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班餐後禮儀教案一😶
一、活動目標抄1、讓幼兒懂得車道的分布,知道行走時應走人行橫道。
2、培養幼兒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
二、活動准備三、活動過程1、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2、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圖片上的小朋友在過馬路時是怎樣行走的?"2、關鍵步驟:
(1)幼兒分辨出馬路上哪條是車道,哪條是人行道。
(2)幼兒同家長一道在馬路上行走時應走人行道。
(3)幼兒過馬路走人行橫道。
3、與幼兒討論(1)有時我們在過馬路時,卻遇到了馬路上沒有人行橫道,想想看,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
(2)過馬路時,怎樣做才能保證交通安全?
四、活動延伸1、戶外活動:
在戶外場地畫上行車線、斑馬線,請小朋友扮演司機或行人進行"行走"游戲。
2、幼兒操作練習:
翻看《禮儀教育幼兒用書》第五冊第45頁,請小朋友從書後找到"行人"和"騎車"的貼紙,貼在圖中相應的位置上。
『貳』 幼兒園小班 (餐後散步)活動環節
一、「一條長線」啟發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多種玩兒法,使幼兒每天都能在動腦、動口、動腳的多部位鍛煉中達到身心健康發展的散步目的。
1、「小猴走鋼絲」(鋼絲就是地上貼的一條長線)
這個比較傳統的體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玩的平衡游戲,但玩兒兩遍之後,孩子們就開始厭煩了。這時,如果教師及時引導孩子創新游戲玩法,增加游戲的難度,使之多樣化,就能重新調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
如:提供易拉罐、沙包、塑料圈等輔助材料,孩子們就能創新出「頂沙包走鋼絲」,「障礙走鋼絲」等帶有難度的玩法,使幼兒在有趣的多樣化游戲中達到快樂散步的目的。
2、游戲「測量長線有多長」
同樣是「一條長線」,如果教師提出新的問題:「孩子們,我們測量一下這條長線有多長?」孩子們會七嘴八舌的說出多種測量方法,如用尺子、跳繩、積木等工具量,最後我提議:「用小腳量」(可以達到數步的目的),要求是腳尖頂著腳跟走,一遍走過之後。
孩子們驚奇的發現,每個人的步數都不同,教師接著提出問題:「為什麼步數不同?」通過第二遍嘗試,孩子們總結出:
①腳大步數就少,腳小步數就多。
②兩腳頂緊走,步數就多,拉開距離走,步數就少。孩子們一遍一遍的嘗試,總有不同的發現,在游戲中,即達到了散步的目的,又豐富了測量知識,還發展了幼兒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滿足了大班幼兒的自主性。
二、通過「大帶小」活動,飯後在散步中,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愛心,發展起語言交往能力。
午餐後引導孩子們兩人一組牽著一名弟弟妹妹的小手,在走廊里散步,邊走邊給弟弟妹妹講周圍牆飾、小畫廊,帶著弟弟妹妹「走迷宮」「走鋼絲」,新入園的弟弟妹妹忘記了哭鬧,平時總喜歡追逐打鬧的男孩兒們,變得異常「溫柔」「耐心」,好一幅溫馨、和諧、充滿愛心的畫面。
散步後,孩子們把弟弟妹妹送回班中,自己回班悄然入睡。通過這種大帶小的散步活動,使孩子們知道自己長大了,在照顧弟弟妹妹的同時,增強了責任感和愛心,發展了他們的語言交往能力。
(2)餐後活動教案擴展閱讀;
幼兒園的特性;
一、基礎性、啟蒙性
從教育體制的角度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實的發展,為幼兒今後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於幼兒生活。
三、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世界。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理解事物,對世界形成相對抽象的認識。
幼兒的這種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構成成分。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幼兒發展的根本,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基礎。
四、潛在性
與中小學課程相比,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課程的潛在性和隱蔽性的特徵。當然,中小學課程也存在隱性課程,但畢竟顯性課程的力量要強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