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端午日 教案的答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湘西端午習俗,感受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2、學習並掌握虛實相生的場面描寫的方法。
二、學習重點:
1、了解湘西端午習俗:賽龍舟,捉鴨子等。
2、學習並掌握虛實相生的場面描寫的方法。
三、學習難點:學習並掌握虛實相生的場面描寫的方法。
四、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
五、學習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出示唐代文秀的關於端午節的詩。(幻燈片1)
端午
文秀(唐)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 提問:大家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麼意思嗎?
明確: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紀念屈原。
3、 提問:同學們知道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嗎?(學生說,教師相機補充)
明確:文中提到的湘西的端午習俗有畫王字,蘸雄黃酒,賽龍舟,捉鴨子等。
補充:還有掛艾蒲,系香袋等端午習俗,目的是避邪驅瘟;另外還有吃粽子等習俗是為了祭祀、紀念屈原……
4、多媒體展示:全國各地端午習俗。(幻燈片2)
教師小結:由於地方不同,各地端午節的習俗也不完全相同,那麼,湘西人民是怎樣迎端午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沈從文寫的一篇短文《端午日》。(幻燈片3)
(二) 簡介作者
過渡:讓我們先走近作家沈從文,了解一些關於他的基本情況。
沈從文(1902——1988),苗族人,生於風光如畫、富有傳奇性的湘西鳳凰縣,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主要作品有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端午日》就選自《邊城》。(幻燈片4)
教師補充兩點:
1、沈從文老師只是小學畢業,卻當上了大學教授,這一切完全是靠——自學成才;
2、如果你在新華書店看見沈從文老師的書,你一定要買回來看看。只要你打開他的書,你就會被書中所描寫的充滿神秘色彩的湘西世界所吸引!希望正處於金色年華的同學們能多多地親近文學: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三) 出示學習目標(幻燈片5)
1、了解湘西端午習俗,感受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2、學習並掌握虛實相生的場面描寫的方法。
教師解說:本節課我們將和同學們走進斑斕多彩的民俗文化,通過對湘西端午習俗的了解,來感受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學習運用虛實相生的方法進行場面描寫。
(四)檢查預習,注意多音字、形似字
1、下面加點字的讀音你掌握了嗎?(幻燈片6)
蘸( )酒 茶峒( ) 洞穴( )
老鸛( )河 吶( )喊 泅( )水
-
(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學生說一個,教師就用滑鼠點出一個正確讀音。)
2、你能根據意思為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嗎?(幻燈片7)
hào 喜愛 (好事的軍人)
好
hǎo 跟壞相對(好處)
(強調:文中有「好事的軍人」一短語,讀hào。)
3、你能說出下列形近字的區別嗎?(幻燈片8)
戍(shù) 戌(xū) 戊(wù)
明確:戍點;戌橫;戊中空。文中有「戍( shù )軍長官」一詞,讀shù。
(五)聽朗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范讀課文並巡視,同時請學生思考:端午這天湘西人民舉行了哪些活動?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句話概括一下嗎?(幻燈片9)
讀後明確:舉行了兩項活動賽龍舟和捉鴨子,從文中第三小節:「船和船的競賽,人和鴨子的競賽,直到天明方能完事」一句可以得知。
這樣,通過第三小節,我們一下子就拎動了全文(全文就是重點寫了賽龍舟和捉鴨子這兩項端午活動)。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研讀語文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一點突破法」。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多運用這種方法研讀文章。
(六)深入學習:欣賞精彩的場面描寫,並摹寫
1、剛才我們已經拎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請問:在賽龍舟和捉鴨子這兩個場面描寫中,哪一個寫得最詳細、最精彩?
明確:賽龍舟的場面。(出示圖片:幻燈片10)
2、在描寫賽龍舟的盛況時,作者運用哪些詞語准確地寫出了漿手、帶頭的、鼓手、鑼手賽船時的動作?這些詞語對表現賽船的場面有什麼作用?體現了賽手們的什麼精神?(幻燈片11)
明確:動詞有持、劃、坐、拿、揮動、敲打、調理等;(這一環節可以請同學先找出文中描寫賽龍舟場面的相關段落,然後邊讀邊劃)
作用:表現賽船時的熱烈氣氛;(學生齊讀這一語段,強調剛才劃出的動詞須重讀,深入體會後學生即可以得出這一答案)
體現精神:賽手們的合作精神。(從文中「都顯出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榮」一句可以看出)
補充:不僅賽龍舟的時候需要團結合作的精神,在生活中、學習中,同學們也要發揚這種精神。
3、賽手們同心協力、奮勇爭先時,岸上的觀眾在干什麼?(幻燈片12)
明確:吶喊助威。(提示:可用原文語句回答)
4、整個場面引起了作者怎樣的聯想?(幻燈片12)
明確: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提示:可用原文語句回答)
5、齊讀這一場面,讀出感情和氣勢。(強調:動詞要重讀,「便使人想起……」一句要讀得投入,整個朗讀應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6、教師邊出示投影邊小結:賽龍舟的場面真是熱烈非凡,鼓聲、鑼聲、吶喊聲,這是作者耳聞目睹的真實場面,是場面描寫中的實寫;「便使人想起……」,這是作者的聯想,是虛寫。正是運用了准確的動詞以及虛實相生的寫作方法,賽龍舟的場面才顯得特別精彩。(幻燈片13)
7、摹寫:捉鴨子的場面其實也獨具特色,只是寫得比較簡略,下面就請大家運用虛實相生的方法,以「兵士們將30隻綠頭長頸的大雄鴨放進河裡」為開頭,寫一段場面描寫。(幻燈片14)
要求:①寫出水中軍民人等捉鴨子的動作;
②寫出岸上觀眾的情況;
③寫出這樣的場面使你引起了怎樣的聯想?
④150字左右。(5分鍾)
8、學生寫片段,教師巡視。
9、學生交流。(看學生大致寫好後,教師請5—6名學生起來交流所寫片段。)
(七)拓展延伸:模擬采訪
過渡:熟悉了湘西賽龍舟和捉鴨子的活動後,你是不是想了解更多的湘西端午習俗呢?下面我們就開始模擬采訪活動。(出示幻燈片15)
1、作為揚州電視台的特約記者,現派你到湘西做一次關於「民風民俗」的專訪。在賽龍舟和捉鴨子的現場,你將采訪哪些人(漿手、帶頭的、鼓手、鑼手、岸上觀眾……)?你准備從哪些方面提問?
具體要求:
①兩人組成,一人扮記者,一人扮被采訪者;
②記者的提問必須與端午、中秋等「民風民俗」有關,問題一般不超過3個;
③被采訪者要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
舉例:老大爺,您好!我是揚州電視台的記者,請問一下你們這兒每年端午節都舉行哪些活動呢?你喜歡這些活動嗎?你知道中國還有哪些傳統的節日嗎?(幻燈片16)
2、學生采訪活動。
3、討論:當一個個洋節被炒作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你怎麼看已經漸漸被人們遺忘的傳統節日?……(幻燈片17)
4、學生討論。
5、小結:同學們各抒己見,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作為老師,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在這里強調三點:
第一、民俗是中國心。十幾億人,在同一時間,吃粽子,吃餃子,吃元宵,沒有人組織,沒有人號召,更沒有人命令,這是一種非常神秘、偉大的力量。這就是民俗的魅力。
第二、民俗是民族的根。越是經濟全球化,我們民俗越要本土化。
第三、民俗又是民族的魂。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搞現代化的目的是要壯大自己,而不是使自己被西化掉。
一句話,我們不反對接受西方的一些洋文化,但是不能忘記自己民族優秀的民俗文化。在吸收別人的優秀事物的同時,同學們要重視繼承並發揚自己優秀的民族民俗文化。(幻燈片18)
六、布置作業:請同學們上網查一下中秋節各地的相關習俗,摘抄相關內容或列印出來。
Ⅱ 大班活動教案《美麗的湘西》
美 麗的湘西,神奇的地方,來到這里就像來到了夢鄉。鳥兒陪著我在樹林中捉迷藏版,魚兒伴著我在山溪里權打水仗。柔柔的水波擁著我親呀親,青青的山崗和著我唱呀 唱。美麗的湘西,醉人的地方,來到這里就像回到了家鄉。多情的土家幺妹約我跳擺擺手,熱情的苗家大哥邀我敲咚咚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