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研究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研究

發布時間:2021-01-26 04:35:46

㈠ 如何對幼兒園教育活動實施有效性進行評價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時代呼喚的是具有創新精神與無窮發展潛力的新人類。集體教學活動又能為幼兒提供多大的發展空間呢?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又能獲得多少發展的可能性呢?這是值得引起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學專家余文森教授說:「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指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幼兒在各方面有收獲、有提高。具體表現: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有效的集體教學是兼顧知識傳授、情感交流、智慧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如何組織合理、有效的集體教學,關於新課程背景下集體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就成為我們教師實施課程改革的切入點。集體教學是集教師、幼兒的活動於一體的活動,其中包含教師的「教」,更重要的是幼兒的「學」。現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集體教學有效性策略進行探究,希望對一線的幼教工作者有所幫助。 一、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現狀分析 1、陳舊的教學觀對教師的影響根深蒂固。 教學觀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對教學的主張,也就是教師對教學目標、過程、對象的認識。目前幼兒園教育仍受傳統陳舊的教學觀的禁錮。 (1)活動目標單 一、不具體。 (2)活動過程乏味,教法單一。 (3)忽視教育對象的主體性。 2、教師對現代教育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頗,走向另一個極端。 在呼喚幼兒園課程改革,強調幼兒主體地位、主動學習的今天,一部分教師把課程改革看作是與傳統的決裂,甚至不少教師產生了一些極端想法,認為:提倡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就是否定了傳統單科教學模式;提倡幼兒自我知識的建構就是否定了教師的講解和示範;提倡幼兒的體驗學習就是幼兒的自我游戲,忽視了教師與幼兒的有效互動。 如何在新《綱要》思想的指導下改變這一現狀,探求適宜幼兒終身發展的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是當前集體教學活動面臨的現實問題。 二、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學准備策略: 教學准備策略主要指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前所要處理的問題解決行為,即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具體說,教師在准備教學時須解決如下問題:目標的確定、材料的准備、教法的選擇等。有效的教學准備策略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師幼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准,在集體教學中一定要先明確教學目標。目標的確立須從幼兒角度出發,涵蓋態度情感、能力、知識經驗多個緯度,必須是可測的、可評價的、具體的、明確的,適宜大部分幼兒最近發展區,是可以共同達到的。 例如:小班科學領域「認識時間」,某教師目標表述:「認識白天黑夜,了解主要特徵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正確區分白天黑夜」。顯然,目標過於單一,僅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略其它能力的發展。結合有效教育目標的標准,可做如下改動:「認識白天黑夜,了解其主要特徵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正確區分白天黑夜,嘗試運用時間詞彙;幫幼兒樹立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准備操作材料 集體教學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應結合活動要求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准備最佳的操作材料,發揮最大效應。 (1)材料的可操作性。集體教學中提供的材料操作性要強,使幼兒願意操作、探索。如:整合活動「有趣的線條」,幼兒可利用線條自由表現,充分體驗創造想像的樂趣。 (2)材料的層次性。同一年齡幼兒發展水平不一致,存在個性、智力、能力上的差異。教師提供的材料要有層次性,使幼兒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進行操作、探索,有效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如中班社會領域《神奇的筷子》,可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易夾的紙團、難度大的黃豆等,不同層次的幼兒可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材料,興趣自然很濃。 (3)材料的豐富性。要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須保證足夠的、豐富的材料供幼兒操作。如:大班科學領域「認識磁鐵」,教師動員家長為幼兒准備磁鐵、木塊、布條、玻璃、塑料等。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其特性,並運用磁鐵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4)材料的多功能性。活動中提供的材料盡可能一物多用。如幼兒常玩的套桶,可作為數數、區分大小、排序的操作材料,如加上數字卡,也可作為認數的材料,充分發揮套桶的作用。 3、選擇適宜的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 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活動的組織形式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效能,為此,要選擇適宜的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 (1)教學方法多樣化。據幼兒年齡特點,採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如游戲法、觀察法等進行教學。如「認識蔬菜」,應通過視覺、觸覺、味覺進行教學,避免單一說教。 (2)組織形式生活化。將抽象的活動生活化,使幼兒輕松習得知識。如小班排序活動,請幼兒用色彩鮮艷的串珠,按大小、顏色、形狀等標准進行排列,製作彩色項鏈。 (3)教學手段現代化。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易幫幼兒釋疑,提高工作效率。如:大班數學活動「目測數群」,傳統的教學幼兒較難理解其意義,通過課件演示,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生動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但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課件演示。我們須抱著「揚棄」的態度,使現代化教育手段和傳統教育教學有機結合,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二)、教學過程的實施策略: 教學過程的實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師為實施教學方案而發生在集體教學活動內外的一系列行為。集體教學行為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管理行為,二是教學行為。 1、管理行為。集體教學的管理行為是為了使教學能順利地進行而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及為了確保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益的活動。 2、教學行為。教學行為包含兩種:一是直接指向目標和內容,可以事先做好准備的行為;二是直接指向幼兒和教學情景,無法事先做好准備的偶發事件。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教學行為應該是: (1)形成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間積極、有效的互動。 A、營造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如大班數學活動《娃娃超市》,教師不作限制,只要求幼兒注意輕拿輕放,愛護玩具。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玩具,主動介紹玩具的玩法……,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是師幼有效互動的前提。 B、注重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幼兒活動,實現真正的師幼互動。 C、注意適時、適度的干預。教師不要過多的干預,盡量讓幼兒自己思考、嘗試解決問題。促進幼兒知識的建構,幫幼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2)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首先要善於觀察、了解幼兒,找出幼兒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其次,對觀察的結果客觀分析,找出適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及時調整教育策略和要求。如:一部分幼兒對於10以內的數量,目測即能說出總數,因此,可隨機調整學習內容「練習按群計數」,落實因人而異的教育。 (三)、教學評價策略: 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指對集體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的系列價值判斷行為,是過程性評價。 1、評價應科學合理。避免採用統一的標准評價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 2、評價應具有針對性。避免在一次活動中不斷出現「不錯」「很好」等詞語。 3、評價應指向教育活動的全過程。 幼兒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課程中不可或卻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

㈡ 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學策略的有效性具體體現在哪

說實話,在「一日生活皆課程」、「游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的大背景下,我們對上課、一節教學活動這種提法已有所避諱,不敢說,說得不理直氣壯,生怕說漏了嘴被人批為「理念落後」。隨著由李季湄、馮曉霞主編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我們發現了這樣一篇文章——馮曉霞的「在集體教學活動中使用《指南》」,具體闡述了集體教學活動可以在幼兒園存在的理論依據。馮教授指出,「集體教學活動」是作為和「一日生活活動」、「活動區活動」相互配合、共同構成幼兒園生活的一類活動存在的,具體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的、班級所有幼兒都參加的教育活動,包括教師預成的和生成的教育活動。
一、集體教學的優勢
1.高效、經濟、公平。
對一些需要學習的基本內容,由一位教師同時組織指導三十位左右幼兒進行學習,可以節省教育成本,提高效益。同時,由於集體教學往往是為全體幼兒提供同樣的學習內容,在一定意義上說,有利於他們接受公平的教育。
2.對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引領性強。
盡管幼兒學習的途徑是多樣化的,日常生活、游戲中的自發學習也是重要的學習,也能幫助幼兒積累經驗,促進發展。但幼兒集體教學的目的性、計劃性更強,因此更容易發揮教學「走在發展前面、引領發展」的功能。
3.系統性強。
具體教學的內容和順序一般是教師根據幼兒學習和發展的規律及教育教學大綱而精心安排的,因此具有較強的系統性,既有利於幼兒循序漸進地學習,也有利於獲得相對系統的經驗。
4.能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集體感。
圍繞統一內容展開的集體教學,有利於師生和同伴之間的交流互動,分享經驗,使同伴之間的差異成為一種資源,大家在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團體生活的樂趣、增強集體感。
二、我國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問題
集體教學以上的優越性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普遍不高,具體體現在:
1.集體教學的功能定位不準確,與日常生活和游戲的關系和聯系不清楚。
2.各領域的教育目標定位不清,核心價值難以體現。
3.幼兒在各領域發展的年齡特徵、學習特點與實際發展水平把握不準,教學目標或高或低,比較空泛,而且重知識技能類目標,輕情感態度類目標。
4.教學內容的「含金量」不大,難易程度不適當;「含金量」較大的內容其教育價值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發掘。
5.教學過程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啟發引導」不足,「灌輸控制」有餘,幼兒多處於被動學習狀態。
6.教學方法單一,與幼兒學習特點不符,或者雖花樣翻新,但華而不實,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習,等等。
三、提高集體教學質量的一個前提:准確定位
集體教學要做什麼事情?
基本定位:教育要走在發展的前面,引領發展。
蘇聯學前知識系統化教學理論把學前兒童的知識經驗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比較簡單的知識和技能,兒童在與成人的日常交往中,在生活、遊玩、參觀、勞動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獲得,自發形成。
第二類知識技能比較復雜,此類知識雖然在幼兒的知識總量中只佔很小一部分,但對其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而且只有經過專門組織的教學才可以掌握。
兒童的重大進步:掌握反映現實生活某一領域的本質聯系和關系的一定知識體系的結果。(即整理第一類與中心概念有關的自發經驗,形成第二類知識網路,及知道事物或現象之間的關系:前因後果、變化)零散的、偶然的知識不具有多大的發展價值,只有以一定方式和結構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才能擴大兒童認識活動的可能性,從本質上改造他們的認知方式。
知識體系有不同的概括程度,幼兒所能掌握的是以表象或初級概念為基礎組織起來的「前學科」體系。
幫助幼兒逐漸形成「前學科」知識體系是幼兒園教學的主要任務。
雖然這一理論更多是解釋認知領域的,但對我們處理集體教學與日常生活、游戲的關系有一定的啟發。
1.區分「兩類經驗」,明確哪些學習經驗可以通過日常生活和游戲自發獲得,哪些需要通過集體教學來獲得。
2.將集體教學置於幼兒園一日生活、游戲等共同組成的經驗體系中,充分考慮與幼兒自發經驗的關系和聯系。
3.明確集體教學的任務重在幫助整理和擴展兒童自發學習所獲得的經驗,使其系統化,達到新的認識水平。
4.精選教學內容,突出核心概念或問題,發揮集體教學「點睛」的作用。
教師可以先問問自己:這個內容可不可以在日常生活或游戲中學習?如果可以,就沒有必要用作集體教學。如果這個內容雖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或游戲中學習,但有些獨特的價值不能體現出來,那麼也可以通過集體教學進行,但教學設計中一定要將這個獨特的價值發掘出來。

四、正確運用《指南》,提高集體教學中的質量
集體教學的適宜性與有效性往往取決於幾個要素的處理:
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內容的選擇
教學方法與策略的運用
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反映而作出的適當調整。
1.可以幫助教師理解各領域教育的核心價值。
《指南》是按照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來表述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目標和教育建議的。在每個領域的開始部分,都用概括的語言簡要說明了該領域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價值、教育要點和特別注意事項。
例如語言領域。
核心價值: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各個領域,也對其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展著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通過語言獲取信息,幼兒的學習逐步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
教育要點: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
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用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的方式讓幼兒過早識字不符合其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
2.幫助教師了解幼兒各領域學習與發展的規律,以確定適宜的教學目標。
前面提到,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是教學目標或高或低,比較空泛。而指南的目標及其在各年齡段的表現既可以成為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的參照,也可以成為推測其即將達到的發展的依據,從而建立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的合理期望。可見,《指南》對教師科學地制定教學活動目標會有很大的幫助。

㈢ 如何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即是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准。 這就意味著,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在組織活動時,教師和幼兒的所有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幼兒參與活動的最終目的,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先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在方向上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起著指導作用,而且對教學過程中的步驟和方式也具有規約的功能。一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正確與否,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意義,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教與學的最佳效果。那麼,一份合理並雙方能達到最佳效果的教學目標應該是怎樣呢?我想,它應該是通過知識、技能的教學培養幼兒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幼兒的素質,通俗的講,就是讓不聰明的孩子變聰明,讓聰明的孩子更加聰 二、制定教學目標時時常出現的問題 許多教師對「如何制定教學目標」缺乏明確的認識,在實際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諸多問題。 問題 一、目標不夠全面:只就學科提出單一技能目標或只有知識與技能、知識與情感態度興趣等方面的目標。 問題 二、活動目標不具體:目標無法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地貫徹與落實,其他教師看後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課老師的教育思路。 問題 三、主語不夠統一:在目標中同時出現教育目標與幼兒發展目標,提法較亂。 問題 四、幼兒能力發展目標較模糊:不能就具體的活動,清晰而明確地陳述幼兒應獲得的某方面、某層面認知策略及能力的發展。 問題 五、幼兒個性、社會性教育目標較籠統:雖然幼兒個性、社會性發展在許多目標中有所體現,但陳述的較為寬泛,多為「培養興趣」「萌發情感」等等。 問題 六、目標缺乏針對性:教師們在借用別人的教材時,照搬照用。 問題 七、先有活動,再制定目標,喪失了目標的在活動過程中的指導性功能。(本末倒置,覺得該活動可以實現哪些目標,就寫上哪個,而不是活動圍繞目標來進行。) 三、如何制定教學目標 (1)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以《綱要》中各領域的目標為指導。《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目標要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中規定的各領域的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制定。要想制定出科學、准確的教學目標,首先要學習綱要內容,理解綱要要求,領會綱要精神,這樣我們制定的目標才不會偏離大方向。 (2)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根據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認識規律,因此制定教學活動目標時要結合本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即幼兒跳一跳能夠得著)」的原理。 同時,教育活動目標的的制定還要遵循幼兒的認識規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認識規律一般為:動作——感知——表象——概念。 (3)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 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時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讀材料、分析材料,對材料所蘊含的意義和對本年齡段幼兒的發展作用有一個比較深層的挖掘和思考。如果教師對教材分析不夠透徹,目標就會出現導向上的錯誤, 同時,還要建立在本班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也就是說,目標的制定要從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認知規律出發。本班孩子的一般實際水平發展到何種程度是我們首先要了解的,而不是照搬現成的教案中所制定的那些目標, (4)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在目標的制定上,我們要做到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像培養習慣、激發情感這些表述都是比較空洞的說法,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本無法抓住,也不可能在一次的教學活動中實現這種目標,所以,我們應細化目標,把每一次活動中能實現的目標表述出來,讓我們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心中有數,有據可依。如本次活動要傳授、激發幼兒那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培養幼兒的哪一種情感都要有較明確的說明,否則教育活動目標表就失去了它的指導作用,使得活動組織起來比較困難。如果只是使用「了解」、「學會」、「掌握」等詞,缺乏質和量的具體規定性,可測性和可比性很差,很難達到教學的效果。 例如,有的老師在進行消防安全教育活動設計時,目標設定為「使幼兒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這是一個不夠明確的教學活動目標。消防安全知識的含義是什麼,哪些屬於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都沒有說明,教學活動中很難去把握。一般的基本消防安全知識包括發現火情時應該撥打119報警,報警時應說出自家的地址、火場逃生的方法、如何撲救初起火災等。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提出教學目標時,教師應當明確提出幼兒掌握具體那種消防知識。 (5)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制定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適應個別需要 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學習經驗和學習能力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制定一個適合全班幼兒水平的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作為班級的教學活動又必須圍繞著一個統一的教學目標進行,那麼我們如何使教學活動目標既有統一要求,又能適應不同幼兒的需要?因此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有一定的彈性。首先要使幼兒明確完成的最低標准,即教學的下限,使他們了解要達到怎樣的水平基本合格。制定最低標准,有助於保證學習者的學習質量,必要時也可規定完成目標的上限,以鼓勵學有餘力的幼兒精益求精,使他們的學習潛力得以充分發揮。 (6)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注意各領域目標之間的整合 幼兒園的教育目的是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整合性的活動,一次活動中有五大領域相互滲透,那麼它的教學目標也不是孤立的,它應該成為一系列教學目標群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其他教學目標的相互聯系。 (7)幼兒園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因時因地 由於地域的不同,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民族風俗文化、動植物都有很大的不同。教育目標要根據本地的氣候與文化資源來制定。不能簡單的跟隨教材。 若想制定科學的、合理的教學目標並非易事,但我們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就是要豐富自己的理論基礎,其次是要找出自己在目標制定中存在的問題,然後通過教研、請教、反思等多種形式,分析大量優秀案例,尋找制定目標的規律,通過大量的變式練習,將他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教學技能,從而使教學目標真正能體現教育總目標,並真正能落實於教學活動各環節之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四、目標的表述 目標最終將以文本方式呈現,體現著我們對於目標的整體思考,也直接反映出我們的教育觀念。准確的目標表述,對於整個活動的設計和展開有著舉足輕重的引領作用,是設計者對於活動價值的思考與把握。因此,制定目標的確需要「咬文嚼字」,力求用隻字片語將我們心中的目標精準到位地加以表述。 對目標進行表述,也就是將目標寫下來,落實到文字上,落實到紙上,怎麼寫,才算寫的最好呢?基本要求就是簡練、准確、到位。 (1)表述的方式 首先,我們先介紹一下寫的方法。即表述的方法。 目前,對於教學目標的表述方式有兩種,一是把教師作為主體,也就是我們在專家著作中看到的名詞「教師主語」。它是從教師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標。如:「使幼兒掌握…知識」、「教會幼兒…技能」、「培養幼兒…能力(習慣)二是把幼兒作為主體,即「幼兒主語」,它是從幼兒學習的角度提出的目標。如:「能夠… …」「學會… …」「懂得… …」,

㈣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有哪些

1、首先要了解此次集體活動所針對的幼兒年齡段以及這一年齡段的領域目標;專
2、進行課前備課,了解屬授課班級幼兒的發展情況,制定適宜的活動目標(70%的幼兒掌握活動內容);
3、根據對幼兒的了解,確定活動的重點、難點;5、根據目標、重難點設計活動過程,遵循的原則:以游戲為主完成目標,解決難點;6、根據活動需要准備充足的材料,如:音頻、視頻、圖片、可操作的材料等。

㈤ 如何提高幼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英盛觀察在復目前幼兒園制普遍存在較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集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仍佔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國幼兒園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難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了發展。

㈥ 如何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廣大幼兒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教師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以及擔任教研員後的學習與研究,我對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選擇好教材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喜歡」「探索」等詞彙。如「手印螃蟹」的活動目標是體驗用手掌印畫螃蟹貝殼,嘗試運用畫的方式來表現螃蟹的不同動態;使幼兒樂意介紹自己的作品,能獨立創編有趣的故事情節。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和探索。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 首先,教師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活動中,教師提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對此能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當的問題,能引導幼兒迅速進入活動的主題,節約達到教學目的的時間。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㈦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什麼見解

在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較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集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仍佔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國幼兒園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難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了發展。那麼,在幼兒園我們又怎樣確保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孩子得到進步和發展呢?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來思考,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考慮: 關鍵詞: 幼兒園 集體教學 有效性 一、選擇好教材,保證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實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嘗試」「探索」等詞彙。如:「有趣的想像旅行」的活動目標是感受大自然的奇景,進行大膽想像,創造性地表現想像旅行的情景;藉助音樂的旋律變化,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圖形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像,並用油水分離的方法展現出來;在想像、創作、展現過程中,體驗美術的樂趣。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把握環節的設計,確保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落實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很關鍵,好的問題設計能夠 有效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教師提問得當,對幼兒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設計恰當的問題是落實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點,教師提問的策略,看似簡單的環節,其實卻暗含著深厚的指導和教學作用。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和掌握提問的技巧,克服無目的的、支離破碎的「滿堂問」,以達到啟迪幼兒思維,發展幼兒能力的目的。首先,提問的語言有吸引力,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教師的提問通常面對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個性不同,所以有些問題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簡單,而對另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復雜。另外,教師也不可能讓每一個幼兒回答每一個問題,因此,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准確把握幼兒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使每個幼兒都樂於主動的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如:針對謹慎、顧慮多,反復思量後才作答的幼兒,我們要採取先鼓勵,後提問的方法;針對活動中積極主動、有問必答的幼兒,我們除了加大問題難度以外,還請她們深入思考,做總結性發言;針對膽怯不願當眾表達的幼兒,我們應適當降低問題難度,幫他們建立自信,並想辦法多設計討論環節,使這樣的孩子也能暢所欲言。 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首先,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這個活動中,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如:你喜歡去哪玩?為什麼?孩子有自己親身的體驗,會說出許多喜歡的理由。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如「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喜歡誰,為什麼?」「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會怎麼辦?」等等。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提問就是有效的教,教師應樹立「為促進幼兒思考而提問」的觀念,對同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從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這兩個角度出發,精心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努力汲取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系統學習現代化生成課程、支架教學等教學理論,以便在教學中能夠靈活地運用,使教學更具彈性。並且,教師在設計問題和選取提問方式的時候,應盡量考慮幼兒能出現的各種反應,以及具體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提問更具有效性。 五、採取有效的回應,保證集體教學

㈧ 反思:如何開展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有效性

南湖學校開展集體大排練為「六一」熱身
【字體:大 中 小】
發布時間: 2018-05-25 來源:南內湖學容校 作者: 唐雪雯 劉廣星 茹婉婉 徐琰
為了讓全校學生過一個快樂的「六一」兒童節,在「六一」兒童節到來前夕,南湖學校各班積極謀劃,准備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
為檢驗各班訓練效果,5月24日下午,該校舉辦了集體大排練活動。參加排練的節目有歌曲、舞蹈、相聲、小品、樂器、籃球技藝等,絕大部分節目都是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

㈨ 論文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有效性研究 有何創新點

教學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的環節之一。然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問題設計的不是很合理,比如常常會出現「想不想」「好不好」」行不行「等無效問題,我認為我們要提高問題設計的質量,發揮有效問題的價值,避免無效問題出現的頻率。
正文:
一、問題有效性的含義
俗話說的好,「有見才有識」,我認為「有問才有啟,有啟才有發」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問題的提出是教師與幼兒之間溝通的橋梁』問題提問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孩子觀察探索的方向,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問題的設計是一門藝術,是幼兒教師必不可少的專業技能,孩子對活動感興趣的關鍵在於教師的引導「好的問題,就好象一顆石子投向一個平靜的湖面,能激起幼兒思維的浪花。」
提問,從廣義上是指一切有詢問形式或詢問功能的句子或教學內容。教師提問則是教學提示或「傳遞所學內容的刺激以及幼兒做什麼如何做的提示」,從而達到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有效性,也就是引導。是指通過教學活動,使幼兒思維想像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教師提出有效問題的策略
1.教學活動的選擇要從孩子的生活出發,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問題的設計能夠引起耗子的注意,引起孩子的感興趣,使師幼之間有一個共鳴,讓孩子融入你的活動中來。
2.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按層次提問。
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預設提問,考慮到細節,要准確把握目標的指向性,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的提出深度不同的問題,對接受能力強的幼兒可合理「提高」問題的難度,使其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對接受能力一般的幼兒可逐步「升級」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對相對比較弱的幼兒可適當「降低」,以幫助自信提高學習興趣[1]。
3.提問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通俗易懂是幼兒容易掌握
從學習活動整體上看,教師要科學的設計具有一定梯度的問題不僅要設計好單個問題,更要精心設計問題的序列。幼兒回答正確後,再逐步加深。最後達到預期目標。
4.提問時要講究語言藝術、注意語氣
在集體教學時教師的語言至關重要,首先教師的提問要有科學性、准確性,以免造成幼兒理解錯誤或理解困境。其次,教師要更少的問題,避免課堂問題過多、過濫,「為提問而提問」。再次,教師提問的態度要誠懇,語言要准確,語氣要親切,談話氛圍要輕松和諧。
5.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值得幼兒積極去思考,具有價值性。
教師應多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如「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喜歡誰?為什麼?」「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會怎麼辦?」等這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的問題,幼兒不但要理解故事,而且要將理解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因此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三、我在集體教學中提問的現狀
以科學領域活動《有趣的味道》為例,我在選擇教學活動和設計活動流程的過程中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孩子的發展水平,再導入的部分我讓孩子們品嘗各種味道的食物,為整個活動的進展提供一個鋪墊,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
在開始的部分,我通過讓孩子們嘗一嘗——說一說——試一試等環節讓孩子們體驗味道的不同,但是在問題的設計上往往會出現無效性的問題比如說你想不想試一試呢,你覺得好不好等沒有質量的問題,在師幼互動的環節上,對於孩子的回答不能夠深層次的引導,出現表面化的現象。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展孩子的視野,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抓住每個孩子的教育契機,根據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因材設計有效的問題,引領孩子在有效問題的帶領下、有限的時間內暢游在五彩繽紛的世界中。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