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大班冬天怎樣取暖教案反思
幼兒園大班冬天教案及反思《冬天的取暖用具》
科學活動:冬天的取暖用具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取暖用具和用途,知道它們能給人們帶來溫暖。
2.關心周圍的科技產品,並知道使用它們的安全方法。
重點難點:認識各種取暖用具和用途,關心周圍的科技產品。
活動准備:
1.事先請幼兒找找家裡的取暖用具。
2.教師另准備一些取暖用具圖片,如古老的炭盆、暖手爐、熱水袋、火爐,現代的油汀、空調、電熱毯等。
3.《幼兒畫冊》(第2冊第42頁)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介紹自己家裡的取暖用具,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冬天冷嗎?怎樣做才會感到暖和呢?"
2.今天就請你們把自己家的取暖用具介紹給大家,說說它叫什麼,怎麼用。
二、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取暖用具是用不同的方法發熱的,有不同的用法。
1.出示所准備的取暖用具圖片:"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取暖用具,你們知道它們是怎樣發熱的嗎?"
2.引導幼兒認識炭盆用木炭取暖;火爐用煤取暖;油汀、空調用電取暖,可以給很多人用;熱水袋用熱水取暖,攜帶方便,可以靈活使用,但只能一個人用;暖手爐是用來暖手的;電熱毯是睡覺時取暖的。
三、知道取暖用具的正確用法,注意使用時的安全。
討論:使用這些取暖用具需要注意什麼?
四、啟發幼兒回憶,拓展經驗。
1.提問:你還見過什麼樣的取暖用具?它們是怎樣發熱的?怎樣使用的?想一想為什麼要有各種各樣的取暖用具?你最喜歡什麼樣的取暖用具?為什麼?
2.小結。
有這么多的取暖用具,可給我們在冬天取暖。以後你還會看到更多新式的取暖用具,你長大了想發明什麼樣的取暖用具?
教後反思: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多次討論取暖用具的名稱和發熱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從同伴哪裡得到許多新信息、新經驗。讓幼兒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識。這比教師告訴幼兒更能讓他們接受,我設計了分類的環節,將這些取暖用具按用電和不用電進行分類,加深幼兒對取暖用具發熱方法的了解。
『貳』 幼兒園大班習慣養成喝水案例及
幼兒的規則形成往往是通過模仿習得的,因而,運用具體形象的牆上圖示暗示,將常版規體現在牆(地)面上,使權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常規,並提醒大家遵守。如喝水時,我們將地面分為三個板塊,第一塊取杯子,第二塊接水,第三塊喝水,根據地面上的線條孩子自覺養成喝水排隊的好習慣,入廁時孩子根據牆面上的示意圖,正確的洗手,入廁。圖標的作用功不可沒。習慣伴隨人的一生,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兒童期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期,常規培養各環節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能對幼兒的正確行為加以強化,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習慣。
『叄』 幼兒園大班教案喝水千萬別著急
教學目標 1、 了解水對人體的重要作用,並知道什麼樣的水不能飲用。 2、 養成喝白開水的好習慣,並注意節約用水。 活動准備 1、 每人一個茶杯。 2、石頭或沙子。 3、幼兒用書。 4、水瓶。 活動過程 1、 教師通過與幼兒之間的談話,激發幼兒的興趣。 如:親愛的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瓶子,小朋友想一想會有什麼東西呢?(幼兒討論)啊!要不我讓一個小朋友過來把瓶子晃一晃,然後讓他告訴我們瓶子里裝的東西,好不好?(幼兒回答:好) 2、 請個別幼兒來操作,然後引出水,教師小結。 如:這名小朋友操作完了,並且他告訴我們大家,瓶子里裝的是水,是不是呢?(教師打開瓶蓋)啊!真的是水,那小朋友在哪裡見過水呢?水是什麼顏色的?水有什麼作用呢?(幼兒討論)啊!原來我們在家裡,在學校里,在河裡都見過水,而且我們見到的水是清澈透明的,味道還甜甜的,水的作用很大,如果沒有水,我們就會渴死,如果植物沒有水,就會枯死,動物沒有水,也會死掉,所以水是不是很重要,它不僅重要,而且它的營養很豐富,長時間喝水,還會讓我們更年輕呢? 3、 再次談話,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 如:那我們什麼時候喝水最好呢?什麼時候想喝水呢?我這有一幅圖,我們來看一看圖上都有什麼?(幼兒觀察圖畫)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麼呢?他為什麼喝水? 4、 教師小結:原來小朋友因為運動流汗而想去喝水,睡醒後起來也想去喝水,喉嚨干也想去喝水,如果渴了不喝水的話,會不會很難受,小朋友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呢?(幼兒回答:有)在我們的幼兒園里,我們老師每天都為小朋友准備了充足的水,所以就請小朋友一定要每天都喝大量的水,而且喝水的時候要節約用水,不要浪費每一滴水。 5、 教師做實驗,引導幼兒了解什麼樣的水不可以飲用。 如:親愛的小朋友,是不是只要是水都可以飲用呢?我給小朋友做個試驗,我們來看一看,水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是很乾凈的水,非常地透明,我現在要把沙子和石頭放進這干凈的水中,小朋友們來觀察一下,是不是還是那樣干凈呢?(幼兒觀察後回答:不是) 6、 教師小結:原來臟水是不可以飲用的,臟水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細菌,人喝了臟水就會難受,拉肚子,生病,所以我們要喝乾凈的水,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水我們不能喝呢? 7、 出示幼兒用書,讓幼兒繼續觀察。 如:我們再來看一些畫面,為什麼有些水不能飲用呢?(幼兒觀察圖畫並討論)池塘里的水,自來水自來水頭流出來的餓水看上去都是清清的,但是都不能直接喝。因為水裡面有細菌,水燒開後細菌就被殺死了,所以即使很乾凈的水,也要燒開後才能安全飲用,小朋友,記住了嗎?但如果渴了,能不能喝飲料、吃雪糕呢?(幼兒討論)飲料和雪糕都很甜,但是甜對我們的牙齒不好,吃多了會牙疼,所以我們還是喝白開水最健康。 8、 分發幼兒每人一個茶杯,然後引導幼兒排隊飲用白開水。 9、 教師總結:水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很重要,所以希望小朋友們每天都要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做個健康的好寶寶,好不好?
『肆』 幼兒園大班科學課《烏鴉是怎樣喝水的》教案和反思
設計意圖:
《烏鴉喝水》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孩子們通過故事都知道烏鴉是通過在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後使水位升高的辦法來喝到水的,但是事實是不是這樣呢?和水量的多少有沒有關系呢?和材料的不同有沒有關系呢?我想這可以讓孩子來通過動手操作知道正確答案的,而不是僅僅靠故事來知道結果,所以我就選擇了一個內容讓孩子進行小實驗,在探索中了解真相。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以及材料的不同有關系。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交流的樂趣。
活動准備:
1、幼兒已熟悉烏鴉喝水的故事。
2、四人一組:每組三隻瓶子,瓶子中的水分別是少,半瓶,大半瓶(各兩份),一盆石子,一盆沙子,三支筷子,三把勺子,三隻漏斗。
3、實驗記錄紙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 提出問題,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聽了烏鴉喝水的故事,那你們知道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呀?
小結:原來在有水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後水位上升了,所以烏鴉就喝到水了。
師:那老師今天准備了三瓶水和石子,請你們看看這三瓶水有什麼不一樣?
師:有沒有發現每個瓶子上都有一條藍色的線,這個是水位線,如果加了石子水能上升到水位線說明烏鴉可以喝到水。
師:那是不是這三瓶水中加了石子後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幼兒猜測)
師:那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吧!四個小朋友一組,合作完成這個實驗,三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瓶子做實驗,另一個小朋友負責觀察並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等一會兒你們自己商量誰做實驗、誰記錄。
師:那記錄的小朋友怎麼記錄呢?
師:那我們就採用打"√"和打"×"的方法,在能夠喝到水的瓶子後面的格子里打"√",不能的就打"×",在實驗過程中,邊做實驗邊觀察,看看會有什麼發現,等一組小朋友都做好實驗了,那請你們把實驗的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好嗎?現在請小朋友們去找一張桌子開始實驗吧,不用搬椅子。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師:請完成實驗的小組把記錄紙交給老師,其他的小朋友把你實驗的瓶子拿到前面的桌子上。
師:(和幼兒一起看記錄紙)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記錄紙上的結果。
師: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在什麼瓶子中加了什麼?發現了什麼?(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師:那你們想想,為什麼紅水中加了那麼多的石子水還是沒有升到水位線,烏鴉還是喝不到水呢?
三、第二次實驗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來做第二個實驗,還是和剛才一樣的三瓶水,但是裡面放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把石子換成沙子來做這個實驗。
師:在實驗之前老師還有一些要求,請大家聽仔細:還是和剛才一樣四人一組,因為沙子比較細,所以老師請了小漏斗還有沙子和筷子來幫忙,注意不要把沙子灑出來,用筷子時要注意安全,而且這次要請小朋友自己來取材料了,老師已經幫大家分配好,請每組負責記錄的小朋友來拿沙子,其他小朋友每人拿一個瓶子,拿好就開始實驗,請第一組的小朋友先來拿(一組一組跟上)
師:巡迴觀察指導,直到完成實驗
師:請負責記錄的小朋友把記錄紙交給老師,其他小朋友和剛才一樣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注意不要把水潑出來,慢慢走。
師:我們一起來看記錄紙,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在什麼瓶子中加了什麼?發現了什麼?(請個別幼兒)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次的記錄紙和第二次的記錄紙上的結果有什麼不一樣?
師:為什麼剛才在紅水中加了石子水不能上升到水位線,而現在加了沙子卻可以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師:(出示圖片)我們請小圖片來幫個忙,看一看,是不是和小朋友說的一樣的呢?
師: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呢?
師:對呀!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所以水量少的紅水瓶子中加了石子後水都流到縫隙里了,烏鴉就喝不到水了;而沙子比較細,縫隙很小,雖然水也流到了縫隙里,但是還能夠上升到水位線,烏鴉還是可以喝到水的。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材料,課後請大家和班裡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嘗試一下,看看還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好嗎?
『伍』 幼兒園大班如廁,洗手,飲水習慣培養教案
目標: 讓幼兒知道如何如廁的禮儀 培養幼兒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讓幼兒知道生活也是有規矩要遵循的。 准備: 洗手間、衛生紙、毛巾、垃圾桶 過程:導入:教幼兒帶入衛生間,提問:我們要是用洗手間,但不知道裡面有沒有人,這是我們應該怎樣做? 如廁要先敲門,若沒人回應,就可以進去 若有回應,要在外面排隊等候 介紹如何使用馬桶(坐式、蹲式) 教師示範,教給幼兒如何提褲子的方法 教師示範如何沖廁所 教師介紹使用完洗手間要打香皂洗手的禮儀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的惡如廁習慣,引導幼兒學會輪流等待。
『陸』 幼兒園大班科學熱水怎麼變冷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變化。
2.能運用生活經驗,想出多種讓熱水變冷的方法。
重點難點:
學習使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能夠想出多種讓熱水變冷的方法。
活動准備:
1.扇子、杯子、冰塊、等,數量能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
2.溫度計、熱水杯、抹布每人1份,每人一張記錄單、筆。
3.活動前已學會使用水溫表看讀數,並會記錄兩位數的數字。
方法手段:
觀察法、操作法
教學過程:
一、引導幼兒設想讓熱水變冷的各種方法。
1.師從熱水瓶中倒一杯熱水:我有點口渴了,水太燙了!你有辦法讓熱水快點變涼嗎?
2.根據幼兒的回答畫出各種方法的簡筆畫:你有什麼辦法?
3.帶領幼兒數一數:看看現在一共有多少種方法?
4.師幫助幼兒歸納出現在可行的方法:哪些方法現在就可以用的?
(分析: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活動,把孩子們一下子帶進了我們今天所進行的活動中,激發了幼兒的參與積極性。當幼兒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時,教師用簡筆畫記錄下每個孩子的方法,調動了幼兒開動腦筋踴躍發言的慾望,並從中滲透了數學知識,豐富了活動內容。)
二、引導幼兒討論實驗的操作方法。
1.提問:那老師想考考你們了,怎樣才能知道用了這些辦法後,熱水是不是真的變涼了?(用手摸、喝一喝)
2.提問:可以用什麼來測量水溫?(溫度計)
3.師在投影儀上給幼兒觀察溫度計:溫度計上有什麼?怎麼測呀?
4.提問:怎樣就證明水變涼了?
5.教師:要證明水變涼了需要用水溫表測量兩次,實驗前先測一下,用過了一種方法後再測一下。
(分析: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講述用大家想的方法是否會使水變涼,用怎樣的方法可以知道水溫的變化等等,問題的層層深入,使幼兒對活動內容越來越感興趣。並且在此環節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認識到要證明水變冷了必須用溫度計測量兩次,突破了活動的重點。)
三、引導幼兒試驗使熱水變冷的方法。
1.出示記錄表:今天老師請你們在這X種方法中選擇一種試一試。老師為你們每人准備了一張記錄表,想一想,第一次測量的水溫記錄在哪裡?選擇的方法畫在哪裡?實驗後再測的水溫記錄在哪裡?
2.要求:現在先請你去選擇一種方法,先測一下杯中水的溫度,記住一定要等紅線停了才能讀數,然後記錄下來。
3.在幼兒記錄好後:現在我們一起開始實驗,准備,開始!
4.師巡迴觀察幼兒的實驗,看到使用冰塊的基本化了之後,喊「停」。
5.引導幼兒第二次測水溫並記錄下來。
(分析:記錄表的運用,一方面能清楚地看到幼兒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另一方面,這是老師介入幼兒活動的一個好辦法,也是觀察幼兒使用水溫表測量水溫變化的情況,從而突破難點,使活動順利開展。在幼兒做實驗時,教師控制兩次測量的時間間隔,為了幼兒能更好、更准確的完成測量結果。)
四、引導幼兒講述實驗過程、結果,並通過比較得出哪種方法能使水溫下降的最快。
1.提問:誰來說說你使用的是哪一種方法?最先測量的水溫是多少度?後面幾次測得的水溫分別是多少度?你們認為這種方法能讓熱水變涼嗎?你們是根據什麼知道的?(幼兒講述:一開始測的水溫是XX,後來測的水溫是XX,水溫下降了,說明這種方法是可以使熱水變冷的。)
2.提問:誰和他用的是不一樣的方法?
3.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比較和總結:那你們知道這些方法中哪種可以讓水溫下降的最快?你是怎麼知道的?
4.利用記錄表進行小結:原來我們選擇的這些方法都可以使熱水變冷,但是通過實驗我們知道,XX的方法可以最快讓熱水變冷。
5.延伸:回家後我們可以試一試今天沒有用到的方法,看看哪種方法最快能讓熱水變冷!
(分析:教師請幼兒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及結果,並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方法是否使熱水變涼了。接著,老師繼續請用同樣方法的幼兒來講述他們的實驗結果,從而讓大家知道這種方法的可行性。最後,再請其他幼兒介紹不同的方法的實驗結果,通過比較得出這些方法使水溫下降的快慢,加深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