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例 主題課《食物變變變》
幼兒園說課教案:食物變變變 教師:屈老師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教師指導用書托班下學期教材。在書的第57頁,它是一節綜合課。食物是幼兒生活中每天都見到的東西,對幼兒來說,好吃的食物最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二、說目標。 1.能說出食物的名稱。 2.觀察、品嘗改變外形或煮熟後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味道有很多種。 3.知道很多食物都很有營養,從小要做個不挑食的好寶寶。 三、說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幼兒觀察變形前後以及煮熟前後的食物的形狀、顏色、味道等的變化,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難點是:了解食物的營養,知道要做個不挑食的好寶寶。 四、活動准備。 1.橘子、蘋果、香蕉、雞蛋、蝦若干。 2.煮蛋器一個、鍋一個、水果刀一把、刀板一塊。 五、說教法。 1.直觀法: 這里的直觀法就是演示法,通過演示各種實物的改變,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能很直觀地觀察到食物的變化。 2.談話法。 活動中讓幼兒回答變形前後的食物的不同之處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幼兒學習,以及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觀察指導法: 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幼兒在觀察食物改變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觀察。 此外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提問法以及操作體驗法等教法幫助幼兒學習。 六、說學法。 1.多渠道參與法。活動中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等環節中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幼兒參與合作、交流與分享。 2.體驗交流法: 在活動中,讓幼兒大膽地進行觀察、想像,並能勇敢大方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七、說教學過程。 1.出示實物,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在寶寶的小桌上放上橘子、蘋果、香蕉等水果,請幼兒看看、摸摸、聞聞,並說說他們的名稱、顏色及形狀。 2.比較變形前後的水果。 (1)、師幼共同討論各種水果的營養價值。 (2)、幼兒觀看教師將水果剝皮、削皮、剝成瓣、切成塊的過程。 (3)、教師引導寶寶觀察變形前後的水果,嘗試說說它們的變化。 (4)、寶寶品嘗,說說水果的形狀及味道。 3.教師出示雞蛋和蝦,幼兒緊閉雙眼並用手摸一摸,猜猜是什麼。 4.比較煮熟前後的雞蛋和蝦。 (1)、教師將雞蛋打在碗中,蝦放在小盤里,引導幼兒觀察並說說未煮熟的雞蛋和蝦的形狀與顏色。 (2)、師幼共同討論雞蛋和蝦的營養價值。 (3)、師:寶寶們,未煮熟的雞蛋和蝦能吃嗎?請幼兒猜一猜煮熟後的雞蛋和蝦會是什麼樣子? (4)、教師出示煮熟的雞蛋和蝦,請幼兒剝開蛋殼,比較並說說生熟雞蛋和蝦不同的形狀和顏色。 (5)、幼兒品嘗煮熟的雞蛋和蝦,說說它們的味道。 5.教師小結,教育寶寶做個不挑食的好寶寶。 八、說構思。 本節課開始部分大約用2分鍾來引導幼兒觀察並說說水果的名稱、顏色及形狀;比較變形前後的水果及生熟雞蛋和蝦的不同的顏色、形狀、味道等大約為10分鍾,結束部分大約為3分鍾。第一步我首先引導幼兒觀察水果引起幼兒的興趣,第二步請幼兒比較變形前後的水果及生熟雞蛋和蝦的不同的顏色、形狀和味道。第三步讓幼兒明白食物都有其自身的營養,教育幼兒做個不挑食的好寶寶。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B. 幼兒園大班《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教案
活動背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為孩子提供的飲食也越來越富有營養,但依版然有許多家長抱怨孩權子不能好好吃飯,孩子的健康不能得到保證,原因是許多幼兒有一些不良的飲食衛生習慣,如:不吃早飯、大量喝飲料、吃冷飲、不定時大便等。為了使孩子們明白食物在體內消化吸收的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學習保護自己的健康,我創編了《小豆子的旅行》教材並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體內消化吸收過程
2、學習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3、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C. 大班健康哪些食品不能吃活動教案及反思
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不論身體生長還是大腦發育均需大量的營養物質加以補充。讓幼兒了解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與營養的吸收、身體的生長發育、疾病的預防有密切的關系。於是開展了此次活動《遠離不潔食物》。培養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保障身體健康。
教學目標:
1、學會拒絕垃圾食品,知道不潔食物對人體健康有害。 能注重飲食衛生,不吃不潔食物。
2、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及應對問題的能力。
活動准備:
1、自製《亂吃燒烤肚子疼》的視頻;
2、圖片(老鼠蒼蠅叮咬過食物,過期的食物,腐爛變質食物,沒洗干凈,假冒、劣質)
3、自製PPT(判對錯)
教學關鍵點:
學會拒絕垃圾食品,不吃不潔食物。
教學重點:
使幼兒了解不衛生的食物對人體健康有害。 說明 這是幼兒能否注重飲食衛生的重要前提,只有當他們知道「吃了不潔食物,會導致疾病,影響身體健康」以後,才會對不潔食物產生否定的態度,並且願意接受成人的勸導或自覺地予以拒絕。
教學難點:
識別不潔食物和簡單處理掉在地上的食物。 說明 這是幼兒能否做到「不吃不潔食物」之要害。由於幼兒熟悉水平和生活經驗有限,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學會識別、判定採用不同原料、在不同環境中所製作食物的衛生質量,也不可能很快把握處理「掉在地上食物」的一些方法,需要有較長的學習、積累的過程,才能逐步獲得該方面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觀看視頻,引入課題
1、觀看視頻
T:視頻中的小朋友怎麼啦?怎麼會肚子疼的?你們知道嗎?
2、老師小結:大哥哥在放學路上買了路邊攤位上的東西吃,結果肚子疼了。
二、幼兒討論,說說肚子疼的原因及預防
1、提問:
T:大哥哥為什麼會肚子疼?
T:我們應該對這個大哥哥說些什麼?
T:這些東西你們吃過嗎?為什麼不能吃?
2、小結:路邊的攤位不衛生,馬路上塵土飛揚,我們小朋友吃了會身體不舒服,嚴重的話要住醫院呢,所以以後不要吃小攤上的東西了。
3、T:那我們怎麼預防肚子疼呢?
4、小結:我們一定要吃干凈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而且也要注意小手的衛生,平時多洗手。
三、觀看圖片,判斷對錯
1、出示PPT
T:你們看一看這些圖片中哪些是做得對的,哪些不對呢?
2、小結:路上的小販賣的食物製作過程都是很不衛生的,灰塵落在上面、蒼蠅亂飛,我們絕對不能買這些食品吃。而且,要提醒自己的同伴、朋友也不能吃這些小攤上的東西。要注意飲食,不吃不衛生的東西。
教師小結:
合理分配三餐;葷、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要選擇無毒、無污染的食物。注意不要食用不潔食物以及過期食物,注意飲食衛生。不要邊看書邊吃飯。等等。
教學反思:
營養學研究發現,維持人類生命健康至少需要42種以上的營養素,其中包括各種蛋白質、脂肪、澱粉、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等。而這些營養素必須通過攝入各種不同的食物來實現,由於各類食物所含營養成分不同,因些我們的日常飲食要注意科學、合理地搭配,以求達到人體對營養的需求平衡。讓幼兒更深入地體會到只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更健康的成長。讓科學回歸生活,服務於生活。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多對幼兒進行教育,使他們逐漸了解並改正自己錯誤的飲食觀點。
D. 幼兒園大班《吃進去的東西哪兒去了》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 1、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人為什麼需要吃很多的東西嗎?」小結:身體需要各種營養,小朋友需要長高長胖長大等都需要足夠的營養。每天吃的東西中富含有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為了保證身體吸收各種營養,小朋友們要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並注意少吃零食。 2、 幼兒在桌上的小碗中任選一種食物品嘗。談話內容:你剛才吃了什麼?吃下去的東西到哪裡去了呢? 3、 教師出示掛圖「人體消化器官」,介紹消化系統各器官的名稱,並在自己身上指出相應的位置。 口腔:食物到嘴裡,經過牙齒咬碎,同時舌頭幫助攪拌,跟嘴裡的唾液混合在一起讓東西變軟、變碎,然後咽下去。 食道:東西從嘴裡咽下去,就到了細細長長的一個管道里,這就是食道。 胃:食道下面連接著胃,胃就像一個大口袋,每天都在不停地蠕動;同時產生一種叫胃液的東西,把吃下去的食物變成了像麵糊一樣的東西。 小腸:胃裡的東西變成麵糊樣的東西後,被慢慢地送入和胃相連的小腸。小腸曲曲彎彎的,每天也在不停地蠕動,它也能產生一種液體將送來的東西進行攪拌。那些軟糊糊的東西裡面有很多的營養,小腸就能把這些營養迅速吸收並送到身體的各個地方,這些營養能幫助小朋友長大、長高、長壯。 十二指腸:食糜經過十二指腸的機械與化學消化作用後,營養物質都在小腸被吸收入機體,留下的殘渣和水分送至大腸。 大腸:剩下的不能消化的廢物,被送到了大腸,然後從肛門排出來。 闌尾:吸收腸道內的抗原並對其作出反應。 直腸:儲存糞便、引發便意及排泄糞便。 4、 師幼談話,內容:消化器官對我們很重要,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 a、愛護牙齒,養成漱口、刷牙的好習慣。 b、保護胃:要按時吃飯,細嚼慢咽,不能吃得過多或挑食,少吃零食,吃飽後不能馬上做劇烈運動,飯前便後要洗手。引導幼兒使用正確的方式用餐。 5、幼兒懂得了消化的作用,知道了要怎樣進食、用餐。在輕音樂中安靜地進食,結束活動。
E. 幼兒園大班健康《新鮮的食物》備課教案
【活動目標】 知道食品袋上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要食用新鮮的食品。 了解幾種常見的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冷藏、冷凍、乾燥、罐裝等。 樂意參加調查實踐活動,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完成調查內容。 【活動過程】 1 教師引導幼兒初步了解事物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教師組織幼兒觀察大...家事先收集的食品外包裝。 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食品袋上有什麼?包裝上為什麼要註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教師小結:在購買食品時要注意看清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這樣可以保證我們吃上新鮮、衛生的食物。 2、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食品保存方法的調查。 教師激發幼兒的調查興趣。
F. 大班健康教案:食物旅行記課後反思
作為一個老師,課堂上不應該生氣。 學習耐心,你會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