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幼兒園社會教育的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社會教育的教案及反思

發布時間:2021-01-01 20:10:53

❶ 自我意識的幼兒社會教育的教案怎麼寫

新人園幼兒,總是纏著教師要找媽媽。尤其是晚上離園時,每位家長都急切地想第一個接到自己的寶寶,有的家庭是多名成員同時來接。有的家庭則是今天爸爸媽媽接,明天爺爺奶奶接,後天又是叔叔阿姨接。眾多家長陌生的面孔.給教師接待離園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同時,我們也感覺到,在晚離園環節中存在著不安全的隱患。為此。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取設置情境的方法,讓幼兒在其中獲得親身體驗,並逐漸促使孩子產生自覺的自護行為,養成良好的離園常規習慣。於是,便有了《不跟陌生人走》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知道老師叫到名字,再站起有禮貌地離班。 活動准備 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師扮演,零食若干。 活動過程 1.情景體驗:陌生人走進班裡來接小朋友 陌生人:我接毛毛和東東。 這兩名小朋友坐著不動,只是懷疑地看著陌生人。 陌生人:我是你們媽媽的同事,我帶來了許多好吃的,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給你們,好嗎?(陌生人拿出幾個包裝漂亮的巧克力、薯片等食品)這時。毛毛和東東看到食物後馬上站起來,走向陌生人。又有四五個小朋友也跟著走向陌生人,還有的小朋友伸手要陌生人手裡的食品。 陌生人:還有誰想跟我們一起走?我們還要去游樂場玩呢!(又有兩個小朋友站起來.跟隨陌生人往外走。) 教師:(攔住)你們干什麼去啊?你們認識她嗎? 幼兒搖搖頭。 教師:這位阿姨,你知道這些小朋友的媽媽叫什麼名字嗎?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師:你知道小朋友們的家住在哪裡嗎?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師:這位阿姨不認識你們的媽媽,不知道你們的家住在哪裡,你們還能跟她走嗎? 幼兒:不能(小朋友們紛紛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一 2.提問引導 教師:為什麼不能跟她走呢? 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媽媽。 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家。 幼兒:我媽媽說:壞人會把小孩賣到農村,不讓回家。 教師:阿姨要是給你們糖吃,你跟她走嗎? 幼兒:不走。 幼兒:好吃的里可能有毒葯。 教師:阿姨帶你們去游樂場玩,你去嗎? 幼兒:不去。 3.小結 教師: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來接時,小朋友千萬不要跟他走。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要帶我們去游樂場玩兒,我們也不要跟著走,我們要等誰來接才走呢? 幼兒:等爸爸媽媽來接。 教師:對!只有等到爸爸媽媽或家裡人來接才能走。爸爸媽媽沒來的時候不要著急,要跟老師在一起。如果爸爸媽媽們都來接時,你們也不要著急,要等老師看到你的爸爸媽媽後,叫到你的名字才能離開座位去找爸爸媽媽。 4、教師自然引出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引導幼兒一起朗誦。 5、幼兒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等教師念叨小朋友的名字後才能站起來離開座位,自然走到院子里游戲。活動自然結束。 附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 幼兒園,門兒開. 爸爸媽媽都接來。 毛毛媽媽沒有來. 急得毛毛哭起來。 陌生人,走過來. 干萬不要去理睬。 別亂跑,慢等待. 爸爸媽媽一定來。 點評 新小班剛剛入園,幼兒哭鬧、家長焦慮的現象,加重了早來園、晚離園環節的工作難度。雖說教師對於這兩大環節的工作早有心理准備,但在應對的過程中確也感到緊張和不安,生怕出現一些安全問題。我園一直注重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教師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的意識非常強。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們及時採取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首先,幼兒園實行了接送卡制度,每張接送卡上都有幼兒及家人的合影,家長持接送卡來接幼兒,教師依卡了解持卡人是否是孩子的家人.確認後方可讓家長接走,及時有效地緩解了教師對孩子家長還不太熟悉的狀況。其次,教師精心設計了一系列教育活動.試圖通過活動來提升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本活動就是其中之一。在活動的設計和組織過程中,教師注重根 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情景設置法,具體形象地創設了真實情景,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去感受跟陌生人走的危害,使幼兒獲得了有益的生活經驗,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可以說,整個活動自然化、生活化,提升了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並能幫助幼兒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離園常規。

❷ 幼兒園社會教育教案自我控制教案

[教育目標] 1.欣賞故事內容,知道每個人都有幾種常見的情緒和表情,了解不同的情緒對身體影響不同。 2.能正確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學著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3.初步學習疏導不愉快的情緒。 [活動准備] 1.多媒體、音樂《笑一個吧》 2.微笑卡(與幼兒人數相同) [活動過程] 一、(播放表情圖)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不當行為。 1.出示表情圖,做"變變臉"的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幾種表情圖,小朋友來看一看,上面是什麼表情呀?(生氣、微笑、傷心)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很有意思的變臉小游戲,你們想玩嗎?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在游戲的過程中小朋友要瞪大眼睛,跟著表情圖一起做動作,看哪個小朋友反應得又對又快好嗎?師出示表情圖幼兒一起做動作。 2.欣賞故事(老師邊講邊播放多媒體) 有一個叫悠悠的小朋友,總是愛發脾氣,於是大家就叫他"發脾氣大王"。 有一天,幼兒園舉行畫畫比賽,悠悠畫上了藍天、白雲、草地,還在草地上添了兩只小雞,心想:自己一定能拿第一名。 比賽結果出來了,悠悠沒有得到第一名。他很生氣,"哇哇"地哭了,擦乾眼淚,兩手拽緊,氣鼓鼓的。放學後,悠悠誰也不理,背著書包回家了。 在路上,遇到小狗鬧鬧和幾只小狗在玩耍,它們玩得可開心了。鬧鬧看見了悠悠,就去叼悠悠的褲子,想和悠悠玩。悠悠還在生氣,"去去,誰和你玩",掄起書包,就砸到了鬧鬧的鼻子,鬧鬧疼的"嗷嗷"大叫,其它小狗嚇著了,到處亂跑,生怕悠悠也對它們發脾氣。 有一隻小花狗撞到了一個西瓜攤,西瓜都被摔碎了。黃狗踩上西瓜皮摔了個臉朝天,灰狗踩上,摔了個嘴啃泥。小象走過來,踩上西瓜皮,"咕咚"撞到了水庫的大閘門。發大水了,許多小動物被水沖走了。水退後,大傢伙濕得像落湯雞,鬧鬧游過來朝著悠悠大聲叫,意思是:"都怪你發脾氣。悠悠低頭紅著臉:"我以後再也不亂發脾氣了。" 3.提問: (1)故事中有誰? (2)故事中的悠悠為什麼發脾氣? (3)他發脾氣,導致了一件什麼事?知錯嗎? 二、在你們日常生活中,哪些是不高興或生氣的的事?可以用什麼更好的辦法解決?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後進行思考) 1.幼兒自由討論:(別人不和你玩;辦法:可以商量一起玩,或輪著玩;發脾氣摔玩具;把想法說出來;不會畫,可以請會畫的教著畫。 2.師小結: 小朋友都知道隨便發脾氣,生氣是不好的行為習慣,會失去很多小朋友,經常發脾氣,生氣,時間長了會不愛吃飯,不愛運動,不愛和小朋友交往,會影響身體健康,會得病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解決的。那麼保持什麼樣的心情才有利於身體健康呢?(高興,快樂)的心情。 3.說說有哪些高興,快樂的事。(讓幼兒暢所欲言) (發獎狀了;媽媽給我買了玩具車;和小朋友一起過生日;爸爸媽媽陪我玩;照相;六一節表演;) 4.幫助了別人,別人開心,自己也開心! 師:對,小朋友們不但要自己保持高興,愉快的心情,還要想辦法讓別人感到快樂,開心。當你幫助了別人,別人的心情怎麼樣,別人會怎麼說?那你的心情呢? 三、結束(播放音樂:笑一個吧) 小朋友想出這么多辦法老師真為你們高興。老師送給每個小朋友一枚微笑卡,讓我們大家一起隨著音樂,一起舞動起來,分享快樂,在今後的生活中笑的更加的燦爛、陽光好嗎?(老師,小朋友們共舞) 四、延伸活動《親子活動》《互幫互助》 游戲玩法:父母和孩子共同玩智力游戲,當父母或孩子在游戲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彼此互相幫助,體驗為人做事,幫助了別人是愉快的,也可以和孩子商量做哪些高興的事情,進一步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為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奠定基礎 五、教學反思 生氣是當人遇到不稱心、不如意或對不合理現實的一種情緒反應。一般來說,生氣應該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若幼兒遇事經常生氣,而且將生氣作為對外界的一種經常性的持久的反應,那就是不正常的行為了。經常生氣、發脾氣的孩子一般心胸比較狹窄,自我中心相當嚴重。因此,我設計了"我高興,我快樂"這一活動,通過多媒體、談話、游戲等活動,教幼兒學會用微笑去面對生活,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上了這堂課後,很多小朋友學著想辦法解決問題,與小朋友相處不再任性,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❸ 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內容有哪些

幼兒社會教育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幼兒社會教育總目標 :

一、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1、會用一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愛好、情緒、情感。
2、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與他人,能正確地對待他人的評價。
3、主動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有好奇心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4、愛動腦,願意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參與活動,嘗試成功。
二、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1、願意與他人共同游戲、活動並友好相處。
2、善於與人交往,懂得問候、交談、與人合作及參與活動的技巧,掌握幾種交往策略。
3、能主動幫助弱小同伴,樂於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老人和殘疾人,經常自願的與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
三、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1、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規要求,培養一定的規則意識,養成按規則進行活動的習慣。
2、感受生活中規則的重要,能圍繞自己的生活、學習、游戲制定簡單的規則。
四、認真傾聽並理解任務性的語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1、有困難或需求幫助時會用適當的方式向成人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
2、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盡可能自己解決。
3、做事有信心,能有始有終地做完一件事。
4、了解自己周圍環境的關系,能較快地適應變化的環境,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五、愛父母長輩、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1、知道自己的成長與家人的關系,感激父母長輩的辛勤養育之恩。
2、了解周圍不同職業人們的勞動及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尊重他們的勞動。
3、了解祖國傳統的民俗節日,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
4、萌發愛周圍環境、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願意接觸或了解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外國人,感受他們的風俗習慣。
社會領域階段目標
小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的性別,年齡和姓名,知道自己是和別人不同的。
2.不好哭,不怕生,保持愉快的情緒;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會尋求幫助。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能及時幫助或告訴別人。
二.人際交往
1.知道班級中同伴的姓名、性別,會辨別生人。
2.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願意和同伴一起游戲;在許多客人面前仍能愉快地游戲、玩耍、交談。
3.遇到糾紛時,不打人、不罵人,試圖講道理;體驗與老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
三.行為規則
1.了解集體生活中的基本規則,知道一日生活中主要環節的要求。
2.不受冷、熱和天氣變化的影響,堅持天天上幼兒園。
3.願意和他人分享游戲材料,不幹擾妨礙別人游戲活動;游戲開始結束時,能按要求擺放和收拾玩具材料。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幼兒園、家庭、社會周圍環境,喜歡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2.了解為自己服務和幫助自己的人,尊重他們的勞動。
小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願意表現對游戲、活動選擇的喜好。
2.樂意在吃飯、睡覺、做操、學習等方面表現自己,願意做自己會做的事。
二.人際交往
1.會運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主動問候、招呼小朋友。
2.能聽懂成人的指令性語言,並按指令行動。
3.知道做客的要求,不亂翻別人家的東西。
三.行為規則
1.願意按「三輕」的要求游戲、活動,知道不妨礙別人。
2.理解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發出的規則性信號,並按要求執行。
四.民俗文化
1.在過新年、慶六一等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體驗節日的快樂。
中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和自己完全一樣,喜歡自己的長相。願意用自己的特殊才能為大家服務。
2.知道人有喜怒哀樂等情緒,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喜好、需要以及情感。
3.感受與了解周圍環境的變化,並能很快適應。
二.人際交往
1.喜歡和同伴共同游戲。
2.主動與認識的人打招呼,願意與人聊天、交談。
3.學慣用正確的方法(語言提示、商量等)表達自己的需要與想法。
三.行為規則
1.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交談,不隨意插嘴。
2.知道不能把集體的或他人的東西帶回家占為已有。
四.民俗文化
1.感知與了解自己的生活與他人勞動的關系,感激勞動者,尊重和愛戴他們。
2.認識並喜歡家鄉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環境,了解中國最著名的風景名勝,感受其中的美。
3.認識並尊敬國旗,參加幼兒園的升旗活動。
中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願意動腦筋想辦法,自己嘗試解決。
2.對勞動有興趣,願意為同伴和集體服務,能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參加各種活動,對完成任務有信心。
二.人際交往
1.關心弱小同伴和有困難的人,幫助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2.願意與父母或成人交談,與人交往不膽怯,樂意參加參觀、散步等活動。
三.行為規則
1.了解簡單的公共規則,並自覺遵守。
2.在繪畫、閱讀活動中,努力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3.努力遵守集體活動的各項規則。
四.民俗文化
1.在主要的節日活動中,體驗節日的歡樂氣氛,能用繪畫、製作等表現自己的感受。
2.了解家鄉獨特的傳統民俗和民間工藝、特產,有求知和學習的願望。
大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著與別人相同和不同之處,對自己的優點和進步感到自豪和光榮。
2.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有改正的願望和行動。
3.不害怕環境的變化,在新環境中能自己照顧自己。
二.人際交往
1.主動准確使用禮貌用語。
2.有禮貌的與周圍熟悉的人打招呼、談話。
3.知道接待客人的方法,主動與客人聊天。
三.行為規則
1.願意聽從成人和同伴勸告,不做危險的事。
2.熟悉有關安全、交通、環保的標記,願意按標記的提示行動。
3.會一同輪流、合作、交換、等待等方法與同伴遊戲。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工作,感激他們的勞動付出,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2.關注家鄉的新成就,為家鄉的變化而自豪。
3.知道中國的首都是北京,認識並尊重國徽,會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大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熱愛勞動,有責任心,在勞動過程中有始有終的做完每件事。
2.願意接受有難度的任務,嘗試新活動
3.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氣餒,敢於不斷嘗試
二.人際交往
1.主動帶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戲,體驗大帶小的快樂。
2.願意與眾多的同伴合作游戲,有一定的堅持性。
3.能友善的對待外國友人,禮貌地與他們交流。
三.行為規則
1.會根據需要自己制定區域游戲的規則,並製作相應的提醒標記。
2.有環境保護的意識,當發現不當的行為舉止時,敢於勸阻。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傳統民間節日的由來和慶賀方式,喜歡民俗習慣。
2.了解江蘇著名的民間工藝,萌發對民間工藝的興趣。
3.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尊重少數民族。

❹ 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內容

幼兒社會教育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幼兒社會教育總目標 : 一、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1、會用一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愛好、情緒、情感。 2、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與他人,能正確地對待他人的評價。 3、主動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有好奇心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4、愛動腦,願意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參與活動,嘗試成功。 二、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1、願意與他人共同游戲、活動並友好相處。 2、善於與人交往,懂得問候、交談、與人合作及參與活動的技巧,掌握幾種交往策略。 3、能主動幫助弱小同伴,樂於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老人和殘疾人,經常自願的與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 三、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1、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規要求,培養一定的規則意識,養成按規則進行活動的習慣。 2、感受生活中規則的重要,能圍繞自己的生活、學習、游戲制定簡單的規則。 四、認真傾聽並理解任務性的語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1、有困難或需求幫助時會用適當的方式向成人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 2、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盡可能自己解決。 3、做事有信心,能有始有終地做完一件事。 4、了解自己周圍環境的關系,能較快地適應變化的環境,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五、愛父母長輩、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1、知道自己的成長與家人的關系,感激父母長輩的辛勤養育之恩。 2、了解周圍不同職業人們的勞動及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尊重他們的勞動。 3、了解祖國傳統的民俗節日,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 4、萌發愛周圍環境、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願意接觸或了解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外國人,感受他們的風俗習慣。 社會領域階段目標 小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的性別,年齡和姓名,知道自己是和別人不同的。 2.不好哭,不怕生,保持愉快的情緒;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會尋求幫助。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能及時幫助或告訴別人。 二.人際交往 1.知道班級中同伴的姓名、性別,會辨別生人。 2.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願意和同伴一起游戲;在許多客人面前仍能愉快地游戲、玩耍、交談。 3.遇到糾紛時,不打人、不罵人,試圖講道理;體驗與老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 三.行為規則 1.了解集體生活中的基本規則,知道一日生活中主要環節的要求。 2.不受冷、熱和天氣變化的影響,堅持天天上幼兒園。 3.願意和他人分享游戲材料,不幹擾妨礙別人游戲活動;游戲開始結束時,能按要求擺放和收拾玩具材料。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幼兒園、家庭、社會周圍環境,喜歡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2.了解為自己服務和幫助自己的人,尊重他們的勞動。 小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願意表現對游戲、活動選擇的喜好。 2.樂意在吃飯、睡覺、做操、學習等方面表現自己,願意做自己會做的事。 二.人際交往 1.會運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主動問候、招呼小朋友。 2.能聽懂成人的指令性語言,並按指令行動。 3.知道做客的要求,不亂翻別人家的東西。 三.行為規則 1.願意按「三輕」的要求游戲、活動,知道不妨礙別人。 2.理解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發出的規則性信號,並按要求執行。 四.民俗文化 1.在過新年、慶六一等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體驗節日的快樂。 中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和自己完全一樣,喜歡自己的長相。願意用自己的特殊才能為大家服務。 2.知道人有喜怒哀樂等情緒,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喜好、需要以及情感。 3.感受與了解周圍環境的變化,並能很快適應。 二.人際交往 1.喜歡和同伴共同游戲。 2.主動與認識的人打招呼,願意與人聊天、交談。 3.學慣用正確的方法(語言提示、商量等)表達自己的需要與想法。 三.行為規則 1.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交談,不隨意插嘴。 2.知道不能把集體的或他人的東西帶回家占為已有。 四.民俗文化 1.感知與了解自己的生活與他人勞動的關系,感激勞動者,尊重和愛戴他們。 2.認識並喜歡家鄉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環境,了解中國最著名的風景名勝,感受其中的美。 3.認識並尊敬國旗,參加幼兒園的升旗活動。 中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願意動腦筋想辦法,自己嘗試解決。 2.對勞動有興趣,願意為同伴和集體服務,能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參加各種活動,對完成任務有信心。 二.人際交往 1.關心弱小同伴和有困難的人,幫助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2.願意與父母或成人交談,與人交往不膽怯,樂意參加參觀、散步等活動。 三.行為規則 1.了解簡單的公共規則,並自覺遵守。 2.在繪畫、閱讀活動中,努力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3.努力遵守集體活動的各項規則。 四.民俗文化 1.在主要的節日活動中,體驗節日的歡樂氣氛,能用繪畫、製作等表現自己的感受。 2.了解家鄉獨特的傳統民俗和民間工藝、特產,有求知和學習的願望。 大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著與別人相同和不同之處,對自己的優點和進步感到自豪和光榮。 2.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有改正的願望和行動。 3.不害怕環境的變化,在新環境中能自己照顧自己。 二.人際交往 1.主動准確使用禮貌用語。 2.有禮貌的與周圍熟悉的人打招呼、談話。 3.知道接待客人的方法,主動與客人聊天。 三.行為規則 1.願意聽從成人和同伴勸告,不做危險的事。 2.熟悉有關安全、交通、環保的標記,願意按標記的提示行動。 3.會一同輪流、合作、交換、等待等方法與同伴遊戲。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工作,感激他們的勞動付出,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2.關注家鄉的新成就,為家鄉的變化而自豪。 3.知道中國的首都是北京,認識並尊重國徽,會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大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熱愛勞動,有責任心,在勞動過程中有始有終的做完每件事。 2.願意接受有難度的任務,嘗試新活動 3.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氣餒,敢於不斷嘗試 二.人際交往 1.主動帶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戲,體驗大帶小的快樂。 2.願意與眾多的同伴合作游戲,有一定的堅持性。 3.能友善的對待外國友人,禮貌地與他們交流。 三.行為規則 1.會根據需要自己制定區域游戲的規則,並製作相應的提醒標記。 2.有環境保護的意識,當發現不當的行為舉止時,敢於勸阻。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傳統民間節日的由來和慶賀方式,喜歡民俗習慣。 2.了解江蘇著名的民間工藝,萌發對民間工藝的興趣。 3.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尊重少數民族。

❺ 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名詞解釋

幼兒社會教育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幼兒社會教育總目標 : 一、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1、會用一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愛好、情緒、情感。 2、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與他人,能正確地對待他人的評價。 3、主動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有好奇心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4、愛動腦,願意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參與活動,嘗試成功。 二、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1、願意與他人共同游戲、活動並友好相處。 2、善於與人交往,懂得問候、交談、與人合作及參與活動的技巧,掌握幾種交往策略。 3、能主動幫助弱小同伴,樂於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老人和殘疾人,經常自願的與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 三、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1、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規要求,培養一定的規則意識,養成按規則進行活動的習慣。 2、感受生活中規則的重要,能圍繞自己的生活、學習、游戲制定簡單的規則。 四、認真傾聽並理解任務性的語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1、有困難或需求幫助時會用適當的方式向成人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 2、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盡可能自己解決。 3、做事有信心,能有始有終地做完一件事。 4、了解自己周圍環境的關系,能較快地適應變化的環境,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五、愛父母長輩、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1、知道自己的成長與家人的關系,感激父母長輩的辛勤養育之恩。 2、了解周圍不同職業人們的勞動及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尊重他們的勞動。 3、了解祖國傳統的民俗節日,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 4、萌發愛周圍環境、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願意接觸或了解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外國人,感受他們的風俗習慣。 社會領域階段目標 小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的性別,年齡和姓名,知道自己是和別人不同的。 2.不好哭,不怕生,保持愉快的情緒;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會尋求幫助。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能及時幫助或告訴別人。 二.人際交往 1.知道班級中同伴的姓名、性別,會辨別生人。 2.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願意和同伴一起游戲;在許多客人面前仍能愉快地游戲、玩耍、交談。 3.遇到糾紛時,不打人、不罵人,試圖講道理;體驗與老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 三.行為規則 1.了解集體生活中的基本規則,知道一日生活中主要環節的要求。 2.不受冷、熱和天氣變化的影響,堅持天天上幼兒園。 3.願意和他人分享游戲材料,不幹擾妨礙別人游戲活動;游戲開始結束時,能按要求擺放和收拾玩具材料。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幼兒園、家庭、社會周圍環境,喜歡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2.了解為自己服務和幫助自己的人,尊重他們的勞動。 小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願意表現對游戲、活動選擇的喜好。 2.樂意在吃飯、睡覺、做操、學習等方面表現自己,願意做自己會做的事。 二.人際交往 1.會運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主動問候、招呼小朋友。 2.能聽懂成人的指令性語言,並按指令行動。 3.知道做客的要求,不亂翻別人家的東西。 三.行為規則 1.願意按「三輕」的要求游戲、活動,知道不妨礙別人。 2.理解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發出的規則性信號,並按要求執行。 四.民俗文化 1.在過新年、慶六一等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體驗節日的快樂。 中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和自己完全一樣,喜歡自己的長相。願意用自己的特殊才能為大家服務。 2.知道人有喜怒哀樂等情緒,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喜好、需要以及情感。 3.感受與了解周圍環境的變化,並能很快適應。 二.人際交往 1.喜歡和同伴共同游戲。 2.主動與認識的人打招呼,願意與人聊天、交談。 3.學慣用正確的方法(語言提示、商量等)表達自己的需要與想法。 三.行為規則 1.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交談,不隨意插嘴。 2.知道不能把集體的或他人的東西帶回家占為已有。 四.民俗文化 1.感知與了解自己的生活與他人勞動的關系,感激勞動者,尊重和愛戴他們。 2.認識並喜歡家鄉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環境,了解中國最著名的風景名勝,感受其中的美。 3.認識並尊敬國旗,參加幼兒園的升旗活動。 中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願意動腦筋想辦法,自己嘗試解決。 2.對勞動有興趣,願意為同伴和集體服務,能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參加各種活動,對完成任務有信心。 二.人際交往 1.關心弱小同伴和有困難的人,幫助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2.願意與父母或成人交談,與人交往不膽怯,樂意參加參觀、散步等活動。 三.行為規則 1.了解簡單的公共規則,並自覺遵守。 2.在繪畫、閱讀活動中,努力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3.努力遵守集體活動的各項規則。 四.民俗文化 1.在主要的節日活動中,體驗節日的歡樂氣氛,能用繪畫、製作等表現自己的感受。 2.了解家鄉獨特的傳統民俗和民間工藝、特產,有求知和學習的願望。 大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著與別人相同和不同之處,對自己的優點和進步感到自豪和光榮。 2.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有改正的願望和行動。 3.不害怕環境的變化,在新環境中能自己照顧自己。 二.人際交往 1.主動准確使用禮貌用語。 2.有禮貌的與周圍熟悉的人打招呼、談話。 3.知道接待客人的方法,主動與客人聊天。 三.行為規則 1.願意聽從成人和同伴勸告,不做危險的事。 2.熟悉有關安全、交通、環保的標記,願意按標記的提示行動。 3.會一同輪流、合作、交換、等待等方法與同伴遊戲。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工作,感激他們的勞動付出,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2.關注家鄉的新成就,為家鄉的變化而自豪。 3.知道中國的首都是北京,認識並尊重國徽,會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大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熱愛勞動,有責任心,在勞動過程中有始有終的做完每件事。 2.願意接受有難度的任務,嘗試新活動 3.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氣餒,敢於不斷嘗試 二.人際交往 1.主動帶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戲,體驗大帶小的快樂。 2.願意與眾多的同伴合作游戲,有一定的堅持性。 3.能友善的對待外國友人,禮貌地與他們交流。 三.行為規則 1.會根據需要自己制定區域游戲的規則,並製作相應的提醒標記。 2.有環境保護的意識,當發現不當的行為舉止時,敢於勸阻。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傳統民間節日的由來和慶賀方式,喜歡民俗習慣。 2.了解江蘇著名的民間工藝,萌發對民間工藝的興趣。 3.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尊重少數民族。

❻ 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認識自我的教案有哪些

以便更好的開展 教育活動。訪談表明:家長對自己孩子的。

❼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教學評價要求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模式
一、生活感知教學模式
1. 教學目標
讓幼兒直接深入社會生活,擴大眼界,豐富感性經驗,幫助幼兒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培養幼兒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感;使幼兒理解相關的社會行為規范,實踐有關的社會行為。
2. 程序和策略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
參觀散步出發之前,教師要以簡短的談話啟發幼兒活動的願望,要告知幼兒參觀游覽、散步的地點、內容和注意事項。
第二環節:實地觀察。
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村子裡或小街上散步,觀察人們的社會生活,有意識地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看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和交往。在參觀活動中,教師帶幼兒到達參觀地點後要重新整隊,讓幼兒有一個整齊、精神的面貌,再次提出有關的參觀要求。引導幼兒有禮貌地向接待者問好;向幼兒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參觀,把注意力集中到觀察的主要內容上。可先參觀該單位的全貌,再有所側重地分別觀察。教師和接待人員可作簡單的介紹。
要組織好這一環節,教師還應注意:(1)參觀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包括:確定參觀的內容和具體目標的要求,與參觀單位聯系,有必要時應指導接待人員寫好講話稿等等。(2)參觀過程中,要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看看、想想;還要引導幼兒用適當的語言表達所見的人和事;允許幼兒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及時地給予解答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與尋找問題的答案。(3)參觀時間不宜太長,防止幼兒過度疲勞,產生厭倦情緒。
第三環節:參與實踐。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向幼兒提出行為要求,指導行為方法,組織幼兒操作練習,幫助幼兒把所獲得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幼兒得到更真實的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參觀郵局的工作流程後,教師組織幼兒「集體寄信」,讓幼兒親自購買郵票並將郵票貼在參觀前准備好的信封上面,將信投到郵筒里。這些實際操作,讓幼兒真正獲得寄信的初步知識,鍛煉了寄信能力。
第四環節:談話小結。
參觀、游覽回園後,幼兒對參觀內容的印象還比較深,教師要及時地組織幼兒進行一次談話。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整理、加深幼兒對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待周圍人們和事物的正確態度。組織這一環節應注意的問題有:(1)談話時,教師可以圖片、謎語或生動語言等引起幼兒回憶參觀的人和事,啟發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參觀的內容和感受最深的、最喜歡的事和物。(2)教師要對這次參觀、游覽活動作一個小結和評價。(3)提供有關材料,以供幼兒開展有關的游戲時用。
3. 教學範例及評析
參觀郵局(中班)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知道郵局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並通過實際操作,幫助幼兒了解寄信的過程。
2. 初步培養幼兒熱愛、尊敬郵遞員的情感。
活動准備
1. 聯系好參觀的地點並確定參觀路線。
2. 准備好報紙、雜志、信等實物。
3. 幼兒每人畫好一張畫作為信。
4. 幼兒看操作材料「參觀郵局」。
活動過程
1. 組織幼兒談話,引發幼兒對郵局的興趣。
(1)出示報紙、雜志、信等實物,啟發幼兒思考:這是什麼?是誰送來的?郵遞員的工作單位在哪兒?
(2)提出參觀的要求。要求幼兒參觀時保持安靜,仔細看郵局裡有些什麼人,他們在干什麼。
2. 帶領幼兒參觀郵局。
(1)到郵局前引導幼兒觀察郵局建築物的顏色,提醒幼兒要安靜地進去,小聲地與工作人員打招呼。
(2)帶領幼兒依次參觀蓋郵戳及分揀信件、賣郵票、買雜志、寄包裹、匯款的場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顧客在這里做些什麼,郵局的工作人員是怎樣工作的。
(3)組織幼兒討論郵局和人民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幼兒知道郵局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許多方便。
3. 集體寄信。
(1)每一個小朋友手裡的信要寄掉,該怎麼辦呢?請一個幼兒做顧客去買郵票,幫助幼兒認識郵票:郵票是什麼樣子的呢?它有什麼作用?告訴幼兒寄信必須貼郵票,郵票貼了就表示已付寄信費,郵票有多種面值。
(2)幼兒動手操作,練習寄信。告訴幼兒信封上寫的是幼兒園的地址,所以信是寄給幼兒園的。教師示範將郵票貼在信封的右上角,再請一名幼兒將信投到郵筒里。
4. 參觀結束,組織幼兒返園後討論,增強幼兒對郵遞員的尊敬之情。
教師:郵局裡有那麼多信件、報刊、雜志都需要郵遞員來送,他們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都堅持送信、送報,他們很辛苦,他們的工作也很重要。
註:此範例選自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社會》中班.虞永平主編.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第87頁。
評析
利用現實生活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這是本活動的最大特色。讓幼兒在大自然、大社會中學習,在身臨其境中獲得關於郵局的感性經驗。在參觀過程中,教師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去觀察、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幼兒。例如,鼓勵幼兒主動地向大人打招呼,主動地看一看、問一問、聽一聽、做一做,這既培養了幼兒大膽與成人交往的能力,又使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激發起對郵局工作人員勞動的尊敬之情。這樣的活動,將給幼兒留下深刻、美好的回憶。
二、情感陶冶教學模式
1. 教學目標
通過創設情境,啟發幼兒聯想,誘發新的情緒體驗,使幼兒與現實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映、情情相通,在心靈深處產生強烈的共鳴並作出反應,從而使幼兒在遇到類似的真實情境時,更容易產生移情,作出親社會行為。
2. 程序和策略
情感陶冶教學模式包括情感激發、情緒追憶、情感換位和實際行動四個環節。
情感激發也叫認知提示,指通過成人的言語提示,組織幼兒通過討論、繪畫、唱歌、游戲、表演等形式,幫助幼兒辨別各種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觀點和情感,促進幼兒辨別他人情感、設想他人觀點及進入他人角色能力的發展,進而促進幼兒認知水平和社會理解水平的提高,為產生移情奠定認知基礎。
情緒追憶是運用言語提示喚醒幼兒在過去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體驗,引起他們對情緒體驗產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聯想,加強情緒體驗與特定社會情境之間的聯系。
情感換位是提供一系列由近及遠的社會情境,讓幼兒分析討論和扮演角色,從而使幼兒轉換角色去體驗某種情緒、情感狀態,並促進其角色轉換能力的發展。
通過情緒追憶和情感換位,幼兒得以把過去的情緒、情感體驗遷移到相應的社會情境之中,使自己置身於其中,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體驗或設想他人正在體驗的情緒、情感,從而產生移情。
實際行動是組織幼兒將自己移情的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老師進行交流,再由幼兒或教師小結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關心話語或將採取的一些行為方式。在這一步驟中,教師是指揮,幼兒是主體。教師指揮幼兒操練,要注意操練的實效性,力求形式多樣。①應用性操練:教師根據活動前的預想提供幼兒抒發感情、作出積極行為的情境,讓幼兒實際做一遍。例如在「關心生病的小朋友」活動中,請幼兒按意願選擇「關心病人」的方式,參加相應的小組活動。②表演性練習:表演性練習包括事例分析和行為練習,即先舉出假設的各種典型的社會情境或事例,或通過欣賞、表演兒歌等,讓幼兒分析出在該種情形下怎樣做才能給別人帶來歡樂,並根據幼兒的提議,讓大家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從中體驗不同的情感。教師應鼓勵幼兒用動作和表情進行表演練習,使所學新知逐步深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大班社會活動「他為什麼哭」的最後一個環節中,教師讓幼兒扮演「哭的人」與「關心者」,幼兒在表演中抒發了關心他人的情感,體驗關心他人的行為。
3. 教學範例及評析
關心生病的小朋友(大班)
活動目標
體驗生病的小朋友的情緒、情感,學慣用各種方式關心、幫助生病的同伴。
活動准備
錄音機、空白磁帶、信箋、筆、製作禮品的材料等。
活動過程
1. 引出情境。
(1)用「點名」的方法讓幼兒意識到某個小朋友缺席。
(2)請幼兒猜測小朋友缺席的原因。
(3)此時,事先安排好的一位教師來班告知小朋友因病請假一周的消息。
2. 啟發提問。
(1)你生病時是怎麼樣的?心裡會感到怎麼樣?會想些什麼?為什麼?
(2)現在小朋友生病在家,他心裡會怎麼樣?
(3)人在生病時最需要的是什麼?
3. 分組討論:怎樣幫助生病的小朋友?
4. 請幼兒按意願選擇「關心病人」的方式,參加相應的小組活動。
(1)幼兒口述,教師代筆,共同給病人寫一封問候信,送上大家的祝福。
(2)把自己想與病人說的話錄音,通過錄音帶把問候和快樂傳遞給病人。
(3)為病人製作一些有趣的小禮品,祝他早日康復。
5. 教師把寫好的信讀給幼兒聽,並讓幼兒聽錄音、看禮品,對孩子們的每一種「關心」予以表揚和鼓勵。
6. 活動結束,推舉一名幼兒代表隨有關教師把信、錄音帶、小禮品轉送給生病的小朋友。
註:此範例選自《幼兒教育》(浙江)1996年1月第23頁·劉風琴「關心生病的小朋友」
評析
該活動改變了品德教育流於說教的方式,巧妙地運用移情訓練法引導幼兒結合實際生活事件設身處地地體會生病的同伴的心情,為生病的同伴著想。活動一開始,教師以點名方式讓幼兒知道某個同伴因生病沒能到幼兒園參加活動,並用提問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生病的經歷或想像生病時的心情及想做的事,促使幼兒實現情感換位,即轉換角色去體驗特定的社會情感和事件並產生移情;做到急生病小朋友之所急,想生病小朋友之所想,在理解生病同伴心情的基礎上,紛紛表示願意通過寫信、送禮品、說安慰話等具體行動來關心生病的同伴。最後,教師運用鞏固深化的方法,讓幼兒把想法付諸實踐,強化行為練習,使幼兒正確對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緒反應並採取積極的行動。
三、角色扮演教學模式
1. 教學目標
幫助幼兒了解人際關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學習以適當的行為方式進行溝通,從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發展語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兒實踐和嘗試自己解決社交問題的辦法。
2. 程序和策略
(1)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應力求真實、生動、有人有景,可以用電化教具配合,也可以用畫板或口技代替。場景布置及道具應盡量簡單,化裝只要突出人物身份的主要特點,能使幼兒看懂就行。如需幼兒扮演角色,應先物色人選,組織排練。活動開始時,教師要用語言向幼兒介紹場景(什麼地方)、角色和主演者,以引起幼兒觀看錶演的興趣,並向幼兒交代任務,提醒他們仔細觀看錶演者的表情、動作,記住表演內容,以便在觀看後討論。
(2)表演
為了使全體幼兒都看清楚表演內容,表演者要面向全體幼兒,表演速度適中;可以完整表演,也可以分段表演。
(3)討論明理
觀看錶演後,教師應圍繞活動目標有重點地提問,引導幼兒討論評價表演中人物的言行,激發某種情感,提出今後行為的選擇建議,提高幼兒的社會認知水平和判斷能力。討論時,教師要尊重幼兒,讓他們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討論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小組合作形式,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甚至展開爭論。在應得出一致意見的問題上力求取得一致,在允許有不同意見的問題上一定不要強求一致。要鼓勵幼兒談出帶有個人情感的理解,鼓勵創新。
(4)學習表演
幼兒有模仿和表演的興趣,在這一階段中,教師要組織全班幼兒分組、分角色進行表演,從而鞏固在活動中獲得的行為規范。有時可讓部分幼兒參與表演,其他幼兒再次觀看,這要依據具體的活動內容和教學環境來定。幼兒通過表演,進一步判斷道德行為,在親身參加表演中更好地掌握道德行為要求。
3. 教學範例及評析
小記者(大班)
活動目標
1. 提高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
2. 培養幼兒與人交往時能主動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 培養幼兒樂意了解和關心自己能理解的社會新聞。
活動准備
1. 事先排練「記者采訪」的情景表演。
2. 與全班幼兒人數配套的玩具小話筒、各種社會角色服飾。
活動過程
1. 幼兒觀看情景表演,初步了解記者職業及采訪的基本過程,懂得與人交往時要主動並採用禮貌用語。
(1)向幼兒提出觀看要求。
(2)幼兒觀看情景表演「記者采訪」。
(3)教師圍繞表演內容提出有關問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怎樣做好一名記者。
2. 引發幼兒學習當小記者的興趣,並樂意向別人了解自己所關心的社會新聞。
(1)教師提出「假如你是一名記者,你想采訪哪方面的新聞」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請個別幼兒學做小記者進行采訪。
(3)師生共同評價幼兒的采訪表現。
3. 開展「小記者團」實踐活動,提高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
(1)幼兒分組扮演小記者及各種社會角色進行采訪活動。老師巡視,鼓勵每個幼兒都參與活動。
(2)全體幼兒扮演小記者 ,對現場聽課老師進行采訪。
4. 小結活動情況。
活動延伸
1. 在角色區中讓幼兒玩「小小記者」游戲。
2. 在語言區開展「新聞發布會」活動。
註:此範例選自汕頭兒童福利會第三幼兒園大二班2000年11月22日公開課,由陳若瑾老師設計。
評析
表演活動給了幼兒直觀模仿的榜樣,也給幼兒提供很好的實踐機會。
該活動一開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直觀地初步了解記者職業及采訪的基本過程,懂得與人交往時要主動並採用禮貌用語,如「你好」,「請問」……然後,教師圍繞表演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怎樣做好一名記者。交流後,教師以「假如你是一名記者,你想采訪哪方面的新聞」引發幼兒學習當小記者的興趣,激發幼兒樂意向別人了解自己所關心的社會新聞的情感,再請個別幼兒學做小記者進行采訪。師生通過評議,使幼兒進一步明確如何當好小記者。讓全體幼兒分組扮演小記者及各種社會角色進行采訪活動,這使全班幼兒都有實踐機會,提高了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實現了活動目標。最後,全體幼兒扮演小記者,對現場聽課老師進行采訪,再次鍛煉了幼兒當小記者的能力,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得到鞏固。
四、實際練習教學模式
1. 教學目標
讓幼兒在「做中學」,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及交往能力,幫助幼兒內化道德規范、行為准則。
2. 程序和策略
(1)激發願望
活動開始,教師可出示實物、圖片等直觀教具,並以簡短的語言激發幼兒對某一問題的探討興趣,激起幼兒參與實踐練習的願望。例如,在《做事有條理》活動中,教師出示一堆零亂的物品,引發幼兒整理的興趣,並問:「小朋友,你們看這張桌子上有什麼東西?這些物品放得怎麼樣?讓我們來把這些東西整理一下,好嗎?」這樣自然而然地激起幼兒參與練習的願望。
(2)方法學習
在這一階段中,一是要組織幼兒討論、交流某一情境中的行為要求,通過概括,讓幼兒知道怎樣去行動。如在「我們是小主人」活動中,教師把幼兒討論的結果進行小結,使中班幼兒懂得「當小班弟弟、妹妹來做客時,我們要當好小主人,可以先作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名字、班級,再帶領客人參觀我們的教室,和他們一起游戲」。二是請部分幼兒根據教師創設的情境嘗試正確的做法,其他幼兒觀看台上幼兒的做法後進行評價,從而學習正確的行為方法。例如,在「做事有條理」活動中,讓部分幼兒嘗試整理物品,其他幼兒通過觀察、思考、評價而懂得整理物品的正確行為程序,即「大的物品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這樣才整齊有序,便於搬動」。
(3)行為練習
獲得一定方法後,即讓幼兒練習,教師巡迴觀察。可將幼兒分成小組展開練習,互相觀察,看行為是否合乎要求,教師針對幼兒練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糾正方法,同時讓行為准確無誤的幼兒上台示範,使幼兒對行為要求有更明確的了解。此外,應盡可能組織幼兒在游戲中、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行為練習。
(4)小結評價
教師要對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幼兒的練習情況進行小結評價,同時,向幼兒提出活動後的練習要求,使教學延伸至課外、園外。只有這樣,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逐步形成。
3. 教學範例及評析
我們是小主人(中班)
活動目標
1. 使幼兒初步學會熱情主動地招待小客人,激發幼兒做小主人的自豪感。
2. 引導幼兒初步學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培養幼兒與人交往的最基本的能力。
活動准備
1. 「大帶小」活動准備。
2. 布置環境,准備好錄音機、音樂磁帶。
3. 與幾位同一個月過生日的孩子的家長取得聯系,准備一個大蛋糕。
活動過程
1. 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做小主人?
教師:今天有幾位小朋友一起過生日,我們要請小X班小朋友來做客,我們應該怎麼做小主人?
(1)請幼兒分組討論,教師傾聽。
(2)每組請一名幼兒代表發言。
(3)小結:當小班弟弟、妹妹來做客時,我們要當好小主人,可以先作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名字、班級,再帶領客人參觀我們的教室,和他們一起游戲。
2. 開展「大帶小」活動。
(1)全班小朋友在教室門口迎接小客人,每位小朋友帶一位小客人。
(2)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幼兒自由活動、游戲。
(3)生日聚會開始。
教師宣布生日聚會開始,請大家說祝福語,集體唱生日歌……
請小主人帶小客人洗手,端點心,送開水。大家吃蛋糕。
(教師提醒小主人照顧好小客人。)
(4)生日聚會結束,全班幼兒歡送小客人出門。
活動建議
1. 小班可同時開展「我是小客人」的活動。活動之前,小班教師也應提出有關要求。
2. 利用午餐前的時間進行小結,讓幼兒談談自己是怎樣做小主人的。
3. 堅持在元宵花燈會、六一游戲會以及娛樂活動中開展「大帶小」活動。
註:此範例選自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社會》中班.虞記平主編.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第1頁.
評析
幼兒期教育的特點是「養成教育」。該活動讓幼兒「在做中學」,大部分時間幼兒親自參與實踐練習,豐富了幼兒的直接經驗,使幼兒掌握了當好小主人的一些行為要求,有助於良好行為的養成。首先,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創設了「請小班弟弟、妹妹來我班做客」的情境,激起幼兒討論「如何當好小主人」的興趣,然後,教師將幼兒交流的意見進行小結,使幼兒明確當好小主人的行為要求。接著,教師組織幼兒開展「大帶小」活動,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小主人」帶「小客人」一起進行生日聚會活動,身體力行照顧小客人的行為要求,幼兒的情緒達到了高潮,體驗到了做小主人的自豪感,順利實現了教育目標。此外,向幼兒提出活動後的一些行為要求,有助於幼兒將當好「小主人」與當好「小客人」的禮貌行為變成良好習慣。
五、藝術感染教學模式
1. 教學目標
開闊幼兒的眼界,豐富幼兒的社會知識,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使幼兒理解和掌握寓於藝術作品中的社會知識和行為要求。
2. 程序和策略
(1)欣賞藝術作品
這里所說的藝術作品是指文學藝術作品,即詩歌、故事、散文等。教學一開始,教師給幼兒生動流暢地講述故事或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歌,使幼兒在欣賞文學作品中受到感染。講述故事或朗誦散文時,教師可配以掛圖、幻燈、實物、圖片及音樂等,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內容。為了使藝術作品更好地發揮教育作用,教師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活動前教師應精心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有益的、有啟迪性的作品;二是根據幼兒對語言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適時講解啟發。對於作品中表現的主題要重點予以提示,使孩子更好地從中領悟道理。
(2)討論小結
社會教育活動中讓幼兒欣賞文學藝術作品的目的是為了使幼兒明理、激情,進而導行。因此,欣賞藝術作品後,教師應圍繞教學要求提一些問題,讓幼兒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從而明白蘊藏在作品中的某個道理,激發良好的情感並影響其以後的行為。討論時,教師要尊重幼兒,鼓勵他們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討論後,教師要進行小結,引導幼兒得出正確的認識,對幼兒提出行為上的要求。
(3)聯想深化
教師要適當地拓寬活動內容,引導幼兒對從作品中所學的知識(道理)從內容、形式、范圍多角度進行認識、理解,達到開闊視野、發展思維、豐富知識、增強能力的目的。這一階段可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或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議論,以促進道德知識進一步內化。教師列舉有關事例時可以適當結合圖片等直觀教具,讓幼兒通過聯想深化認識。例如,在大班「做個守信用的孩子」活動中,教師在幼兒討論《波波和樂樂》作品的基礎上,開拓幼兒的思路,讓幼兒分析另外兩個事例,使幼兒能進一步領悟蘊涵在作品中的道德知識,明辨是非,並以此指導自己的道德行為。
(4)創作實踐
幼兒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識後,教師可組織幼兒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創作實踐活動,讓幼兒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培養良好的行為。例如,在「三隻想生病的小狗」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為媽媽開個「小小音樂會」,在音樂會上讓幼兒唱有關愛媽媽的歌,並且將自製的禮物布置在媽媽的照片旁。這些活動可以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讓他們懂得愛媽媽的一些實際行動。
3. 教學範例及評析

❽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的內涵個意義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的內涵意義非常大,幼兒園要面向社會招生,培養社會型人才,所以一定要重視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社會教育的教案及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