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班數學《圖形的變化》課後反思
在北師版六年級上冊的圖形變換教學中,又一次讓我體會到教法的小小改進,就能帶來有效教學的喜悅。
在教《圖形的變換》之前,我認真研讀了教材的內容和目標: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旋轉或對稱變化的過程。我想這個目標的實現不難。考慮到這些變換過程單考圖和講解是抽象,我設計為先用flash的動畫給學生展示平移、旋轉和對稱三種變換的概念,再歸納要點,然後讓學生觀察圖,解釋各變換方法和過程。
板書:
1、平移----點
2、旋轉----點、邊
3、對稱-----對稱軸
板書完後,再讓學生看圖,並解釋說明各種變換過程,接著做練習。
效果證明,這是一堂沉悶的練習課。任憑我在講台上一邊講解,一邊近似瘋狂的手勢比劃,部分學生的目光還是還是迷茫,對圖形變換過程的表達條理很亂。從教室出來,我像打了敗仗的將軍。
怎麼辦?我不得不重新研讀教材。教學目標還是一樣:能有條理地標到平移、旋轉及對稱變換過程。但教材沒有給出這三種變換的具體方法,只是讓學生去動手感悟、體會這些變換。聯繫到這些,我發現我忽略了幾點:1、沒有讓學生親自動手嘗試變換過程。2、沒有引導學生具體地把這三種變換的關鍵要素找出來(五年級時已經強調了整個圖形的平移其實是這個圖形中的每個點都在平移,所以抓住其中一點的位置來看)。
針對以上兩點,我設計了第二節練習課的教學方案:
1、具體化三種變換的要素:
平移:向上/下/左/右,平移了多少格
旋轉:以哪個點為中心,原圖的哪個部分順時針/逆時針旋轉了多少度。
對稱:以哪條直線作為對稱軸,哪部分圖做對稱變換。
2、畫圖演示:把圖形變換過程的每個步驟詳細畫出來,讓學生理解每種變換方法,強調分步說明變換過程。(附圖)
3、剪圖演示:在方格紙上畫圖,剪出要變換的圖形,按照圖形的變換步驟,動態地投影圖形的變換過程,讓變換過程更深刻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按這三點思路上完第二節課後,學生不僅能真正理解了平移、旋轉、對稱的變換過程,而且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變換過程。
回想《圖形的變換》前後兩節的教學設計和效果,給我的啟發是:
1、要深刻地分析教材的重難點:前一節課只是引導學生三種變換跟點、邊有關,後一節更詳細地分析圖形變換的中心點,對稱軸的作用,更准確地把握了教材的重難點。
2、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第一節課中,我選取的flash課件時效性不夠,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變換過程,忽略了生活實例與實物操作。第二節我用方格紙描繪圖形的每一步變換,並用文字注釋每一步的變換方法。為了加深理解,我剪出與題目大小一樣的小紙片,演示圖形的變換過程。
3、還課堂於學生:這堂課如果提前布置手工作業,讓學生課前剪好教材和練習中的圖形,在課堂中親自操作變換過程的話,課堂的氣氛會更活躍,學生也能在動手的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圖形變換的要素。
❷ 怎樣將大班教案對稱圖形課上得有意思
漂亮的花來邊 教學目標: 1.認知源花邊是圖形的重復廷伸; 2.培養學生折、剪、貼、畫、印等動手能力,掌握製作技法; 3.培養學生敢想敢說,大膽創造意識,體驗花邊圖案的美感; 4.培養學生造型設計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花邊圖案的。
❸ 如何跟大班幼兒將對稱與不對稱的區別
大班幼兒幼兒分很多種,嗯,大班的就是指的是這個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年齡他都竭盡嗯,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右耳呢,他是算嗯,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的都涵蓋在內,幼兒的范圍比大白的范圍要廣。
❹ 如何讓大班小朋友理解對稱的意思 越詳細越好 我要設計上一節手工課,引導他們剪出各種對稱圖形
一個圓,把他折起來,他們能完全重合,告訴他們,這就叫對稱,然後玩游戲,讓孩子例句圖形,讓另外一個孩子回答,這個是不是對稱的.多玩幾次,他們就知道對稱的意思了.
❺ 大班教學反思有趣的明信片
活動設計的反思: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專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屬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如今有了首席備課人,但設計的活動思路不屬於自己,要使這活動盡量減少紕漏,那就精心的構思活動方案,琢磨活動過程,把握每個活動中每個環節,活動後進行反思。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節清晰、明了,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