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小學三年級共有320名同學,已知參加數學課外活動的比沒參加的2倍還多2人,參加數學課外活動的有幾人
同學 幾年級了?學過方程么?設參加的人數為xx=2*(320-x) +2 解得x=214人
❷ 三年級數學活動課小結
數學活動課教學總結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一班有學生68名,經過上一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能懂得怎樣聽講。多數喜歡上數學活動課,因為,數學活動課上,同學們可以充分動手、動腦,在樂中學,數學活動課開設,調動了同學們學習 數學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但是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差、思維不夠靈活,有些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等。
二、主要成績:
1、通過開展數學游戲等活動,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在教學中,我注意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味性的東西,努力作到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比如,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小游戲,把枯燥無味的知識變的生動有趣。在上學期我還注意了活動課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絕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游戲都有濃厚的興趣例如:撲克、幻方、火柴等多可以納入數學游戲之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學生在活動中感到新穎有趣。我還注意重復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如充分利用數學符號、公式的抽象美,數學知識的協調美,數學語言的邏輯美,數學比例的技巧美,使學生體會到美所帶來的喜悅,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學生樂在其中,堅定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了學生的意志力,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2、注意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從數與形的角度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培養學生的愛祖國、愛科學、刻苦學習、認真鑽研的思想品質,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在活動中,我還足以通過開展數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結合事例和史料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的教育,如通過將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任何一個數學家的成功後面都包含著他的辛勤汗水。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4、我努力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後,把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學生立足實際,面向未來,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
5、在教學中,重復利用先進的電教手段進行活動課的教學,起到了化難為易、形象直觀的作用,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6、通過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尋求不同的解法,初步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通過認識圖形,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加強了數形聯系。
7、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數學知識面。
8、在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爭取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參與,又有利於優生才能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獲得自己最大的發展。
9、注意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通過一題多解等形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10、注意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幫助,在本學期中與家長及時取得聯系,促進落後生的學習成績,認真備課耐心輔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高了學習成績。
11、認真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推理、判斷、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組織學生游戲競賽活動,發展學生思維,進行數學游戲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發展智力。盡可能選擇通俗易懂又新穎又有趣的內容,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
三、不足和措施:
1、有些學生對數學還是不感興趣,老師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動手能力較差,思維不夠靈活,沒有明確開展數學活動課的重要意義。有待於進一步改進。
2、有些學生的實際操作活動能力不強。小學生的認識規律是從具體到抽象再到概念,是一個從個別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有些數學知識比較難以理解,如果通過數學活動課組織學生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實際中積累感性材料,就為理解知識架起了橋梁。
3、在教學中,有時候,容易忽視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培養。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對於形式不是很新穎的課就不感興趣。在教學中,大多數只 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的思想品德 的培養,使有些學生養成了一些如亂拿別人的東西等壞毛病。不利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科學、刻苦學習,認真鑽研的思想品質和合作意識的培養。
4、教學中的教具和學具不夠全面和使用。因為平時工作很忙,所以老師很少有時間自己去製作教具和學具,因此,使教學顯得枯燥一些,影響了教學質量。
5、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材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安排形式多樣的練習和數學游戲,應用題注意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識性的內容,適當增加有關本冊數學內容的歷史知識,這些不僅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於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6、狠抓落後生的轉化工作。為了全面貫徹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本冊教材的教學中,注意學有餘力的學生做一部分有難度的題,以更好的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學習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做到課堂上時時提問,課下及時監督,切實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7、加強學科教學研究,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和教育理論,並及時應用於教學實踐,同時注意總結經驗,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8、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都有數學活動課,可以利用這節課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結合我們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通過引導讓學生想辦法、訂計劃等來增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9、繼續學習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提高自己運用電教手段的能力。
10、加大家訪力度,及時與家長聯系,共同努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❸ 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什麼是周長說課稿
《什麼是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課本的44、45頁。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這是一節概念、測量與計算相結合,研究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開始學習的。是學生以後學習各種圖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也是幾何知識的重要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能測量、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2)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3)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後獲得的成功,樹立駕馭數學知識的自信。
【重點難點】
由於三年級學生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再加之本課內容是由面到邊線,學習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
認識周長,會測量並計算基本圖形的周長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周長的含義,初步探索各種圖形的周長的測量和計算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教法與學法教法設計】
為了使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我綜合運用「活動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課堂討論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則是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學法主要體現如下兩大特色:
1、教學過程體現「兩全、三動、一參與」:那就是讓全班學生動口、動腦、動手、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全過程。,
2、體現「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程序設計】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體現這一新理念,本節課我設計了「設境激趣,導入新課——操作探究,構建新知——運用知識,深化認識——課堂總結,拓展延伸」這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設境激趣,導入新課
活動一:看一看,比一比
借著08奧運會的契機,上課一開始,我利用課件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同學們,08奧運會在我國舉行,動物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瞧,一隻螞蟻正在練習跑步呢。
生動有趣的畫面,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我趁機引導學生觀察、說說這只螞蟻是沿著樹葉的什麼跑的:引導他們發現從起點起點出發,沿著樹葉的邊線走,又回到了起點,跑的是樹葉的一周。 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理解「樹葉一周」的含義,從而初步建立周長的表象,為下面學習什麼是周長做好必要的鋪墊。
(二)操作探究,構建新知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設計了兩個活動
活動一:描一描,說一說
「小朋友們,現在請你從收集到的樹葉中挑一片,在一張紙上用一筆描出它一周的邊線,行嗎?」
在學生獨立活動之後,我請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說說 「是怎樣描的」。學生在描的時候可能會有不同的起點,這時老師著重引導學生明確:不管從哪裡開始描,最後都要回到起點。從而滲透「周長是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的含義,教師小結並板書:樹葉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然後讓學生描一描課後練習題第一題中的圖形。
在學生經歷了上述活動後,讓學生在看、描、說等活動中,理解「什麼是周長」,從而建立平面圖形周長的描述性概念。通過短短幾分鍾描的過程, 學生的體會卻在不斷的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們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在學生對周長的含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後,為了使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什麼是周長」,而且感受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讓他們從生活中找一個物體,或者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說說「什麼是周長」,例如:數學書封面一周的長度,就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課桌面一周的長度,就是課桌面的周長;並用手去摸一摸他們,讓學生切實感受周長的存在,理解概念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學習興趣。從物體表面的周長拓展到不規則圖形的周長,這樣,對 「周長」這一概念的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緊接著教師板書: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還可以讓他們明白不僅我們身邊有周長,就連我們身上也有周長,引導學生認識腰圍,頭圍
「商店有大、中、小碼三種型號的褲子,陳老師想買一條,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我適合穿什麼碼的呢?」引導學生說出要量腰圍。要結合生活實際,在測量過程中根據現實問題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和方法,以及利用測量進行數學探究活動,因此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測量工具和方法,互相合作,量出同桌的腰圍。同時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俗話說:聽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動手做一遍。學生只有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能得到培養 .
(三)運用知識,深化認識
創設「闖關」情境,激發學生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下面的學習中去。沒闖過一關就會得到相應的分值,最後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勝利者」
第一關: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採用適當的方法,在小組中與同學合作,測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讓學生在小組探究中學會量平面圖形周長的方法,從而為後續的學習幾何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作好鋪墊,同時也可以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數學理念。)
第二關①農民伯伯要給花圃圍上籬笆,這圈籬笆有多長?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於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練習的設計必須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所以,我設計了以上兩個練習 .
第三關:為了讓學生感受平移的數學思想,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判斷每小題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先作出自己的判斷,再在小組中交流討論,在班級發言時,教師藉助多媒體展示平移邊線的過程,直觀地讓學生看出第一組的兩個圖形的周長不一樣,第二題的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
整個闖關游戲由易到難,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裡特點和知識經驗水平,這樣設計可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並運用知識,。荷蘭學者弗賴蘭塔爾指出:「學習數學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中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課堂總結:為了可把本節所學的知識、技能及思維方法進行歸納梳理我設計如下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①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②有關周長的知識,你還想知道什麼? 2、拓展延伸:課後找一片自己最喜歡的樹葉測量它的周長。【設計意圖:這樣從課內拓展到課外,既豐富了教材內容,又將學生的學習興趣無限延伸。】
【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圍繞「什麼是周長」這個課題,從樹葉和一個圖形入手,再引導學生自己選擇生活中的物體或具體的圖形,說出「什麼是周長」。這樣從個別到一般地深化學生對「什麼是周長」的認識,從而扎扎實實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