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聯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聯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1-23 13:51:45

1.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對聯教學的意義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被譽為「詩中之詩」。它作為我國獨特的語言文學藝術形式和基礎教育教學形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然而,隨著清末學塾教育的消亡,對聯作為一種教育教學方式也消失了。現行的《語文新課程標准》中積極倡導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開掘課程資源」 「語文教師更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並強調:「語文課程不僅包括課堂資源和課外教學資源……」(1)因此,語文教師要善於組織和開掘學生感興趣的資源,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悟,讓豐厚的語文內涵彰顯出來,從而實現學生與語言文化的互動聯系,真正體現學習資源的價值和地位,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好載體。
對聯對於我們語文教師來說,就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對聯知識雖然在教科書中沒有系統講解甚至沒有要求,但是對聯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今天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一藝術。更重要的是,對聯題直接指向的是對考生語文素養的考查,從對聯中可以顯見出考生語文素養的高下。國學大師陳寅恪的曾經說過,對聯不僅能夠體現漢語文的特性,而且具有四條檢測功能:他從四個方面予以說明:一,「對子可以測驗應試者能否知分別虛實字及其應用」;二,「對子可以測驗應試者能否分別平仄聲」;三,「對對子可以測驗讀書之多少及語藏之貧富」;四,「對子可以測驗思想條理」。(《與劉叔雅論國文試題書》)。簡而言之,對聯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應當再次得到積極的利用和開發。
一, 對聯教學體現了語文學科的靈魂――人文性
當代著名學者周汝昌先生就說過:「對聯乃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美學觀和語文特點的綜合產物,是幾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級創造積累的特殊成就。……對聯是一種『精粹』,一種『提煉』,一種『結晶」,或一種『升華』。它有極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簡練的形式喚起人們最濃郁的美感,給人以最豐富的啟迪,或使人深思,熟味,受到很大的教益。」
文化底蘊的薄弱是當今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現今的語文學習中常常是不經意間就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的質和量的積累,對傳統文學樣式的運用意識就更淡薄了。語文教學的「中國特色」,被我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對聯作為我國傳統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是我國特有的、珍貴的文學遺產,是一種凝縮了的藝術。它的獨特之處是與我國特有的文字形式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它以最精巧的語言和有節奏的韻律集中地反映人們的生活而抒發情感。讓人在品味的過程中,體會到對聯文辭的精煉和民族文化與精神的深邃。
二, 對聯教學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工具性
對聯除了作為傳統文學藝術形式之外,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傳統教學方式,古之人對於對聯教學是相當重視的。張志公先生在他的《傳統語文教學的得失》一文中說:「屬對(即對聯),古已有之,到了近體詩(律詩、絕句)時期,成了一種格律,詩里的某兩句必須成對。屬對這種語文教學方法的形成,顯然和近體詩有淵源關系,然而實際上已經超越了作詩的范圍,發展成一種教學手段了。」(2)文史學家周劭先生曾說過:「在中國文學各種有韻之文的體裁中,如駢文、詩詞、賦銘,都要以對聯為基礎。所以過去的讀書人,無不以對對子為基本功,這門基本功練好了,才能進入各種體裁的領域中。」(3)
更為巧合的是,對聯訓練的思維方式和過程,跟現代語言學教學理論不謀而合。「人類學習說話,是從獨詞句開始到雙詞句,語言的基本奧秘已經開始滲入這個思維過程中,獨詞句體現詞和事物的聯系,特別是詞指稱整類事物的概括性,雙詞句體現造句的原理,進而掌握表示語言單位之間的關系的虛詞。」 (4)魯迅先生的一段話恰好是該理論的絕佳例證,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滿懷深情地寫到:「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給我讀的書逐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加上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學者錢劍夫先生回憶自己小學「對課」的經歷:「每日放學時由國文教師出對,能對出者先歸。一年級一字,如天對地,馬對牛之類;二年級二字,如天高對地厚,白馬對黃牛之類;三年級三字;四年級四字……」可以說,對聯訓練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和表達訓練的過程。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
三, 對聯教學體現了師生平等的主體地位和主體關系
對聯教學雖然是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但它卻不受其漫長的歷史所影響,體現了現代教育的要求,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師生當堂的對聯訓練,使得枯燥呆板的課堂充滿生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也促進教師角色的變化,即師生都處於一種平等的創造性的情景之下,因而教學充滿人文關懷,面對詞與片語構成的挑戰,教師和學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即思維的起點上。在更多情況下,教師的思維敏捷程度以及發散程度都未必高於學生,特別到了師生互相提

2. 小學學對聯教學設計 反思 和評課

小學學對聯教學設計
通過游戲的教學。老師要多笑,與學生們多親近,免專得發生尷尬。多找點學生感屬興趣的話題,避免死板教條。給學生以自由暢想的空間。通過生活中實際的例子來引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學會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將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我是個學生,只歸納出這么多,你可以跟你的學生交流哦!

3. 奇妙的對聯語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內、教材的編寫意圖、完容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

4. 淺談對聯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中華名族歷史悠久,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都是古代人民辛勤創造的寶貴財富,是祖先們的聰明和智慧的結晶。對聯就是其中獨具風格的一種藝術,是祖國文化藝術園中的一朵奇葩。它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素為人們喜聞樂見。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既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又是一種優秀的文化遺產。對聯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對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國最早的對聯出現在一千多年前。它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思想性,它使用的范圍廣,日常生活經常涉及,春節有春聯,喪事有輓聯,書齋有勵志聯,風景勝地有名勝聯,章回小說有標題聯,生日吉慶有壽聯,對名人評價有名人聯,了解、學習對聯的有關知識,逐步掌握創作對聯,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熏陶學生優秀的品質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004年全國各地15套高考試卷中有7套含有撰寫對聯的題目,另一套出現涉及對聯知識的題目。可以說,這是2004年高考試題的亮點之一。對聯試題的出現,意味著高考在考查我們的語文能力和素養方面又開拓了一片新的天地,也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聯具有極強的藝術概括力和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以凝煉、短小、富有哲理與個性見長;講究合轍押韻和平仄對仗;易誦易記。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浩如煙海的對聯中,有許多是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的,其中不乏優秀之作。在語文課堂教育教學中,適時、恰當運用對聯藝術,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與欣賞能力。對思想品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加深理解閱讀材料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下面就對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淺談一二,以求中學語文教學的新發展。
(一)恰當運用對聯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優秀的對聯能潛移默化地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使之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能提高其文化素質和審美情趣,使他們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並積極吸收熱愛之。
學習《石壕吏》這一課時,開始不介紹作家,僅對「安史之亂」的史實作必要的交代。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板書對聯:「歌吟總帶憂民淚;顛沛仍懷愛國心。」以引起學生的注目,形成懸念--何憂?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待欣賞完課文後,才回頭評價作家。也許不用平價,此對聯已經高度的總結評價了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詩人。在「總」和「仍」字上稍加點撥,學生們豁然開朗,興味盎然。對「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所留下的空曠、寂寥和茫然畫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詩人走進孩子們的心裡。可以不失時機的板書郭沫若先生在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撰寫的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者;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學生們的靈魂經受了洗禮,情操得到了陶冶。他們也許還不能說出許多大道理,但對作家,對《石壕吏》已經刻骨銘心了。
(二)恰當運用對聯可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們在課堂上接受了有限的對聯藝術熏陶,無形中會喚醒他們更強的求知慾望。
魯迅先生回憶三味書屋裡的學習生活,說到「正午習字,晚上對課」。所謂「對課」,就是對對子,學習對仗。如「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宿鳥對鳴蟲」。講語文課,我就用後人評價作者或作品的一些膾炙人口的對聯,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導語,讓學生受到熏陶,幫助他們了解作者和作品。如我所料,學生興趣倍增,求知慾陡漲。例:介紹《聊齋志異》時,我沒有按照教參的提示照本宣科,而是另闢蹊徑,將郭沫若先生評價《聊齋志異》的一幅對聯先作介紹: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此聯雖僅有十六字,但對蒲松齡的創作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給予了高度而充分的評價。上聯從藝術表現手法方面評價,指出「高人一等」,下聯則從主題思想上著手,諷刺揭露統治階級的貪婪,真是「入骨三分」。此處「入骨三分」化用了成語「入木三分」,相比之下,「入骨」比「入木」諷刺更深刻。再如要了解魯迅其人及其代表作《吶喊》、《彷徨》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我選用了美國作家斯諾與劇作家姚克合寫的一幅悼念魯迅先生的對聯:
譯著尚未成功,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板書此聯於黑板,進而圍繞此聯,提出質疑。隕星何意?吶喊、彷徨指什麼?等等。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評析,讓學生了解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民族英雄。《吶喊》、《彷徨》是他的兩本小說集,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之作,是中國小說現代化的卓越開端。以此導入新課,別具一格,既使學生了解了作者及文章內容,又激發了學生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景仰之情。這樣有意識有目的的把文學作品與對聯聯系起來,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是很大的。
(三) 恰當運用對聯可幫助同學了解古跡名勝,感悟先哲情懷
我國歷史悠久,名勝古跡遍布各地。這些古跡在很多古詩文里曾提到過,雖沒有身臨其境的條件,但在講古詩文時,我感情充沛,精神煥發,並以此感染學生,「帶領」他們跨越時空,追溯歷史上下五千年,神遊祖國河山千萬里。學生心馳神往,情動而意隨。一節課,有如作了一次免費旅行。如講《出師表》一文,自然要論及諸葛亮為報先帝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為此,我「帶領」學生來到古隆中,品讀杜甫題書的對聯:
三顧頻繁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再到河南南陽武侯祠,欣賞清代顧嘉蘅的對聯: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兩聯一比較,諸葛亮勤勤懇懇之態如現,耿耿忠心,忠肝義膽,躍然紙上。身居一室之內,心游大江南北。這樣通過對古跡名勝,人文景觀,名人事跡的介紹,像導游一樣講解,引導學生展開聯想,使教學內容有了立體感,使他們從把握文章內容進入到自然審美形式,再由語言形式進入到內容美,凈化了心靈,陶冶了情操,教育他們追求美好健康的人格。
(四)恰當的運用對聯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在教學雙邊活動中,教師恰當的不失時機的運用對聯,會產生高度概括言簡意賅的藝術效果。能產生以少勝多,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魅力。對激發學生的藝術想像力,更好地領會作品精髓起到積極的誘導效果。
現在的中學生,雖然也學習歷史,但他們大多對以往歷史知之甚少,對以往的生活、歷史上重要人物的事跡更是難以理解。如果教師只是憑自己掌握的歷史材料泛泛而談,學生是難於接受的。而有些對聯卻對過去的生活、歷史上的名人做出了精確的概括,且形式短小,合轍押韻,讀來朗朗上口,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
實踐證明,恰當的將對聯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提高對作品藝術特點的概括能力。
在這里,我們應該特別注意的是,用對聯介紹評價作家,必須甄別選擇,切忌以偏概全,牽強附會。這就需要教師平時細心謹慎選擇,引用時不能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影響課文教學時間,更切忌興之所到地旁徵博引。對聯,它只是一味葯引子,用得恰當,畫龍點睛;濫用,有賣弄、矯情之嫌,適得其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評價作家與分析作品的聯語是相互關聯,相互滲透,難以分割的;並且撰聯者的主觀意願,撰聯時的心緒以及朝代等諸方面的因素,會影響到聯語所評價人物的客觀性與公正性。所以教學中,這些因素必須考慮,並非所有評價人物的聯語都能運用,必須深思慎取,恰當運用,當用才用。教學實踐中,筆者對聯語中未涉及課文內容的人、事、物一般不作深究,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育教學進程與質量;對一般性的史實材料只作必要的交代,讓學生通過對聯藝術更好的領會作品內容與藝術特色,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多年的教學實踐語明,把對聯藝術有選擇的運用於語文課堂教學,有趣、實用,深受學生歡迎,同時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大力倡導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強化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把對聯藝術引進語文的課堂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語文教學的領域,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5.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石頭聽了,感謝不盡。那僧便念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
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
佩可拿。那僧托於掌上,笑道:「形體倒也是個寶物了!還只
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數字,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
。然後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
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石頭聽了,喜不能禁,乃問:「不
知賜了弟子那幾件奇處,又不知攜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
,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問,日後自然明白的說
著,便袖了這石,同那道人飄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後來,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忽從
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
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
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
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其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
閑情詩詞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反
空空道人遂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你自己說
有些趣味,故編寫在此,意欲問世傳奇。據我看來,第一件,
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
,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無班
姑蔡女之德能。我縱抄去,恐世人不愛看呢。」石頭笑答道:
「我師何太痴耶!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竟假借漢唐等年紀
添綴,又有何難?但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
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
拘於朝代年紀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書者甚少,愛適
趣閑文者特多。歷來野史,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姦淫凶
惡,不可勝數。更有一種風月筆墨,其淫穢污臭,屠毒筆墨,
壞人子弟,又不可勝數。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
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
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艷賦來,故假擬出男女
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且
鬟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
,大不近情理之話,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
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
;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
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
傳者。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然
一時稍閑,又有貪淫戀色,好貨尋愁之事,那裡去有工夫看那
理治之書?所以我這一段故事,也不願世人稱奇道妙,也不定
要世人喜悅檢讀,只願他們當那醉淫飽卧之時,或避事去愁之
際,把此一玩,豈不省了些壽命筋力?就比那謀虛逐妄,卻也
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換新眼目
不比那些胡牽亂扯,忽離忽遇,滿紙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紅娘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
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
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
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
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幹涉
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
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
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
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
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這閶門外有個十里街,街內有個
仁清巷,巷內有個古廟,因地方窄狹,人皆呼作葫蘆廟。廟旁
住著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嫡妻封氏,情性賢淑,
深明禮義。家中雖不甚富貴,然本地便也推他為望族了。因這

6. 高中語文奇妙的對聯課堂教學反思

這節課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為之前已經學習了求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數是回多少,所答以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讓學生根據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作為鋪墊,重點是找准單位「1」,掌握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的解決方法.本節課按導學案的模式去講,上課前先復習了「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找准單位「1」的練習,知道多用加,少用減,

7. 《奇妙的對聯》教學反思

你好
教學設計總是落後於真實的課堂,教學總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這或許就是課堂之所以美麗的真正原因吧。下面說說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教學本課,我的初衷是把它設計定位為一節關於對聯知識的普及課,目的在於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習鑒賞對聯,學習基本的對句,提高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我的優點是思路清晰,循序漸進,重點突出。貫徹新課程理念,構建開放、有序、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堂以教師為主導,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做中學」。讓學生人人參與,人人享受學習。
亮點為:
1、教學引入部分,設置情境,聯系生活,且富有語文氣息。從學生關注的社會大事——高考改革說起,先引起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再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有方向性。選取焦點話題引入,內容新穎,學生處於輕松、好奇的狀態,在此情況下自然導入本節課學習內容——對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抓住學生興趣,可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相信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2、擬寫對聯部分的設計充分考慮學情,先示例,再做基礎練習和能力提升練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對聯「讀——補——改——寫」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一步步感知對聯的特徵,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動手動腦,學以致用,把死的知識轉化為靈活運用的能力,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設題難度較小且循序漸進,好比低處的果實,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到,從而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關注全體學生,調動學習熱情,人人參與,享受課堂。 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非一朝一夕練成,對對聯,先入門是關鍵。在能力提升環節鏈接高考,以引起學生重視。
我的不足是課堂評價較為單一;對名聯趣聯內含的傳統文化涉及不夠,

滿意請採納

8. 對聯語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對聯語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樣,內容詳略也不一,有經驗的教版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權詳案.一般說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料.

9. 《趣識對聯》教學反思

教學說明:
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趣味語文提供了兩則「趣聯巧對」的資料,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對聯,以其獨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學生在低年級時已接觸大量的對子歌,四年級上冊在日積月累一也已初步接觸對聯,生活中常見到各式各樣的對聯,這堂課就是基於此而產生的。意在課本趣聯巧對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對聯的特點,並能區分上下聯,積累感興趣的對聯,激發學生以後主動學習對聯的興趣。

雖然此節課課外內容較多,也稍有難度,但學生對對聯的學習興趣不減,課堂學習氣氛熱烈而活潑。自省之:
1、拿來主義多,創造主義少。
此課模仿吉春亞老師的課例,在此基礎上根據教材、學生實際情況對內容進行了重新設計。但總體來說,仍然是拿來主義。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逐漸學習如何根據學生、根據教材對語文課進行班級生本教材的設計,從模仿名師逐漸做到「我的課堂我做主。」
2、課堂前略松後略緊。
之所以造成這個現象是因為填對子時學生花費時間較多,老師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導致課堂的後半部分略緊,教師的引導和評價有匆忙之勢。填對子是為後面深入體會對聯詞語相對這一特點而服務的,不可省,其實可以把這一環節放入學生的預習之中去,提高學生學習基礎,保證課堂的學習效率,後面的挑戰對聯和背對聯的開展才能全面而充分。
3、加標點及表演的設計是否可取。
文中兩幅對聯較長,且有多音字,我意在通過加標點讓學生正確斷句。表演意在讓學生在表演中演繹文字,並用學生考學生的形式讓學生體會這兩幅對聯的「巧妙」之處。
個人感覺給對聯加標點的設計有待商榷。是否還有更好的措施?
表演可圈可點,因為此表演還是重在演繹文字,演繹對聯,為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服務。個人感覺還行,但在語文課上要警惕為演而演,嘩眾取寵,脫離語文課堂的本質的形式化的行為。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學中對聯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