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實現創新教學
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實現創新教學
信息技術即所謂計算機網路技術是現代技術的基礎與核心,是現代信息社會的主要技術之一,它已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對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正在並將繼續改變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式,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知識經濟的日益崛起,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都在積極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革新教育,信息技術已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手段在基礎教育中被廣泛的利用和開發,為當今教育開辟了新的天地。它沖擊了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推動了教學手段和方式的變革。在教學改革的大潮推動下,信息技術逐步走入了小學英語課堂,它讓學生目觀其行,耳聞其聲,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想像力,使教學直觀形象化,多元立體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現情境,激發情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形成學習動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主體保持濃厚的興趣,使之在最佳的狀態下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從而能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發展。新的英語課程標准強調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過去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是「一統式」,教學通常在課堂中進行,課堂教學顯得單凋枯燥,教師面對的是全班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缺少雙向的溝通,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能模擬模擬、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使圖像、動畫、聲音、視頻有機融合,創設出豐富多彩,活潑融洽的教學情境,把生活的實景搬上課堂,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產生情感體驗,使小學英語教學更為形象、生動、逼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形成樂學、愛學、會學,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如在教學動物單詞時,如果按照傳統教學帶領學生拼讀就難免枯燥,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製作動畫課件,在學生面前展示出動物園的畫面,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鮮活的動物園場景,變學生的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並加入不同聲音,讓學生先聽聲音猜動物,繼而呈現動物,再打出單詞,最後讓學生親自操作電腦畫幾只小動物,邊畫邊念。這一動畫情景的創設,使抽象、枯燥的單詞具體化,形象化了,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 充分利用現有網路資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體現在教學結構的精心設計上,教學結構的作用,在於把學生的認識結構和教材的知識結構巧妙地結合成有機的統一體。教學結構與教學過程的完美設計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因此,要精心設計符合英語學科特點,有利於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結構,就必須博採眾家之長。平時大量搜集與教學有關的資料,盡量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存到計算機的硬碟上,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訪問計算機上的資源,瀏覽到這些內容。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英語知識,而且也使學生開闊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利用一些現有軟體或自製課件上的典型習題,讓學生在計算機上練習,從而改變一下學生的做習題方式,給學生學習增添一些新鮮感。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有利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利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有利於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計算機具有很強的人機對話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計算機是實現自學的一種有利工具,也是學生學習的老師。所以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有利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大膽進行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種實踐中,學生可以品嘗到學習的艱辛與樂趣,同時磨煉意志、培養興趣和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完「問路」課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計算機上設計一條由自己家到肯德基店的路線圖,並根據所示畫面內容做一段對話練習。這樣就避免了課堂上學生總是處於盲目被動地聽、答、背、做的地位現象,老師的立足點應放在如何為學生在書本與實踐之間「搭橋」的方法上。
四、運用信息技術,增大教學容量,優化教學過程
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老師在一堂課中要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書寫各種單詞、重點對話、句式,教學起來相當的繁鎖、費力、耗時。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前將所需板書、板畫、作業等內容製成課件,在教學中展示出來,就節省了課堂板書的時間,能在相同的40分鍾內,呈現更多的知識,既清楚又規范,圖文並茂,又開闊了學生視野,擴大了課堂信息容量,從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輕輕鬆鬆學到更多的知識。除此之外,學生還可利用計算機直接上網查找自己所需內容,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網址,在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查詢、思考、協作、交流,最後形成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充分利用網路給他們提供的新資源。學生也可將有用的資源傳輸給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學習。
時代在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將日益突出。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落後了,要使教學跟上世紀的步伐,必須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它是搞好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擺脫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突跛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學生主體地位體現更充分,學生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參與者。作為新世紀的英語教師有義務不斷探索,製作出各種新穎、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我相信,現代信息技術在今後教學中的前景會更加燦爛。
⑵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
歷史的車輪已駛入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網路已經成為人類最重要的工具,它對學校教育的影響是巨大而且深遠的,有人在對教育發展史進行了深入分析後,得出一個結論:教育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會帶來教育方法和學習方式的革命性的變革。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近年來,我校一直在積極推動和促進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工作中的開發和應用,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對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過程,高效益地造就出一大批適應社會需求的現代化人才進行探索。在我校,運用網路技術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識不斷增強,在常規教學活動中廣泛使用網路技術,這已經成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同時也為教學改革開辟了新的天地。網路運用於教育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化的學習已成為一種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網路提高教學效益,促進學生發展是廣大教師實踐的需要。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新課改要在全新的理念指導下進行實踐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運用現代手段構建現代化的課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隊伍建設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學效果的命脈。
一、利用網路資源優勢開展理論學習,樹立新觀念,指導新實踐。
當前新形勢下的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教育和幫助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也是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因此,我們加大了信息技術資源的投入,進行了信息技術與學習活動的整合,擴充了學習資源。
從2000年以來,我校充分發揮"僑牌"作用,多次爭取華僑對學校信息技術教育設備的投入。華僑先後慷慨捐資100餘萬元,建起了具有前瞻性的、現代化信息技術設備和網路平台。我們充分利用現代化網路平台開展教師理論與業務學習,學校制定了教職工的教育理論學習計劃,建立了教師學習網頁,開辟了理論前沿、校長信息、教海探幽、科研培訓、校內示範、一試身手等欄目。"理論前沿"欄目匯集了新課程通識學習的理論文章供教師學習;"校長信息"欄目匯集了由校長推薦的學習信息;"一試身手"為互動欄目,即將你學習後的感受及疑問以論壇的形式進行交流……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有助於在教育實踐中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轉變,教育方法上應向學生為主體的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師才會有全新的教育實踐行為。
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以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高信息時代的來臨,使以計算機網路與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結合越來越密切,信息科技教育已成為學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廣泛應用成為促進教學改革
⑶ 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課程要努力創造條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擺在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探討在教學中的實踐方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創設探索性的問題情境能觸發學生思維的興奮,引發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欲,調動學生的探索創新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教師要善於從舊知識中挖掘新知,從已學知識中提出新問題。
新的知識常帶有新奇或能引出新奇的內容,學生對新奇的內容通常感到新鮮、有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積極探索,敢想敢做,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介紹畫圖的「工具箱」時,我首先給學生講解示範了「鉛筆」和「橡皮」的使用方法,接著設計的教學任務是:以某個傳統節日為主題,創作一份作品。學生興趣濃厚,很多學生的作品製作得很美觀,而且大部分的學生作品都能清晰地反映主題。有的反映的是中秋節在月下賞月的情景,有的作品反映的是過新年看花市的場面,有的作品呈現的是端午節劃龍舟的景象。但其中一些學生創作的作品畫面反映的主題比較模糊,看不出作者想圍繞畫面上的圖像表達哪個傳統節日。隨後我給學生提出了新問題:怎樣在作品的適當位置添加相應的文字說明,解釋所畫畫面上的內容。緊接著我讓學生嘗試使用「工具箱」里的「文字」工具,給自己的作品添加相應的文字說明。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很快,大部分學生學會了有關「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拖動文本框、設置字體、字型大小、字形、顏色等內容。在他們修改作品的過程中,他們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有的學生加入橫排的文本框,輸入橫排文本內容,有的學生把文本框里的文本方向改變,配合所畫圖像的排版,有的學生甚至在文本框里還輸入了詩詞內容,配合表達的主題。
實踐證明: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生的思維就會變得活躍,就會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強烈動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提出的問題要貼近學生、引發求知興趣,激起學生的探索和創造慾望,從而激發創新意識。
我在講修飾PowerPoint幻燈片時,設計了學生十分感興趣的學習任務:製作自己的個人簡介,要求有藝術字標題以及圖文混排結構。在製作作品時,學生們的情緒十分高漲,交上來展示的作品各有特色。有的把自己的姓名作為藝術字標題,旁邊配有學生本人的相片;有的把自己的各科考試成績輸入到文本框內,用藝術字標題註明是哪一次考試的成績;有的把自己寫的短文作為文本框的內容,短文題目則用藝術字標題製作;甚至有學生用「畫圖」程序畫了自畫像當成圖片插入到幻燈片中,然後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文本框內輸入。當在全班展示優秀作品時,看到別的學生設計的富有想像、各有特色的個人簡介,學生學習製作幻燈片的興趣更濃了,下了課還有不少學生圍著我,要我重新布置學習任務──製作自己的個人簡介,他們還向我保證,這一次一定會做得更好。可見,提出貼近學生實際的問題,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參與性,讓學生以自己的能力來創造,也就是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學習興趣能成為求知的向導,而這種帶有感情色彩的意象活動能成為一種內驅力,繼而可使它們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並導致創新意識的萌發。
二、引導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精選一些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任務,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聯想、分析,以提出多種多樣的假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積極的思考。
教育家贊科夫認為「教學中一旦觸發學生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我在講《在幻燈片中插入超級鏈接》一節時,給學生展示了一份簡介廣州旅遊新八景的幻燈片文件,對學生說,你們想看哪一個景點的介紹,老師可以打開一張相應的幻燈片。學生看到老師把指針放在景點標題上輕輕點擊一下,就打開相應的幻燈片,個個都興致勃勃,學習的慾望被激發了,有幾個還沒等我布置任務,就嚷著要動手操作了。我接著把插入超級鏈接的操作示範了一遍,隨後提出了作為討論的問題──能否把圖片作為超級鏈接的對象?能否把某個圖形作為超級鏈接的對象?在學生實際操作時,我點撥學生注意觀察超級鏈接窗口中鏈接對象的位置。當學生會正確選擇超級鏈接對象的位置時,我又提問學生:插入超級鏈接窗口中有個「新建文檔」按鈕,它的作用是什麼呢?插入超級鏈接窗口中還有個「電子郵件地址」按鈕,它的作用又是什麼?學生原本沒留意有這么兩個「按鈕」,我就鼓勵學生去單擊這兩個按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鏈接到新建文檔以及鏈接到某個電子郵件地址的區別。最後,我向學生布置了學習任務,把最感興趣的幻燈片鏈接到老師提供的電子郵件地址,結果很多學生都能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幻燈片鏈接到老師提供的電子郵件地址。
實踐表明:教師若能正確引導,點撥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並積極思考問題,學會多方面地設想與分析,也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鼓勵自主實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主實踐,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從某一任務出發,採用自己獨特的辦法解決問題,而不絕對服從教師或者教師提供的標准材料。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規律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好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形式、方法等。
例如,我在講「電子郵件的收發」一節時,把所有關於電子郵件的收發所涉及的知識問題,做成網頁的形式,在課堂上發給學生,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點擊相應的鏈接,打開相應的具體文件並通過閱讀其中的相關內容,加深對問題的了解。如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在網上申請一個郵箱地址,他可以點擊「申請郵箱地址」鏈接,還有的學生不知道哪些網站可申請到免費郵箱,他可以點擊「提供免費郵箱網站」鏈接,查閱相關的信息。在這一節的學習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實踐,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實踐,既學習新知,又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實踐證明:豐富的體驗和經驗是創新的基礎,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是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的。
四、實施分層教學,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
在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上,由於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學習效果差異大,如果對他們提出同樣的要求,難免會使差異越來越大,因此教師在對學生有一定的統一要求的基礎上(如簡單的操作、基礎知識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積極引導他們在信息技術課上的個性發展和創新。
我在新生剛入學的時期,就針對是否接觸過計算機,掌握了哪些操作技能,學過哪些軟體,接觸過哪些軟體,家裡是否有計算機,能否上網等問題在學生中做過詳細調查,然後根據調查的結果,把學生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在具體的教學中,根據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實施分層教學,使各類學生都能接受,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潛能,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設置幻燈片背景時,我給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對高層次的學生提出要「熟練掌握利用『應用設計模板』更改幻燈片背景,以及會根據幻燈片主題的需要自行設置幻燈片的背景」;中等層次的學生要求「掌握利用『應用設計模板』更改幻燈片背景和設置幻燈片背景的顏色、過渡和紋理等特殊填充效果」;低層次的學生只要求他們「能利用『應用設計模板』更改幻燈片背景和設置幻燈片背景的顏色」。
又如在學習「在幻燈片中進行文字編輯與排版」時,講解完對文字進行修飾的方法後,布置學生的學習任務,重點指導中、低層次的學生如何在幻燈片中設置出錯落有序、富於變化的版式,通過設置出漂亮的版面,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而對高層次的學生要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進一步發揮創造潛能,製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實踐證明:實施分層教學,可以在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的同時,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五、營造自由空間,提供學生的創造環境
教師應當為每個學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間,讓學生大膽的創作、想像。學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對學習內容自主選擇的自由,也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的關鍵。
我在講解使用PowerPoint製作幻燈片章節的時候,在練習中讓學生利用PowerPoint製作一張精美的「明信片」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大部分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性很高,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製作的「明信片」形式多樣,涌現了不少富有創意的電子作品。有介紹名勝景點的「明信片」,有介紹名人的「明信片」,有介紹動物的「明信片」,甚至還有介紹明星、介紹自己的「明信片」。學生的這個創作過程,不僅是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培養他們創新能力的過程。
實踐表明: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和寬松的環境,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敢創造,同時迸發出創造思想的火花。
中學時期是學生思想最活躍,參與意識最強,最富想像力的時期,因此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佳時期。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改變課堂教學主宰者和知識灌輸者的角色,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協調者和促進者的角色,善於從教學的點點滴滴中尋找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立腳點,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從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⑷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課程要努力創造條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著重結果輕過程的嚴重傾向,阻礙學生的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現在課堂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興趣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石。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時,認識就快;而毫無興趣時,認識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當然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大量的調查表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但是這種興趣卻只是對「電腦」本身的興趣,他們的目的在於——玩游戲、上網等,而對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枯燥無味。因此,就出現了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卻不喜歡信息技術老師的現象,當然原因只有一個:老師不允許他們玩游戲、上網。
針對這種教學現象,我認為教師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等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引導學生,使其對「電腦」的興趣發展為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以精彩的課堂「引入」。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課成功的基礎,因此每節課的開始,教師的「導」是很關鍵的,是一節課的開場白,既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
文字編輯是中小學信息技術課中最主要的內容之一,然而不少學生認為,文字編輯不就是「打字」嘛?只要會輸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連簡單的插入、刪除還沒有學會的學生也覺得它「沒意思」。為了使他們感興趣,我在上「文字編輯」這節課時,從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特殊的紙」,用作練習本入手,引入本節課的內容,這種「特殊的紙」具有容量大、易修改,無污染等特點,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如手機簡訊、商務通、電腦等,使學生在體會信息技術對人類日常生活深刻影響的同時,感受到文字輸入的重要性,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精心設計教學任務。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實踐也證明,學生如果對所學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便會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強迫學變為自覺學,心情會變得愉快,進而使注意力變得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像力變得豐富,創造思維更加活躍,從而保持昂奮的學習勁頭。作為信息技術學科,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學生本來就有濃厚的興趣。為了保持這種興趣,我們更應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任務設計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好的任務,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錄入文字、修改文字一般是學生不在意甚至不感興趣的事。為了使他們掌握這部分內容,我設計了一個小任務:讓學生輸入一段題目為「我的愛好」的小作文,內容可圍繞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這樣學生在饒有興趣地完成任務的同時,不僅掌握了錄入文字的基本規則,而且學會了修改文字的技巧。
——講解內容少而精。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量上少講,把大量時間留給學生去自學、去思考;在質上精講,排除學生已經掌握的和通過自己能理解並掌握的知識。重在教學中給學生點明問題的關鍵,以鍛煉其獨立探討問題的思維能力。
比如,教學《塊操作》時,只詳細講解「塊移動」的操作步驟,至於「塊復制」和「塊刪除」這兩部分的內容,可讓學生自己去研究並掌握其操作步驟。
——運用「羅森塔爾效應」。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就應充分運用「羅森塔爾效應」這一行之有效的理論。一個人創新能力的發揮離不開自信,自信是實現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對學生恰如其分的鼓勵,會使學生滿懷希望和自信心,使興趣從外在因素向內在因素轉化,從而鞏固興趣。
例如,在每堂課即將結束時,進行作品展示。當自己的作品出現在投影儀或網路上時,學生們將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勵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電腦繪畫是在傳統繪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繪畫藝術。一方面,它繼承了傳統繪畫藝術的基本特點,如構圖、造型、著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傳統繪畫藝術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如它的方便易用、新穎獨特以及效果的豐富多樣等。因而,電腦繪畫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電腦繪畫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培養獨特的創意都具有重要意義。
畫圖是Windows中自帶的一個小程序。通過教學與研究發現,如果教師站在思維發展的高度講授畫圖程序,便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計算機可以在短時間內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生動的表象,並通過實際操作將這些表象外化,為學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教學生用畫筆工具繪制圖形和線條,並讓學生練習這些基本圖形和線條的各種變化畫法。學生通過利用軟體中的矩形、圓形、多邊形等工具親自動手操作,畫出了形態各異的基本圖形的變形,在腦子里逐漸形成這種圖形的表象,從而積累了創作的素材。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這一事件本身並不見得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形象思維的能力,關鍵還要取決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全面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便成了教師頗費思量的事情。因此,要想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教師必須有意識地、能動地駕馭課堂,給予學生恰當地點撥與適時地指導,才能使他們真正開闊視野,提高動手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如:講解「復制圖形」這一課時,可以給學生幾分鍾時間,讓他們預先動手操作並思考復制有哪些作用。通過認真思考,同學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比如:利用復制功能可以輕易地畫出汽車四個大小一樣的輪子;可以畫小動物兩只完全一樣的眼睛;可以畫許多美麗的花朵等等。在綜合了同學們的答案後,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總結了復制的用途:可以節省時間;可以輕而易舉地畫出一樣的圖形;可以避免失誤、精確度高。
通過採取這種方式,學生自覺地根據老師的提問與講解,調動頭腦中已有的表象,將曾經學過的知識與新學內容聯系起來,畫出了汽車、花叢、樹林、圓的運動軌跡等許多充滿童趣的作品。由於同學們真正開動了腦筋積極思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的同學甚至提出了利用圖形翻轉技術畫對稱圖形的想法,從而迸發了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因為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問題是缺少一把打開這座神秘宮殿的鑰匙。相信學生是發展創造力的「興奮劑」。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驅使學生向無數次的成功前進。
⑸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們如何做到創新和創造
靈活使用教,改造教材,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根據學生的情況,教材結合生活中的信息技術。教學一旦脫離的學生的實際,就無從談創新和創造了。
⑹ 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現在,北京的信息技術教育正在紅紅火火地各地開展,為了培養具有「信息素質」的新一代的建設人才,我們的信息技術課程該怎麼教呢?通過信息技術課要使學生掌握什麼知識呢?培養他們什麼能力呢?對此,我認為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為什麼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首先,信息技術課不同於其它學科,它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為計算機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種軟體的基礎上,從這一點上講,信息技術教學其實就是在教學生如何使用這些軟體。而各種各樣的軟體涵蓋了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同時新的軟體也以驚人的速度層出不窮,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就不可能使學生掌握每一種軟體的使用,這就使我聯想到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應當培養學生舉一反三、不斷探索、具備創新精神的能力。
其次,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不僅只程序設計,而更應該多的是要與其它學科的整合,而在此過程中則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及他們的認知水平,在小學階段傳授計算機的各種編程語言是不合適的。第一,他們所具備的舊知水平還不具備學習計算機程序。第二,他們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達到程序設計所需的水平,在小學階段教程序很容易使學生對計算機失去興趣,當然,也可以在小學階段給孩子一些適當的、簡單的、應用性強的、符合小學生興趣愛好、實用的編程軟體。通過對這些軟體(比如文字處理軟體,繪圖軟體、多媒體軟體、LOGO等)的教學,可以很好地整合其它學科,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其它學科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是指以創新人格的培養為核心,以創新思維的激發為實施手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基本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為主要特徵的素質教育。那麼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創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應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於學生積極參與,由於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重視,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接受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藉助學生積極參與以促進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不單是上好一節課,而是怎樣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即獲得知識的方法交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學生思維來獲得新的知識。在創新教育體系中,師生關系將進一步朝著教學相長的方向轉化和深化。
(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營造有利於創新的教學環境,這包括教學心理和信息技術教學環境的營造,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教師要善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歡迎學生與自己討論要給予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具有創新的意識。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某個學生提出了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只是簡單的否定學生,而應引導學生審視其觀點,並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做可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進行獨立學習及創新的自信心,使之與創新思維處於活躍狀態。
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創設創新教育的大環境,使之與創新能力培養相適應,信息技術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式的教學體系,教師要注意計算機發展的最新動態並把它及時地反映在平時的教學之中,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其教學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從校內擴展到校外,要加強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滲透,將計算機巧妙地用於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加強學科創新能力之間的有效遷移,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創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各學科教學之間應加強聯系與合作,使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整體提高的目的。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潛力,學校要採取措施構建創新的教育環境。如在校內組織網頁製作比賽,對學生的創新成就進行獎勵,並將優秀作品在網路上交流。這不僅為學生提供自主性、首創性和個性化表現的機會,還可在校園中形成濃郁的崇尚創新、尊重創新人才的氛圍。
(三)、激發創新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機,這樣思維活動得以啟動運行,獲得信息,檢查信息,使自己的知識水平由量變到質變,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因此信息技術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
①目標激活:目標是一個人奮斗的歸宿,只有目標明確才會爭取目標的實現。針對實際確立目標,激勵學生拼搏進取,自覺地朝著預定的目標不懈的努力追求。於是我採用遠景目標與近景目標相結合的方法:遠景,告訴學生社會的變革,計算機將逐步成為全社會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而是不會使用計算機,讓學生從認識上領悟學習計算機的迫切性。近景,上課開始,展示目標,在課堂上不斷創設情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投入參加學習,激發進取心。
②競賽激活:爭強好勝,使學生對競賽性的活動很樂意參加,因此,對子五筆字型練習這一節,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針對這一現象,利用好恰當的契機,組織一次漢字錄入競賽,利用計算機本身的考試軟體進行競賽,人人上機,看誰的速度快,這樣一來,你追我趕,促進了鍵盤操作及漢字錄入的熟練程度,有助於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敢於冒險挑戰的精神。
2、靈活結合教材、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信息技術課程是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慾望不同,在教學中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並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
在進行課程綜合設計時,教師要充分挖掘培養與訓練創新能力方面的內容,提出恰當的信息技術綜合設計課題,這些課題應滿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適當難度;二要在教和學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綜合設計中要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總之,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創造教育的因素,大膽地讓學生自由發揮,挖掘其潛在的創造因子。依據教材改革課堂結構,優化教學設計,以先進理論來展現全新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創造思維與個性長足進步,從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探索出「創新」教育的嶄新天地。
⑺ 如何創新信息技術的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它已經越來越多的被教師使用到教學中來。並且在逐步地改變著我們的教育方式、學習方式乃至思維方式。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課程整合,是在新課程實踐中,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和課程內容有機融合,以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這也是我們追求信息化教學的理想過程。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它能夠把各種網路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之中,為我們呈現出一份視覺盛宴。而如同傳統教育中教師在上課時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信息技術正越來越多的被教師使用到數學教學的課堂中來。目前,教師最主要的任務不是開發軟體,而是應用現有的軟體把計算機的各種優勢發揮出來,進行數學的學科教學。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優化課堂提高效率正文一、導入部分使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新課伊始,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導入,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直觀的、符合生活實際的場景中,激發學生對新課的求知慾,使新課的呈現更富有吸引力。例如: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上,師傅給三個徒弟分餅的過程,師傅分別給三個徒弟分了一張餅的1/4,2/8,4/16,八戒提出不公平,從而引入新課。教師抓住時機,提示課題。再放手讓學生探討,這是以前沒學過的內容,學生正在興奮的時候,學習新知,順利地把新知接受了下來,解決了由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忙而不亂,既發散又有重點。這種情境的創設調節了學生緊張疲勞的心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培養了學生探究創新的意識,同時豐富老師的教學手段。師生互動,共同體驗生活中的數學這一思路。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形式的整合目前我們學校的教學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即學生在校集中授課,受教學時間的統一限制。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化整合數學學科教學應該增加新的教學形式。基於這一思考,我們有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第八冊《十進制計數法》、《數的產生》時,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我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電腦多媒體網路信息領域,利用網路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交互強等特性,促進教育制度的革新,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當前與時代的發展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相比,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改革現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信息環境下的學習要求,看來是刻不容緩。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節課時,我們安排了課堂練習。練習中,計算機將正確、錯誤的評價以及提示、指導、建議等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的不同解題過程,通過網路在屏幕顯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僅使學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加深學習體驗,而且教師也可從中獲得教學反饋信息,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使教學過程向教學目標靠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
⑻ 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
一、更新觀念,培養創新思維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進一步轉變,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於學生積極參與,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了重視,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接受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藉助學生積極參與以促進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不單是上好一節課,而是怎樣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即獲得知識的方法)交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學生思維來獲得新的知識。讓教師充分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知識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
從明確素質教育核心問題,明確以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創造能力作為教學目標這樣的目標出發,首先要從「教」這一環節入手,提高教師素質,更新教學觀念,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良好求知慾望;其次要從「學」這一環節入手,從學的角度出發,用學生的眼光研究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真正作到「想學生所想」。例如:在學校信息技術課時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實行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其實這是一種錯誤教學方法,多數學生並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內容,只是記住了命令格式及相關內容,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去操作計算機,如何去學習知識,面對計算機,還是不會操作。我覺得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利用計算機優勢,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利於學生理解吸收角度出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像力,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操作機會,這樣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裡,教師更應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從而起組織、引導、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這樣就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對其它學科的學習起協調、促進作用,為未來的高層次創造活動打下良好的堅實基礎。
二、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先導,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機,這樣思維活動得以啟動運行,獲得信息,檢驗信息,使自己的知識水平由量變到質變,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因此,只有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在學習中逐步培養創新的意識。
1、明確目標,激勵學習。目標是一人奮斗的歸宿,只有目標明確才會爭取目標的實現。針對實際確立目標,激勵學生拼搏進取,自覺地朝著預定的目標不懈的努力追求。例如: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採用長遠目標與學習目標相結合的方法,告訴學生社會的變革,計算機將逐步成為全社會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而是不會使用計算機,讓學生從認識上領悟學習計算機的迫切性。同時,信息技術課堂上,展示學習的目標,在課堂上不斷創設情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投入參加學習,激發進取心。
2、運用競賽,樂於學習。由於小學生年齡的特點之一是爭強好勝,所以使小學生對競賽性的活動很樂意參加,因此,對於文字輸入練習這一節,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針對這一現象,利用好恰當的契機,組織一次文字錄入競賽,利用計算機本身的練習軟體進行競賽,人人上機,看誰的速度快,這樣一來,你追我趕,促進了鍵盤操作及文字錄入的熟練程度,有助於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敢於冒險挑戰的精神。
三、結合教材,培養創新能力
計算機課程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結合生活實際,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1、創設條件,調動積極性。只有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時,他們才能自由思考,才有可能進行積極創造,他們的創造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養。因此調動學生的創造積極性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先決條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必須對學生充滿信心,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都有創造才能。在教學中教師應啟發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並把自己置身於學生之中,與他們一起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生的創造積極性,形成開放型的課堂,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鋪平道路。
例如:在學習幻燈片製作的時候,我首先出示自己預先做好的幻燈片,裡麵包括動畫、圖片、聲音、電影等多種媒體,使學生在觀看是就產生一中好奇的心理,這樣再通過教師的導入問學生想不想學的時候,學生自然隨著好奇心的驅動,認真仔細的聽完每一個製作的步驟,這樣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設置情境,激發想像力。想像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能力,是創新思維的前提,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教師可根據信息技術自身的特點,設計一些新穎巧妙、聯系性強的內容,讓學生充分想像,大膽討論,活躍思維,從而培養他們創新思維的能力。
例如,在教WORD時,我先示範在WORD中如何編輯一個表格,在進行頁面邊框修飾,用上藝術型時,全班同學發出驚訝的聲音,在這個濃烈的學習氣氛中,再讓學生編輯一份功課表,讓他們對功課表進行邊框和底紋的修飾,給文字加上顏色等,然後讓全班同學進行比賽,看誰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觀,通過多媒體網路的功能,播放給全班同學觀看。在這個過程中,即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即激發學習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又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總之,利用計算機教學中的創造教育因素,大膽地讓學生自由發揮,挖掘其潛在的創造因子。依據教材改革課堂結構,優化教學設計,以先進理論來展現全新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創造思維與個性長足進步,從而在計算機教學中探索出「創新」教育的嶄新天地。
⑼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信息技術創新教學
形象舉例,變抽象為直觀,加深理解。 充分利用「高手」, 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 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已成為小學生必不可少的課程組成部分,這不僅對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的素質也有著深遠的意義。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小學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小學信息技術的學習應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活動和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以活動為主線,以活動貫穿小學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培養有關能力。目前,許多小學都陸續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一、利用「游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這樣說過。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傳授的知識,能夠使學生產生興趣,那麼他們就會主動地、深入地、興趣盎然地鑽研領會。如:練習滑鼠的操作是相當枯燥的,我根據小學生學習喜歡新鮮、好動、好游戲的特點,在教學生怎樣使用滑鼠的時候,我就簡單地教學生去玩windows自帶的「掃雷」游戲和一個叫做「紙牌」的游戲、並且安裝一個小的學習軟體「明天打字員」利用軟體中的「拍蚊子」小游戲,讓學生在積極的態度中去練習,不知不覺中熟練地掌握滑鼠的各種基本操作,學生學習自然感覺就輕鬆了。當然,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也要加以適當引導,並不是真正把計算機房當成游戲廳,要讓學生明白玩游戲是為了讓他們學會使用滑鼠。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還可以促使學生自主的去學習。這樣學生既感到有興趣,練習起來也不枯燥乏味。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小學生喜歡在windows中的畫圖來畫自己喜歡的圖片,讓學生自己製作(給學生自由的活動空間)圖片,然後進行評比,結果很明顯,有的學生能自己摸索各種功能鍵,畫出漂亮的圖片,但是有些學生只能畫出簡單的線段,這部分的學生就會很羨慕別的同學畫出的美麗圖片。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熟悉各種功能鍵,使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能更自如的運用畫圖中的各種功能鍵,基礎差、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也能在這種對比的心理下自覺的提高學習的興趣,進行學習、練習。老師這個時候進行指導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形象舉例,變抽象為直觀,加深理解。在教學中有許多計算機術語是很抽象的,小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在教學中巧用生活中的實例,形象地比喻最容易讓學生接受。比如在教學計算機的組成時,可以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感覺器官(如手、腳、眼等)相當於計算機的輸入設備,輸入信息到CPU(相當於人的大腦)經過處理後由輸出設備(嘴巴等)輸出來。這樣一講,同學們不僅感興趣,而且印象深刻,還記得牢。如:在教學生如何保存文件的時候,我形象的把計算機比喻成學生自己的書包或文具盒,在保存的時候選定把文件放到自己書包或文具盒的哪一層(C盤、D盤。。。。。。),然後在文件寫上自己的名字,這樣就可以直觀的讓學生學會怎樣保存文件,並且在下次需要的時候能夠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文件所在。三、 充分利用「高手」, 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每次上信息技術課時,總會有一些個別的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定了解,在上機時總想千方百計地顯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比如將顯示器的解析度改變一下,還會使用一些快捷鍵等等,碰到這樣的學生如果教師進行批評,不但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正常的教學。我抓住時機請這些「高手」上來給大家當「小老師」介紹自己的經驗。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利用這些「高手」的悟性高、學習的快的特點讓他們去幫助教師指導哪些悟性差的同學進行學習。我根據學生素質情況分組,每一組中安排一、二名「高手」做老師的小助手,指導小組同學學習,幫助同學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這有助於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協作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助的品質。如:在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計算機的時候,關機總是個問題。不知道怎麼關而往往直接去按開機的按鈕,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充分的利用了了「高手」的作用,讓這些「高手」去一對一或者一對二、三的幫助這部分同學,這樣幾次下來所有的同學都學會了。四、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學習計算機的目的就是應用,在這個網路橫行的時代,要讓學生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所學的為自己的需要而服務。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