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飯時不打鬧中班安全教案
選擇公道的教學抄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襲,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編寫意圖、完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
2. 中班教案《最好事》情景講述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理解詞語「寂寞」、「孤零零」,學說短句:「我來陪陪你」。
2.運用探究、表演等方法,感受小動物與老公公之間的情感。
3.體驗給別人帶來快樂時的愉悅心情,學習關心別人。
活動准備:
1.教學掛圖《最好聽的聲音》。
2.鳥、貓、蛙、狗、羊、公雞、馬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1. 教師:這個小院子里住著誰?找一找,有沒有住著其他的人?老公公一個人住在院子里,他的心情怎麼樣?從哪裡看出他不高興?(豐富詞彙:孤零零)2. 教師:老公公一個人孤零零地住在小院子里很不快樂,你有什麼好辦法使老公公快樂起來呢?
3.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剛才,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使老公公快樂,下面我們來聽聽故事裡的老公公是怎麼快樂起來的?
(二)講述故事,並通過提問鼓勵幼兒講述。
1.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師:小鳥和小貓是怎樣關心老公公的?它們對老公公說了些什麼?(學說短句「我來陪陪你」)老公公怎麼會快樂起來的?可是,天天聽小鳥、小貓叫聲,日子久了也會聽膩的,這怎麼辦呢?
2.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對回答正確的幼兒給予表揚和鼓勵。
教師:小鳥想出什麼辦法使老公公更加快樂了呢?
(三)教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
1.教師:圖上有哪些小動物?是怎麼唱歌的?
2. 教師:從故事中的哪些話可以聽出來老公公很快樂?小鳥和其他小動物看到老公公很高興,它們自己覺得快樂嗎?為什麼它們也會覺得很快樂呢?
3.教師:幫助和關心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誰來說一說?
(四)集體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邊出示圖邊完整地講述故事。
(五)表演故事。
教師扮演老公公,幼兒自選角色,創造性的進行故事表演游戲。
活動延伸:
語言區活動:引導幼兒進行故事的復述,進一步了解故事情節。
家園共育:請幼兒回家後,把故事表演給爸爸媽媽聽。
3. 看圖講述:炊事員伯伯教案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內案(教學設計)是事容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4. 蒙氏游戲活動吃點心教案
活動目的:
1、耐心傾聽別人的講述,能聽懂和理解故事內容。
2、願意使用普通話講述故事,並表述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3、學習故事中人物的優秀品質——「分享」,增強幼兒的分享意識。
4、體驗分享的樂趣,懂得生活中要學會與人分享,掌握與人分享的方法,逐漸養成與人分享的行為與習慣。
作品內容:
吃點心
魏佳把點心弄丟了。休息時,小朋友都去吃早點,只有魏佳站在一邊。
郭良問他:「你怎麼不吃呢?」
「我把點心丟了。」
「真糟糕!」郭良一邊吃一大塊麵包,一邊說,「到吃午飯還有很長時間呢。」
陶陶問:「你把點心丟在哪兒了?」
「我不知道。」魏佳小聲說,把臉轉了過去。
陶陶說:「你大概放在口袋裡不小心丟的。往後放在書包里。」
可是涵涵什麼也沒說,他走到魏佳跟前,把一塊抹了奶油的麵包掰成兩半,拉著魏佳的手說:「你拿著吃吧。」
活動准備:
1、不同味道和形狀的點心、餅干、糖果等每人兩個。
2、故事內容的幻燈片或是圖片、圖書,根據幼兒園可提供的資源進行准備,爭取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看清楚。
3、建議准備:(1)輕松緩和的背景音樂,要適合本故事的講述情景。
(2)《找朋友》音樂。
(3)輕松歡快的背景音樂,調動活動的氛圍。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學習故事內容)
教師可採用的方法(可任選其一):
1.1作品講述,步步導入。按故事的原有順序進行講解,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步步導入,並不斷提出問題,發起教師與小朋友之間的互動,引導他們發散思維,不斷思考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教師可一句一句講,並適時提問。(提問有助於幼兒思考和理解作品內容。)
魏佳把點心弄丟了。休息時,小朋友都去吃早點,只有魏佳站在一邊。
教師:「小朋友猜一猜發生什麼事了?」(教師補充或提示幼兒的表述)
郭良問他:「你怎麼不吃呢?」/「我把點心丟了。
教師:「這個時候,如果你是郭良,你會怎麼做?」「這樣做,魏佳的感受是怎麼樣的?」
……
教師問:「接下來,你認為陶陶會怎麼做?」「這樣做,魏佳的感受是怎麼樣的?」
……
教師問:「涵涵為什麼會這么做?」「他和郭良、陶陶的做法有什麼不同?」「這樣做,魏佳的感受又會是什麼樣的?」
幫助幼兒體會故事的主旨,初步感知「分享」行為,在幼兒已有的經驗上增強其對分享的認識和理解。
2.2 情境投射法,描述或創設故事情境,請小朋友回答:「當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時,他會怎麼做?」將故事中的人物換做小朋友耳熟能詳的小動物,對故事內容稍作修整,提出問題,請小朋友展開討論,並解決問題。舉例略。
3.3復習上節所學故事的內容和意義,為本次活動作鋪墊。
……
這里主要採用第一種方法,方便快捷,利於幼兒理解和掌握故事內容,為下一階段的工作做好准備。
2、講述部分(學習復述故事內容)
本環節具體步驟:
2.1由教師先進行講述,幼兒仔細傾聽,並記憶故事內容。
2.2教師使用挖詞填充的方法,引導幼兒補充故事內容。
2.3教師做旁白,幼兒扮演角色,進行對話和表演。
2.4分組表演故事,鼓勵幼兒嘗試不同角色,並體會不同角色的心理過程以及分享時的快樂。
2.5分別講述自己在扮演角色過程中的感受,並對所扮演的角色或故事內容做出自己的評價。
2.6教師再次帶領幼兒復習故事內容,鼓勵幼兒自己復述故事。
3、分享學習部分(實際感知分享和體驗分享)
3.1找朋友
本環節是個游戲,播放找朋友的音樂。
給幼兒發放點心。
幼兒可拿著點心邊唱歌曲,邊找好朋友,找到最想與他分享點心的好朋友後,坐下與他一同分享自己的點心。
3.2大家一起來
將小朋友進行分組,放背景音樂,發放糖果,進行本組內小朋友之間的分享活動,本組內小朋友的糖果味道或是形狀不一樣,觀察小朋友的行為,對最先進行分享的小朋友提出表揚,並鼓勵其他小朋友以這個小朋友為榜樣,學習與人分享,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表達分享時的心情。
3.3我們一起來
與上類似,可採取游戲也可直接進行組與組之間的分享活動。讓幼兒體驗不同人數和群體分享的感覺,積極說出自己的感受。
3.4尋找自己可以分享的東西。
講述自己與人分享的經驗和過程,教師與幼兒一起提取與人分享的方法,如在日常生活或教學中,告訴幼兒不光食品可以分享,玩具也可以分享,心情也可以一起分享,啟發幼兒說出還可以分享的東西以及他願意和大家分享的東西。
3.5製作分享故事集。
鼓勵幼兒回到家中向爸爸媽媽講述分享的故事,並和媽媽一同收集有關分享的故事,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同分享,並講述故事內容。
4、結束部分
放背景音樂《找朋友》,發放餅干,幼兒可自由活動。
註:盡管是結束部分,教師的工作也不可鬆懈,教師要觀察幼兒結束後的表現,防止一部分幼兒在課堂上為了迎合老師的喜歡做出分享行為,教師觀察的任務就是檢驗幼兒活動中與活動後的表現是否一致,進而檢驗本次活動的成效。
活動延伸:
作為幼兒園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品行教育,不但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更要與家長合作,共同努力,以自身為榜樣,通過環境創設與提供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與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
1.家園合作,舉行分享活動月,按周舉辦,主題可讓幼兒自己商定,確定每周分享的內容,並參與環境的布置,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分享的願望,鞏固分享行為,在生活中願意與人分享,喜歡與人分享。
2.可設置分享區,每天增加十分鍾的分享活動,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
3.與家長一同努力,共同監督與督促幼兒分享行為。
5. 幼兒園小班教案餐桌上的食物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進餐時間的行為符合禮儀要求。 2.培養幼兒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習慣。 核心要素:進擦前 手洗凈 入座時 動作輕 細細嚼 慢慢咽 不挑食 不剩飯 活動准備:幼兒平時使用的餐具:碗、盤子、勺子各一個。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直接介紹活動名稱,導入活動。 (二)關鍵步驟: 1.第一步,餐前准備練習。 (1)取餐墊放在桌子上,取餐具放在餐墊上。 (2)學慣用雙手將椅子拉開,在入座。 (3)老師講盛好食物的餐具放在餐車上,幼兒用雙手端起飯碗,放在餐墊上。 2.第二步,吃飯練習。 (1)腳規矩的放在椅子前面。 (2)飯、菜要搭配著吃。 (3)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吃飯。 (4)需要添飯菜,舉手請求老師的幫助,或經老師的允許後,有自己到指定的地點添飯。 3.第三步,收拾桌面的練習。 (1)清潔桌面:去抹布區取干凈抹布,擦拭餐墊和桌面後,將臟的抹布放在臟抹布區。 (2)餐墊使用後,放在指定地點。 4.第四步,漱口和擦嘴的習慣。 練習後,要注意幼兒在進餐時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6. 吃飯大王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有良好的進餐習慣,會知道坐端正、手扶碗、專心地一口接一口地吃飯。
2、學習念《吃飯》的兒歌。
活動准備:木偶兔子、鴨子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情景表演並引導討論
1、觀看情景表演(一)
提問:你們看,我的兩位小客人吃飯時坐的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小
兔吃飯時坐得很端正)
2、觀看情景表演(二)
提問:誰把碗打翻了?為什麼會翻?小兔是怎麼樣的?(引導幼兒說出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就不會打翻了)
3、觀看情景表演(三)
提問:我們來看看,小兔、小鴨他們桌上怎麼樣?為什麼小兔面前乾乾凈凈,小鴨面前的桌上很臟?
二、小結:剛才你們看到小兔、小鴨是怎麼樣吃飯的,你們要學習誰呢?
三、學習兒歌《吃飯》
1、小兔吃飯吃得好是因為他照兒歌上的話去做的,你們想聽聽兒歌里說了些什麼嗎?老師朗誦兒歌
2、老師帶幼兒一起念兒歌2—3遍。
附兒歌:《吃飯》
吃飯時,坐端正
右手拿調羹,
左手扶著碗。
細細嚼,慢慢咽,
不剩飯,不挑菜,
自己吃飯真能幹。
情境表演(一):
木偶小兔小鴨:到老師家來做客(敲門),老師好
老師:今天你們來做客,我准備了你們愛吃的飯菜請你們吃。(兔、鴨面前放一隻碗、一把勺。)
小兔坐得端正吃得認真
小鴨坐不好,東張西望
情境表演(二):
兔、鴨繼續吃飯
小兔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一口一口認真地吃
小鴨不扶碗,把碗弄翻了
情境表演(三):
兔、鴨繼續吃飯
兔吃得很乾凈
鴨說:這個我不愛吃還用手抓出來。
7. 健康教案《自己吃飯真能幹》怎麼寫活動反思
《寶寶自己吃飯來真能源干》。
此活動的重點是為了讓幼兒懂得要自己吃飯,不要別人喂;難點是學習獨立進餐,正確使用餐具,進餐時保持愉快的情緒。本活動有三個環節:第一環節,引導幼兒觀看情境表演:吃飯。兔媽媽(教師)家的小兔寶寶(個別幼兒)們坐在小椅子上,一手扶碗,一手拿調羹,一勺一勺把小點心送入口中,直到吃完。此環節是用觀看情境表演的隱性教育手段,讓幼兒潛移默化感知,吃飯要自己吃。第二環節,師生談話!小兔子是怎樣吃飯的?小兔子吃飯時坐在哪兒?小手扶著什麼?調羹怎麼拿?最後小結:小兔子真能幹,自己吃飯不要別人喂。我們也要學習小兔子,吃飯不要媽媽(老師)喂。告訴幼兒這個道理!第三個環節鼓勵幼兒學習獨立進餐,重點提醒幼兒正確使用調羹。教師再示範講解正確使用小勺的方法:左手扶碗,右手拿小勺,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勺柄,無名指和小指配合抵住,不宜捏得過低或過高。
8. 幼兒園中班情景講述活動教案《做好事》
活動領域:社會活動內容:學習雷鋒好榜樣活動目標: 1、通過看圖片讓幼兒認識雷鋒叔叔。 2、通過觀看有關雷鋒的動畫片,領會雷鋒精神,能夠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 3、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能夠主動的幫助有困難的人,准確的進行表達。 活動難點:能夠准確的進行表達。 活動准備: 1、收集有關雷鋒事跡的圖片。 2、一部弘揚雷鋒精神的動畫片。 3、一首"學習雷鋒好榜樣"的兒歌。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入主題。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兒歌(開始播放兒歌),誰知道歌中唱的是誰呀? 2、雷鋒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二、觀看及討論。 (1)觀看有關雷鋒事跡的圖片。 1、雷鋒是個怎樣的人呢? 2、在觀看的圖片中你看到了雷鋒叔叔做了哪些事情?這些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3、這些好事體現了雷鋒叔叔哪些精神呢? (2)觀看弘揚雷鋒精神的動畫片。 1、動畫片中的小朋友發揚了雷鋒叔叔呢的那些精神? 2、你們看到動畫片中的小朋友學習雷鋒好榜樣,放棄了休息時間為班級做好事,你們想不想也想他們那樣,為有困難的人做點事? 三、創設情景: 1、扶盲人過馬路。 2、修補圖書。 3、拾到東西歸還物主。 四、談話::"如果別人有困難,你會怎樣幫助他們?"延續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感。
9. 幼兒園禮儀教案吃飯別說笑
目標: 1、願意主動學習自己吃飯,知道要手扶碗拿好勺一口一口吃。 2、在兒歌提示下模仿大班幼兒吃飯。 3、學說短句「寶寶自己吃飯」 准備: 1、教學大書、幼兒用書、學習單、教學CD、學習DVD 2、活動前,激請一位大班幼兒與教師排練吃飯的情境表演。 3、每人一隻小碗、一把小勺。 過程: 1、教師設置懸念,引起幼兒的興趣。 (1)老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客人,猜猜是誰呢? (2)老師打開教學大書,指著書上的寶寶,引導幼兒一起說:「寶寶好!」 2、教師朗誦兒歌,引導幼兒閱讀和欣賞畫面。 (1)教師:寶寶在干什麼?我們一起來聽聽寶寶是怎麼吃飯的。 (2)教師朗誦兒歌《寶寶吃飯》 3、教師:寶寶怎麼吃飯的?(引導幼兒學說「寶寶自己吃飯」)寶寶吃的是什麼?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邊做動作邊跟著念兒歌。 5、請幼兒觀察大班幼兒的表演,學習吃飯的動作。 (1)教師:今天我們班還來了一位大姐姐(大哥哥),讓我們和她(他)打招呼說:「大姐姐(大哥哥)好」。 (2)教師:大班的姐姐(哥哥)怎麼吃飯的呢?我們來看看 (3)大班幼兒表演吃飯 6、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模仿大姐姐(哥哥)吃飯的動作。 7、引導幼兒自己拿著玩具碗一邊模仿吃飯的動作一邊念兒歌。 8、教師用擁抱表揚學習吃飯學得好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