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急!20懸賞)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他們但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走進家庭深處,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
2、引導兒童進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國公民教育的範式。
3、呈現歷史的「人化」,引導兒童走進歷史。
4、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5、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三、教材重點難點重點:
「走出深重的歷史災難」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在本課程中出現與原有歷史教材設計有很大的區別,注重呈現歷史細節,讓歷史人站在兒童面前,與兒童對話,本主題旨在引領兒童從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走近歷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歷史文化的足跡,引起他們與之交往的願望和沖動,表現出對祖國地理、歷史發展狀況的尊重、關注,並引以為光榮和驕傲。
四、 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 進上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五、課時安排
一周一課,其間也可安排一些勞動、參觀、調查等實踐活動。
2. 寫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前言怎樣寫
三年級下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在集體中成長」,共三個活動主題,分別是:「我們是一個集體」、「快樂的集體生活」、「大家都是好朋友」;第二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共兩個活動主題,分別是:「歡迎到我家鄉來」、「家鄉的故事」;第三單元「愛護我們的生活環境」,共三個活動主題,分別是:「垃圾帶來的煩惱」、「節約用水」、「環境好我快樂」。
學情分析:
本年級學生自身積累的生活和學習知識較少,從整體上看素質不錯,但個別學生學習習慣不好 。
教學目標:
1、了解自己的特點,發揚自己的優勢,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對人寬容。
2、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誠實守信,學會尊重人。
3、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4、體會真誠相待、相互理解、講信用的可貴。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男女同學之間友好交往,相互尊重。
5、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對自己承擔的任務負責。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分享快樂。
6、感受集體生活中規則的作用,初步形成規則意識,遵守活動規則和學校紀律。
7、在地圖上查找本地(社區、縣、市)、本省及本省會城市的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
8、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9、了解家鄉的優秀人物,向他們學習。
10、了解家鄉的民風、民俗,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自覺抵制不良風氣和各種迷信活動。
11、了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問題,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
教學建議:
1、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論,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真鑽研《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深入鑽研教材,學習教育學習理論,透徹分析教材,保證教育學習的質量。
2、制訂細致的教改計劃,並按計劃有步驟的實驗,提高教學效率。
3、閱讀教學雜志中的有關文章,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多聽課,吸取其他教師好的教育學習方法和經驗,不斷提高學習水平,虛心請教,接受他人的意見,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力求向40分鍾要質量。
4、嚴格要求學生,切實按照《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訓練,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適當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5、了解各班學生,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差異,利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
6、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做好落後生的輔導工作,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指導他們自學地學習。
教學進度
第一周 1我們是一個集體
第二周 1我們是一個集體
第三周 2快樂的集體生活
第四周 3大家都是好朋友
第五周 3大家都是好朋友
第六周 第一單元總結復習
第七周 第二單元—— 1歡迎到我家鄉來
第八周 1歡迎到我家鄉來
第九周 2家鄉的故事
第十周 2家鄉的故事」
第十一周 第二單元總結復習
第十二周 第三單元--------1垃圾帶來的煩惱
第十三周 1垃圾帶來的煩惱
第十四周 2節約用水
第十五周 2節約用水
第十六周 3環境好 我快樂
第十七周 第三單元總結復習
第十八周 總復習
3. 誰有遼師版四下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和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8/sort0109/down-12040.html
遼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第4單元《家鄉今天真美好》
遼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第4單元《家鄉今天真美好》主題活動
課 題 10、老照片,新照片 第3課時 設計者
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知道家鄉的昨天和今天,的經濟條件,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較一下發生了哪些變化。
能力目標:引領學生研究體驗、調查了解家鄉經濟和人們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
情感目標:通過實施教學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1。
活動准備 師: 課件(今天的家鄉)
生: 家鄉變化的圖片及資料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談話導入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每一位家鄉人都深深體會到家鄉的巨大的變化。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家鄉發生這樣巨大的變化呢?
二、交流學習
1、 提問:想一想家鄉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2、播放家鄉變化的紀錄片。 .....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8/sort0109/down-9874.html
遼師大出版社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家鄉人的故事》
4、感謝您,平凡的人們
[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自己身邊各行各業勞動者,讓他們知道不同的勞動者在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2、體驗勞動者的過程,激發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和對勞動者的理解與尊重。
3、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動准備]
教師准備:錄像資料
學生准備:課前收集的調查資料,准備製作明信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一張32開的白紙、一套彩筆、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8/sort0109/down-897.html
4. 誰有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或者教案。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全套教案 ,共27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網路搜索「飛翔教學資源網」就可以到我們網站
教材內容:《生活中的快樂》
教學目標:
1.通過呈現快樂的場景,帶動學生去細心觀察、發現快樂;知道快樂並不難尋找,讓學生在發現快樂的過程中感受快樂。
2.知道快樂有很多種,而通過自己的付出獲得的快樂更持久。
教學重難點:
理解什麼是快樂,感受生活中的快樂,指導學生學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感受快樂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以感受到快樂。當我們聽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績時,當我們盡
情地玩耍、唱歌時,快樂都伴隨著我們。快樂是好心情,快樂是一種感受。
活動一:多變的情緒
1.上個星期,老師讓同學們記錄一周之內自己的心情變化,大家舉起手來,讓我看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里和同學們說說自己的心情故事,把這星期里快樂和不快樂的事情告訴小夥伴們。(小組交流)
2.誰願意給全班同學講講一周內自己的情緒變化,什麼事使自己感到快樂,當時的心情怎樣?(開心)什麼事使自己不高興,當時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很煩惱,做作業都沒有心思¡¡)
你自己是快樂多一點?還是不高興多一點?(多一些同學講自己一周內情緒的變化)
活動二:快樂驛站
1.讓學生通過講笑話、唱一首快樂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樂的事情,表達快樂的心情,並感染其他同學,讓學生在「快樂驛站」,共同感受快樂。
2.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快樂的情緒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好處;在愉悅、快樂的心境下學習、做事有什麼感受。
活動三:找尋快樂
1.大家都希望自己快樂多一點,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以感受到快樂,當我們聽到好消息時,取得好成績時,當我們買到滿意的東西和小夥伴盡情玩耍時,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到處洋溢著快樂。現在讓我們來尋找快樂。
2.師給生發「快樂卡片」,大家把自己往日或今天的快樂或家人生活中的快樂寫下來且說一說。給大家五分鍾,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說說你找到的快樂,其他同學有類似的經歷嗎?
(1)媽媽說,這學期期末考試只要每門考了90分以上,暑假就帶我去旅遊,聽後我很高興。
(2)上次,我數學競賽得了二等獎,我很高興。
(3)媽媽生病了,我幫媽媽做家務,媽媽高興的說我長大了。
……(讓學生盡情地說,其他學生可以補充,生生互動)
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看來快樂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就看你會不會發現,能不能感受到。
3.快樂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呢?
家庭其樂融融,學習更有動力,生活更有情趣、更美好¡¡
第二課時
汗水換來的快樂
快樂有很多,有單純的快樂,也有摻雜著痛苦和汗水的快樂;有短暫的快樂,也有能持續長久的快樂¡¡有些快樂輕而易舉就能得到,有些快樂則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獲得。
活動四:汗水換來的快樂
1.出示教材,分小組選擇一幅圖說一說。(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
(1)農民豐收的喜悅是如何得來的?
(在田間風吹日曬,辛勤勞作換來的)
(2)中國女排為什麼奪冠後激動地擁抱在一起熱淚盈眶?
(她們經過了刻苦的訓練,勝利得來不易)
(3)這道題終於做出來了!
(是經過了認真思考得出來的)
他們都是經過努力,征服自己,超越自我,達到一個新目標,由此獲得的快樂。
2.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則日記,為什麼說這是他最快樂的一天?
(生暢所欲言)
你們有過這樣的經歷和體會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看來,付出努力、汗水後得來的快樂,會使我們感到更興奮,更回味無窮!
第三課時
給予的快樂
當我們做了對他人和社會有益的事情時,我們就給了他人一種愛心、一種希望¡¡同時我們自己也獲得了快樂。
活動五:給予的快樂
1.課前,我讓大家完成調查:你做過對他人和社會有益的事情嗎?如果有,是什麼事情?你的感覺怎樣呢?(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1)我給鄰居王奶奶,提過熱水瓶。(奶奶謝謝我,我心裡感到美滋滋的,能夠幫助她。)
(2)在公共汽車上,我給老爺爺讓座。(老爺爺說我是個雷鋒似的好少年。
2.出示教材,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這些人感到快樂?
因為他們給了別人快樂,一份快樂給了別人,就變成了兩份快樂了。
3.讓我們讀讀高爾基寫給他兒子的信,說說你是怎麼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活動六:有感快樂
讓我們來做個學習總結:用一句話,或一個比喻說說自己對快樂的理解。
什麼是快樂?
學生自由發言
2《擁有好心情》
教學目標:
1.知道煩惱人人都有,煩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2.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嘗試分析、思考造成煩惱的主客觀原因。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有些煩惱是客觀原因造成的,自己無法迴避。面對這樣的煩惱,應該在接受現的同時,面對現實,並尋求排解的方法。有些煩惱則是「自尋煩惱」,如果改變一下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心理狀態就可以緩解情緒,解決困惑。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知道面對同樣的事情,態度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會有不同的心情,由此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要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
第一課時
人人都有煩心事我們都嚮往快樂,希望快樂永遠與自己相伴。然而「快樂」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感受到快樂卻不是那麼容易。
活動一:坦言煩惱
1.調查統計(1)結合書中的表格,在班內或向周圍的人做測試。(2)將測試結果做簡單統計,看看有什麼發現。
2.說說我的煩惱看來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快樂,也都有自己的煩惱。你有什麼煩惱,我們把它們寫出來,再一起討論如何解決。讓學生想一想自己有什麼煩心事無法排遣,並寫出來。
3.鼓勵學生上台說說自己的煩心事。(1)我的個子長得太慢了,我要是長得像他那麼高就好了。(2)我沒有說什麼得罪他們的話呀,他們為什麼不理我了?(3)媽媽一天到晚老是說我,剛剛看一會兒電視,媽媽就批評我老是看電視。(4)……
第二課時
走出煩惱過渡:面對煩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我們先來看看「李萌的煩心事」(教材第10頁)看看她是如何面對煩惱的?
情境一:
1.課件演示:一天大掃除,李萌去大隊部拿報紙,回到教室時,聽見幾個同學在議論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聽到同學議論後,你會是什麼感受?你會怎麼做?討論:(1)被同學誤解,受到委屈而感到心裡不高興,有些生氣,甚至有時傷心地哭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長時間悶悶不樂,發脾氣或對誤解自己的同學總是耿耿於懷,就是不正常的情緒。(2)讓學生設想如果李萌向同學解釋後,很快化解誤會,原諒同學,對自己及自己與同學的關系會怎樣?如果為此而總是悶悶不樂,不理同學,又會怎樣?
3.交流,評議(說說哪種方法比較好)。
情境二:
(1)課件演示:放學時,李萌看到幾個在前邊,她叫了幾聲,可是她們沒有理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5. 山東人民出版社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急求!!!!
網上找吧
6. 二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提高,各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我們的教育事業要想穩中求進,就要改革、創新、鑽研、探索、積累,希望與挑戰並存,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教育質量和完善教師自身素質。根據課程特點,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本級五個班已經打交道三個學期,對學生情況有了大體的了解。學生活潑可愛,上進心、求知慾、對生活、學習興趣都充滿了激情,學生的主題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習比較投入,師生配合默契,這些對提高教學質量都是良好的基礎。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還需要加強培養,共同形成和諧、積極、熱烈的學習氛圍。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養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有如下特點: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通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提示主題文字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啟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下設若干二級主題、三級主題,各活動主題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整體地為單元主題服務。每個單元內容結構呈樹狀分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啟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有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5.在教材內容和組織形式上,注重了與高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銜接,注意了與其他課程的相互配合。
三、教學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一)情感態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會等有關的常識。
3.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7. 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一、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原則 本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
8. 六年級下冊品德教學計劃 湘教版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湘教版)
一、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中得到發展,以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
全冊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意在使兒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第二單元《地球生病了》,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單元《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意在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全冊教學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
2、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3、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好的發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4、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直面並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為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四、提高質量措施: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2、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3、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4、經常開展與課堂有關的活動。
5、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全冊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單元 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單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單元 世界問題還不少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單元 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 第13周至第15周
9. 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課教學計劃
品德與社會第六冊教學計劃 2007.3 一、教學總目標: 《品德與社會》學科總目標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主要內容: 1、知道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加深對共產黨的熱愛。 2、了解交通發展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關注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 3、要學生明白,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往。以及它所帶來的生活的變化,這些雖然學生並不注意,但是確確實實能感受得到的。 4、了解我國的經濟開放的政策、歷程,以及現在世界上發揮重要作用的一些國際組織。 重難點: 新課標指出《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有著非常強的社會性。它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逐步擴大學生的生活領域,結合社會生活、社會環境、社會關系,組織教學內容。它的綜合性非常強。涉及的教學內容的要素是綜合的,涉及的社會領域是復雜的,交叉的。同樣的內容後續年段重復出現,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學生情況分析 高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措施: (一)、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美國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認為:學習的環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這里的「真實問題背景」大部分是指實際生活或者模擬的實際生活。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充滿好奇。教師就要緊緊抓住這種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二)大膽想像,解決生活問題。 品社課不應局限於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教學把社會生活化,把社會知識實際化,不僅使學生體會到社會與生活緊密聯系,還使學生應用社會中學到得知識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進度: 周次 課文 課時 備注 1 從四大發明說起 2 2、 圓明園在哭泣 2 3、 悲憤的吼聲 2 4、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2 5、 春天的故事 2 6、 期中檢查,檢查反饋 2 7、 走進新時代 2 8 高峽出平湖 2 9 西部大開發 2 10 日新月異的交通 2 11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 12 國際組織 2 13 期末復習 2 14 期末檢查 2 15 檢查反饋 2 16 2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