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活動設計 選擇坐所任教學科撰寫教學設計,如選著一篇課文或選擇一個知識點等
需要幫忙可以找我,祝好運。
2. 急需中專美術課的教案~!
一、引 言
美術欣賞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傳播知識,讓學生看懂幾幅美術作品。它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有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的高素質的人。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加強對美術欣賞教學中一些具體而微觀的欣賞策略如感覺能力、描述能力、言語交流與闡釋、美術評論短文寫作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與作品的對話,與作品的交流,從而體現學生審美的發展,學生審美個性的流露,學生良好的審美情緒的表達。
目前中小學美術教育研究正蓬勃開展,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度,但涉及具體的微觀角度而又牽系學生美術素質根本發展的學習策略指導則較為薄弱,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這樣的缺失表現在:1、美術教育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當作自己的職責,而審美能力首先是從感覺開始的。培養學生的感覺能力,理應是欣賞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在現實的欣賞教學中,常有部分教師忽視學生的存在,不給學生充分感覺的時間和機會,而是以教師的感覺作為結論,從而使欣賞教學變得簡單、膚淺;2、過分注重對作品表現形式中色彩、形體、光線、線條、肌理等因素的分析和體味,缺乏欣賞過程中對作品整體審美意味的體驗和理解;3、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欣賞,體現在一方面只聽教師的講解,另一方面總想以作者表達的思想作為理解的准則。如果年代久遠無法查閱作者的想法,就以美術史論的結論作為依據,這種「標准答案」式的欣賞,忽視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忽視了對作品的有意味的品味和語言表達,更談不上描述、對話、闡釋等支柱性欣賞能力的提高,創造性欣賞能力的培養更無從談起。
二、欣賞中的人文與對話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人文性,是《藝術課程標准》、《美術課程標准》基於對藝術包括美術課程的學科性質的基本定位。它反對任何功利性目的,要求課程的全部重點,必須從事物的世界轉到人格的世界,強調人文學科的價值。在廣泛的文化情況中認識欣賞這一理念,明確指出「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的觀點。唯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去學習美術、感悟美術、理解美術,才能真正擴大和加深學生對美術的體驗、對生活的體驗、對人類社會及文化的體驗,才能讓學生體悟到美術、文化及生活的多樣和豐富的內涵。有了深刻體驗支持的美術學習,才能突破滯留於純粹的技能技巧訓練的局面,將人類的精神財富深化至人的內在世界,確確實實地促成學生人格的完善,在這個基礎上,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完善才產生具體實際的意義。
,美術論文,美術課件,美術教案,美術課例,美術課題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畫作品,國畫作品,手工製作
美國教育家列維認為美術教育應以人文學科為基礎,創作過程就是將形式賦予物質的過程,該過程從一個理念入手,通過一種媒介來表現這一理念,如果忽略了作品的形式和作者理念,人文精神就勢必被忽略,所以在欣賞教學中,從技能性的傳授提高到美術文化的層面中,就更能反映素質教育中變專業教育為通才教育的改革思路。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審美素質的主要途徑,突出人文關懷,與兒童的年齡特點相結合,掌握兒童的欣賞習慣和欣賞特徵就十分必要。
而有效的言語對話、畫面闡釋、美術評論是學生欣賞能力得到切實提高的關鍵。「接受美學」認為,並不是畫家創作了作品就是作品的終結。相反,讀者才是決定作品命運的決定因素,沒有讀者的參與,任何優秀的藝術只是一堆物質材料而已。在欣賞課上最有價值的不是美術作品本身,而是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因為在理解的過程中,滲透著學生的想像與創造。而這些,無不需要學生通過有效的言語闡釋與美術評論加以表達。「人的語言表達之質量的提高,展現出人自身存在之質量的提高」(滕宋堯《文化的邊緣》)。因此,欣賞過程中學生有質量的言語闡述與美術評論,對一件作品的形式與內容、意義與價值上的探討,在學生沒有建立起歷史概念的情況下,對提高欣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對話平台上的欣賞流程設計與運用,美術論文,美術課件,美術教案,美術課例,美術課題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畫作品,國畫作品,手工製作:
以欣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造性欣賞行為的策略指導為中心,研究者把指導的步驟擬定為下列三個階段
1、教學觀察、師生溝通階段:此階段的主要任務為通過教師在欣賞教學過程中的觀察研究,摸清學生對欣賞信息的特點與缺點,有意識地創設良好教學氛圍,師生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到情感的交流與溝通。
2、分析改進、策略指導階段:此階段的主要任務為根據教師在欣賞過程中對學生欣賞行為的觀察,師生一起分析存在問題或缺陷的原因,教師進行欣賞過程中的策略指導,有針對性地滿足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對提高欣賞能力的「需要」。
3、創設欣賞流程,強化創造性欣賞行為階段:此階段的主要任務為創設具體可行的欣賞流程,沿用研究者自己獲獎的結題成果《中國畫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全國二等獎、杭州市一等獎)中的欣賞流程(觀察感受——分析理解——闡釋交流——價值判斷),在流程中強化學生對創造性欣賞行為的靈活運用能力。
(1)描述階段的指導:對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一種瞬間的強力感受,一種單純的視覺快樂,是兒童直覺地面對作品產生閃光式的認識。對第一印象的描述,就是要兒童說出美術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出的視覺對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包括三方面的指導:一是給學生足夠的觀察欣賞時間,讓他們用簡潔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二是耐心傾聽學生的描述,讓學生充分表達;三是教師用啟發、提問的方式給予線索,引導進一步觀察、想像、陳述。
(2)形式分析階段的指導:形式分析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現的美的形式,是加深學生的審美經驗、提高審美理解能力的關鍵環節。在分析階段,要求學生表達對作品的感受。教師要用啟發誘導性的語言,如"你喜歡什麼?為什麼?"引導兒童反復多次地深入感知、體驗作品,理解藝術語言與形式美原理的內涵,適當地用欣賞所得的體驗進行創造性形式模仿,幫助學生
(3)解釋階段的指導:解釋就是學生通過探討一件美術作品所蘊含的內在意義。把握欣賞作品的所再現、表達出來的情感、意義。在這一階段的指導中,著重於兩個方面:一是適當地介紹作者的小故事、作品的創作背景等,擴大學生對作品欣賞的人文底蘊,形成一個或多個合理的解釋。二是鼓勵學生不拘泥於教師的解釋,不拘泥於作者的原有創作意圖,對作品所傳達信息的體驗和理解,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力,發表自己的見解
(4)評價階段的指導:評價是判斷欣賞作品的價值。對小學生來說,如果學生能夠對優秀作品說出自己的喜歡之處,說出自己對作品含義的某些理解,或欣賞作品的某些方面能積極影響自己的創作,那麼這種評價的作用是必要而且是非常有用的。
四、引導學生創造性欣賞的策略指導,美術論文,美術課件,美術教案,美術課例,美術課題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畫作品,國畫作品,手工製作
(一)文化心境的激發
在美術欣賞過程中,學生接觸到不同歷史年代和題材的作品,這些作品既是從藝術的角度進行審美欣賞的材料,也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了解歷史事件、社會生活、東西方文化差異和人類復雜感情的材料。這有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使他們在欣賞名家名作的同時,也得到一定的社會歷史文化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在這欣賞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創設特定的欣賞情境,有助於學生在審美的同時,學到優秀的人類美術文化,培養人文精神。欣賞心境的創設可分為:
(1)主題式心境:根據某一主題,在欣賞活動開始前或開始時有意識地營造一種情境,學生在這一情境中身臨其境地對作品展開欣賞,如以美術作品所展現人類情緒(喜、怒、哀、樂)為主題的欣賞活動等。
(2)專題式心境:根據一個鮮明的專題,羅列歸屬於這個專題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如畫家筆下的「樹」為專題展開的欣賞等。,美術論文,美術課件,美術教案,美術課例,美術課題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畫作品,國畫作品,手工製作(3)背景式心境:在美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為了達到深化主題,突出欣賞作品的鮮明時代、民族個性特徵,藉助於視覺形象、聽覺形象等創設的情境。如欣賞中國古代山水專題時,藉助於《高山流水》、《雨打芭蕉》等民族名曲作渲染的背景,引發一種古典的心境。
o (4)引導式心境:在美術作品的欣賞中,藉助於語言、音像、動畫等媒介,為即將欣賞的作品作必要鋪墊的情境、氛圍。如講述耶酥與弟子的故事,就耶酥在晚宴上的一句話:「你們中的一個人背叛了我」而引發的名畫欣賞《最後的晚餐》。
(二)感覺能力的誘導
「 審美主體通過感官(主要是視聽感官)對審美對象的感覺,是審美的起點。」(《美學:審美理論》戚廷貴)美學既然是審美理論的科學,我們的美術教學就應當遵循美學理論,把學生的感覺做為審美的第一步,給予重視和培養。研究者在具體欣賞中對感覺能力的培養方法從以下幾種入手:
1、增加感受、體會欣賞對象的機會和時間。良好的感受能力的培養有賴於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沒有一定的教學活動做保障,能力的培養就成為一句空話,感覺能力的培養尤其如此。現在學生花在感覺能力培養上時間和機會不多,研究者在本課題的研究中寧可放慢教學的速度,也要多設計一些感受審美對象的活動。如在欣賞《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時,能傾聽一下《伏爾加河船夫曲》,就會從聽覺上加深對作品的認識。在上《樹皮的花紋》一課時,把學生帶到室外,去摸一摸生長校園內的大樹的樹皮,以觸覺親自感受樹皮的紋路變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只有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對作品有充分的感受和體會,欣賞才會更現實、生動。美術論文,美術課件,美術教案,美術課例,美術課題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畫作品,國畫作品,手工製作
2、以視覺為主,聽覺、觸覺、嗅覺相互作用培養通感能力
課上的感覺培養,應以視覺為主。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給學生創造充分感受作品的機會,引導他們認真分析畫面上的形式語言、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畫面線條的粗細,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寫實與象徵。同時加強聽覺、觸覺、嗅覺與視覺的相互作用,有效而完整地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
(三)作品形式分析的指導
美術是一種能夠學習和弄通的語言,也是一種通過學習和實踐可以會「讀」與「說」的交流方式。「讀」指的是作品的視覺表述,「說」指的是創作出視覺表述。對作品形式分析的指導,主要是從色、形、構圖等藝術手法角度出發,理性地探討與分析作品造型的特徵與特點。在欣賞過程中對提高學生作品形式分析能力的策略指導大致有以下幾種:
中國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作品形式分析的學習平台。
現代教育技術形、聲、色並茂,教育表現手法多樣,富於變化的多樣性,對欣賞過程中付諸於視覺形式的美術作品,都能在現代教育技術作用下,完成形象、線條、色彩、肌理、質感、空間視覺直觀性的再現,易於營造良好的欣賞教學的氛圍,宜於在此種氛圍中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作品的欣賞。
2、利用比較欣賞把相關的美術作品置於同一欣賞環境中,提高分析能力,加深理解。
作品的比較能產生雄辨的說服力,有較強的針對性。在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把同一畫家不同時期相關題材的作品、不同畫種同一題材的作品、不同民族、國家同一題材的作品、同一繪畫內容不同處理樣式的作品置於同一欣賞環境中,課題研究者將對欣賞作一分析與比較的深度思考。,美術論文,美術課件,美術教案,美術課例,美術課題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畫作品,國畫作品,手工製作 (四)畫面闡釋與對話交流的引導,美術論文,美術課件,美術教案,美術課例,美術課題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畫作品,國畫作品,手工製作
闡釋學運用到美術欣賞教學中,一方面可以改變傳統欣賞課堂中教師「霸佔」講台一統天下的「教」,轉到學生對美術作品真正的「學」上;另一方面闡釋學的運用有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欣賞課主要培養學生的視覺能力和語言能力,學生不但要會用眼睛分析美術作品,還要學慣用語言表達理解,如果教師重視學生對畫面描述能力的培養,重視對觀看作品後感覺的表達,重視對作品作出評價能力的培養,那麼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作品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就可能成為現實。提高的將是包括思維、創造、感覺、人文精神在內的學生的整體素質。本課題在欣賞過程中對提高學生闡釋交流能力的培養策略基本從以下幾方面開始:
1、對話氛圍的創設:對話是人類的一種特殊語言交流方式。
在對 話中,交流雙方很快達到視野融合。在融合中,相互擴大眼界,使精神生活進入新的更高的層次。這里說的「對話」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隨便交談,而是在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創設的一種平等、開放、自由、民主、協調的具有情趣和美感的氛圍。能夠在此間激發學生對作品發表有新意的見解,能夠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作品之間產生多向交流,成為真正有「人」、以「人」為主的欣賞學習。
F 新課程標准使我們認識到,教學本質之一是交往,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那麼,如何實現這種交往?合作學習不失為一種比較理想的方式。在美術欣賞過程中,無論是對作品主題等的描述,還是對作品的形式分析,或者是對欣賞作品的價值判斷,合作學習都可能開啟學生的新思路,帶給學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強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2、描述能力的培養:在欣賞活動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用語言對作品進行描述。一方面教師有目的的對作品的適當描述可以喚起學生審美的體驗;另一方面描述能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藝術作品,能有力地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是學生對作品進行美術評論的一個重要基礎和途徑。本課題在欣賞中通過教師半成品式的描述引導來培養學生的描述能力。比如:媽格利特的《比利牛斯山之城》,是一幅超現實主義繪畫,對兒童來講,接受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一個學生對這幅作品的描述,非常漂亮地道出了超現實主義繪畫之美「……白雲漂浮的藍天,浪潮拍岸的大海,城堡高距的巨岩,這些尋常的景物重新在一起,構成了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另一個世界,不免令人驚異。在畫家媽格利特的想像世界裡,可以違反地球引力的存在,而讓巨岩好象白雲一樣漂浮在空中!」
3、差距欣賞的開發:學生與被欣賞作品之間存在著差距,差距妨礙著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在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利用學生與作品的差距,引導學生以自己的知識和體驗,主動地去理解作品,充分利用這種差距的積極因素,鼓勵學生努力探索的精神。在研究中通過學生生活實際差異與文化差異兩方面來展開,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理解落到實處。比如:學生有各種各樣的的氣質與個性,有的天真活潑,有的沉穩少語。欣賞藝術作品時,往往會受其影響。一位六年級的女學生性格開朗,喜歡色調明快的藝術作品,所以不喜歡拉菲爾的名作《椅中聖母》,雖然她知道這是世界名作,也承認畫得非常出色。和那些准備把畫掛在家中最明顯位置的同學相比,她要把畫藏在床下,因為她覺得「畫面太暗,有點沉悶」。這不能被認為是一種格調低下的反映,恰恰是在理解中的主動選擇。
4、人文精神的強化:在目前的欣賞課堂中,一些教師對作品的講解只偏重於技能技巧方面的分析,忽視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欣賞中作品的形式因素與作者的理念之間內在的聯系被忽略,人文精神勢必被忽略,使學生造成這樣的錯覺:作品的技能技巧與作品的理念是毫不相關的。本課題通過欣賞過程中對人文精神的強化,提高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深層次思考。比如:欣賞米勒<的拾穗》,單從色彩、光線、構圖等方面去分析畫面,是遠遠不夠的。這些色彩、光線、構圖的處理,其實都是為了表現米勒對法國農民的深情熱愛。
(五)欣賞與創作相結合的倡導
在美術欣賞活動中,我們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不是說教師不可以作任何背景知識的介紹和講解。相反,適當背景鋪墊是為了對話的進一步深入展開。在這過程中,教師以平等的態度參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同時引導學生指出作品存在的問題,允許學生對作品作各種符合自身要求的改動性創造,進一步提高和加深對被欣賞作品的理解和體會。如在欣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後,同學們對這幅名畫的歷史及藝術特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就趁熱打鐵,提倡學生結合現實進行自己心目中的蒙娜麗莎形象再創作,結果出現了《舞台上的蒙娜麗莎》《穿工作服的蒙娜麗莎》《象媽媽的蒙娜麗莎》《胖胖的蒙娜麗莎》等等。
(六)美術評論短文撰寫的激導,美
艾斯納的DBAE美術教學思想中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美術評論能力的培養。在DBAE教學中,美術評論決不是要學生尋求對一幅美術作品的標准答案。學生通過與美術作品的「對話」,增強了視覺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一方面體現在對作品的描述、闡釋過程中,另一方面可通過書面形式表現出來。本課題通過欣賞後寫評論短句、評論短文的策略指導,促使學生積極參加討論,進行美術評論,並物化為文字形式,進一步深化了欣賞見識,提高了欣賞能力。如在欣賞補充教材《韓熙載夜宴圖》時,學生立刻被整件作品五段式有機聯系的形式相吸引,教師用錄音根據畫面內容分別播放琵琶演奏、舞曲、輕音樂、笛子和篳篥演奏,引導學生隨音樂而感受夜宴圖的具體內容。學生談感受時,有的說:「夜宴圖首尾統一了聽琵琶演奏、觀舞、休息、聽笛和篳篥演奏、送別五個場面好象看小人書,是一個小小的故事。」有的說:「夜宴圖中這么多人,或站或坐、或正或倒、或抑或靠或動或靜,簡直是生動豐富。」有的說:「畫面顏色金碧輝煌而又古樸可愛,紅綠色相穿插,大塊黑白相間隔,有對比有呼應,色彩不多,卻非常豐富。」
五、突出人文精神與創設對話平台的欣賞實踐反思
1、有利於教師全面綜合、完善的美術教育觀的樹立,美術論文,美術課件,美術教案,美術課例,美術課題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畫作品,國畫作品,手工製作
由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人文精神正在不同社會領域不斷突顯。當今美術教育界在人本主義理論的影響下,揉和了費德曼教授提出的探究型欣賞教學法與DBAE四階段審美教學模式之優點,在美國已逐漸被「全面綜合性的美術教育」所取代,成為一種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新思想、新模式。全面綜合的美術教育關注的是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對學生的美術學科教育負責,同時對學生的整體發展負責。全面綜合的美術教育標志著學校教育從美術學科教育向美術文化教育發展。美術文化教育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啟迪人生,關懷生命,提倡審美——利於人格的健全發展。美術文化教育最有價值的超越是培養多元開放的文化胸襟——利於創造性學力的培養。「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綜合性質的人類活動之一」(尹少淳《走近美術》),因此,提倡審美和人文精神教育,在欣賞過程中展開全面綜合的完善人格的欣賞活動,必將促使學生人文教育觀念的植根,有利於教師全面綜合、完善的美術教育觀的樹立。
,美術論文,美術課件,美術教案,美術課例,美術課題研究,素描作品,水粉作品,油畫作品,國畫作品,手工製作
2、有利於教師對美術課程教育理念的實踐
新的美術課程標准闡述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課程標准指出,我們應當相信每個學生都具備學習美術的能力,均能在自身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因而美術課程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形成其健全的人格。在課程內容上強調課程的基本內容必須具備基礎性,是對學生未來發展有用的,同時要注意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素質差異。美術學習應當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基礎。因此,關注學生的欣賞學習,把教師情感因素添加到欣賞教學中去,保證思維、情感、行動的整合,欣賞內容與學生的基本需要及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在課題研究中得到了生動、活潑的個案例證,必將充實研究者對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認識
3、有利於學生欣賞評價和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
美術欣賞教學過程的本質是交往。「因為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余文森《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在欣賞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過於單調的局面。在欣賞過程中採用滲透自主學習和探索性學習的合作方式,在欣賞成果的闡述上本著「為促進學生發展而評價」的理念,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欣賞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欣賞能力和藝術批評的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多方收集美術作品,對感興趣的美術欣賞作品上得獨特的見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欣賞評價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欣賞能力的發展
「培養創造性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天能得到這樣廣泛的重視,與人本主義心理學對創造性意義的拓展是不無關系的。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富有創造性是健康人格的表徵之一,它賦予了創造性較之從前廣泛和普遍得多的意義——創造性可以表現在人們所從事的任何活動之中。人們無論做什麼,都應該以創造性的態度或精神去做,這種態度或精神是根植於人的本性特徵中。創造能力不但包括創新的精神與意識,還包括將新的觀念轉化成為具體事物的能力。所以新的美術課程標准提出要特別注意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應多方面、多維度、多層次地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且要培養學生將創新觀念轉化成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鼓勵學生主動進行綜合性、探索性學習,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老子所著《道德經》的開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突出人文精神的美術欣賞教學強調對話與交流,可謂是「教可教,非常教;本可本,非常本。」這種美術欣賞學習中的教師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師的主導作用更多地體現在對學生欣賞活動中的指導和點撥。教有課本,但已非傳統意義上的課本,生活中到處是美術欣賞的內容。人的自信一半來自自己,一半來自別人。一個人如果從來就不欣賞自己,他就不會擁有自信;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被欣賞,他就不會獲得自信。美術欣賞,欣賞名作,欣賞自己,被別人欣賞。對話可存,人文可存.
http://www.21blue.cn/e/List/List_98.html
3. 如何幫助學生發展創造力 教案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必須具備創造型性格特徵。人格互動是師生互動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性格特徵對學生發展的諸多方面有深刻影響。國外的研究表明,對學生的發展而言,教師最重要的性格特徵是:對學生熱情,有移情能力,有獻身精神,富於變通性、開放性、創造性和想像力;同時,教師的創造動機、自主性、好奇心等特徵與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密切相關。而最受學生歡迎的創造型教師的性格特徵是:幽默感、開放性、接受性、願意分享觀點。這些特徵不是憑空而來的,必須在實踐過程中有意識地加以塑造。
其次,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了解創造性人才的性格與行為特徵,了解學生創造性的表現形式。教師應該知道,對培養創造力而言,學生的哪些行為特徵是應該得到鼓勵和培養的,哪些是應該予以改變或避免的。相關研究指出,流暢性、變通性、原創性、精緻性、開放性、有活力、冒險、好奇心、復雜性、想像力、獨立性等,是所有創造者在不同程度上擁有的重要特徵,其共同特徵之一則是心理的變通性。只有了解這些特徵,教師才可能接受學生矛盾的行為或特徵,積極地看待其復雜性並做出積極的理解,從而以接受的、開放的、變通的態度認可學生的創造性行為——對學生而言新穎的問題解決方法。
再其次,教師要具備創造性教學能力。這對教師有四點要求:其一,要將教育或教學的總體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創造性教學目標;其二,預設教學過程,使其成為學生發現、探究、創造的過程。要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的學習與創造性思考的基礎和背景,幫助學生以新的方式運用已有知識;其三,要把自己從知識智慧的提供者轉變為問題搜尋者、問題設置者、傾聽者、觀眾等角色,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始終為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服務。其四,掌握創造性教學策略。
4. 蒙氏數學教案中班創造力訓練教案
幼兒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差,數學又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以下"中班數學游戲大全"能讓幼兒依靠直接的興趣來學習,使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強,學習效果就越好。
幼兒上中班了,可是對數字、數學一點都不感興趣,這讓很多幼師為此而萬分苦惱。別著急,幼兒天生都愛玩,在玩中學數學能讓幼兒覺得十分有趣,自然就喜歡學數學了。為此,學前谷小編為您整理了"中班數學游戲大全",供您參考。
1、蓋印章玩法:將幼兒分成3排,每排幼兒的前面都寫著一個數字,請幼兒看每排前面的數字,在原有印章數量的基礎上再蓋上一定數量的印章,使印章數與數字一致。
2、找朋友玩法:每位幼兒手拿一張數字卡,教室後面貼有與數字卡對應的水果圖。請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的數字卡片到後面去找一找與自己卡片上數字相等的水果圖,看誰找得又快又准。
3、快樂寶貝車玩法:老師手握方向盤開火車,幼兒人手一張數字車票,按照自己手上的車票去找相應的座位。快到站時,老師發出"轟隆隆… 轟隆隆… 嗚 …",激發孩子游戲慾望,然後說:"火車到站了,請座號為1、2、3的乘客下車。"老師和孩子一起檢查,看看有沒有下錯或者沒下的,然後重復到所有乘客下車。
4、鋪石頭玩法:准備各種形狀的"石頭",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把有"坑"的路鋪好。還可引導幼兒觀察"石頭"路都有什麼顏色,是用形狀的"石頭"鋪好的。
5、踩石頭玩法:路鋪平了,音樂一響,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並說說踩的是什麼形狀、顏色的"石頭"。還可以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里有沒有這樣的圖形。
6、等量接龍:兩名幼兒玩一組圖片。幼兒觀察接龍卡上的實物數量,將一樣多的實物接在一起。
7、給動物送食物:觀察卡片上的動物和食物,請幼兒先給動物排排隊,再幫他們找出他們喜歡吃的食物。
8、我的朋友在哪裡玩法:教師將有衣著條紋不一樣小熊卡片發給幼兒,幼兒將卡片舉在胸前,然後,在4個圈裡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樣的小熊,就在哪個圈裡。(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能否按照小熊褲子條紋的顏色排列尋找朋友,找到後要提醒找到的幼兒再次比較)。
9、猜一猜玩法:將幼兒分成兩隊,把16張卡片按照橫4張,豎4張放好,圖片朝下,然後依次翻卡片找朋友。如:我翻第一張是個蘋果,記住這個位置上是個蘋果,然後我把它關掉繼續翻,如果你看到有張卡片是你前面看到過的,可以站起來告訴我"它有朋友了"並把它的朋友找出來,找對了,就給這隊獎勵,最後比比兩隊誰的獎勵多就贏了。
10、數客人玩法:"智慧林的小熊今天過生日,邀請了它的好朋友來做客。看看,都有誰來了呢?"(有小老虎、、小熊貓、小猴……) 一共來了幾個小夥伴?請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1,2、3 ……)"總共來了幾個客人?"(一共來了9個客人。)11、幫小熊按數取物玩法:小熊來坐客,請幼兒按照小熊的數量擺椅子、小碗、勺子、杯子等圖片,如一隻小熊坐一把椅子,9個客人就要9把椅子。
12、"超市"游戲玩法:小熊要陪客人,沒時間去購物,請每個幼兒手裡拿著一張數量不等的購物券,各拿一個小筐,根據購物券上的數字卡到"小超市"購買相應數量的物品,購買後回到座位。
13、找媽媽玩法:幼兒聽音樂自由地跑動,音樂停後,分別蹲在地上的瓢蟲身上,要求7個幼兒合作變成七星瓢蟲身上的7個點。瓢蟲媽媽(教師)找自己的寶寶,成人引導本組幼兒進行點數、檢查游戲結果:是否是7個幼兒變成7個黑點,鼓勵孩子進行及時的調整。
14、看數字捶捶背玩法:兩人一組,一人從1-9的數字卡中任意抽取一張數字,看一看是數字幾,然後就在另一位幼兒的背上捶幾下,被捶的幼兒說出捶的次數,若與數字卡的數量相同,游戲成功,交換角色。
15、看數字捶捶背玩法:7-8為幼兒一組,把小椅子擺成小火車的樣子,幼兒騎在小椅子上排成幾列。每列最後面一位幼兒由一套1-9的數字卡,該幼兒任意抽取一張數字卡,數字卡是幾,就給前面的小朋友捶幾下背,前面的小朋友認真計數被捶的次數,然後再給前面的小朋友捶一樣多的次數,一次傳到最前面的一位幼兒,最前面一位幼兒大聲地說出是數字幾,看哪一組傳得快。(要求數字卡不能讓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捶的時候力量要適當,前面的小朋友不能往後看。)16、撒數塊玩法:請幼兒將各色小數塊撒在畫有大圓圈的紙上,然後數一數,各色數塊在圈裡、圈外各有多少?並進行插卡記錄。
17、小青蛙愛玩耍玩法:師幼共同扮演"青蛙",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游戲,幼兒根據兒歌的內容,跳到池塘里或池塘外。教師引出里、外標志卡,再次玩游戲,當教師隨機抽取里、外標志卡時,幼兒看標志快速地跳到池塘里或池塘外,鞏固辨識里、外方位及標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