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
這是一節品讀課。首先通過「聽」讓學生走進故事,知曉背景、感知內容;接著讓學生「說」起來,分析人物、感受成長;然後讓學生「品」起來,探究技法、習得語感;最後讓學生「記」下來,積累心得。整節課學生都處在耳聽、嘴說、腦思、手寫的「活動」中,力求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
一、聽一段故事
1. 激情導入。 1983年新春伊始的北京,人們相互傳遞著一個令人歡欣的消息:根據台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城南舊事》獲得馬尼拉第二屆國際電影節金鷹獎,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屏幕展示或板書:聽一段故事——《城南舊事》簡介(見教師教學用書)。
2. 進入課文。
(1)初步感知,把握內容。本文節選自《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寫主人公英子經歷了那麼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屏幕展示或板書速讀課文,概括提煉:①從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說內容。②從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說內容。
提示:本環節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區別出寫「眼前事」和「對往事的回憶」的段落,從寫「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概括「以英子為角度」的內容;從寫「對柱事的回憶」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爸為角度」的內容。或者引導學生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提示:①本文主要記敘了英子參加畢業典禮時由眼前的事物引發的回憶。②從爸爸的角度可以這樣概括:本文主要記敘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囑;爸爸在六年前見英子賴床不起而懲罰她;爸爸為叫英子闖練而讓她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爸爸去世。
(2)深入情節,理清思路。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話中,有三句話照應後文提全文,請看課後習題
一 想一想這三句話和文中的哪幾件事相照應?研讀課文,相互討論,形成統一認識①第一句話照應爸爸為叫英子闖練而讓她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工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②第二句話照應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賴床不起而懲罰她。第三句話照應爸爸去世。
二、說一些感受
1. 說一說爸爸。
(1)探究人物形象——重點研讀文章第2~29. 33~34、39~53段,力求以與人物相關的事件及人物的言行舉止為依據,說說爸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活動,教師相機點撥。屏幕展示或板書探究部分結果,如:大愛無言。
爸爸表面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爸爸善於教子,總是逼「我」去闖練。
爸爸注重感情,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爸爸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2)述說自身感受——仿照「爸爸,我想對你說......」的句式,對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說一句恬。
2 說一說英子。
(1)從哪些地方我們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長?
提示:學習非常用功,被選作代表為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從六年前的那一次後從不遲到。硬著頭皮完成了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這件事。聞說爸爸去世而處亂不驚從容面對……
(2)以「英子,你真是好樣的打頭」,說一句(段)話。
三、品一處妙筆
林海音,這位20世紀60年代就蜚聲台灣文壇的作家,她的作品風靡海內外,廣為流傳。下面我們通過品讀課文來感受其魅力。請同學們以「我發現文中有這樣一處妙筆……」的句式說話,品析文章妙要。
提示:可從文題、結構、穿插、照應、語氣等方面入手。
四、做一點積累
教師小結,回扣全文;學生積累,整理心得。
[板書呈現]
聽一段故事——概括內容
說一些感受——體會大愛
品一處妙筆——賞析妙要
做一點積累——小結積累
·························@@@@@@@@@@@@@@@@@@@@@@@@@@@@@@@@@@@@@@@@@@@@@@@@@@@@@@@@@@@@@@@@@@@@@@@@@@@@@@@@@@@@@@@@@@@@@@@@@@@@@@@@@@@@@@@@@@@@@@@@@@@@@@@@@@@@@@@@@@@@@@@@@@@@@@@@@@@@@@@@@@@@@@@@@@@@@@@@@@@@@@@@@@@@@@@@@@@@@@@@@@
第2課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生在世,人們誇贊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輩唱一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誇贊。現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愛的父親吧!
二、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c、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速讀課文後,四人小組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
a.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b.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c.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那麼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呈怎樣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的?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後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a. 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鍾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於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後畢業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
b.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鍾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於寫他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c.是說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業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3、進一步閱讀文章,思考「研討與練習」:
4、准備說說自己的爸爸。
第二課時
一、研讀與賞析
教師導學
上節課我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已經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內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節課我們就文章的重點進一步學習和探討,使自己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請同學們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後「我」急著回家兩部分,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
a. 對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b. 畢業典禮後「我」回家時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情景預示著什麼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有關內容,然後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明確:
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無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我」以後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弟弟妹妹們只是自顧自地玩著;爸爸種的夾竹桃垂下了好幾枝,很不像樣子;小青石榴從樹上掉下來,老高急匆匆地告訴醫院來了電話,等等,這些都預示著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將不久於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後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最後在心裡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體驗與反思
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討論「我們」為什麼很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教師應給學生自由說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並且明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煩惱,但只要正確對待就一定會解除煩惱,迎接新的挑戰。
進一步提問:
1、課文中還有什麼情節會引起你的閱讀興趣?談談體會。
2、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說;世上只有媽媽好。今天的文章讓大家重新認識了父親,那深沉的愛,那感人的愛,讓我們說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說說,「世上還有爸爸好」。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作者的文章和同學們的發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愛的樂章,讓我們把這些內容記在本子上,印在腦海里,留在我們成長的記憶長河中。
四、作業
小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
教後記:這是一篇感情頗深的文章,學習中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對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夠完全進入課文中的狀態。衣襟上的夾竹桃引起「我」對爸爸的回憶,回憶中有快樂,也有感傷;有爸爸嚴厲的責罰,也有他綿綿的愛意。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經長大了。
② 太陽的各種怪臉的繪畫圖片
這些圖片
③ 猜謎語教案
《我是什麼》教案教學目標:1、採用多種形式認識11個生字,能讀准形聲字「雹、袍」,藉助偏旁理解字的含義,會寫「沖、池」2個字。2、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藉助圖片、動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課文1、2自然段的內容,體會語言的生動、准確,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3、知道雲、雪、雹子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激起小學生愛水的思想感情。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1、2自然段。難點:理解「飄浮」,體會「落、打、飄」的用詞准確,知道雲的不同名稱。教具准備:ppt課件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 激趣導入1、 猜謎語師: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和大家做一個游戲:猜猜我是什麼?游戲的規則是:我讀完謎面的最後一個字,你們才能舉手。明白嗎?第一則: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裡都不見。第一則:我是一位魔術師,變貓變狗變羊群,太陽出來我不怕,大風一吹我就跑。第二則: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風遍地開,無根無枝無花葉,朵朵都是天上來。2、 揭題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一個大謎語。看老師寫題目。(板書課題)3、 讀題(抽生讀,齊讀)二、 初讀感知過渡:告訴我,課前讀過課文了嗎?還想再讀一讀嗎?你們真是一群愛讀書的孩子。在讀之前,老師想問問你們:書要怎樣讀?你們不僅愛讀書,也會讀書,真棒!那麼請大家打開課本,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吧,老師聽一聽,誰讀得最好聽。自己讀,老師一個一個來聽。讀完後想一想:我是什麼?1、 學生讀,教師巡迴傾聽。2、 我是什麼呢?大家都猜出來了。老師把他請到了黑板上(貼畫)。我們和他打聲招呼吧。三、 多元識字1、 師:水娃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請小朋友看大屏幕。 fu baozao zai(出示第一組詞語)飄浮 暴躁 災害(抽讀,去拼音讀齊讀) pao bao2、(出示第二組詞語)紅袍 雹子(抽讀)問:「袍」和「雹」像一對雙胞胎兄弟,但有不一樣的地方。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不一樣? 其實,像這一類字,我們已經學過很多了。比如提手旁是什麼字?足字旁是什麼字?老師給大家編了兩句順口溜,我們來讀一讀:有手輕輕抱,有足快快跑。能不能學著老師的樣子給「袍」和「雹」也編一句順口溜。試試看。師小結:真好。如果我們這樣記,就會很快記住。(出示順口溜)一起讀順口溜。3、(出示第三組詞語)guangai hui yan灌溉 發動 沖毀 淹沒qi jia房屋 田地 機器 莊稼(1)抽讀,正音:「沒」是多音字(出示課件強化記憶)「稼」讀輕聲。(2)連一連。(課件出示片語)詞語之間要連緊一些。(齊讀)如果你只讀第一行,你會發現什麼?第二行呢?齊讀水寶寶做的好事和壞事。4、 這些詞語都藏在哪一段課文里呢?請打開書,自己找一找,讀一讀,開始。(生自讀,抽生讀,齊讀)四、 學習「趣變」(一)理「趣變」1、 過渡:真好。剛才我們學會了課文中那麼多生字新詞。水寶寶會變成什麼呢?答案藏在第一、第二自然段里。請你輕聲地讀,手上還要拿起筆,圈一圈,水寶寶變成了什麼?2、 生自讀圈畫第一、第二自然段。3、 課件出示:我會變,太陽一曬,就變成了()。升到空中,又變成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叫做()。碰到冷風,就變成了水珠,叫做()。有時還會變成小硬球,叫做()。到了冬天,會變成小花朵,叫做()。(抽生說,課件出示答案。生齊讀,師板書。)(二)讀「趣變」1、水寶寶真是一位魔術師,(指板書說)真是變化無窮,有趣極了。請你再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覺得哪些地方最有趣?(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2、交流。出示重點句:A、升到天空,我又變成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飄浮。重點讀好 「極小極小」 「飄浮」「極小極小」這些極小極小的點兒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雲滴。這個雲滴,就是雲中的小水滴。但是它很小很小,我們用顯微鏡看都看不到,所以書上說「我又變成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理解「飄浮」:(1)出示圖片,形象解說飄浮。(2)還有什麼東西會在空中飄浮呢?用「飄浮」說句子,內化語言。過渡:這段中還有什麼地方寫得很有趣?B、有時候我穿著白衣服,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引導:(1)誰穿衣服?雲和我們人一樣,會穿衣服,而且穿不同顏色的衣服。其實,這里的白衣服是什麼?黑衣服叫?早晨和傍晚的紅袍呢?(出示圖片:朝霞、晚霞)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雲的漂亮衣服吧。邊欣賞圖片邊讀文字。圖1: 晴朗的日子裡,我穿著( ),這時人們管我叫( )。師:藍天,白雲多麼爽心悅目呀。圖2:快要下雨了,我換上( ),人們管我叫( )。師:天空烏雲密布,就要下雨了。圖3:早晨和傍晚,我渾身通紅,像是披上了( )。早晨的叫( ),傍晚的叫( )。師:天空渾身通紅的,多美啊!(2)這些都是雲的顏色,作者卻說——?(生齊讀句子)誰能一個人讀,讀得有趣?齊讀。(3)其實,他們都是——?對了,地上的水變成了天上的雲,流動的水變成了飄動的雲,無色的水變成了多彩的雲,水真是一個魔術師!水這么會變,要感謝誰?對了,讀書的時候,不能把太陽給忘記,一起讀讀整個自然段。(三)品「語言」3、雲在天上飄飄悠悠,遇到了冷風,會變成——?那麼它們又是怎麼回到地上的?師范讀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個非常重要的字,圈一圈。(1)交流。補充介紹「雹子」。(2)帶上動作讀一讀。質疑:這三個詞能調換位置嗎?為什麼?引導朗讀:是啊,語文要求用詞形象准確,所以小雨滴是落下來,小硬球是打下來,小花朵是飄下來。誰來讀一讀這段話,讀出輕重的變化來。配樂合作朗讀。(師:雨娃娃 男生:雹子娃娃 女生:雪娃娃)(4)准確選用動詞訓練:五、指導書寫1、水呀,真是一位魔術師!他會變成——(指板書)?其實,他還會變。你在生活中還看到過水變成了什麼嗎?(生交流)2、再猜謎:(屏幕出示,生讀)像雲不是雲,像煙不是煙。遇風可飄動,日出開始散。晶瑩透明像水滴,光滑圓潤像珍珠。夜晚來天明去,又爬又滾真頑皮。3、水娃娃真有趣,不但在生活中會變,在大自然中會變,而且在漢字中也會變。(出示田字格生字:沖 池)請大家看,你發現它們變什麼了?4、 下面,我們一起來寫一寫這兩個字。仔細觀察,說說什麼地方要提醒大家?5、 師范寫,生書空。6、 生練寫。7、 投影展示,評價。六、總結下課總結:今天我們結識了好朋友水娃娃,在生活中,我們天天離不開水,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不過要想真正認識水娃娃,了解水娃娃,還得熟悉它的脾氣,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板書: 30 我是什麼水雲雨雹子雪溫和落打飄暴躁%D%A
④ 誰會臉紅反思
一、活動准備:
指偶,圖書,教學掛圖等。
二、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引出難點
1、引導幼兒自由閱讀散文、圖畫書
——「你在書中看到什麼?書中講了什麼事?」
2、談話活動。
——「小朋友什麼時候會臉紅?臉紅得像什麼?」
(引導幼兒說比喻句)
(二)欣賞教師邊有表情的朗誦散文邊進行指偶操作
——「故事裡誰會臉紅?你們喜歡誰?」
(三)理解散文內容
1、逐幅出示掛圖通過提問理解散文內容
畫面一:——「貓做錯了什麼事?它做錯事後怎麼做?它會臉紅么?」(豐富詞彙:溜掉)
畫面二:——「黃狗、花狗在干什麼?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狗、貓做錯事臉都不會紅?小孩做錯事會臉紅嗎?」
畫面三:——「小孩會臉紅嗎?小孩做錯了什麼事?」
——「打破茶杯後,他們又是怎麼做的?他們說什麼?」 (豐富詞彙:頓時、畚萁)(幼兒學說:「怪我不好,請原諒!」)
2、感知作品中的比喻句
——「小孩做錯事時,臉紅得像什麼?」(「他們一下紅了臉,臉蛋紅得像落山的太陽。」)
—— 「小孩改正了,做好事,臉紅得像什麼?」(「臉更紅了,紅得像初升的太陽。」)
——幼兒學說比喻句:「他們一下紅了臉,臉蛋紅得像落山的太陽。」
「臉更紅了,紅得像初升的太陽。」(結合動作學說。)
(四)討論:「如果人人都沒有責任心,世界會變成怎樣?」
三、活動目的
(1)理解散文的化合物形象和情節內容,學習比喻句。
(2)感知敘事散文的語言特點。
(3)學做有責任的人。
⑤ 請幫忙提供「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的相關文章或網頁,謝謝!急用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策略
作者:張麗|[email protected]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新課程標准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新的課標、新的教學理念,應該在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上得以實現,獲得體現。這就需要構建一個新課標下的新課堂。
一、教學重心要轉移。
教學重心要從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現在我們的教育中將引起的轉變是重心的轉移,這是一種變革、一種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學中從地球中心轉移到太陽中心一類的革命。在這里,兒童變成了太陽,教育的措施要圍繞他們組織起來」。所以,實現教學重心的轉移,就要如《語文課程標准》所言「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以上規定涉及學習興趣、自主意識、學習習慣、學習情境、學習方式諸方面,都屬於學生主體的意識和行為。
當前,對「學生主體」談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的「議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層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僅此而己,實際上是把「主體」虛擬化、抽象化。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具體的人,是一個個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蘊涵著生命潛能的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盡可能把學生和自己的距離拉近,使之感到親近;和教材拉近距離,使之感到親和;跟教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拉近距離,使之共振共鳴。而常見的語文教學卻是匆忙地將具體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一下子轉化為「用符號表現的專門知識。」這正是杜威堅決反對的把「學生知識從生活中孤立出來作為直接追求的事件。」為此,語文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學生自己的生活為中介解決學生生活的多樣性、具體性和教材內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語文教學就是要倡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去獲得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體驗和獨特的理解。教師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和行為,使自己成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不只是知識的佔有者和闡釋者,更不是神聖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說教者」。要真正蹲下來看學生,以平常的心態和學生交朋友。教學是師生共同享有的快樂的生活,教室是師生共處的生活世界。當前,在新理念的指導下,重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重構一種新的教學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語文教學要改變教學策略。所謂策略是在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運用的方法、手段、途徑的總稱。由於語文教學綜合性強,應研究與教材和學生實際相適應的語文教學策略體系。當前,對單個教學法的研究比較多。應該說,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從特定的理論出發(有我國傳統的教學理論,也有從前蘇聯和西方引進的理論)通過實證性研究使傳統的現代化,國外的本土化;有的是從本地本校的帶有個性色彩的成功經驗出發,經過提煉、加工、推廣,使個性的共性化、經驗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統化。雖然有的教學方法還缺乏理論構件,甚至還帶有「經驗色彩」,但由於是土生土長的,具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比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學法實驗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經驗,又注意對傳統的繼承和對國外研究成果的借鑒,最終形成自己的特色。對這些語文教學改革實驗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
當前對教學策略研究的著力點是把零散的個案研究體系化,把單個的教學實驗研究置於一個大系統中加以整合。可以說,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的多種方法巧妙的組合。如何組合,孰前孰後、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師的教學功力和教學藝術,因此「課程標准」強調「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一)語文教學要淡化教師的講,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教師的講,主要是引導,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點撥。在課文的關鍵之處、聯結之處、過渡銜接之處,以及表達的精彩之處,教師要善於「畫龍點睛」「指點迷津」,使學生舉一反三。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指變過去掌握結論式的學習為探究性學習、反思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應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錯誤。沒有經過挫折的成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還應讓學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討論、相互補充,自己去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探究性學習允許學生選取不同的視角、採取不同的方法、獲得不同的結論。由於每個學生的經驗背景不同、興趣愛好迥異、性格氣質有別,應提倡結論的多樣化。
允許暫不作結論,把問題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方式去尋求解答。例如:講《秋天》(《暖色音樂》)一詩,我不是一句一句的支離破碎的去分析,而是根據以往的教詩歌的經驗,讓學生探究歸納詩歌的「跳躍性」、「形象性」、「含蓄性」。以討論、交流、短評的形式對此詩進行學習,並自己動手學寫小詩。這種嘗試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每篇周記都有人寫詩。並摘抄了許多小詩。學語文的興趣大增。
要變教師發問為學生提問。提倡教師少問,學生多問。並非一概反對教師提問,而是反對那種瑣碎的無思考價值的提問,反對那種不能激發學生想像力、思維力的提問,反對那種淺顯的無回味餘地的提問。怎樣看待「帶著問題讀」?這個提法本無可非議。因為循疑而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是古訓中的讀書要旨。要不要每一個段落都要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去讀書呢?如果這段課文明白如話,學生一讀就懂,有必要去提問嗎?如果這段課文想像空間和思維空間很大,學生通過讀、思、議可以自由發揮、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師用一個問題框住學生、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呢?如果這段課文確實難以理解,學生不知從何入手,教師在課文的「節骨眼」上提出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讀書中找答案,也未嘗不可。例如:《獵狐》一文的閱讀抓住兩點即可。一是由情節「獵狐「——「放狐」中所體現的人物情感怎樣;一是整體感知全文後的所得——「為什麼」。把握了這兩點,基本對這篇課文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明白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授受雙方都有的放矢。
(二)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體驗、揣摩。要重感悟、重語感訓練。「好讀書,不求甚解」。只要學生通過上下文在一定的語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確,只求明了。
重讀書,特別是重自讀、重自由讀書。當前,語文課上齊讀太多,整齊劃一、氣氛熱烈,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消減課堂上的沉悶。但齊讀太多,教師不便了解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易發現讀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久而久之,還可能出現「濫竿充數」的「南郭先生」。因此,對「齊讀」要適時、適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積累,包括課內積累和課外積累。對語文教學來說,主要是語言積累,佳詞妙句、古詩、精彩片斷都應要求熟讀成誦,內化成自己的語言。語文學習,不是先學語言規律再去說話、作文,而是通過接觸大量典範的語言現象,自己去悟出語言的規律和法則,所以在一定的意義上說,語文學習是「舉三反一」。《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大量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
(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學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中介。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為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語文課程標准》中要求識字教學「注重教給識字方法」,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有條件的學校還要求「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的閱讀」。作文教學「應注意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讓學生在習作實踐中學習觀察的方法、構思的方法、表現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現「表現」這一概念,頗具深意。「表現」是學生在觀察客觀事物中將主觀意願和客觀事物結合、反映個性心理的一種寫作方法,是習作的個性化行為。作文教學強調「寫真實」是正確的,但在寫真實的前提下要引導學生善於表現「自我」,表現有別於他人的主觀感受、主觀體驗。學生個性化作文是學生個性心理的獨特反映,這種獨特性常常閃爍著創新的火花。
此次《語文課程標准》,不再強調每課必分段、歸納段意、概括中心。由於每篇課文的要求不同,在單元里的地位不同,課文的題材、體裁、表達方式也不同,因此,對課堂教學結構的分析應提倡多樣化、個性化、多種樣式並存。培養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
有的課,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感興趣的段落(如《羚羊木雕》中「要回木雕」一節)入手來設計教學結構。但注意不要割裂課文,不要打亂作者的表達思路。有時,學生由於預習不充分,究竟對哪一段感興趣說不出所以然,而是隨口應答,教師應分辨真偽,作出正確判斷。
有的課,(如《蜀鄙二僧》)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之以合作學習。在讀書中,遇到疑難處,自己運用工具書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由教師從旁指點。讀書是一個過程,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教師在讀中相機指導,或矯正目標、或提出要求、或糾正錯誤、或進行激勵、或梳理歸納。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讀中感悟和教師的讀中指導要自然、和諧,不要代替學生思考,更不要打亂學生的思路。
有的課以合作學習為主,先分組、後交流,然後提取各組之長,師生共同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重點以及作者的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
有的課可直接從課文的重點切入,以點帶面,從部分返回整體。引導學生用學習重點段的方法去自學其他段落。
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需要的不同決定課堂教學結構的多樣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標新立異,鼓勵教師大膽嘗試、勇於創新。
總之,所有的課都應強調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自主學習,要改變那種逐詞、逐句、逐段分析課文的方法,改為重點精讀、非重點略讀和瀏覽。改變繁瑣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課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讓學生在通讀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點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特定的意義。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新的教學計劃出台後,語文學科由原來占總課時的3O%左右減為占總課時的2O%-22%,課時減少,閱讀量增大。中、高年級課文一般為35篇(包括精讀、略讀),所以必須研究長文短學,一般是一篇課文一節課學完。充分利用學一篇帶多篇的方法,實行能力的遷移。教師要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要求講深講透。要改變那種慢節奏、低效率的教學,強調提高教學效率,向45分鍾要質量。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精煉,不講或少講那些「正確的廢話」,教師不重復嗦,學生也不重復別人的話語。各個教學環節要嚴謹有序,不為一些細微末節的問題浪費時間,也不要為某個學生的無關問題影響教學進程。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語文課程標准》的出台,無疑為僵化的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多年來圍繞「考試」而旋轉的教師和莘莘學子們,不由得歡慶鼓舞。在這塊以人性為基準,以發展為根本,提高素質為核心的平台上,他們可以自由創造,各顯其能,展示才能,讓更多教師和學子走出應試教育的牢籠,成為「自由」的人。然而繁華的背後是否存在熱鬧的空洞,繁華的虛假呢?以下談談我的拙見。
創新教育,素質教育,還是現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無疑都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其成為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的創造型人才。因此,新課標以發展人性為基準,著重培養人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存。「傳道,授業,解惑」為職業的教師形象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解讀,分析課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調度者,教材的創新者,教學的引導者,而不是教學的主導者,以往那種教師獨霸課堂,一言堂的教育已成為歷史,而應將主動權全面的完整的交給學生,還給學生學習的自由,讓其在語文的天堂里自由飛翔,自由馳騁,教師只是一個宏觀調控者,是學生的朋友,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解讀課文,共同探討交流,將自己認識事物的方法和思維無形中傳給學生,在共同學習中達到教學目的,提高語文素養。
一「沒有標準的標准」
《語文課程標准》中「閱讀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既然對話,就有對話中大差異,真所謂「一千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個文本的解讀,仁者見忍,智者見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作為
課堂教學的調度者,教師是否聽之任之呢,我認為在課堂上應該不僅能放的得開,更應該收的來。成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的主體體驗,教師不應該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珍惜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感悟,注重多元理解,但強調多元理解應該是有理有據的而不是信馬由韁,我們的教學必定是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某一發展水平。應此,作為調度者的教師,應該在多元理解的前提下尋找一個准線,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認識水平有所提高。
二「無招」與「有招」
大凡武林高手,都武功卓絕,身懷絕技,他們信奉「無招勝有招」的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覺得無招比有招更能取敵制勝。語文教學「五環節」,「目標教學」…語文教師可能耳熟能詳了。這些先進的教學方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讓語文這棵大樹展示了新姿,然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進景下,多少有點捉襟見肘了。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本來是審美教育,其學科的獨特性
決定了其教發的靈活多樣,如果我們只限於幾種模式,無疑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帶著腳鐐跳舞。再者,「迢迢大路通羅馬」只要目標一致,方式可以多樣。在寬松的環境里你教的精彩,學生也學得愉快。
三作文批改探微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寫作水平的高低與否直接反應出一個人的語文水平。應此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不可丟。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對話式」的作文批改方式應該得到青睞。
作文是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展現,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縮影。應此作文的批閱尤其重要。閱讀一篇作文無疑是一次師生對話。評語是師生溝通的媒介, 教師針對學生文章中的不足下評語,學生再根據評語修改作文,。這樣一方面學生吸取教師的修改意見,另一方面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時達到心靈的溝通,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實踐
發布時間:2005-11-16 來源:網友提供
新課程改革關繫到教育質量的高低,關繫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繫到綜合國力的增強。其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主」、「以實用為主」,強調終極關懷。首要任務是改變知識傳授過重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礎知識,形成基本的學習技能。並且在主動探索和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它比任何時候都更關注人本身的發展
,注重張揚個性,體現人文關懷。這既是對祖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主體意識缺失的一種深沉思考和內省,又是對現實世界科學精神的呼喚。
作為語文教師,我順應時代潮流,認真學習新課標的理念,逐漸轉變了觀念,樹立了新的學生觀和教師觀。並且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積極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努力轉變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努力實現教學活動中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角色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育藝術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角色從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變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和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一年來,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變革教學設計的內容,堅持「教」的設計和「學」的設計,構建民主開放的課堂。
一般來說,教師備課,向來是非常詳細的,且不說內容的環環相扣,即使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可能出現的回答,所用的教學時間均在教案中有所體現,若是照著教案「教」下去,那應該是一堂較完美的課。但「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為了「學」,宗旨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如果一堂課只有「教」的行為沒有「學」的行為,那麼學生的「學」就不是真正的「學」,學生的「發展」也談不上真正的「發展」。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堅持既有「教」的設計,也有「學」的設計,有「教」的行為,也有「學」的行為,如果遇到實際教學時間、環節與設計的時間、環節不一致時,我常是忍痛割愛,將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的環節充分發展。如教學《未選擇的路》,原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結果多花了20分鍾,原因是「學」的環節出彩。這節課本來設計的是「讀」、「說」、「寫」三大板塊,板塊之間彼此依存、交叉、交替、連綴,內容精細嚴密。「讀」時學生紛紛發表意見,如重音、節奏和停頓的反復推敲確定,「說」中學生爭說情感體驗,並逐漸形成兩大對立傾向,雙方各執一詞。在此情況下再完成「寫」已不可能,我決定改變計劃引導學生舉行一次小型辯論賽,雙方引經據典,氣氛異常熱烈。雖超出原定時間,且「寫」的環節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時間、空間,且確有所得,何樂而不為?
二、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逐漸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逐漸改變以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自主學習階段,授之以漁,付之以行動,解決「怎麼做」、「做什麼」的問題,包括六個步驟:①自選內容進行課前三分鍾演講;②結合單元總體目標和導語提示自定目標,明確意向;③自瀆課文,正音釋詞,編自然段序號;④自主作答,「我認為本文的內容是
,主旨是
」;⑤參照課後習題再讀課文,力求找到答案;⑥歸納小結自主學習階段的疑難問題,整理在預習本上。此階段總的原則是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大膽地寫,還給學生心靈的自由,使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和獨特體會。
2、合作探究階段,設置任務,學會交流合作。
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實現合作探究學習呢?我嘗試過二人組合(同桌)、四人組合(前後兩排)、隨機組合(設置情景,臨時調用,如表演課本劇、分角色朗讀),教會學生承擔不同的學習任務,如記錄員、組長、主持人等。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不僅形成與人交流的能力,還學會了發言、傾聽、評價、質疑,在交流中形成了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堅持面向所有學生,尊重學生情感體驗。
新課標規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大而言之,是素質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質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師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
過去有段時間在教學中,尤其是在教研活動或賽課中,為了課堂出彩,我常常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留給優秀的學生,如全班最善朗讀的去朗讀,最善表演的去表演,最善畫畫的去畫畫……實際上只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跑龍套」,支撐整堂課框架的只是為數很少的學生,大部分學生沉默不語,課堂上沒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所以總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剛進校時活蹦亂跳,暢所欲言的孩子在學校呆了兩三年後居然連手都不敢舉了。「隨著年級的遞增,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遞減。」有此教訓,我盡量兼顧各層次的學生,分層教學,分類要求。設計教案時,注意要求和難易度的各不相同,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參加,有選擇地完成,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學習活動。並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尤其慎重地評價差生,善於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感到老師的信任鼓勵,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動」的慾望和可能,使學生感到我也要參加,我也能完成,增強了自信心,從而也留住了學生的心,讓他們各盡其材,各得其所。
其實,深入每個學生,你會發現,他們中每個人都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有著不一樣的情感體驗。通常,當老師的注意力輻射於後進生之外時,他們就會游離於教學之外,諸如講小話、玩紙團、做鬼臉、彈皮筋、大聲讀書、怪調回答……但他們常常被尊重被包容時,他們的潛能就會蘇醒過來,有時會令你大吃一驚。如我教學《第一次真好》時,先是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角色體驗,再全班暢所欲言「第一次」,我有意請平時表現很糟糕的同學講述他們的第一次,結果發現他們的「第一次」更豐富,更刺激,更能令人回味無窮。
由此,我領悟到語文教育的確應該是大眾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為語文教師,我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必須尊重他們的情感體驗。我期待著我的課堂能成為全體學生的情感樂園,是激發全體學生想像的肥沃土壤,是學生心中的伊甸園。
四、堅持學以致用,立足課內,放眼課外,積極開發課程資源。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徵。」新課標在前言部分就開宗明義,強調語文學習要服務於生活,服務於應用,服務於個性發展。大體來說,作為體現新課標理念的主陣地――課堂教學,要教給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前已談及,此不贅述。
至於體現新課標理念的輔陣地――綜合實踐活動是聯系課內外的紐帶,是語文服務於生活的體現,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捷徑。所以,我盡量利用各種機會,盡可能地開發課程資源,想盡千方百計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從而使學生增強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近一年來,我指導學生利用各種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書刊、電影、電視、網路、圖書館、博物館、布告欄、廣告牌等收集資料。開展過以下活動:口語交際(「向你推薦我」、「成長的煩惱」)、演講會(每日一講,課前3分鍾)、辯論會(不定期)、故事會(「約會名人」)、讀書會(設會長、副會長各一人,各司其職)、詩歌朗誦會、小報比賽(「黃河頌」)、競猜熱線(「戲曲大舞台」)、調查報告(街頭錯字)、焦點訪談(「黃河,母親河」)、語文知識競賽(「探索月球奧秘」)。
雖然以上活動並不是每次都精彩,每次都完美,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至少讓學生走出象牙塔,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活學活用語文,明白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是最大的收益。
五、堅持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也即反思教學,對青年教師尤其重要。反思的過程,往往真理的大門會怦然開啟。在教學實踐中,在吸取同仁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我著重反思三個方面。
首先,反思本節課最有創意的細節。就教師方面看,指教學過程中產生的獨特的理解,新穎的組織課堂教學的方式手段,能維持學生興奮點的提示或暗號等。就學生方面看,指對課文的獨特理解、體驗、領悟,可資借鑒的學法,收集篩選材料的獨特視角。
其次,反思本節課中最成功的細節,如新穎獨到的導入方式,別具一格的情景設置,層次分明的提問,凸現思維的點撥,標新立異的板書,行之有效的教學設計
,銜接緊密自然的巧妙提問,形象活潑的教輔用具,讓學生迷途知返的暗號等,如教
⑥ 快樂英語第八冊第三單元教課的側重點是什麼哪一部分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好具體到每一課!
快樂英語第八冊第三單元
本節課是三年級起點《快樂英語》第八冊第三單元第14課一課時教學。下面我將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分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聽、說、讀、寫單詞start,homework,hungry,check,fridge,以及交際用語I』ve gone to ……I』ll be back at ……
能力目標:掌握寫留言條的一般格式,為學寫留言條做准備。
德育目標:養成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的好習慣,學會關心家人。
二、教學重難點:
1.留言條的一般格式。
2.將來時I』 ll be back…,現在完成時I』v gone to…的含義及簡單用法。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我採用全身反應法、情景假設法、直觀演示法、游戲法等多種手段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促使學生產生要學好它的信心。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我採用了游戲法,讓全班參與其中,形成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在課堂中運用多種方法促使學生多聽、多讀、多說,形成自主、探究性學習,學生在互動、交流的活動中建立起自信,培養學生對英語運用的實踐能力,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過程: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針對學生的認識狀況及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師生問候
由於所用的是外校學生,師生之間並不熟悉,因此我採用自我介紹的形式與學生交流。師生之間親切的問候,建立了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
第二環節:啟發誘導,教授新知
1、新課導入
先出示一則留言條,內容是以學生的英語老師的口吻寫的,目的讓學生先感知留言條,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2、新授新知
首先,詞彙教學
我運用圖片、表情、動作模仿等直觀法教學單詞。教讀時,配上相應的動作或表情,採用全身反應法,讓學生動起來,融入動腦、動口、動手的英語學習中。其中,我還設計了聽口令做動作游戲,用於鞏固單詞。游戲教學即能使學生樂於參與其中,又能鞏固知識,使學生學得愉快,老師教得輕松。
其次,句型教學
本課涉及到兩個語法知識:將來時和現在完成時。教授句型時,我直接將句型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對比和課件中的動畫,讓學生理解兩個時態的含義。並通過練習加以鞏固,為進一步教學做鋪墊。
在留言條的教學上,我採用了情景假設法,錄制了一個短片:假設我是Bobby的媽媽,正在做家務,突然電話響了,掛斷電話後,我寫下一張留言條便出門了。通過短片,讓學生直觀感受留言條,教師不必用過多的語言做解釋。
第三,鞏固新知
學生掌握留言條的基本格式後,我將學生分為男女兩組,通過找錯游戲對新知進行鞏固。將競賽引入課堂,將枯燥的語言現象轉變為學生樂於接受展現自我的課堂競技形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們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放鬆一下,真正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也把本課的教學推向了高潮。
這節課不論是新知識的呈現,還是游戲的設計,都能緊緊地抓住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用,提高了課堂實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充分讓學生主體參與、體驗感悟、游戲鞏固,一定能圓滿實現課堂教學任務。
《Lesson 14》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聽、說、讀、寫單詞start,homework,hungry,check,fridge,以及交際用語I』ve gone to ……I』ll be back at ……
2.掌握寫留言條的一般格式,為學寫留言條做准備。
3.養成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的好習慣,學會關心家人。
教學重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將來時I』 ll ……,現在完成時I』v gone to ……的含義及簡單用法。
2.留言條的一般格式。
課前准備:
1.教師准備
(1)PPT課件 (2)教學中應用的圖片
2.學生准備
預習課文內容及單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課件先出示一則留言條。
自由談話。了解學生的情況,如學生性名,年齡等等。
【設計意圖】留言條內容是以學生的英語老師的口吻寫的,目的讓學生先感知留言條,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與學生自由談話這個活動既可以營造學習英語的氣氛,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為上好本節課打基礎。
二、新課呈現
A.單詞教學
1.課件出示「冰箱」圖片,師生操練並板書。
T:What is this ?
Ss:It』s a fridge.
T:What』s in the fridge?Do you want to know?
Ss:Yes.
T:Ok,let』s check.
2.課件出示「打開門的冰箱」。
T:Let』s check the fridge.
引出check並板書,再通過「I say,you do」方式鞏固單詞。
【設計意圖】直接了當出示單詞圖片,教師不必多費口舌,學生便能理解單詞含義。又通過游戲方式練習單詞,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T:Let me see,what』s in it? Oh,so many things,I feel hungry.Do you feel hungry?
引出hungry並板書。
4.課件出示home,找學生拼讀。再出示homework,找學生板書homework。
T:The girl is doing her homework,yes or no?
5.課件出示「國旗」。
T:What』s this ?This is national flag.What』s on it?
Ss:star.(領讀幾遍)
接下來由star引出start,找學生板書。
Play a game:I say 「start」,you should put up your hands.I say 「stop」,you should put down your hands.
【設計思路】運用了「以舊引新」的方式教授單詞,對於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接受,學習起來比較輕松。在學生意識到使用自己會的英語可以獲得更新的語言知識時,會產生英語學習的成功感。然後通過游戲鞏固了對新單詞的理解,調動課堂氣氛,能夠增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B.句型教學
1.T:Now,let』s start new sentences.
出示例句I am going to be back at 6:00.再出示例句I』ll be back at 6:00.對比兩句,找學生讀。
板書I』ll be back at 6:00.,領學生讀幾遍,體會本句含義。
在這里,安排了幾個句子讓學生練習,以鞏固所學。
2.T:Now let』s start another sentence.
課件出示I』ve gone to the station.,並板書。
T:What』s meaning?Do you know?
出示句子正確含義,並解釋I』ve gone to……表示去某地,也許在路上,也許已經到了,反正現在不在這兒。
運用練習鞏固I』ve gone to……
【設計意圖】通過幻燈出示的練習題,讓學生對這兩個時態加深理解。
C.課文教學
T:Now,I』m Bobby』s mother.I am working at home.But telephone call me.What happened?Please look at a short film.
觀看短片,短片結束後定格到「留言條」上。
T:What』s this ? Do you know?
學生回答(信、紙條、留言條)
T:This is a Note Left.(出示圖片,貼在課題後面)
What about it?Le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學生先聽錄音兩遍。
T:I have some questions to about it.Who can help me to read it?
學生讀問題。
T:Now,open your books,turn to page 28.Please read it by yourself.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學生自己看書,並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問題,能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留言條內容,以及兩個時態的使用方法。
學生跟錄音讀兩遍,然後兩分鍾時間小組內練習讀。
找學生讀、分組讀、一起讀。
教師簡單講解留言條的格式。
T:Let』s play a game,ok? This is Bobby』s Note Left.Please find mistakes in it. (分出男女兩組,回答正確的給一個笑臉獎勵,最後總結勝利方,給予鼓勵。)
【設計思路】競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將競賽引入課堂,能將枯燥的語言現象轉變為學生樂於接受展現自我的課堂競技形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們在緊張的學習新知的氛圍中放鬆一下;並在競賽中再次鞏固了所教新知,真正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也把本課的教學推向了高潮。
出示正確完整的留言條,讓學生朗讀。
T:If you will go out,can you write a Note Left to your father or mother?Ok,please have a try.
D.出示家庭作業。
課後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通過採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每個學生都敢於和樂於開口說英語,並為他們提供了說英語的機會。
從整節課的設計和取得的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的表述能力得到了加強。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教學中應及時的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充實,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教學能力,迎接下一輪的挑戰。
⑦ 誰會臉紅教學反思
一、活動准備:
指偶,圖書,教學掛圖等。
二、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引出難點
1、引導幼兒自由閱讀散文、圖畫書
——「你在書中看到什麼?書中講了什麼事?」
2、談話活動。
——「小朋友什麼時候會臉紅?臉紅得像什麼?」
(引導幼兒說比喻句)
(二)欣賞教師邊有表情的朗誦散文邊進行指偶操作
——「故事裡誰會臉紅?你們喜歡誰?」
(三)理解散文內容
1、逐幅出示掛圖通過提問理解散文內容
畫面一:——「貓做錯了什麼事?它做錯事後怎麼做?它會臉紅么?」(豐富詞彙:溜掉)
畫面二:——「黃狗、花狗在干什麼?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狗、貓做錯事臉都不會紅?小孩做錯事會臉紅嗎?」
畫面三:——「小孩會臉紅嗎?小孩做錯了什麼事?」
——「打破茶杯後,他們又是怎麼做的?他們說什麼?」 (豐富詞彙:頓時、畚萁)(幼兒學說:「怪我不好,請原諒!」)
2、感知作品中的比喻句
——「小孩做錯事時,臉紅得像什麼?」(「他們一下紅了臉,臉蛋紅得像落山的太陽。」)
—— 「小孩改正了,做好事,臉紅得像什麼?」(「臉更紅了,紅得像初升的太陽。」)
——幼兒學說比喻句:「他們一下紅了臉,臉蛋紅得像落山的太陽。」
「臉更紅了,紅得像初升的太陽。」(結合動作學說。)
(四)討論:「如果人人都沒有責任心,世界會變成怎樣?」
三、活動目的
(1)理解散文的化合物形象和情節內容,學習比喻句。
(2)感知敘事散文的語言特點。
(3)學做有責任的人。
希望可以幫到您
⑧ 語文學習反思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准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寒假對光碟的學習,結合自己多年的課改教學實踐,我總結出點撥教學的三個方面。
一、適量點撥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
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二、適度點撥
課堂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麼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麼?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像,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三、適時點撥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總之,實施點撥教學的經驗告訴我: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⑨ 戴過敏棒的反思作文
自從放暑假以來,天氣一直很炎熱,白天的氣溫高達三十多度。一抬頭,就看見天上的太陽火辣辣地照著,好像要把地上所有的水分都蒸發掉似地,花草也被炙烤得沒了水分,都耷拉著。前幾天發生了日全食,才使這種狀況漸漸緩和下來,太陽不再那麼猛烈,天氣漸漸涼快了。
趁著這樣難得的好天氣,我和家人晚飯後一起到附近的公園散步。傍晚,徐徐的涼風迎面吹來,頭發也隨之飄動,所有的炎熱都被吹走了。太陽漸漸落山了,暮色也開始四合,拉上了一層灰色的帷幕。公園里,昏黃的燈光亮起,樹木都投下狹長的影子,斑駁地照在我們身上。現在公園里的人還不是很多,顯得十分幽靜。腳踩在松軟的樹葉上,發出一聲聲脆響。耳畔時不時還想起一陣陣鳥鳴,鳥兒歸巢的時候到了。這時候,四野的蛙聲也開始響起,伴著蟬的鳴叫聲,好似一曲交響樂。
向山下看去,周圍的燈光都亮了起來,紅紅綠綠,晃得我眼花繚亂。城市漸漸開始安靜,唯一一成不變的是馬路上來往的車輛,還是那麼匆匆,匆匆。或許,這就是城市與鄉村的不同之處,城市永遠燈光閃爍,而此時的鄉村,一定都沉寂了吧。
我們就這樣在羊腸小道上走著,望著最後一縷霞光消失在天際,接著就是無際的黑暗。當我們走過一盞路燈下的時候,我無意間瞥了一眼我的衣服,嚇得大驚失色——有一隻蟲子在我的衣服上!我尖叫一聲,跳了起來,忙抖著我的衣服。那隻蟲子禁不起我的抖動,掉了下去。「哎呀,不過是一隻蟲子,有什麼好大驚小怪,你嚇死我了!」媽媽嘲我抱怨道。「那我有什麼辦法,我控制不住嘛!」經過了這一場小小的波瀾,我的心情又恢復了平靜,繼續向前走。忽然,我感到臉上很癢,就用手去抓。想不到,這一抓,就壞了事。臉上越來越癢,而且開始發燙了。雖然迎面吹來的風很清涼,但我卻絲毫感覺不到涼意。
我平靜的心又開始不安起來。會不會那隻蟲子有毒,現在毒性發作了吧!這下完了,我小小年紀,還沒有享受過生命的樂趣,就要離開了。我又望瞭望山下的燈火,此刻卻顯得那麼刺眼。這樣的情景,我還能看見幾回呢?我的心情一下子跌落絕望的谷底,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悲傷。我聽著自己的呼吸,驚恐的心情加劇了。
媽媽似乎覺察出了我的異樣,把我拉到燈光下一看,說:「只是過敏,回家擦點葯就沒事了。」我長長的吁了一口氣,從剛才到現在,恍如隔世。我的心又恢復了平靜。
現在想起來,當時的想法的確有一點荒唐,卻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死亡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宿命,當我們面對它的時候,也應該保持勇敢、從容的態度。我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感受到了我們每秒呼吸的空氣的可貴。我想,從現在起,答應自己,珍惜生命。
⑩ 求高中語文《死水》公開課教學實錄和課件
死水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現代詩歌的一般特點,提高學生對現代詩歌閱讀鑒賞的能力。
(二)體會《死水》用反語描寫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顯得更丑的寫法特色。
(三)鑒賞《死水》深沉感情、豐富的象徵和講究格律的特點。
(四)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興趣和能力。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死水》究竟象徵著什麼?
分析:一般人認為,《死水》一詩,從創作、發表到結集出版,隨時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從《死水》的創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徵。
此詩的後面,署有創作時間: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國芝加哥留學的聞一多先生誰備提前回國的前夕。留美期間聞先生的情緒,有兩個突出的方面:一是由於他在美國身受種族歧視之苦,對美國社會那種在繁華掩蓋下的腐朽與罪惡感到憤怒與厭惡;一是對自己的祖國的無限熱愛與思念。在這種情緒支配下,他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反帝激情的詩篇,如《孤雁》、《太陽嶺》、《記菊)等。這種愛國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現在他回國前夕所寫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詩中,如詩人所說,這些詩是「歷年旅外因受盡帝國主義的閑氣而喊出的不平的呼聲」。
詩人是這樣描寫「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綠酒」,上面有綠的「翡翠」、紅的「桃花」、閃光的「羅結」和燦爛的「雲霞」,還「飄滿了珍珠」,又有「歌聲」。詩人又是這樣揭示「死水」的內里的:裡面有的是「破銅爛鐵」和「剩菜殘羹」,這些污穢的東西在這里霉爛、發酵;那翡翠便是破銅之綠,桃花是爛鐵之銹,羅結是油膩的光,雲霞是黴菌,綠酒是一溝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見,「死水」的外表的華美,只是污穢和垃圾的霉變。
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第二重意義: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雖然創作於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麼,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聞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來發表,又有什麼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魯迅說的「民國以來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殺請願的愛國學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聞一多先生懷著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
「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態度是這樣的決絕、激烈!
第三重意義: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於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他結束了詩人的生涯走進了學者的書屋。
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為向詩壇的告別。他親自為詩集設計了封面與封底,採用的是通盤的黑紙,只有封面的上方貼有小小的金色簽條,寫著書名與作者。整個封面封底散發著憂郁、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死水》一詩和《死水》這一書,又有了另外一層寓意了。
到這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現實激憤而又失望的情緒,也表現了他與反動統治者不合作的態度。
(二)如何理解詩中的翡翠、桃花、羅結及雲霞等形象構思的作用?
分析:詩人借鑒西方現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萊爾「以丑為美」的主張和技巧,營造一種反諷的氛圍,揭露、批判丑惡和骯臟。詩人選用翡翠、桃花、羅紙雲霞等華麗詞語描寫這溝死水,將丑惡寫得很美。美與丑交織反差,造成新穎獨特的表達效果。丑越寫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讀者去反思詩人要表達的真實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是如何體現聞一多先生新格律詩創作「三美」主張的?
分析:聞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詩具有三種美: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所謂「音樂的美」,指的是音節和旋律的美;所請「繪畫的美」,指的是詞藻的運用,要體現出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方面的印象;所謂「建築的美」;指的是節的對稱和句的整齊。《死水》,就是他新詩理論的嘗試與實驗的最完美的作品。這首詩從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個「二字尺」和一個「三字尺」(即兩或三個字組成的音尺,也叫音組、音步或頓)構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樣多;全詩都用形象的詞藻,語言雕繪滿眼,像死水、丑惡、銀淪、殘羹、翡翠、桃花、羅統、雲霞等詞語,安排妥帖,縷金錯采,在視覺上令人目眩神搖;每行詩收尾的都是雙音詞,讀起來音調和諧。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和建築的美,在這首詩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與融合。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吟誦作品。
1.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所體現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學生按照詩歌的節奏、韻腳,反復吟誦作品。師生明確:
《死水》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之一。從形式看,每節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齊;從韻律看,各大體均押。abcd型的二四腳韻,每行詩又以四音節為主。由於內在節奏的高度和諧一致,加上嚴格的雙行押韻、每節一韻的音響效果,使全詩的節奏十分鮮明。全詩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反復吟誦,建築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自可領悟。
2.讓學生在吟誦中把握詩中的意象,再造想像,創造出各自心中的詩的意境。
教師可選擇一條臭水溝、二三十年代的美國社會,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及三十年代前後的中國等幻燈或錄像,讓學生結合不同的畫面吟誦作品,從而體味詩人經過運思而構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徵意義的形象。
師生明確: 「形象大於思想」,詩尤其如此。
意象是詩人創造想像的產物,怎樣體會詩中的意象,取決於吟誦者的再造想像。一個人所處的時代,所站的立場,所經歷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傾向等,都會影響其審美趣味,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對優秀詩歌的濃厚的欣賞趣味。
怎樣理解「死水」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強求統一。可以具體到一條臭水溝,也可以抽象到物極必反的哲理。象徵的是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時期,抑或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的中國,還是表面極其繁榮的美國,甚至是整個世界,應由學生去聯想,允許他們見仁見智。
(二)整體感知。
1.讓學生結合書下註解及教師對重點、難點的分析,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2.讓學生在反復吟誦作品的基礎上,把握詩作的大意。師生明確:
全詩5節。
第1節,總寫這溝凝滯的死水。風吹不動,腐爛呆滯,沒有一點兒活力和生氣,已無可救葯是它的特徵。爽性讓它徹底爛掉,使丑惡更加昭彰。
第2節,直承第1詩節的3、4句,主要從色彩、光澤上靜態地描寫死水的骯臟和污濁。
這4句類似「反語」,「翡翠」「桃花」「羅統」「雲霞」看成是正面寫死水的美。
第3節,從動態上描寫了死水的腐爛變質。霉爛的死水「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產物——「水珠」們如魚得水,發出洋洋自得的「笑聲」,與那些借機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這「一溝綠酒」。
第4節,以動襯靜,寫出死水的沉寂。詩人以「青蛙」的歌聲,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彷彿空山聞鳥語般以動顯靜。
第5節,詩人在前4節冷嘲熱諷的基礎上,忍不住內心的激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詩人看透這溝死水毫無希望,唯有創造一個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3句中的「丑惡」,究竟怎麼理解,幾十年來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給《聞一多全集》寫的序言中引了這四句,他認為「這不是『惡之花』的贊頌,而是索性讓『丑惡』惡貫滿盈,『絕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這一說法,認為「應該把『丑惡』意會為黑暗現實的反面,也就是理解為革命」。(《詩刊》1979年第四期)「丑惡」究竟作何解,應允許學生從作品的實際出發,見仁見智。
總之,詩人圍繞「死水」的呆滯、骯臟和霉爛,創造出一系列丑惡的意象,將痛恨的感情隱藏在反諷的背後。
教師板書:
死水
骯臟、污濁的死水(2節)
(色彩、光澤上靜態描寫反語)
凝滯的死水 毫無希望的死水
、 (腐爛變質的死水(3節)二百
總起(1節) 總結(5節)
(動態描寫)
沉寂的死水(4節)
(以動襯靜)
(三)課後練習。
1.學生完成練習一。
2.寫一篇對《死水》內容、寫法評析的文字,不少於300字。
[小資料]
聞一多的「三美」
聞一多是我國新詩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創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詩心學而且有三美: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所謂「音樂的美」,指的是音節和旋律的美;所謂「繪畫的美」,指的是詞藻的運用,要體現出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方面的印象;所謂「建築的美」.指的是節的對稱和句的整齊。詩集機構就是這一書一創作。作理率的最好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