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師上課數學教育活動設計如何更好的組織幼兒語言
培養幼兒說話的標准
Ⅱ 如何撰寫幼兒園數學活動設計意圖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數學領域目標、要求的解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把數學教育列入科學領域,使數學學習和對自然界的探究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它為我們點明了:幼兒對數學的認識是以對具體事物的探究所獲得的感性認識為基礎的,數學知識必須通過幼兒自身與物體、與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在活動中自我建構。 從目標定位來看,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更關注的是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和態度,重視在認知活動中發展積極的情感、培養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從內容和要求的變化上看,數學教育應紮根於幼兒的生活與經驗、從幼兒現實生活中去挖掘教學賴以展開的資源,幼兒通過親身的經歷、感受、體驗來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使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數學課程的核心。 新《綱要》的這種表述使我們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首先,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不僅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同時也是幼兒認識周圍環境、表現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種科學方法。 其次,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宗旨是引導幼兒學習生活中的、能在生活中應用的數學。(強調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回歸生活) 第三,「生活中的數學」可以理解為「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中,通過幼兒的現實生活,引導幼兒對生活和游戲中的現象用數學知識去認識和理解」。(強調數學是一種探究工具) 第四,「生活中的數學」關注幼兒對生活和游戲的觀察與理解、關注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態度、關注幼兒對數學基本知識在實際活動中的運用。 基於對《綱要》的深刻解讀,許多幼兒園教師對如何開展優質的幼兒園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並作了積極的探索,例如試圖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游戲情境增進幼兒對數學探究的自主性,嘗試投放較多的材料供幼兒操作,等等。教師也經常藉助專業性的教學策略和智慧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將數學問題巧妙地「設計」到「生活情境」中,以此來組織數學教學活動。這種「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活動一方面為幼兒提供了充滿「數理邏輯」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關系等),讓幼兒以「數學的思維和方法」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防止數學內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強調讓幼兒在「解決生活事件的沖突與矛盾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情趣,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同時幫助幼兒積累探究經驗,避免數學學習的機械化。 「生活化」兼顧了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原則與應用原則。引領幼兒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和游戲中運用數學,這是我們已經擁有的共識,也是我們一直努力想要達成的目標。 二、關於幼兒數學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有:數學教學活動,活動區中的數學活動,數學游戲活動,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活動。 一、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的價值 1、什麼是教學­ 所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質。從教學的規定性要求看,「教學」活動應具備三方面特徵: 首先,「教學」既有「教」,又有「學」。它包括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 第二,它是由教師發起的,符合一定道德規范的行為。 第三,它旨在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 「教」不僅意味著向學習者「傳遞」知識和技能,「教」還包括著改變學習者的態度和生活方式。 根據以上所述,教學應是由教師發起的,旨在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的師生共同活動。 2、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特點 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1)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 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需要依據教育目標,幼兒的發展狀況及幼兒的興趣、需要,制定本次教學活動的具體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活動的組織形式。也就是說,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考慮並制定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種教學計劃帶有預成性的特點。 在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教師有可能會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整或更改教學計劃中的某一環節,但就整個計劃來說,一般是不會作大的變動的。 (2)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性的特點。 幼兒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教師在計劃的制定過程中,往往會對幼兒的興趣、需要有所忽略或注意不夠。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化的特點,能較好地將教育目標和內容轉化為幼兒自己的需求,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策略。 例如,小班幼兒學習將動物與其相應食物匹配這一內容時,教師創設了《梅花鹿請客》這一游戲情境,在游戲中,「主人」梅花鹿請小朋友幫助他,給每位「客人」(請來的小動物)送去它愛吃的食物。當幼兒看到教師出示的梅花鹿請來的客人——各種動物(玩具)及其食物,立即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愉快地、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不僅知道了每種動物愛吃哪種食物,學習著用一一對應的擺放方法表達兩者之間的關系,而且活動過程培養了幼兒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引導幼兒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 又如小班活動(可愛的小瓢蟲),教學目標是「排除顏色、排列的干擾點數5以內的數並說出總數」,進一步構建等量對應、數量對應的數學經驗,老師通過創設「為小瓢蟲找朋友」、「請瓢蟲吃蘋果」的情境,引導小班幼兒在「和瓢蟲做朋友」、為瓢蟲寶寶摘蘋果」、送瓢蟲寶寶回家」等一系列的情境游戲中進行操作和表達,把幼兒的學習活動變成情境性游戲,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幼兒數學教學活動一般為教師組織、並在教師直接指導下進行的活動。 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常採用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集體活動形式有利於教師對幼兒數學學習的直接指導,幫助幼兒歸納、整理其獲得的一些零散的、片斷的數學經驗,使其能建構一些初級的數學概念,並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集體活動形式也有利於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影響。 (二)數學教學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維果斯基曾指出:「發展來自合作……發展來自教學—這是基本事實……,」「組織得當的兒童教學,會導致兒童智力的發展,會引發一系列在教學之外根本做不到的發展過程。」 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的對幼兒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這種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助於幼兒對事物數量的感受和體驗,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幼兒在日常活動中,雖能獲得很多的數學經驗,如對物體數量、形狀特徵的認識,但幼兒獲得的這些經驗往往是零星的、片斷的,有時甚至是表面的,不能使幼兒感受到數概念的本質屬性。而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的情境,提供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將物體的數量、形狀特徵,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鮮明的凸現出來,使幼兒能注意到物體的這些特徵,感受到蘊含於物體中的數量關系,或者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物體的數、形特徵和數量關系,從而有助於幼兒數概念的建構。 例如,幼兒學習按帽子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首先他們仔細觀察搜集來的各種帽子(共7頂),比較、區分這些帽子的不同特點,在此基礎上,他們發現如果按顏色分,紅色有3頂,黃色2頂,白色2頂;而按帽子的式樣分,鴨舌帽有2頂,有帽沿的有2頂,帶絨球的有2頂,裝飾帽有1頂,同時他們還發現這些帽子還可以按其製作材料、按其功能來分。這樣的學習經驗,使幼兒學會了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並能按其不
Ⅲ 幼兒園怎樣開展數學活動園本培訓活動方案
一、本園情況分析: 我園現有教師14人,有4人大學本科畢業,6人大專畢業,4人正在參加本、專科的函授學習或自考;現任教師中教齡最短的XX年,最長的24年,教師的工作經驗較豐富,但個體的業務能力還參差不齊。建園四年來在園本培訓方面我們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還有待於進一步改進。 二、教師培訓。 (一)目標:通過崗位培訓、繼續教育、業務學習、外出參觀、課題研究、基本功考核等多種渠道,並以業務培訓為基本形式,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及個人業務素質。 (二)教師培訓措施: 1.開展園本教研,實現教師專業上的共同成長。 每位教師都是活生生的個體,都具有不同的能力和個性,在實際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想法,他們需要一個能施展才華發揮能力的平台。本學期我園將把教研活動內容與教師的實際工作經驗相結合,再以實際工作經驗為基礎,進行一定的程度的碰撞、分享,這樣的形式對提高老師的教育行為、提升老師的教育理念最有幫助。而年級組的集體備課,能更為有效地促進參與進來的所有教師都能獲得新的認識,並在未來的實踐中做出新的嘗試,進而促進她們實現專業上的共同成長。所以說園本教研將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構築一個理論與實踐的互動平台,成為促進教師專業共同成長的主渠道。 2.園本教研的方式 (1)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和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園內的業務學習和教研活動已形成制度。通過課題交流互動的活動,進行課題研究及探討,以課題研究帶動教學研究,幫助老師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 (2)進行專題研究實踐。我園本學期加入了省級德育課題的研究,重點研究幼兒的習慣培養,研究課題為「好孩子,好習慣」。為使課題研究能落到實處,也為了在研究中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執教水平,我們將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實驗研究,組織老師定期進行教學實驗與研討,使課題研究穩步向前發展。 (3)觀摩研討。由教師們與業務園長商討進行教學活動觀摩,時間、內容由老師在學期初就敲定,業務園長再組織全園教師觀摩,並讓教師自評、互評,形成一定的共識,提高教學實踐能力,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這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種培訓方法,讓教師把學到的理論運用於評析中。老師們在活動中要學會觀察、分析、評價,還要發表自己的看法,有助於老師獨立思考、反思教學。 (4)堅持開展師徒弟結對、崗位練兵活動。教師們從自身實際出發,選定師傅,商定培訓計劃,以師帶徒,全面提高全園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組織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各種業務評優,為青年教師提供互相學習的良好機會,通過交任務、壓擔子,放手讓更多的青年教師上公開課、觀摩課,使她們較快獲得實踐經驗,迅速成長為幼兒園的骨幹教師。 (5)創造機會讓教師外出參觀、學習、聽講座。要為教師提供多種學習機會,讓教師外出參觀、學習,或接受先進的理論,或參觀其他的實驗園,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6)創造一切條件對教師進行教學技能培訓。本學期我園進行幼兒「早期閱讀」的教學實踐,對於這個新的教材,我們將通過「頭腦風暴會」「教學沙龍」等促教師們探索其教學手段及方法。此外,我們還將進行課題實驗研究培訓、信息技術培訓、美術新畫法培訓等,以真正幫助教師解決工作中存在的新問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7)踩實教師基本功的培訓。本學期將改變以往每月做基本功作業的做法,在園內設立教師基本功作業展示窗,每學期展示教師各項基本功作業一次,以點帶面,促進教師自身培訓積極性提高。 (8)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鼓勵教師積極參加進修學習,以提高自身的學歷層次,迅速向大專化、本科化發展。每位教師每年要完成繼續教育任務,要求教師利用時間自學幼兒教育理論,做好學習筆記,不斷提高專業理論水平。
Ⅳ 如何理解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華師作業
一、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的價值 1、什麼是教學­ 所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質。從教學的規定性要求看,「教學」活動應具備三方面特徵: 首先,「教學」既有「教」,又有「學」。它包括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 第二,它是由教師發起的,符合一定道德規范的行為。 第三,它旨在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 「教」不僅意味著向學習者「傳遞」知識和技能,「教」還包括著改變學習者的態度和生活方式。 根據以上所述,教學應是由教師發起的,旨在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的師生共同活動。 2、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特點 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1)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 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需要依據教育目標,幼兒的發展狀況及幼兒的興趣、需要,制定本次教學活動的具體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活動的組織形式。也就是說,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考慮並制定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種教學計劃帶有預成性的特點。 在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教師有可能會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整或更改教學計劃中的某一環節,但就整個計劃來說,一般是不會作大的變動的。 (2)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性的特點。 幼兒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教師在計劃的制定過程中,往往會對幼兒的興趣、需要有所忽略或注意不夠。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化的特點,能較好地將教育目標和內容轉化為幼兒自己的需求,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策略。 例如,小班幼兒學習將動物與其相應食物匹配這一內容時,教師創設了《梅花鹿請客》這一游戲情境,在游戲中,「主人」梅花鹿請小朋友幫助他,給每位「客人」(請來的小動物)送去它愛吃的食物。當幼兒看到教師出示的梅花鹿請來的客人——各種動物(玩具)及其食物,立即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愉快地、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不僅知道了每種動物愛吃哪種食物,學習著用一一對應的擺放方法表達兩者之間的關系,而且活動過程培養了幼兒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引導幼兒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 又如小班活動(可愛的小瓢蟲),教學目標是「排除顏色、排列的干擾點數5以內的數並說出總數」,進一步構建等量對應、數量對應的數學經驗,老師通過創設「為小瓢蟲找朋友」、「請瓢蟲吃蘋果」的情境,引導小班幼兒在「和瓢蟲做朋友」、為瓢蟲寶寶摘蘋果」、送瓢蟲寶寶回家」等一系列的情境游戲中進行操作和表達,把幼兒的學習活動變成情境性游戲,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幼兒數學教學活動一般為教師組織、並在教師直接指導下進行的活動。 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常採用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集體活動形式有利於教師對幼兒數學學習的直接指導,幫助幼兒歸納、整理其獲得的一些零散的、片斷的數學經驗,使其能建構一些初級的數學概念,並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集體活動形式也有利於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影響。 (二)數學教學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維果斯基曾指出:「發展來自合作……發展來自教學—這是基本事實……,」「組織得當的兒童教學,會導致兒童智力的發展,會引發一系列在教學之外根本做不到的發展過程。」 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的對幼兒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這種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助於幼兒對事物數量的感受和體驗,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幼兒在日常活動中,雖能獲得很多的數學經驗,如對物體數量、形狀特徵的認識,但幼兒獲得的這些經驗往往是零星的、片斷的,有時甚至是表面的,不能使幼兒感受到數概念的本質屬性。而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的情境,提供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將物體的數量、形狀特徵,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鮮明的凸現出來,使幼兒能注意到物體的這些特徵,感受到蘊含於物體中的數量關系,或者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物體的數、形特徵和數量關系,從而有助於幼兒數概念的建構。 例如,幼兒學習按帽子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首先他們仔細觀察搜集來的各種帽子(共7頂),比較、區分這些帽子的不同特點,在此基礎上,他們發現如果按顏色分,紅色有3頂,黃色2頂,白色2頂;而按帽子的式樣分,鴨舌帽有2頂,有帽沿的有2頂,帶絨球的有2頂,裝飾帽有1頂,同時他們還發現這些帽子還可以按其製作材料、按其功能來分。這樣的學習經驗,使幼兒學會了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並能按其不同特點進行分類計數。 2、通過幼兒與材料之間、師幼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互、交流、對話,有助於幫助幼兒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學習經驗。 首先,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幼兒與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對話。在反復操作、探索中,幼兒感受和發現材料數量、形狀特徵,感受和體驗蘊含其中的數量關系,同時幼兒還會根據新的發現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小班幼兒在一次按作業單上的圓點數量給蘋果塗色的活動中,作業單的圓點是3點,蘋果有5個,按作業要求他只能給3個蘋果塗色,可他很喜歡給物體圖顏色這樣的活動,於是將所有的蘋果都塗上的顏色。完成作業後,他發現他多塗了2個蘋果,怎麼辦?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在3個圓點後面又塗上2個圓點,5個圓點和5個蘋果是一樣多的。這樣問題解決了,他顯得很高興。 其次,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師幼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進行交流、對話,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教學活動對幼兒發展產生影響的重要方面。例如,教師提供1元、2元、5元錢若干,要求幼兒從中拿取5元錢,怎樣拿取,有多少種拿取方法?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討論、猜測拿取5元錢的方法,然後讓幼兒實際操作,並建議幼兒將每一種方法記錄下來,最後可與同伴進行交流。通過猜測、實際操作和相互交流,幼兒學習和掌握了拿取5元錢所有不同的方法。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針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交流,幫助幼兒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學習經驗。這種引導有多種方式,有時只是引導幼兒感受一種現象,一種關系,以引起幼兒對這種現象、關系的注意;有時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做法,是為了讓幼兒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有多種,或者是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答案;而有時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做法後,還需引導幼兒對各種想法、做法進行分析、比較,找到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感受到哪種方式、哪種做法比較好。 3、為全體幼兒的共同發展提供了條件。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直接指導,向全體幼兒施加影響。這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不僅向幼兒進行了初步的數學啟蒙教育,而且幼兒通過與物、與人的相互作用,其身心都得到了和諧的發展。當前,我們相當一部分幼兒園,班級兒童人數比較多,各方面條件還不十分理想,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數學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數學啟蒙教育,幫助他們獲得一些粗淺的、必要的數學知識,建構起一些初級的數學概念,是非常必要,同時這也是促進幼兒發展的一項有力的積極措施。
Ⅳ 幼兒園數學認知活動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數學領域目標、要求的解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把數學教育列入科學領域,使數學學習和對自然界的探究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它為我們點明了:幼兒對數學的認識是以對具體事物的探究所獲得的感性認識為基礎的,數學知識必須通過幼兒自身與物體、與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在活動中自我建構。 從目標定位來看,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更關注的是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和態度,重視在認知活動中發展積極的情感、培養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從內容和要求的變化上看,數學教育應紮根於幼兒的生活與經驗、從幼兒現實生活中去挖掘教學賴以展開的資源,幼兒通過親身的經歷、感受、體驗來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使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數學課程的核心。 新《綱要》的這種表述使我們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首先,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不僅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同時也是幼兒認識周圍環境、表現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種科學方法。 其次,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宗旨是引導幼兒學習生活中的、能在生活中應用的數學。(強調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回歸生活) 第三,「生活中的數學」可以理解為「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中,通過幼兒的現實生活,引導幼兒對生活和游戲中的現象用數學知識去認識和理解」。(強調數學是一種探究工具) 第四,「生活中的數學」關注幼兒對生活和游戲的觀察與理解、關注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態度、關注幼兒對數學基本知識在實際活動中的運用。 基於對《綱要》的深刻解讀,許多幼兒園教師對如何開展優質的幼兒園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並作了積極的探索,例如試圖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游戲情境增進幼兒對數學探究的自主性,嘗試投放較多的材料供幼兒操作,等等。教師也經常藉助專業性的教學策略和智慧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將數學問題巧妙地「設計」到「生活情境」中,以此來組織數學教學活動。這種「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活動一方面為幼兒提供了充滿「數理邏輯」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關系等),讓幼兒以「數學的思維和方法」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防止數學內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強調讓幼兒在「解決生活事件的沖突與矛盾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情趣,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同時幫助幼兒積累探究經驗,避免數學學習的機械化。 「生活化」兼顧了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原則與應用原則。引領幼兒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和游戲中運用數學,這是我們已經擁有的共識,也是我們一直努力想要達成的目標。 二、關於幼兒數學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有:數學教學活動,活動區中的數學活動,數學游戲活動,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活動。 一、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的價值 1、什麼是教學­ 所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質。從教學的規定性要求看,「教學」活動應具備三方面特徵: 首先,「教學」既有「教」,又有「學」。它包括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 第二,它是由教師發起的,符合一定道德規范的行為。 第三,它旨在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 「教」不僅意味著向學習者「傳遞」知識和技能,「教」還包括著改變學習者的態度和生活方式。 根據以上所述,教學應是由教師發起的,旨在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的師生共同活動。 2、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特點 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1)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 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需要依據教育目標,幼兒的發展狀況及幼兒的興趣、需要,制定本次教學活動的具體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活動的組織形式。也就是說,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考慮並制定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種教學計劃帶有預成性的特點。 在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教師有可能會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整或更改教學計劃中的某一環節,但就整個計劃來說,一般是不會作大的變動的。 (2)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性的特點。 幼兒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教師在計劃的制定過程中,往往會對幼兒的興趣、需要有所忽略或注意不夠。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化的特點,能較好地將教育目標和內容轉化為幼兒自己的需求,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策略。 例如,小班幼兒學習將動物與其相應食物匹配這一內容時,教師創設了《梅花鹿請客》這一游戲情境,在游戲中,「主人」梅花鹿請小朋友幫助他,給每位「客人」(請來的小動物)送去它愛吃的食物。當幼兒看到教師出示的梅花鹿請來的客人——各種動物(玩具)及其食物,立即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愉快地、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不僅知道了每種動物愛吃哪種食物,學習著用一一對應的擺放方法表達兩者之間的關系,而且活動過程培養了幼兒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引導幼兒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 又如小班活動(可愛的小瓢蟲),教學目標是「排除顏色、排列的干擾點數5以內的數並說出總數」,進一步構建等量對應、數量對應的數學經驗,老師通過創設「為小瓢蟲找朋友」、「請瓢蟲吃蘋果」的情境,引導小班幼兒在「和瓢蟲做朋友」、為瓢蟲寶寶摘蘋果」、送瓢蟲寶寶回家」等一系列的情境游戲中進行操作和表達,把幼兒的學習活動變成情境性游戲,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幼兒數學教學活動一般為教師組織、並在教師直接指導下進行的活動。 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常採用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集體活動形式有利於教師對幼兒數學學習的直接指導,幫助幼兒歸納、整理其獲得的一些零散的、片斷的數學經驗,使其能建構一些初級的數學概念,並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集體活動形式也有利於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影響。 (二)數學教學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維果斯基曾指出:「發展來自合作……發展來自教學—這是基本事實……,」「組織得當的兒童教學,會導致兒童智力的發展,會引發一系列在教學之外根本做不到的發展過程。」 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的對幼兒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這種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助於幼兒對事物數量的感受和體驗,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幼兒在日常活動中,雖能獲得很多的數學經驗,如對物體數量、形狀特徵的認識,但幼兒獲得的這些經驗往往是零星的、片斷的,有時甚至是表面的,不能使幼兒感受到數概念的本質屬性。而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的情境,提供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將物體的數量、形狀特徵,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鮮明的凸現出來,使幼兒能注意到物體的這些特徵,感受到蘊含於物體中的數量關系,或者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物體的數、形特徵和數量關系,從而有助於幼兒數概念的建構。 例如,幼兒學習按帽子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首先他們仔細觀察搜集來的各種帽子(共7頂),比較、區分這些帽子的不同特點,在此基礎上,他們發現如果按顏色分,紅色有3頂,黃色2頂,白色2頂;而按帽子的式樣分,鴨舌帽有2頂,有帽沿的有2頂,帶絨球的有2頂,裝飾帽有1頂,同時他們還發現這些帽子還可以按其製作材料、按其功能來分。這樣的學習經驗,使幼兒學會了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並能按其不同特點進行分類計數。 2、通過幼兒與材料之間、師幼之間,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