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需要一篇淺談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論文
中小學教師應樹立有效教學的觀念。現代研究表明,有效教學是建立在兒童原有經驗基礎上的,沒有兒童的積極參與和原來經驗的建構,脫離兒童主動參與的灌輸,都是低效學習。可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書本知識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精心組織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努力增強教學過程環節對學生的吸引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只有這樣,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習潛能才能得到開發,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條件。下面對「如何才能使學生參與教學,使教學成為有效教學」談談個人的幾點體會:
一、克服「命令主義」的傳統觀念,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長期以來,教師照本宣科,教師說怎樣,學生就照著怎樣做。這些觀念影響了學生,使他們的思想受到限制,嚴重阻礙思維的發展。因此,無論在生活還是在教學中,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還要虛心地聽取學生提出的建議,這樣,師生之間會增強信任,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此外,還要允許學生出錯。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大膽思考,積極發言,說錯了不要緊,從而解決了學生的後顧之憂。這樣,學生就會大膽想像,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觀點,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要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就必須精心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究意識,使他們的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狀態。
三、突出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學生有了參與意識後,教師應及時地引導學生參加教學活動,這時必須突出教學過程
教師要精心組織新授過程,提供參與機會。努力誘發學生積極思維,促使學生利用原來的知識結構來學會新的知識。例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時,為什麼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以寬?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麼聯系?這些都是教學中必須突破的難點,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用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任意的長方形有幾種拼法?拼好後思考以下問題:這些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厘米?這些圖形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每個圖形的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麼關系?隨著操作,學生的思維也隨之展開。他們通過動手、動腦,小組討論,很快發現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沿著它的邊就可以擺幾個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有幾厘米,在這個長方形里就可以擺幾排這樣的長方形。在通過有關演示和共同討論,發現每個長方形的面積都剛好等於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於是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必須遵循學習規律,給足學生思考、動手操作需要的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後不急於讓學生回答
學生由於思考的時間不足,無法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很多問題,但只是一問一答地解決,達不到激發悟性的目的,其間雖然也給學生參與提供一定的機會,但沒有給學生留足時間,這樣就達不到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目的,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教學。因此,多給學生時間和機會,盡可能激發他們的自我投入意識,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要實現有效教學,提高小學教學效果,就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方法,還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學;凡是學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做,盡量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能力的機會。
Ⅱ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
數學是前人們在對客觀世界定性和定量的基礎上,進行逐步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方法和理論,並進行應用的過程。學生學習的數學內容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於他們自主地從事觀察、發現、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因此,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數學知識的獲得離不開生活,「數學學習更離不開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麼,在他們的眼裡,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這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對於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讓學生脫離了生活的學習,那麼就變成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下面就以概念教學和應用題教學為例結合我平時的教學,談談我是怎樣把學生的數學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聯系教學的。
一、聯系生活,巧妙引入
課堂引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礎,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學的第一步。成功的教學經驗啟迪著每位教師,數學教學中若能把「純粹」的數學知識與學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體的材料相聯系,這樣就有利 於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便於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索新知的慾望。例如學習「百分數的意義」這一課時,教師出示了一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的數據:有一商店的東西統一降價10%;五年級同學的體育合格率達98%;今年稻穀產量比去年增長12.5%……讓學生初步認知什麼樣的數是百分數,這樣百分數的雛形也就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了,同時這樣展示新知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想學百分數的熱情。學生根據上述的材料提出一系列的問題:百分數的意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怎樣讀,怎樣寫……有了這樣的開始,再來學習「百分數」的概念就顯得輕松、自然了。
二、聯系生活,理解概念
當學生基本掌握了概念的含義,也就是已經獲得比較豐富的感性知識,為了豐富知識的外延促進理解,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利用一些具體的生活實例,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活動和學習手段,來剔除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抽取其基本屬性,幫助學生構建自己正確、清晰的知識框架。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的認識」時,當學生對圓柱體有了初步的認識後,我就出示一大堆實物,讓學生找出哪些是圓柱體,並與其它物體進行區別,從而理解並掌握圓柱體的特徵,然後再讓他們想一想,家裡還有哪些物體是圓柱體。這樣通過具體的實例,學生獲得的感性材料更加充分了,形成的表象也更加鮮明,從而對於概念本質屬性的理解和概括也更為明朗。
三、實際問題,強化練習
數學知識重在理解運用,數學知識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的背誦、記憶概念的基礎上,應該通過必要的訓練和練習,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消化、吸收,以達到牢固、靈活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為此在這方面教師要從生活實際中尋找練習的目標,要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可以充分運用本班男、女生人數、小組人數之間的關系設計練習:男生佔全班的 27/56,女生佔全班的29/56,第一小組佔全班的1/8或7/56,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實踐活動,又比如在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這一知識後,可以開展一個「逛商店」的活動,這樣不但起到了練習的效果,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學生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我們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獲取知識,更要讓他們能用所掌握的知識去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個性在此得到張揚,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選擇一些「生活」問題,讓學生用當天學到的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比如在學習了時間之後,要求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調查同學們什麼時候離開家來上學下午什麼時候到家,每個同學算一算自己離家多長時間?」。這樣學生們很積極的進行計算,結果演算法不同,我把每種方法進行分析讓他們看到同樣的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又例如:「某同學的爸爸今天早上八點從家裡出發去打工,明天中午十二點到達廣州,請大家算一算他爸爸在路上走了多長時間?」這樣同學們個個都認真的去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還有在教學元角分的知識時,我讓成績差的一個學生拿10錢去買幾樣小東西並且讓全班同學算出賬來,結果發現效果很好。在展示的時候,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深刻的體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因此,數學教學只有貼近生活、聯系生活,學生的創新才能得以實現,能力才能得到新的發展。生活永遠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離開了生活,創新就沒有了希望,學生學習便失去了本應有的樂趣與生趣。
Ⅲ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效果
新一輪教育課程基礎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機。走進數學新課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自由活動」。「師說生聽」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 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麼,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供主動探究的空間。許多教育家都論述過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術的心理上寫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整的字一樣。這說明學習的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教學中,只有創設條件,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增強。例如我在教學統計一課時,我就設計了一個大象過生日的情境,大象是同學們都喜歡的動物,而過生日又是每個小朋友熟悉的事情,這樣就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Ⅳ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課教學的有效性
計算教學貫穿於在小學數學教學始終,無論是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結論的獲得,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等都離不開計算活動的參與,可見計算的位置非常重要,但是,雖然一再強調計算的重要性,可學生的計算能力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無論是正確率,還是計算的速度都很難讓人滿意,盡管很多教師都想盡辦法地教,但都徒勞無功。下面通過對當前計算現狀的分析,談談小學數學計算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一、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1)教師注重數學知識的情景化、生活化,淡化數學本質。計算知識從生活情境引入,這無可厚非,但是對於與計算有關的概念、原理、法則的抽象、概括與總結是必不可少的。否則難以形成運算能力、訓練思維。
(2)重算理、輕演算法。由於教材在計算內容的呈現上淡化了法則的總結概括,學生往往憑借探索的經驗和鞏固練習來完善對計算方法的掌握。這就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差錯率較高。
(3)教師過分追求演算法多樣化的「量」,而忽視了最基本演算法的「質」,過於盲目地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用各種方法去計算,甚至會出現違背認知規律的演算法。
(4)教師為了挖掘出預設中的方法,片面「索取」多種演算法,沒有突出基本演算法;演算法多樣化但教師卻不引導學生對出現的多種計算方法進行分析比較,選擇最優化的方法,不利於學生形成系統的計算知識。
(5)對學生在作業、考試中出現錯誤的處理方式不夠個性化、不夠有針對性。教師往往在課堂上講解,再讓學生把錯題抄寫一遍。這種處理方式比較粗放,缺少個性化,效果不佳。
2、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生心理因素的影響,表現為粗心,也就是感知水平粗略、注意力不集中、態度不夠端正;知識因素的影響,對數學概念、性質、法則的把握有缺失,應用不夠熟練;思維定式消極作用的影響。
二、尋找策略,重建計算教學的價值取向
1、合理定位教學目標,加強數學計算解決問題教學,彰顯計算的價值。
教學目標的確定和落實除了關注多數中間學生外,還可以適當靈活,關注少數學困生、優秀生,對學困生在課堂上要適當輔導,家庭作業難度要適中、重點完成基礎題並保證正確率。優秀生要適當補充教材中的拓展資源,從方法上和思維上得以提升。
加強對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內涵的把握。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系等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所以教師應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將數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鑽研教材,充分利用素材講清算理,引導學生把握其內涵,並找准教學的重、難點和易錯點,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此外,教師發現學生出現錯誤時,一定要及時輔導,彌補學生知識上的缺陷,使計算錯誤率得到有效控制。
在解決問題中,彰顯計算教學的價值。對於計算教學,新教材大膽打破了老教材傳統的編排格局,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有機整合,使得計算教學能依託解決問題,凸顯計算意義,豐富計算策略,培養計算素養。例如,在「四則運算」教學中,通過主題圖,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數學信息,你可以解決哪些數學問題?」然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混合運算。在解決問題中進行計算教學,不但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明白了為什麼要進行計算,使他們對算理和演算法的理解更加深刻。當然,這比單一的計算教學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感悟算理與演算法的和諧。
算理是學生走向演算法的橋梁,是學生學習演算法的基礎,而演算法是學生學習的中心任務。如果僅是強調算理,雖能解決問題,卻無法實現計算方法上質的飛躍;反之,如果僅是強調演算法,猶如建立空中樓閣,很難穩固。因此,教學中必須實現算理與演算法的和諧統一。
例如:「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片段
(教學「36+23」時,學生出現四種計算方法)
(1)擺小棒;
(2)撥計數器;
(3)口算分拆組合,因為30+20=50 6+3=9 50+9=59
所以36+23=59;
(4)列豎式。
……
為引導學生溝通算理與演算法之間的聯系,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撥計數器是怎麼撥的?」
「先撥3個十、6個一,再撥2個十、3個一。」
「為什麼這樣撥?」……
由此引導學生明白「數位相同可以相加」。
擺小棒時,教師同樣要求學生理解為什麼整捆與整捆相加、單根與單根相加,明白它們的數學意義也是相同數位相加;口算分拆組合「30+20=50 6+3=9 50+9=59」時,讓學生明白這樣算的數學意義仍然是相同數位相加。
教師在其中的任務是啟發學生感悟「無論是撥、擺、算,所根據的算理都是相同數位相加」,這是學生理解豎式書寫形式的關鍵。前面三種方法其實是列豎式計演算法則的孕伏,三種計算方法都蘊含著同一個思路——相同數位上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所以才要按照相同數位對齊這種書寫格式寫出算式。這個豎式的格式其實也是上面三種或更多種計算方法的簡潔的表達形式,理解了這個算理,學生也就掌握了豎式計算的方法。
因此,在充分體現演算法多樣化教學價值的同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優化演算法,把優化演算法變成學生又一次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機會,同時,教師不僅要評價其正確性,而且要評價其合理性、科學性。
3、促進多樣化和優化的交融。
演算法多樣化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既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又承載著「要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使命,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嘗試,開動腦筋,找出自己的計算方法。
例如:在教學「9+8=?」的計算中,學生通過思考得出了這樣一些演算法:
擺學具。先擺9個,再擺8個,一共17個;
把8分成1和7,9+1=10,10+7=17;
把9分成2和7,8+2=10,10+7=17;
從9往後數8個,就是17;
8×2=16,16+1=17;
……
學生在嘗試過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不但培養了創新的意識和習慣,同時也提高了計算的能力。
4、加強個性化教學。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完成主要任務後,還要通過提問、練習、巡視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教學和輔導,讓不同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同時不帶著遺留問題進行後續學習。對於學生錯題的處理,不是讓學生抄寫正確答案,要對錯誤進行分析、查找原因、有針對性地個性化輔導。
5、提升學生的心理水平
(1)對學生加強感知水平的訓練。低年級學生的聽覺比較發達,但視覺較弱,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看黑板板書及閱讀教材的視覺訓練,如從一年級開始注重閱讀和抄寫數、算式的訓練。
(2)對學生加強注意力的訓練
為了訓練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採取對比練習的形式,如23×4和24×3、3.41+0.5和34.1+0.5、75+27和75-27等。
(3)對學生加強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師平時要求學生書寫整潔、規范,看清數字後一步一步地算,容易抄寫錯誤的學生可以邊讀邊寫,計算後一定要進行驗算。
6、加強對學生感知水平的訓練。
低年級學生的聽覺比較發達,但視覺較弱,要注意進行看黑板板書及閱讀教材的視覺訓練。如從一年級開始注重閱讀訓練和抄寫數、算式的訓練。
7、開展活動,拓展計算學習的視野。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數學進行競賽活動,速算比賽,口算比賽,小報設計等等;也可以組織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現實進行應用,指導學生走進生活中去實踐等。
8、重視計算問題新題型的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傳統計算技能的基礎上,計算題的思維含量可不斷加深,與生活的聯系日益緊密,小學數學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應再局限於傳統的計算題目。
總之,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出來的,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計算教學中僅追求熱鬧、有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多思考、多嘗試,高度重視努力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學得更扎實。
Ⅳ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效率
教學大綱在計算教學上要求達到三個層次,具體地說,就是根據每一部分所佔的版地位、作用權區別對待,對一位數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達到熟練;對於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萬以內的加減法和用 一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要求達到比較熟練;對於三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只要求會算。在小學階段 ,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是計算教學的重要階段,必須過好計算關。
Ⅵ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正確解讀文本
「解讀文本」是我們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解讀文本是否到位直接關繫到我們確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關繫到教學設計、教學效果等,結合我的教學實際,我認為解讀文本需注意三方面:
1、讀懂文本編排意圖,搞清文中插圖和旁註文字、提示語。 現行數學教材中有大量插圖,包括實物圖、示意圖、表格圖、線段圖、幾何圖等,在插圖旁還標注文字、提示語,這些有機的編排成分能配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進行思想教育,能溝通數學與社會、自然的聯系,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著數學的思想方法。例如:教材六年級第十一冊中「圓的面積」教材編排就把圓的面積計算用「化曲為直」轉化為學過的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化歸思想」,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教材中常出現解題指導思想、方法等的旁註文字,提示語,它能幫助教師正確分析難點,突出重點、指導教法,啟發學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導學生學法,掌握知識要領,例如:教材三年級數學上冊中「可能性」例1插圖的旁註文字:①哪個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②哪個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綠棋子?③哪個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這三方面的旁註文字、提示語就指出了教學的授新知識點、重點與難點,它可讓學生在比較中不斷猜想、把握知識要領、啟發學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導教師設計比如摸綵球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猜測--實踐--驗證,通過實踐活動中的體驗,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對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
2、讀懂例題的地位作用,弄清例題與習題的關系,疏理授新知識點。 例題是數學教材的核心內容,它具有典型性、規范性。它能讓學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讓老師疏理出授新知識點,能讓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始終把握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重難點,確立教學目標及構思教學設想。習題的作用及難易,教師要心中有數,弄清習題與例題相配合的基本題、變化題、探索實踐題,提高題等的分布情況,正確解讀習題不是例題的簡單重復,而是必要的補充、發展和延伸。例如:教材三年級下冊數學「統計中簡單的數據分析」中例1的主題圖:一家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要知道下周該進些什麼品牌的礦泉水,根據該例題教師不難疏理出本節課授新知識點:會看橫向、縱向條形統計圖,初步會製作橫向條形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及數據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等,這樣有利於教師確定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例如:練習十中的習題除了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以外,還注意加強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樣,也就有必要在設計教學流程中始終圍繞:學生獲得哪些信息?你能根據獲得的數學信息提出些數學問題嗎?來展開創造性的教學構思。
3、解讀教材整體結構與新舊知識聯系。 解讀教材整體結構與新舊知識聯系,要把握:①通讀全冊,理解單元教學內容,理清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處理好各年級之間數學知識的銜接。②細讀單元,理清知識點,弄清新舊知識聯系點,分析數學新舊知識結合點,分析學生學習新知的思維過程:平衡(舊知)--不平衡(不懂新知)--引發沖突(關鍵)--交流、合作、探究(課堂效果)--新平衡(學懂新知)。解讀本單元的目標,在每節課,每個知識點、每個例題怎樣才能得到落實,達到宏觀與微觀,新知識與舊知識,教學目標與達成構思等的統一。 在教學中真正達到正確「解讀文本」,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攻破我們的教學重、難點,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使數學課堂因解讀精闢而變得精彩紛呈。
Ⅶ 淺談在小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高年級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是小學高年級數學中一項必不可缺的技能,也是學好數學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學生的計算能力強弱直接關繫到學生能否從小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小學高年級計算能力的高低,主要從計算結果的准確性、靈活性以及計算的速度來判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又快、又准、又巧。如何才能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本文對此做出粗略的見解。
一、能夠給學生創設情境,激發他們的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的計算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從而能夠讓學生帶著十分強烈的求知慾望去學習,去探索新的知識,能夠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十分生動有趣,能夠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樂於學習數學、喜歡動手操作,學生能夠自信滿滿地說:「我能行。」
在課堂上能夠給學生進行課外的拓展與延伸,給學生講一些中外數學中比較典型的事例以及與數學有關的小故事,這樣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教學簡便運算之前,在課堂上,首先給學生講解一下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故事。眾所周知,高斯是一名偉大的數學家,他小時候的數學老師因為個人情況需要離開課堂,於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課堂表現中更加安靜,臨出門他留了一道題,內容就是1+2+3+4+……+100.這也正是我們現在所說的100個自然數之和的故事。故事的引入,能夠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從而能夠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能夠靈活地運用好每一個公式、定律,從而能夠不斷地對數學計算題進行鑽研,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此外,小學生由於年紀較小,對一些新鮮的事物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理,這往往會導致在課堂上遇到一些新鮮事,他們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的狀況,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以及進行課堂練習的時候把握好時間階段,盡量採取時間段、任務量少、次數頻繁的方法,避免學生過度疲勞,產生厭學的心理,讓學生的情緒與注意力能夠始終保持在集中精力去學習與練習的環境下,從而保障他們集中注意力,計算結果才會更加准確,有效地避免錯誤的發生。
小學高年級的數學計算題也會出現一些難題以及簡答題。往往這些題才是學生的「抵觸點」,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在每節課堂訓練的時候,都能夠出一道類似的題型,並採取一定的措施去激勵學生。鼓勵學生主動去迎接挑戰,戰勝困難,不僅僅能夠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一個好習慣。
二、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首先,讓學生能夠將計算的動手操作以及口算能力相結合起來。能夠改變傳統的計算教學模式,避免再出現教給學生計算的方法,讓學生自己過多地去「說」,將自己的計算思路說出來,教師給予學生合適的指導,教會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與此同時,能夠重視師生之間演示與操作的作用,能夠將動手操作與語言能力相結合,能夠加強學生的直觀認識,有效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小學五年級在學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減法的時候,能夠在讓學生充分自由發言的同時,給學生一個鍛煉計算的機會,讓學生一邊去計算一邊去思考,從而能夠將課堂擴大化,最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其次,能夠在每堂課前利用幾分鍾,提高學生口算的水平與能力,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要在每堂課進行總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重點聯系。如果學生在口算的過程中對乘法容易產生誤區,這樣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重點就對乘法進行反復的練習。還需要提倡學生進行估算,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准確計算的能力,提高計算速度。
再次,讓學生進行對比練習。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計算課堂上,可以將學生的一些易混淆、容易產生計算錯誤的計算題集中在一起,也可以採用讓每個學生都准備一個糾錯本,將自己易錯題記錄在本上,單獨找出一節課,讓學生進行區分與對比。通過這樣一種有目的性的聯系,糾正學生的錯誤,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辨別錯誤的能力,及時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有效地糾錯,從而減少學生的計算失誤。教師也可以將學生的作業本上普遍容易出現錯誤的計算題給集中起來,作為課堂練習的重點,讓學生自己去糾錯,進行計算練習,讓學生自己指出哪裡出現了錯誤,說明產生錯誤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作業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定期舉行糾正錯誤的課程。讓學生對錯題進行反復練習,從而有效地對症下葯。
三、克服學生粗心大意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好習慣
作為小學高年級的數學計算題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每節課結束以後都要對課堂進行總結,總結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如何培養學生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分析他們容易產生計算錯誤的原因。所以,要重視良好的計算習慣。讓學生形成認真學習、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教師需要從點滴做起,嚴格地要求學生,不能縱容學生因為馬虎大意而出現做錯題的現象,堅決杜絕學生馬虎大意的現象發生,不斷培養學生不心急、認真計算的態度,提高計算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數學的計算能力,對於學生未來數學課堂有著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只有不斷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提高計算準確程度,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為以後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Ⅷ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課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迅速的計算能力,這對進一步學習和今後參加生產勞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計算教學的現狀令人深思,學生的計算能力令人擔憂!計算正確率下降、口算速度減慢。如何切實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使計算教學在培養學生計算興趣的同時,提高計算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值得研討。先將本人的看法淺談如下:
1、創設的情境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並且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清楚明白算式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實際,不是天外之物,很好的還數學計算題的本來面目,也更好的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索要留足時間、留足空間。玻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經過課改,老師們都具有這樣的教學理念:把學的權利還給學生;把想得時間交給學生;把做的機會留給學生。教師在新授課時,通過環環緊扣的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理解計算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如:先算什麼?怎麼算?再算什麼?使學生明確怎麼算,怎樣書寫,為什麼這樣算。正所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算理與演算法融為一體,真正達到理解算理促進演算法,最終形成計算技能。
3、提倡演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相結合。演算法多樣化是學生不同個性和不同思維結果的展現,重視多樣化可以說是讓學生在交流各自的思維的過程中,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提升,而演算法優化是使學生計算技能提高的過程,必不可少!在數學課堂中,常見到口算方法的多樣化,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七嘴八舌的道出了各式各樣的口算方法,教師不要一味地給予肯定:真棒!有創造力!教師應對學生的口算方法進行有價值的引領,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點,領悟不同方法的優劣,作出合理的判斷和價值評價,進行選擇和自我調整,尋求簡潔、容易、快速的方法。教師在針對學生計算方法的選擇時說: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但老師喜歡的是這種這樣教師在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較好的引領學生對多樣化進行優化。
4、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口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生的口算能力下降了,有的是乘法口訣不熟,有的是可以熟練的背誦乘法口訣,卻不能很好的運用,往往一個簡單的表內乘法計算題,可他們卻要從第一個開始背,一直背到需要的口訣為止,才知道結果是什麼。真的很悲哀!是什麼讓學生的口算變得如此糟糕?
在我看來,與我們平時的口算訓練很有關系。我們常常看到,教師在訓練口算得時候,是將所有的算式都一起出現,這樣是很難達到提高口算速度的。因為在別的同學算上一題的時候,有的學生已經在算下一題了,這樣就失去了口算的意義,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口算題要逐一的出現。如:用卡片出示就是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設計時卡片的正面是算式,背面是結果,操作起來快捷有效。
有趣才有效。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還要與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結合起來。訓練時可採用競賽、開火車、搶答、對口令等計算形式,去調動學生參與口算的興趣。再就是要提高口算訓練的頻率和強度,不僅要做到節節有訓練,還要做到課課有提高。使口算能力得到有序、有效的提高。
5、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近計算能力的保證。在進行計算時,對學生的要求應該是:又對又快,而不是又快又對。即要求在對的基礎上提高速度。要求學生看題仔細,計算認真,還要養成驗算的習慣。
6、注意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規定,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任務之一。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可見在數學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善於抓住各種教育時機,把思想教育滲透於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受到優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參透思想教育,既教書又育人。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種文化,又是一種技藝。計算課教學,要使計算教學在算理、演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和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計算課的有效性,使計算教學在培養學生計算興趣的同時,提高計算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迅速的計算能力,這對進一步學習和今後參加生產勞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計算教學的現狀令人深思,學生的計算能力令人擔憂!計算正確率下降、口算速度減慢。如何切實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使計算教學在培養學生計算興趣的同時,提高計算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值得研討。先將本人的看法淺談如下:
1、創設的情境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並且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清楚明白算式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實際,不是天外之物,很好的還數學計算題的本來面目,也更好的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索要留足時間、留足空間。玻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經過課改,老師們都具有這樣的教學理念:把學的權利還給學生;把想得時間交給學生;把做的機會留給學生。教師在新授課時,通過環環緊扣的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理解計算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如:先算什麼?怎麼算?再算什麼?使學生明確怎麼算,怎樣書寫,為什麼這樣算。正所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算理與演算法融為一體,真正達到理解算理促進演算法,最終形成計算技能。
3、提倡演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相結合。演算法多樣化是學生不同個性和不同思維結果的展現,重視多樣化可以說是讓學生在交流各自的思維的過程中,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提升,而演算法優化是使學生計算技能提高的過程,必不可少!在數學課堂中,常見到口算方法的多樣化,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七嘴八舌的道出了各式各樣的口算方法,教師不要一味地給予肯定:真棒!有創造力!教師應對學生的口算方法進行有價值的引領,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點,領悟不同方法的優劣,作出合理的判斷和價值評價,進行選擇和自我調整,尋求簡潔、容易、快速的方法。教師在針對學生計算方法的選擇時說: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但老師喜歡的是這種這樣教師在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較好的引領學生對多樣化進行優化。
4、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口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生的口算能力下降了,有的是乘法口訣不熟,有的是可以熟練的背誦乘法口訣,卻不能很好的運用,往往一個簡單的表內乘法計算題,可他們卻要從第一個開始背,一直背到需要的口訣為止,才知道結果是什麼。真的很悲哀!是什麼讓學生的口算變得如此糟糕?
在我看來,與我們平時的口算訓練很有關系。我們常常看到,教師在訓練口算得時候,是將所有的算式都一起出現,這樣是很難達到提高口算速度的。因為在別的同學算上一題的時候,有的學生已經在算下一題了,這樣就失去了口算的意義,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口算題要逐一的出現。如:用卡片出示就是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設計時卡片的正面是算式,背面是結果,操作起來快捷有效。
有趣才有效。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還要與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結合起來。訓練時可採用競賽、開火車、搶答、對口令等計算形式,去調動學生參與口算的興趣。再就是要提高口算訓練的頻率和強度,不僅要做到節節有訓練,還要做到課課有提高。使口算能力得到有序、有效的提高。
5、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近計算能力的保證。在進行計算時,對學生的要求應該是:又對又快,而不是又快又對。即要求在對的基礎上提高速度。要求學生看題仔細,計算認真,還要養成驗算的習慣。
6、注意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規定,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任務之一。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可見在數學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善於抓住各種教育時機,把思想教育滲透於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受到優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參透思想教育,既教書又育人。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種文化,又是一種技藝。計算課教學,要使計算教學在算理、演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和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計算課的有效性,使計算教學在培養學生計算興趣的同時,提高計算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Ⅸ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進行
淺析怎樣讓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思考、描述、刻畫、解釋、理解,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為此,我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使學生能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
一、例題生活化,體驗、感受數學
一提到數學這個詞,大家都覺得只是「題」、是「數字」,學生學數學只要做題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逐步體會到了,數學本身不只是「數字元號」,它有更豐富的內涵,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數學教學中,要從多方面「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的時候,有這么一道題:一個長為10米的梯子斜靠在牆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那麼底端滑動的距離是1米嗎?很多同學的第一反應是下滑了1米,我讓學生互相交流,並且動手建立模型、操作,發現答案並不是1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讓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相互學習,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從而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
二、導入生活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舊知識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如在講解圖形的軸對稱問題時,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問學生:會剪「囍」字嗎?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軸對稱的美,發現這些圖形的變換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無形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教學生活化,產生親切感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缺乏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學與做無法同步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學和用的分離,把數學學習和生活需要割裂開來。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很有必要讓數學回歸生活,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在講一次函數問題時,我先出了這么一道題:學校為了鼓勵節約用水,對自來水費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過10噸,每噸按0.8元收費;若超過10噸,超出部分每噸按1.5元收費。①王老師六月份用了8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②李老師六月份用了12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③陳老師六月份平均水費為每噸1.0元,則陳老師六月份用了多少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當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後,我再讓學生拿來當月的水費單子,讓學生思考水費的計算公式,當用水量超過多少時,水費的單價會提高,從而讓學生得出水費的一般計算形式。這個生活實際問題的提出,既讓學生了解了分段函數,也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產生了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節約用水的教育。
四、練習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這樣一道題目:用一張正方形的紙製作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製作使得體積較大?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①無蓋長方體展開後是什麼樣?②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怎樣才能製作一個無蓋長方體?③製作的無蓋長方體的體積應當怎樣去表達?通過這樣題目的實踐練習,學術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空間觀念,體會了函數思想以及符號表示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進而體驗了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發展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要生活化,但也要考慮學生實際。例如,以按揭購房、房屋裝修、超市購物等充滿城市文化氣息的素材來創設「生活化」情境,會讓城市學生感覺親切和熟悉,但是對於農村學生來說似乎是「天外來客」。「現行課程中的城市文化氣息太濃,鄉村文化缺乏體現。新教材中反映農村生活經歷和實際問題的材料太少,而與農村生活有較大距離的背景內容又太多。」所以教學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外,還必須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收集生活素材,積累經驗,更好地認識數學和生活的依存關系。
數學課堂通常被認為比
Ⅹ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美國全國數學管理者大會(NCSM)把解決問題定義為:將先前已獲得的知識用於新的、不熟悉的情況的過程。這一理念用在解決數學問題上,就是指學生將已有的數學知識、方法靈活運用於解決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種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但小學生受年齡所限,知識積累、生活經驗、社會實踐均不豐富,我們該如何培養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呢?
一、培養問題意識——善於提問
古人雲:「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培養問題意識就是要鼓勵學生質疑;鼓勵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允許學生隨時提問,並隨時對學生所表現出的提問行為、懷疑和批判精神等進行表揚和鼓勵,從而使他們敢於提問、善於提問。
二、學會正確審題——精準分析
眾所周知,「理解了題意,等於題目做出了一半。」解決問題的難度是由問題的情節和數量關系的狀況所決定的,要想順利解決數學問題就得認真審題。審題的目的在於使學生理解題意,即理解問題的情節部分,知道問題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已知了哪些條件,要求什麼問題等等。在這個基礎上,再根據題目中的一些關鍵詞語進一步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總結出了「讀、找、圈、想、算」五步解題法,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