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做好幼兒創意美術老師需要哪些條件如何備課如何組織小朋友,因為小朋友年齡都比較小,3~5歲
◆備課的必要性:
備課、寫教案,是我們老師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師的職責和應遵守的規則。因而,作為一名老師不能不知道如何備課,不能不研究備課藝術。
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准備。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即使備課,有時還教得不成功,不備課就更無把握。因此,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講什麼?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只有對教育教學實踐中涉及的教學對象、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加以充分的研究分析,才能使教育教學活動有章可循,並能有效的解決課堂上隨時出現的意外情況,從而加強教育者自身的教育機智。對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那麼備課到底備什麼,到底如何寫出一份教案?下面通過我們的課例《7的加法》從四大方面闡釋解析,並得出教育心得與大家分享:
◆教師備課的思路
一、備教學對象
教育以人為本,所以各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首先要重視的便是教育教學對象。而我們面對的幼兒,因其特有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更是需要我們全面分析、認真對待,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一個班級的幼兒,重點要明確的是幼兒的已知水平,即已具備的學習經驗及能力,否則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幼兒茫然不懂,過淺而使幼兒索然無味;從而導致活動沒有辦法開展,在案例《7的加法》我們安排的口編應用題這一環節,幼兒已有的經驗就是已經知道編加法應用題的模式「一共」……,以前已經編了3的6的了,所以這次活動肯定能順利進行。所以設計活動要充分了解把握幼兒的已知水平,不能10還不會寫就教10的分解。另外,我們大班上學期曾經開展過一節《自製飲料》的科學活動,就是讓孩子自己製作飲料,製作完後再給飲料起名字,在活動開始前我們就讓家長帶著孩子通過看電視廣告,去超市觀察等方法熟悉各種飲料的名字這就是對幼兒學習經驗的鋪墊,不然孩子一點經驗都沒有是取不出名字來的,如果不考慮幼兒的已知經驗,那麼對於這個環節的安排可能就是一處敗筆。
此外在備課中還要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有具體准確的了解,這也是為了達成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教育目標,並恰好切合了大班與小學銜接教育的特點,這兩方面在幼兒未來長期的學習階段中是極為重要不可忽視的,所以,在教育教學活動進行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個體差異,比如,我們在講「7的加法時」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幼兒針對剛學完的「7的加法」進行**作練習,我們就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提供了四種材料,有「看圖填空「看圖列式」「直接填空」「看分解式列算式」等。每種材料都提供備份,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這樣不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讓每個孩子都體驗了成功感。
二、備教材
在充分了解和分析了教育教學對象之後,其次要注意的就是我們的教材內容,「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我們的米就是教材,這是教一個活動的基礎,我們的教材「教師參考用書和幼兒畫冊」。它不但是《綱要》的充實和展開,而且是綱要指引下大方向的可**作的版本,備教材不可照本宣科,一定要融入個體理解與鑽研,將個人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滲透進入,將共同的教材變成「我的教材」。備教材可分為3個層次:一是熟悉教材要求,要通讀教師參考用書的「序」部分,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二是還要從教材體繫上把握當前所要進行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本節內容所處的地位,與前後知識的聯系和幼兒發展水平的關系。三是根據本園本班的實際情況應作哪些調整和刪減。總之,對於教材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
三、備活動設計的思路
備完了教學對象,吃透了教材,我們才開始設計教育活動:寫教案。具體分為以下幾步:
(一)備教學目標
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目標也就是確定我們「教什麼」的問題。在確立目標時我們應首先考慮目標要符合本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及發展水平。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幼兒產生畏難心理,對學習興趣的培養會引起消極反應,目標太低又會使幼兒產生厭煩,從而忽視對學習的專注心理,所以目標最好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即接近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如在案例「7的加法」中的目標2是「復習6的加減法」即是幼兒的已知水平,它的最近發展區即為目標1「學習7的加法,發現交換規律」。此外,核心目標除了能夠體現本領域特點外,其他目標能與其他領域相互滲透,有機整合。幼兒教育的整合包括觀念的整合、目標的整合等等,在我們這篇案例里就設計到了目標的整合和教學方法的整合。如目標3在引導幼兒編應用題的同時又可以培養幼兒想像力及說話的條理性和完整性。目標4不但也體現了整合,從另一個角度上又體現了制定目標時要忌空忌大忌籠統,如類似「培養孩子的語言能表達能力」「培養孩子合作意識」等,這些都不能定為是一個教育活動的目標。(綱要中小中大三個年齡段的語言領域教育目標是: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像本次活動中第四個目標是「能夠主動參與小組討論,並能把自己列的算式主動告訴同伴」。其實最終的目的也是通過這種組織方式培養的就是孩子的合作意識,但針對此活動,如果就籠統的說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就太大了,因為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不是單一的一種方式或一個教育活動就可以了解決,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老師們在確立目標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讓目標太空泛,要讓目標具體、實用、可**作性強。
(二)備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可以說是整個活動的核心內容。所以在安排整個活動時要有將近三分之二的時間圍繞重點進行,那麼活動的重點該如何確立呢?第一是重點要為目標服務,剛才我們說了教育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安排的教學重點應是為目標服務的。如在案例「7的加法」中我們確立的教學重點就是「掌握7的加法,發現交換規律」它就是為目標一服務的。第二是環節的設置上重點要突出,要體現出你怎樣完成教育目標的,怎樣教的,幼兒怎樣學。不能出現在寫教學重點時,寫的很清楚,但到教學過程中時,卻找不到與重點相吻合的的教學環節,如果這樣我們教學重點的確立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像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學習7的加法,我們從導入環節看圖片到小組討論到分組列出算式,一直是圍繞「學習7的加法」進行的。難點也是一樣的,在你的活動中是怎麼樣化難為易?如何以簡駕繁都應該有所體現。如本次活動中難點為:能夠發揮想像用完整准確的語言口編應用題,在編應用題環節中我們先讓孩子看圖編,然後是看算式編,最後是讓孩子根據已有經驗進行自由創編一步步由淺入深,從形象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實現化難為易。
(三)備活動准備
活動准備一般分為物質環境准備、和教師自身的准備以及幼兒准備三方面。
★物質環境的准備
一方面指在教學中需要用到的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等等,在教具學具的准備上一定要美觀、大方、耐用、實用有保留價值。最重要的,在正式進行教育活動之前教師對教具學具一定要進行預**作,就是教師自己先把各種材料試用一下。目的就是盡量避免在活動中因材料的問題影響整個教育活動。如在《7的加法》的課件、記錄紙張的大小、幼兒用筆的顏色等都要進行預**作,否則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如紙太小幼兒寫不開,筆顏色太淺寫出來看不清楚等都會影響活動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環境的創設。
幼兒園教育講究環境的滲透作用。比如講有關顏色的英語單詞,那麼我們就應該創設以這幾種顏色為主的環境,包括老師的服飾都應該和活動中所講的顏色相關。另外就是對幼兒座位的准備,應該在備課時結合本次活動的需要安排相適應的座位,比如應該做半圓,還是分組坐,還是先半圓在用桌子等等。比如在《7的加法》中,過程中主要形式是幼兒小組討論,所以,一開始教師就應該引導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做好。總之老師在備課時這些都要應該提前考慮到,不能怕麻煩,智者千率還必有一失呢,所以我們都要考慮到,組織活動才能成竹在胸。
★教師自身的准備
1、 備教學環節:作到熟「備」(「不是背」)在心中,不能自己邊講課邊看教案,這是一位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最不應該出現的問題,更不能稱為人師,這是最起碼應該做到的。
2、 備自己的語言:
A、老師的語言要簡潔明了(請看導入部分)。太羅嗦幼兒就抓不住老師說話的重點了。
B、嚴謹,不能有知識性錯誤。比如在編應用題時,教師自己首先要把握好量詞的使用,不能出現模稜兩可的現象。因為,如果教錯了,我們寧可不教,這樣會誤人子弟。
C、少提封閉式的問題「如對不對「」好不好」「是不是」等。這樣的問題只會有一種回答,尤其對於幼兒的思考是沒有一點積極作用的。
D、不要重復孩子的話,重復孩子的話,這樣不但顯得老師的話多,而且沒用的話一多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另外教師在組織教學時還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豐富,語氣和藹,語調抑揚頓挫,這樣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所以有的老師會認為備課時只要備出主要環節就可以了,其實絕對不是這樣,不能組織教學時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到頭來該說時沒說,不該說的沒用的卻說了一大堆。
3、 備板書
板書是一位教師的臉面,板書要嚴謹、工整、字跡清楚,布局安排合理。
(四)備活動過程
1、備教學方法。 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幼兒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於一身,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幼兒個性科學地組合,並把教師實踐中的默會知識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的過程。備方法的要求
:一是靈活多樣。根據幼兒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班而異、因人而異,比如學習「7的加法」用的是「小組討論法」,這個方法老師們採用時就應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學習能力,而不能盲目的學習。總之,在教學方法上,要盡力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不要學習了一種好的方法後就百用不厭。比如;有時故布疑陣,以新奇吸引幼兒;有時繪聲繪色,以形象感染幼兒;總之,切忌形成定勢、千篇一律、一成不變。
二是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研究幼兒如何"學",從"學"的角度來研究教,以使幼兒能夠"會學"。還要注重方法的優化,拿識字做一個比方,孩子認識特點「整體識別」,就是先整體後局部而咱們大人的認識特點是先局部再整體,所以,我們在識字活動時設計的方法就要就設計好多瞬間記憶的游戲,如閃電記憶,照相機等。
三是教師應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別開天地",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簡而言之,我們的教學方法要一定要引導幼兒自主學習,注意我們要做的是授人以漁而不是給人以魚,我們要給孩子的是一把**而不是兩只兔子,也就是說現在這個時代「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應該下崗了。
2、備教學組織方式
在組織方式上是採用集體、小組、還是個體活動要適內容選擇或有機結合。在復習6的加法時我們採用了集體活動方式,列算式時採用了小組討論法、口編應用題等環節是個體活動,**作環節時也是個體活動,使整個過程在教學組織方式上有機結合。
3、備預見性教育策略
主要是指老師在備課時要有預見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突發性事件和幼兒在參與活動時會出現的各種情況,預見出了可能發生的情況,那麼作為老師再預見出教育策略,這樣做尤其是對於年輕老師、對於不善於隨機處理問題的老師,當你善於預見問題的時候,那麼應該會能夠提高我們課堂成功的機率和有效性,而且如果能夠預見准確的時候,也會杜絕我們老師在幼兒面前甚至在家長面前在同行面前出現尷尬場面。而且《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如果我們這種積極應變能力差的話,那我們就不妨去預見一下。比如在本次活動中學習7的加法,我們是讓幼兒通過討論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並要求每個小組幼兒推選出一名能力強的幼兒當小記錄員,但是我們又想到如果幼兒推選不成怎麼辦?比如哪個小朋友都不想當,那麼我們老師就要點一名能力強幼兒做記錄員,一般情況如果老師點名了幼兒還是會答應的。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有幾名幼兒都想參加那怎麼辦?a小朋友當記錄員,b小朋友也想當,如果出現這樣情況我們老師怎麼辦呢,而且如果家長還在場聽課怎麼辦,如果我們老師就硬性的點名規定某某來當,那麼無論用什麼借口可能另一位小朋友的家長也會覺得不舒服,對於幼兒本身而言也是一種打擊,那麼我們就提前想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就讓孩子自己通過石頭剪子布地形式進行,誰勝誰就來當記錄員,那你自己失敗了就怨**服輸。當我們上這個教育時還真出現了這種情況,我們就運用了這種方法,效果可想可知。
4、備對幼兒的關注率
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關注率的問題。教學過程教師要關注到每個幼兒,尤其是座位靠邊的幼兒,一定創造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的機會,實現教育面向全體幼兒。關注率的不均衡一直是老師們普遍存在的現象,提問時經常愛叫能力強的幾個孩子,咱們想一下長此以注對於其他孩子公平嗎?他們參與活動的機會是少之又少,但孩子門接受教育的權利是平等的,他們家長給我們交的費用是一樣的,他們家長對我們每位老師信任度是一樣的,他們對我們的期望值是一樣的,不一樣的關注率,我們對不起幼兒、對不起家長,更能說明我們教育者教育觀念的落後,教育行為的不負責任。比如,在編應用題這一環節我們就給每一個孩子提供了一個機會,並把他們每個孩子編的題都展示到了大屏幕上。使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和表現。
5、備時間:在開展活動之前教師對活動的時間要有一個大概的估計並且要設計出每個環節所需的時間。比如在7的加法中第一個環節是用2分鍾,學習7的加法導入環節1分鍾,小組討論5分鍾,分析算式、發現規律是5分鍾等等,只有這樣考慮周密才能作到不拖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五)備活動延伸
根據多選教育內容的需要考慮到是否要開展相關的延伸活動,以便更全面深入的完成我們的教育目標。
四、活動評價
「活動評價』是教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活動評價部分是指教師對教育活動的回顧、反思部分。它是備課寫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後記"對課前備課與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充實提高,使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活動評價的內容主要從,目標的制定的提出,重難點的把握,活動環節的設置,幼兒的表現,活動方法和方式的選擇等多方面去反思,要多關注過程,尤其是幼兒參與活動的狀態、參與的品質、學習的方式等,千萬不要只重視結果,活動評價不能只針對幼兒掌握的結果去簡單評價。比如很多老師在寫活動評價時都是「幼兒怎麼怎麼樣」,而要多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去反思我們對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考慮從目標到過程的安排是否科學合理,活動成功了我們要反思總結「為什麼 」哪些好的做法可以繼續發揚,並能推廣給其他教師。活動不成功我們更要總結「為什麼」,分析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調整和改進,有必要時還要做「教學重組」,更應該從本次教學活動中吸取教訓,爭取同樣的問題在下一個教育活動時不能再重復出現。總之,教學評價,貴在堅持,所謂「積腋成裘,聚沙成丘」。
◆幼兒園備課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以個人備課為主。
備課時,對於需要統一和明確的各章節、單元的目的、要求、重點等共性問題,同學科的教師可互相切磋,集思廣益;但作為教師不能只依賴"集體備課",必須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討。而且,最後也應根據自身情況、班級特點,決定對共同研究成果的取捨和運用,並要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用起來得心應手,講起來生動活潑。
二、一般備課與重點備課相結合,以重點備課為主。
備課范圍應廣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點。一是重點章節、單元、—課時;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規律。三是抓綱帶目:備其"精華"、"精要"、"精闢"部分,.以及"精練"語句。只有"點面結合"、"點面相映";輕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以課時備課為主。
備課應將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結合起來,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處理不同的課時。備課應通覽全部教材,注意其章節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備課,進而進行課時備課,以使前後呼應,首尾相連,承前啟後,左右配合。否則,"備一節,講一節"、"講哪節、備哪節"、"明天課,今天備"地孤立備課,教學效果勢必不佳。
四、集中備課與課前備課相結合,以課前備課為主。
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思考集中、大腦思維處於最佳狀態的特點,提前備出一學期或幾周的課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課前進行再備課,更不可少;如果說學期前備課是"粗備",那麼周前備課就是"細備",而課前備課則屬"精備"。課前備課包括;重溫教案(把教案當成"劇本",在腦海里"預演"一遍,預測一下效果)、掌握動態、准備教具、考慮教法,以及充分估計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採取的對策等。這樣,一可彌補遺忘,二可增強記憶,三可相機調整已有教學方案,四可做好上課心理與物質准備。
五、編寫教案與運用教案相結合,以運用教案為主。
編寫教案就是把備課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歸納,按照教學要求用文字書寫出來。它記錄了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安排和教學程序,以及教法設計、手段運用。這是課前准備的最後工序,也是教師業務基本功的集中體現,無論新教師還是老教師,對此都應做到一絲不苟。然而,在一般情況下,教案都是提前寫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編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課前還要熟記教案,以便更好地運用之,這是備課工序的最後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課上情況多變,故在熟記教案的同時還應有各種思想准備,以便在上課過程中做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適應動態,靈活掌握。
六、課前備課與課後備課相結合,以使備課更完善。
所謂課後備課是指每講完一節(次)課,要進行回顧、反思,做好小結。它是備課和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它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進行,故稱"課後備課"。即通過"教後記"對課前備課與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充實提高,使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
備課既要備在眼裡、備在心中,又要備在口中、備在手上。它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說備課是艱苦的勞動過程,但其中也充滿著藝術樂趣。當你在這項勞動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時,就會得到收益獲得成功、感到欣慰、樂趣無窮。
② 中班社會活動《應該怎麼做》教案與反思
有先後順序的,並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做事。中班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先內後順序概念,在容他們講述對的事情中孩子常常會說先什麼然後怎麼樣,但了解到什麼程度以及對多樣事物的先後順序還是一樣清楚嗎?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能讓孩子們了解,並用首先——接著——然後——最後這些詞來講解圖述。
③ 幼兒園水果教案,在幼兒塗色時,老師應該怎麼做
幼兒園水果教案,在幼兒塗色時,老師應該怎麼做 可以自己先做一個示範 然後在學生做的時候 巡查糾正,監督指導
④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應該怎麼做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復境的描述,在制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⑤ 中班社會活動《應該怎麼做》教案與反思
中班社會活動《應該怎麼做》教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 通過游戲,進一步了解有關生活中的安全行為。
2.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
1. 教師自攝一段不安全行為教育的錄像帶。
2. 有關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行為圖片若干幅。
3. 每人一塊泡沫板坐墊、鼓一隻。
活動過程:
1. 情境導入:
播放一段有關幼兒在家或戶外發生不安全行為的真實生活情景的錄像
——「在錄像中,你看到發生了什麼事情?」
2. 「擊鼓傳花游戲」:
方法:讓幼兒圍著圓圈坐在泡沫板上,圖片間隔放置在泡沫板坐墊下。聽到擊鼓聲開始傳花,鼓聲停時花落在誰處,誰的泡沫板坐墊下如有圖片,該幼兒就要說明圖片上的事該不該做,大家可以一起參與討論,以明辨哪種行為正確,哪種行為不正確。
教師就圖片內容設問,引發幼兒討論:
「聽到敲門聲該不該開門?為什麼?應該怎麼做?」
「能不能隨手從窗戶往下扔垃圾或物品?為什麼?應該怎麼做?」
「能不能站在窗檯或陽台上?為什麼?」
「能不能隨便開煤氣?為什麼?」
「能不能隨便碰電插座?會有什麼危險?」
「能不能隨便吃葯品?會造成什麼後果?應該怎麼做?」
「上下樓梯應該怎麼走」
活動反思:
到了中班以後,孩子們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但他們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對好多危險的行為引不起注意。為了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接近幼兒生活,結合游戲設計了這次教育活動。從活動一開始就以錄像帶形式真實地再現了幼兒的不安全行為,讓幼兒從一開始就樹立安全意識,通過幼兒的討論讓幼兒明白這些不安全行為給我們帶來的可怕後果。通過游戲的形式緩解活動的緊張,幼兒每個人說一說什麼行為是正確的?什麼行為是不正確的?個別培養了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設計的內容都是幼兒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所以對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是不容置疑的。活動採用現場演示——幼兒討論(結合游戲)的方法,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富有兒童情趣,幼兒在活潑寬松的氣氛中學習,我覺得很好。
⑥ 怎麼備課,備課應該做什麼工作
一、備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個環節
備課作為教師上課前的一項重要准備工作,已引起眾多教師的濃厚興趣,並就如何搞好備課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索,筆者認為,教師搞好備課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1.在「備教材」上下功夫。教師在「備教材」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的主次;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注重研究和解決教材中的難點,在突破難點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
2.在「備學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鑽研教材,更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教師要對所教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學生的特點要了如指掌,從而使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擇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師在「備學生」的過程中應突出地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二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備教法」上努力尋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學方法種類很多,如講授法、發現法、問題法、討論法、觀察法、實驗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但誰也不能絕對地說哪一種方法好,哪一種方法不好。某節課可能只運用一種方法即可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節課就可能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另外,從學生的角度講,不同的教學對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點,也必須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每個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切忌生搬硬套,而應注重研究所選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體現愉快教育的原則,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從教學內容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才能真正設計出靈活適用奏效的優良教法,才能真正體現出每個教師自身的教學特色,否則,即使已被眾多教師公認的教法,如孤立地運用,或機械地運用也都難以奏效,甚至適得其反。
4.在「備練習」方面精心設計,有的放矢。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緊密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靈活多樣。目前在課堂練習中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重講輕練,教師的主導作用「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學生的主體作用(當然不只限於以課堂練習來體現)顯得薄弱;二是練習題設計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較強的針對性;三是課堂練習的量偏大,學生手忙腳亂,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四是課堂練習題單調,無層次和坡度;五是教師在學生練習中忽視矯正錯誤這一環節,不利於知識的消化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鑒於此,建議每個教師在實施課堂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獲取練習的反饋信息;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講解,對出現的錯誤必須糾正;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同時也應對有餘力的學生輔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綜合運用的題目。
5.在「備作業」上要做到精心挑選,適量適度。布置課外作業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備作業」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內在邏輯體系來確定課外作業;二是在內容上要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獨創,由典型以變式,充分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識與訓練技能相結合,做到通過作業掌握知識,通過作業訓練技能;四是注意適量。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作業的重點應針對學生易混淆、易忽視的教學重點內容;五是要注意適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要做到難易適度,要體現出梯度,並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
在談及「備作業」這個問題時,筆者要特別提出的是作業的批改和講評。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三個「不及時」,即不及時收作業、不及時批作業、不及時講評作業。顯而易見,不論教師在布置作業前花了多少心血,並預期收到滿意的效果,但若如此「不及時」則必將枉費心思。因此,教師對待作業要及時收、及時批、及時講,要特別注意搜集通過作業反饋回來的重要信息,並建議每個教師在教案的備注或後記欄內記錄好這些信息,真正發揮作業信息的重要作用。
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有關備課中應注意的問題在前面也談及一些,但有幾點筆者還想概要地提出來(限於篇幅,不再詳述)僅供同仁們商討。
1.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自己的教學對象即所教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要努力使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變不易接受為容易接受。任何好的教學方法一旦脫離了與其適應的教學對象,都可能變得無能為力。
2.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實際。常言道,備好課,不一定能講好課,因此教師備課必須以自己依此能講好課為首要前提,每個教師的知識結構、個性品質和思維方式都各有千秋,因此盲目效仿或生搬硬套必將出現事與願違的結局。
備課,是教師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師的職責和應遵守的規則。因而,作為一名教師不能不知道如何備課,不能不研究備課藝術。 一、為何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要完成什麼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勞而無功,教學亦然。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准備。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即使備課,有時還教得不成功,不備課就更無把握。因此,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講什麼?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好比導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導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備好課不僅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也是教師不斷豐富自己教學經驗和提高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對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對待備課採取什麼態度是衡量教師思想覺悟、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教無止境,備課也無止境,必須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教學管理不斷加強、教育改革日趨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備什麼 備課,不等於"背課"。盡管很多內容需要教師牢記,但備課的含義遠比背課要廣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講應包括: (一)備內容 1.備大綱。教學大綱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所以,學習、理解和熟悉教學大綱是備課的基本內容;只有鑽研教學大綱,才能了解所授課程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和"三基"內容及要求;掌握本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弱點;從總體上明確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注重實踐"上達到什麼程度,合乎什麼規格;考慮對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確而恰當的要求。 2.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書、參考資料、電化教材等,它是教學大綱的充實和展開,它反映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把學科的整體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精神更易領會,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易掌握。備教材或鑽研教材,可分為三步或說三個層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覽教科書,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即從教材體繫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然後,精通教科書,不僅知其結構、系統、梗概,而且對插圖的構思、練習的安排了如指掌;不僅對每一章節、單元,明其宗旨,知其特點,而且對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過堂",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最後,不僅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而且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對章與章、節與節,都要弄清其本質聯系,找出其內在規律。明確讓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分清讓學生掌握知識的三個不同要求:了解(對知識的涵義有感性的、初步的認識,能知道"是什麼",並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理解,(對概念和規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則等達到了理性認識,能說清"為什麼",以及與其它概念和規律之間的關系)、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所學知識迅速、靈活地解決一些問題,即知曉"做什麼"、"怎麼做",從而形成能力);然後,找出哪些是重點章節和各章節(單元)的重點、難點、弱點,進而根據每章節(單元)的教學目的,確定每節(次)課的教學要求;最後,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尋求問題的講解角度,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杜絕弱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於教材講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處於要學、愛學、好學之中;挖掘教材的實踐性;考慮理論聯系實際,使能力培養寓於知識運用之中。 處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哪些精講、哪些簡略,補充哪些、省略哪些,與已知有聯系的部分怎樣銜接、與其它學科相關的內容如何分工;然後,根據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把教材中滯後內容、欠妥之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區、各行業、各專業要求掌握的側重點,進行慎重而必要的調整、增添或刪減;對必要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新工藝,要科學地結合,及時地反映。同時也要防止盲目刪減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應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對教材進行科學地剪裁和恰當的調整,做到增刪得當,詳略適度,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以形成一個嶄新的、適宜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與體系;最後,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考慮相應方法,以使教材變為學生易懂、愛學的材料。 另外,還要善於使用教材。善於使用教材的標准:其一,能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用知識系統、圖文系統及作業系統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將文字語言變為教學語言,使學生樂學、易學、愛學。為此,應以教科書為依據,既不擺脫教材,海闊天空、讓學生理不出頭緒;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要恰到好處地運用教材,既注重科學性,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又追求藝術性,對教學方法進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統性、針對性;又使講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為學生能夠接受、樂於接受的內容。 3.備教參。"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教師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科學成就。教師知識豐富了,方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在備教學參考資料時,要特別注意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要把握知識的"障礙點"、"閃光點",這些內容往往隱藏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引爆點",常常能發揮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縫隙"是哪些,在哪裡,它們常常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一幅簡圖或是一種構思、一種表現手法......第二,必須用心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勤查工具書,多做資料卡,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建立一個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圈"。第三,須用心研究和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志趣和思維方法,從中揣摩出學生可能出現的"意外發問",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臨陣不亂"。' 通過備內容,最終要做到:所謂懂、透、化。所謂懂,就是對教材基本結構、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謂透,就是對教材了解得詳盡而深入,熟悉而精確,能理清縱橫關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所謂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這是備課的最高境界。 (二)備學生 在重視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一個班級的學生,其學習的水平和能力總是有差異的,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需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了解學生,就能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過淺而使學生索然無味;就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與訓練,使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啟發誘導,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確地把握難易與詳略,恰當選用手段與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貫徹量力性、高難度;了解其思維方式、困惑疑點,以實施針對性、啟發式;了解其心理特點、個性差異,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況,精神狀態,以陶冶情操、啟迪覺悟。那麼對學生了解什麼、怎樣了解呢? 1、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興趣愛好、性格氣質。 2.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品德意志、學習態度、思維方式。 3.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哪些學生已經掌握,已能運用;哪些學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學生雖已領會,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錯。 4.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疑田、難點及對教學的意見、建議。 了解學生除課下調查、個別談話,以及在勞動實習、課外活動中觀察外,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提問、黑板演練、動手操作、測驗考試、批改作業及分析試卷等多種渠道進行。有經驗的教師還能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動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且貫穿於教學始終,掌握其動態情況。在獲得准確的大量信息之後,便可及時、恰當地設計或修訂教學方案,確定分類指導的目標與措施,以便實施因材施教。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對優、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要求,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特點考慮如何進行個別指導。如:對習慣於採取記憶方法學習的學生,要側重於調動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的積極性,發展其思維的靈活性;對好動腦筋;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防止其忽視基礎知識積累的傾向,引導他們運用基礎知識,發展創造思維;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視其實際,指導學法或思路,啟迪智慧,讓他們產生樂趣,奮發向上。 (三)、備方法 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其中也包括教師"備自身",即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才華作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 備方法應包括: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麼儀器設備,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篩選,教具的使用等。 備方法的要求:一是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 盡力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比如;有時故布疑陣,以新奇吸引學生;有時繪聲繪色,以形象感染學生;有時展示圖物,以啟迪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總之,根據不同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對象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都必須以啟發式和注重培養能力作為指導思想,堅持精講巧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切忌形成定勢、千篇一律、一成不變。二是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學"的角度來研究教,以使學生能夠"會學"。三是教師應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別開天地",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簡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優化,以使教得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學得情趣盎然、喜聞樂"受",從而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學效果。 三、怎樣備 備課的種種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以個人備課為主。 備課時,對於需要統一和明確的各章節、單元的目的、要求、重點等共性問題,同學科的教師可互相切磋,集思廣益;但作為教師不能只依賴"集體備課",必須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討。而且,最後也應根據自身情況、班級特點,決定對共同研究成果的取捨和運用,並要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用起來得心應手,講起來生動活潑。 (二)一般備課與重點備課相結合,以重點備課為主 備課范圍應廣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點。一是重點章節、單元、—課時;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規律。三是抓綱帶目:備其"精華"、"精要"、"精闢"部分,.以及"精練"語句。只有"點面結合"、"點面相映";輕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以課時備課為主 備課應將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結合起來,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處理不同的課時。備課應通覽全部教材,注意其章節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備課,進而進行課時備課,以使前後呼應,首尾相連,承前啟後,左右配合。否則,"備一節,講一節"、"講哪節、備哪節"、"明天課,今天備"地孤立備課,教學效果勢必不佳。 (四)集中備課與課前備課相結合,以課前備課為主 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思考集中、大腦思維處於最佳狀態的特點,提前備出一學期或幾周舶課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課前進行再備課,更不可少;如果說學期前備課是"粗備",那麼周前備課就是"細備",而課前備課則屬"精備"。課前備課包括;重溫教案(把教案當成"劇本",在腦海里"預演"一遍,預測一下效果)、掌握動態、准備教具、考慮教法,以及充分估計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採取的對策等。這樣,一可彌補遺忘,二可增強記憶,三可相機調整已有教學方案,四可做好上課心理與物質准備。 (五)編寫教案與運用教案相結合,以運用教案為主 編寫教案就是把備課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歸納,按照教學要求用文字書寫出來。它記錄了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安排和教學程序,以及教法設計、手段運用。這是課前准備的最後工序,也是教師業務基本功的集中體現,無論新教師還是老教師,對此都應做到一絲不苟。然而,在一般情況下,教案都是提前寫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編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課前還要熟記教案,以便更好地運用之,這是備課工序的最後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課上情況多變,故在熟記教案的同時還應有各種思想准備,以便在上課過程中做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適應動態,靈活掌握。 (六)課前備課與課後備課相結合,以使備課更完善 所謂課後備課是指每講完一節(次)課,要進行回顧、反思,做好小結。它是備課和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它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進行,故稱"課後備課"。即通過"教後記"對課前備課與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充實提高,使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 備課既要備在眼裡、備在心中,又要備在口中、備在手上。它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說備課是艱苦的勞動過程,但其中也充滿著藝術樂趣。當你在這項勞動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時,就會得到收益獲得成功、感到欣慰、樂趣無窮。
⑦ 大班健康教案吃完飯後應該怎麼做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飯前飯後不劇烈運動
活動目標:
1、知道吃飯前後不能做劇烈運動,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
2、通過談話、討論等方式,了解吃飯前後適宜的和不適宜的活動。
3、提高對人體的認識,懂得自我保護。
活動准備:
1、教學掛圖:小朋友運動----不想吃飯。小朋友吃飯----小朋友追逐跑----手捂著肚子。
2、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了解吃飯前後劇烈運動帶來的危害。
1、教師:圖上有誰?小朋友在干什麼?為什麼他們不想吃飯?
2、教師:圖上的小朋友吃飯後,在場地上干什麼?為什麼他捂著肚子?
二、教師進行簡單小結。
1、劇烈運動需要大量的體力,在吃飯前後進行劇烈運動,人會出很多的汗,容易使人疲勞,感覺不舒服,所以人就不想吃飯。
2、在吃飯後劇烈運動,容易使腸胃中的飯粒掉到闌尾中,出現肚子疼、闌尾炎等症狀。
三、組織幼兒開展小組討論,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討論結果。
教師:1、飯前我們做哪些活動比較好呢?
2、飯後我們有可以做哪些事呢?啟發幼兒想像從事各種較安靜的活動。
四、記錄幼兒的想法,師生分享新的經驗。
1、飯前:聽音樂、看書、聽故事。(總結:安靜的、運動量小的活動都可以在飯前開展。)
2、飯後:散步、和朋友說話、玩安靜的小玩具等。
五、教師總結:適當地進行小運動量的活動,有利於消化。但不適宜看書等智力活動,因為血液要供應消化。
⑧ 幼兒早教課程教案應該怎麼做
教學案復例、教學設計、制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