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提醒幼兒節約糧食水電,有環保意識的教案
活動目標:理解農民勞動的辛苦,知道要愛惜糧食。 活動准備: 1. 經驗准備:學習古詩《憫農》,並理解其含義。 2. 物質准備: (1)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飯。 (2)課件:一粒米的來歷 (3)面板、適量的麵粉、盆、水。 (4) 配樂詩:《憫農》 活動過程: 一、觀察談話:這是誰浪費的 二、糧食來之不易 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裡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出示實物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2.演示動畫:《一粒米的來歷》中的場景一~場景四 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麼?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 3.出示場景五: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麼? 4.出示場景六: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麼? 師:好,我們謝謝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 5.教師根據幼兒的作出小結,教育幼兒要懂得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三、歌表演《憫農》 四、和面 1.向幼兒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幼兒分組和面,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及時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麵粉。 3.讓幼兒分組討論和面難在哪裡,並讓幼兒明白,雖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們還要把和好的面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種麵食和糕點。 五、討論:怎樣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好孩子 延伸活動: 區域活動:在語言區投放兒歌內容及圖片,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通過兒歌《大饅頭,哪裡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活動反思: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幼兒園每天都要倒掉一些剩菜剩飯。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設計了「愛惜糧食」活動來引導我們的孩子們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那糧食是從哪裡來的呢?小朋友們都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通過讓幼兒看《一粒米的來歷》課件,體驗和面,來感知糧食的來之不易,完成重點。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討論,通過討論、小結讓幼兒知道應該怎麼樣愛惜糧食呢,突破難點。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因為《綱要》中提到「社會教育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品質的形成」,所以在活動中還有家園配合、區域活動的內容,為目標更好地達成服務。 2.談談你在社會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活動模式? 社會活動與幼兒的一生發展密切相關,也是在我們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模式讓幼兒來真正理解、運用的活動,我在社會活動中會運用以下幾種模式來進行: 一、生活感知 這種模式適用於和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目標,如:認識超市、郵局等。利用現實生活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這是本活動的最大特色。讓幼兒在大自然、大社會中學習,在身臨其境中獲得相關的感性經驗。在參觀過程中,教師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去觀察、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幼兒。例如,鼓勵幼兒主動地向大人打招呼,主動地看一看、問一問、聽一聽、做一做,這既培養了幼兒大膽與成人交往的能力,又使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激發起對郵局工作人員勞動的尊敬之情。這樣的活動,將給幼兒留下深刻、美好的回憶。 二、情境陶冶 此模式運適於對幼兒情感方面的教育,如:關愛殘疾人、擁抱、等。改變了品德教育流於說教的方式,巧妙地運用移情訓練法引導幼兒結合實際生活事件設身處地地體會殘疾人的生活不方便。促使幼兒實現情感換位,即轉換角色去體驗特定的社會情感和事件並產生移情;使幼兒正確對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緒反應並採取積極的行動。 三、實際練習法 此模式運用於一些習慣養成,如:排隊、謙讓等。幼兒期教育的特點是「養成教育」。讓幼兒「在做中學」,大部分時間幼兒親自參與實踐練習,豐富了幼兒的直接經驗,有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② 一年級青山綠水教案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進入21世紀,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工業的生產,人們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資源,以不斷地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但也給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危害為了人類,為了自已,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有一個美好的生存環境,我們要從孩子抓起,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已。作為小學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從小學起就有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和美德.對小學生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從小具備環保意識與環保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有學生32人。他們掌握的基本知識比較少,雖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良好,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系統、不全面。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個別學生不願開動腦筋,學習興趣不濃,極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他們滯後的原因。
二、教學目的:
1、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環環境的生活方式。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持久地採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思想教育:
1、體驗健康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
3、樹立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
1、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得到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鍛煉。
2、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用水的意識增強,樹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體會自然之聲的美妙、和諧,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增強。
4、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把對全球環境的認識轉變為保護地球的具體行動。
四、教學內容:
1、從我做起,保護綠色生命。
通過活動,教育學生懂得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提高環保意識,激發熱愛祖國、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自覺投入到保護環境的實踐活動之中去。
教學重難點:
充分認識保護生存環境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確其迫切性和與我們每一個人的密切關系,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扔臟物,不踐踏草坪,不隨意摘花摘葉。
2、節約用水。
教學目標:
學生知道水的分布,了解物質的簡單分類,有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
重點難點:
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用水的意識增強,樹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了解我們周圍的動植物
教學目標:
通過了解我們周圍的動植物,認識自然、親近、熱愛大自然的目的。
重點難點:
人 與動植物和諧相處,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增強。
4、收集廢品,建立「綠色銀行」。
教學目標: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收集廢紙、廢報紙、飲料瓶等物品,建立「綠色銀行」。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收集廢紙、廢報紙、飲料瓶等物品,建立「綠色銀行」。
五、具體的措施
1、精心准備,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切實加強健康教育。
2、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
3、設置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5、課堂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問題研究與教學設想: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激發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決心。
③ 幼兒園中班科學垃圾怎樣分類教案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分類的標志,初步掌握生活垃圾分類. 2.懂得垃圾可以利用,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准備: 1.垃圾桶(分別貼上標志)、生活垃圾若干 2.有關錄像 3.手套、小猴木偶 三、活動過程: (一)感受垃圾的污染 播放錄像...,引導幼兒比較邋遢市和清潔市. 提問: 1.你喜歡住在哪座城市?為什麼? 2.如果你在邋遢市感覺怎樣? 3.怎樣使邋遢市變成清潔市呢? (二)認識垃圾分類標志,進行分類 小猴在邋遢市開了垃圾回收站. 1.猜猜垃圾桶上標志是什麼意思?(幼兒討論) 2.嘗試第一次分類. 3.講解標志意思,嘗試第二次分類. (三)了解垃圾回收利用 1.這些回收的垃圾為什麼要把它們分開來?還能有什麼用呢?(幼兒討論) 2.播放錄像,邊講故事《聰明的小猴》,觀看垃圾的回收利用. 簡單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