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師如何教幼兒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
一、活動目標:
l、在圖形的反復變化中,訓練幼兒思維,提高操作能力。
2、通過讓幼兒反復對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轉換,它們可以變出不同的數量的各種圖形。
3、培養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
二、活動准備:
1、教具: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圓形拼成一幅畫(機器人)。
2、學具:每人一套各種圖形的紙,放在信封中。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副有趣的畫,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教師拿出掛圖背朝幼兒),變!一幅畫展現在幼兒面前。"機器人"對!你們看機器人是由什麼拼成的。"由圖形拼成。"好!下面我們就來做有關圖形的游戲。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嘗試活動:觀察、思考。
l、機器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由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組成。)2、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圓形6個,半圓形6個,正方形1個,長方形4個,梯形5個,三角形1個。)第二次嘗試活動:用折紙游戲,看圖形的變化。
1、發禮物:(學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戲,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師要獎勵每位小朋友一份禮物(發學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裡面裝的是什麼禮物,好,下面就請你們自己打開小信袋(裡面出現多種顏色的圖形)。裡面是什麼?你們喜歡不喜歡這些小圖形呢?它們還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摺一折,它還會變成其它形狀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2、操作:動手動腦,感知圖形變換。
(1)請幼兒動手變一變(折紙)。
(2)請幼兒說說變化的結果:(幼兒用記錄表記錄)正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長方形。
圓形--變成了半圓形、扇形。
長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正方形。
(三)結束部分:
五彩圖形妙趣橫生:小朋友,這些小圖形好玩嗎?(好玩!)其實它還有更好玩的方法呢,只要我們再把它貼在白紙上它還會變成一幅精美的粘貼畫,你們想試試嗎?
1、師生共同享受動手製作的快樂。
2、作品交流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後同爸爸媽媽找一找,你家裡哪些東西是你認識的圖形。
㈡ 幼兒園中班數學《圖形朋友大集合》反思怎麼寫
《有趣的圖形》是我們中班教研組的一次數學研課活動,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活動前我們對活動的內容進行了討論,在確定這一內容時,教研組的老師們都覺得這一內容很簡單,但經過對中班幼兒認知特點的分析發現,中班的幼兒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雖然能正確地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們最終確定了《有趣的圖形》這一活動,讓孩子在游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通過觀察、比較、想像、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徵。 本次活動,除了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有一個活動目的是探索兩種不同導入方式在同一教學內容中的課堂運用實效。因此,執教的兩位老師在基本確定了活動過程後,對導入環節進行了重點的設計。兩個活動,我們分別運用了兩種導入方式:一種是實物直接導入,教師出示魔術袋引起幼兒興趣,然後通過讓幼兒摸一摸,通過對摸出的實物形狀的區別來初步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另一種是手指游戲變魔術導入,教師通過魔術變出三種圖形,然後通過與實物的對比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在執教過程中我們發現,兩種不同導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只是游戲的方法具有神秘感,並與下面環節有較好的銜接,因此能更快地調動幼兒的情緒,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兩次活動,幼兒參與性都較高,但同時活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雖然我們在活動前對這一內容的目標定位進行了仔細的考慮斟酌,但在活動後發現,我們設置的其它幾個環節還是過於簡單,沒有將活動目標真正的達成,在最後環節中,孩子們在找找身邊的三種形狀時,對於正方形的認知出現了偏差。針對這一問題,我對自己的活動進行了反思。 根據活動目標, 我除了運用游戲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必須在認識時讓幼兒用語言來描述圖形特徵,通過多次的描述鞏固幼兒對圖形基本特徵的認識。如:三角形:三個角三條邊;圓形:沒有角,圓溜溜;正方形:四邊一樣長,四角一樣大:教師在向幼兒正確描述圖形特徵時,讓幼兒也來描述,通過多次尋找圖形,描述圖形來認知圖形特徵。這樣在最後環節時或許就不會出現圖形區別時的偏差,而活動目標也會達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組的研課活動,從內容的選擇確定到執教,從活動後的研課到反思,都給了老師很大的啟發,及時地反思,總結會給我收獲更多。
㈢ 大班教案有趣的圖形娃娃反思怎麼寫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拼擺圖形,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的掌握,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相互合作的意識。
3、 通過創設愉悅的游戲情節,來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4、 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二、 活動准備:
場地准備:用塑料繩在地面上圍一個大圓、一個大三角形、一個大正方形。
物質准備:1、半圓的桌子、長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各種不同的大型組合積木若干。
3、幾何圖形拼組成的一幅畫。
三、活動過程:
1、 游戲:找朋友。[講一講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
教師出示用幾何圖形拼組的畫,引起幼兒興趣。請幼兒找一找畫面中有哪些幾何圖形娃娃?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逐一觀察、比較、講述,加深認識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
2、 游戲:作客。
教師以圖形娃娃的身份與幼兒做游戲。邀請幼兒去各個圖形娃娃家作客。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到圖形娃娃家去作客吧!來,先讓我們一起學袋鼠跳到圓形娃娃家去吧!(幼兒一起跳到已劃好的圓形中去)再讓我們一起學小狗爬爬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兒一起爬到已劃好的三角形中去)最後我們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誰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兒一起跑到正方形)
3、 游戲:娃娃請客[培養幼兒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教師創設游戲情節:圖形娃娃邀請小朋友吃飯,把幼兒帶到有半圓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長方形的桌子的地方。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圖形娃娃家吃飯的桌子有哪些形狀呀?(幼兒回答)對。圖形娃娃說,一下子來了這么多朋友,小桌子已經坐不下了,它們要把小桌子變成大桌子,你們有辦法嗎?(幼兒分組合作拼擺桌子,培養幼兒互助的能力。)[兩個半圓形的桌子可拼組成一個大圓形的桌子、一張長方形的桌子和兩張正方形的桌子拼組成一張大正方形的桌子、4張小正方形的桌子可拼組成一張大正方形桌子]
教師:「桌子有了,椅子還沒有,我們就用積木來拼做椅子吧!不過,圓形的桌子旁要放圓形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三角形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正方形的椅子。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吧!(幼兒動手來擺放積木,把它們進行拼組成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分別放在所對應的桌子四周。)
4、 游戲:送禮物
教師:「圖形娃娃邀請我們來做客,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我們先送一個大蛋糕給它們,不過,圓形娃娃喜歡吃圓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歡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歡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錯了,娃娃會不高興的。 [用兩個半圓形的積木拼成一個圓形、用兩塊三角形的積木拼成一個正方形,用兩個小三角形積木拼成一個大三角形。]幼兒在「生日快樂」的樂曲中將積木一層層的進行拼搭,體驗歡快的情緒。
㈣ 科學活動《圖形之間的關系》的評課怎麼寫
活動目標: 1 了解時鍾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律,學會看整點。2 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3 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㈤ 大班數學《圖形的變化》課後反思
在北師版六年級上冊的圖形變換教學中,又一次讓我體會到教法的小小改進,就能帶來有效教學的喜悅。
在教《圖形的變換》之前,我認真研讀了教材的內容和目標: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旋轉或對稱變化的過程。我想這個目標的實現不難。考慮到這些變換過程單考圖和講解是抽象,我設計為先用flash的動畫給學生展示平移、旋轉和對稱三種變換的概念,再歸納要點,然後讓學生觀察圖,解釋各變換方法和過程。
板書:
1、平移----點
2、旋轉----點、邊
3、對稱-----對稱軸
板書完後,再讓學生看圖,並解釋說明各種變換過程,接著做練習。
效果證明,這是一堂沉悶的練習課。任憑我在講台上一邊講解,一邊近似瘋狂的手勢比劃,部分學生的目光還是還是迷茫,對圖形變換過程的表達條理很亂。從教室出來,我像打了敗仗的將軍。
怎麼辦?我不得不重新研讀教材。教學目標還是一樣:能有條理地標到平移、旋轉及對稱變換過程。但教材沒有給出這三種變換的具體方法,只是讓學生去動手感悟、體會這些變換。聯繫到這些,我發現我忽略了幾點:1、沒有讓學生親自動手嘗試變換過程。2、沒有引導學生具體地把這三種變換的關鍵要素找出來(五年級時已經強調了整個圖形的平移其實是這個圖形中的每個點都在平移,所以抓住其中一點的位置來看)。
針對以上兩點,我設計了第二節練習課的教學方案:
1、具體化三種變換的要素:
平移:向上/下/左/右,平移了多少格
旋轉:以哪個點為中心,原圖的哪個部分順時針/逆時針旋轉了多少度。
對稱:以哪條直線作為對稱軸,哪部分圖做對稱變換。
2、畫圖演示:把圖形變換過程的每個步驟詳細畫出來,讓學生理解每種變換方法,強調分步說明變換過程。(附圖)
3、剪圖演示:在方格紙上畫圖,剪出要變換的圖形,按照圖形的變換步驟,動態地投影圖形的變換過程,讓變換過程更深刻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按這三點思路上完第二節課後,學生不僅能真正理解了平移、旋轉、對稱的變換過程,而且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變換過程。
回想《圖形的變換》前後兩節的教學設計和效果,給我的啟發是:
1、要深刻地分析教材的重難點:前一節課只是引導學生三種變換跟點、邊有關,後一節更詳細地分析圖形變換的中心點,對稱軸的作用,更准確地把握了教材的重難點。
2、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第一節課中,我選取的flash課件時效性不夠,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變換過程,忽略了生活實例與實物操作。第二節我用方格紙描繪圖形的每一步變換,並用文字注釋每一步的變換方法。為了加深理解,我剪出與題目大小一樣的小紙片,演示圖形的變換過程。
3、還課堂於學生:這堂課如果提前布置手工作業,讓學生課前剪好教材和練習中的圖形,在課堂中親自操作變換過程的話,課堂的氣氛會更活躍,學生也能在動手的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圖形變換的要素。
㈥ 幼兒園中班圖形拼擺教學反思
中班數學活動《有趣的圖形》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使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准備:自製的「小路」,上面鏤刻出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供幼兒操作的圖形、小筐若干;小熊頭飾、小動物的家;音樂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環節,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石頭」的不同。 2、引導幼兒撿起自己喜歡的石頭,並與同伴進行交流。 二、創設情境,引發幼兒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觀察小路,說說小路上的坑是什麼樣子的,啟發幼兒想辦法把坑填好。 3、幼兒思考並嘗試操作,教師根據情況適時引導。 4、引導幼兒發現,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變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從而理解圖形之間存在的轉換關系。 三、伴隨著音樂,幼兒和教師一同歡快地走出活動室。活動自然結束。 有趣的圖形活動反思: 在認識了多種幾何圖形以後,在智力區我們投放了許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圖形供幼兒拼擺,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每天都會到這兒來利用圖形拼擺出各種畫面:如火車、汽車、飛機、房子、大樹、小鳥等。可是在一次游戲中,有兩個小朋友發生了爭吵,原因是自己擺的房子都需要一個大一點的正方形,而當時盒子中只有一個合適的,兩人都握著正方形,誰也不願松開。於是在我的引導下,一名幼兒用兩個三角形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兒看見了覺得很有意思也紛紛來嘗試。這時我突然意識到,長期以來幼兒在拼擺過程中都是用圖形直接來當作物體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夠了或是長方形不夠了,孩子就只會爭搶。我想應該讓孩子理解圖形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就可以用別的圖形組合在一起來替換所需要的圖形,如果獲得了這種經驗,孩子們的拼擺活動會更加豐富,思維也會變得靈活起來。因此我設計了今天的數學活動:有趣的圖形。此次教育活動的目標是: 1、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使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我主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一、復習、鞏固認識的圖形: 活動開始我鼓勵幼兒撿一些不同的石頭,並與同伴進行交流,自己的小石頭是什麼形狀的,這樣對每個圖形的外形特徵加深印象,為他之後的填坑活動奠定基礎。 二、在玩兒中學 為了使枯燥無味的數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在引導幼兒撿圖形的環節上我設計成撿石頭要去建房子,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萌發他們助人為樂的情感;創設小動物的家這樣溫馨的背景環境,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直接利用小路作為活動場所,讓孩子們在邊玩兒填坑的游戲中邊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三、提供幼兒充分探索、嘗試、思考的空間和條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師先引導幼兒觀察路上的坑是什麼樣子的,如:是什麼形狀的、有大又有小。為的是讓孩子明白要想辦法來獲得這些圖形。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引導幼兒坐在小路的兩邊,把身邊的坑填滿,不能漏洞,也不能讓石頭疊放在一起,這些提示語會引導著他們不斷嘗試、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設計的坑多數都大於幼兒手中現有的圖形或是沒有這樣的圖形,一塊石頭不可能直接填滿,這就給孩子創設了難題,促使他們想辦法用多個圖形拼在一起來解決問題。可是哪些圖形更合適呢?這就激發了幼兒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過程。 3、考慮到難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個圖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圖形,這讓能力強的和能力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獲得成功,願意參與活動。 四、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及時鼓勵。重在啟發、引導幼兒嘗試操作: 在幼兒嘗試、探索、發現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看到好的做法及時鼓勵、肯定;看到幼兒遇到困難時,啟發全體幼兒共同想辦法解決,並不斷地歸納、總結,引導幼兒感知圖形間的轉換關 系。
㈦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的設計教學活動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簡單關系
您的回答會被數十乃至數萬的網友學習和參考,所以請一定對自己的回答負責,盡可能保障您的回答准確、詳細和有效 一、數學活動案例反思:認識梯形案例背景: 這個活動之前孩子們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等 的本質特徵,為本和活動的教學作好了一定的知識、技能准備。 指出:這一段的教學,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形體和 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孩子空間觀念,使孩子從 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由於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 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較的抽象,因為陳老師通過各種有效、操作活動,讓幼兒反復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徵,從而實現將教育游戲化、生活化的原則。 老師將這個活動的目標制定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徵,能不受梯形擺放位置的影響,在各種圖形中正確找出梯形。 2、初步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分析、判斷能力。 案例描述: (一)幼兒自選圖形,激發 。 (1)寶寶們,看到桌子上有很多圖形了嗎?等一下選一個圖形然後坐到座位上。 (2)讓幼兒自選一個圖形,說說你選的是什麼圖形。 分析:孩子進入教室之前,陳老師就把很多的圖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和梯形)隨意地放在了桌子上,讓幼兒不受約束地去拿一個,然後她又請幼兒手裡都是一樣的圖形拿上來貼在了黑板上,一直從三角形、長方形到正方形,這一步起到了鞏固復習的作用。最後發現一個小朋友的手裡是梯形,由此引出今天的主角,過渡得十分自然。 (二)初步認識梯形,了解梯形特徵。 (1)這是什麼圖形?請幼兒說說梯形的特徵。 (2)初步認識直角、 ,了解梯形的特徵。 分析:這里陳老師又分了兩大塊。第一塊是重點引導幼兒掌握梯形的特點,她是這樣引導的「梯形有幾條邊?一起數一數。看看上、下兩條邊事怎樣的?總結出一共有四條邊,上下兩條邊一條長一條短,並且是平行的另外兩條邊是不平行的。這里教師還用手勢做了平行的樣子。 第二塊在第一塊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認識等腰和 ,在認識 的時候她將梯形對折後引導幼兒發現兩條邊可以完全重疊起來,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得出這個梯形叫 。在認識 的時候,我認為陳老師也是很有創意的,她先出示 ,然後讓幼兒說說它是什麼圖形,這里她引導幼兒用梯形的概念來套,是兩條邊平行的,有四條邊,得出是梯形。然後再直接拿一個正方形方在直角梯形的直角上,引導幼兒發現一個角是直角,得出這是直角梯形。 (三)集體尋找梯形,加深了解梯形特徵。 師:梯形還會翻跟頭,他們翻呀翻,變呀變,都藏到機器人身上了,我們一起來把機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來,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從機器人身上拿下來。如果找到了,就可以吧梯形從機器人身上拿下來。 (1)幼兒找梯形,集體進行檢查分析。 (2)請幼兒對找到的梯形進行分析,並判斷它屬於哪一種梯形。 分析:這一個環節的設計也是陳老師這個活動的一個亮點,因為游戲本身就是幼兒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綱要也要求我們將幼兒的活動組織得游戲化,這樣才能激起幼兒的興趣。機器人也是幼兒相對比較感興趣的,陳老師將機器人畫成由很多圖形組成的,這樣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孩子就好像在游戲一樣,活動興趣非常地濃厚。不過陳老師這個活動的第二個步驟就認識了直角和等腰梯形,我認為在這步環節里當幼兒找出直角和等腰梯形時教師應該做一下點明,事幼兒能夠加深對直角和等腰梯形的認識。 (四)獨立尋找梯形,鞏固了解梯形特徵。 梯形又翻呀翻,變呀變,現在藏到這里了,我們按找梯形的方法,將找到的圖形給他們用線圈住。 分析:先前機器人的這一步是集體操作,而這一環節就是個別操作了,給每一個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這也是數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從孩子們作業的情況來看,孩子們都能掌握對梯形的認識,作業情況較好。 案例反思: (1)運用游戲教學,激發幼兒的 。 游戲是幼兒 的一種娛樂形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游戲活動,是激發幼兒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的途徑。 這也是陳老師這個數學活動的一個亮點,從一開始活動的氣氛就很輕松,沒有一板一眼的上課形式,而是將游戲真正融入到了活動中,一下子就幾分了幼兒的 ,讓幼兒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認識了梯形。 (2)環節設計,層層遞進。 幼兒接受知識的能力是由易到難的,因此我們教師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也應該遵循這個原則,陳老師在設計的時候就是遵循了這一原則,從認識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然後再是各種圖形的混合體,最後是每一個孩子的獨立思考,作業,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由淺入深。 (3)創設一定的難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遇到困難,都是大人及時解決,幼兒很難得到鍛煉,也不會主動克服困難,要是讓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後,就會有種從沒有過的快感,從心底里得到滿足。為此,陳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設置一定難度,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後才能跨越過去,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認識梯形的活動中她運用機器人來讓幼兒尋找梯形,其實這一步是比較難的,因為奇跡人身上有那麼多的梯形,幼兒容易混淆。還有一點在機器人頭部這個梯形上缺了一點點的線沒有連接起來,就是要讓幼兒發現沒有圍起來的不是梯形。她還請幼兒上來給它變變,使這個圖形變成梯形。這一環節的設計就比較有難度,對於幼兒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 二、幼兒園中班數學反思 數量調查案例反思 幼兒的思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的引導語言必須有助於幼兒拓展思維,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到了人的身體上,回答的情況單一。教師提問:「除了人的身體上的某些器官可以用數量2來表示,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數量2來表示。 在活動中,出現教師 的情況時,應採取認真地正面應對的方式,而不應該是迴避的態度。孩子對於自己的想法總有獨特的見解,教師給予他們表達的空間,讓孩子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取知識、經驗,在活動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因此,我認為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應培養孩子學數學的興趣、學數學的方法及創新的意識。在本次活動中,組織幼兒對生活中事物數量的觀察和討論來提高他們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尋找符合要求的物體的數量來掌握學習的方法;創新則是啟發和肯定幼兒的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三、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如何與幼兒進行互動 答:工作流程學習任務知識點技能點知識預備觀摩討論韻律活動案例 1.熟悉學前兒童歌唱活動的內容 2.基本環節 3. 等 1.在日常的幼兒園教學和活動中,如何與幼兒展開良好的互動,使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請各位幫忙支招。 常規問題 答:這是案例的主題,對問題的解決過程應細致描述。反思和分析(案例反思) 1、對行為的反思 2、對理論的提升(六)怎樣才能寫好案例 要寫出事件發生的背景,即寫出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如教師、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學條件、教學環境等,要寫出解決一個 幼兒園課程模式的利與弊 答:同樣,在園本課程的規范下,通過反思我們習慣了每日活動之後的反饋, 的「生成與預設」,教育 與教師成長反思筆記的撰寫讓我們看到了幼兒行為,教師行為背後的原因,懂得怎樣來運用 調整我們的教學行為。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活動更應相互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