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小班建構游戲馬路上教案反思

小班建構游戲馬路上教案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30 09:24:49

⑴ 小班建構可愛的毛毛蟲教案反思

游戲目標:
1.會運用插接的方法將雪花片連成一條,成為可愛的毛毛蟲。
2.學會輕拿輕放玩具,養成良好的建構常規。
游戲准備:
大、小雪花片;成品「毛毛蟲」兩個。
游戲過程:
一、設置「毛毛蟲」玩游戲的情景,激發幼兒建構的興趣。
師:今天的天氣可真好,毛毛蟲媽媽帶著孩子到公園里去玩了。(出示毛毛蟲)媽媽帶著孩子一會去滑滑梯,一會去盪鞦韆,可開心了。
二、介紹「毛毛蟲」的建構方法。
師:寶寶們有沒有發現毛毛蟲是用什麼做的?
幼:雪花片。
師:誰發現了毛毛蟲的身體是怎樣連起來的呢?
幼:一個一個連起來的。
師:寶寶們觀察的真仔細,毛毛蟲呀是用雪花片一個一個插在一起變出來的。小雪花,小雪花,張開小嘴巴,你愛我,我愛你,小嘴用力親一親。(邊念兒歌邊示範)
三、幼兒自由建構,老師介紹建構常規。
1.師:毛毛蟲媽媽生了好多的寶寶,請小朋友幫忙把她的孩子請出來好不好?寶寶們在插雪花片的時候要輕輕地拿雪花片,輕輕地放雪花片,不能搶。比一比哪個寶寶搭的毛毛蟲最可愛。
2.幼兒進行分組建構,教師巡視,並適時給予指導。
四、結束游戲,講評游戲。
1.師:毛毛蟲媽媽來找她的孩子了,請寶寶們把毛毛蟲寶寶送給她吧。
2.剛才寶寶在送毛毛蟲的時候,老師發現有的毛毛蟲的身體斷了,這是為什麼呀?(再次強調插接的方法,並一起念兒歌)

⑵ 小班結構游戲《花》教學反思

1.實話實說——寫得、失
一節課下來,課堂教學抑或超乎所想的順利,抑或不盡人意。一堂課可因教師一句幽默奇妙的導語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因教師一個手勢、一個眼神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教法的採用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因講得多而學生興趣全無;也可因一個環節的遺漏或疏忽而走錯路、走回頭路等。再者,「因」與「果」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不管是得是失,教師皆應實話實說,將其記錄在案,以期在往後的教學工作中安排更周到、操作更自如,少走彎路、不走回頭路。
2.及時反饋——寫師、生
教與學是兩種個體間發生的知識傳遞關系。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則為學習主體。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教材對學生對教法了解的深淺等都直接作用於學生,影響著課堂氣氛與授課效果。相反,學生的注意力情況、學生的疲勞狀態、學生的知識差異等也反作用於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牽制,影響著課堂效果。鑒於此,課畢就該及時反饋,將課堂上師生表現與授課質量進行及時分析、綜合登記,以幫助自己在日後備課、授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分析。
3.綜合比較——寫教、學
教學反思記錄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備課——授課——寫教學反思」的程序。一節課過去了,教師教法應用如何,達到預期目標沒有,效果怎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如何,與教學要求是否相符,這都是實際操作中常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及時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把影響教與學的原因綜合出來,記錄在教學筆記中,日積月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⑶ 小班結構游戲《搭高樓》教案反思

慶「六•一」游園活動的項目及游戲規則 一、貼鼻子在紙上畫一個人頭,專游戲者蒙上雙眼,原地屬轉五圈,而後讓游戲者走向指定的位置,把 鼻子 貼到人頭上,貼中者得獎。 二、夾珠在一個大桶內裝滿水,再往桶中放入較多得玻璃珠。游戲者手拿一雙筷子向桶中夾珠。

⑷ 小班建構游戲《項鏈》的教案

過渡:你抄也想用魔法襲書中的辦法來製作一匹可愛的小斑馬嗎?
四、操作實踐,完成任務提出任務要求:1.要注意仔細閱讀魔法書步驟圖,按照步驟製作。
2.注意要將斑馬的重點部位添加完整。
五、分享交流,大膽表達1.尋找亮點作品進行點評,鼓勵幼兒奇思妙想。
2.請幼兒拿著自己的作品和朋友們講一講,你的小斑馬在草地上干什麼?

閱讀全文

與小班建構游戲馬路上教案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