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學 誰是水的好朋友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徵,知道人們的生活離內不開水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離不開水。激發幼兒樂於親近水,接觸水,並能關注周圍的水環境。
2、在生活中養成正確飲水的方法,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活動中的正確飲水方法。
難點: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活動准備
❷ 小學科學《怎樣加快溶解》教學反思
我們常說:一次 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 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 ,特別是活動中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最易引起幼兒 的注意,大班幼兒能夠主動照顧動植物,並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及歸類能力 ,活動中通過對動物過冬方式的了解,激發了孩子的探究慾望。 ,分享彼此的快樂,在說中學,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豐富了知識,進一步拓展了幼兒的認知空間。從幼兒在學習過程的表現來看,幼兒表現得很主動。因為在課前我就讓孩子們回家去和爸爸媽媽一起找資料,找一找小動物過冬的一些辦法。這樣一來,孩子們在課外也參與學習與探討,這種課堂外的自由學習會使得他們的興趣徒增。在課堂上孩子們通過看圖片,非常主動的來動腦筋,舉手發言也很踴躍,充滿了活躍的氣氛。特別是讓幼兒自己說說還有哪些動物過冬的方法時,由於事前都找到了很多,所以孩子們幾乎將動物過冬的幾種方法都說出來了,比如說燕子飛到南方去過冬的;蛇、狗熊是靠冬眠來過冬的;松鼠、田鼠、老鼠是靠儲存糧食來過冬的等。 本次活動也存在了很多不足,如我對其它動物過冬的知識面不夠豐富;活動結束時教師語言不夠精練,動物卡片運用不夠充分等。
❸ 小班科學活動水的秘密活動反思及評價
水的秘密活動反思及評價
探究水的秘密的科學活動給我最大的啟發就回是要將復雜的問題簡單答化,我以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比如;吃,喝,玩,游戲等環節大大帶動了孩子探究問題答案的興趣,老師不再是主導的地位,而是作為一個參與者在其中,我們共同探究問題的答案,孩子們很有成就感,積極性特別高,本次活動的目標也輕松得以實現,同時又激發了孩子探所問題的興趣。
❹ 小學科學教育反思
孩子們真的在像科學家一樣探索嗎?------對當前小學科學教育的幾點反思(二)發布時間:2005-11-01 點擊:2594 作者:張明翔 來源:漢博網站
二、孩子是在享受探究的樂趣嗎?
(案例2)你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這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節科學課《 感覺周圍的空氣》 ,要求學生用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收集空氣後用感官感覺空氣,並能夠用口頭語言把自己的感覺描述出來, 從而使學生感覺到空氣就在我們身邊。在學生匯報了想對空氣作哪些了解後,進入下面的教學環節。
師: 你還有什麼方法能把空氣放到課桌上進行研究呢?
生:用塑料袋裝一些空氣。
生:拿氣球吹一些空氣。
生:我們用玻璃杯扣住一些空氣。
師:好,同學們想了這么多辦法,課本上只介紹了一種方法,還不如我們想得多。我們就用這些辦法來收集空氣,然後大家一起來玩空氣,你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開始。
學生一聽到「開始」就迫不及待地動手做起來,有的用塑料袋兜空氣,有的往塑料袋裡吹氣,有的用玻璃杯扣空氣,有的還在商量辦法。空氣採集到後,有的孩子在拋塑料袋, 有的相互扔來扔去, 當一個孩子用手猛按塑料袋發出很大的響聲後,教室里「啪」「 啪」的聲音不斷,此起彼伏,整個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大家玩得非常開心。但教學再也無法延續。
(反思): 「玩」不是科學課的目的
在現在的科學課堂教學中, 我們經常聽到「 玩」這個詞。有的教師甚至把「玩」當成是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性的表現。一節課中總要玩幾次,並把觀察、實驗也全部叫做「玩」。 「玩中學」希望把孩子從沉悶的書本中解放出來,認為孩子只要通過玩就會學得更好。 但是把教學過程完全建立在學生帶有盲目性的 「玩」的基礎之上,並不是科學的。孩子們自己動手玩確實很重要,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也確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參與率。但這種「玩」忽略了科學探究的復雜性,壓縮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生只是處於動手操作的興奮之中,而認識不到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復雜性,感受不到科學發現的興奮。在「玩」 的過程中,學生的活動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他們往往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希望得出與自己的期望相符合的答案,而對於那些有礙於他們研究的「障礙」,往往不會追究。 學生僅僅是在享受動手操作的 「自由」所帶來的樂趣,而不是在感受探究所帶來的樂趣。所以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在研究一個事物時,大多數學生首先會受材料的吸引,三四分鍾後新奇感逐漸消失,學生開始做小動作,甚至去捉弄別的孩子。
(對策)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長,才能各不相同,課堂作為一個學習載體,必須要為這些各具特色的個體提供學習活動的舞台,並讓他們盡情盡興。可這些學習個體的自控技能又不成熟,要讓課堂產生最大的效益,必須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現在我們很多教師認為,喚起孩子的學習慾望,更多的是靠學生喜歡的內容來吸引他們。但是要真正激發學生對探究活動的參與慾望,使他們發自內心地產生觀察,實驗的動機,最重要的還是來自學生對觀察,實驗的內心需求。雖然好奇心人皆有之,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只是對表面事物和感官現象做出反映,它是瞬間的和無意識的行為,通過現有的知識和簡單的行動就能夠得到滿足。 在教學中我們都能感受到,材料的吸引力遠遠大於教師。只有讓我們的孩子在動手之前能對活動作縝密的設計(在活動過程中,能將自己的所做所見與所想進行對比才會有一定的收獲。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創設條件,激發孩子真正的內心需求, 並保證孩子的探究慾望得到滿足。
❺ 《比較水的多少》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教材分析: 水是生命的搖籃,也是人類一切經濟活動的命脈,在我們生活中離不開水。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和動手實驗,進一步認識水,從而體會到水與每種生物都息息相關,增強節水意識,自覺保護水資源,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比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三年級上冊「水」單元的,本課是結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較液體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覺有時會出現錯覺,所以為了精確地測量就需要藉助一些儀器、量筒就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教材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從形狀不同而且裝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哪只瓶子里裝的水多,哪只瓶子里裝的水少」,用比較的方法入手,通過引導學生經歷假設(猜想)、制定實驗方案、運用各種材料進行驗證比較、搜集整理事實、思考加工得出結論,最後交流研究成果的過程;其次是引出量筒這一測量工具,量筒是測量液體體積多少的玻璃儀器之一,在以後的科學課上要經常用到。教材用圖片、文字提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 二、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能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水的多少。進一步學會用科學實驗來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學會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科學知識:知道比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較簡單的,認識毫升。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及樂於合作交流的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關鍵:利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較出水多了多少。 三、分析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對什麼事都十分好奇,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慾強,對實際操作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直觀事物感知較強,還是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在科學探究上,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科學的樂趣。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四、設計理念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達到科學思維的培養。我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多媒體課件、實驗材料、實驗記錄表等;並積極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情景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生活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究比較水的多少的方法。 2、小組合作法: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相互交流的意識,共同完成科學探究的任務。 3、師生交流法:通過師生的互動,加深對比較水的多少的認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4、對比觀察法:對事物變化的前後進行對比觀察,並描述、解釋觀察到的現象,從而形成新的科學問題。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老師給大家准備了三瓶水。三個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個瓶子里的水多?哪個瓶子里的水少?還是一樣多?你知道嗎?並簡單說說理由。 自評:這種猜測實際上就是科學思維的培養,猜測的正確與否,需要用科學實驗來證實。以此來引出這節課實驗的重要性。通過創設各種探究情景,引導學生產生問題而形成具體的探究任務來進行科學形象思維的訓練。 2、進行科學探究,解決實際問題。 (1)討論比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問:要比較這兩個瓶子中哪個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觀察行不行呢?你認為可以用什麼辦法呢?小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不要只局限於一種方法。並進行學生討論交流。再匯報:你們決定用什麼方法來比較?需要用到什麼工具呢?比較的時候要注意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方法:倒入同樣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數;用秤比重量……) 自評:在科學思維的培養中,討論是一種很直接、很有效的啟迪方式。 (2)學生比較水的多少。 剛才我們積極開動腦筋,想出了很多辦法,這些辦法都可以來比較水的多少,下面就請大家自主選擇一種辦法來比較兩個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時,老師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過程中不要將水倒出來,保證比較的准確度,把你們的比較結果記錄下來。 自評: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中,記錄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事,很多靈感或習慣都是在點滴的記錄中逐步培養的。 3、引導學生使用量筒比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我們已經比較出來兩個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麼其中一個瓶子里的水比另一個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可以怎樣來描述呢?學生匯報。為了精確地測量水的多少,需要藉助專用測量水的儀器,量筒就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 (2)認識和使用量筒。 現在我們來觀察量筒,比一比誰的發現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們在觀察使用時要注意什麼?(輕拿輕放) 小結:量筒壁上有刻度,這刻的單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來表示液體的單位。在我們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測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問:你們認為在讀數據時,視線應怎樣?出示:(讀數示意圖)視線應與量筒上的刻度與液面相平。 講述:很多同學一定想馬上使用量筒來測量水的多少了,現在就請各小組用量筒分別測出三個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測量的結果寫在探究記錄紙上。各組匯報測量結果。 自評:科學思維的培養離不開科學儀器,儀器的介入增加了驗證的准確性,正確使用儀器有利於思維空間的拓展。 4、練習測量50毫升的水。 5、小結延伸。 今天我們就怎樣比較水的多少進行了研究,大家有什麼收獲?還有什麼新的問題嗎?在生活中,大多數液體的包裝材料上都標有具體多少毫升的數據,請大家注意觀察。
❻ 小學科學 《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准下的科學課堂教學形成了新的預設與生成關系,一方面生成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過程,具有不確定性和多樣性,另一方面對一定的生成(結果)來說,一定的預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生成學習的起點,也是教師核驗反饋信息和促進學生下一步學習的一個重要依據。
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教師預設為主的,但有時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意外生成問題。當出現這些問題時,教師是置之不理呢還是隨之改變教學策略?我覺得只要課前功夫到,准備充分,加上教師的教學機智,課前的預設可以為課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
一、課前要精心預設
在教學中,預設是必要的,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但同時這種預設是有彈性的、有留白的預設。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
我在執教《比較水的多少》時,為了能靈活應對生成問題,我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作了探究。如何比較水的多少,我試教了好幾次。第一次我是請學生說了兩種常見的方法,請學生選其中的一種進行實驗,這樣不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好的發展。第二次我是請學生把所有的方法都說出來,然後比較那一種最簡單,讓全班同學用同一種方法來實驗,這樣扼殺了學生的意願,不能很好的發揮學生的個性。第三種我請學生把各種方法都說出來,為了讓學生能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又尊重學生學習的意願,就請學生選取最喜歡的一種進行探究。可想而之,第三次的教學效果最佳。
二、尊重學生的生成
如果每次學生有了創造的火花,有了有價值的生成,而教師給他的則是失望和不能滿足的信息,學生的主動、積極思維就是磨滅,這樣的學生培養顯然也是一句空話。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也是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是留到課余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在研究。比如有個同學說比較水的多少可以用稱來稱,我沒有打斷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有思考的餘地。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在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學生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我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學生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智慧潛能會火山爆發般的吐露出來。
三、及時調整預設
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教師顯然沒有預見到學生的這個生成,所以一旦學生提出來之後,沒有及時調整好自己的預設,而是匆匆的予以否定掉,這是不行的。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在課堂實踐中也好好的做了,遇到這樣的出預設的現象也會合理的去處理了,所以,要給學生騰出空間,為學生生成提供條件,鼓勵學生生成。我在上《比較水的多少》時,用什麼方法來證明水的多少時,有一個學生用眼睛來觀察的方法來證明,而且說得有板有眼。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機械地照搬「預設」。而要根據教學進程和學生需要的實際,不斷地進行調整,從而使師生在互動過程中真實的精彩的動態生成。
❼ 科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比較水的多少》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比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三年級上冊「水」單元的,本課是結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較液體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覺有時會出現錯覺,所以為了精確地測量就需要藉助一些儀器、量筒就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教材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從形狀不同而且裝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哪只瓶子里裝的水多,哪只瓶子里裝的水少」,用比較的方法入手,通過引導學生經歷假設(猜想)、制定實驗方案、運用各種材料進行驗證比較、搜集整理事實、思考加工得出結論,最後交流研究成果的過程;其次是引出量筒這一測量工具,量筒是測量液體體積多少的玻璃儀器之一,在以後的科學課上要經常用到。教材用圖片、文字提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和動手實驗,進一步認識水,從而體會到水與每種生物都息息相關,增強節水意識,自覺保護水資源,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什麼事都十分好奇,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慾強,對實際操作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直觀事物感知較強,還是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在科學探究上,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科學的樂趣。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水的多少。進一步學會用科學實驗來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學會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過程與方法目標:知道比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較簡單的,認識毫升。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及樂於合作交流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利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較出水多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