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大班古詩竹枝詞教案
一、讀話導入《竹枝詞》 同學們見過「太陽雨」嗎?一邊下雨,另一邊卻陽光燦爛。有一句詩說得好——(試探學生是否預習),嗯,就是我們本課要學的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二、指導學習詩句 1.學生交流了解到的有關劉禹錫的資料。 2.簡介竹枝詞。 「竹枝詞」是流行於古三峽地域的一種民歌,含思宛轉,清韻悠遠,音調和諧,明朗歡快。人們在勞作之餘,成群結隊在江邊、堤畔吹笛、擊鼓,邊唱邊舞,抒發內心的感情,驅散一天的疲勞,是三峽人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劉禹錫在夔州,經常見到這種場面,極為欣賞,因而填寫了許多「竹枝詞」,今天要學的就是其中廣為流傳的一首。 3.理解詩意。 (1)指名朗讀,齊讀。 (2)藉助注釋,自讀並思考詩句的意思。 (3)同桌互說,再全班交流。 「楊柳青青江水平」:江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大江水面平靜。 「聞郎江上唱歌聲」:只聽到江面上傳來情郎唱歌的聲音。 「東邊日出西邊雨」:東邊出太陽,西邊卻下著雨。 「道是無晴還是晴」:說不是晴天吧,卻還是有晴的地方。 (4)朗讀全詩,再指名把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4.讀中想像。 (1)讀了這首詩的前兩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一場太陽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邊,看到江邊的楊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綠,江水平靜,耳畔忽然傳來一陣熟悉的歌聲,原來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像一下,這首詞的後兩句寫出了少女什麼樣的心理? 三、指導朗讀、背誦 背誦《竹枝詞》。 四、作業 1.默寫這兩首古詩。 2.課外搜集劉禹錫的其他《竹枝詞》讀一讀。
㈡ 幼兒園中班剪貼《熊貓吃竹子》教案
活動類型:美工---泡泡泥 活動名稱:小熊貓吃竹子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積極參與製作的興趣。 2.通過故事得知小熊貓的基本構造是用球形和橢圓形組成的。 3.能夠認識一些常用色,用名字進行在一次的顏色認知。 活動准備:泡泡泥 牙簽 黑色筆 盤子 小熊貓吃竹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課前准備 向家長解說課程說明及本次活動有關的注意事項,通過播放圖片的方式讓家長對泡泡泥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故事導入 1. 從前有隻小熊貓,它特別喜歡吃竹子,於是,就種了一片竹子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小熊貓吃竹子圖) 2. 提問:誰來到了竹子地? 3. 教師出示小熊貓的圖片來進行提問,這是誰? 4. 它的身體都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都是什麼形狀的? 三.找出水滴形及球形 1. 提問:小熊貓的顏色有什麼不同? 2. 它們身上都用到了哪些形狀和顏色? 3. 哪些地方都用到了圓形形?(出示圖) 4. 球形有幾個?橢圓形有幾個?大小一樣嗎? 5. 通過以上提問,讓幼兒更加細致的了解到小熊貓的身體構造。 6.幼兒觀察竹子的顏色和形狀特徵。 四.操作活動 1.教師邊示範邊講述小熊貓和竹子的基本做法,製作出一隻小熊貓一根竹子。 2.幼兒人手一塊泡泡泥,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製作。 (1)分析圖 (2)根據圖進行分泥 (3)獨立完成製作 五.親子合作創意(大顯身手) 1.在完成作品的基礎上給小熊貓創意添加一些裝飾品,讓自己的小熊貓與眾不同。(家長幼兒共同完成) 例如:帽子 圍巾 衣服 領結 頭花 2.將製作好的小熊貓展示在長有竹子的作品盤里。 六. 兒歌表演 幼兒跟音樂學習小熊貓的動態。
㈢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 竹林公主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竹筍可以長成竹子、竹葉是熊貓的主要食物。
2、欣賞散文詩《小竹林》,感受其意境的優美。
3、學習詞語:春筍;嬉戲;一節、一節又一節。
二、活動准備:
1、課前引導幼兒探究竹子的生長過程。
2、竹子盆景、竹筍兩根及其字卡。
3、《小竹林》課件
4、自製:幼兒人手一份散文詩《小竹林》閱讀繪本(圖夾文)。
三、活動過程
1、觀察竹筍及竹子,知道竹筍長大了就是竹子,許多竹子在一起就是竹林,竹林是熊貓的樂園。
(1) 出示竹筍,請幼兒認認、說說,引導幼兒說出春天的竹筍叫「春筍」(出示字卡)。
(2) 幼兒觀察竹子盆景,引導幼兒說出「竹子」的名稱(出示字卡),說說它長的什麼樣子?幼兒說說誰喜歡吃竹葉(熊貓)?重點觀察竹竿上的竹節部分,通過觸摸竹節、用動作模擬竹子長高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詞語:一節,一節又一節。
(3) 運用遷移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許多的樹木在一起是樹林,那麼許多的竹子在一起就是什麼呢(竹林)?誰喜歡居住在竹林里(熊貓)?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2、觀看「小竹林」課件,感受畫面的優美意境。(春雨——春筍從泥土裡冒出來——一節,一節,又一節——長成小竹子——大竹子——竹林——熊貓在竹林里嬉戲)
(1)幼兒分別說說自己喜歡哪一幅畫面,為什麼?教師點擊相關畫面,幼兒集體欣賞。
(2)幼兒模仿熊貓玩耍的動作,理解詞語:嬉戲
(3)幼兒翻看圖書《小竹林》,加深對散文的理解及記憶。
(4)再次欣賞「小竹林」課件,配上文字,教師朗讀,幼兒可以選擇看書,也可以選擇看屏幕畫面。
3、幼兒欣賞配樂朗讀《小竹林》,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選擇輕聲跟讀。
四、活動延伸:
可將繪本投放在區域中,讓幼兒自由翻看、閱讀。
㈣ 幼兒園竹子熊貓圖什麼主題名字好聽
盼盼時光
有隻大熊貓就叫盼盼
和竹子在一起是大熊貓最喜歡的時間
㈤ 幼兒園竹子熊貓圖什麼主題名字好聽
盼盼時光 有隻大熊貓就叫盼盼 和竹子在一起是大熊貓最喜歡的時間
㈥ 幼兒園大班綠竹林教案
教案,是在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學生和環境等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課堂教學的活動,是一回個動態的、持續答創造的過程。這種規劃,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現,但更多、更豐富的內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儲於教師心中的架構。前者是「有形教案」;後者是「無形教案」;前者是「顯性備課」、後者是「隱性備課」;前者是「備課於書」、後者是「備課於心」。
誤區之一:寫教案=備課;
誤區之二:教案越詳細越好;
誤區之三:教案可有可無。
㈦ 幼兒園大班游戲滾竹環教案
游戲名稱:《滾皮球》
游戲目的:1.訓練運用走、跑、蹲和站等動作技能,增強腿部、腰腹和手的力量。
2.提高身體動作的協調性,激發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游戲准備:1、大皮球(每人一個)
2、平整、無障礙的空地。
游戲規則:1聽口令行動,不可以自己隨意行動。
2.滾球時要用手推,不得用腳踢,皮球不能離開地面。
3.幼兒追球時要追回自己的球,不可以去搶他人的球。
游戲玩法:1.邊走邊滾球,幼兒每人1個球站在操場的一端,皮球放在自己的腳下,彎腰半蹲手扶球。當聽到「向前滾球」的口令時,幼兒邊彎腰邊走推球向前,慢慢的走向場地的另一邊。
2.滾球接球,幼兒兩兩結伴,只拿1個皮球,面對面相距3米蹲下,一名幼兒手扶皮球。當聽到滾球的口令時,手扶皮球的幼兒就將手上的球滾向對面的同伴。對面的同伴接到球則等待老師的口令。以此類推進行。
注意事項:1.重點指導幼兒如何把握滾動的方向。
2幼兒在場地上追球時,提醒他們不要跑的太快,以免摔倒或碰他人。
3.根據幼兒的能力配對,能力好的拉長距離,能力差的則縮短距離。
(七)游戲名稱:《玩沙包》
游戲目的:1.提高頭頂、腳走和手拋接等動作的技能。
2.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准確性和平衡性,激發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游戲准備:1、小沙包(每人一個)
2、平整、無障礙的空地,最好是跑道。
游戲規則:1肩和頭頂沙包行走時都不能用手扶。
2.行走時不能故意推、撞、踩他人。
3.結伴拋接沙包時不能往對方身上投。
游戲玩法:1.頂沙包,幼兒在場地上手拿一個沙包等待,教師先示範,將沙包放在自己的頭上,全體幼兒也把沙包放在自己的頭上。當聽到跟著老師走的口令時,幼兒一個個頭頂沙包放在自己的頭上,一個接一個跟在老師後面走。
2.拋接沙包。幼兒在場上分散站立,用雙手將自己的沙包向空中拋起,待沙包落下時接住,再跑向空中,下落時用雙手接住,如此反復。
㈧ 本土資源竹子子在幼兒區角游戲中的運用
幼兒園區域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探索方式為主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個體活動空間,能促進他們更好地發展,因此,區域游戲也愈來愈受到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我園作為一所農村幼兒園,如何從實際出發,充分利我們當地得天獨厚的本土資源,更好地開展有農村特色的區域游戲,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們在實踐中將農村本土材料與區域游戲進行了有機的結合,每個班以一種本土材料為主線,輔助於其它材料,將一種本土材料巧妙地融於各個區域游戲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以「竹」為例,談談我們是怎樣把一種本土材料有效運用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的。
一、多形式地收集本土材料,滿足區域游戲的需要。
1.社區資源的利用。
《綱要》中說: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毛竹生長在山上,目前我們這絕大部分屬於集體資產,一般家庭很少有。於是我們就充分利用林場等社區資源,尋求他們的支持,幫助我們收集毛竹。
2.家庭資源的利用。
我們一方面利用家長資源收集家庭中各種竹子,如淡竹、野竹子等,為游戲收集材料;另一方面利用家庭里竹編工匠或藝人的資源,對現有的材料進行半成品的加工,如對毛竹進行劈篾、劈成塊面狀、劈成筒狀等,把竹子磨光滑,保證幼兒游戲的安全。家長資源利用還體現在利用各種竹子材料,編織竹用品或竹工藝品,引導幼兒學習簡單的編織手法等。
3.幼兒資源的利用。
我們還利用幼兒自身去收集相關的竹子材料,既可以通過幼兒的親自收集的過程中了解相關的竹子的知識,引發幼兒對這個竹子可以干什麼的思考;還可以增強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因為玩自己收集到的熟悉的物品開展游戲,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體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
4.網路資源的利用。
竹的知識或竹的編織品很多,僅靠教師的知識或我們家長、社區的資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還通過網路縱橫時空、海納信息的特點,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他們游戲的材料,如:手編竹篾板等,為幼兒的游戲提供更廣闊的材料空間。
二、師幼互動創設游戲環境,營造區域游戲的氛圍。
《綱要》中說: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環境是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幼兒與物之間互動的關鍵性因素。為此,在區域游戲環境的創設中,教師和幼兒一起行動起來,創設了以「竹」為主材料的游戲環境,讓環境發揮特殊的、潛在的影響作用,成為「不說話的教師」。
1.區域環境創設中材料的統一性。
在區域游戲環境創設中,我們每個區域的環境創設都是以「竹子」為主材料,其它材料進行輔助的形式。雖然都是以「竹子」為主材料進行創設,但有的用的是毛竹、有的用的是淡竹、有的用野竹。我們用毛竹的竹筒做成的各種動物造型,用毛竹劈出來的竹篾做成的各色花傘,用毛竹劈出來的竹片做成的各類裝飾畫等等。我們用淡竹拼搭成人的身體或各種造型,用野竹做成懸掛的風鈴等。
2.區域環境創設中師幼的互動性。
在區域游戲環境創設中,我們的幼兒也是環境創設的主人,是環境創設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欣賞者。環境創設中大的框架是教師創設的,裡面的內容是出自於孩子的作品,孩子做的小花傘、竹筒動物、竹片畫、各種顏色的竹風鈴,稚嫩卻不失童趣,天真卻不失美感。環境創設完成之後,孩子們發出了嘖嘖的贊美聲,「我們的班級真漂亮」的歡呼聲不絕於耳,孩子們體驗到了自己作為環境創設中的主人的自豪感。
3.區域環境創設中空間的立體性。
環境創設中在牆面上有平面的創設,還巧妙的利用空間,採取從上往下的懸掛式,進行立體的創設。比如我們把野竹子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塗上各種漂亮的顏色,串成造型各異的風鈴;我們把竹片畫串成一片片的,進行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懸掛。我們還利用游戲櫃子展示孩子的作品進行環境創設。如,把泡沫塗成漂亮的顏色,上面插上孩子做的各色小花傘,和牆上、空間懸掛的小花傘交相呼應,營造了濃濃的傘的世界。環境創設中的牆面、櫃子、空間懸掛的交叉組合,這種三維空間的合理使用隨時都會讓孩子與之發生互動和作用,充分體現環境創設的教育價值。
4.區域環境創設中區域的特徵性。
由於區域的不同,在進行各個區域環境創設時內容也不相同。我們根據每個區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創設,讓人一看到這個區域的環境創設就能想到這個區域的游戲內容,一走進這個環境創設的區域能激起游戲的興趣。比如,表演區,我們用淡竹拼搭成人的身體,用卡紙剪出人頭和舞動的四肢,一個個正在翩翩起舞的人躍然呈現於牆面,讓進行表演的孩子也不禁躍躍欲試,和牆上的小人一起來比一比,一起來表演。
三、一物多玩開展游戲活動,豐富區域游戲的內容。
我們的區域游戲主要分成特色區、學習區兩大類,學習區主要有表演區、語言區、智力區等組成。我們根據幼兒園主題活動的進程,以「竹」為主材料,在不同的區域開展了不同的游戲內容。
特色區:
我們以「竹」為主材料,理所當然我們的特色區域就是充分利用「竹」來進行的,我們特色區域的名稱叫「竹韻飄香」。我們把這個特色區域分成了5個小區域,分別是「竹筒變變變」、「美麗的竹片畫」、「風鈴大集合」、「我們的小花傘」、「竹的世界」,前四個區域是以幼兒繪畫、裝飾、印染等形式去動手操作、創造各種「竹」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性。在「竹的世界」這個區域里,則是把幼兒做出來的各種「竹」的作品,以不同的方式陳列出來,模仿社會生活中的「工藝品商店」,來進行幼兒之間的買賣交往,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學習區:
學習區主要是根據班級主題教學活動的進程來創設的區域。在學習區中,我們也可以通過「竹」這個材料,來開展學習區的游戲。比如,在智力區,通過竹枝或竹片來進行分合、加減的游戲,鞏固幼兒對集體教學中數學知識的理解。在語言區,我們通過圖片讓幼兒說說竹的一生,說說不同竹子的不同用途、不同時候的竹子的不同用途及不同部位的竹子的不同用途,還可以說說「長壽竹」、「湘妃竹」、「孟宗竹」等竹子的故事等等,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表演區,我們用竹板打出學過的樂曲節奏,來表演歌曲,可以用帶竹葉的竹枝編成帽子或用在竹枝上進行裝飾並編成帽子來進行表演,把教學活動的內容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深化和鞏固。
不管是特色區還是學習區,教師都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教學的進程、游戲的有效性等方面來調整輔助材料或游戲內容,更深入地開展該游戲。如:在「竹筒變變變」中,開始幼兒是簡單的竹筒繪畫,到進行單一的卡紙、毛線等輔助材料的裝飾,再到繪畫和輔助材料的綜合利用,游戲的層次在不斷地提升,幼兒游戲的興趣始終非常的濃厚。
四、多途徑地評價幼兒游戲,引發幼兒游戲的快樂。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要根據重點分配的內容及幼兒的游戲情況進行評價,讓幼兒體驗到游戲的快樂,並為下一次更好地游戲做准備。
途徑一:引導幼兒交流游戲的感受。教師通過這樣的語言「寶寶們,今天你玩游戲的時候有什麼開心的事要告訴我們呢?來引導幼兒說出遊戲的感受。
途徑二:通過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嘗試參與相互評價。作品的展示即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增強幼兒完成作品的成功感,體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在展示孩子的作品面前經常有孩子向自己的家長、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那種自豪之情、快樂之意洋溢於表。
途徑三:通過孩子或者老師發現的游戲中的問題,在大家共同想辦法解決的過程中,引發幼兒深一步的探索,提高游戲活動的水平。教師讓幼兒講述「你在游戲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需要大家幫助的呢?」對於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如對於缺少材料的問題,大家可以共同准備,以便下次的游戲開展;對於游戲中出現的規則問題,大家可以共同討論,制定相應的規則。
途徑四:教師觀察到游戲中好的地方、不好的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提問,引發幼兒的討論,進行針對性的評價,以便更好的開展下次的游戲,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區域游戲評價時,我們既有以教師引導游戲發展方向為主的評價、有師生互動促進發展的評價、有孩子展示自己成果的評價、還有幼兒分享自己經驗的評價等等,真正做到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來提高游戲活動的質量,促進幼兒的發展。
實踐證明,只有立足農村幼兒園實際,就地取材,充分挖掘農村本土材料,就可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內容,就能開展經濟實用、豐富多彩、深受幼兒喜愛的「本土化」區域活動。我們的幼兒就能體驗到區域游戲帶來的快樂,就能在游戲中獲得發展。
㈨ 幼兒園竹子竹子手工製作大全
1.屏風:美術加手工:剪刀,彩筆,竹子(竹條即可),透明膠帶,美工刀,鉛筆等 A:將竹子削剪成兩根牙簽粗細的竹條,然後沒8CM截斷一下,共要5根,當然要想屏風大可將竹條的長度,數量加多。 B:尋找有風景畫的掛歷等彩色卡紙,當然也可以自己繪畫。裁剪成7CM長3CM寬的長方形紙條(畫條)共要四張。 C:將四張畫條與五根竹條拼接起來,兩根竹條間加一張畫條,用透明膠帶完成。 D:將半成品沿著竹條與畫條的交界處折疊,使得屏風像摺扇子一樣,之後讓他保持這樣數分鍾,然後拉開,那麼一個立體的屏風就做好了,你還可以寫一些名言警句在上面!很不錯的工藝品! 2.簡易風力發電機 物理加美術加製作:易拉罐一個,剪刀一個,馬口鐵一條,木條一條,四驅車馬達一個,強力膠一瓶,彩色LED燈泡一些(或者燈泡,二極體) A:用剪刀將易拉罐上部分剪去1CM左右,保留剩下的罐體,也就是先做一個「杯子」,然後在杯體上等間距畫出三條,然後保留這三條,剪去剩下多餘部分,之後呈現一個圓底座加三個葉片,像螺旋槳,然後用剪刀尖在底座正中間鑽出一個與馬達中軸略小一點的圓孔。 B:有馬口鐵(就是普通的鐵片)將馬達牢牢包住,然後用釘子定在木條上。 C:用強力膠將葉片固定在馬達的中軸上,保證葉片的垂直型,水平性,向風性。 D:將馬達的兩根導線連接在LED燈泡上,保證導線介面連接正常(正負,接觸良好) E:手持木條快速向前奔跑,或者安裝在自行車上,在風的作用下推動葉片的轉動,進而推動馬達轉子的轉動,於是發生磁生電,LED燈泡就會亮,如果風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好,那麼與一節電池沒有區別,如果風力忽大忽小,則LED燈泡忽亮忽滅,如果再加一個敏感充電器,那麼就可以將電流儲存起來,然後釋放的電流,會比較理想!
㈩ 2015幼兒園小班教案數學主題《熊貓吃竹子》怎麼寫
活動背景: 今天的紙版畫活動是《熊貓》,熊貓雖然小朋友們都沒有親眼看過,但在電視里或者書上看過,所以比較熟悉,繪畫的熊貓小朋友都剛畫過,這次要來進行紙版畫的熊貓,小朋友們都特別感興趣。 活動過程: 一、動物猜謎,導入活動主題 教師:腦袋圓圓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愛吃嫩竹子。(熊貓) 二、引導幼兒觀察熊貓圖片,進一步了解熊貓的外形特徵。 提問: 1、它的頭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2、眼睛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3、它的耳朵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 4、它的四肢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教師總結:熊貓的頭是圓圓的,耳朵像半個圓,熊貓的身體胖胖的,像個氣球,四肢短短的,有點像橢圓形,它的身體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趙凌越說:我在書上看見的熊貓身體都是圓圓的,胖乎乎的很可愛的;周琦說:我知道熊貓喜歡吃竹子的;華夏飛說:熊貓我在電視里也看見過的,它不咬人的——) 幼兒由於平時在圖書、電視里經常能夠接觸到熊貓,所以對熊貓比較熟悉,對熊貓的一些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性也比較了解,能夠把熊貓的樣子比較清晰描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