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班《好聽的聲音》應彩雲 幼兒園優質課示範課公開課 完整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准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B. 幼兒園中班語言《我長大了》優秀公開課教案怎麼寫
設計意圖: 《我長大了》選自《西安教育出版社》中班的一篇課文。通過這節課的教育使幼兒能夠藉助圖畫知道自己在漸漸長大,自己的身體、外貌、生活、學習、能力等等都在發生變化。通過觀察自己的變化感知每個人每個時期都會有一定的特點,使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大膽地進行講述,達到「我能說、我想說、我要說。」的目的...。幫助幼兒樹立積極的自我意識,培養他們熱愛自己的情感,並且願意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的特長,從而達到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效果。 教學准備: 嬰兒掛圖、嬰兒期使用的小物件、小用品,幼兒期使用的物件,用品,各行各業工作人員的圖片 教學重點: 1、通過多種方式發現自己長大了。 2、從多方面討論了解自己學會的新本領。 3,欣賞自己的成長,樹立自信心。 教學難點:在集體面前能夠大膽表現自己的特長。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認真觀察畫面,大膽進行講述的習慣。 2能圍繞自己長大的話題用清楚、連貫的語句表達自己的見解。 3欣賞自己的成長,樹立自信心。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發現自己的變化。 1、出示嬰兒圖片,讓幼兒感知剛出生的自己很小很小。 2、嬰兒期的用品展覽,感知自己很小很小。 二、集體分享交流: 1、出示幼兒期的圖片、用品,比較過去與現在自己的變化。(身體上、外貌上、穿著上、吃飯的用具上) 2、說說長大後的自己學會了哪些新本領? 3、你長大了嗎?你能做些什麼? 4、出示掛圖,大膽講述圖上的內容。
C.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一、目標: 1、鼓勵幼兒學習對話,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培養幼兒的理解與記憶力。 3、懂得愛清潔、講衛生、明白節約用水的道理。 二、准備: 多媒體教學 小豬娃娃一個 三、過程: 1、 欣賞故事引出主題,讓幼兒知道故事的名稱和故事裡有誰。 設計提問: (1)猜一猜故事裡有誰?並逐一出示小動物...圖卡(插在沙箱里)。 (2) 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2、請幼兒帶著問題再次欣賞故事。(教師邊操作沙箱邊講故事) 3、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和理解故事內容。 4、帶著問題進行第三次故事的欣賞,重點引導幼兒學習對話。(出示紙袋木偶等操作材料讓幼兒了解如何使用) 設計提問: 小豬第一次在路上碰到誰?(小白兔)它怎麼對小白兔說的?(小白兔,我和你一塊玩好嗎?) 小白兔又怎麼回答小豬的?(喲!是小豬,看你多臟啊!快去洗個澡吧,洗干凈了我再和你玩。) 小豬第二次在路上碰到誰?(小白鵝)它怎麼對小白鵝說的?(小白鵝我和你一塊玩好嗎?) 小白鵝又怎麼回答小豬的?(「喲!是小豬,看你多臟啊!快去洗個澡吧,洗干凈了我再和你玩。」 最後小白鵝又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走,我帶你到河邊去洗個澡吧!」) 小豬洗干凈後大家都高興地說:「小豬變干凈了,我們一起玩吧!」 5、教師故事小結
D. 幼兒園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誰的本領大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了解它們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豐富詞彙:抓耳撓腮、合作。(重點)2.能大膽表達自己摘果子的辦法,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對話。(難點)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活動准備1.知識准備:初步了解動物的本領,幼兒有互相幫助、合作做事的經驗感受。
2.物質准備:課件、音樂、視頻資料(幼兒在游戲中互相合作的照片)。
活動過程創設談話情境引入活動,幼兒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教師出示小猴、梅花鹿課件。
提問: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麼本領?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播放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學說角色對話,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1.教師講述第一段故事,引導幼兒理解:雖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領,但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問:故事裡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麼本領?它們是怎樣誇自己的?
聽了剛才的故事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幼兒討論交流摘果子的辦法。
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
3.教師續講故事第二段,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豐富詞彙: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麼說的?
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合作本領更大1.結合課件,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2.師幼互動,比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後的不同表現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會讓我們更加快樂。
提問:為什麼一開始小猴和梅花鹿沒有摘到果子?沒摘到果子它們的心情怎麼樣?豐富詞彙:抓耳撓腮。
後來是怎樣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後它們的心情怎麼樣?
現在你們知道誰的本領大了嗎?
小結:小猴會爬樹、梅花鹿會過河,它們用自己的本領互相幫助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讓本領更大了。
幼兒表演故事,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動物們合作摘果子的情節,進一步感受合作的快樂1.幼兒自主選擇角色表演故事。
2.重點啟發幼兒能夠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對話。
集體分享交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1.引導幼兒講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
提問:在幼兒園里做游戲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合作的?
2.欣賞視頻,進一步感受合作本領大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
小結: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會更大,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活動評析《誰的本領大》是一篇久經傳承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但寓意深刻。這篇童話故事以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領--遇到困難想辦法--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節為主線,揭示了互相幫助、相互合作才能摘到果子、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綱要》指出:"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針對中班幼兒語言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以及具體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學習角色對話對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本活動對故事進行了適當調整,增加了動物之間的對話。活動中,運用課件呈現賞析故事、猜測討論解決困難、角色體驗理解內容、情感對比明晰道理、關注生活提升經驗的環節,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積極大膽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僅僅獲得語言經驗的積累,同時也促進了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1.視聽結合,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多媒體具有聲畫並茂、視聽結合、感染力強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創設幼兒喜歡的生動有趣的情景,使幼兒如臨其境,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動畫演示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根據中班幼兒直覺形象思維的特點。在活動中,我們依據故事內容,通過課件的演示,生動地表現故事中小猴和梅花鹿摘不到果子到合作摘到果子的過程,讓幼兒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不僅有助於幼兒模仿,還有利於幼兒對文學作品產生興趣。
再現生活掠影,幫助幼兒提升經驗。利用ppt展示幼兒生活中團結友愛、相互合作的精彩瞬間,幫助幼兒回憶、發現生活當中處處體現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進一步促進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有效提問,引導幼兒分析故事情節,明晰故事所講道理提問是支持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有效手段,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種交流方式,我們充分利用有效提問的教學手段,給幼兒創造想說、敢說的空間,讓語言活動成為師幼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
開放性提問。活動中,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在故事情節發展的轉折處停一停,拋給孩子們開放性的問題,活躍孩子的思維,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引導幼兒整體把握故事的內容。如:"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這樣的問題給孩子提供想像的空間,使幼兒有話樂說、勇於思考,更能有效地促進師幼間的互動,也能帶領幼兒走進作品,與作品產生共鳴。
分析性提問。針對故事的發展脈絡及角色的情感變化,提出分析性的問題,幫助幼兒理解角色,感悟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如:"為什麼小猴和梅花鹿一開始沒有摘到果子,後來摘到果子了?"通過這樣的問題互動,能夠引發幼兒根據情節分析問題。
遞進性提問。活動開始提出"誰的本領大"這個問題,意在引發幼兒說出自己的認識;在分段講述中,再次出現這個問題意在引導幼兒體會理解有些事情僅憑個人的本領是完不成的;在完整理解故事的過程中,第三次提到"誰的本領大",意在引導幼兒理解合作本領大的道理。三個相同的問題,體現了問題的遞進性,也使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3.體驗式學習,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美國行為主義教育學家庫伯提出的體驗式主動學習理論指出:"幼兒是在體驗中獲得感知,提高認識經驗的。"過程性的體驗和感受,不僅使孩子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容和角色的心理變化,而且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在活動中我們運用模仿、表演游戲等形式,啟發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達對故事的理解。如:在模仿小猴、梅花鹿摘果子的過程中,理解它們著急的心情;通過模仿角色對話,從而掌握合作的方法。
4.聯系生活實際,喚起幼兒回憶,提升幼兒合作的經驗中班幼兒是合作意識萌芽的階段,也是培養合作性的關鍵期。喚起幼兒回憶與同伴互相幫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場景,為幼兒提供一個將文學作品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的機會,從而加深對故事裡所講道理的理解和應用,形成願意與同伴合作的態度,掌握與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強幼兒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識。在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