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班3以內的守恆教案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感知三以內的數
1.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感知三以內專數字,學會點屬數,並能迅速說出總數。
2、引導幼兒學慣用動作、聲音感知3以內的數量,並能准確地將點卡、實物卡按量匹配。3、通過操作,引導孩子學習感知3以內的數序,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准備:
教具:1—3的圓點卡、動物數群卡。
學具:3以內的點卡或水果數群卡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游戲活動,復習等量匹配。
1、教師出示圓點卡,幼兒看圓點卡,做相應數量的動作:請小朋友拍一次肩膀,請小朋友拍兩次手,請小朋友拍三次腿。
2、看數群卡做相應數量的動作:出示1—3的兔子數群卡,讓幼兒學習兔跳,一隻兔子跳一次,依此類推。
二、擺一擺,感知3以內的數序。
1、出示小狗數群卡,請幼兒說說每張卡上有多少只動物,幾只動物要用幾個圓點來表示。
2、請個別幼兒給動物卡和點卡排隊:誰來給小狗排排隊?他是怎麼排的?還可以怎樣拍?
三、幼兒操作——給點卡或水果數群卡排隊。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在你們桌子上拿一個袋子,袋子里有水果卡或圓點卡,請小朋友給點卡和水果卡排排隊。
2、請個別幼兒描述操作結果:分別介紹按照從少到多和從多到少的不同排列方式。
❷ 中班數學《8、9的守恆》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理解10的守恆。2、能根據操作結果作記錄,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3、在游戲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重點:
數量不因物體形狀大小、空間距離變化而受到影響。
活動難點: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隊形。
活動過程:
首先是導入活動:幼兒唱歌《十個印第安小朋友》,激發活動的興趣。接下來是集體活動:玩變隊形游戲,並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接著是探索發現:幼兒操作:種子排隊和穿項鏈。目的是讓孩子進一步理解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用長短不同的10根吸管分別穿兩條項鏈,觀察項鏈長短的差異。再接著是反省互動:你用10顆花生和10顆黃豆排的隊發現了什麼?有什麼不同呢?(一隊長一隊短)為什麼他們的長短不一樣呢?(因為花生大黃豆小)你用了幾根長吸管、幾根短吸管?(10根)穿出的項鏈一樣嗎?(不一樣)哪裡不一樣?(一個長,一個短)最後是教師評價總結:今天,印第安小朋友和我們玩變隊形的游戲和給花朵擺隊形,還用了種子、吸管來排隊和穿項鏈,相同數量都是10的物體,不管隊形、排列的長短怎麼樣,它們的數目都不會變。在今天的操作活動中,小朋友能有序取放材料,桌面干凈整潔,還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記錄。
反思:
上完這節課,我也自我反思了一下:覺得在整節活動中我與孩子的互動是很不錯的。尤其是在導入活動這一環節,我與孩子一起唱歌《十個印第安小朋友》,孩子的興趣一下子就激發起來了。在探索發現這一環節,我覺得我做得不夠好,是我在安排孩子操作。在講解操作要求時,引導得不夠明確,而導致孩子在操作:種子排隊和穿項鏈時,有的孩子出現長短吸管一起穿項鏈,有的孩子在給種子排隊時出現種子之間有空隙。雖然我有講解示範,但我在表達時語言不夠簡練,導致孩子沒興趣聽,只想快點操作。
通過這節課,讓我意識到,我們老師的引導語要簡單明了,語速要放慢,這樣才會引起孩子的興趣,整個活動才會有意外的收獲。
❸ 什麼是數字守恆
數的守恆指物體數目不因物體外部特徵和排列形式等的改變而改變。
❹ 小班數學活動《好朋友在哪裡》教學反思
小班數學活動《哪個多 哪個少》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本次活動是小班計體美教研組的三研課,由於一研課、二研課上得比較完美,到了三研課就完全打破前面的模式,重新設計。一研課、二研課時教師先集體講解,認識一樣多、多和少,幼兒再動手操作。三研課就改成先讓幼兒動手操作,在幼兒自己操作中體驗到一樣多、多和少,這時教師再引導幼兒認識一樣多、多和少。另外考慮到幼兒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學習的特點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我們組織的數學活動在內容的選擇與操作方面離不開生活實際,教學演示材料與操作的材料都結合生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和事物,強調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材料的運用方面充分考慮了幼兒的這些特點。
活動感受與反思:
一、從感興趣話題引入,注意數學與生活聯系
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認為,當孩子的學習材料是他們所熟悉的並感興趣的事物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嘗試,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方法對其進行創造。愛小動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動我結合孩子愛動物的這些特點,設置教育情景小動物來做客,導入語:「今天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小動物們也來做客了。」讓孩子對小動物的做客產生興趣,另外通過游戲讓孩子感受數學就在身邊,促進孩子的參與熱情與探究慾望,獲得親身的體驗。
二、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孩子特點層層深入
從幼兒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孩子主動學習、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層層深入讓孩子輕松學習。活動剛開始教師請幼兒給小兔排隊,再給小兔吃蘿卜,以一一對應的方式請幼兒比較兩者的數量關系。直接地操作圖片,深入淺出的提問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是不是每隻小兔都有蘿卜吃?」幼兒很快就理解了「小兔和蘿卜一樣多」。接著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猴子和桃子的數量,「是不是每隻小猴都有桃子?小猴和桃子誰多?誰少?」孩子的興趣很濃厚,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這對他們沒有難度,孩子們很快發現小猴多,桃子少,教師在一旁鼓勵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然後,又請個別幼兒到黑板上演示教具,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小雞和蟲子的數量,在前面操作的基礎上,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小雞和蟲子多少關系。通過層層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難點,讓幼兒易於理解與接受。
三、關注學習方式,讓孩子在操作中主動學習
教師努力為孩子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開始教師就安排幼兒自主操作活動,讓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給小動物排隊,給小動物餵食,來感知動物與食物兩組數量的多少關系。在操作活動中創設了一些游戲的情境,把擺放材料變為有趣的手腦並用活動,使幼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與乏味,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果。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師幼關系,絕大多數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活動的最後延伸活動「送給教室里的猴子送桃子」,教師沒有事先考慮清楚游戲的細節問題,如:小猴的隊伍里沒有紅旗,幼兒不知從哪只猴子送起;在讓幼兒操作前,教師應示範一下如何給牆壁上的猴子送桃子,幼兒有些不知所措,這一環節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整個教學活動顯得有些「虎頭蛇尾」。
❺ 幼兒園中班 有認識數字1到8和5的相鄰數和5的守恆怎麼串起來講
活動目標: 1.認識5以內的相鄰數,能找出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初步感知相鄰兩數之間多1少1的數量關系。 3.樂於參於游戲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5隻小動物圖片、5座房子、1~5數字卡片、1~5點卡、1~5實物卡片 活動過程: 1、小動物找鄰居 (1)通過小兔搬新家,初步感知「鄰居」概念。 師:今天有個小客人來到我們中(6)班,我們歡迎它(教師出示小兔)! 師:小兔剛剛搬了新家,搬了新家後還有了兩個新鄰居,你們知道什麼是鄰居嗎? 評析:以小動物搬新家引出數學活動的主題,活動變得更加生活化、游戲化,大大提高了孩子們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教師幫助幼兒理解住在家兩邊的小動物就是小兔的鄰居。 問:熊貓家的門牌號比小兔家少1,熊貓家住在幾號樓? 小狗家的門牌號比小兔家多1,小狗家住在幾號樓? (2)出示另外兩只小動物:大象、小猴,幫助他們找家。 (3)教師小結:原來鄰居就是住在隔壁的人家,小動物們都有兩個鄰居,就是住在他們前面和後面的小動物。 評析:幼兒已經對鄰居有了初步的感知,根據平時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很快可以找出住在前後的兩個鄰居。教師進一步對幼兒的已有經驗加以總結,將活動自然推向下一個環節。 2、數字朋友找鄰居 師:小動物們有了新鄰居真開心,這里有一些數字朋友,他們也要來找鄰居了。 教師出示數字 1、 2、 3、 4、5 提問:數字2的鄰居是誰和誰(1,3)? (因為1在2的前面,比2少1;3在2的後面,比2多 1) 教師小結:一個數與它前後鄰居的關系,是相鄰數關系,1和3是2的鄰居,也叫做2的相鄰數,所以2的相鄰數是1和3。 評析:從小動物找鄰居自然過度到數字朋友找鄰居,並引出相鄰數的概念,用更加生活化、游戲化的語言幫助孩子理解數學概念。 3、游戲:找朋友 (1)教師幼兒共同游戲:找朋友 評析:教師帶領幼兒共同游戲,幫助幼兒掌握游戲規則,進一步理解、運用相鄰數概念。 (2)幼兒自主游戲找朋友 評析:教師鼓勵幼兒自主游戲,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加強對新經驗的理解和運用。 4、幼兒操作:觀察格子里的數字和圓點,在空格中添畫相鄰的數字和點子朋友。 評析:幼兒操作環節是對幼兒新學本領的運用和檢驗,幼兒通過書本提供的數字或點子判斷出該數的鄰居,找出數字的兩個相鄰數,並記錄下來,是一個經驗反饋的過程。 5、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鼓勵幼兒說一說每個數字(或點子)的相鄰數,並說出數與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評析:評價環節是教師帶領幼兒提升新經驗的過程,幼兒不僅能夠迅速找出一個數的相鄰數,並能進一步理清相鄰兩數之間多1少1的數量關系。
❻ 中班科學教案8的形成與守恆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知道7添上1是8,並能用語言加以描述。
、培養幼兒按要求操作的習慣。
活動准備:
教具:貼絨教具小鴨8隻,小魚8條,小蝦8隻,字卡1--8。
學具:雪花片活動過程:
一、復習7以內的形成。
、拍手游戲。
、看數字做動作。(教師出示數字1--7,幼兒根據數字做相應數量的動作)、接著說數(教師隨意說數字,幼兒接著說下去)二、學習8的形成、出示貼絨教具(7隻小鴨)提問」圖上來了什麼小動物?有幾只?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教師可繼續引導幼兒運用先看大數後接著數的方法進行目測數群)。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它們的數量?(數字7)、教師打開遮著的那隻小鴨,問:現在草地上有幾只小鴨了?是怎麼變成8隻小鴨的?(引導幼兒說出7隻小鴨添上1隻小鴨是8隻小鴨)、創設情景,進一步學習8的形成)變雪花片:請小朋友先拿7個雪花片,想想怎樣變成8個,(要求幼兒邊操作邊講述」7個雪花片添上1個是8個雪花片))(教師出示7條小魚)有幾條小魚?要讓每隻小鴨都能吃到小魚怎麼辦?(請個別幼兒上前操作,幼兒集體檢查、描述操作結果))、用同樣的方法把7隻蝦成8隻蝦。
三、初步認識數字小朋友,8隻小鴨、8條小魚、8隻小蝦、8個雪花片可以用數字幾來示它們的數量?(圓點,數字)、四、小結、請小朋友下了課找一找教室里、家裡,都有什麼東西可以用數字來表示?
、收拾用具後結束本次活動。
❼ 幼兒數學8 9得守恆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在這個活動中教師選擇了對內大班幼兒比較難理解的面積守容恆作為教學內容,旨在幫助初步理解面積守恆概念,教師能將這一知識點轉化成一節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強的一節教學活動,同時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幼兒通過活動初步感知測量物體面積的大小可以轉化成數單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動棋子的面積與個數的方法。整個活動由淺入深,幼兒能積極參與,對活動充滿興趣。幼兒在解決問題時進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創造,較好的完成了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