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與反思《什麼東西不見了》
【設計意圖】
溶化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科學現象,孩子們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對於溶化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卻是模糊的,不確定的。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觀察、操作、記錄、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並且對科學現象有濃厚的探索興趣。本節課就是引導幼兒通過實驗來感知、理解物體溶化的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觀察、記錄能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好奇心和求知慾的驅動下探索操作、初步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並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
【活動准備】
杯子、面糖、砂糖、冰糖、小塊糖、果珍、一次性紙杯、碟子、熱水、涼水、記錄表、筆若干。
【活動重難點】
在實驗中探索、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等因素有關系。
【活動流程】
(一)猜測和假設:
教師出示各種不同的物品(石子、棉花、各種糖、植物種子等等)。幼兒猜測:哪些物品放進水裡能化,哪些物品放進水裡不化?
幼兒自由交流討論後進行分類:能溶化的一組,不能溶化的一組。
提出問題:如果把這些能溶化的物品放到水裡,哪些化得快、哪些化得慢?怎樣做能讓它化得快一些呢?導入課題。
(二)第一項探索活動:
什麼樣的物品化的快?什麼樣的物品化得慢?(幼兒帶著問題,在求知慾的驅動下通過操作、記錄、討論、分析來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有關系)
1、請幼兒觀察桌上的各種試驗用具並說出它們的名字。(四種糖:面糖、砂糖、冰糖、塊糖,每人一個貼有不同糖的圖案的實驗杯子、攪拌棒、一杯溫水、一份調查表、一支彩筆)
2、引導幼兒猜測:如果我們把這四種糖分別放進水裡,哪種糖會先化完呢?為什麼?
3、幼兒按照自己面前杯子上所貼的標志取對應的糖,在老師發出指令後同時把糖倒入杯子並開始攪拌,比比誰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4、請幼兒在確定自己杯子里的糖全部化完後在表格中做記錄,第一個化完的寫上數字1,第二個化完的寫2,依次類推。
5、實驗結束後幼兒先在小組內交流實驗結果,然後在教師指導下把表格上的記錄結果統計到老師的大表上。
6、教師引導全體幼兒一起看錶格分析記錄結果,明確四種糖的融化速度排序。並請幼兒思考:什麼樣的物品化得快?什麼樣的物品化得慢?
教師小結: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有關系。
Ⅱ 小班科學活動《認識多少》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區分1和許多,初步了解1和許多的關系。
2.學慣用語言描述1和許多的關系。
教學重點:
1和許多的區別,讓幼兒了解1和許多的關系
教學難點:
用語言描述1和許多的關系
活動准備
1.大樹圖片1幅,樹上貼有許多桃子(桃子的數量與幼兒的人數相等)。
2.猴子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游戲:猴子摘桃。
(1)教師出示許多小猴子頭飾,問:「老師這里有多少個小猴頭飾?」(許多個。)
(2)讓每個幼兒戴上小猴頭飾,引導幼兒觀察後回答問題:「老師手裡原來有許多小猴頭飾,分給小朋友每人一個,許多個頭飾分成了1個,1個,1個......小頭飾。」讓幼兒跟著教師說:「許多個可以分成1個,1個,1個......」
(3) 教師扮猴媽媽,幼兒扮小猴,猴媽媽帶小猴去摘桃子。先讓小猴觀察樹上有多少個桃子,請每隻小猴去摘一個桃子。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原來樹上有許多個桃子,每隻小猴摘1個桃子,樹上的桃子摘完了,許多個桃子分成了1個,1個1個......桃子.
(4)請小猴把摘的桃子1個,1個,1個......放進大籃子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每隻小猴放1個桃子,籃子里有許多個桃子,1個,1個1個……桃子合起來是許多個桃子。
Ⅲ 小班一群鵝的教學反思怎麼寫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內學中臨時應變得容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Ⅳ 中班美麗的天鵝湖反思
活動目標:
l、能根據故事情節表現天鵝的各種動態,運用遮擋、疊印等方法現豐富的畫面。
2、嘗試給作品配匕合適的底色。
3、繼續與同伴友好合作,共同使用材料完成作品。
活動准備:
1、課件:天鵝湖圖片,兩只天鵝的小圖片。
2、水粉筆,水粉顏料,作業紙,調色盤,抹布,桌布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天鵝湖的圖片,引導幼兒欣賞和交流。
(1)教師:這是什麼地力。?這里有什麼?這些人鵝是什麼樣子的?什麼顏色的?
(2)教師:夕陽下,這些天鵝又是什麼樣子的?顏色有什麼變化?
2、與幼兒一起交流、討論創作方法。
(l)教師:天鵝湖中有許多天鵝,我們怎麼把它們表現出來?
(2)教師出示小圖,演示兩只天鵝的重疊方法,幫助幼兒理解上下、左右、多少。
教師:這兩只天鵝重疊在一起露處了哪些部分?擋住了哪些部分?
(3)師幼共同討論畫面背景的創作方法。
①教師:湖裡還會有什麼? (小魚、水草)②教師:湖水是什麼顏色的?怎樣表現湖水才能突出水面上的天鵝? (色彩區別)可以用我們學過的什麼方法添畫湖水?
3、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1)重點:各種姿態的天鵝。
(2)難點:湖水與天鵝顏色的搭配。
要點提示:1)天鵝的造型比較簡單,只要抓住天鵝長長的脖子這一特徵即可。
2)教師需要利用小圖片幫助幼兒學習畫面的構圖,理解天鵝之間的遮擋關系。
3)在為天鵝塗色的時候,要打破幼兒對天鵝固有色彩的印象,用擬人化的語言鼓勵幼兒大膽運用多種色彩表現美麗的天鵝。
4、展示幼兒作品,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師:你畫的天鵝在干什麼?
活動建議:
☆日常活動 繼續引導幼兒欣賞粉印版畫作品,討論畫面構圖的方法。
☆區角活動 ①科學區:觀察天鵝的外形特徵。②美術區:用油泥塑造各種動態的天鵝。
Ⅳ 幼兒園《小鵝吃草》教學活動反思
,小抄鵝叫,小鵝游水,小襲鵝理毛,小鵝轉圈,小鵝捉魚等。
分配角色,幼兒站成兩路縱隊扮演小鵝,教師扮演鵝媽媽,提醒「小鵝」看清「鵝媽媽」是怎樣走過斜坡的。「鵝媽媽」:「小鵝,小鵝叫哦哦,搖搖擺擺走上坡,腳步走穩下了坡。」邊念兒歌邊示範動作。
「鵝媽媽」:「孩子們,你們走到斜坡上去吃草吧!」「小鵝」依次走上斜坡並模仿小鵝吃草的動作。「鵝媽媽」:「天黑了。小鵝快回來吧!」「小鵝」回到原處。游戲反復進行兩三次。教師注意提醒幼兒上坡下坡時身體不要搖晃。
Ⅵ 小班科學大白鵝反思
教學反思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本節課中,我採用先聲奪人的辦法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即讓幼兒聽聲猜動物,實踐證明,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當我把白紙揭開,栩栩如生的大白鵝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時,孩子們的臉上更是滿溢著興奮的表情。
對古詩的教學,對於幼兒特別又是小班的幼兒來說顯得有點枯燥,但是如果運用適宜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也會讓他們興致盎然,並在積極地參與中,得到很多的收獲。
考慮到小班幼兒因知識經驗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首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選擇了《詠鵝》這首易於小班幼兒理解的古詩來進行教學。那麼如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的內容呢?我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趣味性的挖掘方面,花費了不少的心思。本次教學活動中,我主要採用肢體動作模仿來表現古詩內容。通過讓幼兒模仿大白鵝頭抬的高高的伸著脖子唱著歌、在水裡像劃船一樣游泳等動作來初步理解故事內容並感知詩的意境。這個活動環節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強,模仿得也很不錯,師幼互動也很好。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還初步了解大白鵝基本的外形特徵,如鵝長長的脖子,白白的羽毛,紅紅的腳掌。
但在「聽一聽,讀一讀」這一環節中,也許是教法設計還不夠理想,方式方法較為單一些,因此幼兒學習朗讀的情緒有所下降,有幾個幼兒注意力開始轉移,開始東張西望,不十分願意跟老師朗讀古詩。我想,如果我變換一些方式來教讀,如由教師朗讀詩句幼兒模仿動作;或教師一邊指著白鵝的不同部位,一邊誦讀相應的詩句;或者讓全體幼兒來誦讀,我來指掛圖。這樣就增加了形象性,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就不至於削弱。
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孩子在歡快愉悅的歌曲聲中學習表演古詩里的情景,在游戲活動中孩子表現的很開心,也學的很像。通過模仿白鵝戲水的動作進一步感知古詩《詠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