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回收的塑料瓶都到哪裡去了》閱讀題
塑料瓶都是吹塑成型的,回收後,會通過粉碎機進行粉碎,然後和新的塑料按照一定比例再次製作出塑料瓶
② 科學活動《垃圾哪兒去了》課後反思
科學活動《垃圾哪兒去了》主要是讓孩子了解垃圾可以被人們通過許多方法處理或者再利用,懂得垃圾分類擺放的益處。從而使得幼兒能用自己的行動積極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先出示了一張堆滿垃圾的課件圖片,請幼兒看一看,說說這些是什麼?討論垃圾的含義。使幼兒知道沒有用的,准備扔掉的東西,我們叫做垃圾。再請幼兒觀察圖片,說說圖片上除了垃圾還有什麼?圖片上的人在做什麼動作,為什麼他要這樣做?從而使幼兒知道垃圾會引來蒼蠅等蟲子,會散發臭味,產生細菌和病菌,污染環境,對人的身體健康不利。
第二環節中,我請幼兒想一想,說說垃圾是從哪裡來的?在這個過程中,由於一個孩子的經驗能夠引起其他孩子對相關經驗的回憶、聯想甚至推論,所以當第一個孩子說了在幼兒園發現的某樣垃圾後,幼兒的思維便總是停留在幼兒園的生活:我們做手工剪下來有垃圾;吃完蘋果後有垃圾;喝完牛奶的袋子也是垃圾、擦過鼻涕的餐巾紙也是垃圾等。後來經過老師的引導,幼兒的思維有所發散:媽媽切菜有垃圾;吃完東西的袋子、皮是垃圾;家裡用破的東西是垃圾;爸爸吸煙的煙蒂是垃圾等,回答問題的氣氛越來越踴躍。討論結束後,我也展示了一些圖片,如工廠里的垃圾、飯店裡的垃圾、菜場里的垃圾、超市裡的垃圾等等,又拓展了幼兒的經驗,使他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很多的垃圾。
活動的第三環節中,為垃圾分類是本活動的重點。我先出示了一張漫畫《垃圾山》,請孩子們觀看說說自己的感受,並提問:每天都會有很多的垃圾,如果不處理的話,就會象圖片上的一樣,破壞壞境,有害我們身體健康。你知道我們人類有什麼好辦法來處理這些垃圾嗎?大部分的孩子都說用火燒掉。我告訴幼兒:有的垃圾是可以焚燒的,但有的垃圾焚燒後會發出有害的氣體。因此科學家們根據垃圾的不同,採取了不同的方法,除了焚燒之外,還有填埋和再回收利用。同時,我出示了三種垃圾分類的標志: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標志、有害垃圾的標志。在確定選擇標志的時候,我上網查詢了相關的資料,發現到垃圾回收的標志其實有很多種,而且有的還分得比較細,比如不可回收的垃圾還可以分為廚房垃圾和生活垃圾或其它垃圾等;還有固體垃圾、液體垃圾、有害垃圾等等。而作為幼兒園的孩子,需要掌握的是一些粗淺的知識,樹立他們初步的環保意識,如果分得太多太細,反而不利於他們掌握,所以我選擇了這三種標志。另外,科學活動枯燥乏味,幼兒常常保持不了多長的興趣。因此,在幼兒認識理解後,我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垃圾的圖片,請他們想一想,給這些垃圾分類。讓活動從觀看課件圖片過渡到實際操作,由靜至動,既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也滿足了孩子們愛動手操作的特徵。在第一次分類投放垃圾時,有的幼兒對垃圾的材質還不是很清楚,如塑料、鐵質的垃圾,可以分辨簡單的紙類垃圾;有的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能較好的分類。所以當幼兒分好後,我邀請個別孩子介紹了自己的方法,再大家討論是否正確,對有爭議的問題,老師給與正確的解釋,然後再讓他們把垃圾重新分類。幼兒經過了兩次的垃圾分類,不但獲得了垃圾分類的方法,同時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體現了在探索中學習,教、學、做的統一的教育觀念。
③ 大班科學教案《塑料瓶到哪裡去了》
活動目標:
1、萌發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慾望,初步發現自然界事物循環往復的有趣規律。
2、仔細觀察,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准備:
1、PPT三份——傍晚、變化的太陽;下雨和四季問題圖片;雨、季節循環;
2、書(自製兩份)——雨和四季
3、地球儀、手電筒,貼上兩個孩子圖片。
4、循環記錄紙、青蛙圖片
5、增強幼兒對自然界的興趣;了解幼兒對四季與水循環的理解。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價值分析:引發幼兒對自然事物的關注)
提問:你仰望過天空嗎,看到了什麼?
二、分段理解
(價值分析:激發幼兒探究大自然循環的奧秘)
1、(1)出示PPT——傍晚的太陽
師:我們仰望天空的時候,看到過許多的東西,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太陽?為什麼?
(2)出示PPT——變化的太陽
師:過了一會兒,又過了一會兒……看到答案了么,是什麼時候的太陽?
(3)師:小男孩看見天空漸漸暗了下來,白天就要消失了。他好奇的問媽媽:「媽媽,白天究竟去哪了呢?」,小朋友們:白天究竟去了哪裡?它還會回來嗎?
(4)實驗——地球儀、手電筒,貼上兩個孩子圖片。
師:因為地球在轉,太陽照到了地球的另一邊去了。老師帶來了一個地球儀,我們一起來看看。(實驗——地球儀、手電筒,貼上兩個孩子圖片。)
師:假設這是中國的小朋友,吧手電筒當做太陽,太陽公公照到的地方就是白天,(轉動地球儀)地球慢慢地轉,現在我們中國的孩子那兒是什麼時候?為什麼?(因為太陽公公沒有照到)
師:因為太陽公公沒有照到,所以那裡是黑夜,現在照到了外國,那邊是(白天),地球慢慢轉,又照到了中國,那現在中國(又是白天了),地球還在慢慢慢慢轉,太陽(又照到外國了)……那白天是不是不見了呢?
小結:哦!原來白天過去了,黑夜就來了,當夜晚結束的時候,新的白天又來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循環著。
(5)出示字:循環
提問:什麼是循環呢?
小結:循環就是運行一周在回到原處。
2、(1)出示下雨和四季的問題圖片
師:小男孩謝謝你們告訴了他這個答案,讓他知道了白天不是不見了,但他有兩個問題要來問問你們。請仔細觀察圖片,他會問什麼呢?
幼兒猜測第一張圖片的問題,PPT給予答案:秋天去哪裡了
幼兒交流討論第二周圖片的問題:雨水去哪裡了
(2)師:小男孩提了兩個問題,今天老師將這兩個問題的答案藏在了後面的書里,請你們輕輕地去書里找答案,說一說它到哪裡去了?
分成兩半,幼兒看書尋找答案(每人一本書,分別為下雨和四季)。
(3)你選的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4)驗證:出示雨—循環的PPT;出示四季—循環的PPT。
小結:小男孩說要謝謝你們,他知道了:原來這世界很多東西都是這樣來了又去了,去了又來了,總是這樣循環著。
三、拓展發現
(價值分析:進一步鞏固對循環的理解)
1、出示青蛙圖片,進一步思考:青蛙也能循環嗎?它是怎麼循環的呢?
提問:除了動物還有什麼也是這樣循環的?(根據幼兒回答記錄)
2、提供記錄紙,記錄循環
小結:你們都有一雙亮亮的眼睛,快去發現這個世界中的循環吧。
④ 回收的塑料瓶都到哪兒去了這篇短文講塑料瓶碎片可以再生出條論綸短纖維
一般大多數舊塑料瓶和廢舊的塑料都是有很大的利用價值,例如用來做包專裝材料、日用品屬、工業用品和家居用品等。
也可以回收做衣服,因為塑料瓶的非常重要的主材料一般是PP(聚丙烯)和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PET就是製作衣服面料的最重要原材料之一。
而用PET做成的瓶子回收之後是可以做成包裝片材、吸塑盒、包裝扎帶、化纖紡絲、棉花、絛綸布料、土工濾網等。
(4)塑料瓶到哪裡去了教案及反思擴展閱讀:
而大量用於食品包裝的塑料製品則多達三種,分別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
其實塑料製品在短時間內就含有食用油,對人體健康是沒有危害的。如果長時間用於含食用油,會極大地污染食品,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塑料瓶很容易攜帶,不怕掉下來。耐酸鹼,生產方便,利於回收利用。但是要注意少用塑料,保護環境。
⑤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水到哪兒去了
活動目標: 1、學習關注身邊常見事物的明顯特點和現象。 2、嘗試根據不同物質的吸水特點進行不同組合搭配,尋找最佳的吸水效果。 3、理解實物與符號之間的關系,初步學慣用簡單的符號做記錄。 活動准備: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裝水的塑料瓶、盤子、小方巾、海綿、棉花、有一定坡度的塑料槽、幼兒實驗記錄表、符號對照表、教師統計表等。 活動過程: 一、魔術游戲,激發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帶了杯水來和小朋友做游戲,你們想一起玩嗎? (1)出示一杯水和一個不透明的瓶子,將杯子里的水倒進瓶子,請幼兒猜猜水還能倒回杯子嗎?(結果是將水倒了回來) (2)出示另一個不透明的瓶子,請幼兒看看兩個瓶子是不是一樣?(是一樣的)再次做實驗,引導幼兒猜猜這次水還能倒回來嗎?(能)結果水倒不出來了,老師把水變不見了? 2、啟發幼兒猜猜水到哪裡去了? 幼兒:在瓶子里。 幼兒:飛到外面去了。 3、打開瓶蓋,找出原因。(原來裡面有一條毛巾)小結: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來了。 幼兒非常興趣地觀看魔術游戲,揭開謎底後都發現了水是被毛巾吸走了,反過來幼兒也理解了毛巾會吸水這一道理。 二、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介紹實驗材料,符號對照表。 教師: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會吸水,老師也為你們准備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師介紹提供的物品後出示符號對照表,引導幼兒理解不同符號所代表的物品名稱。) 2、講解實驗方法。每5個人一組,每次每種物品取一件,分別放進塑料槽的黃色區域內並記錄擺放的順序,接著取一瓶水從塑料槽頂端的紅色圓點處慢慢的將瓶子內的水倒進槽內,直至全部倒完,最後將流入槽底托盤內的水倒進事先准備好的量杯內,看清量杯內的水量並做相應的記錄。實驗結束後取出槽內的物品,放進塑料筐內,將手擦乾後再次取物,改變物品的擺放順序後再次實驗。 大班科學活動——「水到哪裡去了」實驗記錄表材料材料材料次數1次數2(備註: 代表小方巾; 代表海綿; 代表棉花。) 3、提出實驗要求: (1)5個人一組,每次實驗每種物品各取一件,擺放後先做記錄才開始實驗。 (2)水要倒到塑料槽頂端的紅色圓點上,速度要慢。 (3)每次實驗結束將槽內的物品取出放進塑料筐內。 (4)每次實驗物品的擺放順序不能相同。 4、幼兒分組操作,尋找答案。 幼兒:海綿最會吸水。 幼兒:我覺得毛巾最會吸水。 幼兒:最會吸水的要排第一,水才不會留走。 幼兒:最會吸水的排中間。 幼兒:我覺得應該先放毛巾,第二放海綿,再放棉花,這樣最會吸水。 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豐富的操作材料,較順利的完成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流出的水被倒進了事先准備好的燒杯里,幼兒很快能根據杯子中水的多少判斷出本組的哪種組合最會吸水。 三、分享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1、根據幼兒實驗記錄,用大統計表集體統計實驗結果。 大班科學活動——「水到哪裡去了」實驗統計表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得出結論:哪種組合最會吸水。 師幼共同統計各組實驗結果匯總在大記錄表上,根據大統計表比較出哪種組合的吸水效果最佳。 建議:延伸活動:讓小朋友用個杯子裝一杯水,然後用繩子綁住杯子,在用籠子困住杯子。然後過幾天來看看是個什麼情況。水會蒸發掉,水跑到哪去了。然後老師問小朋友水到那去了。
⑥ 大班塑料瓶去哪兒了教案與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 通過實驗活動啟發幼兒探究沉浮現象的興趣。
2. 學習觀摩實驗結果並記錄自己的發現。 。
活動准備:
兩個金魚缸、6個小塑料瓶、1個大塑料瓶、幼兒記錄表、教師記錄表、筆、紙。
活動過程:
1. 材料導入,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你們看桌上有什麼?玩一玩,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 猜想與實錄
(1) 幼兒預測、記錄。
「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三個瓶子放入水中會在水的什麼位置?請把猜想的結果記錄在紙的上方。」
教師記錄幼兒猜想的結果。
(2) 幼兒實驗、記錄。
「請小朋友將瓶子放入水中,把自己觀察到的結果記錄在紙的下方。」
教師提醒幼兒仔細觀察瓶子的位置,做好記錄。
教師記錄幼兒實驗的結果。
⑦ 廢塑料瓶都去哪兒了
1、將廢舊塑料瓶經過稍微改造後,可以變成生活中實用的筆筒、零錢包、花瓶;版
2、塑料瓶主要是權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並添加了多種有機溶劑後製成的;
3、塑料瓶廣泛使用聚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為原料,添加了相應的有機溶劑後,經過高溫加熱後,通過塑料模具經過吹塑、擠吹、或者注塑成型的塑料容器。
(7)塑料瓶到哪裡去了教案及反思擴展閱讀:
廢舊塑料的再生方法與用途:
再生法是指將廢舊塑料重新熔化再製成低價值的再生塑料。根據原料性質,廢塑料再利用可分為簡單再生利用和復合再生利用兩大類。簡單再生利用是把單一品種的廢塑料直接循環回收利用或經過簡單加工後加以利用。簡單再生所回收的廢塑料的特點是比較干凈,成分比較單一。
採用比較簡單的工藝和裝備即可回收到性質良好的再生塑料,其性能與新料相差不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為新料使用。
復合再生利用是以混合廢料為原料,再參與其它配料的利用方式,幾乎所有熱塑性廢塑料,甚至混合少量熱固性廢塑料都可以再生回收利用。一般來說,復合再生塑料的性質不穩定,易變脆,故常被用來制備較低檔次的產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塑料瓶
⑧ 圍繞回收的塑料瓶都到哪裡去了想一想塑料瓶的處理流程
塑料瓶所用的聚酯和紡織行業中所說的聚酯面料、滌綸面料均為同一種原料。塑料瓶經回回收後約有80%會被用答於紡織行業,行業內部稱其為再生纖維。
把塑料瓶變成再生的纖維,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在制備方面,這種綠色纖維目前有兩種主要的加工方法。一種是將回收瓶片等回收材料通過結晶乾燥後螺桿熔融擠出、雙級高精度過濾技術等技術制備再生滌綸。
另一種是將回收後的廢舊衣服通過化學醇解,徹底還原成單體分子級別,經過過濾去除雜質,然後再通過聚合製成PET切片,最後紡成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