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你談談你對幼兒園教學工作的建議和意見怎麼寫
對幼兒園教學工作的建議和意見,我主要的一點就是學教師應該以引導為主。
㈡ 談談當今幼兒園在語言領域的教學上存在什麼問題
1.不少教師重形式花樣的翻新,遠遠超過重目標的落實。 這在公開教學、活動評優中尤為突出。有的教師甚至擔憂形式不「變」上不了領獎台。為求新穎、「脫俗」,一些與本課題不相關且無價值的游戲、繪畫、音樂活動也被硬湊到語言教學活動中。相當一部分教師根本不思考所選的內容是否適合仿編、適合思維的擴散,於...是出現散文、詩歌活動離不開仿編,故事教學無疑思維也擴散的教改「新氣象」。 2.急於求成,前一環的活動目標尚未落實,就急於下一活動的展開。 「仿編、表演必須有一定的基礎作後盾」常被教師所遺忘。常見,教師對原作的分析尚未透徹,且幼兒也未能理解、熟悉。有的一個活動下來,幼兒對原作的完整學習只停留在跟念兩遍,教師就急於讓幼兒進行仿編、表演。幼兒尚且不會「走」,教師急於讓他們「跑」,結果自然是不盡人意的。
㈢ 淺談幼兒園教學與游戲的區別和聯系
網上去找
㈣ 談談多媒體在幼兒園教學應用中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日臻成熟,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已逐漸被廣泛地應用。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能夠以自己直觀性、趣味性的優勢活躍課堂氣氛,突破教材的難重點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獲得知識。但是,多媒體教學作為探索幼兒園教學改革的一條途徑,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問題,我們應急應對與解決,使多媒體教學技術更好的為我幼兒教育所服務。 1.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的作用 1.1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教育的對象是學齡前的兒童,對比較抽象的事物還很難大量接受,促進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才是真正早期開發幼兒學習潛力的途徑。相對於傳統教學手段來說,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多樣、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游戲互動、師生參與的教學形式,更能夠滿足幼兒在這方面的要求,激發幼兒的興趣,陶冶幼兒的情操,增強幼兒的認知和求識慾望,推動他們自覺,主動的學習。 1.2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質量。 多媒體課教學的課件以鮮艷的色彩、生動的形象以及悅耳的音樂和富有感染力的音響,營造出一種美妙的教學情境,這種情境能把學習的內容在動和靜、虛和實、遠和近、快和慢、大和小之間相互轉化,打破了多種限制,幼兒可以邊聽、邊看、邊娛、邊想,極易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把孩子們帶到遙遠的空間,使他們身臨其境,象認識周圍事物一樣去感受平時感受不到、認識不到的事物,從而擴大幼兒的認識范圍。 多媒體計算機具有靈活、隨意的界面交換功能,教師可以讓顯示屏上的畫面和存貯的聲音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主動調控,使教師能更主動地控制教學過程,進而增強教學效果。 1.3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滿足幼兒的認知特點。 在幼兒時期,幼兒的無意注意和無意識記都占優勢。在幼兒園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活動中,老師只要說一聲:「下面要請小朋友看電視了!」活動室里就會很快安靜下來,小朋友就會很自然地瞪大眼睛,挺直身體坐好,等待老師把電視打開。電視畫面鮮明生動、活動多變、刺激強烈,很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和被識記。多媒體教學就相當於播放電視片。心理研究表明:如果能將識記任務和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聯系在一起,那麼識記的積極性和有意性會明顯提高,識記效果也更好。多媒體教學能將較為抽象的道理或要求,藉助畫面表達出來,非常具體。使幼兒更好的認知與感知。 2.當前幼兒園多媒體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在多媒體教學中,課件注重表面,忽視效果 使用多媒體技術,有助於突破教材中的重難點,能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但是這要建立在遵循幼兒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和記憶規律的基礎上。然而有些幼兒教師只是簡單的把教材內容做成多媒體課件,加以復雜的背景畫面和過多地使用動畫、視頻、圖片和聲音,整個課件只在乎表面的華麗。在幼兒時期,由於幼兒的無意注意和無意識記都佔主導地位。好看的動畫和動聽的聲音很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有些課件雖然看起來活潑、生動,卻很容易分散幼兒的的注意力。視頻、圖片過多,幼兒光顧著看影片和圖片了,很難靜下心來深入思考,教學目的必然就很難達到。這樣的課件不但不能體現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網路功能等優勢,其效果也不如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目標不僅達不到,而且還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 2.2在多媒體教學中,課件信息量過大,展示速度過快 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之一是信息量大、展示方便快捷。但是有些幼兒教師並沒有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只是一味的根據教材內容將與之有關的所有材料事無巨細地盡數羅列。在講課時,信息切換地過快,停留時間短,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幼兒去消化理解所看到的信息,幼兒只是被動的接受,不利於幼兒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本來多媒體教學的另一大優勢是有助於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但是結果卻相反,五彩繽紛的多媒體信息包圍了幼兒,信息呈現的速度讓幼兒成為名副其實的「觀光客」,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有時根本不知道這節課學了什麼。 3.解決幼兒園多媒體教學存在問題的策略 3.1多媒體課件應達到要求 3. 1.1 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 幼兒園應用多媒體教學的目的就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的認知規律,以感官去認知和感知事物。根據這一個規律,課件的設計和製作上,應著眼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幼兒突破重點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3. 2.2.遵循教學性、科學性原則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必然有它的教學價值,即教學性。這就要求課件中的各知識點既要利於教師的教,也要利於幼兒的學。 幼兒的認知很單純,思維和辨別能力還沒有完全成熟,教師教給他什麼,他就學到什麼。所以必須保證課件內容的正確性和科學性,避免讓幼兒產生錯誤或是片面的科學知識。因此科學性教育原則是幼兒教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 2.幼兒教師應達到要求 3.2. 1.加深對教材的理解與課件的認識 多媒體教學作為教學活動的輔助手段,其運用過程也是教師自身的學習過程、實踐過程和創新過程,在課件的設計、製作和運用的過程中,顯現出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理解和領悟。教師要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選擇,選擇適合多媒體教學的素材點。 不同年齡的幼兒在認知能力和認知特點上有很大差異,因此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必須遵循幼兒適宜性原則,與幼兒的年齡特點、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相適應。 3. 2.2加強自身的信息素養 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作為幼兒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以順應教育信息化潮流。同時,我們要不斷學習、更新多種軟體知識,不斷提高使用軟體技能和製作課件的水平,使多媒體也逐漸成為我們教學的有利工具,多媒體教學更好的發揮它的教學輔助作用。 總之,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是教學發展和改革的必然趨勢。多媒體教學技術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幼兒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學習質量,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夠將幼兒教師從傳統的說教模式中解放出來,減少教學示範內容,減輕教學管理壓力,提高幼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多媒體教學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幼兒接受知識的客觀規律,努力尋求發展多媒體教學的正確道路,更好的建設與完善幼兒園教育的現代化。
㈤ 談談目前幼兒園教學活動存在哪些問題
一是執教者過分關注觀摩者的反應。要真正上好一堂觀摩課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執教者除了認真備課外,還要精心製作教具、課件,進行多次試教。可能每個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實施的效果粵時沒有人觀摩反比有人觀摩好。其原因在於我們過分關注觀摩者的反應,忘記了教學活動的真正目標是促進孩子的發展,這樣的課肯定不能達到最佳效果。其實教師只要時刻關注孩子,心中裝有孩子,就能在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充滿激情,並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是勞師動眾地准備活動。有的執教者為了上好一堂公開課,總是想方設法,勞師動眾准備眾多的教具。殊不知有的教具非但起不了作用,反而會對教學活動產生干擾。筆者曾觀摩過一堂美術課,執教老師給全班40多個小朋友每人准備了一個頭飾,這些頭飾在這堂課中並沒有發揮多大實際價值,教學效果也很一般。還有些老師為了上好一堂公開課,事先製作了精美的課件,精心攝制了錄像,費力掃描了照片,甚至請人錄音,等等,總之是折騰了好幾個星期才告一段落。上課時,為了不使自己的一片苦心付諸東流,自然是小心地實施,惟恐哪個環節遺漏。在此過程中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都不是教師所關心的了。
三是擇優選用「小班化」教學。有的老師為了使教學觀摩活動課順利進行,常從全班幼兒中挑選20餘名「聽話」幼兒進行活動。這樣做,雖然整個教學過程井然有序,效果也比較好,但筆者認為這種以犧牲其他幼兒學習機會為代價的做法,易使這些被「遺忘」的孩子產生自卑、逆反的心理,進而挫傷他們的自信心,不僅不利於和諧師幼關系的建立,而且會給家長工作帶來消極的後果。其實調皮的孩子思維活躍,常能發表一些出人意料的精彩見解,教師若能把握時機,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就能對這些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是水分十足的「精彩演出」。一般的觀摩課常出現這種情況:活動形式新穎,活動場面熱鬧,幼兒的思維活躍,表現出色,儼然是一堂精品課,殊不知這種課基本上是教師事先在班上認真反復排練,而且將問題的答案都告訴了孩子們的結果。有的觀摩課甚至連「錯誤」都是精心設計的。執教者為了完成精心策劃的30分鍾教學流程,根本不考慮活動中的現場生成,只是呆板地根據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孩子們根本無自主可言。這樣的觀摩活動不僅不能發展孩子的能力,還會讓孩子感到成人的虛假,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五是形似神非的克隆仿製。名師的示範課使聽課者如沐春風,於是有些好學的教師便把這些優秀的課例拿來仿製,這不失為一種取人之長的學習方法。可許多老師費了力卻只學了個形式,最多隻是照搬名師教學的主要環節而已。如有位名師的音樂教學活動出神入化,小朋友情緒歡快,動作協調,打擊節奏鮮明。之後另一名教師就認真仿製了這一堂課,雖然課的形式、語言、動作都很相似,但她的教學卻出了問題,孩子們在打擊樂器時根本沒有按她要求的節奏敲擊,教師由於根本無法控制局面,只好強行要求幼兒中途放棄。其實這堂課失敗的原因是這位老師對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估計不足,這些孩子平時節奏訓練不多,而且很少使用打擊樂器,以至於活動目標和孩子的實際發展存在較大的距離。這位老師的克隆課以失敗告終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㈥ 淺談幼兒教學的幾種方法
一、要有正確的教育目的觀
作為教師應該明確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兒教育,才是高質量的幼兒教育。一直以來,幼兒教育都是以小學的預備階段存在的,一些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信奉「提前開始、越早越好」的教育思想,要求幼兒園大量給幼兒教識字、拼音、書寫、計算等等,甚至要求將小學書本內容提前灌輸給幼兒。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一些幼兒園過多地關注了幼兒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習慣、興趣的培養。這種幼兒教育剝奪了幼兒的童真童趣和游戲玩耍的權利,使幼兒失去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其實,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培養神童,而在於培養頭腦靈活、身體健康、性格開朗、品質優秀、人格健全的孩子。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應該是要讓每一個人的潛質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幼兒能自主地做事、自信的生活,體驗到在幼兒園學習是一件幸福的事。應讓幼兒感到學習的過程是在追趕美麗的蝴蝶,而不是追趕隨時可能會蜇人的黃蜂。在我們這個西部欠發達地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雖有所改變,但仍然存在,需要教師、家長繼續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目的觀,還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二、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圖案色彩,缺乏生動的游戲,乾巴巴的說教索然無味。課堂上,老師總會要求幼兒「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背後,乖乖坐好不準動」等等,幼兒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生活和游戲之中」。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在游戲、生活中教育幼兒,集體、小組、個別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並用,爭取家庭、社區的支持與配合,使幼兒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得到主動地發展。應允許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允許自由選擇夥伴,允許有自己的見解,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幼兒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兒童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
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關系
在傳統的觀念中,老師總是權威的化身,老師總是對的,傳統的師幼關系就是:我說你聽、我教你學、我講你做。在師幼互動中,由於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上,因此,在不少時間,幼兒首先是不被允許發起互動信號的,如在進行集體教育活動中,幼兒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靜,而不是和教師發生交流和互動。又如,不少教師更為關注的是「班上是不是出事」、「有沒有消極行為」,至於幼兒到底在干什麼,或幼兒心理、情感上有什麼特殊需要,教師並不在意;在師幼互動中,幼兒更多將自己定位為互動中的服從者,聽從和遵守的成份更多,比如,要「好好和大人說話」、「想做什麼必須向教師申請」等。教師沒有把幼兒作為一個平等的個體,教師與幼兒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與互動。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與幼兒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關系。因此,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教師是孩子的合作夥伴,是玩伴,是與幼兒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人。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要求教師「蹲下來說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就是倡導師幼間民主、平等的對話關系。由於傳統師道尊嚴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本地區幼兒教師觀念滯後,要真正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關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四、賦予教師愛的魔力
德國學者斯普朗格曾經將「愛」比喻為教育的「根」。在兒童教育中,「教育愛」不斷滋養著兒童教育這棵「大樹」,為其茁壯成長提供必需的各種「營養」,例如:教育愛可以滿足兒童愛的需要,賦予教師神奇的「魔力」,是教育智慧永不枯竭的源泉等等。正是教育愛賦予了教師以神奇的魔力,使其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化消極為積極」以及「化不可能為可能」。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有時,對孩子的愛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師的態度,不管是調皮好動的孩子,還是性格內向的孩子,有時,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擁抱,甚至一個贊許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腦袋,拉拉他的小手,和他說上幾句悄悄話,都會讓孩子興奮不已,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古語道:親其師則信其道。作為幼兒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愛,因為你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愛來回報你。教師要把幼兒當作自己親密的朋友,容忍幼兒的缺點,尊重幼兒的話語權,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始終微笑地面對每一個孩子,熱愛每一個孩子。有人說過這樣段話:師愛,沒有樹高,沒有花香,卻有海的胸襟,山的脊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贊賞的話語,一個溫暖的微笑,也許就可以改變一個孩子。
同時,教師要對每個孩子都報有期待,教師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聰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每個孩子都有它的優勢領域和弱勢領域,幼兒園里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也不存在這個孩子有多聰明的問題,
㈦ 教師論文:淺談當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及如何克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教育對一個人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視教育,尤其是一個人的啟蒙教育——幼兒園教育逐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焦點。但是,在現代社會崇尚快速化的形勢下,幼兒園教育出現了急功近利的狀況,正在逐步走向「小學化」,這種利用小學教育方式取代幼兒園教育方式的做法違背了事物的發展規律,不僅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而且還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一定的傷害,產生持久的不利影響。 一、創新教育理念,秉承先進的幼兒園教育思想,避免「小學化」思想理念是解決問題的首要保障,只有轉變思想理念,樹立新的理念,改變傳統的模式,才能真正實現問題的解決。 首先,幼兒園園長轉變理念。幼兒園園長是學校的領導者,是幼兒園辦學方向的決策者,因此幼兒園園長應該積極地改變傳統的辦學理念,創新辦學機制,樹立以幼兒發展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時刻為幼兒的成長創造機會和優質的環境。幼兒園園長應該大膽地放棄辦學的功利性,以遠見的目光全身心地投入到辦學中,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挖掘幼兒的潛力,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實現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其次,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教師要用心呵護幼兒的成長,為祖國培養棟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整合先進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此外教師要深刻地研究幼兒的特點,制定一套適合幼兒的成長方法,使幼兒快樂地度過幼兒時光,為幼兒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全面地更新教學模式,幼兒園可以經常組織一些教學培訓活動,為教師創設平台,使教師能夠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共同研討幼兒園「小學化」的成因,尤其是「小學化」給幼兒造成的危害等,共同出主意、想辦法,為幼兒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 二、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健全幼兒園科學管理方案,治理「小學化」管理模式的落後阻礙了幼兒園的發展尤其是幼兒的健康成長,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是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的關鍵環節。要健全管理體系,完全管理機構,幼兒園的領導層需要積極地制定合適的管理制度,成立專門的治理小組,明確小組分工,制定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並加強實施的力度,使管理者能夠依據一定的制度來管理。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教師對幼兒的特點進行分析,充分挖掘孩子的潛力,在遵循幼兒成長規律的前提下注重幼兒的習慣養成與思維開發,讓他們的求知慾得到激發,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在遵循上述基礎性制度的前提下,幼兒園還特意制定並實施專項工作制度,如培訓制度:立足於杜絕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每月對教師、家長進行專題培訓;教師反思制度。每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有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存在「小學化」現象,並及時從語言、組織活動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成果展示制度:每學期末,教師以教育筆記、論文、活動案例等形式展示自己在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方面的收獲與成果;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考核評價制度:教師每月自評、每學期教師互評、家長參與評價等多主體評價方式,對教師進行縱向發展跟蹤評價指導,並將測評結果納入到教師評優、評先中。這些制度的建立與實施,較好地保證了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工作的效果,並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三、豐富幼兒園的學習方式,構建快樂式教學,扭轉「小學化」 豐富幼兒園的學習方式,為幼兒園幼兒的學習增添趣味性,是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有效途徑。幼兒的學習目的是對事物產生興趣,而不是僅僅關注成績,我們應該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太多小學的模式。幼兒園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很難對「小學化」的學習方式感興趣,他們的求知慾也有可能在一些比較枯燥的寫寫算算中受到抑制。因此,我們應該將學習與游戲結合起來,讓孩子能夠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作為幼教工作者,特別是管理者,要清醒地認識到幼兒園教育不僅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健康、科學的教育環境,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還給孩子一個游戲的童年。為此,我們將以規范、嚴謹、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求真務實的實際行動,堅決杜絕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把快樂還給孩子,讓幼兒教育回歸本位。
㈧ 淺談幼兒園教學中如何與幼兒進行有效互動
教師定位是奠定建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關系的基礎。版
教師的角色定位在師幼互動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應善於調整自己的角色身份,以便適時、適宜地對幼兒的活動進行指導,建立良好的師幼互動關系。我認為師幼互動中的角色定位應該是:
1、教師是幼兒心聲的傾聽者。作為教師要以微笑和耐心傾聽幼兒的需要、想法、問題和建議,並給予適時、積極的反饋。這正是佐藤學先生在書中一在提到的:
2、教師是幼兒行為的觀察者和分析者。教師應悉心觀察並領悟幼兒的言行,分析了解其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
3、教師是良好環境的創造者。教師要創設健康、豐富的物質環境,營造愉快、寬松的精神氛圍。
4、教師是交往機會的提供者。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引導和鼓勵幼兒與教師、同伴進行平等、自由的交往。
5、教師是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和指導者。教師應根據幼兒的成長需要和現有水平來制定教育計劃,選擇和調整教育內容,並適時地把幼兒的興趣和關注的問題生成為課程內容,引導幼兒主動、積極、富有個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