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孩子游戲化唱歌大班教研
一、營造良好環境,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心理環境、語言環境等,創設與歌詞內容相符的自然環境、營造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幽默、生動充滿情趣的語言環境來激發幼兒更好的理解歌詞內容。如教歌曲《春天多美好》時,我首先布置了春意濃濃的百花爭艷圖,萬物復甦的動物世界等生動、有趣優雅的活動室環境。然後孩子們圍坐成一個圈,我也放下了"老師"的架子與孩子們坐到小凳子上,把歌詞內容融入一個故事裡:春天到了,小草最先感到春天的溫暖連忙探出了腦袋,脫掉了身上的棉襖,小花也聽見了,但覺得自己不夠漂亮,連忙帶上了一頂新帽子,小溪呀,快樂的唱起了歌謠,小樹也披上了漂亮的綠裝。它們和小燕子一塊兒唱起了《春天多美好》的歌曲,這時音樂響起,我帶著小燕子的頭飾帶領孩子們開始唱歌。
通過春意昂然的活動室布置、溫馨的氛圍及恰當生動的語言,使每一句話,每個表情都化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將歌曲的情感形象地表現出來,孩子們也都睜大了眼睛,一下子就進入了角色,用歌聲把歌曲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在激發幼兒情感的過程中,環境布置及教師自身的表現都是一種帶動作用,可以利用周圍的一切事物、利用動作、歌詞創編、情景表演、故事講述、歌詞朗誦等方法把孩子引入意境中,教學效果才能充分地顯示出來。正因為如此,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善於發現和創造各種環境,並利用這些環境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分析幼兒狀況,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角色。
中班幼兒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愛動,愛模仿。掌握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創設生動的情景,使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想像及聯想來理解歌曲、表現歌曲,並且主動地參與到角色中。如在唱歌活動《辦家家》中,我把孩子們分成了兩組,分別扮演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通過自己形象的動作,很快地理解了這首歌曲的內容。進行歌曲《好娃娃》時,孩子們主動的參與角色,歌唱時充滿了濃厚的感情色彩,"尊老愛幼"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而且歌曲角色十分生活化,孩子們的興趣特別濃。
在進行歌表演《別說我小》時之前的唱歌活動時,我開展了"看誰最能幹"的主題活動,孩子邊說自己能乾的事邊用形象的動作表演,連最膽小的邊佳慧小朋友都說出了她最能乾的事情,整個主題活動氣氛非常熱烈。歌唱時,沒有強調,但孩子們的自豪感都表現出來了。
在音樂活動中,讓幼兒身臨其境,給幼兒提供足夠的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這樣不但激發了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而且很自然地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 ,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大膽表現。
三、採用輕聲教學,用美好的聲音歌唱"大聲喊叫"是幼兒園的歌唱教學中存在最為普遍的問題,出現這種情況時,往往是孩子們的發聲不正確,氣息運用的不正確,出現臉紅脖粗等不自然的身體表現。剛開始,因為幼兒年齡較小,唱歌活動往往不夠理想。後來,我就採用"輕聲"教學的方法,並通過自己富於情感感染力的輕聲歌唱,引導孩子來模仿,慢慢地班上的唱歌活動沒有"大聲喊叫"的情況了,而且令人高興的是當唱到感情較濃的地方時,孩子們唱得特別有感情。另外在歌唱時,盡量提醒孩子做到吐字、咬字清晰,面部表情自然。
四、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進行創造性歌唱近年來,隨著人們教育觀念的不斷進步以及教育目標體系的不斷發展。學會唱歌已不是歌唱活動僅有的目的,則更為重視的是幼兒歌詞的創編。如在唱歌活動《辦家家》中,全曲共有三句,歌詞雖不一樣,但都很通俗易懂,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在創編活動之前我們先做了"過家家"的游戲,孩子們自選角色,邊說邊表演,你當"叔叔"、我當"阿姨",你燉排骨、我蒸面條。大家表演的都很形象。創編活動時我先給幼兒提供了一段歌詞,並根據游戲活動中孩子所掌握的知識技能,鼓勵孩子們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經過比較,孩子們發現了創編這首歌曲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可以改變歌曲中的人物,一種是可以改變歌曲中做的事情。在本次的創編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意識很強,氣氛非常熱烈。
除了創編歌詞內容,還應讓幼兒自己有機會為歌曲配動作,邊唱邊動作詩幼兒的特點,他們不但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要用動作來加以補充。在進行動作創編時,一方面老師可以多讓幼兒直接觀察自然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得到啟發。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給幼兒示範一些動作,也可以讓幼兒觀看同伴的優美動作,最重要的是給幼兒一定的創編機會,讓幼兒有機會創造。在為《吹泡泡》歌曲配動作時,他們用手臂自下而上的動作表達泡泡正向上飛,同時還雙腳起重,盡力顯得高些,對"咦!泡泡不見了"這句歌詞所表達的驚訝感情更有深有體會,他們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驚訝事時,會本能地把兩臂往後斜伸,身體前傾頭向前探視保持不動的姿態,移植了過來。逼真地表現出對泡泡不見了所表達的好奇,懷疑驚訝的復雜心情。盡管說這些動作非常簡單、幼稚,但卻都是他們自己創編出來的他們邊唱邊跳特別高興。
② 大班生字「開」游戲化教學如何上課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用過一些信息化的教學工具,在這邊我比較推薦101教育專PPT軟體,它屬是一個備授課一體軟體,老師可以用它來備課做課件,在授課的時候也有很多互動工具輔助教學。在軟體裡面有一個「學科工具」,就是針對不同學科有一些針對性的小工具,其中語文學科就有「生字卡」和「集體識字」。教授生字時,只需點開對應的「生字卡」,這個字的讀音、部首、筆畫筆順、音序等就一目瞭然,這對於單字的教授來說比較方便。「集體識字」則幫助老師們一次性教授多個生字,根據課程章節內容自動載入相應的生字內容,老師們也可以對生字內容進行自主編輯和修改。每個生字不僅附有拼音,重點筆畫還有描紅強調。
③ 小班是 游戲化的一日生活,中班和大班是什麼
在國外的話就是繼續游戲,國內的話會填鴨式的學些東西了
④ 如何推進大班幼兒的游戲情節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是促進幼兒獲得最佳發展的一種途徑。在幼兒園里,游戲是孩子們開展頻率最高的活動,通過游戲幼兒會把廣泛的生活內容反映在游戲活動之中,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進行自己的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幼兒來說,游戲就是生活本身,游戲充盈於心,充盈於思想、情感和身體中。一個全神貫注於游戲的幼兒是富有創造力的、自由的和快樂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應充分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和發展學習到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
一、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定義
所謂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游戲化是指把幼兒的教育目標、內容、要求融於各種游戲中。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在幼兒園里游戲就是基本活動。基本活動是指對一個人來說最經常、最適宜、也是最必須的活動。而對幼兒來說,游戲就是這樣一種活動。為什麼這么說呢?首先,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其次,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一種活動;再者,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在游戲中實現的。因此《幼兒園工作規程》里提出的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符合事實、符合規律的。
二、游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幼兒園,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向幼兒進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游戲的手段對幼兒進行教育,能有利地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幾方面的和諧發展。
(一)游戲有益於增進幼兒的身體健康
幼年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游戲中,有大量的運動性游戲,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增強體質,使他們的動作變得協調、身體變得結實。當幼兒在玩沙子、繪畫、拼圖等游戲時,可以訓練手指、手腕、手掌的靈活性,以及手眼協調能力,使幼兒變得更加靈巧,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發展。
(二)游戲能促進幼兒情感的健康發展。
幼兒的游戲,能促進幼兒在面對壓力時情感的健康發展,幫助幼兒解決沖突,減少情感創傷。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相互學習,通過與同伴之間的互動,逐漸認識自己、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謙讓等良好道德品質。在學前領域中,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再現自己、了解自己和展現期望的機會。幼兒通過游戲經驗認識到他們自己是獨立的、主動的和有獨特的個性。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理解和接受他們自己的感情,促進面對壓力和困境的能力,增強人際關系概念的形成。如;幼兒在做「醫生治病」的游戲中,體驗了醫生、父母、孩子之間的關系,母親的焦慮,孩子的痛苦、醫生的積極治療等環節,孩子們通過游戲的方式,再現已有的生活經驗,達到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發展同情心和面對變化作出反映等綜合調節能力。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實現了情感的發展,使幼兒體驗各種不同的情感,幫助幼兒學習控制情感的沖動性,高級情感隨之在游戲中萌芽。
(三) 游戲能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學習因素,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潛移默化地學到很多知識,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和判斷力,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思維發展。幼兒通過游戲探索環境,接觸事物獲得知識,自由地進行各種模仿、操作與探索,如在攀爬登架的過程中體會空間和高低,在玩水的過程中感覺干與濕,玩積木的過程中體會並認識大小、形狀、顏色等,在玩推小汽車的過程中觀察到汽車的速度和力度的關系等。因此,游戲是兒童認知發展的動力,是兒童獲取社會經驗的一種獨特的方式。
三、正確認識游戲化教學 (一)游戲化教學環境的創設
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常常利用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來達到使幼兒主動學、喜歡學的目的。游戲環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兩個,其一是通過建立立體設計增強系統性,以保證游戲環境平衡狀態。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對象十分廣泛的特點,充分利用室內外的地面、牆面和空間構成一個環境系統,以幼兒能夠接受的形象與符號,向他們提供成長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統的刺激信息。如在大班以發展幼兒彈跳能力(雙腳跳)為目的的體育活動中,我們可為幼兒創設了一個以「參觀動物園」為主線的新穎、有趣的游戲情境。通過生動的語言幫助幼兒張開想像的翅膀,將他們帶入了一個富有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創造性地模仿各種小動物。然後讓幼兒在喜歡的音樂伴奏下開始了熱身操,熱身時還不時用「嗨、嗨」的喊聲鼓勵自己。教學活動中,老師設計4個環節:小蝌蚪找媽媽、模仿大猩猩走、模仿企鵝走、青蛙跳荷葉,使幼兒初步了解了「雙腳跳」的動作方法:雙腳起跳,雙腳落地,起跳時蹬地擺臂,落地時屈膝緩沖,從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用較短的時間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在游戲中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兒的游戲自主權,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教師在組織幼兒游戲時,要用心去了解幼兒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更不能包辦代替或幼兒的游戲,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權。游戲中只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願望和想法與玩具材料發生互動,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兒真正產生興趣和自主體驗,才能使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將外部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為幼兒提供游戲的空間與時間,允許幼兒嘗試錯誤;要善於發現孩子思維的火花,保護幼兒可貴的創造精神,這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
(三)幼師在游戲中的指導
游戲雖然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但是教師也要合理地對幼兒施加一定的影響或干預,即指導。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要為幼兒准備游戲、創設游戲環境,應根據不同年齡和游戲水平的幼兒選擇難度適宜 、符合幼兒興趣、及幼兒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來融入游戲,使幼兒獲得認識上的滿足和成就感,同時可以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個幼兒都得到的發展,才能使他們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恰當的游戲形式,因為不同的教學活動有著不同的目標要求與內容,在選擇游戲的時候,先要看是什麼樣的教學內容,然後再採取與之相對應的游戲活動來完成。 只有這樣才能使游戲與教學有機融合,相互滲透,真正發揮游戲的教育功
最後,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將外部與內部干預結合運用,包括觀察、詢問、評價以及教師直接的游戲參與。觀察中教師要針對兒童游戲情況確定自身的地位,逐步創造出可能使用的角色,如游戲監督者、調停者、游戲者、記錄員、顧問或通訊員等。另外,教師通常是以假裝角色進人游戲,成為游戲的一員。一旦進入游戲情境,教師必須嚴格按照角色規范採取行動,利用角色之間的關系採取隱蔽的方式控制 游戲發展。應當指出的是,這種假裝介入應僅干預一段時間,在達到一定教育目的後教師即應離開。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中,我們認識 「游戲化教學」以游戲為手段,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任務隱藏並融於各種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是符合幼兒園教學特點及幼兒發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方式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我國早期教育專家馮德全先生說,對幼兒來說「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游戲化,因為兒童本來就處在心理發展的『游戲世界』之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要將幼兒園教學活動完全游戲化,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⑤ 大班幼兒數學活動如何真正的生活化、游戲化
探究數學教育生活化在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中的運用 大班幼兒的思維和理解能力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豐富多彩的生活更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平台,固有的數學教學模式無疑阻礙了幼兒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要突破以知識為主線的設計方式,尋找更新的、更好的發展幼兒思維發展的新方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依據這一理念,我們在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無疑是一條快速、有效的教學途徑。在生活中尋找數學,逐步形成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在生活中感知數學,感知數學的作用和趣味性;在生活中體驗數學,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意義;在生活中運用數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和體驗到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 一、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這豐富多彩中更是隱藏著大量的教育信息。幼兒每時每刻都在和數學打交道,但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往往是分散和隱藏的,幼兒難以主動感知。但仔細觀察後你就會發現,你的身旁有著無窮無盡的數學信息。比如車牌號、電話號碼、時鍾、電視機、摩天大樓等等,在尋找與發現的過程中,不僅有效、快速的幫助幼兒建立了數概念,還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注意力。比如幼兒園的小架子是各種圖形樣子的;吹出的泡泡有大的,有小的,一起數數有幾個;大一班的小朋友在排隊的時候是按照高矮順序來排列的燈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象。但是,幼兒在幼兒園這個環境里畢竟還是局限的,因此還需要教師更加廣闊的引導幼兒去觀察、去發現。比如引導幼兒發現身邊的電話號碼,除了感知數概念,還會發現幾個相同的數字因為排列位置不一樣,所表示的數字也不一樣;身邊矗立的大樓原來是從下往上數的,電影院的座位跟我們平時的座位排列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應該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讓教師不是「從概念到概念」地教幼兒,而是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藉助幼兒己有的生活經驗,就完全能夠使現實生活成為幼兒學習抽象數學知識的橋梁,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建立在幼兒的經驗基礎上。 二、在生活中感知數學。 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只有讓幼兒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才能引發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因此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師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情景,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感知和體驗。從幼兒一入園,孩子們就開始了與數字打交道。8點開始吃早餐;今天來了33位小朋友;早操的時候,原來老師的左右和小朋友的左右是不一樣的;學習了歌曲《鴨子上橋》,更加理解了正數和倒數之間的關系和意義;妞妞扔進了4個沙包,浩浩扔進了5個沙包,他們一共扔進了9個沙包。這一系列再平常不過的鏡頭,無不包含著豐富的數學信息。我們不需要去刻意的挖掘,只需要教師適時、適當的引導,幼兒就會在不經意間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在生活中體驗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任何的數概念都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幼兒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因此,我們要抓住幼兒的一日活動和游戲時間,讓幼兒體驗數學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幼兒發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數學教育中更是極其重要和必要的。幼兒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圖形,請幼兒拼出豐富多彩的圖案,拼出魚、小人、小房子、鮮花、機器人、小汽車等畫面。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加深了學生對各種圖形的認識和靈活應用,同時在拼擺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審美能力。間餐時間到了,請小朋友利用自己手中的小餅干,算算吃掉一塊、兩塊、幾塊後還剩幾塊;模擬一個小超市,給孩子「十塊錢」,選擇一樣自己喜歡的物品,看看花掉多少錢,剩下多少錢;帶孩子一起走進「電影院」,找找自己的座位在第幾排,第幾號。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深刻體驗到數學帶給我們的方便和樂趣。幼兒生活活動中的數學是十分豐富多樣的,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影響的積極的、深遠的,教師要善於利用的這些數學教育資源,引導幼兒發現、感受、體驗和學習。 四、在生活中運用數學。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而以往的教學觀念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卻往往忽視這一點。學是為了用,用又可以更好地促進學。把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不但可以使幼兒感到我們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更可以培養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師,應該堅持提供給幼兒綜合實踐的機會,讓幼兒體會學習數學的喜悅,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逐步養成從數學的角度真切地認識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識和習慣。小朋友過生日,與幼兒一起平分蛋糕;帶著孩子走出幼兒園,與孩子們一起享受購物的快樂,在這過程中不僅增強了孩子們的交往能力,豐富了社會經驗,更讓孩子在買與賣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加減關系。學習「解決問題」後,要求幼兒給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媽媽提一個數學問題,並想辦法解決它。我要買一瓶可樂和一包薯片,一共要用多少錢?答:3+3=6;我們班一共有16個女生,長頭發的有3人,短頭發的有幾人?答:16-3=13。認識鍾表後,讓幼兒自己制定作息時間表,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這樣結合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符合幼兒心理需要,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不但可以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而且真正調動起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了幼兒的自主創新能力。 教師還可以充分發揮家園互動的作用,請家長配合,讓幼兒運用分類知識整理自己的衣櫃、玩具櫥,或到超市購物,運用所學的加減法計算購物的數量和價錢、學做記錄等。教師要讓家長認識到,幼兒的數學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教師的義務,在家庭里也可以創設條件,利用環境讓幼兒學習數學、運用數學。通過家園合作,共同引導幼兒感受來自於日常生活的種種數學信息,積累數學經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的簡單問題。 總之,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不是泛泛而談的空話,而是實實在在有利於我們教育教學開展的。大班面臨著上小學,要給孩子一個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們應該給孩子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給孩子一對靈巧的小手,給孩子一顆積極探索的心靈。作為教師,我們要善於創設、發現和利用生活化的數學情景,利用這些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開展活動,使幼兒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關聯,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能學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生活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⑥ 如何推進大班幼兒的游戲情節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是促進幼兒獲得最佳發展的一種途徑。在幼兒園里,游戲是孩子們開展頻率最高的活動,通過游戲幼兒會把廣泛的生活內容反映在游戲活動之中,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進行自己的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幼兒來說,游戲就是生活本身,游戲充盈於心,充盈於思想、情感和身體中。一個全神貫注於游戲的幼兒是富有創造力的、自由的和快樂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應充分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和發展學習到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
一、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定義
所謂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游戲化是指把幼兒的教育目標、內容、要求融於各種游戲中。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在幼兒園里游戲就是基本活動。基本活動是指對一個人來說最經常、最適宜、也是最必須的活動。而對幼兒來說,游戲就是這樣一種活動。為什麼這么說呢?首先,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其次,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一種活動;再者,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在游戲中實現的。因此《幼兒園工作規程》里提出的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符合事實、符合規律的。
二、游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幼兒園,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向幼兒進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游戲的手段對幼兒進行教育,能有利地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幾方面的和諧發展。
(一)游戲有益於增進幼兒的身體健康
幼年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游戲中,有大量的運動性游戲,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增強體質,使他們的動作變得協調、身體變得結實。當幼兒在玩沙子、繪畫、拼圖等游戲時,可以訓練手指、手腕、手掌的靈活性,以及手眼協調能力,使幼兒變得更加靈巧,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發展。
(二)游戲能促進幼兒情感的健康發展。
幼兒的游戲,能促進幼兒在面對壓力時情感的健康發展,幫助幼兒解決沖突,減少情感創傷。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相互學習,通過與同伴之間的互動,逐漸認識自己、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謙讓等良好道德品質。在學前領域中,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再現自己、了解自己和展現期望的機會。幼兒通過游戲經驗認識到他們自己是獨立的、主動的和有獨特的個性。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理解和接受他們自己的感情,促進面對壓力和困境的能力,增強人際關系概念的形成。如;幼兒在做「醫生治病」的游戲中,體驗了醫生、父母、孩子之間的關系,母親的焦慮,孩子的痛苦、醫生的積極治療等環節,孩子們通過游戲的方式,再現已有的生活經驗,達到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發展同情心和面對變化作出反映等綜合調節能力。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實現了情感的發展,使幼兒體驗各種不同的情感,幫助幼兒學習控制情感的沖動性,高級情感隨之在游戲中萌芽。
(三) 游戲能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學習因素,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潛移默化地學到很多知識,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和判斷力,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思維發展。幼兒通過游戲探索環境,接觸事物獲得知識,自由地進行各種模仿、操作與探索,如在攀爬登架的過程中體會空間和高低,在玩水的過程中感覺干與濕,玩積木的過程中體會並認識大小、形狀、顏色等,在玩推小汽車的過程中觀察到汽車的速度和力度的關系等。因此,游戲是兒童認知發展的動力,是兒童獲取社會經驗的一種獨特的方式。
三、正確認識游戲化教學 (一)游戲化教學環境的創設
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常常利用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來達到使幼兒主動學、喜歡學的目的。游戲環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兩個,其一是通過建立立體設計增強系統性,以保證游戲環境平衡狀態。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對象十分廣泛的特點,充分利用室內外的地面、牆面和空間構成一個環境系統,以幼兒能夠接受的形象與符號,向他們提供成長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統的刺激信息。如在大班以發展幼兒彈跳能力(雙腳跳)為目的的體育活動中,我們可為幼兒創設了一個以「參觀動物園」為主線的新穎、有趣的游戲情境。通過生動的語言幫助幼兒張開想像的翅膀,將他們帶入了一個富有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創造性地模仿各種小動物。然後讓幼兒在喜歡的音樂伴奏下開始了熱身操,熱身時還不時用「嗨、嗨」的喊聲鼓勵自己。教學活動中,老師設計4個環節:小蝌蚪找媽媽、模仿大猩猩走、模仿企鵝走、青蛙跳荷葉,使幼兒初步了解了「雙腳跳」的動作方法:雙腳起跳,雙腳落地,起跳時蹬地擺臂,落地時屈膝緩沖,從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用較短的時間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在游戲中教師應該從全方
⑦ 大班智力游戲教案《什麼東西不見了》
【設計意圖】
溶化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科學現象,孩子們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對於溶化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卻是模糊的,不確定的。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觀察、操作、記錄、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並且對科學現象有濃厚的探索興趣。本節課就是引導幼兒通過實驗來感知、理解物體溶化的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觀察、記錄能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好奇心和求知慾的驅動下探索操作、初步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並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
【活動准備】
杯子、面糖、砂糖、冰糖、小塊糖、果珍、一次性紙杯、碟子、熱水、涼水、記錄表、筆若干。
【活動重難點】
在實驗中探索、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等因素有關系。
【活動流程】
(一)猜測和假設:
教師出示各種不同的物品(石子、棉花、各種糖、植物種子等等)。幼兒猜測:哪些物品放進水裡能化,哪些物品放進水裡不化?
幼兒自由交流討論後進行分類:能溶化的一組,不能溶化的一組。
提出問題:如果把這些能溶化的物品放到水裡,哪些化得快、哪些化得慢?怎樣做能讓它化得快一些呢?導入課題。
(二)第一項探索活動:
什麼樣的物品化的快?什麼樣的物品化得慢?(幼兒帶著問題,在求知慾的驅動下通過操作、記錄、討論、分析來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有關系)
1、請幼兒觀察桌上的各種試驗用具並說出它們的名字。(四種糖:面糖、砂糖、冰糖、塊糖,每人一個貼有不同糖的圖案的實驗杯子、攪拌棒、一杯溫水、一份調查表、一支彩筆)
2、引導幼兒猜測:如果我們把這四種糖分別放進水裡,哪種糖會先化完呢?為什麼?
3、幼兒按照自己面前杯子上所貼的標志取對應的糖,在老師發出指令後同時把糖倒入杯子並開始攪拌,比比誰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4、請幼兒在確定自己杯子里的糖全部化完後在表格中做記錄,第一個化完的寫上數字1,第二個化完的寫2,依次類推。
5、實驗結束後幼兒先在小組內交流實驗結果,然後在教師指導下把表格上的記錄結果統計到老師的大表上。
6、教師引導全體幼兒一起看錶格分析記錄結果,明確四種糖的融化速度排序。並請幼兒思考:什麼樣的物品化得快?什麼樣的物品化得慢?
教師小結: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有關系。
⑧ 詞彙游戲變化的蘋果大班活動背景
大班語言游戲來《好吃自的水果》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認識詞語「蘋果,葡萄,菠蘿,桔子,草莓,香蕉,並大膽的表達。
2:培養孩子對識字游戲的興趣,積極參與識字活動。 活動准備:
1、識字卡每人一份。 2、小籃子每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