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以科學春天為主題的三個活動教案怎麼寫
目標:
1、 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徵,知道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喜歡春天。
2、 在表現春天的活動中,發展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准備:
1、 布置一塊有關春天的大的背景圖。
2、 春天景物的範例(小燕子、小青蛙、迎春花、桃花等)
3、 各種表現春天的手工材料。
4、 事先帶領...幼兒感受春天。
活動設計:
一、導入活動:
1、 現在是美麗的春天了,春姑娘也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迎園幼兒園。仔細看周圍,你從哪裡看出來已經是春天了?
二、觀察引導:
提問:
1、 春天的小草是什麼樣的?春天的河水是什麼樣的?春天的樹是什麼樣的?春天的動物是什麼樣的?
2、 為了讓幼兒感受自然美,教師的語言應體現美的情趣和情感。如春天來了,小草鑽出泥土,來看看美麗的春天;河水嘩嘩地唱著春天的歌;層層波浪跳著春天的舞;桃樹說:「春天是紅的。」迎春花說:「春天是黃的。」柳樹說:「春天是綠的。」小朋友,你們說春天是什麼顏色的?燕子飛來告訴大家:「春天來了,春天來了」等。
三、畫一畫春天是什麼樣的
1、 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最喜歡的春天的事物畫出來。
2、 把畫出來的事物沿輪廓線剪下來貼在春天的大背景圖上。
3、 引導幼兒用一句動聽的話來表達你的喜歡。
四、欣賞美麗的春天:
幼兒和同伴說說自己的作品,欣賞別人的作品。
1 幼兒園春天主題教案-畫春天
活動目標:
1 能用鮮艷明亮的顏色及各種造型表現春天的景物特徵,表達對春天的感受
2 能選擇各種材料,大膽想像表現,體驗創作的樂趣。
3 嘗試相互商量,共同作畫。
重難點提示:幼兒學會合作、分工,能進行整體布局。
活動方法:情景激勵法、合作創造法
活動准備:
1 豐富印象和感性認識,參加一系列的春季活動,感受春天的到來。
2 材料:水彩筆、水粉筆、顏料、皺紋紙、卡紙、樹枝、蠟筆、剪刀、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1 幼兒坐在線上,與教師討論踏青的所見所聞。
2 教師小結:原來春天這么美,是因為溫暖的陽光,藍藍的天,嫩綠樹葉,
美麗的花,還有從冬眠中蘇醒的可愛的小動物,小朋友在春天裡能快樂地玩耍。還因為春天有很多鮮艷、明亮的顏色。
3 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把春天留在我們教室里,留在我們畫紙上。
4 幼兒自由組成三組,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商量可以畫春天的什麼?怎樣分工?用什麼顏色,什麼材料, 做春天的什麼?激勵幼兒比一比,哪組小朋友合作做出最美的春天
5 教師指導幼兒做畫:
1 製作中提示幼兒選擇多種材料,用明亮鮮艷的顏色著畫。
2 要求幼兒想好後再取工具材料,注意保持桌面清潔,用具用後放回原處,不亂放。
3 聽信號後,小朋友分組收拾用具。
6 展示幼兒作品,總結談話:
1 展示幼兒作品,帶領幼兒觀看每組作品,請每組幼兒介紹畫或製作出春天的什麼景象?並給自己組的畫取名。
2 教師對幼兒所用的顏色、所畫的形態和所選的材料進行評價,幫助幼兒積累繪畫的經驗。
2幼兒園春天主題教案-美麗的春天
我的好媽媽(歌曲)
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
勞動了一天多麼辛苦呀!媽媽媽媽快坐下,
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您吧,
讓我親親您吧,我的好媽媽。
春天(歌曲)
春天天氣真正好,地上長出小青草,
樹上小鳥喳喳叫,花兒開得多麼好
小魚游游(歌曲)
小魚兒游來了,搖搖尾巴游來了,游來了。
小青蛙(歌曲)
一隻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害蟲飛來了,一口吃掉它。
媽媽節(兒歌)
我有一支紅蠟筆,畫朵紅花真美麗,
「三八」媽媽來過節,我把紅花送給你。
春天到(兒歌)
春天到,春天到,花兒開,鳥兒叫,
蝴蝶飛,花草搖,春天春天真正好。
花兒好看我不摘(兒歌)
公園里,花兒開,紅的紅,白的白。
花兒好看我不摘,大家都說我真乖。
金鉤鉤(兒歌)
金鉤鉤,銀鉤鉤,
手指頭,勾一勾。
我們都是好朋友。
春天來啦(兒歌)
春天來啦,花兒開啦,
小草綠啦,我們春遊啦。
教育目標:
1.感知春天的主要自然現象,並從中感受到春天的美。
2.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願意參加體育活動。
3.愛護花草樹木,不亂摘、亂踏。
4.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態度與慾望。
學習目標:
1.知道春天來了,花兒開放了,柳樹發芽了,小草變綠了,蠶豆長高並結豆莢了,天氣變暖和了小朋友衣服穿少了。
2.培養幼兒對木偶劇的興趣,通過談話、朗誦等活動,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復習鞏固1、2,認識3。
4.能情緒愉快地用好聽的聲音唱歌不,會聽前奏,整齊地開始唱。並願意為歌詞創編動作。
5.學習撕貼的步驟和技巧(摸漿糊、粘貼、擦手);願意玩泥,自己做出簡單的物體,練習大片塗色。
6.午睡時自己脫鞋子、解扣子。
7.聽別人說話時,知道眼睛看著別人;學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8.能鑽過70厘米高的「山洞」;學習縱跳摸高,跳時身體保持平衡。
研習內容:
語言:
欣賞故事《三隻蝴蝶》 談話《春天的電話》
兒歌《春天到》 兒歌《春天來啦》
兒歌《金鉤鉤》 兒歌《花兒好看我不摘 》
音樂:
歌曲《春天 》 《小魚游游》 《青蛙》
律動《爸爸媽媽都來看》《摘果子》《洗手帕》《鋤地 》 《蜜蜂做工》
數學:
《 復習1、2 》 《認識數字3 》 游戲《排套盒》」 游戲《配對》
美術:
粘貼《柳條》 手指點畫《小蝌蚪》 塗色《美麗的花》
手印畫《小魚游游—添畫泡泡》 印章畫《蔬菜印畫 》 手工《做沙錘》
社會:
戶外踏青 觀察柳樹 觀察金魚 觀察小蝌蚪 認識蝴蝶花 種植蔬菜 春遊
體育:
游戲:捉迷藏 捉蝴蝶
環境布置:飼養小蝌蚪 種植植物 布置春天環境主題牆
家長工作:與幼兒進行戶外活動,引導幼兒觀察春天樹木、花草的變化,感受春天的美。
3幼兒園春天主題教案-春天到了
內容:
1、花兒開了,鳥兒叫了。
2、小朋友們樂了。
說明:
春天是美好的季節。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抓住春天「花兒香,鳥兒唱」等的特點展開活動,讓孩子接觸一些粗淺的知識,讓幼兒在認識春天、感受春天美景的基礎上,產生愉悅感,激發其熱愛春天的情感。
活動目的:
1、 觀察春天的花與鳥,激發幼兒對動、植物的興趣。
2、 布置春天特徵的環境,感受春天的美。
3、 體驗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活動一:花兒開了,鳥兒叫了
建議:
1、學念兒歌「春天說了些什麼?」
2、帶幼兒到戶外觀察:觀察花朵、樹葉、小鳥、小草等。
3、學唱歌曲「春天」(附教材)
⑴ 彈奏音樂,可以做花、做鳥、做樹葉、蝴蝶、蜜蜂、小兔等動作。
⑵ 在音樂旋律下,拍手念兒歌。
⑶ 學唱歌曲,注意咬字清楚、音準等。
⑷ 在音樂伴奏下,學習歌表演的動作。
4、粘貼:「春天來了」,可作展出用。
5、手工:柳條與花朵(縐紙)懸掛在教室中。
活動二:小朋友樂了
建議:
1、故事「小動物春遊」。
活動過程:
⑴ 引出春遊
① 幼兒自選動物頭飾,說出自己表演的角色名稱。
② 語言引導:你們想干什麼?到哪裡去?怎麼去?
③ 游戲活動:小動物上公共汽車。
⑵ 春遊途中
① 游戲「點名」,要求被喊到的小動物用叫聲回答。
② 設置情景:小貓、小狗想上車。
③ 幼兒交往:
a) 招呼小貓小狗;
b) 給小貓小狗讓座。
⑶ 解決問題
① 老師扮演熊婆婆的角色,提出問題:熊婆婆不想去春遊,她要去看病。
② 幼兒討論:
a) 熊婆婆上醫院和小動物春遊哪件事情重要?為什麼?
b) 怎麼幫助熊
② 求一份幼兒園教案
六、教學過程
1、談話活動,引出主題。(運用談話法)
教師提問:小朋友,昨晚睡的好嗎?昨晚你都聽到了什麼?(下雨)今天早上你有什麼發現?(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自由回答)
2、幼兒與教師共同理解朗誦古詩
教師:春天的早上,小鳥嘰嘰喳喳的唱著歌把我們叫醒了,昨晚下了一場大雨,打在剛剛開放的桃花、梨花、迎...春花上,許多花朵飄落下來。
教師:這樣的春天的早上你有什麼感覺?
3、介紹作者,引出古詩,引導幼兒欣賞。(運用欣賞法)
提問:在古時候的唐代有個叫孟浩然的詩人,他看到眼前的景色,也和我們小朋友有一樣的感覺,於是就寫下了這樣一首詩。(教師出示圖片,用緩慢的抑揚頓挫的語氣朗誦古詩)運用直觀法。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理解詩意
師:你們聽明白詩人的意思了嗎?(運用提問法)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是什麼意思?詩人用了幾個字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道少.」是什麼意思?詩人想到了昨晚下雨,想到了不知道花被打落了多少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詩人聽見鳥鳴才醒來,支開窗欞一看,地上落滿了花瓣,這才想起昨晚又刮風又下雨,自己睡的那麼沉,都不知道。(運用講述法)(運用這個活動完成第一個目標)
5、引導幼兒帶著詩人的感受朗誦詩歌。
教師朗誦第一遍,幼兒根據圖片跟讀。
教師:古詩中有的詞語有很多意思,所以我們小朋友在朗誦時要慢一點,音要拖的長一點,別人才能聽懂。
教師朗誦第二遍時,幼兒跟著教師一起朗誦。
要求:我們朗誦時要讀出古詩的節律,也就是要有停頓的朗誦。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幼兒自己學習朗誦(可採用多種形式,如分組朗誦等)(利用這個活動來完成第二個目標)
三、延伸活動
你喜歡春天嗎?喜歡春天的什麼我們也來說說吧(教師適宜的總結、提煉)。(通過延伸完成最後一個目標)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希望在坐的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③ 幼兒園科學春天在哪裡案例背景怎麼寫
傳統的教學,往往把教材內容看得非常重要,總是根據教材的編排去設計和實施教學。《音樂新課標》提出: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新課程的教學實施中,我們可以不再局限於教材上的內容。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資源,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補充、替換、調整、刪減,使教學更加圓滿、更有效率。開學初,正值春天,基於這樣的實際情況,我特意選定了一首新教材的歌曲《春天舉行音樂會》,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音樂的美,讓春天和音樂有機的融合,最終使音樂課堂充滿綠色的生機和活力。
(一)創設情景,感受春的氣息
1、欣賞動畫歌曲《春天在哪裡》拍手律動進教室。
(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春天的歌曲,讓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受到春的氣息。)
2、師:春天來了,你能用一句話來描述春天的美景嗎?
生:略(通過描述春天的美景來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仔細聆聽,探索春天的音響
1、師:的確,如同學們所說,春天是那樣的美。到處是萬紫千紅,到處是花紅柳綠,充滿了勃勃的生機和活力。讓我們靜靜的聽一聽,你聽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聲音?你能模仿一下嗎?
生:……
2、師生一起來模仿和探討這些聲音。
(通過師生共同模仿、探索春天大自然的音響,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3、師:春天來了,春風、春雨、還有很多的小動物都發出了美妙的聲音,組成了一曲動聽的交響樂。請聽:(點擊課件出示)師領讀,生跟讀
春雨(唱歌呀)
滴答0滴答 0
春風(彈琴呀)
沙沙0沙沙 0
春雷(打鼓)
轟隆隆隆 隆
春水(鼓掌春水鼓掌)嘩啦啦啦 啦
(課件出示更直觀,讓學生一目瞭然,且解決了歌曲第一樂段的節奏難點。)
(三)
參與體驗,學唱春天的歌曲
1、拍手游戲
(1)師:春天的大自然發出了各種美妙的聲音,春風、春雨、春雷、春水都從四面八方趕來了,都來參加春天舉行的音樂會。讓我們靜靜地聽一聽,這是怎樣一個音樂會呢?初聽歌曲《春天舉行音樂會》。
(2)師:這么有趣的音樂會,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來為她伴奏吧。同學們可以和老師一樣拍,也可以不一樣拍,但必須和著音樂的節拍。(通過師生互動的拍手游戲,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參與音樂游戲的機會,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
(3)師:剛才有的同學這樣拍,有的同學那樣拍,非常神氣。這一遍我請你和你的好朋友合作著拍,也要跟剛才一樣和著音樂的節奏有強弱的拍。(通過生生拍手游戲再次感受音樂節拍熱烈的特點,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創編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時也熟悉了歌曲旋律。)
2、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要求碰鈴第一樂句開始,雙響筒第二樂句開始,舞板第三樂句開始,一直伴奏到歌曲結束。第一遍師唱生敲,第二遍跟鋼琴和。(打擊樂器的演奏,培養了學生靜聽音樂的良好習慣,訓練`了學生多聲部合奏的能力,同時進一步熟悉了歌曲旋律,為學唱歌曲再次做好鋪墊。)
3、學唱歌曲
(1)、師:在同學們的伴奏聲中,音樂會的旋律顯得更美了,它的歌詞也很有趣。請聽老師來讀一遍。范讀歌詞。
(2)、師:想和老師一起讀嗎?師生和著伴奏音樂輕聲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3)、學生聽琴默唱歌詞、輕唱歌詞、解決難點。
(4)、輕聲、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四)
拓展欣賞名曲,感受春天的美麗
1:師:同學們唱得多美啊!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充滿生機的季節。音樂家創作了許多作品來贊美春天,表現春天的美好。老師也為大家帶來了兩首。這兩首歌曲都是由世界名曲改編而成。先請同學們欣賞小朋友表演的由中央電視台銀河少兒合唱團演唱的《閑聊波爾卡》,說說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閑聊波爾卡》歌詞節選:你聽,你聽,唱歌的是夜鶯;你看,你看,喧鬧的是百靈;你聽,你聽,那鴿子的哨音;你看,你看,這孔雀正開屏。春天是開心的大本營,百花開,百鳥鳴。春天是快樂的好心情,雲雀的歌兒像風鈴……
2、師:多麼活潑歡快的歌曲啊!讓我們模仿畫面上的小朋友一起來進行春天的舞蹈吧!師生合著音樂一起律動。(拓寬音樂視野,感受音樂和舞蹈結合所產生的藝術魅力,增大信息量。通過律動還活躍了課堂氛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
3、師:跳得真好!就像是春天的音樂會。老師請同學們再來欣賞一首大朋友表演的春天。這是由我國著名音樂家楊洪基爺爺表演的《拉德斯基進行曲》改編過的報春曲。思考他表演的春天是怎樣的?《拉德斯基進行曲》歌詞節選:草綠了,花開了,天暖了;大雁飛來了,冰消了,雪化了;窗兒敞開了,心兒蘇醒了,風箏飄呀飄起來了。蝴蝶跳起了舞蹈,蜜蜂唱起了歌謠,月亮累了,睡得長了,太陽出來得一天比一天早了……
生:……
4、師:讓我們合著音樂的強弱來拍手聆聽,再一次感受春天的美好。(拍手聆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積極參與音樂體驗,豐富了學生的情感。)
5、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走進了春天音樂會,感受了春天的美好。春天是開心的大本營,春天是快樂的好心情。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熱愛春天吧!聽音樂律動出教師。
思考:
1、補充——使資源應用更加豐富。
本堂課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人人參與。教學中緊緊圍繞「春」為主題,從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通過說說春天,模仿春天的聲音來引導學生探索和體驗大自然中的各種有趣的聲音現象,並進行節奏的模仿,在探索活動中解決了歌曲第一樂段的節奏難點。再通過各種形式的以欣賞《春天舉行音樂會》為主線的師生拍手游戲、生生拍手游戲、選擇用不同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等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歌曲旋律。初步學會歌曲後,讓學生補充欣賞兩首音樂作品《閑聊波爾卡》和《拉德斯基進行曲》。通過視、聽、說、唱結合的活動,開拓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使他們主動參與音樂欣賞,積極參與音樂體驗,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始終以音樂為主線,滿足了現代小學生的審美需求。
2、替換、調整、刪減———使教學更加有效。
如在本課的設計之初,我就收集了大量關於春天的圖片、詩歌、歌曲等。如《春之聲圓舞曲》《春曉》《春雨沙沙》《春天在哪裡》《春來了》……但是這些素材都運用到課堂中是不現實的。在設計中,如何取捨成了一大難題。如本課的欣賞內容,教材上結合欣賞的有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春》,這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樂曲,但是對欣賞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學生在欣賞時畫圖形譜表示所聽到的音樂,還要求畫好每個樂段的色塊等等,這對於初次接觸新教材的學生來說是有難處的。不是聽一遍兩遍就能完成的。經過反復思考,我最終選擇了教材之外的兩首歌曲——《閑聊波爾卡》和《拉德斯基進行曲》作為欣賞內容。因為這兩首歌曲學生願意聽,而且和歌曲搭配得也非常合理貼切,始終能圍繞著春天的主題,演繹著春天的綠意。學生感覺更新鮮、更有趣。教學時學生的參與面更廣,更能調動他們的情感和情緒。
在實踐中,我感到「舍」要比「取」更難。一方面,收集這些素材花費了自己不少精力,舍棄甚覺可惜。另一方面,總想給學生更多的信息和更廣的視野。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們常常會在內容的選擇上猶豫不決。例如第一次試教時,我用了詩歌《春曉》。對於充滿詩情畫意的《春曉》,我自己情有獨鍾。但是三年級的學生並不是很感興趣。他們似乎更喜歡可以互動的內容。因此,我下決心放棄花了不少時間收集的《春曉》,把這個時間留給了探索春天大自然音響這塊內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