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大班科學討論型活動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彈性
活動前思考
1、設計意圖
有彈性的物品在我們的周圍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歡玩一些利用彈性的原理製作的小玩具,但是他們只是覺得這類玩具好玩並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學原理,而作為教師要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適當地對其進行科學啟蒙,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通過讓幼兒觀察、探索、操作等來理解物體的彈性並在理解的基礎上來遷移生活經驗,了解更多有彈力的物品從而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離不開彈性物品的,有了這些彈性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的幫助,使我們生活的更加舒適、美好。
2、重點難點
重點:在探索、製作等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及物體彈性的用途。
難點: 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活動的發現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探索、製作等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及物體彈性的用途。
2.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活動的發現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3.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活動准備
1.皮筋、海棉、彈簧、橡膠做的小球等有彈性的物品若干。
2.記錄單每組一張
3.生活中的彈性物品(枕頭、彈性小玩具、彈簧秤等)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彈性物品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在桌上為你們准備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你想來玩一玩嗎?」
*提出要求:四個小朋友一組,桌子上的東西你可以用來捏一捏,拉一拉,玩好了還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看看裡面藏著什麼小秘密。
評析:教師提出清晰的要求讓幼兒帶著好奇去觀察、操作,即讓幼兒有了操作的慾望,又給了他們明確的目的,為下一步的講述做好了鋪墊。
*幼兒觀察操作(教師指導)
*請幼兒帶著發現回到座位,教師提問:剛才我們去玩了好多好玩的東西,請你來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麼?你發現了什麼秘密?
*教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發現邊操作邊回答(如:拉皮筋的時候會變長,鬆手就變成原來的樣子,捏捏皮球會扁下去,鬆手又鼓起來了等)
*教師總結:剛才我們在玩材料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秘密,桌上的東西在用力的時候他的形狀會發生變化的,不用力的時候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這種現象叫物體的彈性,原來我們桌上的東西是又彈性的。
評析:在此過程中教師在請幼兒講述時,圍繞了彈性物品的特徵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進行了表述,「例如在玩海綿時引導幼兒說出海綿在用力時會變形,鬆手(不用力)時會變成原來的樣子」最後教師在總結更是讓幼兒對彈性物品有了一個完整的概念,理解的更加透徹。
二、第二次操作,加深理解。
*教師:「老師呢,又給你們在桌上准備了很多不同的材料,但是這次的材料有的是又彈性的有的是沒有彈性的,要請小朋友來動動小腦筋把有彈性的物品找出來並記錄在記錄單上,但每組只有一張記錄單要請一組小朋友來合作完成,並最後還要推選一名組長來介紹。
*幼兒再次操作
*每組推選一名幼兒上來介紹發現的彈性物品
*教師根據幼兒的介紹進行總結,並將有彈性的物品放入籃子進行歸類。
評析:這個過程是教師幫助幼兒再次理解彈性的過程,通過尋找彈性物品並進行表述,孩子們更深入地理解了彈性的概念,並且教師在這一操作過程中嘗試了用小組合作的方法,給了幼兒更大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是積極的,思維是活躍的,在相互的討論合作中進一步鍛煉了他們的能力。
三、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彈性
*教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幹,找到了這么多有彈性的物品,那你在平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有彈性的物品呢?它有什麼用?
*幼兒討論並回答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補充或者豐富。如:沙發、床墊、彈跳床、自行車輪胎、彈簧秤等。
評析:通過兩次操作以後孩子們對彈性物品有了一個清楚的概念,然後在引導幼兒從周圍生活中入手,尋找生活中的彈性物品,使他們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彈性物品,這些東西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的幫助,是我們生活的更加舒適、美好。
四、增加生活經驗,製作彈力毽子
*教師出示一個彈力毽子引起興趣。
*教師:看,老師手裡是什麼?你們想來做一個彈力小毽子嗎?
*教師指導幼兒學做毽子
*幼兒將做好的毽子拿到操場上玩。
評析:這個過程即是生活經驗的再次遷移,又為能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還可以用這個做好的彈力毽子來參加體育鍛煉,可謂一舉多得。
活動反思
在這個科學活動中,教師清楚的運用了三大環節,過程清晰、合理。在整個活動中教師運用了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幼兒積極探索、發現秘密。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能為這個活動服務,如:第一環節的設計給了孩子一個清楚的彈性的概念。第二環節增加了孩子對彈性物品的認識,第三個環節遷移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使他們更多的了解了有彈性的物品。這三個環節以點到面、層層遞進,拓展了孩子的經驗。並在活動中教師嘗試了讓幼兒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探索,培養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貳』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 動物怎樣活動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幼兒了解過冬的方式,重點了解冬眠和換毛這兩種過冬方式,並知道這兩種過冬方式的代表性動物; 2、技能目標:讓幼兒了解動物的過冬方式的原因,並自主探索、討論,根據動物生活的習性,以及過冬的不同方式進行簡單的分類。通過操作和觀察,並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得出結論; 3、情感目標:激發和培養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索的態度,讓幼兒探索動物的生活從中感受到極大的興趣。 五、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①教學主要內容:本課首先由一個手指游戲作為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再由一個故事作為過渡,引出動物兩種過冬的方式,重點了解動物冬眠的原因,再延伸內容,讓幼兒了解動物過冬的方式除了冬眠和換毛,還有遷徙和儲存糧食等。 ②教學重、難點: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啟蒙性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本次活動的重點就是讓幼兒了解過冬的不同方式,通過觀察,激發他們的求知和探索慾望。難點就是讓幼兒根據動物生活的習性以及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進行簡單的分類,通過操作讓幼兒實際的參與了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叄』 中班科學活動泥土裡有什麼活動教案
設計意圖:
我們是一所農村幼兒園,孩子們從小就和泥土親密接觸,身上手上整天都是灰濛蒙的,沒有干凈的地方。在玩的過程中他們喜歡用小樹枝劃出一道道痕跡,有時堆出一個個小山,有時表現為毫無目的。本次活動就是利用並挖掘了這一教材的潛在價值:"回歸生活世界"。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的進行探索、研究,以發現泥土的特徵,感受泥土帶給他們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引導幼兒區分干泥和濕泥,了解他們的性能用途,感知他們的不同特性。
2、增強幼兒玩土的安全和衛生意識。
3、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活動准備:
1、玩過挖土:尋找過泥土裡有什麼。
2、玩土區;塑料小鏟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動背景:輕音樂。
4、手機電話一部,老師佩帶的小型麥克風一部。
活動過程:
一、介紹活動任務,引出活動。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後,帶入場地--玩土區。
1、引入活動:通過接聽蚯蚓先生的電話,交待今天的任務:找泥土的秘密。
2、討論:"我們在找泥土秘密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3、交待規則:看誰先找到泥土的秘密,聽到電話鈴響後,快點回來告訴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評價: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次活動由找秘密引出,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進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活動一開始我以接聽蚯蚓先生的電話內容,為幼兒布置任務,開始了今天的活動。因為幼兒在玩土時常常處於無休止的狀態,所以我通過以蚯蚓先生為主線貫穿活動始終,來引導幼兒進行活動收放各環節的銜接。)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徵。
1、自由探索。
"請小朋友們帶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發現泥土有什麼秘密?"(1)為什麼用玩具小熊做出來的小熊一碰就沒有了呢?(2)兩處的(翻過的泥土和沒有翻的)泥土有什麼不同?(軟、硬)(3)泥塊為什麼用手拿就沒有了?(易碎、松)(評價:幼兒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細心地觀察,根據幼兒的操作及時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幼兒從無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決問題,由此,幼兒對泥土的"硬、軟、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親身感知後也有了基本的理解。)2、幼兒講述。
師問:"你發現了什麼秘密?"(蚯蚓先生來電話了,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先生。引導幼兒集中。)我發現乾的泥土很松。
我發現泥土很軟。
我發現那邊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鏟子輕輕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濕泥的特性。
1、自由探索。
請小朋友們往乾的泥土裡加一點水,你會發現什麼?水到哪裡去了呢?我問:加了水的泥土怎麼樣了?為什麼會粘在手上?你繼續加水,再試試看,泥土又是怎樣呢?
(評價:本環節主要引導感知濕泥的特徵,由干泥到濕泥的變化,誘發幼兒去探索。在我一邊和幼兒玩一邊引導幼兒的過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兒的緊張和顧慮,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探索,尋找秘密,正如《綱要》中所說"教師應該為幼兒創設平等寬松的氛圍",同時教師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兒是活動的主人也相互融合、互相促進。)2、幼兒講述。
師:你發現了什麼秘密?(蚯蚓先生來電話了,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先生,加水後泥土的秘密吧。引導幼兒集中。)泥土會吸水。
泥土中加水後會變的軟軟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後,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來,螃蟹還是好好的,泥土沒有松。
加水後,泥土會變形,想做成什麼形狀的都可以。
四、了解泥土的作用。
1、討論:小朋友在生活中見過泥土有什麼用嗎?
2、請幼兒講述。
可以泥土種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種樹。
泥土可以種莊稼。
泥土可以可燒成磚瓦蓋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還可以做玩具,我們家有的。
泥土還是小蟲子的家。
五、活動延伸引導幼兒清洗玩土時用的工具。
活動總評:
本活動在選材上,充分考慮了幼兒的興趣,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有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改變了以往玩土時缺乏目的性的狀態,在整個活動中教師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把時間、空間大量的留給幼兒,讓幼兒通過操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們在相互交流、操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構建積累經驗,完成了活動目標。
『肆』 中班科學教案物體觀察活動有哪些
活動目標:
1、 對物體的滾動產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參與操作活動
2、 感知物體滾動的特性
3、 探究物體滾動軌跡與物體特點之間的關系
活動准備:
正方體、長方體積木 乒乓球 薯片筒 一次性杯子 圓柱體、圓錐體紙筒
活動過程:
一、初次操作,發現滾動物體的特徵
1、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你們可以摸一摸,也可以輕輕地推一推。組里的小朋友可以交換著玩一玩。在玩之前呀,老師要提幾點要求,大家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但是不能離桌子太遠。現在請小朋友們起立,小椅子不用搬。
2、 幼兒自由操作
3、 交流:每個人都玩過了嗎?那你們在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麼有趣的事呢?
有沒有小朋友輕輕地推過這些東西呀?那你們發現了什麼?
**說##會滾動,你們同意嗎?
那我們請**上來試一試
(小朋友們講到了什麼就請他們上來試一試)
我們剛剛一起嘗試過了,發現乒乓球、薯片筒和一次性杯子,我們輕輕一推,它們可以滾起來,可是這些積木卻不行。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為什麼呢?
4、 總結:因為這些東西是圓圓的,都有一個圓圓的面,所以輕輕推一下,它們可以滾起來。
二、第二次操作,探究紙筒滾動軌跡的不同
1、 老師這兒還有兩個紙筒,請小朋友們看一看,你們覺得它們可以滾動碼?為什麼呢?它們都長的圓圓的,有一個圓圓的面,所以輕輕的推一推,它們可以…
那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呢?(兩頭一樣大,一頭大一頭小)
老師再請你們玩一玩,輕輕地推一推,看看它們滾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
2、 幼兒自由操作
3、 交流:你們都輕輕推過這兩個紙筒了,發現它們滾動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了嗎?
**說這個紙筒滾起來會…,我們請他上來試一試
這個紙筒滾起來是向前的,這個紙筒滾起來是轉圈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在玩之前觀察過了,發現這兩個紙筒長的不一樣。你們想一想會不會因為它們長的不一樣,所以滾起來也不一樣呢?
那它長的什麼樣子(兩頭一樣大)它滾的時候是…
它長的什麼樣子(一頭小一頭大)它滾的時候是…
我們再來試試其他的(薯片筒和一次性紙杯)
4、 總結:所以我們發現了,兩頭一樣大的滾起來是向前的,一頭小一頭大的滾起來會轉圈。
三、課後小朋友們可以找找幼兒園里有沒有其他可以滾動的物體,看看它們滾動的時候是不是一樣的。
反思:在教學的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操作的時候,從大家圍坐著到分組操作,「不用搬小椅子」這句話忘了說,導致了場面的零亂,並且浪費了時間。以後對於要提的要求在活動前要明確。??准備材料的時候,因為考慮到人手一份不太可能,所以是以小組為單位。但是小朋友們分享的意識還是不強。以後可以在之前先告知幼兒每人只能拿一個,玩好之後要與其他小朋友交換。幼兒自主探究的環節,還缺乏指導、觀察、發現、提升的能力。在召集幼兒回到座位的時候,我只是乾乾的喊著「請小朋友們回到座位上」,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幼兒處於較興奮的狀態,喊了好幾遍,效果不是很好,拖拖拉拉的。以後可以嘗試在幼兒自主探究之前,就告訴他們聽到某個指令時,馬上收拾東西回到座位,這樣還可以使幼兒之間產生督促作用。在結束語的運用上,「課後」這個詞太書面化了。在活動的最後,應該再聯系一下生活,使幼兒更能夠理解。
『伍』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原創《它是誰的寶寶》教學設計教案
活動目標:
1.觀察並發現動物寶寶與動物媽媽的異同。
2.對動物的外專形特徵感興趣屬。
活動准備:
1.教學圖片:《它是誰的寶寶》。
2.教學掛圖:《動物的寶寶》。
活動重點與難點:
觀察、發現動物寶寶和動物媽媽的異同,並用語言表述出來。
審美元素:
1.通過觀察動物寶寶與動物媽媽的異同處,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感受動物的形態美。
2.小動物是從哪兒來的呢?自然界中,動物的出生有許多不同的方式,通過老師的介紹,激發幼兒對這些奇妙現象的興趣,以及探索自然界奧秘的願望。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圖片:《它是誰的寶寶》,並引導幼兒對應觀察。
師:你們認識這些動物寶寶嗎?它們是誰?
師:你們知道這些動物寶寶的媽媽是誰嗎?
2.引導幼兒比較動物寶寶與動物媽媽的異同。
『陸』 幼兒園小班自主科學 我們的活動室 教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用肥皂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2、通過幼兒的自主探索活動,使幼兒知道肥皂的外形特徵及用途。
[活動准備]
各式各樣的肥皂及肥皂盒若干;各種舊玩具、舊手絹等;吹泡泡玩具瓶(與幼兒人數相等);「我愛洗澡」音樂及磁帶、錄音機;盛玩具的小筐若干;干凈毛巾(與幼兒人數相等)、盛水的大水盆六個,小方布一塊,剪好的小紅星若干。
[活動過程]
1、《我愛洗澡》音樂,老師與幼兒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1)老師吹泡泡引起幼兒興趣。
(2)出示肥皂並請幼兒描述。(請幼兒自由發言)
(3)出示多種多樣的肥皂,讓幼兒觀摩。老師引導幼兒觀察肥皂形狀、顏色、氣味,並用手摸摸,說出感覺。(幼兒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
2、幼兒自由玩肥皂、臟玩具等,老師引導幼兒尋找肥皂的小秘密。(幼兒在玩中發現肥皂的小秘密:用手搓能產生泡沫,能溶在水裡、能使臟東西變干凈……)。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老師適時獎勵。
3、引導幼兒正確用肥皂洗手,教育幼兒講衛生。
老師:孩子們,誰來告訴我你平時是怎麼樣洗手的?幼兒講述自己洗手的方法。老師:「想想怎麼樣才能把我們的小手洗的更干凈?」(與幼兒邊念兒歌邊洗手)
4、幼兒自由吹泡泡,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把各種玩具用清水沖洗干凈
[活動點評]
此次活動幼兒對「玩肥皂」極感興趣,通過自主的探索,發現了肥皂好多小秘密,能溶在水裡,有的有香味,有的有葯味,搓在手上會起很多的小泡沫,能除菌……玩玩樂樂中了解了肥皂的用途,並學會了如何正確地用肥皂洗手。活動過程中發現:(1)個別幼兒只顧玩玩具而忽視了探索肥皂的小秘密,對此,教老師應適時引導;(2)用肥皂洗塑料玩具不太合適。其次,活動中,要引導幼兒盡量不要把水弄到衣服上,灑到地面上,培養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附兒歌:洗手歌
小朋友,來洗手,
捲起袖,淋濕手,
抹上肥皂搓呀搓,
清清水裡洗呀洗,
再用毛巾擦一擦,
我的小手真干凈。
『柒』 中班科學教育觀察類教案小白兔的秘密
一、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1、通過觀察兔子的外形,認識小白兔的外形特徵和身體的組成,並代表動物認識動物一般的外形特徵。
2、通過研究兔子對外界條件的反應及飼養兔子,了解小白兔的生活習性。
3、在為動物建立檔案過程中,了解其他動物與小白兔的區別,通過交流了解認識更多的動物。
4、使學生學會做科學活動記錄,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5、培養學生喜歡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使學生學會在探究過程會願意與他人合作、交流。
二、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學生,年齡還小,對各種事物,尤其是對一些小動物充滿好奇和興趣。而小白兔是學生最喜歡的小動物之一,他們知道了很多小白兔的相關知識。充分利用好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相關的生活經驗,是上好這節課的基本。課前拍攝有關兔子生活情況的錄像,還購買一了只活兔子供學生觀察,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教學重點:
了解小白兔的外形特徵,知道動物的部位名稱。
四、教學難點:
了解兔子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學會做科學活動記錄。
五、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小白兔模型兩只,米尺、台稱,有關兔子生活情況的錄像,購買一隻兔子供觀察。
六、教學過程:
一、歌謠引入,創設情境中「激」趣
1、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誰來把你喜歡的動物介紹給老師?
(鼓勵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要給予肯定)
2、出示謎語,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打一個小動物?(課件打出謎語)
個子小,真靈巧
白皮襖,真可愛
紅眼睛,三角嘴
長耳朵,短尾巴
前腿短,後腿長
走起路,蹦又跳
愛吃蘿卜和青菜
你說奇怪不奇怪
3、生齊讀,猜謎語。
4、問:你們在謎語里能不能看到兔子長什麼樣子,請同學告訴老師你在這謎語里看到了什麼樣的兔子。這節課我們學習就是兔子,了解兔子的相關知識。
5、板書課題:小白兔
二、操作發現中「引」趣
(一)活動一:觀察兔子的外形。
1、任務驅動:小白兔是小朋友們最喜愛的小動物,你能說說知道小白兔的什麼嗎?
(拿出活兔讓學生進行觀察)
2、教師說明實驗要求:同學們要「眼看手勿動」。看看哪一小組觀察得最仔細,並且把你觀察到的在小組內和同學互相交流。
3、學生在小組內觀察、交流:小白兔的外形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
4、學生匯報。
5、教師引導學生以人體為例,分別說出人體是由頭、頸、軀干、四肢這幾個部分組成的;從而引導學生知道兔子的眼睛、耳朵、鼻子、須等都是在兔子的頭部。
6、老師給出一個兔子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兔子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在講解完身體部位後讓學生畫出一隻兔子。(相關知識:兔子可以分為頭部、頸、軀干、四肢和尾巴。頭部其中最為特別有一對長耳朵和一個三角嘴,眼睛也有紅光。)
7、同學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些兔子基本特點,現在老師要求大家根據我們講的兔子的基本特點畫出一隻你喜歡的兔子,看看哪個同學畫的最好,最仔細聽老師的課了。(進行知識遷移,把這些知識用到其他動物上去,讓學生找找其他動物的身體特點。)
8、教師小結:小白兔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巴五部分。
三、自主探究中「導」趣
(一)活動2:認識兔子。
1、問:兔子還有沒有別的特點呢?一起來說一說,比如兔是怎樣運動的,兔子的身長、體重是多少,兔子耳朵和我們人的比較,有什麼不同,請同學們再次觀察,並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引導學生看書22頁,然後用書上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進行比較,並選用幾種好的辦法進行實驗。
3、學生用自己的辦法進行實驗,並小組合作填好「我的觀察記錄」。
4、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實驗後,學生作匯報)
我的觀察與發現我的方法
體重
身長
身高
顏色
身體表面
運動方式
5、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進行板書:
身上長毛,很柔軟;
耳朵長,三角嘴
……
問:同學們,現在都知道小白兔有這些特徵,你有什麼問題想提呢?」
(在教師精心引導下,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再次投入到觀察中。在學生的細心觀察、相互爭吵、冷靜思考後,終於得出結果。):)
6、教師小結:兔子的前腳短,後腳長,才能就跑得快!耳朵會豎起來是因為受到外界的刺激等。如果同學們還想了解兔子的更多知識,課後回去可以通過看書或上網搜查去了解更多的。
(二)活動3:小白兔愛吃什麼?
1、問:圖中的食物小白兔都愛吃嗎?請你說說。
(板書學生的猜想)
2、小白兔是否真的喜愛吃這些食物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捌』 科學活動教案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回教材的答編寫意圖、完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
『玖』 幼兒園科學活動優秀教案 影子是怎麼來的
設計意圖:影子一直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將科學教育融於幼兒生活中是新觀念的體現,本活動意在讓幼兒了解影子與光的密切關系,激發幼兒對影子的好奇與興趣,學習科學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通過讓幼兒親自實驗發現影子的秘密,來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豐富幼兒對影子的進一步認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有興趣的探索有關影子的秘密 2、引導幼兒通過一系列觀察實驗活動,自己探索發現「光被物體擋住就會出現影子的現象 3、使幼兒通過夥伴間的交流對影子的形成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提升 活動准備:室內暗光布置,手電筒或照明燈人手一個,部分動物玩具、塑料玩具、透明和不透明的畫、帶顏色的圖片,長方形的紙盒一面開口,並在上、左、右設有長方形的口 活動過程: 一、開始:手指游戲(五隻猴子盪鞦韆) 師:小朋友看,除了我們的手指在做游戲還有誰也在做啊?引導幼兒說出手指的影子,小朋友還見過別的東西的影子嗎?你都見過什麼的影子?幼兒自由起來說自己見過的影子 師:小朋友見過這么多的影子,那誰知道影子到底是怎麼來的? 討論:分組交流自己見過的影子,調動每個幼兒的已有經驗,講出自己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各樣的影子。 (評析:從孩子的認知出發,交流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暢所欲言,發展語言和思維的同時引發對影子的興趣,從中不斷的交流探討)。 幼兒自由起來說影子是怎麼來的 師:剛才說了那麼多關於影子的秘密,小朋友們想不想親自去找一找影子的秘密呢? 二、基本過程:動手操作,感知影子 1、觀察:幼兒拿出手電筒和玩具分組作影子的實驗,看看發現了什麼?(教師參與其中) 師讓幼兒到燈光前自己選擇各種動物玩具演示,發現光與影子的關系。 2、引導幼兒拿手電筒照玩具和手,通過自己的實驗發現影子與物體和光三者的關系。 教師可引導幼兒:打開手電筒,讓光照在牆上——沒有影子,用手擋在手電筒的前面的時候,——手的影子就會出現在牆上,關上手電筒光沒有了——牆上就沒有手的影子了,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發現的影子秘密,教師小結:當有物體擋住光時才會有影子,影子是隨著光的位置的變化而變化的 (評析:實踐出真知,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積極的討論交流和細心的觀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奧秘) 3、引導幼兒了解有光才會有影子:只有在有光、有擋光的物體時才有影子,這是產生影子的二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啟發幼兒發散:還有什麼樣的「光」能照出影子,如太陽光、月光、燈光、燭光等。 4、添畫影子 師:有一隻小貓找不到它的影子了,它的影子在哪兒呢?教師用蠟筆添畫小貓的影子,三個不同方向的光照在小貓身上,其影子的位置也不同 幼兒為物體添畫影子(將玩具或實物畫在紙上,畫上太陽光),師和幼兒通過實驗操作檢查添畫的有無錯誤 5、 播放有關影子知識的錄像:影子的形成,了解影子的形狀、長短是隨著光照方向的變化而變化的,影子和光的照射有著密切的聯系----光的位置變了影子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