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科學交流討論我的臉上有什麼教案
設計背景 對於四歲的幼兒來說,對自己的身體已經有了初步認識,首先就讓他們認識身體的感官,五官是指「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 活動目標 1. 能用漢語說出自己的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 2. 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3. 培養幼兒仔細傾聽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能清楚的說出自己的五官。 難點:讓幼兒了解自己五官的用途。 活動准備 1. 小鏡子若干。 2. 五官掛圖1套。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小朋友們好,看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啊!通過幼兒的回答,讓幼兒拿鏡子照照自己的臉,看看自己的臉上有什麼。 基本環節:幼兒自己看清了自己的臉上有什麼,分別是:「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教師與幼兒練習五官的正確的發音。 游戲「教師與幼兒玩觸摸游戲,教師說幼兒聽指令。 例如:教師發出指令,鼻子鼻子,眼睛時,幼兒手指停留在鼻子上,教師發出指令,眼睛眼睛,耳朵時,幼兒手指停留在耳朵上。 結束部分:幼兒與教師玩觸摸游戲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學習,幼兒有了很深的認識,從對五官的模糊逐漸到能跟隨教師的指令完成正確的指法。 幼兒從最初的不理解,不接納,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游戲,慢慢的開始對本課以理解,接納的方式輕松愉快的接受本課。在情感上幼兒會積極的參與活動,踴躍發言。知識,有兒學會了五官的正確的發音。技能:幼兒能跟著教師的指令清楚的找到自己的五官。 幼兒在學習的方面我們應該參與肢體動作,這樣幼兒才可以正確的了解自己的五官,對於個體差異,我們要用另外的方法來引導他們。
『貳』 幼兒園討論研究型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能夠對探究不同聲音產生興趣。
2、知道物體的材質不專同發屬出的聲音不同。
3、嘗試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物體的不同特性。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幼兒用空蛋殼、鋼球、毛絨球、泡沫球、裝材料的小盒、托盤每人一份,沙蛋人手一個,幼兒
用於猜想、驗證的名字貼一份;教師用搖搖彩蛋一個,黑板猜想記錄一份,黑板一塊。
經驗准備:對聲音有一定的認識,玩過關於聲音的游戲;對泡沫球、絨線球和鋼球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1、活動引入:教師出示彩蛋,提出問題,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好玩的玩具,看看它像什麼?(教師出示搖搖彩蛋)——它叫搖搖彩蛋。(教師搖動彩蛋)聽到了什麼?為什麼會有聲音?你覺得裡面有什麼可以讓搖搖彩蛋發出聲音?(請幼兒說一說)
師:今天我們就要用搖搖彩蛋來做一個關於聲音的好玩的實驗
『叄』 幼兒園交流討論類教案豆豆的怎樣來的
主題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豆類的外形特徵,了解豆類的生長過程及用途。 2、探索豆類的生長,幫助幼兒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與交流他們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利用各種各樣的豆類進行藝術創作,感受日常生活中具有美感的事物。 4、樂意參加種子發芽的實驗,知道種子發芽需要水和空氣。 5、知道豆製品是營養食品,喜歡吃豆製品,能大膽地交流有關豆製品的經驗。 環境創設: 1、主題牆飾:和幼兒一起布置主題環境豆豆家族;關於豆豆家族的圖片、故事、游戲、小製作等。 2、實物展覽:各種各樣的豆豆展,如黃豆、豌豆、赤豆等;豆豆裝飾的物品;豆豆發芽等。 區域融合: 語言區:提供各種精緻的圖書或磁帶供幼兒欣賞(如故事《老豆過生日》等)除此以外還提供一些與故事有關的實物、精美的底版、指偶和許多頭飾,讓幼兒在拼拼擺擺的過程中熟悉感受整個故事。 美工區:經典豆豆作品欣賞;自製連環畫《豆豆的變化》;提供蛋糕小盆子、提供貼有即時貼的盒子讓幼兒先畫再按輪廓貼豆豆作品。 1、看圖示了解豆豆粘貼的創作步驟,嘗試用各種豆豆粘貼出簡單的物象 2、能創造性地把各種圖形進行拼貼。 3、豆製品菜場:准備各種各樣的成品蔬菜及豆製品和半成品豆製品讓幼兒製作並進行游戲。 科學區: 1、觀察豆豆的變化,對豆豆變化的不同做數量統計。 2、准備各種豆豆讓幼兒按數取物。 3、摸一摸、聽一聽豆豆再不同的道具里發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建構區:提供更重積木讓幼兒為豆豆建構豆豆家園。 表演區:提供通話故事的磁帶、道具等供幼兒表演"豆豆成長";聽著音樂用豆豆作品進行藝術造型展示。舞蹈:拾豆豆家長工作:
『肆』 大班科學討論型活動:我們需要干凈的河水的教案怎麼寫
科學討論型活動是(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
『伍』 如果在幼兒園組織討論交流型活動,在開始是如何用語言引起小朋友的探索興趣
可以用小朋友們感興趣的事物開頭,比如說用近期比較流行的動畫片來做引子,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後,再把話題引入到自己要開展的討論交流
『陸』 幼兒園大班科學討論交流型活動教案《認識高速公路》
目標:
1初步認識紅色和綠色
2並能指吃紅色和綠色的事物專
活動准備:掛圖紅屬娃娃綠寶寶紅色及綠色的玩具或事物
活動過程:
1、介紹紅娃娃,並告訴小朋友為什麼叫紅娃娃(我叫紅娃娃,因為我的衣服。鞋子都是紅色的)
2。介紹綠寶寶,並告訴小朋友為什麼叫綠寶寶(我叫綠寶寶,因為我的帽子是綠色的,衣服是綠色的,褲子也是綠色的,所以大家叫我綠寶寶)
3、引導小朋友在玩具中找出紅色和綠色
『柒』 幼兒園大班科學討論型活動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彈性
活動前思考
1、設計意圖
有彈性的物品在我們的周圍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歡玩一些利用彈性的原理製作的小玩具,但是他們只是覺得這類玩具好玩並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學原理,而作為教師要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適當地對其進行科學啟蒙,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通過讓幼兒觀察、探索、操作等來理解物體的彈性並在理解的基礎上來遷移生活經驗,了解更多有彈力的物品從而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離不開彈性物品的,有了這些彈性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的幫助,使我們生活的更加舒適、美好。
2、重點難點
重點:在探索、製作等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及物體彈性的用途。
難點: 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活動的發現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探索、製作等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及物體彈性的用途。
2.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活動的發現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3.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活動准備
1.皮筋、海棉、彈簧、橡膠做的小球等有彈性的物品若干。
2.記錄單每組一張
3.生活中的彈性物品(枕頭、彈性小玩具、彈簧秤等)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彈性物品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在桌上為你們准備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你想來玩一玩嗎?」
*提出要求:四個小朋友一組,桌子上的東西你可以用來捏一捏,拉一拉,玩好了還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看看裡面藏著什麼小秘密。
評析:教師提出清晰的要求讓幼兒帶著好奇去觀察、操作,即讓幼兒有了操作的慾望,又給了他們明確的目的,為下一步的講述做好了鋪墊。
*幼兒觀察操作(教師指導)
*請幼兒帶著發現回到座位,教師提問:剛才我們去玩了好多好玩的東西,請你來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麼?你發現了什麼秘密?
*教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發現邊操作邊回答(如:拉皮筋的時候會變長,鬆手就變成原來的樣子,捏捏皮球會扁下去,鬆手又鼓起來了等)
*教師總結:剛才我們在玩材料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秘密,桌上的東西在用力的時候他的形狀會發生變化的,不用力的時候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這種現象叫物體的彈性,原來我們桌上的東西是又彈性的。
評析:在此過程中教師在請幼兒講述時,圍繞了彈性物品的特徵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進行了表述,「例如在玩海綿時引導幼兒說出海綿在用力時會變形,鬆手(不用力)時會變成原來的樣子」最後教師在總結更是讓幼兒對彈性物品有了一個完整的概念,理解的更加透徹。
二、第二次操作,加深理解。
*教師:「老師呢,又給你們在桌上准備了很多不同的材料,但是這次的材料有的是又彈性的有的是沒有彈性的,要請小朋友來動動小腦筋把有彈性的物品找出來並記錄在記錄單上,但每組只有一張記錄單要請一組小朋友來合作完成,並最後還要推選一名組長來介紹。
*幼兒再次操作
*每組推選一名幼兒上來介紹發現的彈性物品
*教師根據幼兒的介紹進行總結,並將有彈性的物品放入籃子進行歸類。
評析:這個過程是教師幫助幼兒再次理解彈性的過程,通過尋找彈性物品並進行表述,孩子們更深入地理解了彈性的概念,並且教師在這一操作過程中嘗試了用小組合作的方法,給了幼兒更大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是積極的,思維是活躍的,在相互的討論合作中進一步鍛煉了他們的能力。
三、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彈性
*教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幹,找到了這么多有彈性的物品,那你在平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有彈性的物品呢?它有什麼用?
*幼兒討論並回答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補充或者豐富。如:沙發、床墊、彈跳床、自行車輪胎、彈簧秤等。
評析:通過兩次操作以後孩子們對彈性物品有了一個清楚的概念,然後在引導幼兒從周圍生活中入手,尋找生活中的彈性物品,使他們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彈性物品,這些東西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的幫助,是我們生活的更加舒適、美好。
四、增加生活經驗,製作彈力毽子
*教師出示一個彈力毽子引起興趣。
*教師:看,老師手裡是什麼?你們想來做一個彈力小毽子嗎?
*教師指導幼兒學做毽子
*幼兒將做好的毽子拿到操場上玩。
評析:這個過程即是生活經驗的再次遷移,又為能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還可以用這個做好的彈力毽子來參加體育鍛煉,可謂一舉多得。
活動反思
在這個科學活動中,教師清楚的運用了三大環節,過程清晰、合理。在整個活動中教師運用了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幼兒積極探索、發現秘密。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能為這個活動服務,如:第一環節的設計給了孩子一個清楚的彈性的概念。第二環節增加了孩子對彈性物品的認識,第三個環節遷移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使他們更多的了解了有彈性的物品。這三個環節以點到面、層層遞進,拓展了孩子的經驗。並在活動中教師嘗試了讓幼兒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探索,培養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