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數學配配對活動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擰蓋子2、能給各種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3、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活動准備: 1、帶有瓶蓋的塑料瓶子若干,每個寶寶3—4個塑料瓶2、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幹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幼兒邊聽音樂《捏攏放開》邊做動作進入活動室做好,用談話引出課題。 二、1、引發幼兒興趣,探索嘗試 ①教師:「寶寶們,你們瞧老師這有什麼呀?」(出示裝有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瓶子各一個),激發幼兒興趣。 ②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空手練習擰瓶蓋、捏豆子等動作兒歌:手指握住小瓶嘴,轉轉轉轉轉下來,手拿瓶蓋放瓶口,轉轉轉轉轉上來。 大拇指食指伸出來,撿起豆子捏捏緊,輕輕放進瓶子里,瓶蓋轉轉轉轉緊。 老師:「老師發給每個寶寶一個瓶子,你們也把瓶蓋擰開,把玩具裝進去吧!」 ③教師發給每個寶寶一個帶蓋的塑料瓶,讓他用自己的方式試著擰開蓋子,把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任何一種裝進瓶子里,試一試。 ④寶寶自由練習,請個別幼兒演示給其他寶寶看,自己是怎樣裝進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 2、教師示範,寶寶練習。 ①教師說:「我選大一點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給寶寶看,如何把蓋子擰在瓶子上。請寶寶們看仔細。」 ②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像老師這樣擰,對了。把蓋子擰緊了,小玩具就不會掉出來了」教師適時指導:「往這邊擰不動了就再往那邊擰試試」 3、「找朋友游戲」配配對。 ①將大小不同的瓶蓋混放在一起,請寶寶給不同的瓶子尋找正確的蓋子擰上。「這一個蓋子太大了,這個蓋子剛剛好,寶寶你也來試一試。」 ② 讓幼兒把瓶子的蓋子擰開,按照瓶子上的圓點標志裝上不同的物品,把瓶蓋擰緊,搖一搖、晃一晃、滾一滾、扔一扔、聽一聽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小結:今天寶寶們真能幹,幫瓶蓋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們可高興了,讓你的瓶寶寶隨著音樂一起來跳舞吧!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內放上各種不同的瓶子和瓶蓋,准備許多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讓寶寶繼續練習擰瓶蓋,配配對的游戲。
② 幼兒園小班2的分解教案
答--幼兒園的小班的孩子才3周歲,幼兒園阿姨就要給孩子們聽童謠兒歌,讓孩子聽來感知,在聽童謠故事,讓孩子學會說話
這就是孩子在玩中學。幼兒園不是小學校老師有教案的。
③ 幼兒園數字2的教案怎麼寫
中班教案
導語:教案的編寫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數學教案《認識數字2》,供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學習2以內數的形成,認識數字1、2。
2、理解數字所表示的實際意義。
3、培養幼兒良好的舉手發言常規。
活動准備:
磁性動物教具若干(數量為2)
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引出活動,復習數字1。
1、看手勢拍手及跺腳。
師:上課之前,老師要請你們來「猜謎語」,不過這個謎語不是我來說,而是我來做。我在空氣中寫出一個字,你們要來猜?猜出之後還要聽老師的話做動作。
(教師在空氣中寫出數字1,要求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2、出示磁性小動物。
師:這個游戲這么好玩,一些小動物也想和小朋友們一起來玩游戲。我們來看看誰來了吧!誰呀?他們各有有幾只呢?請你學學小貓叫?(要求幼兒正確根據動物的數量做相應的動物)(1隻小貓、小狗,一隻小鴨。)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1還可以表示什麼呢?
二、學習2的形成。
1、再出示一隻小貓,初步感知2的形成。
師:喵喵!一隻小貓孤零零地在找自己的朋友。我們請它過來吧!現在又幾只小貓了呀?(2隻)怎麼變成兩只小貓了呢?(引導幼兒感知到一隻小貓添上一隻小貓是兩只小貓了!)。我們可以說1添上1是2。我小聲說,請們來大聲說。現在是兩只小貓了,你們告訴老師兩只小貓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呢?數字2可以表示所有數量為2的物體。我們把數字2請出來。(老師在黑板上出示磁性教具數字2、)。
2、用同樣的方法將小狗和小鴨的數量也變為2。並讓幼兒知道數字2可以表示所有數量為2的物體。
三、理解數字2。
1、讓幼兒感知數字2。
師:剛剛我們知道了數字2可以表示兩只小貓。兩只小狗,兩只小鴨,恩!那你們看看我們的教室,你發現數字2可以表示我們教師裡面的什麼物體呢?
2、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回憶可以用數字2表示的物體。
師:數字2還可以表示什麼呢?
(引導幼兒大膽發揮想像,並完整地表述:數字2可以表示兩個XX。)
四、結束活動。
表揚上課認真並積極發言的東西。
④ 幼兒園小班第二冊禮儀教案(接遞物品)
活動內容:禮儀《遞接物品(普通物品)》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用雙手遞接物品,並用眼睛友好地看著對方。 2、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禮儀。 活動准備: 事先准備好的情景劇《我來遞,你來接》。 活動過程: 一、 用情景劇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啊,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情景劇,名字叫《我來遞...,你來接》,小朋友仔細 看,看看他們在遞接物品時都是怎麼做的? 二、 師幼共同欣賞情景劇。 1、 明明雙手捧著一本童話書,大拇指壓在書上,圖書畫面的正面朝向另一位小朋友,兩 眼注視對方,微笑說:甜甜,這本書送給你。甜甜立正好,伸出雙手結果圖書,微笑說:謝謝你。並向明明鞠上一躬。 2、依依雙手拿著一個花瓶(右手握住瓶頸,左手掌心向上拖住瓶底),對小小說:小小,請你把這個花瓶放在桌上好嗎?說著雙臂伸出去,小小伸出雙手向依依那樣接過花瓶說:好吧。謝謝你,小小。依依邊說邊鞠了個躬。 三、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 1、明明是怎麼用手拿書的?書的哪一面是對著甜甜的? 2、甜甜是怎樣接過書的?她說了什麼,又做了什麼動作? 3、依依是怎樣把花瓶遞給小小的?小小又是如何接花瓶的? 4、教師做示範,邊示範邊朗誦核心要素的內容。 5、小朋友,你們能不能跟著我一起做一遍呢? 四、游戲《擊鼓傳物》,引導幼兒遞接物品的正確方法。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做小老師,回家教爸爸媽媽遞接物品的正確方法。 2、活動區游戲《小小商店》《娃娃家的生日會》。
⑤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連一連》怎麼寫 目標:1、培養初步的分類能力 2、對分類
設計意圖:"分類"是數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要運用。比如:超市裡物品的擺放、圖書館里的圖書的擺放、家中整理房間等等都要運用到有關的分類知識。新《綱要》中指出要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並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和重要性。為了將枯燥、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淺顯易懂,並能融入孩子們感興趣的操作活動中去,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熟悉的火車為活動題材,將"為貨運火車裝運貨物"的游戲貫穿始終。活動中,讓孩子們主動探索、嘗試操作,在玩、試、想、做、議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有關分類的經驗。從而發展幼兒的合作、協商、操作能力,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有趣性。活動目標:1、鼓勵幼兒嘗試探索"分類裝貨物"的方法。2、發展幼兒的合作、協商能力和傾聽能力。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分享成功的喜悅和快樂。活動准備:1、知識准備:幼兒對火車已有初步的感性認識。2、材料准備:16塊火車外形的底板(15塊小的,1塊大的),各種貨物卡片,各種圖形片;碟片一張。活動過程:一、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1、觀看CD,讓幼兒觀察、了解火車分為客運火車和貨運火車兩種。"小朋友,看,我們來到了哪兒?"2、"五一勞動節剛過,裝運貨物的工人叔叔們又開始繁忙地工作了,他們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一起裝運貨物。"二、操作活動。1、幼兒分組合作,第一次嘗試裝運貨物。(為一節車廂的火車裝運貨物)(1)請幼兒觀察認識各種物品,初步感性認識"分類"。(2)請幼兒嘗試裝運貨物,並為車廂設計標記。活動要求:幼兒四人一組,分配角色,協商討論選出小組負責人及操作結果匯報員。(要求每組幼兒全部完成任務,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任務,體驗成功的喜悅)(3)匯報操作結果。2、第二次嘗試裝運貨物。(為兩、三節車廂的火車裝運貨物)(1)幼兒嘗試裝運貨物,並為每節車廂設計標記。活動要求:首先完成兩節車廂的操作任務,在驗貨認可之後將列車放回貨場後方能操作三節車廂的操作。(兩節車廂的操作是滿足能力中等幼兒的需求,三節車廂的操作是為能力強的幼兒提供提高能力機會。)(2)請個別幼兒講一講:你們是怎樣擺放的?3、幼兒集體合作裝運貨物。(將具體的實物操作卡片換成抽象的圖形卡片)(1)出示一列大火車。"現在,我們要把這些木材分別運送給三位客人。第一位客人,他要紅色的木材;第二位客人,他要圓形的木材;第三位客人,他要的是大的木材。請你們想一想,該怎樣擺放這些木材?"(2)請幼兒自己檢驗"勞動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三、活動延伸。1、小結集體操作情況,發現交集分類的現象,為下次活動打基礎。2、幼兒開著火車出活動室,結束活動。活動反思:這些圖形是幼兒平時經常接觸的圖形,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要求幼兒通過比較分辨出每組圖形的不同之處並進行分類,總的來說,孩子的表現還是比較不錯的,幼兒對分類沒有困難,只有稍部分幼兒還不能自行做好圖形標記。活動後,我們都覺得可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難度,讓孩子按物體的兩個特徵進行分類。
⑥ 幼兒園學前班巜學習2的組成和加減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來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 2.讓幼兒掌握2的加減法 3.使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減法應用題,培養幼兒初步性問題的能力. 活動准備: 蘋果卡片2個、動物卡片:獅子、老虎、大象、斑馬各2張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孩子的興趣。 ①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什麼來了?(出示1個蘋果) ②再出示一個蘋果問:1個添上1個,一共是幾個?1個減去一個,又是多少? ③引導幼兒說出加減法的含義以及2以內的加減法算式 二、復習2的組成 ①讓幼兒回憶2可以分成幾和幾 ②幼兒邊說教師邊往黑板上寫 三、出示直觀教具 1.:獅子王要給所有的獅子開會,先來了1個獅子(出示1個獅子圖片) 過了一會又 來了1頭獅子(出示2個獅子圖片) 問 ①1頭獅子再添上1頭獅子是幾頭? ②為什麼1+1=2?寫出算式1+1=2 ③、可是開舞會的時候有1隻先回家了,那麼還剩幾只? 為什麼1-1+2?寫算式1-1=2? ③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馬表示加減法算式(方法同上) 五、引導幼兒口述2的加減法應用題 1.教師舉例,講清口述加減法應用題的要求 2.讓幼兒任意選一道2的加減法進行口述應用題 3.教師進行表揚和鼓勵,對有錯誤的幼兒給予啟發和幫助 六、玩「誰最快」游戲 1.每組做一道必答題(2的加減法) 2.教師出示加減法算式卡片每組進行搶答,哪組最快哪組勝利 七、書寫算式 1.讓幼兒書寫加減法算式 2.教師檢查,對書寫有錯誤的幼兒給予幫助。 課後分析: 這節課中,我注重有效地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在引入階段,通過幼兒所喜愛的童話故事,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產生求知慾。展開階段,組織幼兒進行觀察、操作、思考等一系列活動,讓他們手腦並用,自主探索研究,培養了幼兒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鞏固階段,讓幼兒在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中,驗證新知識,運用新知識,加深了理解。總結階段,讓幼兒回顧這堂課用了哪些方法,學到了什麼知識,從而產生喜歡數學的情感,相信自己能學好數學。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在教學活動之中,讓幼兒輕松地投入學習活動。使數學真正成為幼兒要學、愛學的數學,幼兒能夠學會、學好的數學。
⑦ 幼兒園大班數學認識2和3教案怎麼寫
設計意圖:我設計這節 活動課主要 幫助幼兒 理解相鄰數的等差關系,運用貼絨核桃,花生,棗吸引幼兒注意力,直觀,形象,利於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轉換,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數字概念。 目標 :認識「2和3」的相鄰數,理解它們和相鄰數的等差關系。 重點:認識2和3 的相鄰數。 難點:理解它們和相鄰數的等差關系。 教學准備:幼兒每人一張格子卡片;豆子6粒;1~3數字卡片;《學期班幼兒讀物。數學》;貼絨核桃,花生,棗等;貼絨數字1~4. 形式:全班集體進行。 過程: 一。兩個相鄰數比較。 1. 出示貼絨核桃2個,再出示2 顆花生與核桃對應排列。請幼兒數數,核桃,花生各是幾顆?是不是一樣多? 2.在花生後面添一顆花生,再比較花生和核桃哪個多?哪個少? 3.在第一排下面,對應貼4個紅棗圖片。比較:4個紅棗比3顆花生多幾個?3顆花生比4個紅棗少幾個? 二。三個連續數比較。 在3種乾果圖片的下面貼相應的數字卡片,請幼兒想想,比3 少1的數是幾?應排在3的前面還是後面?比3多1的數是幾?應排在3的前面還是後面?引導幼兒懂得三個連續數比較時,要從中間的一個數開始,先和比它小的數比,再和比它大的數比,比這個數少1和多1的兩個數,就是這個數的好朋友,也就是這個數的兩個相鄰數。 三。將6粒豆子擺在格子里,要求中間格擺兩粒豆子,想一想其它兩個格子各應放幾粒豆子,為什麼? 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兩粒,第三格放3粒。 說說2的相鄰數是幾和幾?3的相鄰數呢? 四。小結本節內容。這節課我們認識了2和3的相鄰數,並掌握了找相鄰數的方法。即:從中間數開始,減去1是前面的數,加上1是後面的數。
⑧ 幼兒園語言一,二的教案怎麼寫
1.喜歡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懂得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
2.學說短句:××不要怕,自己爬起來。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懂得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
活動難點:
學說短句:××不要怕,自己爬起來
活動准備:
1.與故事內容相符的背景圖
2.圖片:小朋友、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3.照片、視頻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一張小熊哭的圖片導入活動。
師:這是誰?小熊怎麼了?猜猜它為什麼會哭呢?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分段欣賞故事。
師:那麼小熊為什麼會哭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①故事第一段問:小熊怎麼啦?小熊摔倒了,那該怎麼辦呢?
②故事第二段可愛的小羊出場了問:誰又來了,它是怎麼做的?
③故事第三段小兔出場"蹦蹦跳"問:
(1)誰又來幫助小羊了?
(2)小兔是來幫助小羊的,但是小兔把小羊拉起來了嗎?結果自己還怎麼樣了?
④故事第四段小老鼠出場:小朋友們好!
問:誰來啦?小老鼠來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教師表演"摔倒"環節 (練習說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⑤故事第五段美麗善良的小朋友出場問:小朋友來了,會說些什麼呢?
小結: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做個勇敢的寶貝。
2.師生完整講述故事,請個別幼兒分角色表演。
①交代表演名稱。
②要求幼兒一邊看錶演,一邊可以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3.遷移運用:
問:如果你摔倒了,你怎麼辦?看見別人摔倒了,你會對他說什麼?
小結:鼓勵幼兒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來,做個勇敢的孩子。
(三)結束部分
和孩子一起看開學時候哭鬧的照片,再看看現在勇敢的自己走進幼兒園的視頻,師小結。
活動反思:
從教師制定的目標來看,還是比較合理的。既有語言活動的要求,練習短句。同時也滲透了德育教育,對幼兒進行勇敢教育。因此,從活動的選材和制定的目標都是非常適合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的。對重點的把握也是比較准確的,突出了語言活動的語言性。
從整個活動的過程來看,採用了一張小熊哭的圖片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節中,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較好的發揮。教師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注重了每個環節之間的銜接比較緊湊,過渡較自然。良好的教學形式使幼兒的參與性較好,師生間的呼應體現較好。運用頭飾進行表演的時候,幼兒的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活動達到了高潮。活動結束部分的照片和視頻與幼兒的已有經驗相連,所以幼兒很容易的懂得了"不能哭""勇敢"的道理。
但作為語言活動,總的說來幼兒學的對話量比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可讓更多的幼兒練習講講。此外,從幼兒在活動開始就說出了"自己爬起來",教師沒有給予回應,過渡顯得稍微生硬些。在活動中教師還缺乏一定的隨機應變能力,根據幼兒的能力及時地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