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論文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24 10:49:04

⑴ 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開放性、生活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教學中,把兒童生活作為教學的基礎,教學與兒童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根據兒童實際生活和發展狀況,以活動為教學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融情感教育於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課後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體驗,豐富提升學生的情感。 那麼具體如何在品德與社會學科中進行情感教育呢
一、課前精心設計是情感教育的基礎 在課前教學准備過程中,我始終把情感教育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好。首先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情感色彩的內容,結合兒童的實際精心設計,並形成計劃寫入教案中。其次,在搜集資料,利用各種資源時,也充分考慮到有關情感教育的資源,特別注重收集感人故事,英雄人物等有利於情感教育的資料。然後,利用教學手段,組織活動,都充分考慮到情感教育形成預設,這就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課堂有效教學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時機 課堂教學是實施本課程教學的主要環節,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時機。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做法: 1、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啟發學生的情感。 首先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自身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教學中,我總是以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學生起著陶冶、感染作用。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課堂中以熱情的態度,充沛的精力深入角色,從而使學生願意與老師積極配合,很好地接受教育。同時,我也特別注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贊揚,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進步,從而形成積極的樂觀的生活學習態度。同時,注重教材資源的開展與利用,品德與社會教材中會有豐富的情感因素,蘊藏著豐富的學習資源,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圖文結合起來激發學生情感,引發共鳴。 2、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不同德情境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學中,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民主、平等、健康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善待每一個學生,不偏心,不歧視,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師生關系的平等與真誠,為學生創建交流的平台,讓每個學生都敢想、敢說,從不同程度都達到發展。 3、採用直觀、生動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情感。 小學階段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啟發、誘導下才能產生相應的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僅善於運用充滿感情色彩的教學語言引發學生的情感,而且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具體、直觀生動的形式,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誘發學生內在的情感因素。如在教學《圓明園在哭泣》一課,我在課前搜集了許多關於圓明園的資料,製成課件,在課堂上利用錄像、圖片等形式,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自然而然地把學生憎恨外國侵略者的感情引發出來了。使學生獲得一份現實背景下的新感受,新體驗。從而獲得認知感悟,達到了教學目的。 4、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誘發學生情感。 在教學中,我不是把某種情感結論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溝通學生的現實生活與學習生活,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社會。從而促進學生情感、價值觀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城鄉巨變》這課時,運用探究學習的方式,在課前先讓孩子們采訪爺爺、奶奶,了解家鄉過去的狀況,或者采訪學校工作人員,了解學校過去的情況。如學校附近的道路設施等變化。然後做好記錄,准備匯報。課堂上,組織學生以新聞播報的形式把自己了解到的狀況進行匯報。這樣通過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參觀、訪問等探究活動,讓學生自然地感受到了家鄉的發展變化,熱愛家鄉之情油然而生。
三、課外實踐活動是情感教育的升華。 品質與社會課程性質本身就具有實踐性,情感教育也具有實踐性,只有通過實踐體驗情感才能得到升華。小學階段學生的情感是不穩定的,容易激發,容易消逝的。他們往往不能明辨是非,甚至他們會覺得書本上或老師講的道理與他們現實生活中看到的是相矛盾的。比如: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習了誠信真可貴,可是現實生活中學生會發現有些人會說謊,會騙人,不講誠信。他們思想會感到疑惑。我們要正視這種現實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正確觀念。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實踐體驗,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說實話、辦實事後那種踏實的感受以及被人稱贊的愉悅心裡,同時也讓學生實踐體驗說空話、說假話後的那種空虛的感受以及被人們指責的難堪。這樣學生就會從人們的積極評價中,自己愉悅的情感體驗中獲得知識,建構自己的內心道德情感標准。我們教學不僅要在課堂上創造實踐條件,還應把課堂教育的內容延伸到課外,為學生創造豐富的課外實踐條件,使學生把課堂上獲得的道德觀念、情感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深化情感,使情感教育得到升華。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教學《今天我當家》一課時,課前,我先讓學生觀察爸爸、媽媽一天的生活工作情況並記錄下來。課堂上全班共同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初步感受父母的辛苦。課後,我又安排學生星期天親自當家,並把當家的情況記錄下來,並寫出當家的真實感受。課堂上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通過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激發了學生熱愛父母的思想感情。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教師要依據新理念,採取靈活多樣的現代化教學方式,以學生生活為基礎,課內外緊密結合起來,進行教育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的思想行為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實現我的教育教學目標。

⑵ 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

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
一、貼近生活、注重體驗
學生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學生現實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幫助學生參與社會、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核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促進他們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的發展。
二、走進社會、學會實踐
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讓兒童走出學校,到社會中去學習,去實踐,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擴展興趣,發展社會實踐能力。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校外實踐設計,如教學《購物有學問》時,我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裡,讓學生在觀察中切實感受價格的秘密,親身體驗購物的學問。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也沒有與社會脫離了的生活。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我們在實際教育時,應著力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行動,看到事情的真實部分,引發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觸及他們的心靈,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學效果。
三、組織討論、學會交流
討論是最常用的兒童學習、交流活動形式,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專門安排的;討論活動能使兒童有機會運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鍛煉表達能力等。在品德與社會課上的討論,教師應當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防止形式上的討論。
品德與社會課上能找到許多讓學生參與討論的切入點。討論,是品德與社會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們在教學時,要合理的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交流,掌握學習方法。品德與社會與現在開設的「思想品德」課和「社會」課相比較,有一些突出的特點:
一是以育人為本,重在兒童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康的社會性發展的培養,目的是把兒童培養成為熱愛生活、樂於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性發展的好學生。

⑶ 如何提高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效率論文

說到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品德與社會中,就是使學生在知識與情感上、品行上都有所提高,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也就是讓學生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課堂上懂得做人的道理。學生的知識與情感、品行得到了提高,教學效果也就達到了。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趣味導入,提高課堂教學

托爾斯泰曾說過這樣的話:「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品德與社會》課的新課導入,猶如一台戲、一部電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開頭,如果能引人入勝、富有情趣,就能主動地進入教師所設計的特定環境之中,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就能很快地調動起來。可見,良好的新課導入是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前提,也是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堂效率的前提。常見的趣味性導課形式有:

1、講述故事。 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之一。教師要利用這一特點積極為課堂教學服務,通過繪聲繪色地講述,吸引學生,導入新課。

2、音樂渲染。 針對小學生無意注意佔絕對優勢,容易被新異的刺激吸引這一特點,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導入新課,能很快地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如教學《快樂的「六一」》一課時,教師一開始就播放《快樂的節日》的歌曲讓學生欣賞,讓學生跟唱,在學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之後,情緒高漲,教師再順勢揭示課題。

二、回顧生活,提高課堂教學

品德與社會,強調的是學生的學習與社會的聯系,在社會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因此,我們在處理教材的時候,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反復問一下:這時候學生需要的是什麼?我給他們的是不是他們所需要的?站在學生的角度深入鑽研教材,努力挖掘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以增加教學內容的親切感。對於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學習內容,我們教師可想方設法地為學生鋪路,搭建好教學的,這樣學生學起來就簡單多了。如教學《在郵局工作的人們》一課時,考慮到讓學生去郵局采訪郵局工作的人的工作都有哪些,學生可能性不會去做,於是,在學這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你打算向郵局的工作人員問些什麼?把所問的問題寫下來,然後,讓學生給老師寫一封信,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到郵局去寄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去調查。因學生親自去寄信,那麼學生就會有所收獲,這樣讓學生親自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這樣學生懂得了郵局工作人員的重要性,自然地理解了要尊重他人,起到了教育的目的。

還比如在教學《你們,我的父母》一課中,我讓學生在這一星期內,每天都要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並且要選擇一天到爸爸媽媽的工作單位去了解爸爸媽媽的工作。然後讓學生來談談自己勞動的感受,再讓學生來談談父母的工作,學生很自然地會感受到父母工作很辛苦,我們應該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學生在說的時候,就有話可說,活動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三、合理運用電教媒體,提高課堂教學。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合理地運用電教媒體,可使抽象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具體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強化學生的感知,使教育內容內化成自己的自覺行為,給《品德與社會》課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我在《我們的大地媽媽》一課教學實踐中,體會到運用電教媒體是優化思品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總之,如何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堂效率是個長遠的課題,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探索、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在新課程改革大潮的推動下,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大膽實踐,就一定能把《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度。

⑷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質量

我認為。其一與來小孩的學習自環境有關,家裡經常吵架的小孩就會學習,學校校風不好的也是。其二就是交友了,如果交友不慎。也許就會那樣。
所以要提升的話就應從小培養,在家講文明。不爆粗。但社會教學在我看來沒有多大作用……學校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人,如果跟他們混熟了,會變成什麼樣也說不定

⑸ 淺談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當代小學生責任意識淡化,在當今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過重的壓力以及自身的惰性等多種原因,導致小學生責任意識的弱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崇尚個人自由,淡化個人責任;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奉獻精神;強調自我實現,淡漠社會責任;注重個人享受,忽略奮斗意識。
那麼,在具體的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德育滲透,如何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責任品質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結合教材,注意德育滲透的自然性
教師在教學品德與社會時要結合其學科的特點,把德育教育附著於知識的講授或訓練之中,使學科的綜合性、生活性與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緊密結合,達到知識的傳授與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這樣,德育教育就自然滲透於教育教學之中,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把握學科特點,注意德育滲透的生動性
生活性強是品德與社會學科的特點,只有滲透了德育教育,才能充分發揮本學科的優勢。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品德與社會學科「生活性」這一重要特點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德育滲透的生動性。例如:學習《貼春聯》一課,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了解家鄉的民風、民俗,感受濃濃的春節氣息,通過對家鄉民間文化傳統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德育內容要科學化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學科,學生年齡相對小,心理思維不成熟,向他們滲透德育教育易於接受。教師把德育內容蘊涵於知識內容之中,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不同教育階段和不同年級的道德發展水平加以組織和安排德育內容,從而體現其內容的科學化。
四、加強德育與生活的聯系,重視德育的實效性
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品德形成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品德從學生的生活中剝離出來作為一門知識去傳授。品德與社會學科加強了德育與生活的聯系,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德育的實效性,把學生置於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讓問題在情境中提出,呈現了生活化的學習環境。通過學生直接參與的社會生活,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道德沖突,感悟道德選擇,實現自我、主動的教育過程。
總之,德育教育在品德與社會學科中的滲透是十分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生活經驗的點滴積累,讓學生從小事中悟出人生的大道理,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

⑹ 幫我想一個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論文題目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論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對未來的影響

⑺ 淺談如何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

德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政治觀念,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此,於一九八八年國家教委頒布了《小學德育綱要(試行)》,一九九三年又頒布了《小學德育綱要》的通知等法律法規。眾所周知,學校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場所,如何才能教好小學品德與社會是眾多小學品德與社會老師面臨的難題之一。 首先,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教師,應做好如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教師課前應精心備課。備課是教師課堂教學前的准備工作,備課的充分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著課堂教學是否能去的良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說,課前充分地備課是上好課的必要工作。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存在不少老師認為課前是沒有充分進行備課的,不僅如此,而且還自以為是地說:備不備課並不重要,只要上課時自己認真教好就可以。簡直是荒唐!甚至有些老師在課前根本就沒有進行備課,只是到上課時才匆匆忙忙地照本宣科應付式地將課教完則不了了之。每每看到這樣的情景或聽到類似的話語在耳邊響起,都會勾起我內心充滿憤怒的沖動!敢問:沒有認真備課,能准確地把握好知識的重難點嗎?沒有進行充分的備課,你們能夠准確地把握好各個環節的良好銜接及更好的把握嗎?如要追問,我心中是在有著太多的敢問實踐證明:要上好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和其他科目一樣,教師必須在課前進行充分的備課。 第二,課堂上教師應盡最大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備課的目的從某個角度上看,是為了更好地在課堂上聽好課服務的。而是否能夠掌握好新課的知識,主要還是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及能夠在多大程度吸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不同學生的個性,進行良好並且高效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短暫的課堂上能夠掌握好更多的知識。 第三,教師應教給學生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於小學生因為其年齡以及閱歷等因素,在學習方法上很難做到自我總結並掌握好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足夠重視教給學生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高效的。 第四,教師還應時常進行自我反思。對於教師的成長之路,我一直堅信這樣一個公式:|教師成長=實踐+反思+學習。|長久的工作、生活實踐證明,自我反思,不僅可以對我們教師的健康成長起到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還能在很大程度上能促進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進而能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或許是因為如此,教學設計的每個課時後都專設了教學反思的一欄,以使教師應不斷進行自我反思,不斷成長吧。 第五,教師還應不斷學習有關教育教學以及有關專業的理論知識。教師職業道德中明確規定: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做到終身學習。由此可知,學習對於教師而言是有多麼重要。其實細細思考教師這一職業,那是一個以傳授知識和教育人為主要任務的職業,由於知識是在不斷地更新,如果教師在一定時期里學習的知識,之後就不再繼續學習,就意味著教師的知識停止了更新,結果會導致知識的陳舊而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則不再適應新時期的教學需要。 其次,品德與社會和其他科目一樣,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還應做好如下幾點: 第一,課前要專心預習功課,為即將到來的新課做好最充分的准備。教師課前需要精心備課,而作為學生,課前同樣完全有必要認真預習課文。知識是具有連接性的,新舊知識間往往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相關性。學生課前通過認真預習,可以更加清晰新課的內容中有哪些事自己能夠看得懂,哪些知識自己認真看過後還是不理解,或有所理解但無法應用。此時,學生可在經過認真預習後仍未能掌握處作下記號,新課教學時就能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 第二,學生在知識教學的主戰場課堂上還應認真聽講,最大限度地吸收好老師課堂所講解的知識。課堂上認真聽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知識傳授中得大部分知識是通過課堂上進行的,課堂上能否聽好課,決定著學生是否能將應掌握的知識掌握好與否。 第三,課後及時並認真地復習好功課。古人雲: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即強調我們通過緊張的課堂學習後,對知識的掌握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實現,但是還不是能夠很好的掌握好,完整的、高效的學習還沒有真正的完成,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在課後還應該認真地將學過的新知識好好地再次進行復習。復習時機從某種角度講,還是有一定講究的,簡言之,即應認真、及時。 第四,學生要認真完成課後作業。為鞏固好課堂知識做好最後的學習。知識的掌握分為不同的層次,簡言之,可分為了解、理解、記憶、運用等。在課堂上聽老師講過了,有些知識了解了,但是不一定能夠很好地理解;有的知識雖然已經理解了,但是目標要求我們不僅僅只是理解,或許是要求記憶或者要學會運用。因此,要做到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來,其一重要的手段和途徑即通過課後的作業來實現。由此可知,課後作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學生仍需時常自我反思。反思,並非教師需要反思,作為學生,時常進行自我反思仍是極其必要的。不同時間段所學習的知識是不同的,我們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好了,哪些知識還沒有掌握好,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們應該將精力重點放在哪些知識上,需要好好地反思。不同的知識需要的學習方法不盡相同,甚至可以說,不同知識需要不同學習方法的靈活應用才能更好的將知識掌握好,同樣需要學生時常自我好好反思。甚至在不斷的反思中可以更清晰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更好的調整接下來的學習的安排;學生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可以總結出更科學、更高效的學習方法。 綜合以上所分析,小學品德與社會同其他學科一樣,也是一門普通的學科,學好小學品德與社會,掌握好一般通用的學習方法是必要的,但也應結合具體學科特點具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進而更健康、快樂地成長與發展,成為有利於社會,有利於祖國的新時代的人才,才能為社會,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參考書目:1 ,《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理論與實踐》張治勇 2,《班主任德育理論與操作》喬建中 作者:孫小聰工作單位:樂東縣尖峰鎮翁眉小學

⑻ 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優秀教學論文論文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階段對兒童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它以態度、情感和行為的改變為主要目標。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否真正走向素質教育,其重要標志是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教育過程的程度。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盡情為學生安排充實、豐富的活動,給予充分表現的機會,不斷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在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行判斷、共同評價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惡,加速道德認識的內化,促進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

1.角色扮演 引發共鳴
近年來,有識之士提出「讓學生中在活動中學習思品」、「思品教學體現活動化」等觀點。在思想品德課中,一篇故事完整、情節生動、表象鮮明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個故事情節。通過一台有血有肉、情節生動的課本劇,學生可從中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這是一種以社會經驗為基礎而設計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增強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喚起責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課,有關星星和爸爸媽媽逛商場吵著買東西的一段情節,就可以讓學生以模擬的百貨商店為背景,由學生來扮演爸爸媽媽和星星,雙方都試圖說服對方。讓學生演了後評,評了再演。這樣在評演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言行,認識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間的區別、差距,加上老師的點撥和激勵,學生的道德認識不知不覺內化為學生的行動而外顯出來。

2.組織辯論 深化明理
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只局限於課本,有時必須通過活動拓展認識,深化明理,而開展課堂辯論,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電視台曾經現場直播「國際大專辯論會」,吸引了無數觀眾。來自不同國家的選手旁針博引,唇槍舌劍,向廣大觀眾展示了敏捷的思維,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道德認知沖突或抓住學生認知沖突,讓學生採用辯論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辯論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

3.開展實踐 知行結合
思品課的教學應注重課堂明理,課外導行。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除了課內教學,校內訓練,還要有意識地抓住各種教育時機,組織學生主動地、愉快地進行實踐活動,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利於知行統一,形成道德評價的能力,促進道德素質的提高。現代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大部分家長是只重視智力的開發,忽略了對其他方面的要求,這就造成了部分學生不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對他人的勞動無感激之情,覺得一切都是自然的、應該的,逐步養成了惟我獨尊、我行我素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傾向。在教學《我的勞動感受》一課時,我一方面引導學生學會關注他人,知道學校內、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工作崗位,這些崗位上的人們都在辛勤地勞動著,他們每天都在默默地為我們服務著;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有意識地嘗試不同的工作崗位,體驗勞動的過程,感受勞動的艱辛,激發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和對勞動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⑼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第一是體現了活動課開放性的特點。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使學生們版開闊眼界,增長知權識。是體現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精神。社會實踐活動課把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知識素質、身體心理素質教育融為一體,有助於增強課程育人的整體功能,有利於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有助於學生個性健康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