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大班關於音樂《蠟燭》的教案
【教學目標】
1、明確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
2、學會用細膩的外貌、動作、細節描寫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3、通過朗讀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語言,感受各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用血肉凝結的情誼,熏陶學生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2、體會主人公對戰士深厚的情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准備】
1、學生:
預習課文(早讀課朗讀),積累字詞,查找相關資料。
2、教師:
了解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和南斯拉夫解放戰爭的史實,弄清課文所牽涉的歷史背景。
【教學方法】
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朗讀法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開門見山)
本文的是一件十分普通的東西──蠟燭,誰能告訴我蠟燭有何作用?
師:蠟燭的最大作用就是照明,然而在本文中它又被賦予了什麼意義呢?
二、介紹相關背景資料(作者及文體)
請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1、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
2、南斯拉夫解放戰爭的史實。
三、閱讀課文,整體把握
學生朗讀課文(默讀),理清這篇文章的記敘要素: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4年9月19日
地點: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
人物:老婦人瑪利•育乞西、蘇聯紅軍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蘇聯紅軍戰士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南斯拉夫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愛的結婚花燭點在烈士墳頭。
四、品讀課文,理解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
1、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老婦人的片斷,齊讀。
2、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作者通過行動描寫來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要求學生展開想像,推想文中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揣摩人物心理活動,進行練筆。
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活動都是通過她的動作、細節描寫表現出來的。細讀文章中的這段話,設想一下段中表現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並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庄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後,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
(引導學生從老婦人對蘇聯紅軍戰士的崇敬與熱愛以及對失去戰士的悲痛心情等來描寫。)
如:
⑴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麼人。可是附近一帶,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過了四天的那一隻貓也被剛才炸起來的磚石碎片砸死了。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後,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裡摸出件什麼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想告訴人們什麼?「她想了半天」,心裡是怎麼想的?
⑵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死的蘇聯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屍身翻過來。看見他的面孔了,很年輕,很蒼白。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後,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
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這樣,她坐在那裡,靜靜地,一小時,也許兩小時。
老婦人為什麼要這么做?她做這一切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她做在那裡,靜靜地。」她想了些什麼?
⑶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庄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老婦人為什麼不說話?為什麼鞠躬?
3、揣摩語句,體味文章豐富的意蘊:
⑴做好了墳堆後,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捨不得用,珍藏到今天。(為什麼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交代蠟燭的來歷,表明這支蠟燭的珍貴,有著特殊的意義。表明老婦人的至情至愛。
⑵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麼特殊的意味?)
這里提到圍巾的顏色「黑色」,暗示戰爭的殘酷,表明老婦人對失去蘇聯紅軍戰士的悲痛之情。
⑶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這段文字如果改寫「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同原句比較一下,說說原句好在哪裡?)
原句渲染了戰火紛飛,突出了蠟燭的珍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南斯拉夫母親蘇聯紅軍為親人,她的恨與愛是那樣深沉。改句過於平淡,表達效果顯然不夠。
⑷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
『貳』 幼兒園科學書會發光的物體>中蠟燭自己會發光嗎
媽咪愛嬰網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會發光的物體
媽咪愛嬰網
|2013年03月12日 11:17:30
活動目標1、知道許多物體能發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標准並根據標准對各種光進行分類。 活動准備: 活動准備1、有意識地讓青年供幼兒感受太陽光的明亮和熱量。事先請家長帶幼兒參觀星星。 2、收集有關現代科技對光的應用的錄像片,如X光的應用等。 3、提供手電筒……
活動目標1、知道許多物體能發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標准並根據標准對各種光進行分類。
活動准備:
活動准備1、有意識地讓青年供幼兒感受太陽光的明亮和熱量。事先請家長帶幼兒參觀星星。
2、收集有關現代科技對光的應用的錄像片,如X光的應用等。
3、提供手電筒、電池、玩具娃娃、電動玩具、積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記錄單、筆。
活動過程1、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光源。
教師(介紹材料):這里有許多材料,請你們自己試一試,看看哪些東西會發光,它是怎樣發光的,並將結果記錄在記錄單上。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活動,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並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2、引導幼兒討論,擴展對光的認識。
教師:你剛才發現了哪些東西會發光,它是怎樣發光的?(鼓勵幼兒大膽進行表述,教師用圖示記錄幼兒的發現。)教師:除了這些東西,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會發光,它們又是怎樣發光的?(教師繼續用圖示記錄。)3、通過討論,引導幼兒對光進行分類。
教師:這么多的東西都能發光,這些光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教師:原來每種光都互不相同,那我們怎樣將它們分類呢?可以怎樣分呢?(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講演指定標准進行分類,如自身發光、需要電力等。)4、師生共同討論光的用途。
教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會發光的物體,光對我們有什麼作用呢?
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光的作用,例如:光能照明,光能傳遞信息,光是一種信號標志(綠燈-前進、紅燈-停止)、光能幫助人們切割和焊接、光能帶給人們美好的視覺感受……(進一步感知體驗高科技帶給人們的好處)。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幼兒園大班科普活動 科學小實驗:找中心
下一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好玩的立方體
更多內容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好朋友 (含課件)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蝴蝶的一生 (含課件)
幼兒園大班科學課:動物過冬 (含課件)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冬天裡的動物》含課件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信的旅行 (含課件)
『叄』 幼兒園刮風了教案
教學目的:
理解空氣受熱上升是產生風的原因;並能運用已學的知識解釋海陸風的成因。
會用正確的操作方法完成實驗;
能夠對產生風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設,並想辦法驗證自己的假設;
通過自己的探究,認識到自然界中刮風的現象並不神秘,而是有科學規律的。
教學准備:
蠟燭、鍾罩、風車、火柴
教學過程:
導入:
出示小風車,問學生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風車轉動。
學生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強調:風是風車轉動的條件。
再出示蠟燭,告訴學生有一種新的方法讓風車轉動。鼓勵大家一起試一試.
新課:
一、探究鍾罩內產生風的直接原因
蠟燭「吹」風車實驗:
老師派發實驗用品,然後要求學生按照老師的指引進行實驗(如右圖)。
學生分組實驗。
問:哪些小組成功了?學生舉手
問:風車轉動了,風是從鍾罩里吹出來的嗎?
生:鍾罩里吹出來的。
問:為什麼判斷是鍾罩里吹出來的(不是外面的風)
生:風車只有在鍾罩口才轉動。(贊揚學生知道找證據)
問:鍾罩里的風的產生和實驗中什麼因素有關呢?
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蠟燭、鍾罩底部的空隙(假設)。
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推測。
學生分組實驗,匯報自己的驗證結果。(點燃蠟燭和熄滅蠟燭對比、有空隙和沒有空隙對比)
讓學生小結:實驗中風的產生和蠟燭的燃燒及鍾罩底部空隙有關。
二、探究鍾罩內風流動的規律:
問:鍾罩里的風是怎樣流動的呢?出示投影請學生回答。(學生用電子教鞭指示說明)
問:能用什麼方法證明呢?怎樣做?(提示可以用煙的方法。)提供蚊香,學生實驗。
報告發現:風都是從鍾罩下面進入,從上面吹出。(發現規律)
問:對上面發現的規律,你怎麼解釋呢?請小組討論,然後回答。
學生提出自己的解釋(可能的原因)。
教師補充和解釋(動畫演示):蠟燭燃燒讓火焰周圍的空氣變熱,變熱的空氣會上升,然後周圍空氣流過來補充,就形成了風。
教師演示實驗:熱空氣上升實驗
要求學生把實驗中風形成的過程用自己的語言在描述下來。
『肆』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刮風了
教學目的:
理解空氣受熱上升是產生風的原因;並能運用已學的知識解釋海陸風的成因。
會用正確的操作方法完成實驗;
能夠對產生風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設,並想辦法驗證自己的假設;
通過自己的探究,認識到自然界中刮風的現象並不神秘,而是有科學規律的。
教學准備:
蠟燭、鍾罩、風車、火柴
教學過程:
導入:
出示小風車,問學生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風車轉動。
學生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強調:風是風車轉動的條件。
再出示蠟燭,告訴學生有一種新的方法讓風車轉動。鼓勵大家一起試一試.
新課:
一、探究鍾罩內產生風的直接原因
蠟燭「吹」風車實驗:
老師派發實驗用品,然後要求學生按照老師的指引進行實驗(如右圖)。
學生分組實驗。
問:哪些小組成功了?學生舉手
問:風車轉動了,風是從鍾罩里吹出來的嗎?
生:鍾罩里吹出來的。
問:為什麼判斷是鍾罩里吹出來的(不是外面的風)
生:風車只有在鍾罩口才轉動。(贊揚學生知道找證據)
問:鍾罩里的風的產生和實驗中什麼因素有關呢?
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蠟燭、鍾罩底部的空隙(假設)。
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推測。
學生分組實驗,匯報自己的驗證結果。(點燃蠟燭和熄滅蠟燭對比、有空隙和沒有空隙對比)
讓學生小結:實驗中風的產生和蠟燭的燃燒及鍾罩底部空隙有關。
二、探究鍾罩內風流動的規律:
問:鍾罩里的風是怎樣流動的呢?出示投影請學生回答。(學生用電子教鞭指示說明)
問:能用什麼方法證明呢?怎樣做?(提示可以用煙的方法。)提供蚊香,學生實驗。
報告發現:風都是從鍾罩下面進入,從上面吹出。(發現規律)
問:對上面發現的規律,你怎麼解釋呢?請小組討論,然後回答。
學生提出自己的解釋(可能的原因)。
教師補充和解釋(動畫演示):蠟燭燃燒讓火焰周圍的空氣變熱,變熱的空氣會上升,然後周圍空氣流過來補充,就形成了風。
教師演示實驗:熱空氣上升實驗
要求學生把實驗中風形成的過程用自己的語言在描述下來。
『伍』 幼兒園科學《蠟燭為什麼會熄滅》教案與反思
科學意圖:
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材料准備:
大小不同的廣口瓶以及大小、粗細相同的小蠟燭。
實驗操作:
(1)點燃一根小蠟燭後,用廣口瓶罩住,觀察蠟燭的變化,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需要空氣。
(2)同時點燃兩根小蠟燭然後用大小不同的兩個廣口瓶同時罩住,讓幼兒觀察比較,看哪根蠟燭燃燒的時間最長。
指導建議: 蠟燭為什麼會熄滅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瓶子的大小不同,裡面的空氣多少不同,所以蠟燭燃燒的時間的不同。
●初步引導幼兒了解空氣助燃的特性。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防止燙傷或燒傷。
拓展與替代:
◆請幼兒觀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它們發生的一些變化都離不開空氣。
◆可以找幾段大小、粗細相同的蠟燭代替小蠟燭,進行實驗。
科學小知識:
空氣是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資源。蠟燭燃燒需要的是空氣中的氧氣,用杯子把蠟燭罩住,隔絕了空氣,i蠟燭在用完杯內的氧氣之後就會因為缺氧而逐漸熄滅。在蠟燭掣小、粗細相同的情況下,大杯子裡面的空氣較多,所以蠟燭燃燒的時間較長。
科學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使幼兒明白杯子里的蠟燭熄滅是由於杯子中的燃燒產生的熱空氣占據了杯子的頂端,杯子上面沒有足夠的氧氣支持燃燒。
『陸』 幼兒園蠟燭為什麼會熄滅科學觀察記錄
材料:蠟燭、杯子、盤子、火柴、彩色顏料
過程:
1、幼兒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發光情況
2、將杯子罩在蠟燭上,看有什麼現象發生,說明原因。
原理:蠟燭熄滅了,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中的氧氣,當蠟燭燃燒時,將瓶里的空氣用完了,蠟燭就熄滅了。
『柒』 幼兒園燭光晚會教案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在感知蠟燭燃燒現象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的蠟,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重點:
激發幼兒探究科學的慾望,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
活動難點:
讓幼兒知道蠟燭燃燒時會發光、發熱,燃燒時需
要空氣中的氧氣。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蠟燭若干、透明玻璃瓶6個、玻璃口
杯1個、火柴、打火機。
經驗准備:
蠟燭實物圖片、輕音樂、課前對幼兒進行的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燭光,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
有趣現象。例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很燙;小火苗會隨風"跳舞",說一說小火苗像什麼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等。)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燭火的樣子。
二、通過觀看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圖片,讓幼兒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師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圖片。
2.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麼時候用過蠟燭?(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掛燈籠的時候等。)
三、通過游戲《蠟燭的熄滅》,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1.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2.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用手扇或用嘴吹)
3.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後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熄滅)
4.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實驗,驗證這種方法。
(1)幼兒操作實驗:罩上杯子後,蠟燭會慢慢熄滅。
(2)蠟燭為什麼會熄滅?(幼兒自由發言)
(3)罩上杯子後蠟燭會熄滅,還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杯子會發熱、發黑,杯壁上會有小水珠,火焰熄滅時有一股煙味)
5.教師小結:蠟燭燃燒時需要空氣,當蠟燭罩上杯子後,外面的空氣進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氣被拉住燃燒用完了,蠟燭就會熄滅。
活動延伸:
蠟還可以繪畫,請幼兒用桌子上的碎蠟在紙上畫上自己喜
歡的東西,然後用棉簽蘸上盤中的顏料,均勻的塗在畫上,
就會顯現出美麗的蠟染畫。
活動反思:
在組織這節科學活動課之前,我提前給孩子做了詳細的安全工作講解,因為擔心從來沒有接觸過火的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會緊張、害怕,再有怕孩子會不小心燒著手。當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就很投入,探索的積極性也很高,也很注意安全問題,就這樣在孩子們的帶動下,我逐漸放開手,和孩子們一起來探索,效果很好。
『捌』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件:《火災怎麼辦》
大班社會《著火了,怎麼辦》
大班的社會活動
常青藤幼兒園何佩紅
目標:
1、 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識,學習火災中簡單的自救方法。
2、 樹立防火意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准備:圖片、投影儀、電視、紅布、濕毛巾與幼兒相同,玩具一個。安全出口一個。
活動流程:
一、 出示容易發生危險的圖片引出問題。。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幅圖片,請大家觀察圖片上小朋友在干什麼?這樣做會發生什麼情況?
1、 教師出示投影儀展示圖片,讓幼兒自己說。
2、 教師挑選幾幅介紹。
教師小結:小朋友不能玩火、玩蠟燭、這些行為都是容易發生火災。現在馬上要到清明節了,請小朋友提醒家長,在清明節上墳點蠟燭、燃燒紙錢,在離開之前一定要撲滅火苗,防止發生森林大火。
二、 小實驗「蠟燭滅了」。
教師提問:「當點燃的蠟燭用杯子蓋住,會發生什麼情況?」
教師實驗幼兒觀察後回答。
教師小結:當火剛剛燒起來,可以用破衣服去撲滅,也可以用沙、浸水的棉被蓋住,隔絕空氣滅火。
三、 如果發生火災,沒有辦法撲滅,你該怎麼保護自己?
幼兒根據經驗講述,火災發生後的幾種處理辦法。根據幼兒講述出示相關圖片。
1、 :火災發生後不要慌張,火警;報告失火的詳細,在得到消防隊的明確回答後,才可以掛。
教師和幼兒學習的,教師做接話員。要求幼兒說清楚自己的所處位置。
2、 逃生方法。
除了,還需要做什麼?(不要乘坐電梯、升降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離開火場。)
3、 怎麼離開火場?
(1) 用濕毛巾、濕布掩住口鼻,彎腰摸牆撤離。
(2) 樓層著火,當人在二樓,應該一個個跟著走,不可擁擠下樓。
(3) 關掉煤氣或切斷電源。防止發生更大的。
(4) 打開窗戶,可以用鮮艷的顏色布條呼叫,尋求幫助。
(5) 如果火已經燒到身上,應該就地打滾,跳到水中,或者用厚重的衣物壓滅火苗,不能奔跑。
(6) 教師小結:當火災發生之後,小朋友千萬不要慌張,要保護好自己,迅速找到安全出口離開,在的時候要說清楚自己的所處位置,在得到消防隊的明確回答後,才可以掛下。
四、 防火演習。
情景:突然警報拉響。教師表現慌張,說:「小朋友不好了,幼兒園的失火,火災發生了,我們趕快撤離現場。」提醒
幼兒不必慌張,就地找到可以幫助我們離開的用品。教師和幼兒用濕毛巾、濕布掩住口鼻,彎腰摸牆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