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課標高中生物課程如何安排的
首先要保持皮膚清潔,限制脂肪飲食和酌用卝膚卝樂卝康卝寧卝
2. 初一下生物教學計劃
這個大概是提綱吧。。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級下)
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
樹上生活
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1)概念: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也是種族延續的過程。
2)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內生殖器 附睾: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陰囊:保護睾丸
陰莖: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內生殖器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
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陰
精子、卵細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長尾,能游動
卵細胞:球形,人體內最大的細胞,細胞質中的卵黃為胚胎初期發育提供營養
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場所:輸卵管
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分娩
發育:受精卵 胚胎 胎兒 嬰兒
營養: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黃;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大腦
功能特點 心臟 結構、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發育:性發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
性發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調節
第二性徵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徵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組成,呈乳白色
衛生保健: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減少 子宮內膜壞死、 脫落 出血
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衛生保健:
4、計劃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晚2到3年結婚
晚育:提倡婚後推遲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穩定低生育水平
優生:婚前體檢、孕婦定期檢查。科學分娩、禁止近親結婚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
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症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消化系統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腸壁構造(由內向外):黏膜、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
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1)最長;
2)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3)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
4)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唾液澱粉酶 酶(腸液、胰液)
澱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澱粉 麥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腸液)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氨基酸
膽汁(肝臟) 酶(腸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環)吸收;
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 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
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三、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呼吸系統 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麵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於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2)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3)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 胸廓擴大和縮小 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 形成壓力差
吸氣和呼氣
4) 體內氣體的交換:
(1)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
二氧化碳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 肺泡
氧氣
氧氣
(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1)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大氣中的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極大
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
2)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當地空氣污染的原因
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 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紅細胞
血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有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禦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構成
有四個腔:左心室 主動脈
右心房 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 肺動脈
左心房 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於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 保證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
動脈瓣(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心房、心室與瓣膜的活動關系: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 主動脈 各級動脈 身體各處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毛細血管
----------------------------------------------------------------------------------------------------------------------
肺循環: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的毛細血管 肺動脈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 血型的發現:1900年,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血型
2)血量:占體重的7~8%
3)輸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途徑:1)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
輸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尿道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進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單位 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3)腎小管的分泌作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氨等物質,形成尿液
**區別: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
2、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特點是:肥源廣、養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 方法: 建沼氣池
高溫堆肥
建生態廁所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六 、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人體堆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狀體:虹膜稍後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佔中膜2/3的後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房水
內容物 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玻璃體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經折光 沿著視神經傳導
外界光線 在視網膜上成像 產生神經沖動 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健:
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
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傳導聲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半規管
內耳 前庭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2)聽覺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著聽小 沿著與聽覺
聲波 鼓膜 產生振動 耳蝸 產生神經沖動 聽覺中樞 骨傳導 有關的神經 (形成聽覺)
2、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 細胞體
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
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軸突 集結成束,外包上結締組織膜
髓鞘 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為神經末梢) 神經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
**區別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中樞: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里,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調節人的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叫神經中樞。
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區別於:應激性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
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
神經中樞:位於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
復雜的反射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
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內分泌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4)、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
5)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的調節
7、人類活動隊生物圈的影響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 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沙塵暴危害嚴重
大量捕殺野生動物
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環境污染: 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類型 大氣污染 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污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
噪音污染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看看是這個嗎?
生物7年級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 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回答者: LHTBOY - 魔法學徒 一級 2009-3-7 20:12
生物7年級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 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3.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了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初中,面對繁多復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靈活、應變,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共30課時)
第一章 周圍的生物 3課時
第二章 探索生命 3課時
第三章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課時
第四章 生物體的組成 4課時
第五章 綠色植物的一生 10課時
第六章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7課時
一、課程總目標
在新課標下,我們生物要實現的是: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了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生能將生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一)教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上,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加體會到生物與生活的關系。
(二)學生情況 學生剛步入初中,面對繁多復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學習生物的樂趣如:進行課堂比賽等;教學手法靈活、應變,這樣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按照學校課時安排,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作如下計劃。
4. 高一生物教學計劃怎麼寫
計劃怎麼學,我覺得這個可以根據他的教學計劃,然後制定一個方案可以把最有最快最有效率的方法結合在一起,所以這樣做出來,這個計劃才是比較有意義的,才能夠提高更好的效率。
5. 如何解讀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
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內容。在新課程實施中,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更全面、更准確地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涵,以保證新課程的理念和目標能真正落到實處。《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突出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並增加實踐環節。現行的各個版本的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教科書,都力求體現標準的這些要求。每個版本的教材都是圍繞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10個主題進行編寫的,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特色。在新課程改革中,選用什麼樣的教材應該都一樣,關鍵是在教學中落實標準的要求。如何根據標准用教材,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教材,本人在近幾年的課改實驗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取各種版本教材之長,為我所用
教材版本多種多樣,但各地區的各個學校不可能同時選用多種教材,只能根據標準的要求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選用其中的一種教材。教材多也是一件好事,備課時,可以根據標准,以一本為主,取各種版本教材之長,為我所用。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各種版本的特點。
1.1江蘇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蘇教版」)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每個章節都有學習目標的提示,導圖設計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簡明扼要,這一點是蘇教版所特有的。課後練習題的設計獨特,科學合理,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設計,有自我評價、思維拓展、課外探究等,層次豐富、形式多樣、題目新穎,既考慮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狀況,又兼顧了一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當前的科技動態,時代感強,更新知識快,每年的教材都有更新(有圖片、有內容)。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實驗選材容易獲取,探究活動設計形式多樣,可操作性強。教材編寫文字量少,語言敘述簡練,給教師以創造的空間。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以學生為本,降低了難度,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探究能力、收集信息和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的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等)。
1.2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人教版」)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教材內容新穎,圖片豐富,比蘇教版的多一些,選用的都是實際觀察到的圖片(如紅細胞、白細胞、白細胞吞噬病菌的圖片等),還有卡通圖片等。教學內容豐富,體系完整。邏輯性比較強。設計的幾個版塊適合學生的學習。如觀察思考: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探究活動:提供了知識背景,引導性強;資料豐富,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很多資料和信息,減輕了課後尋找資料的負擔。語言文字優美,經過加工和錘煉,滲透了文學藝術的意境,可讀性強,體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點。實驗、探究等活動的設計體現了生物學和生活緊密聯系,生物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驗選材和探究活動方面,選材容易,可操作性強。課後補充的課外閱讀材料較多。練習題步步深入,有拓展性,考察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和運用的能力,注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應用能力。題目新穎、有創新,綜合性強,難度大。但是教材中知識點面面俱到,過細,偏深。如果不進行整合、刪減,每節內容都講授,課時就不夠。
1.3河北少兒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河北版」)主要特點和優勢
該教材有6大板塊:身邊的事、探究竟、知識鏈、大家談、實際運用、想一想。教材積極探討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科知識有落腳點,知識的呈現通過活動後的總結進行詳細的歸納。這是其他教材所沒有的。設計了「開眼界」欄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圖文並茂,示意圖設計得巧妙、直觀。教材內容選擇側重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尤其偏向農村(家禽、農作物、觀賞植物、動物等)。但是教材中知識點過多、過細、過深,對知識目標要求偏高、偏難、繁瑣。有些內容陳舊,如實驗觀察還保留了解剖家兔、觀察蛔蟲、豬肉絛蟲、製作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等內容。
1.4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北師大版」)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系統性強,史料豐富,介紹了許多生物科學家和他們的經典實驗。如義大利醫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的實驗,法國學者巴斯德的「鵝頸燒瓶」實驗等(八下)。版塊分層,圖片清晰。每章有這樣幾個版塊:「學習目標」、「知識點」、「思考與練習」、「活動」、「小資料」或「課外讀」等。根據教材內容所配的插圖針對性強,新穎清晰、生動活潑。每個「活動」目的明確,方法清楚,貼近學生實際。
上述各個版本的教材都打破了傳統教材的編寫結構,知識的呈現不再像以往的教材那樣有較強的系統性,減少了許多繁、雜、難的內容,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由於各個版本教材都各具特色,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以一本教材為主,其他的教材可以作為資料,在備課時參考,以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
2、根據標准用教材
以前,我們總是按照教材編排的內容和順序,以及教學大綱和考試范圍來進行教學,考什麼,就教什麼。如果不轉變教育觀念就會穿新鞋走老路,以至於拿到新版本的教材,仍然按老的教材和老的方法去教。為減輕學生負擔,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新教材都大幅度刪減了一些偏、繁、難的知識點,而有的老師,生怕有些知識點沒講到,學生結業時考不好,就不停地在課堂上增加教學內容。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轉變以往的「教教材」教學觀念,必須弄清楚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什麼。這實際上還是課程理念問題。作為生物學教師,要通過生物的教學,教給學生終身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健康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要按照標准用教材,教材是知識的載體,為教師所利用,而不能單純的就教材來教教材。如何根據標准用教材呢?
2.1細讀標准,全面分析教材
初中生物課程內容標准包括10個一級主題,每個版本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這10個主題來編寫的。如蘇教版的《生物》七年級上冊主要有2個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七年級下冊只有1個主題(生物圈中的人);八年級上冊主要有3個主題(生物的生殖、發育和遺傳、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健康地生活;八年級下冊主要有2個主題(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另外,生物與環境和科學探究2個主題貫穿在四冊教材中。科學探究的主題從七年級上冊開始一直到八年級下冊都有關於科學探究的內容,以循序漸進地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生物與環境則也是貫穿四冊教材,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突出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七年級上下冊的內容跟蘇教版的編排順序基本一致。八年級上冊和下冊的內容跟蘇教版的編排順序有所不同(兩冊內容與蘇教版的正好相反)。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並不影響標準的實施。關鍵是熟悉課程標準的內容,用好教材。
2.2結合教學實際,合理調整教材內容的前後順序
以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為例,談一談如何利用教材。該冊教材共有3個單元34個學時:第一單元6個學時——探索生命的奧秘,可以說是學生接觸到生物學這門學科的序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科的主要有哪些內容?學習《生物》有什麼意義?《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聯系等,這部分內容可以激發學生探索生命奧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入生物科學的殿堂。第二單元6個學時一一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從植物細胞、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到生物體的組成。第三單元22個學時一一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從種子的結構、種子的萌發到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描述了綠色植物的一生以及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還有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從教材的編排順序分析,內容是一環緊扣一環,由序言到方法,由微觀的細胞結構到宏觀的植物體,再到生物圈。按照這個順序教學從理論上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碰到很多問題。首先是季節問題。因為,新學年開學基本上在每年的9月。如果教師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來上課,上到有關光合作用的內容時已經是12月份。這時,安徽合肥地區的天氣已經很冷,光照少,且多陰雨天。這時光合作用產生氧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以及光合作用產生澱粉的實驗探究就很難完成。另外,在上到植物的開花和結果的內容時,也已進人11月份,植物的花早沒了,學生很難觀察到花的結構。為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大膽嘗試調整教材的教學順序,根據適合的季節天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具體安排略)。這樣調整可以把第一章第一節作為生物課學習的緒言,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科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在第二章第一節「探索生命的器具」的教學中,讓學生認識顯微鏡,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學會製作臨時裝片,掌握一些觀察微觀世界的基本操作技能。而「探索生命的方法」一節內容可以結合「植物光合作用的發現」的教學,讓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把第六章有關光合作用的內容調到前面來,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的光能,完成「綠葉在光下產生氧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如果按部就班,放在後面進行教學,這些實驗就無法完成。「綠葉在光下產生氧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個實驗可以讓學生在家進行,然後再到課堂是驗證。把第五章的第五節「植物的開花和結果」也調到前面來,可以在秋季尋找到一些植物的花和果實,以便解剖和觀察花的結構以及果實的結構等。果實里有種子,接著上種子的萌發到根的生長等內容也很順理成章。另外,有些章節也可以合並。如第3章的第一和第二節內容可以合並學習,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植物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2.3根據標准拓展教材的內容
如在學習蘇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第23章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內容時,可以安排一個課時,讓學生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安排一個課時,進行演講比賽。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學生有目的的在網上查找資料,認真准備演講比賽稿。通過自主學習、上台演講,學生對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圈的相關知識掌握的很好,並且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了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小動物的自覺性。
3、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按照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各種機會和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平台,讓學生主動學習和實踐。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做了如下的探索。
(1)制訂一學期教學計劃,並將計劃發給學生。這樣做是讓學生事先就了解本學期要學習的內容,知道教師調整教材前後順序的教學意圖。
(2)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先學一步。為此,我把八年級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梳理分類,並進行了前後內容的調整。例如,八下第一個單元里有釀制酒釀的實驗內容。製造酒釀需要一定的溫度,對用具的消毒比較嚴格。而且,八下剛開學(2月份),氣溫較低。於是,我將這個單元的內容放到後面,同時,改釀制酒釀為製作酸奶或果酒。有的學生對製作酸奶感興趣,有的學生對製作果酒感興趣,我便將如何製作酸奶和果酒的資料印發給學生,這些學生回家後立即著手製作,並且獲得成功。當時製作酸奶,氣溫比較低,這位學生通過多次製作,總結和摸索出製作酸奶的規律,寫出了製作酸奶的小論文。另一個學生非常想做葡萄酒,可當時不是葡萄上市的季節,市場上沒有葡萄出售,他問:現在買不到葡萄,我能不能用其他水果比如用蘋果來釀酒呢?對學生的發問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正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好機會。我高興地說:你可以試一試,根據釀制果酒的原理,我想是可以的。這個學生回家後真的就用蘋果釀酒了,每天都向我報告發酵瓶中蘋果的狀態。當酒釀成後,他興奮地裝了一小杯帶到學校,給我品嘗,味道可真不錯。別的學生也搶著品嘗,並說回去也做。後來,我又組織學生在實驗室分小組製作酸奶,這時氣溫在30℃左右,第一天製作,第二天即可品嘗。
4、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標下的初中生物教學,學生的學習應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而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導」。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究、觀察、實驗。在這幾年的課改實踐中,我們摸索出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9種。
4.1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
開學伊始,每個班都編好小組,每組4—5人,選好小組長。組編好後一般固定不變。小組成員自由組合,給學生民主的權利。組長可以推選,也可以自薦。
4.2校園調查課
有些內容可以在校園內進行。比如,身邊生物的調查和觀察、校園植物種類的調查、觀察螞蟻的覓食行為、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校園生態系統的觀察等內容都可以安排學生在校園內上課。
4.3網路學習課和用多媒體課件上課
利用網上資源進行課堂教學。如「毒品的危害」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直接上網查找有關知識,網上大量的真實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性。又如,「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保護生物圈」等內容,也可以讓學生自主上網搜索資料,因為網上的資料比教材上的內容豐富得多,學生也感興趣。結合教學內容,製作生動活潑、直觀的多媒體課件上課,在教學容量增多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4.4「模擬醫學專家咨詢」課
比如,「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一節內容,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學,掌握相關知識後,回答「病人」或「病人家屬」的「咨詢」。在上一節課結束時,布置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內容和安排。全班選出6位「醫學小博士」,分成2組每組3人,一組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專家組」,另一組是「防治癌症專家組」,負責回答咨詢者的問題。這樣課上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都自學了不少內容,課堂上的氣氛非常熱烈。最後,選出最佳「醫學小博士」和最會提問題的同學。
4.5演講比賽課(論壇演講)
這種課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上台發言的機會。我們在八年級下學期安排2-3個課時,給學生演講。一次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演講,一次是「保護生物圈」國際論壇演講。這樣教師講得少,但學生的收獲多。我所教的4個班每個學生都上台進行了演講。學生演講時,由各個小組的組長擔任評委,給演講的學生評分,然後計算出均分、排序,最後根據得分多少,評出一、二、三等獎,發給獎狀。
4.6辯論課
如:「關注生物技術」一節里有關於「生物技術的安全和社會倫理問題」的內容,可以開展辯論,通過學生的自我學習辨析而關注生物技術,達到學習的目的。
4.7常規的實驗課、探究課等
這些實驗課一定要上,不能只在黑板上講實驗,做實驗,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4.8課外書籍閱讀課
為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物學知識,教師利用學校圖書館,用生物課的課時帶學生到圖書館看書。讓學生在閱讀課上了解圖書館的功能,學會利用圖書館的藏書,學會查找有關生物方面的資料。
4.9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為課堂教學服務
總之,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學起來不感到枯燥乏味,從而提高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到了知識的同時,形成了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創新精神,增強了學生關注生物圈、保護生物圈的環境保護意識,並付諸實踐形成自覺的行為。
6.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四節課教案設計的落實課程標准
本學年,「零起點教學」成了一個熱門話題。所謂「零起點教學」,就是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新一輪課改,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用課程標准來替代原來的教學大綱,要求教師要依據課程標准來實施教學。但現實並不樂觀。雖然新課改已經推進了十二年,很多教師也在不斷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變革,研究性學習、小組活動……等學習方式逐漸被師生們所接受,可多數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研究並不深入,不少教師手邊根本就沒有自己學科的課程標准,「跟著感覺走」的教學依然非常普遍。
教學不基於課程標准,就像火車不在既定的軌道上行駛一樣,不僅會迷失方向,而且容易拔高教學要求,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今天課堂教學中的很多問題與此是有很大關系的。深化課程教學改革,一個核心的要求,是要依據學生身心成長的規律以及學科教育的規律來實施教學,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是落實這一要求的具體體現。
一、課程標準的特點
課程標準是對學生預期學習結果的規定。它有如下特點:
第一,課程標准主要是對學生經過某一學段之後的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而不是對學習內容、知識點的具體規定。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來開展學習活動。全國有不同版本的教材,為這種選擇提供了可能。
第二,課程標准對學習結果所做出的規定,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教師在保證基本要求有效落實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機會。
第三,課程標准沒有規定具體的學習內容和教學順序,它既賦予了教師更大的教學自主權,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教師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執行者,而應該和學生一樣作為主體參與教育過程,課程的生成性成為可能。
之前的教學大綱,「剛性」的要求很鮮明,規定了學科教學的具體內容、順序及其要求。教師必須按照大綱規定的內容、順序和課時進行教學,不能越雷池一步。換句話說,它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限制了教師教什麼,而且還限制了教師怎麼教。
教學大綱的「剛性」要求,對教師的影響是很大的。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教師考慮較多的是「何時能完成教學內容」,而關於「如何完成教學內容」以及「完成的效果如何」卻少有考慮;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許多教師更關注的是教科書中的教學內容,更多的是依據教科書的內容安排教學,至於為何選擇這些內容、如此安排教學順序的原因,教師卻缺少深入的思考;教師習慣於「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比較關注教科書的內容細節以及教學時間的安排,較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課程標准被隆重推出。
課程標准沒有指出具體的教學內容要點,也沒有要求教學順序,更沒有給出具體的教學方法,有的只是教學建議。因此,基於標準的教學,一定不是一種標准化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
二、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
從教學的角度看,實施任何一項新的課程計劃或者政策通常包括三個要素:使用新的教學材料,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的理念。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基於標準的教學也是如此,推出了新的課程標准以及與之配套的教材,推行綜合實踐活動、小組活動等多樣化的教與學的方式,更為重要的是,教學的理念也隨之發生變化。要求教師依據課程標准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來確定學習的內容,明白學生做到什麼程度才能達到課程標准所規定的水平,知道為此需要運用的教學策略、需要建立的評價機制,等等。在教學實踐中,讓教師來適應新的教材、運用新的教學方式都是比較容易的,但轉變教學理念往往很困難。但教師的教學理念不發生改變,很難保證新課程的有效落地。新一輪課改十多年的現實,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最關心的是學科中一個個具體的知識和技能,希望學生能夠記住它,並在需要的時候能夠用它來解決問題。但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最需要教師清楚的是學生達到標准時的具體表現,以及可以通過怎樣的途徑來評價學生是否達到了標准要求的水平。為此,課堂教學的設計需要有新的模式,逆向設計,就是其中被大家所認可的一種模式。
逆向設計是一種面向目標、又確保目標得以實現的設計。該模式主張在教學設計中首先明確學習目標,然後確定針對目標的評價方式,最後再來規劃學習經驗和教學。其核心的步驟如下:
第一步:確定預期的學習目標
開展逆向設計的第一步,就是要思考學習目標是什麼?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應該知道什麼?應該理解什麼或者能夠做什麼?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應該是怎樣的?換句話說,要能夠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比較清晰地明確教學的三維目標。
第二步:確定如何證明學生實現了預期的目標
即教師要在設計教學流程之前,先設計學生的學習評價,以便知道學生通過學習是否達到了學習目標的要求,能夠通過具體的實證資料來說明學生已經實現了預期的學習結果。教學的三維目標,都應該是可以觀察和測量的,都可以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課堂或者課後的作業來進行驗證。因此,測量工具的編制很重要。
傳統的教學不會在教學流程設計之前就關注評價,也不關注課堂上的即時評價,通常是教完了一個單元之後才做一次檢測,以此來判斷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結果。這很不利於課堂教學的落實,也很難起到通過評價改進教學的作用。
第三步:安排教學活動和教學指導
目標明確了,評價的方式也清楚了,教師的教學設計針對性就會更強,就會兼顧目標和評價這兩頭,通過恰當的教學組織,來讓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之所以強調教學觀念的轉變,從基於課程標準的逆向教學設計模式中就可以明白。觀念決定行為,沒有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觀念,就不可能有逆向教學設計這樣的行為。
三、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要實現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需要在課程標準的研讀和評價工具的研製上下功夫。
第一,要會解析課程標准
如前所述,課程標准提出的教學要求通常是一個學段結束的時候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水平,需要教師通過一節節的教學逐漸加以落實。這其實給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將課程標準的要求細化為每一節課具體的學習目標。
為了幫助教師做到這一點,安斯沃斯從技術層面提出了解析課程標準的方法:
1)確定與教學相符合的某一具體內容標准;
2)列出內容標准中的概念和技能,創建知識技能結構圖;
3)分析主要知識技能,確定學生學習的核心要點;
4)用學生能明白的語言,表述實質性的學習問題;
5)依據概念和技能,設計表現性的學習任務;
6)確保標准中的知識技能要求能反映在表現性學習任務中;
7)創建與表現性學習任務相符合的教學綱要;
8)設計學習結果的評分標准或評價量表。
第二,要會設計學習評價
美國評價專家斯蒂金斯認為,任何課堂教學的質量最終都取決於該課堂所運用的評價的質量,如果評價能夠在課堂層面得到良好的運行,那麼學習將會得到極大的改善。「為了確保學生最終實現學習目標,教師在教學前就應該清楚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後的表現是怎樣的。」評價不僅僅是對教學、對學習的判斷,更是促進教學和學習的工具。
學習評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一般性的了解。比如口頭提問,直接談話等等;二是日常性的考查或者考試,比如隨堂小測試、課後測驗、單元測驗、期中或者期末的考試等等;三是開放性的提問,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對一些事件進行分析和判斷等;四是實踐性作業,比如實驗、小製作、課題研究等等。選擇什麼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最基本的一條原則就是看它能否直接評價學習目標中反映的學習結果。
上述的各種評價方法,換一個角度來看,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客觀性的評價,一類是表現性的評價。客觀性的評價大家非常熟悉,不用多說。表現性的評價有四個基本的特徵,分別是建構性、標准性、過程性和真實性,是對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給予的評價。一個最為典型的事例就是跳水比賽,針對這樣一項運動(真實性),我們要觀賞從起跳到落水的全過程(過程性),為此要制定評價的規則(標准性),明確達到某種程度的運動員,可以得到多少分,並根據該運動員在空中重現標准動作的情況(建構性)來加以評判。
第三,要會確定中心問題
教學活動設計的一種關鍵的策略是「圍繞問題」進行的,明確的中心問題可以減少教學活動設計的隨意性,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中心問題通常與這節課的核心知識有關。由此出發可以抓住一節課的核心概念和關鍵技能,也能夠很方便地構建起教學活動的內在框架。
如何確定中心問題?仍然可以從三維目標的角度來思考。有的教學內容,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在學科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它本身就是中心;有的知識雖然在學科中的位置不重要,但這一知識呈現的過程中人們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很有借鑒意義,那麼其中的過程和方法就成為中心;還有的知識,從學科內容組成的角度看並不重要,也少有方法論的意義,但在給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浸潤方面有很重要的價值,那麼它就會成為該領域的中心。
中心問題有兩個方面的功能:它可以成為教學活動的支撐點,引導教學活動的開展,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它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理論、實踐與案例》 李鋒/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