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親子拔河比賽的音樂
天下足球的配樂指定適合 視聽連接:box.zhangmen./m?gate=1&ct=&tn=mt,天下足球top10背景%20mp3&word=mp3,xbox7/pKGlpq42.mp3,,[%CC%EC%CF%C2%D7%E3%C7%F2]&si=;;;;0;;0&lm=&mtid=1&d=9。
2. 親子拔河比賽作文
鋼琴,書法,象棋……這些都是我最熱愛的強項,曾經參加過無數次比賽,獲獎證書比比皆是。但是,令我最難忘的卻是四年級下學期「親子運動會」中的一次拔河比賽。
那一次,四年級5個班的同學個個摩拳擦掌,好象一定要勝利似的,比賽終於開始了。我們班個個勇猛「殺」敵,過關斬將,勢如破竹,越殺越勇,如入無人之地,PK掉了四班和五班,還有三班,就剩下我們和二班了,因我們連勝三陣,信心大增,我也是其中參賽的一員,我們心裡是一陣高興,相信我們一定可以輕松的拿下二班!決賽已拉開序幕,我的腳猶如釘了釘子一般,死死的站在那裡,只聽發令員一聲槍響,由雙方家長組成的啦啦隊隊齊聲大喊:「加油,加油……」大家攢足了力氣,使勁地向後拉,家長們一邊吶喊,一邊做勝利的手勢,我們更加用勁,但二班也不是等閑之輩,也用足了力氣,一時雙方處於僵持的狀態,你看,我們班馬嘉偉的手被磨破了也不鬆手,畢智倫鼓著腮幫,手上的青筋暴起,還有邵帥扎著馬步,屁股厥起老高,眼看繩子上的紅旗向我方移動著,大家感覺就要勝利了,頓時鬆了一口氣,沒料到,二班突然給我們來了一個「回馬槍」,用力猛地一拉,我們還沒有回過神來呢,只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了,此時緊拉住繩子已晚,支撐不到20秒就潰敗下來,結果可想而知了……
雖然我們輸了比賽,但我依然高興,高興的是看到我們班同學都有一顆積極向前,為集體爭榮譽的責任心,越發增強了我們班團結向上的凝聚力。而這場輸了的比賽也是讓我久久難忘。
3. 親子拔河比賽簡單規則
親子拔河比賽簡單游戲規則:每班派15位媽媽,15個孩子,比賽的開始和結束要以裁判的哨聲為准,先將紅繩垂直線拉過己方劃定的線的隊伍為勝方隊伍。
拔河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拔河道為比賽地上畫3條直線,每條線之間的間隔為2米,居中的線為中線,兩邊的線為河界。除了相關參賽人員和裁判以為,其他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比賽場地
二、比賽方法:比賽採取五局三勝制。
拔河比賽:人數相等的雙方對拉一根粗繩以比較力量的對抗性體育娛樂活動。
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牽鉤」就是早期的拔河運動,由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最初拔河主要用以訓練兵卒在作戰時鉤拉或強拒的能力,後來被水鄉漁民仿效,成為一項民間體育娛樂活動。
拔河技巧:
拔河之自由體圖(你的身體的姿勢)
假設上圖為一平衡的情況下,作用力於重心(CG)的力為重力(Fcg),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與垂直分力分別為(Gh)與(Gv);繩子反作用力的水平與垂直分力分別為(Ph)與(Pv)。
傾倒力矩與回復力矩
假設在拔河時之支點位於足部壓力中心處,若要讓身體達到平衡必須具備下列二個條件:
一為合力為零,亦即圖一中的重力(Fcg)等於地面垂直反作用力(Gv)與拔河繩上垂直分力(Pv)的和,其公式是Fcg=Gv+Pv;
二為合力矩為零,亦即透過握繩處至足部支點所產生的傾倒力矩要等於由重力至足部支點所產生的回復力矩。
摩擦力
於現代室內拔河比賽中,選手穿著利於比賽的專用拔河鞋,其最主要的著眼點是專用拔河鞋具有較高的摩擦系數,在相同的垂直作用立下,可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如此較有利於姿勢的穩定與平衡。
一訓練有素之一流隊伍對拔河鞋底及拔河道表面的潔凈都非常注意,其原因在於兩者表面的不潔是造成摩擦系數減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心至足部支點與地面的夾角愈小,所獲得的水平分力最大,但垂直分力也愈小,若垂直分力所造成的摩擦力小於對方之拉力時,將產生不利的滑動現象。
如重心至足部之點與地面的夾角角度較大時,回復力矩小於傾倒力矩,雖不易滑動,但因回復力矩的減小容易發生體軸向前傾倒的現象,這對比賽亦是不利的。
合力
經由研究數據發現,若有兩位各能產生80公斤重(KGW)水平拉力的選手,以串聯的方式測量其總拉力,所得之合力值要小於兩位選手之水平拉力的和160公斤重(KGW),其原因在於兩人以串聯方式來拉的情況下,合力會有所消耗,這種現象在多人的情況下更明顯。
因此教練在安排選手位置及選手施力方向的指導需要注意到合力的因素。施力需施在有利的方向上及時間點上,方能對我方有利,否則縱使具備有極大的肌力,若不能在相同的時間脈動時配合施以有效的水平方向上的力,也是不具意義的,甚至要再產生一力來平衡此多餘的力。
因此參賽的八位選手若在產生作用力的時間上能夠一致,以在單位時間內便可產生較大的沖量(作用力合力F×作用時間T),給予對方較大的破壞性。
基本力學模式
經由運動學研究,拔河運動是透過身體三組重要的關節組合運作的槓桿作用型態(圖二),一為腿瞪力的膝關節(β),其最佳角度介於110度至160度間;二為軀干張力的髖關節(γ),其最佳角度介於90度至120度間;三為足部支點與地面的夾角(α),其最佳角度介於40度至60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