方案數學大班數量比較10以內的教案怎麼寫
設計背景
游戲貫穿整個過程,幼兒主動認識10內的數,促進思維發展。
活動目標
1.讓幼回兒比較答10以內數的多少。
2.培養幼兒比較、分析的能力。
重點難點
在游戲中幼兒對10以內的數的認識,鍛煉手眼的協調能力、反應能力。
活動准備
1.五彩的小星星、小木棒。
2.數卡若干。
活動過程
1.游戲:猜星星數量
玩法:
老師隨意抓起一把小星星,然後讓幼兒猜小星星數量,再比較兩手中小星星的多少。接著幼兒2人一組,每人用一隻手隨意抓一把小星星,然後互相猜小星星的多少。
2.分小星星。
①請幼兒給小星星分類,把相同顏色的小星星放在一起。
②啟發幼兒把什麼顏色的小星星放在一起,幫助幼兒了解分類的標准。
③讓幼兒說出每一種小星星有多少、哪種顏色的小星星最多。
E. 幼兒大班數學量一量操場有多長的教案
《量一量》教案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來測量周圍物體,在探索比較中發現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2、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幼兒參與測量的興趣。 3、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活動准備: 1、幼兒已有初步的測量經驗。 2、尺子、繩子、軟尺、吸管、小棒、短積木、鉛筆、筷子、紙卡段、盒子、書等物品。 3、記錄表、水彩筆、磁性板。 活動過程: 一、引題:提出任務 今天小朋友來當「小小測量員」,用三種不同的工具來測量相同的一條邊,並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二、、探索:分組測量並記錄 1、幼兒兩人自由結伴協商、自主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來測量物體同一條邊。 2、教師巡迴觀察、傾聽、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3、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並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三、分享: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1、將各組幼兒的測量記錄表張貼在磁性板上,幼兒邊看邊交流,討論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2、引導幼兒分析記錄結果,說說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結果?並在分析比較中獲得用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條邊測量結果不同的經驗。
F. 幼兒園數學教案大班哪種數量最多學習對應數量與數字1到10主題1
活動目標 1、能在連接的小於號、大於號之間,對10以內任意四數進行大小排序。 2、初步理解10以內四數之間大小關系的傳遞性。 3、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後能夠還原。 活動重點活動難點活動准備經驗准備: 物質准備:教學准備:《數的順序》,皮球物群卡、數字卡磁鐵各1-10。 學具:多用插板、白磁板、底紙5《數的順序》。磁貼:皮球物群卡1-10兩套,數字卡1-10兩套。 教師組織和指導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理解連續大於號/小於號表示的大小順序,按序排皮球物群卡,並填放數學卡表示大小順序關系。 1、情境導入 教師出示底紙5《數的順序》、皮球物群卡1-10:"麥麥想挑出幾張數量不一樣的皮球卡片,按順序填空(指一下底紙上面的4個方框),你願意幫她的忙嗎?" 2、引出問題 教師指著底紙上連續的三個大於號:"看,麥麥畫出了三個'大嘴魚'的符號,每個'大嘴魚'的大嘴都對著前面,(用雙手模仿大於號的樣子,幫助幼兒理解)你們猜,麥麥想按什麼順序來做皮球卡片的填空呢?是要從多排到少,還是要從少排到多?(從多排到少)為什麼?" 3、演示規則 教師:"好,現在我們要根據'大嘴魚'的提示來學習放皮球了。誰願意來試試?"請一幼兒任意挑出4張皮球物群卡。教師:"他挑出來的卡片上各有幾個皮球?"教師:"看看三個'大嘴魚'要求怎麼排?(從大數排到小數)那皮球卡片就要怎麼排呢?(從多排到少)"請幼兒排出皮球物群卡。 教師出示數字卡1-10:"誰會選四個數字來表示這些皮球的數量呀?"請一幼兒選數字卡,貼在下方的方框里。教師:"他選的數字對嗎?"教師:"我們一起來讀給麥麥聽一聽。"引導幼兒用"……大於……,……大於……,……大於……"的句式表述。 4、梳理規則 教師:"再來看下面的三個'大嘴魚'的方向和上面三個一樣嗎?(不一樣)那你知道要怎麼來拍皮球卡片嗎?(要從少排到多)你會在下面的方框里填放皮球卡片和數字卡嗎?先做什麼?(任選4張皮球卡片)然後干什麼?(按'大嘴魚'的要求排一排)最後要怎麼樣?(填上數字,讀一讀)" 5、介紹鞏固活動 依次出示"數的鄰居--畫圈"和"燒烤一串串"的活動材料:"今天老師還准備了'數的鄰居'和'燒烤一串串',看看你們桌上的材料,老師放在了哪些組的桌子上呀?" 6、提出操作要求 教師:"請小朋友先完成自己小組的活動以後,再換組操作。 二、幼兒自選操作活動,教師幫助幼兒理解規則,並做個別指導。 1、分組操作 請幼兒開始操作,並提示:"玩'數的順序'的小朋友,要注意看'大嘴魚'的指示方向來排皮球卡片和數字卡。" 2、觀察指導 教師觀察幼兒能否按步驟進行操作,看幼兒能否按正確的順序排雷物群卡並填放數字。提示完成的幼兒讀一讀,看看填得對不對。 3、提示常規 教師提示幼兒:"做完要請好朋友檢查;換組前好檢查操作才來哦是否撒落,及時撿起並還回材料盒中,上述檢查完成後再換組,"請最後做"數的順序"的幼兒保留操作結果,以備交流環節用。 三、集體交流並糾錯,引導幼兒思考數量關系的傳遞性,進行活動小結並點評。 1、交流 展示一幼兒的操作結果:"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做的,大嘴魚要求按什麼順序排呀?看看他放的數字卡對嗎?順序排對了嗎?我們一起讀一讀。"如果有出錯的情況,教師則組織幼兒糾錯。
G. 幼兒園數學教案大班哪種數量最多學習對應數量與數字1到10序數主題1
活動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初步學習 的方向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會用序數詞較准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傾聽別人的發言,關注和學習同伴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活動准備: 1、磁性板,上面縱向畫有10條跑道。 2、教學掛圖(四)中的10種動物,(卡片),木偶大象,1~10大小數卡各一套(小數卡用於記錄最後動物比賽的結果,大數卡用於記錄跑道的位置)。 3、幼兒用書第22頁《認識序數》的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運動場上有什麼。(將動物隨意散放在跑道上,不與跑道對應)# 引導幼兒觀察跑道,確認各條跑道的序號。 教師:數一數,一共有幾條跑道?(請個別幼兒說一說,然後在集體點數)教師:哪條跑道是第一條?你是怎麼知道的?(從左邊開始數,依次指其右邊相鄰的跑道,問這是第幾條跑道,再依次一直到第10條跑道)# 引導幼兒用數字標出跑道的位置。 教師:誰會用數字給每條跑道做個標記呢?(請一位幼兒來操作)教師手指跑道上的數字5:"5"放在這里表示什麼意思?我們平時用"5"可以表示什麼?現在你知道數字有幾個作用?(有兩個作用:一是表示物體的數量,二是表示物體的位置) 2、幫助小動物做賽前准備。
H. 大班數學《自然測量知多少》案例與反思
【小學生米尺一把,使得他們掌握長度的概念】
【1】測量元硬幣的直徑
【2】測量10元紙幣的長和寬
【問題:】
小明的手長度為30厘米,對還是不對?
這本書的長度為5厘米,對還是不對?
I. 幼兒園數學,比較兩組數量的多少 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並置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具體感知物體的多少. 2、學習將一組物體並置對應擺放在另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 活動准備:演示用教具:貼絨娃娃8個,貓7隻,魚6隻.幼兒操作材料:盆子1隻,8個娃娃的卡片1張,紙剪蘋果7個,帽子7頂. 一、引出課題. 首先將8個娃娃排成豎行. 師:今天娃娃來到我們小一班作客,有多少娃娃呀?幼:許多.演示提問. 二、演示提問. (一)將7隻貓一一對應並置在娃娃右邊圖 師:她們養了許多貓,那娃娃和貓是不是一樣多?幼:一樣多(見圖示) (二)啟發幼兒說出娃娃多1個,貓少1隻.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才能使娃娃和貓變成一樣多呢?(添1隻貓或減少1個娃娃)娃娃要回家了,小朋友們和娃娃說:「再見」. (三)啟發幼兒說出貓多1隻,魚少1隻,並想辦法使貓和魚的數量一樣多. 師邊演示邊提問:請貓吃魚了哦,1隻貓吃1條魚(將魚一一對應並置在貓的右邊,如圖二)比一比貓和魚是不是一樣多?貓多1隻,魚少1隻)怎樣才能使貓和魚變成一樣多?
J. 幼兒大班數學我會用尺量反思怎麼寫
通過尺子的學習,讓我認識到度量長度的單位: 厘米、分米與米, 物體的長度可用厘米、分米或米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