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班數學活動比比誰最多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10以內物體數量並比較多少。
2.能正確運用數字記錄每次所夾種子的數量。
3.能大膽地講述自己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活動准備:
1.實物投影儀。
2.自製記錄單,黑色水筆;提供3種種子(蠶豆、花生、玉米),每組擺放1種種子;人手一雙筷子、1個小碗。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的形式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今天我們要玩什麼游戲嗎?對,我們要玩"看誰夾得多"的游戲。用筷子夾哪些東西呢?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種子。
(二)感知10以內數量--幼兒第一次游戲。
1.提出遊戲要求。
教師:今天我們不僅要看誰夾得多,還要看誰能准確地把自己夾了多少種子也記錄下來。
2.教師出示記錄單,並介紹游戲規則。
教師:你夾的是什麼,就在記錄單上找到相應的標記,然後在其下面的空格里用數字記錄你一共夾了幾顆。聽到開始口令時才能夾,聽到停止口令時就要放下筷子。
3.幼兒游戲。 、
4.幼兒交流。
教師:誰來介紹你夾了幾顆什麼?他夾的種子和記錄的數字是一樣多嗎?誰比他夾的種子的數量多?
5.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不僅數對了,而且也記對了。
(三)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多少--幼兒第二次游戲。
1.提出第二次游戲前的要求。 、
2.幼兒游戲。
3.幼兒交流。
(四)怎樣夾得多--幼兒第三次游戲。
教師:每人想一想,怎樣夾才能讓自己夾得更多?這次夾完後不但要記錄你夾了幾顆種子,還要比一比在自己的三次記錄中,哪一次夾得最多,請你在下面的格子中對最多的一次做上標記。
Ⅱ 幼兒園大班語言《比比誰的嘴巴巧》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己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存在著不足:多媒體的使用不夠完美。如,聲音的配置不夠響亮,不能充分吸引幼兒注意,以致有許多小朋友都站起來看電腦。因此,在今後的活動中,課前一定要做好大量的准備工作,吃透教材,預設好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把工作做實,做細
Ⅲ 教案小班比比玩具船的多少教學反思
本課是三年級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節課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今後學生對科學課的認識及學習科學課的興趣。玩具是學生的最愛,我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在課堂上讓學生玩玩具,通過有趣的玩的活動啟發引導學生有所發現、有所思考,在學生自主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談出感受和發現,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學生整堂課都是在情緒高漲的狀態下進行的,研究的興趣很高。
教材的教學過程留有很大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自由提出問題,並在研究活動中自已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所以我沒有把只是傳授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生在玩玩具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問題,要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各種各樣,有些問題老師根本都想不到。我也為學生提供了合適的、有結構的、具有開放特徵的材料,讓學生通過對材料的操作、擺弄和思考受到啟發,獲取對事物的認識。在自由活動中的改進和設計一種新玩具,可以看出學生就是小科學家或小設計師。有的同學設計的玩具很具有創新意義。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認識科學這門學科,感受玩具裡面有科學,能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藉助生活經驗,親自動手實踐探究。
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但在實施中,學生的互動活動中,可以感覺到個別學生的目的性不夠明確,還是單純的「玩」,觀察思考意識的調動需要老師進一步組織。另外,個別環節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的發現不夠深入。
Ⅳ 比一比 變一變教反思
在數學活動《比一比,變一變》一開始,我出示大象和長頸鹿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大象和長頸鹿比,誰的腿粗,誰的腿細。孩子們通過一一比較觀察,都能說出正確的答案。接著我以大象和長頸鹿要過橋的游戲情節,引導幼兒比較橋面的寬和窄,孩子也都到說的很好。活動一直很順利的開展,最後我准備了各種粗細不同、大小不一的物體圖片讓幼兒一一配對連線,如:有4個大小不一的小男孩圖片和4個大小不一的皮球,分別上下兩排排列,讓幼兒找出最大的男孩配最大的球,以此類推,一一對應。在集體講授的時候孩子們好像都很清楚,但是獨立操作的時候,有很多孩子都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有的孩子少連了,有的孩子連錯了,甚至還有的孩子不動腦筋瞎連。這樣的數學活動,讓我不禁考慮,怎樣才能估計到數學能力差的孩子,同時也能使數學能力好的孩子得到發展呢?
思考後,我覺得還是要從自身組織教學能力出發,靈活組織課堂教學,提高目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首先,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提問不同層次的幼兒,簡單的運算和基礎知識,多提問能力弱、中等層次的幼兒,並注意引導他們以模仿性學習為主,通過簡單的模仿,舉一反三,從中找出規律,如本次活動《比一比數一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幼兒找出最大的把線連接好,在通過刪除法,幫助能力弱的孩子找到方法。對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深度和難度,以創造性學習為主,讓幼兒在質疑解惑中發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注意把握教學過程中的速度,在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要放慢速度,使絕大多數幼兒能夠掌握,而對一些高層次問題,教師適當加快速度。每次數學活動,為滿足能力強幼兒學習的需求,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出一些難度大,稍微靈活的題目。
最後,在重視人本身的發展的基礎上,以幼兒為中心,面向全體、照顧差異,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在評價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教師評價的要求也不同。對於特殊幼兒,教師採用「拉一拉,幫一幫」的態度多鼓勵、多引導,及時給予幫助和輔導,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對能力強的孩子多採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法,提高的競爭意識,高標准,嚴要求,使他們更加努力奮進。評價的過程,教師可以讓幼兒參與,給孩子一個靈活的評價標准,啟發他們多看到同伴的長處,引導他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通過互動讓幼兒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Ⅳ 小班科學教案小腳走走的反思
設計背景
手和腳是我們身體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們人類進化的重要標志。對幼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手和腳不僅具有吃飯、走路、玩游戲的功能,還是他們學習探索世界促進自身發展的重要的媒介。各種有關手和腳的活動,可以促進他們大腦潛能的開發與發展。這節課我們將帶領小朋友認識其他動物的手和腳,知道動物們的手和腳與人類的不同之處。
活動目標
1、認識不同動物的手腳外形及特徵;
2、了解不同動物的手和腳的功能。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不同動物的手腳外形及特徵,了解動物的手腳與人類手腳的區別。
難點:
活動准備
「自然放大鏡」:《動動手,動動腳》、學習單:《超級比一比》、動物全身圖片、動物圖卡、動物腳型的圖片。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一、律動熱身《手心手背》:
1、教師示範律動的動作。
2、幼兒隨音樂模仿教師做律動。
基本環節:
二、活動過程:
1、教師拿出一張圖片,請幼兒猜測
——看看這是什麼?
——猜猜這會是什麼動物?
——像這樣的腳可以做什麼?
2、教師帶幼兒一起閱讀幼兒用書
——說一說圖片里的人和動物用他(它)們的手(爪子)和腳(蹼、吸盤)來做什麼事?
——為什麼動物的腳可以做那麼多厲害的事?
——說一說動物的腳的外形特徵和功能。
3、展示動物卡片及其腳型的圖片,請幼兒進行動物與其腳型的猜謎語與配對游戲。
——將動物從頭到腳的圖片折成三折(腳、身體、頭)
——只露出腳給幼兒看、猜猜是什麼動物,並說說猜測的根據
——再露出身體和腳,最後揭露整張圖腳型與動物圖卡配對:
——將所有動物圖卡與腳型的圖卡蓋住,充分洗圖片後,依序排好。
——兩人一組輪流翻圖片,每人每次翻兩張,配對成功後的可以將牌取回,未配對成功的話再把圖片蓋回去。
——最後誰拿到的圖片多就算獲勝。
結束環節:
三、請幼兒運用《超級比一比》學習單
看看其中的動物圖片,知道是什麼動物的小手或小腳嗎?比一比這些小手小腳的動物圖片連起來。
Ⅵ 數學《比一比哪個多哪個少》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教師復就安排幼兒自製主操作活動,讓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給小動物排隊,給小動物餵食,來感知動物與食物兩組數量的多少關系。在操作活動中創設了一些游戲的情境,把擺放材料變為有趣的手腦並用活動,使幼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與乏味,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果。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師幼關系,絕大多數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活動的最後延伸活動「送給教室里的猴子送桃子」,教師沒有事先考慮清楚游戲的細節問題,如:小猴的隊伍里沒有紅旗,幼兒不知從哪只猴子送起;在讓幼兒操作前,教師應示範一下如何給牆壁上的猴子送桃子,幼兒有些不知所措,這一環節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整個教學活動顯得有些「虎頭蛇尾」。
Ⅶ 大班語言教案比一比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
「讀」是本課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學生帶著興趣與問題開展自讀、合作讀等回多種形式的答初讀,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扎實的基礎。指導精讀時,我讓學生先表演後帶學生進入比賽情境,讓學生想像人物神情語氣,並讓學生邊讀邊做動作。課堂氣氛活躍輕松,而每次內容完後的過渡和對學生的評價語,我更是精練,力求不重復。一堂課下來,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又讀又表演,似是很圓滿,可我又覺得少了些什麼。細細想來,如果課上對於每次朗讀、表演都讓學生也參與評價,應該會更有意義吧!引導學生互相評價,更能使學習的整個過程都確實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傾聽學生發言,進行評價交流,深入學習,最終獲得知識,這也是布魯納所說的「知識學習」的一種手段。
Ⅷ 誰的本領大及活動反思
小朋友一直對動物較感興趣。特別是身材強壯的大象在孩子們的眼中一直承擔著大力士的形象。而機靈的小猴子活潑好動、機靈頑皮,又是小朋友最喜歡的。當這兩個小動物來比較水的本領大事,小朋友的反應會怎樣呢?這個教材就是通過幼兒對兩個動物的習性、外貌的了解。發揮想像充分挖掘他們的長處而進行辯論。最後讓孩子們知道每種動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領,就要看他們的本領使用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同時中班階段的談話目標與小班相比,在「傾聽」這一目標要求上,更強調幼兒的清廷的選擇性,即「辨析性地傾聽」別人談話中的信息,本次活動中運用討論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邊習性地傾聽,同時在捕捉有效談話的基礎上,學會圍繞話題談話,不跑題。在語言交往的規則方面也強調了「輪流談話」。
本次活動的教學的重點是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懂得同伴之間互相合作本領會更大的道理。知道團結力量大的道理。使幼兒懂得有本領也不能驕傲,要看到別人的長處。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較為突出:
1、適時地創設了多個探究情境。
我在充分理解教材基本思路的基礎上,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從幼兒的興趣和生活邏輯出發,設計了多個活動,為幼兒創設了「思」的情境,如讓幼兒去猜測小猴和梅花鹿它們來這里做什麼呢?它們為什麼爭吵?誰的本領最大等問題。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猜測結果不一致時,我適時追加為什麼?成功地引發幼兒積極的思考,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同時還精心設計了讓幼兒「做」的環境,讓幼兒抬走桌子,幫助老師系鞋帶等環節。讓幼兒感受互相合作的道理。它不僅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精神。
2、游戲
藉助游戲幫助幼兒理解「團結力量大的道理」,此環節也是本節課的經典,我選用的是民間游戲《老鼠鑽洞》,此游戲充分體現了「人多力量大」「齊心協力」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1、 教學環節不夠嚴謹,沒有抓住重點,在提問中語言不精煉,在幼兒回答問題後沒有深入提問為什麼,感覺很膚淺。
2、 教師自身的語言不風趣,沒有激情!
Ⅸ 中班比比瓶蓋和瓶子課後反思
通過本節課教學整體能按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師生互動環節還需再細致完整設計,使整個課堂再進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