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如d是課外活動x組的同學設計的q個噴泉實驗方案.下列有關操作不可能引發噴泉現象的是______A.擠壓
(1)三、氯氣易溶於有機溶劑得氯化碳中,燒瓶中的氣體壓強就會減小,故能形成噴泉,故三錯誤;
中、氫氣不易溶於水,也不會和氫氧化鈉反應,所以燒瓶中的氣體壓強不會有明顯的變化,故不能形成噴泉,故中正確;
C、用鼓氣裝置從裝置③的三處不斷鼓入空氣,導致錐形瓶中液體進入燒瓶中,氨氣極易溶於水,燒瓶中的氣體壓強就會減小,故能形成噴泉,故C錯誤;
D、濃氨水和氯化氫氣體反應,燒瓶中的氣體壓強就會減小,故能形成噴泉,故D錯誤.
故答案選:中.
(三)氨氣極易溶於水,u果打開止水夾,氨氣溶於水後燒瓶內壓強迅速減小,而形成噴泉;相同條件下m=
V |
Vm |
㈡ 洛陽音樂噴泉的現場活動
每晚,當夜幕降臨,人們就從四面八方聚到南湖,數千輛車將湖緊緊「包圍」。20時整,在萬版人注目下,道道權水柱從湖中噴起,霎時,光、水、樂交織在一起,在人們面前展開了一個如夢的世界…… 20分鍾內,在《神州鼓樂》、《牡丹之歌》、《春節序曲》、《編花籃》、《霸王別姬》、《慶豐收》、《穆桂英掛帥》等10首或民族、或世界、或古典、或現代的音樂聲中,噴泉翩翩飛舞,或如孔雀開屏,展露芳姿;或如鯤鵬展翅,直沖雲霄,變幻成一組組優美而富有動感的造型、一個個空靈而神秘的形態……
鼓樂聲聲催人奮進,如萬馬奔騰,排山倒海;管弦樂悠揚舒暢,如清流緩進,水神翩躚。一組組優美而富有動感的造型,一個個空靈而神秘的形態,或如孔雀開屏,或如鯤鵬展翅。17.85萬平方米的水面成為水和樂、光和影激情演繹的廣闊舞台,洋溢著現代化都市洛陽的時尚和浪漫。 千姿百態的煙花升騰而起,照亮新區靜謐的夜空,如銀蛇狂舞,釋放出吉慶的彩花;高山流水,傾瀉出和諧的律動。地面銀菊朵朵,白玉生輝;空中銀星閃爍,金龍狂舞。新區的夜空如同白晝,繁花似錦,爭奇斗艷。
㈢ 中班古詩 賦得自君之出矣教案
、一去二三里
(宋)邵康節
一 去 二 三 里, 煙 村 四 五 家。 ? 亭 台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2、詠 鵝
駱賓王
鵝 鵝 鵝,
曲 項 向 天 歌。白 毛 浮 綠 水,紅 掌 撥 清 波。
3、畫
王
遠 看 山
近 聽 水
春 去 花
人 來 鳥
有無還不色,聲,在,驚。維
4、靜 夜 思
床 前
疑 是
舉 頭
低 頭
李白 明 月地 上望 明思 故光,霜。月,鄉。
5、憫 農
李紳
鋤 禾 日 當汗 滴 禾 下誰 知 盤 中粒 粒 皆 辛
午,土。餐,苦。
篇二:中班詩歌教案《家》
活動目標:
1、通過說說、看看、聽聽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2、學習仿編詩歌,嘗試用多種方式表現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3、願意參與詩歌聽賞活動,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
活動准備:
家的背景圖;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的貼絨;各種動物頭飾。活動過程:
一、觀察背景圖,熟悉詩歌內容。
1、利用背景圖導入,學習詩歌的規范詞彙。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畫上有些什麼?
(出示背景圖)師: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幼1:我看到了(天空)。
師:看到了什麼樣的(天空)?
幼1:我看到了(藍藍的天空)。
師:你還看到了什麼?
幼2:我還看到了…………..
2、以師點幼讀的形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詩歌中的主要詞彙。
師:老師覺得加上了這些好聽的詞語,這幅畫更漂亮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綠綠的草地、青青的河水、紅紅的花朵、快樂的幼兒園)師:接下來,老師想和小朋友們玩個游戲,老師指到哪個你們就要馬上說出來,可以嗎?
3、猜測詩歌具體內容師:剛才,我們說的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綠綠的草地、青青的河水、紅紅的花朵、快樂的幼兒園可都是一個個家呢?那麼,它們都是誰的家呢?老師請來了很多小客人,看看它們是誰?
(出示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4、給貼絨動物找家師:現在要請小朋友來給這些小客人找家,一邊找一邊要說出誰是誰的家。
(幼兒操作)二、完整傾聽、朗誦詩歌師:小客人都找到了家,它們好開心啊,老師告訴你們把這里所有的"家"連起來就是一首好聽的詩歌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配樂念詩歌)師:這首詩歌非常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幼兒和老師念詩歌)師:老師發現~~~念的特別好,我知道他也在為小客人們高興呢,我們一起再來一遍,讀的時候要連貫、整齊。
(第二遍念詩歌)師:老師發現叮當貓隊的小朋友讀得最好了,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讀的。
(小組形式念詩歌)師:老師相信我們中四班其他小朋友也能讀得和他們一樣棒,我們一起再來一遍,讀的時候要有感情,是高興的,還要連貫,整齊。
(第4遍念詩歌)師:這首詩歌還可以配上好聽的音樂呢,那我們試著配上音樂再來一遍吧。
二、結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師:中四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的聰明,那接下來,老師要考考你們了,"藍藍的天空還會是誰的家呢?"(拿掉白雲,請幼兒回答)師:那密密的樹林還是誰的家呢?
(拿掉小鳥,請幼兒回答)師:綠綠的草地還是誰的家呢?
(拿掉小羊,請幼兒回答)師:青青的河水、紅紅的花朵、快樂的幼兒園還是誰的家呢?請小朋友們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討論一下。
(請幼兒回答)…….
師:真棒,小朋友們都很聰明,又編出了一首新的詩歌,我們一起看著圖片來學一
學。
三、延伸活動師:等一下,小朋友們可以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形式再來仿編新的詩歌。
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紅紅的花兒是蝴蝶的家,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詩歌分析:
《家》這首詩歌結構工整而統一,語言優美而不乏生動,它以擬人化的形式,描繪出了自然界萬物之間親密的聯系,這首詩歌的模式,也易於孩子們在生活中進行再創編活動。根據本班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發展水平,我做了一些前期經驗准備,而且本次活動運用到的教具: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和小朋友,都是很貼近幼兒生活的東西,所以我選擇了這個很適合中班幼兒進行欣賞學習和仿編的內容。
、
活動目標:
1、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嘗試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
3、熱愛地球,培養幼兒環保意識。
活動准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製作好的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小卡片人手一份、根據內容製作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分組活動,利用卡片創編詩歌。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漂亮的小卡片,因為小卡片它們出去玩,給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所以老師把它們帶來,請小朋友幫小卡片找家,看看它們的家在哪裡?好不好?(幼兒操作給卡片配對找家--規則:請小朋友從綠色盤子里拿一樣,看看拿的是什麼?再從白色盤子里去給它找家,找到的小朋友把手舉起來。)
2、幼兒配對好後,師:剛才我們都幫小卡片找到了家,小朋友們真棒!下面我們要用"什麼是什麼的家"說一句話。(示範:比如: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引導幼兒根據自己配對好的卡片,用同樣的句型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2分鍾左右)
3、師:剛才老師聽到有些小朋友說得真好,現在我要請這幾個小朋友把卡片帶上來說給大家聽,其他小朋友把卡片放回盤子,回到位子上坐好。幼兒集中,6個幼兒按詩歌內容排好,提問:你拿到了什麼?按什麼是什麼的家說一句話。其他小朋友跟念兩遍。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現在,老師要把剛才小朋友們說出來的句子,組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叫--家。(播放音樂,老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出示背景圖,幼兒學習詩歌。
幼兒學習詩歌,跟念2-3遍。
師:為什麼小羊喜歡住在綠綠的草地啊?為什麼小魚住在河水裡呢?。。。(幼兒答)師: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對,動物出生的地方、喜歡去玩耍的地方、有它喜歡的食物的地方,都能讓它快樂,讓它有家的感覺!
3、小朋友們你們現在都會了嗎?跟著老師用最好聽的聲音、最美的動作把詩歌的內容表現出來。
三、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雲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
師:說的很好!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說說:藍藍的天空是太陽的家。。。
師:那密密的樹林除了小鳥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
師:好的那我們來一起說說,密密的樹林是蝴蝶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兔子的家。。。師:綠綠的草地除了是小羊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
師:對了,綠綠的草地是小牛的家。。。
師:那清清的河水除了小魚的家,還有誰的家呢?(做鴨子的動作)
師:清清的河水是小鴨的家。。。
師:紅紅的花兒和快樂的幼兒園又是誰的家呢?(蜜蜂、老師)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呀,都會自己編詩歌,學了這首好聽的詩歌後,我們知道了,每一種動物、植物和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而且世界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和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家,小朋友們想一想,這個家是什麼呢?
師:對,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所以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家,保護好地球,不能
去破壞它。老師也編了一句詩,放在這首詩的最後: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大家要愛護它!(幼兒跟念2遍)
2、現在就用我們最好聽!最響亮的聲音最後來一次,表達我們對地球媽媽的愛!
四、游戲:《找家》
下面請小朋友來玩找家的游戲。(幼兒出來扮演什麼站好了,老師說明游戲規則並示範)
玩法:每組分別請三個小朋友圍成圈來扮演天空、樹林、草地、花兒,六個小朋友來扮演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並蹲在地上,等音樂一停,就趕緊去找自己的家。如果沒有找到家的,說明它的家不在這里,要等下一個游戲再找,以此類推。
小結:根據游戲結果,對找錯家或沒找到家的幼兒進行點評。分析為什麼找錯家或沒找到家。
五、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學會編是詩歌了,真棒!那晚上回家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編更多的詩歌哦!
篇三:中班古詩課《遊子吟》教案
幼兒園中班古詩《遊子吟》教學教案
—王青蓮 活動名稱:《遊子吟》
活動目標:1、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賞古詩,學習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詩。
3、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隨音樂進行藝術表演。
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 圖片一體機課件 貼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世上只有媽媽好》兒歌。
2、向幼兒提出問題「你們的媽媽好不好」「媽媽是怎麼對你好的」?
3、出示詩人圖片,介紹詩人。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故事,講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詩人和他媽媽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這個叔叔的名字叫做孟郊。他是一個特別喜歡去旅遊的人,喜歡在外邊到處遊玩,所以大家都叫他遊子。有一天,他要出門去一個很遠的地方,我們去看看他和他媽媽發生了什麼事情?
二、展開
1、教師出示本課課件視頻,觀察動畫情景(靜音)。
2、引導幼兒大膽發言,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內容描述。
3、以故事的形式向幼兒講述詩句大意。
4、誦讀
(1)教師示範誦讀,幼兒跟讀。
(2)根據古詩內容加入適當動作。
(3)男女分組讀。(根據詩中情感,選擇合適的讀法)。
(4)「詞語接龍」老師讀前半部分,引導幼兒說出後半部分。
5、游戲
*《熱身操》:通過肢體運動引起幼兒的興趣,從而更好的記憶。
*《一起來圍個圈》:利用身體與詩句相互押韻,進行簡單快速轉變動作,引起幼兒的積極興趣,從而得到更好的誦讀效果。
6、指讀
為幼兒發放古詩課本,幼兒用手指讀。教師發放獎勵貼紙。激勵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三、結束
四、活動延伸
小結:不能對爸爸媽媽發脾氣,爸爸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我們要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為爸爸媽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感恩。
篇四:中班詩歌教案
[中班詩歌教案]
中班詩歌 《水》
一、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有節奏地朗誦詩歌,中班詩歌教案。
2、學習使用相同句式結構創編詩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 活動准備:
與詩歌內容相關的ppt。
三、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引出詩歌主題「水」,並說一說水
師:這是什麼?你們在在哪裡見過?
師:你還知道有什麼水?
(二)、指導幼兒初步學習理解詩歌。
1、出示圖片,讓幼兒看各種各樣的水
問:圖上的這些水你們見過嗎?叫什麼水呢?(協助幼兒認讀)
2、初步感受詩歌《水》
(1) 師:老師將這些圖片上的各種水編成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水》。
幼兒傾聽詩歌一遍.
(2) 師:你聽到詩歌里說了些什麼?(幼兒自由描述)
3、學念詩歌
(1)、教師念,幼兒傾聽想像。
師:我們來聽一聽詩歌里念的是不是這樣子的。
(2)、幼兒有節奏地念詩歌
師:我們說過好聽的詩歌要是按照節奏來念會更加好聽
教師出示節奏譜「 x x
x x /
x x x」
師:這個節奏譜認識嗎?
大家一起拍打節奏
問:你們想不想也來有節奏地念一念這首詩歌呀?
問:你們還記得這首詩的名字叫什麼嗎?
(3)、幼兒集體朗誦。
問:剛才我們在念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什麼秘密?(一個「x」對應一個字)
4、引導幼兒理解詩歌
問:我們剛才念的這首詩中,你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幼兒自由提問,教師或幼兒回答。目的:協助幼兒理解難詞難句。)
問:你見過噴泉嗎?為什麼詩歌里說它是跳舞的水呢?
6、 幼兒集體朗誦詩歌。
(三) 、學習仿編詩歌
1、師問:我們在生活中除了有剛才說到的這些水,還有些什麼水呢?
問:剛才我們說到的這些水,他們是什麼樣子的呢?
2、鼓勵幼兒做小小詩人,動腦筋編詩歌。
師:你願意把你知道的其他水也編進我們的詩歌中去嗎?
3、師:今天回家把你編的這首好聽的詩念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附詩歌:
水
小小的水 是淚水
大大的水 是海水
跳舞的水 是噴泉
臟臟的水 是泥水
靜靜的水 是湖水
甜甜的水 西瓜水
評優課教案詩歌《水》
此活動內容是「蒙氏教學」中比較經典的活動之一,該詩歌結構工整的七字句式,前半部分是疊詞,後半部分是關於各種水,易於孩子去學習和仿編。在本次活動中,老師通過三個環節去組織(說一說水——學學水的詩歌——編編水的詩句),條理比較清晰。但是老師在組織時環節不夠緊湊,節奏太慢,導致後來孩子對活動失去了的原有的熱情。此外,關於節奏譜運用的不到位等等,建議想法同王老師一樣。
看得出,活動中節奏圖譜的運用,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去理解詩歌的結構,幫助幼兒有節奏朗誦詩歌。但我覺得從老師朗誦的節奏看是否將原設計的三拍子節奏譜(
x xx x / x x x)調整為四拍子的節奏譜( x xx x— / x x
x—),使朗誦與節奏更吻合。最後的創編教難,建議讓幼兒創編後半句。如:小小的水,是雨水;大大的水,是江水??
取材很好,詩歌的格式、內容便於幼兒學習與仿編,詩句的前半句是疊詞,後一句是三個字的,幼兒很容易理解。教師在活動的前半部分,學習詩歌時,應該引導幼兒去發現疊詞,並可以用追問的方法讓幼兒明白為什麼淚水要用小小的,海水要有大大的,同時利用節奏幫助幼兒朗誦和仿編。節奏的加入,是為幫助幼兒去理解詩歌的結構,而不是為了整合而整合的。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沒有充分利用詩歌本身的優勢,巧妙地利用身體的動作節奏去化解朗誦與仿編中的難點。
教師用ppt時要考慮到孩子學習的特點,在最後有一個定格的畫面,使孩子在念兒歌時有一個依靠,在孩子創編以後,教師同樣也要呈現出孩子創編的內容,這樣在完整朗誦時給幼兒支助。
㈣ 簡答題 如何理解幼兒園教育活動
一、科學探究與幼兒探究學習的獨特性
目前學術界對於什麼是探究,什麼是科學探究沒有統一的定義。人們比較認同的是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中提出的定義:「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們用以研究自然界並基於此種研究獲得的證據提出種種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科學探究也指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①]所以科學探究既包括科學家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活動,也包括學生在學校中運用科學家探索科學所運用的手段、途徑所進行的科學學習。但必須明確的是幼兒學習科學,如果只是學習現成的科學結論,而忽視了對科學探究過程的理解與體驗,那幼兒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學的本質。所以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應能有效保持幼兒對自然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體驗探究過程的喜悅與艱辛,促進幼兒主動建構具有個人意義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習得科學探究思維的方式。
幼兒從出生時起就對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摸摸這,動動那,還不停地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等相關的問題,充滿了對世界的疑惑與驚奇,難怪人們這樣說:「幼兒像科學家」。的確,「幼兒在每一方面、每一個領域都像科學家一樣……與科學家聯系在一起的許多特質——實驗、好奇心、創造性、理論建構與合作等同樣也是幼兒所具備的特點。」。」[②]然而,幼兒畢竟不是真正的科學家,他們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存在不同的特點,把握幼兒探究學習的獨特性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學者劉占蘭教授曾撰文提出了幼兒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的三個不同點:[③](1)幼兒探究的熱情與科學家一樣強烈;(2)幼兒自由探究的程度低於科學家的探究;(3)幼兒探究的每一環節在程度上都異於科學家的探究。幼兒只是簡約地重演科學發現的過程;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幼兒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還有一個核心的區別,即是幼兒的探究中有濃厚的自身影子,是科學與想像、真實與虛渺等的並存。「兒童的科學並不是近代意義上的純客觀的科學。他的主體發育程度決定了他的世界中有他自己生命的影子,即他頭腦中的世界是詩意的、童話的世界。科學教育並不是把詩意和童話從兒童的生活中驅除出去。實際上,科學教育也難以做到這一點,……要求兒童像現代社會中的成人那樣掌握科學知識與科學思維,這實際上是一種違反了兒童自身發展規律的揠苗助長。」[④]難怪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表白:「我勸告低年級老師說,給孩子們教比例、透視、相稱規律這都很好,但同時也要為孩子的幻想提供廣闊天地,切不可破壞孩子觀察世界的那種童話語言。」[⑤]因此,幼兒的探究學習與科學家的探究有很大的不同,認識幼兒探究學習的獨特性,是我們把握與分析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基礎與前提。
二、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基本理念
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並不是單純灌輸一些粗淺的科學知識,而是幼兒
科學探究與科學知識建構的有機結合。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建構主義學習觀與教學觀的指導下,在老師的精心引導下,從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真實、典型或復雜的科學問題入手,通過幼兒主動的探究,通過設計開放性、或生活性、游戲性的活動,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在直接操作、探究物質材料及與人、事、物相互作用中,在不斷的感受中,有所獲得(科學知識經驗),有所體驗(體驗科學的神奇、偉大,激發好奇、探索及熱愛科學之情),有所發現(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理解並形成一些關鍵的科學概念),並在此過程中理解科學、熱愛科學,實現對傳統學科取向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超越,以及對幼兒主體的尊重,根本在於承認與強調幼兒的科學獨特性。這實質也是幼兒園科學教育過程與結果內在統一實現的前提。
(一)幼兒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幼兒從一出生就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而且在幼兒的成長中,他們也是越來越由依靠成人的幫助而逐漸發展到更加獨立和自主,變得有能力逐漸主導自己的行動、對自己逐漸自信與認同,並漸漸具有了把自己看作是積極的知識建構者的意識。所以幼兒探究科學學習的過程應該成為幼兒主動積極參與與能動的過程。科學學習應從幼兒的日常已有的科學經驗出發,提供他們直接參與各種科學活動的觀察、操作、實驗、測量、記錄、交流等探究的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在老師的協助下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嘗試解決問題。這比幼兒單純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授灌輸更有效的多。幼兒盡管年齡小,但他們更希望老師能鼓勵並發現他們的成就,更希望老師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二)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並讓幼兒充分感受與體驗,有所發現
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強調向幼兒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強調幼兒直接操作和探索物質材料,使幼兒「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在此要明確的是,科學學習強調探究為核心,意味著我們更為關注幼兒在科學學習活動中通過探究帶給他們的感受、體驗與發現。也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強調的,科學教育應成為引發、支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經歷探究和發現過程,獲得有關周圍物質世界及其關系的經驗的過程。探究過程中,幼兒的經歷不同,感受不同,建構的經驗也不同,對一些科學現象與科學問題的理解也不同。然而,正是這些體驗與認識的不同才構成了探究過程與靜態科學知識習得的不同。也正是如此,幼兒在探究中、在經歷中理解了科學,理解了科學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體驗到了科學的真正涵義。而且,科學發現的成功與喜悅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愛科學、用科學的情感。《面向全體兒童的科學》曾這樣強調:「兒童在親身經歷的基礎上形成了對世界的理解並初具自己的理論。在低年級就應通過為兒童提供以研究為基礎、以探究為中心的經歷,開始構建他們的經驗基礎,這一點很重要。」[⑥]這意味著幼兒科學學習方式的重大轉變,而這恰恰也是我們所強調的。
( 三)注重幼兒對一些科學概念的理解與形成
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不僅僅關注幼兒在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科學、科學與技術等內容範圍內獲得廣泛的科學經驗,而且在此基礎上更為關注幼兒的一些科學概念、觀念的形成。如幼兒在獲得生命世界關於動物、植物、人體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更著重於幼兒對「生命體有一定基本需求」概念的理解,形成「動物、人需要一定的空氣、水和食物。而植物則需要空氣、水分、養分和陽光。只有當環境滿足其需要時生命體才能生存下來。理解生命體與其所生存的環境之間的相互適應關系」。再如,當幼兒探索了有關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後,不是要求幼兒僅僅知道力的不同種類,如重力、彈力、浮力、摩擦力,而是更為關注這樣一個概念的理解與形成:「可以通過推或拉改變物體的位置和運動狀況,變化的大小與力的大小相關。」總之,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強調幼兒在具備豐富科學經驗的基礎上對某些關鍵科學概念做深入探究,理解和形成與之相關的科學概念與觀念。
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幼兒由於主體發育水平的制約,其探究發現更具幼兒特色,這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所致:
1.思維的自我中心傾向。幼兒由於思維的局限性,在認識上往往具有自我中心傾向,他們不會也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導致幼兒在認識客觀現象、解釋科學事實時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只是相信自己的「信念」,混淆主觀想法與客觀的事實,甚至無視、歪曲事實。如一個五歲的小女孩這樣解釋「天上的星星為什麼眨眼睛?」是因為「每顆星星上都有一個人,拿手電筒對著我們一會兒開、一會兒關。我們在地球上看,就好象是星星在眨眼睛。」
2.「泛靈化」心理。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幼兒時期的「泛靈心理」乃是把事物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幼兒不能區分主體與客體,把主觀情感與客觀認識融合為一,即把主觀的東西客觀化,把世界人格化。他們認為大自然的萬物萬事由於各種看不見的精靈而具有生命,而且那些東西還和人一樣有感覺與意識。所以在認識事物時,往往物我不分,主客體不分,缺乏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這就是幼兒意識中的「泛靈化」心理。這種「泛靈化」心理使得幼兒不能客觀地解釋各種事實和現象,往往從主觀願望出發,或賦予萬物以靈性。如老師引導幼兒觀察了小雞與小鴨的腳爪,並嘗試分析為什麼小鴨子會游泳,而小雞不會游水時,很多孩子這樣解釋道:「小鴨子能游泳是因為它勇敢,小雞不會游水是不勇敢。」
3.思維的直覺、非邏輯性。幼兒的思維雖然開始逐步具有抽象思維的能力,但其思維仍帶有直覺性。他們在分析客觀事物、科學現象時往往不能抓住本質,對事物及關系的認識與解釋只是根據自己的直接經驗或想像來進行,而且明顯具有自我中心傾向,這就使得他們的理解往往缺乏邏輯。如老師在與孩子們討論「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時,孩子們解釋到:「要有白天,白天小朋友才能玩。沒有黑夜不行,人不睡覺可不行」,「因為只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它不能只照一個地方。」
上述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幼兒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對事物及其現象的解釋往往受其認知特點及思維水平的限制而具有「非科學性」,即人們所說的「天真理論」(樸素理論或幼兒的科學)。所以盡管有時幼兒親身經歷了探究的過程,也獲得一些客觀的依據,但他們似乎很難打破他們原有的「理論」,故其探究、體驗基礎上的發現,包括科學的概念,會表現出濃厚的幼兒特點,與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概念有所不同,否則這些概念的掌握與形成過程必然也是幼兒被動的、接受的過程,這樣就又會使幼兒的學習再次回到學科取向的巢穴。這也是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的精髓所在。
(四)強調科學學習活動的開放性
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應該是開放的活動。這種開放性最為根本的是幼兒探究的開放性,它決定了幼兒的科學學習不是禁錮在單純的直接教知識,而是更為強調幼兒在操作、感受、體驗、思考、假設、存疑、歸納、整理、表達與交流基礎上的學習與發現,這比簡單的直接教授科學知識更具開放性與挑戰性,更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
其次開放性指科學學習活動的內容、活動的途徑、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有較大的選擇機會與創新空間。內容可以是在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科學、科學與技術等內容範圍內精心選擇的、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幼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真實、典型而又適合幼兒思維水平的科學問題。在活動的途徑上也是多樣化的,可以是結構性比較高的教學活動,也可以是結構性較低的、自主性區域探索活動,還可以是游戲形式的小實驗、小製作等。在活動的組織形式上,可以是全班進行的集體活動,也可以是小組活動,還可以是個別的輔導活動,這樣就可以使科學活動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幼兒的科學學習需要;
再次是要引導幼兒利用廣泛的資源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我們的活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然、家庭、社會等都是幼兒進行科學學習取之不盡的資源。所以應將幼兒的科學學習活動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理解與體驗,並不斷豐富他們的科學學習經歷。
(五)關注幼兒日常生活、游戲中所面臨的科學問題
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與傳統的學科取向的科學教育活動有所不同,它不是按照系統的學科體系,從簡單問題、單一變數入手,去揭示每一現象背後的普遍規律。而是比較關注幼兒日常生活、游戲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從這些真實問題的解決出發進行設計,如「為什麼門一開,風鈴就會叮咚作響?(探究力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系)」,「不一樣的紙,它的吸水速度一樣嗎?(探究水的滲透現象及不同紙張的吸水性)」,「螞蟻最愛吃什麼?螞蟻是如何搬動食物的?(觀察探究螞蟻的生活習性與運動方式)」,「為什麼種子不發芽?(探索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為什麼噴泉能噴出水來(探究在相同壓力下,受力面積越小,水噴的越高)?」「鏡子為何能照出人的形象?(探究鏡子的折射現象)」……這樣就使過去遠離幼兒生活的科學變得與幼兒越來越近,使幼兒在解決日常生活、游戲中一些科學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了一些科學現象,學習到了一些科學知識,真正體驗到了科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幼兒在特定情境中的問題解決進一步幫助幼兒建構了科學知識對於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科學並不遙遠,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當然,關注幼兒生活、游戲中的科學問題,並不是說要把幼兒的科學教育帶入茫茫無邊的凌亂生活之中,而是強調從一些生活、游戲中的科學問題入手進行設計,把科學的學科知識學習融入幼兒的生活、游戲之中,通過生活、游戲中的問題把幼兒引向對某些科學概念的探究上,讓幼兒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探究科學,學習科學。
(六)給予幼兒足夠的探究時間,耐心等待他們的理解與發現
幼兒由於生理、心理及認知水平的局限使得他們的探究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兒童相比更具有反復性與困難性。所以在科學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允許幼兒以自己的學習速度不斷地嘗試、操作、實驗,允許幼兒以自己的經驗個性化地理解與表達科學的概念與現象,也允許幼兒發生錯誤,出現反復。正如《面向全體兒童的科學》所言:「對許多學生來說,面對他們先前的錯誤概念並對他們加以改變是一個艱難的智力挑戰。」[⑦]因此在幼兒的探究發現中,需要教師更具耐心,給予幼兒足夠多的時間,反復嘗試,多次試誤,尋求答案,最終等待他們的理解與發現。
(七)強調「互動——建構」:在手動、心動、口動、他動中建構對科學的理解[⑧]
維果斯基認為,幼兒科學概念的獲得是以自發概念(日常生活概念)為中介的,幼兒必須把自發概念融入到科學概念體系中,以他的經驗來思考科學概念,並且在具體與抽象概念間來回互動,最後才能形成一個穩固的概念,當然,這個概念必然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幼兒的烙印。所以,教育活動中教師應以幼兒自發概念為探究學習的「切入點」,通過創設適宜的環境,積極「協助」幼兒理解並發展科學概念。但由於幼兒的自發概念來源於日常生活的經驗與觀察,因而需要通過教師提供「鷹架」,通過幼兒的手動、心動、口動、他動,引導幼兒逐漸理解科學,理解科學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手動:即實踐。手動即親手操作並探索物質材料的活動,包括操作、製作、實驗、飼養、種植、採集、記錄等手段等去揭示科學現象,驗證科學結論,理解科學問題的實質。作為教師應盡量為幼兒提供實踐活動的直接經驗,並逐漸擴展到用耳傾聽、用眼觀察,用鼻嗅察、用口試嘗、用手碰觸操作。讓幼兒在真實與自然的環境中自主探索,通過幼兒具體操作、擺弄、探索材料獲得科學的經驗、掌握科學的方法與技能,發展科學的態度與精神。
心動:即思考。是指在幼兒動手操作探索時促動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擺弄物質材料並擴展到全身的感官活動,就能不斷地發現問題,並通過思考嘗試對問題做出假說或解答。如關於「有趣的噴泉」活動,老師為每組幼兒提供注滿水的瓶子、針管、打有一至四個孔的瓶蓋,通過提問「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兩個孔和三個孔比,哪個噴得高?」,並引導幼兒不斷進行操作、猜測、實驗,幼兒直觀地觀察到了「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瓶子的孔越多,水噴的越低,孔越少,水噴的越高」這一現象,理解了有關壓力與壓強關系的現象,同時獲得了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技能;
口動:即交流討論。是指幼兒把科學探究活動中觀察到的現象、動腦做出的假設及動手操作所得出的結論進行相互的討論交流。教師可以在精心安排的各種科學學習活動中,通過個人發言、小組交流及全班課堂討論方式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互動交流,通過討論幫助幼兒澄清自己的思路,或從他人那裡獲得自己未曾注意的觀點,促進概念的理解,或通過討論,解決自己的認知沖突,調整自己的觀念,或通過幼兒之間的協商,彼此交互更好地理解科學概念。
他動:即幼兒與周圍環境互動。教師在引導幼兒探究科學時,除了要做到使幼兒手動、心動、口動外,還必須使其與周圍世界相互作用,因此戶外環境、區域(角)環境要精心布置,以利於幼兒的探究,操作物、材料要及時提供,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有利於幼兒解決問題所需,另外,活動時間也應彈性調整,以符合幼兒實際探究等。
總之,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倡導教師必須為幼兒搭建科學學習的「鷹架」,從幼兒的自發概念或天真理論入手,通過幼兒的手動、心動、口動、他動,與幼兒互動對話、一起學習,共同建構科學。正如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赫胥黎所說:「科學教育應該是實際的,也就是說,學生的心智應當直接與事實發生聯系,他不僅僅是知道一個事情,而且能運用他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看一看這個事物是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科學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使心智直接與事實聯系」。
㈤ 科學送給媽媽的禮物-蘇打噴泉教案的反思
這是一節美術活抄動,主要是想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來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簡單的印染活動;其次引導幼兒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在剛開始老師出示自己的範例漂亮的花手帕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很喜歡,也都很激動,都想創作一塊自己漂亮的花手帕。在之後小朋友親自獨立操作印染的時候,大部分小朋友都不能很好的掌握,還是需要老師一步步的幫助與輔導,有些幼兒的個人衛生也非常的不注意,需要老師及時的提醒與注意。
在最後呈現出漂亮的花手帕的時候,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小朋友們在操作活動中不僅體會了操作的樂趣,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媽媽的愛。
㈥ 中班社會活動地球上哪兒有水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水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懂得水的寶貴。
2.能積極設想保護水資源的方法,樂意參與保護水資源的行動。
3.通過設計標志,萌發節約用水的意識。
活動准備:
圓形白紙若干,勾線筆若干,圖片若干,視頻,音樂。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水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1.播放水流聲。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水)2.師:你們知道水有什麼用嗎?(可以引導幼兒從人類、動物、植物三方面講)教師總結:(水的用途)我們喝水、洗澡、洗手、洗衣服都要水,洗衣洗菜、飼養牲畜、灌溉農田、水上運輸、水力發電等都要水;因為有水,我們可以看到美麗的噴泉,可以坐船出去玩。
動物也要喝水,要用水洗澡。
植物的生長也需要水。
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動物和植物也需要水。
3.欣賞冰箱和冒熱氣的鍋的圖片,了解水的固態和氣態。
師:我們剛剛說的水都是液態的,那水還有其他樣子嗎?
看冰箱的圖片,師:冰箱里有水嗎?在哪裡?冰有什麼用?
看冒熱氣的鍋,問:這張圖里有水嗎?在哪裡?其實鍋上面冒著的熱氣其實也是水,它叫水蒸氣。冰是水的固態、水蒸氣是水的氣態,雖然它們和水長得不一樣,可是它們都是水。
4.師: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水,會怎麼樣?
教師小結:人會渴死、動植物會因為沒有水而不能存活……人沒有水喝會活不下去,沒有水洗澡會很臟,沒有水洗菜、食物會很臟。動物沒有水喝,也會無法生存下去。植物離開了水,就不能生長,最後乾死。沒有了水,我們再也看不見美麗的大海,燦爛的噴泉了。
(二)了解水資源的現狀,啟發幼兒積極構想保護水資源的方法。
1.師:現在有很多水都變臟了不能用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變臟的水給我們的地球帶來的危害吧。(看視頻)2.師:我們的水在不斷的變臟、受到污染,我們怎麼保護它呢?(不向河道里亂扔垃圾,不向河道排放工業廢水,加強水資源的管理……)3.師:水是我們的好朋友,水是不是用不完呢?
4.師:既然水是有限的,那我們就要節約用水。如何節約用水?(圍繞幼兒園、家庭兩個方面來說)幼兒園:
關緊水龍頭;洗手時水開得小一點;喝水時不浪費水;不玩水;家庭:
1.用淘米的水澆花;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用洗青菜和洗手的水沖廁所或澆花;下雨的時候用盆和桶接水,存著以後拖地洗車用等。
2.刷牙:用口杯接水,用剩下的水來洗刷衣物。
3.洗衣:衣物集中洗滌,減少洗衣次數;小件、少量衣物提倡手洗;洗滌劑投放適量。
4.洗浴:間斷放水淋浴,搓洗時及時關水,避免過長時間沖淋。盆浴後的水可用於洗衣、洗車、沖洗廁所、拖地等。
5.炊事:先用紙擦除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再洗滌;控制水龍頭流量,改不間斷沖洗為間斷沖洗。
6.洗車:用水桶盛水洗車;使用洗滌水、洗衣水洗車;使用節水噴霧水槍沖洗;利用機械自動洗車。洗車水處理後循環使用。
7.馬桶水箱:可以往馬桶水箱中放入一個裝滿水的500毫升水瓶,每次沖水就可以減少水量。
8.一水多用法:先用清水淘米,淘完米後用淘米的水洗菜,洗完以後用洗菜的水涮拖把,涮完拖把以後用涮拖把的水沖馬桶。
(三)設計節水小標記,為節約用水出一份力。
1.師:我們一起了解了很多的節約用水的好辦法,你們學會這些方法了嗎?我們國家也十分重視節約用水,為此設計了一個節約用水的標記,一起來看一看。
2.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們為我們班級的衛生間設計一個節水標記,提醒班裡的小朋友節約用水。你會怎麼設計呢?(個別幼兒發表意見)3.師:那我們就圍繞關緊水龍頭這個主題來設計吧。
4.幼兒自由繪畫,教師個別指導。
5.請個別幼兒上台說說他們設計的節水標記。
6.師:你們畫得節水標記可真漂亮,老師相信,你們在生活中也能做一個節約用水、愛惜水的好孩子。現在,請小朋友們拿起你們的節水標記,貼到我們的班級里去吧。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了解水的現狀,並學著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愛水、惜水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