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語文朗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
朱紅梅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位置顯赫,舉足輕重,對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扎實的語文素養,作用重大。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掌握知識不夠等原因,讀書時往往會有唱讀、漏讀、填讀或讀破句等現象。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加強朗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多讀多練,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力,提高閱讀能力。 一、教師示範,激發興趣。 語文是靠語言文字來表達感情的,作者熾熱、豐富的感情寓於生動優美的語句中。每講授一篇新課文,老師如能先范讀一遍課文,范讀時注重感情色彩,時而激情澎湃,時而低訴音弦,做到聲情並茂,學生就會有如痴如醉的感覺,感情就會很快投入到課文中的情境中來。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崇拜老師,加上模仿性強、可塑性大,他們聽到老師朗讀那麼好,就會躍躍欲試,模仿著讀,就會對朗讀產生興趣,會很想朗讀好課文。 如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我讓學生朗讀表演狼和小羊的對話,狼的話由我示範。我戴上了狼的頭飾,配上狼兇狠的表情,讀出了狼惡狠狠的語氣。這樣不僅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而且起到了榜樣示範作用。的確,後來許多小朋友也能模仿老師的樣子和語氣自主朗讀和表演。這樣既消除了課堂上的緊張氣氛,也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教給學生基本的朗讀知識。 針對低年級學生在朗讀中有發音不準、唱讀、漏讀、填讀和讀破語句等現象,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讀准字音。其次,要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或者學生在朗讀時容易漏字、加字或讀破的詞、片語和句子,先指導他們讀准、讀順這些詞、片語和句子。然後再過渡到朗讀段和篇。第三,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能和技巧,指導學生掌握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等句子的不同讀法,掌握好朗讀中句子的停頓、聲音的輕重緩急高低升降。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此外還要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思想感情,盡量把握課文中的感情變化等。要做到以上幾點,在教學中,教師就要重視范讀和領讀,通過教師范讀糾正學生的錯誤,通過領讀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
三、進行多樣化閱讀訓練。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注意力集中不夠,在教學中如果以一種不變的方法讓學生反復朗讀,學生會感到厭煩,這樣的朗讀效果可想而知不會很好。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以多種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活躍課堂氣氛。通過集體讀、分組讀、輕生讀、領讀、男女學生對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並引導學生將自己當做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 四、創設情境,宣染氣氛。 情感並不是一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說有就有,說無就無。它需要感染,需要激發,它具有共鳴性,它可以隨著環境氣氛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在感情朗讀課文時,創設一定的情境,在班級里宣染適當的氣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讓學生看課文的動畫展示,介紹一些課文的時代背景,請學生分角色朗讀或演一演。低年級學生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在課堂上,教師應及時抓住時機,誘導他們進入角色。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進入角色,表演課文中的內容,加深對課文的了解,而且能啟迪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如在教學《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時,我在教室四周貼上一張張的荷葉荷花圖片,整個教室就像是一個荷花池,班中的小朋友就像在荷花池中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我採用了演課本劇的形式,讓小朋友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戴上頭飾、配上喜歡的動作說一說、演一演。學生邊演邊說,再現了課文中的情景。這樣,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不但豐富了想像,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讀水平,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五、要求學生熟讀背誦,讀有所悟。 朗讀的目的是為了理解課文,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文都較短,最好都要求學生背誦。但是,如果學生只能背誦課文,卻不能理解課文,那麼學生的朗讀還是停留在唱讀,唱讀對學生沒有幫助,時間久了也就會忘記。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反復揣摩課文中的詞句和內容,整體把握課文的感情,理解課文中寓含的思想,陶冶情感等。對於精短的課文和精彩的片斷,要讓學生反復朗讀,直至背誦。學生能背誦的課文多了,積累的詞彙就自然而然會增加,閱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也就為高年級的作文訓練打下好的基礎。 六、加強課外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課外閱讀中也要注意方法的指導。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其次要教給學生方法,掃除閱讀障礙,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要善於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習慣。另外,要擇優推薦,低年級的年齡小知識少,課外書的名目繁多,因此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選擇內容健康、形象生動的讀物,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朗讀訓練對於低年級學生很重要,我們一定要重視朗讀訓練。在教學中以多種方式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把足夠的時間讓給學生朗讀,在朗讀中提高朗讀的技能技巧,提高閱讀能力,發展思維。
Ⅱ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朗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位置顯赫,舉足輕重,對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扎實的語文素養,作用重大。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掌握知識不夠等原因,讀書時往往會有唱讀、漏讀、填讀或讀破句等現象。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加強朗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多讀多練,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力,提高閱讀能力。
一、教師示範,激發興趣。
語文是靠語言文字來表達感情的,作者熾熱、豐富的感情寓於生動優美的語句中。每講授一篇新課文,老師如能先范讀一遍課文,范讀時注重感情色彩,時而激情澎湃,時而低訴音弦,做到聲情並茂,學生就會有如痴如醉的感覺,感情就會很快投入到課文中的情境中來。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崇拜老師,加上模仿性強、可塑性大,他們聽到老師朗讀那麼好,就會躍躍欲試,模仿著讀,就會對朗讀產生興趣,會很想朗讀好課文。
如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我讓學生朗讀表演狼和小羊的對話,狼的話由我示範。我戴上了狼的頭飾,配上狼兇狠的表情,讀出了狼惡狠狠的語氣。這樣不僅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而且起到了榜樣示範作用。的確,後來許多小朋友也能模仿老師的樣子和語氣自主朗讀和表演。這樣既消除了課堂上的緊張氣氛,也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教給學生基本的朗讀知識。
針對低年級學生在朗讀中有發音不準、唱讀、漏讀、填讀和讀破語句等現象,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讀准字音。其次,要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或者學生在朗讀時容易漏字、加字或讀破的詞、片語和句子,先指導他們讀准、讀順這些詞、片語和句子。然後再過渡到朗讀段和篇。第三,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能和技巧,指導學生掌握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等句子的不同讀法,掌握好朗讀中句子的停頓、聲音的輕重緩急高低升降。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此外還要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思想感情,盡量把握課文中的感情變化等。要做到以上幾點,在教學中,教師就要重視范讀和領讀,通過教師范讀糾正學生的錯誤,通過領讀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
Ⅲ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朗讀能力
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可見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朗讀訓練是否有效,是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主要標志。目前,朗讀教學已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關注,但實際教學效果卻並不如人意。多數學生能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但能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的學生卻是極少數。那麼,如何強化朗讀訓練,有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哲學家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學生有很強的向師性,模仿能力極強。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對朗讀的技巧掌握還不夠,教師在課堂上聲情並茂的范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使學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斷句,如何停頓,以及語氣的變化。高年級的學生盡管掌握了一些朗讀技巧,但教師的范讀仍很必要。好的范讀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直接領略文本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體會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教師該范讀時要范讀,且不可簡單使用錄音代替,失去范讀的直觀作用。實踐證明:教師的朗讀示範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證課堂上讀書的時間。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提高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提高無不要求教師以教材為根本,以課文為依託。只有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與文本打交道,從中獲取信息,才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能力。語文課上,教師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地讀。然而,很多教師的語文課變成了一問一答的問答課。有的語文課上,教師一會兒讓學生聽錄音,一會兒又讓學生看影視,一會兒讓學生去表演,學生朗讀的時間少得可憐。還有的教師生怕學生對文本不理解,文章講不透,不厭其煩地講解,把學生朗讀的時間變成了教師的演講。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則自曉其義也。有效的朗讀勝過教師透徹的講解,所以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課堂上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朗讀。 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文質兼美,可讀性強,人文性強?。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文章體裁、內容的不同,設計朗讀的目標和要求不同?。說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適用於介紹性的語氣讀,不宜進行朗讀訓練。而敘事寫人的作品,言辭優美,故事情節曲折,感情變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語言華麗,感情色彩濃厚;古詩文和現代詩歌節奏感強,含義深遠。這些題材的文章都適合進行朗讀訓練。一般說來,體現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語句,最能表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教師把這些內容作為朗讀訓練的重點,更能准確地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每段內容進行朗讀訓練的目標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月光曲》最後三個自然段時,是為了啟發想像,體會意境;指導朗讀《燕子》一文的第二段時,是為了領會寫作技巧及表達方法。 四、 積極創設朗讀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要使學生越讀越好,越讀越美,教師就必須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創設朗讀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師有效地范讀,多媒體的使用,背景音樂的播放,以及教師根據文章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提示語等。我在引導學生讀《荷花》一課第四自然段時,我先聲情並茂地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學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像自己也變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後,我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想像配樂表情朗讀課文,學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麗,對大自然的熱愛之中。引導學生讀《兩小兒辯日》一課時,我採用煽情的「挑撥」提示語:「一兒不服曰」、「一兒扯著嗓門曰」、「一兒腳跺地曰」,讓兩組小兒的辯斗愈讀愈激烈,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學生也是在反復地讀,但讀的效果與我們平時機械的讀截然不同。 五、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 朗讀的形式有很多:有齊讀、領讀、輪讀、輕聲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等。一般說來,低年級常運用輕聲讀、齊讀,分角色讀,以增強學生的讀書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年級宜採用個別讀,默讀,有利於靜思默想,潛心思考。一節課中,教師可採用幾種朗讀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種方式為主。如故事性較強的課文,適合個人朗讀,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對話較多的課文或片段,則適合分角色朗讀,如《陶罐和鐵罐》;節奏感強,感情飽滿的課文,尤其是詩歌,則可進行集體朗讀;而詞句艱深,含義深刻的課文,則需要教師適時范讀或創設情境導讀,如朱自清的《匆匆》。 六、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 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主陣地,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加強對朗讀技巧的指導。訓練時引導學生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故事情節來設計重音、停頓、語氣和語速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對於描寫突然發生變化、著急、遇到危險,心情激動的句子,讀的時候語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現高興、喜悅、贊美的句子,讀時音調略高,聲音響亮;對於描寫優美景色的句子要讀得語氣舒緩、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喪,傷心的語句可讀得低沉、緩慢一些;把最能體現句子意思的詞語讀得重一些。具體每段話,每一句怎麼讀,應結合文章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比如朗讀《翠鳥》的第一自然段,應讀得稍慢、輕柔些,讀出翠鳥外形的美麗,可愛。但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應讀得適當快一些,而且把描寫翠鳥動作的詞語讀得重一些,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 總之,朗讀有助於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朗讀是一項技能技巧,是一種藝術再創造活動。朗讀能力的形成,朗讀技巧的掌握和運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經過長期的實踐,不斷地反復訓練才能提升。所以,語文教師要有耐心、恆心,採取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和途徑,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Ⅳ 如何有效組織二年級語文朗讀教學論文
一、低年級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基礎
低年級的學生對什麼都十分好奇,腦子里好像裝著十萬個為什麼,有問不完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有時老師正講得津津有味時,他腦子里突然蹦出一個問題,打斷你的講課,興趣盎然地問了出來;有時你講這,他問那;下課了,他們圍著老師刨根問底,問個不停.這時,老師千萬不要煩學生,要有耐心,傾聽學生的問題,饒有興趣的和學生討論解答.老師要保護學生可貴的求知慾,好奇心,探究問題的興趣,創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敢問,想問,這是低年級進行課堂有效提問的基礎.
二、低年級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來源
1、 來自於課前精心設計
有效提問是教師在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理解和確定的教學目標、方法而設計的.
2、 來自於課堂生成
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有效的學習中,邊讀邊想時提出的問題;或者是在師生互動學習討論中,生成的問題,老師要善於抓住這些問題,變為課堂的有效提問.
教師設計和課堂生成的這些有效提問,往往會一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撥動他們思維的琴弦,激活學生的思維.如,我在上小學語文第二冊園地的一篇短文時,課前設計問題:這個未來機器有哪些妙用?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短文,大腦是種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下,不斷思考著,表達著自己的觀點.有人回答,有人補充,積極參與,進入角色,有人情不自禁地小聲說:「除了書上有的,我還想讓未來機器有更多的妙用.」我馬上抓住這個有價值的問題拋給同學們,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那個小聲說的學生這時挺高興地和其他學生踴躍發言,這個神奇的機器還可以讓人起死回生,暴雨時吸進水,乾旱時噴出來抗旱,火災時吸進火,又馬上有人質疑,火和水吸在一起會打架嗎?老師借勢問:「那你怎麼設計讓他不打架呢?」有學生馬上回答:「設計兩層——」課堂上,一年級的學生天真,求知慾強,師問,生答,生問,生答,質疑,問難,回答,補充,由於我課前設計有效地問題,又能機智地抓住課堂生成地有效問題,真是酣暢淋漓地理解了短文,這個過程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過程,更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過程.
Ⅳ 低年級語文教學重點是什麼
第一,識字為主。有的語文課識字如蜻蜓點水,致使識字教學出現困難。實際教學中應該識字是首位的,這是課標決定的。冀教版教材安排的識字量取的是課標規定的下限。低年級識字教學怎麼教?一是要保證課堂教學識字的有效時間,少做無謂的瑣碎的無必要的分析理解,比如很淺易的句子反復讀、理解就沒有必要。二是堅持語境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篇,漢字的圖畫美、意境美離開篇章就喪失了,如韻語識字的「王火立青石 玉米刀石片」就沒有美感。教材中的意境是很美的,教師先找出生字句,再到生詞、生字,逐步縮小語言單位,再讀去掉拼音的課文,這個過程老師把握的比較自如。三是,採用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力戒模式化,課上見過這樣的現象:老師帶領學生讀「認,認識的認,識,識字的識」,有的學生頭也不抬,念經一般,模式化導致了學生精神的倦怠。提倡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的結合,先藉助拼音自讀課文,是無意識記,再圈畫出來,就屬有意識記。適時歸類也是識字的有效方法,如課文中出現了「姐姐 爺爺」可以復習或補充其它稱呼詞語,學習「春夏」可以復習「秋冬」等。抓住時機滲透形聲字知識,如籃子的「籃」,它是用竹子編的,所以是「竹字頭」等。四是,培養識字興趣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把課文識字和課外識字結合起來。比如老師自我介紹說「我姓繆……」就可以順手寫在黑板上;學習「鴉」時,學生組詞「鴨子」,教師隨手可以寫出「鴨」;學習「渴」學生組詞「可口」,老師應該及時寫出「可口」。這樣的隨即識字機會,教師應注意抓住。五是,切實加強寫字教學.
第二 閱讀理念。課標對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是「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淺近的文章不要死鑿,不要挖深坑。如《戈壁灘上古長城》能了解古代是戰場,現在是一片和平景象,人們渴望和平,就可以了。《送給奶奶的陽光》「跑到奶奶心理的是什麼?」有一個學生說「鹿兒對奶奶的好。」這就足夠了。需要注意的問題:
1 加強朗讀誦讀,培養語感,注重積累。朗讀應注意層次發展,沒有目的的讀書是傻讀。讀通順流利是第一層次,這是識字理解的基礎,包括正音句讀,要不破句、不拖腔、不唱讀;第二個層次是有感情,現在老師很注 意對感情的引導,有感情讀不是你告訴他帶什麼感情讀,應注意調動孩子飽滿的朗讀情緒,是表演性的讀,以情帶聲,以聲音傳達真情,技巧是通過讀帶給學生,重音舒緩是自然流暢的,而不是刻意的。老師讀不好,可以讓學生聽錄音,可以每天放20分鍾,即是是同一內容也可以,在模仿的過程中就練習朗讀了。第三層次是個性化朗讀,生活化場景要生活化朗讀。
2 注意對文章整體的理解和把握。明白文章說了一件什麼事,表達一種什麼情感。
3 注重對文章個性化的理解和感悟。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理解的基點是什麼?你得明白作者的願意,你先藉助文本跟作者對話,先理解作者的願意,在這個基礎上尊重個性;理解不到位先加柴,燒火,如《戈壁灘上古長城》有生喜歡古長城,可能喜歡看熱鬧,就需要繼續引導。《雪地里的小畫家》能不能讓孩子給小動物配音?這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情境,又如《柳樹》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就不要設框太多。
4 詞句訓練。《我想知道》學生思路很寬,但總感覺缺點什麼,學生的語言是低級的,不是文學的,老師沒有提供發展的台階。可以考慮給出句子形式(一粟以為,啟發想像與有創意的表達相結合是手筋,形式還在其次)。學生說話過程中出現的「采蘿卜」「一隻人」「讀得很豐富」及時規范。又如課前讓學生說這里與平時上課的教室有什麼不同,都是簡單的短句,可否這樣引導「回去後跟媽媽怎麼說?」努力多說幾句。《美麗的大腳》中張美麗引導孩子用「千里迢迢」造句一段,可引起我們的注意,設定框框過多,不利於孩子語言發展。
Ⅵ 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孩子的朗讀興趣
一、充分發揮范讀的作用,讓學生朗讀有樣可依
葉聖陶先生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也就是說,學習語言的方法離不開對語言的直接感受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的多了,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轉化成了自己的語言。
然而,作為小學生,他們還不會創造性的讀,但他們的模仿力很強,他們的朗讀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師的。因此,教師的范讀對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十分有效。范讀時機的選擇也要恰當,不一定非要在學生初次接觸文本時就範讀,也可以在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時范讀,在學生要求范讀時再范讀。教師范讀要做到語言准確,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為學生起到示範作用。范讀的內容也要依具體情況而定。如,可以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內容範讀全文,可以為了解決難點突出重點范讀一些重點句段,或者范讀那些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語言鮮明生動的段落。范讀時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找領悟快、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范讀。這樣,學生有榜樣可以學習、模仿,就為提高朗讀水平打好了基礎。
二、努力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營造良好的朗讀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朗讀也是這樣。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首先就要放手讓學生大膽、自由的朗讀。充分利用課課堂的點滴時間讓學生自由地大聲地讀,或者結對子朗讀,彼此欣賞、指正。有的讀著讀著,還會不知不覺地搖頭晃腦。這時候,教師再及時地鼓勵他們,告訴他們「讀」書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這樣,孩子們的興趣也濃厚起來,讀書時都想把故事讀得更生動些。
教師還要把握利用教材,幫助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音樂美,營造良好的朗讀氛圍。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詩歌、童話等體裁的課文有著准確的用詞、生動的造句、回環的音韻、錯落的節奏,它們都是培養兒童語感的極好材料。教師不僅要留意發現其中的音樂性,而且還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欣賞、認識語言的音樂美。
三、採取多種朗讀形式,指導學生多讀多練
朗讀課文要採取多種形式進行,不能很枯燥地讓學生一遍一遍地反復讀。大致說來,可以穿插使用以下八種朗讀形式。(1)集體讀。這是一種全員參與的朗讀形式,但要防止有的學生「充數」,次數不宜過多,過多會降低學生的朗讀興趣。(2)分小組讀。小組全體成員參與,可分段接讀,也可小組內自行組織朗讀,教師做好「服務性」指導調控工作。(3)領讀。教師或學生均可領著學生朗讀,也可小組內小組長領讀,但這種朗讀方法不利於學生自己感悟課文,自己朗讀表達。(4)分角色讀文。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們特別願意走進文中的童話世界,讓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讀文是他們很喜歡的一種朗讀形式,激發學生興趣。(5)表演朗讀。即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加上自編動作,把課文「演讀」成小小課本劇,也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演,這種朗讀形式學生很喜歡,幾遍「演讀」,學生幾乎可以背誦文章的某些段落。(6)比賽朗讀。採取打擂台的形式,讓學生分組進行比賽,輪流上台賽讀,賽讀之前可由小組長組織小組內全體同學給予指導,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7)配樂朗讀。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選取恰當的音樂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讀。(8)想像朗讀。讓學生閉上眼睛,對已熟讀的文章內容邊想像邊聽課文,既可豐富學生想像力,又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注重朗讀的過程性評價,讓每個學生都積極朗讀
學生的朗讀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提高,還是有差別的,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表現,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過程性評價。幫助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朗讀活動,不斷提高朗讀水平。結合語境對學生的朗讀作出反饋,既不打擊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又能使學生明確朗讀的方向,升華朗讀的情感。
Ⅶ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置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最關鍵的內容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朗讀教學是比較常用的教學方式,也是能夠提升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主要方式。盡管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廣泛的使用朗讀教學,我們還會發現存在一些問題。文中將重點介紹。從而更好的將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出來。
1小學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培養的問題分析
1.1朗讀學習時間不足
長久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當中並未明確將朗讀教學的時間進行明確規定,可是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讀是關鍵的構成部分。所以,在課堂教學當中一部分的時間要進行朗讀學習。大量教學實踐表示,極少數的老師可以使用課堂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朗讀聯系。大部分的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當中,學生課前預習以及課後鞏固的作業一般都是朗讀,課堂當中無法真正的保證有效的朗讀時間。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當中,老師並未充分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關鍵地位,並未充分有效的將教師的朗讀示範榜樣作用發揮出來,不利於小學低年級學生建立學習意識。
1.2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單一枯燥
大部分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流程中,一般都是學生不停的閱讀文章,這個教學方式過於單一枯燥,導致學生喪失了對朗讀教學本身的熱情。老師在實現朗讀教學的過程中並未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也沒有有效的調動激發出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沒有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也只是單純機械的將朗讀任務完成,將文章的大概意思搞懂就行,這樣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方法根本不可能將朗讀教學質量提高,也更不可能培養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
1.3學生進行朗讀的目的性不強
有很多老師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將自己課堂教學打造的熱火朝天,就利用多種形式更換著讓學生進行朗讀。一般就是男女生進行分讀、小組一起讀等方式,課堂當中學生朗讀聲一波一波,課堂氣氛熱鬧非凡。但是並未有任何實際效果,學生在朗讀之前也不了解自己要利用朗讀文章達到何種目的,朗讀毫無用處。朗讀之前不能將要求熟悉,朗讀過程中不能獲得有效的指引,朗讀之後無法獲得真正及時的反饋,學生就是為了完成朗讀而朗讀,並沒有真正用心感受,最後做了無用功。
2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分析
2.1加強重視,擴充朗讀學習時間
將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視力度加大,才可以保證朗讀變為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系統當中的一部分。將傳統的教學理念突破,將新課改過程中的教學理念的創新意識吸收進來,從改變老師的教學觀念來著手,將利用老師的教學理念和行動促使小學生朗讀學習,更好的將朗讀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老師需要將小學語文課堂當中有限的實踐科學分配,按照教學內容的多寡來合理提供給學生不同的朗讀學習的時間,保證學生可以在朗讀時間中能夠有機會朗讀課文,同時更好的帶著個人情感朗讀課文。
2.2通過合作學習提高朗讀有效性
實行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朗讀教學過程中,要更好的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提高,需要有效的教學方式那就是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保證學生可以進行合作學習,朗讀任何一篇文章都由多個學生合作完成,每一個學生朗讀一部分或者按照角色的不同對學生朗讀進行分配,這樣不但可以保證學生將朗讀教學目標實現,還可以將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提高,將教學品質提升。比如,老師在教授《春雨的色彩》這篇課文,就能夠利用合作學習的模式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教師在實現朗讀教學過程中保證學生以同桌為組的形式,將文章中所出現的兩個角色進行分配,要評價哪一個學生朗讀的更加有感情,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將朗讀教學更好的完成,有效的將教學質量提高,幫助學生更好的培養朗讀能力。
2.3不斷豐富語文朗讀的形式
利用不斷的探究和實踐,在現實教學當中也掌握了不少的語文朗讀技巧,這些朗讀技巧也發揮著不同的功能以及作用。而且使用范圍也有所區別。具體的語文實踐中,老師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學內容挑選合適的朗讀方法。碰到學生朗讀不到位,老師要利用示範朗讀方式進行朗讀,一旦課文當中對話內容多,任務個性鮮明,可以採用分角色朗讀方法。一旦課文內容需要情感融入,我們可以利用齊讀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不一樣的朗讀方法存在一些注意問題。范讀過程中,老師要將自身的示範效果發揮出來,不能讓學生單純的模仿;齊讀的同時,防止出現有的學生不出聲。
2.4通過整體感知課文,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小學低年級語文老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保證朗讀教學質量,需要保證學生可以深刻的感知課文情感。只有學生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感受到,才可以真正的飽含情感以及激情的朗讀課文。因而老師在進行朗讀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小學低年級學生充分對文章當中的感情了解之後,讓學生帶著感情朗讀課文。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極大的將學生的情感豐富,而且還可以保證朗讀課堂教學的質量水平。比如,學習《黃山奇石》這篇課文的時候,朗讀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利用整體感受課文情感保證提高朗讀教學的效果。第一,老師要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初次朗讀,同時保證學生可以自己總結出對於文章的感受和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感情,之後老師要總結文章當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另外老師要知道學生帶著感情再次進行文章朗讀,這樣可以保證學生有目的的對文章朗讀,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總而言之,朗讀可以幫助深刻理解和領悟文本,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語感,有效的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作為一項技能的朗讀,是一種藝術的在創作的過程。培養朗讀能力,掌握朗讀技巧,並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經過日積月累,反復訓練才可以提升。語文老師需要利用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逐漸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Ⅷ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方法常見有哪些
1、 整體把握,合理組織
本組教材不僅圍繞一個專題,而且內容之間還互相照應,有些教學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後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為互相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在這樣整體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就更加的強烈和持久。比如,《找春天》之後,學習夥伴說:「咱們建議老師組織一次春遊活動吧!」《筍芽兒》之後,學習夥伴說:「我從課文中找到了描寫美好春光的句子,還抄下來了。」這些內容的安排,實際上都在為「語文園地一」中的學習活動作準備。「口語交際」要求介紹自己在春遊活動中的發現,「寫一寫」要求學生在春遊活動和「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將自己在春天裡的發現寫下來,「展示台」要求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描寫春天的語句。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關注這種整合,體現這種整合,充分發揮教材整合後的整體功效,在教學相應課文的時候,就應該及時布置學生做好前期工作,為後面的學習做好准備。2、 讀中入境,讀中生情
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的李雲龍老師在《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材說明》一文中強調道:「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集體讀、分組讀、領讀、男女學生對讀、配樂朗誦、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並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單純的示範模仿和朗讀技巧的訓練,在領會和傳達這種感情的過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層次的領悟則需要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本單元的幾篇詩文都很美,像《找春天》一文中作者用了四個排比句,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孩子們在春天裡的發現。「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凍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聲吧?」《筍芽兒》一文中也有許多描寫春雨、春雷、春光的優美句子,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讀,讀出感情。在反復的充滿感情的朗讀中,做到朗讀與感悟相交融,就感悟來說,對二年級的孩子,我們對他們的感悟不能要求過高,只要求孩子在朗讀中有所體會,他們在閱讀中能感悟多少是多少,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高低,感悟的程度也就有深淺。我們要承認學生的差異也要認同感悟的差異的存在。還要做到讀書與思考相結合,同時重視積累和實踐。課文第一課課後提出了背誦的要求,第三課則提出積累句子的具體要求。此外,教師還應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幫助學生選擇文質兼美的優秀讀物,提供學生交流課外閱讀感受的機會。
2、 學科兼容,課內外結合
教學本單元時,要突破傳統的課堂的概念,實現學科間的融合,課內外的結合。可以引領學生走進春天的大課堂,唱一唱春天的歌,畫一畫春天的美景,誦一誦春天的詩文……在廣闊的天地中去尋找春的腳印,去探索,去想像,去發現。和春天主題相關的文學作品非常多,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擇一些文質兼美的作品,和學生一起欣賞閱讀。本冊書後面有六篇選讀課文,其中第一篇《春的消息》可以在教學本單元時引導學生閱讀。但拓展中我們要把握好延伸的度,還是要堅持以教材提供的文本為主,避免出現課文還沒讀通就忙著往課外拓展進行閱讀的現象。
4、識字教學要突出重點。進入二下年級,識字依然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點,但識字教學和一年級要有所區別。進入二下年級的學生,通過前三冊的學習,識字量按教材要求就達到1400字,加上孩子有一定的課外閱讀習慣,大部分孩子的識字量達到了2000字左右。學生對生字的偏旁結構、筆順筆畫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因此本單元四篇課文後雖然識字任務不輕,最少的第二課要認識7個字,最多的是第4課要認識14個生字,但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基礎,有自主識字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利用學生這一學習資源,在交流合作中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突出識字重點,不需要面面俱到。識字方法也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或集中在復習鞏固中識字,或分散在課文中識字。
我們大家都知道,新課程的識字量是很大的。那麼在學完了前面三冊教材後,學生對字的偏旁結構、筆順筆畫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有一定的識字能力,所以在識字中教學中就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點,提高識字效率。如第一課《找春天》的幾個生字:脫、凍、溪、棉、探、搖、野、躲、解。其中的脫、凍、溪、棉、探、搖、躲都是左窄右寬的字,那麼我們只要挑一個范寫,其他的可以讓學生自己寫。而野和解是左右相等的字,那麼在之前也有必要進行提醒。
5、尋找規律,落實寫字教學。落實寫字教學,從縱向來看,就是要落實每個字。新課程在多認少寫的原則下,每節課要寫的字不多,對這些字我們必須扎扎實實指導學生認真書寫,從字的結構、書寫規則等都要落到實處,在寫字教學過程中滲透漢字的形體美和結構美。從橫向看,我們在落實每個字的教學中,必須把寫字教學落實到每個孩子。在寫字過程中,我們發現兩極分化還是有的,好的小朋友字已經寫得相當漂亮了,可是有些同學真的還需要老師手把手地教,如書寫的姿勢、握筆的姿勢、坐的姿勢都不是很樂觀。老師要捨得花精力和時間關注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身上。
本單元要寫的39個字分布在四篇課文後面,歸類安排,如第一課9個字都是左右結構,前面6個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後面三個是左右同寬的字,另外幾課要書寫的生字都是按一定規律編排的,指導書寫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書寫規律。另外,本單元第三課後面9個生字有6個生字以3個詞語形式要求書寫,這是孩子學習生字書寫以來第一次要求寫詞語,教學中教師要強調詞語的書寫形式,避免學生寫成AABB形式。
教學目標
1, 認識61個字,會寫41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春天的美麗。
3, 背過《找春天》,默寫過《古詩兩首》
4, 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結合插圖編一個充滿情趣的故事。
5, 知道摘抄,積累描寫春天的句子,收集背誦關於春天的古詩詞。
6, 通過課後「我會讀」,理解「地」的用法。
7, 說說你眼中的春天,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
8, 藉助「語文園地」進一步學習比喻句。
9, 藉助「語文園地」繼續積累識字方法,培養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自主運用的習慣。
教學提示
1,《找春天》的教學重點在「找」。孩子們找到春天了嗎?從哪裡找到的?怎樣找到的?難點在於突出「找」,體會「找」。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她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所以需要我們自主地,仔細的找。抓住「探」「早開」「一朵兩朵」「點點」這幾個詞語,體會找春天的樂趣,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孩子們主動地出去找春天。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給他們一個提綱,讓他們有一個簡單的思路,理解著背。不但背下語言,而且背下畫面,背下豐富的情感,激發他們自發的,主動的積累語言。
3,生字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總結,左右結構的字大都是「左窄右寬」,重點指導「探」「躲」,提醒「探」的占格,和「身」字旁的寫法。
4,《古詩兩首》重點,難點都在於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情感。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導學生先自讀自悟,藉助文字想像詩中的畫面。然後再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入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啟發學生思考和想像,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特別是《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讀後充分感受這首詩的情趣,激發學生根據插圖或詩意展開想像,編一個故事。與課後題相結合。
5,《宿新市徐公店》一詩饒有情趣,抓住為什麼是黃蝶來調動學生思維。由此他們還想到了變色龍,枯葉蝶。活躍了氣氛,拓展了知識。
6,指導寫字時注意區分「未」,「末」;「澆」「燒」。注意強調「追」的第一筆是撇,而不是點。
7,《筍芽兒》重點在於對芽兒成長的過程的認識和了解。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我長大了」這一句,由此導入,筍芽兒是怎麼樣長大的?此為線索。
8,在體會的過程中指導朗讀。體會春雨姑娘的溫柔,筍芽兒的稚嫩,雷公公的粗暴,在這里可以結合孩子的生活體驗,爸爸媽媽是怎麼樣叫你起床的,你是怎麼樣賴床的,抓住「揉眼睛」「伸懶腰」「撒嬌」。抓住「低聲」「粗重」來理解人物性格。
9,本文的景色描寫特別美麗,結合課後「讀讀抄抄」指導學生做摘抄。讓孩子們指導把喜歡的句子,美麗的句子抄下來,反復誦讀,在無意識中積累語言,以後再慢慢培養他們有意識的做摘抄。
10,生字重點強調「岡」的讀音,「滋潤」的寫法。
11,《小鹿的玫瑰花》在對課文的誦讀中體會小鹿對玫瑰花的喜愛和用心。以是不是「白種」為話題,讓孩子們展開廣泛的交流,各抒己見。
12,創設情境,假想黃鶯飛了很久很久,飛過寒冷的冬天,飛過荒蕪的原野,忽然看到一篇火紅火紅的玫瑰花,她是什麼樣的心情,她是怎麼想的,怎麼說的。微風飄過,將幽香的香氣帶去森林,森林的精靈們聞到是什麼樣的心情,他們會什麼說?由此讓孩子自已總結出生活的小哲理。分角色朗讀,幫助體驗心情,深入理解課文。
13,生字知道區分「燒」「澆」「躲」「躺」,重點指導左中右結構。
14,《語文園地》「我的發現」,引導孩子說說比喻句,讓他們對這種修辭有個形象的認識,盡量可以有意識的運用。
「日積月累」,繼續總結識字規律,加偏旁學新字。
「讀讀背背」和「展示台」結合起來,調動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收集和積累和春天有關的詩句。
「我會說」繼續提高學生的修辭能力,盡量讓孩子們填剛接觸的,比較有文採的詞語,在以前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寬頻網」既可以拓展知識,也可以引導正確健康的利用電腦,收集各個城市的市花,市樹,開個班會,做個交流。
第二單元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包括《泉水》《雷鋒叔叔,你在哪裡》《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卡羅爾和她的小貓》四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二和口語交際、展示台幾部分內容。
本單元除《雷鋒叔叔,你在哪裡》是傳統課文之外,其餘都課文內容較為新穎。這是一組用愛心串起來的課文,主要講了助人為樂的一些故事,這些正好是3月份講,恰逢文明月、學雷鋒之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符合學校的大方向,容易掀起做好事高潮。
本單元算選課文主題相類似,但每篇課文又有其特點:
《泉水》重在創設一幅幅美麗的意境,讓讀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熱情與助人為樂。《雷鋒叔叔,你在哪裡》是一首兒童詩,在品味詩的同時去觸摸雷鋒昨天的足跡,去尋找今天的活雷鋒。《我不是最弱小的》雖然是一篇普通的記敘文,一個小故事,但重在讓學生學習朗讀問句、嘆句的技巧,從而感受本文的主旨。《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一篇閱讀課文,篇幅較長,所以應注意如何實現「長課文短教」 是本課的重點。另外,各課的主旨雖然都是助人為樂,但又各有側重。《泉水》主要表現泉水的熱情,《雷鋒叔叔,你在哪裡》側重於記述身邊的小事,只要有人需要幫助,就時時處處關心別人。《我不是最弱小的》側重於講要關心比自己更加弱小的。
教學目標
1.認識50個生字,會寫3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朗讀課文,讀好帶問號、嘆號的句子。
3.體會美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學會關心別人,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學會關心比自己弱小的更需要幫助的人。
4.養成積累詞語的好習慣。
5.聯系生活實際,明白「哪裡需要獻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裡。」
6.教育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質,發揚優良傳統。
7.讀通課文,說出課文中那些地方寫得有趣。
8.聯系生活,說說廣告的用途。
9.自己試著寫一則廣告,盡量引人注目,標新立異。
教學建議:
《泉水》1.課前准備。
(1)讓學生搜集有關泉水的圖片資料。
(2)找適合的聲音及配樂,便於朗誦。
2.朗讀、背誦。
(1)本文總體基調是歡快熱情的,但要注意開頭、結尾處「靜」 的描寫,要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注意指導學生的表情轉換。
(2)課後練習中注意疑問句的朗讀要領。
(3)背誦是低年級學生積累詞語的重要途徑之一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雷鋒叔叔,你在哪裡》
1.課前准備。
(1)學生搜集有關於雷鋒的故事。
(2)學生搜集自己身邊的好人好事。
2.朗讀、背誦。
(1)抓住線索,理清脈絡:問小溪——問小路——四處尋。
(2)注意反復的讀法。
(3)注意感情基調的轉變。
《我不是最弱小的》
這是一篇記敘文,情節簡單,講的是五歲的薩莎在暴雨中保護弱小的野薔薇的故事。告訴大家,我們要學會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做個勇敢的小學生。
本課的重點是疑問句和感嘆句的朗讀,要讓學生通過讀,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從而理解本文的中心。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
本文屬於略讀課文,篇幅較長,但故事性較強,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易於接受、讀懂。
文章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默讀來明白故事梗概,所以要教給學生默讀的方法,首先注意既然是默讀就不能發音,這樣速度才能加快。第二,注意個別不重要的字可以一眼帶過,不必追究它的標准發音。
學生默讀完之後,教師要組織全體共同尋找本文的關鍵點,實現抓關鍵長課文短教,體現以人為本,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
教學建議
學生默讀之後,要說,要演。說什麼呢?說其中的趣事,要講得頭頭是道,有條有理,把兩次廣告的結局講出來。通過想像,演出卡羅爾送別小貓時的表情及語言。
寫廣告詞可能較難,但可以讓學生搜集廣告詞,學習一下廣告文化與廣告藝術。
《語文園地二》中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的發現」。
「我的發現」是把由兩個或三個相同部件組成的字進行了歸類。讓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尋找識字的規律,並在找的過程中掌握字形。
第二部分:「日積月累」。
「日積月累」 中又分為三個板塊:(1)讀讀認認,主要是講形聲字的構字方法,就是把一個字作為一個構字部件,再加入一個偏旁,變成一個新的字。
(2)讀讀記記,這一部分是四字短語,要靠平常的積累,還要用在合適的地方,所以不僅要讓學生讀,還要讓學生會造句,會使用,這是積累詞語的最終目標。
(3)讀讀背背,這一部分共有四句話,是緊扣單元主題的四句格言。A.花要葉扶,人要人幫。告訴大家,我們生活在世間是需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B.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告訴大家,你給別人快樂時,你自己也會很高興的。C.幫助別人的人,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告訴大家,當你幫助別人時,別人會把你對他的關心與幫助記在心上,當你遇到困難時,別人同樣會無私地幫助你。D.誠心能叫石頭落淚,實意能叫枯木發芽。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說明如果以誠相待,那麼,即使是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化。所以,我們要誠心實意地去對待別人。
第三部分:「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 中《伸出我們的雙手》這一題目是緊扣本單元主題的。而且恰好是在3月份學雷鋒紀念日,學生一定有話可說。讓學生自己發現周圍的小事,從小事人手,不必要求轟轟烈烈,但需要細心觀察,細心發現,許多人都需要幫忙,而這些事情往往是我們觸手可及的,只要努力堅持下來,就是不簡單的,小事雖小,貴在堅持。所以,關鍵是教育學生要時時處處注意觀察,發現誰需要幫助,養成助人為樂的好習慣。交流完之後,教師總結時要注意上述這一點。
第四部分:展示台。
1.故事會。A.講一講雷鋒的故事。這些故事早已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再流行。但是,傳統的美德不能丟,助人為樂的精神要流芳百世。盡量讓學生多聽、多講、多了解。B.講一講身邊的雷鋒。主要講學生發現的好人好事。
2.查字典擂台 可以小組內比 全班比
第三單元
*主題:愛祖國愛家鄉
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台灣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新疆的吐魯番,牛羊成群,瓜果飄香;首都北京,車如水,人如潮,繁華而熱鬧。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內容:導語,課文《日月潭》、《葡萄溝》、《難忘的潑水節》和《北京亮起來了》和語文園地三。認識56個生字,書寫48個。
*教學建議:
1、讓情感在搜集處理信息的過程中積淀。
A、瀏覽本單元的課文,及早准備資料。如學習夥伴的話就有很大的指導性,如《日月潭》後面有「我知道台灣還有美麗的阿里山。」「我知道台灣還有?」《葡萄溝》後面有「我們家鄉出產的水蜜桃也很有名。」「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鄉吧!」《難忘的潑水節》後有「彝族的火把節也很熱鬧,我講給你們聽。」語文園地里「我們這里的山很美,我寫山上的美麗景色。」「我們家鄉的板栗很有名,我要寫一寫。」「這是我收集到的家鄉過去和現在的照片。你看,咱們的家鄉變化多大呀!」編者通過學習夥伴的提醒,讓小朋友可以及早地去了解和准備,來豐富課文內容,拓展課外知識。
B、搞一個「愛祖國,愛家鄉」的主題周。把了解到的信息進行交流,照片、文字資料進行展覽,進行誇誇家鄉,說說台灣等的班隊活動。
2、讓課文語言在背誦中得以積累。
A、准備一本積累本。在一下是的時候就可以積累一些優美的詞語,我們看到在《日月潭》和《北京亮起來了》課後都有一些詞語,可以讓我們學生讀讀背背寫寫,這樣日積月累,為中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
B、重視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雖然課文後面是這樣說的,有的小朋友偷懶,背最簡單的部分,那麼我們在布置的時候還需要做一下指導。《日月潭》和《北京亮起來了》課後都有這樣的要求。
3、不要迷失在美麗的畫面中。課文中有的插圖是很美麗的,但是,在體會文章中這只是可以藉助的一個工具,而不要讓欣賞畫面替代了詞句的品味,要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
*教學注意點:
《日月潭》以讀帶講,讀中感悟。這篇文章語言優美,用詞精確,通過描寫日月潭的水、霧、雨,清晨和中午的景象,給人一種風景如話的感覺。對一些詞句的理解,不能以詞解詞,應該讓學生多讀,自讀自悟,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詞句。
《葡萄溝》可以設計多種活動來引導學生讀書。揭題後可以讓學生提問題,「為什麼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哪些地方說出了好?」然後圍繞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再用各種形式讀出喜歡的情感,最後把自己喜愛的句子抄一抄。
《難忘的潑水節》可以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大家都知道,學生對偉人的事跡不太感興趣。我們可以利用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周總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飾、手裡拿的器皿、身上挎的樂器。通過這些細節的觀察來體會總理和人民共慶潑水節的歡樂氣氛。
《北京亮起來了》識字量比較大,有很多新的詞語,有的詞語可以結合圖來理解。引導學生積累和運用生動優美的詞句。《誇家鄉》說與寫的內容一致。說或寫的時候不要做高要求,讓學生誇家鄉的其中一方面即可。要麼誇某一處的風景,要麼誇最有名的一種物產,要麼說說及家鄉的名人,要麼說說家鄉的變化。在說其中一方面時,可展示一下照片、實物等。口語交際不等於是過去的聽說訓練,最重交往互動,教師應該創設交際情景,如學做「小記者」采訪:你的家鄉在哪裡?有什麼值得誇一誇的地方?你希望你未來的家鄉是怎樣的?使學生互動起來。寫話就是將自己介紹的內容和在口語交際中聽到的有關內容加以綜合,組成一段話寫下來。形式可以多樣,可以是給自己的畫或照片配上一段話,張貼出來。也可在寫作後將內容相近的歸為一個組,在小組里閱讀和欣賞。
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第七組」教材單元主題是「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分別由29課《玲玲的畫》、30課《蜜蜂引路》、31課《寓言兩則》、32課《丑小鴨》和《語文園地七》組成。
單元導語是這樣寫的: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要是肯動腦筋,看來不可能辦成的事也能辦成。碰到問題,我們要認真想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個善於思考的好孩子。
《玲玲的畫》玲玲這孩子不小心把畫弄臟了,經過爸爸的修改,弄臟的地方變成了一隻小花狗。《蜜蜂引路》列寧「山重水復疑無路,唯有蜜蜂把路引」。《寓言兩則》「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是兩篇經典寓言。種田人的急於求成、守株人的僥幸心理如此可笑。童話大師安徒生的《丑小鴨》溫暖了一代又一代的孩童純真的心田。整組教材,除《寓言兩則》外,其餘文本都印證了「塞翁失馬,焉之禍福」的古訓。在整體把握這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體教學時,同樣要請大家注意不要拔高人文要求。
「人文」是潛移默化的、長遠的、隱性的東西。「人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歷經變遷,有著鮮明的時代氣息。那麼,語文課中的人文因素,怎樣才能形成於學生的素養結構中去呢?最經常、最有效的方法是讀──讀著讀著體會到了;讀著讀著感悟到了;讀著讀著共鳴到了……讀能激起學生熱愛世界先進文化,理解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情感;讀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提升文化品位。「讀中自有真情感,讀中自有真性情,讀中自有真人文。」
yubing at 2012-3-3 8:43:00
xueer981
第四單元用心思考善於創造
周村實驗學校
本單元給我們的啟示是:
一、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動腦思考、敢於質疑、動手實踐,這既是一種科學態度也是一種科學精神。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發現日常生活用品需要改進的地方,記錄並思考策略。
教學中的建議:
1.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
本組課文對話較多,指導學生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讀好對話。
可以採用添加提示語的方式體會角色。如《動手做做看》,朗志萬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魚放進裝滿水的杯子里,水不會溢出?」前兩個小朋友雖然都有回答,但語氣不同,一個是猜測,一個似乎很肯定,與伊琳娜的半信半疑和親自動手實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讓學生嘗試加提示語,再朗讀,在這樣的朗讀實踐中體會敢於質疑、善於思考、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2.學會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動。
有些文本,簡潔的語言背後省略了人物的心理活動。我們要善於抓住留白處,引導補白,使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同時得到訓練。
如《動手做做看》,伊琳娜聽了兩個小朋友的回答覺得說的都不對,她是怎麼想的?《畫風》的三個孩子用具體事物表現風,他們是怎麼想的?
3.學習復述或轉述。
把課文語言作為學生復述或轉述的材料,也是訓練語言和思維的方法,我們低年級可隨文選用一個小片段進行,不宜太長,能提供關鍵詞更好。
4.學慣用反問句來表達。
本組課文在展示心理活動和思考時,常常用反問句來表達。
例如:《郵票齒孔的故事》「要是有一台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
這樣問中有答的句式不是第一次接觸,在探究人物心理時,可以嘗試讓孩子用這樣的句式表達,豐富孩子的語言表達形式。這是一種初步的學習,不做達標要求。
5.繼續學習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朗讀利於傳遞理解,默讀利於思考。學生剛學習默讀,是一種默朗讀狀態,不在速度上做硬性要求,但一定要有思考任務,訓練學生邊讀邊思考。一些思辨性的題目更有價值。例如《郵票齒孔的故事》「郵票打孔機究竟是誰發明的?」比「阿切爾是怎樣發明郵票打孔機的」更有研究價值。前者將思考引向深入,究竟什麼才是發明?發明是為了造福大眾,發明更是建立在對生活細節的關注、思考和聯想之上。
《動手做做看》
切入點:伊琳娜為什麼生氣了?後來為什麼又笑了?
朗讀:引導學生讀好小朋友、媽媽說的話。小朋友說的話要用肯定、想當然的語氣。媽媽說的話要用鼓勵的語氣來讀。
結合上下文理解「哄騙」。
推薦閱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再把自己讀後的感受說給小朋友或爸爸媽媽聽。
《郵票齒孔的故事》
切入點: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從中你感悟到什麼?
抓關鍵詞語「吸引」「立即」「仍然」等理解課文。
積累運用數量詞。
推薦閱讀:《瓦特發明蒸汽機》、《牛頓發現萬有引力》
《畫風》
切入點:大家用什麼辦法畫風?
朗讀:練讀對話,開展爭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動。自由組合練讀、分角色練讀,競賽讀等多種方式,讀出不同的語氣。
實踐活動:動手畫一畫風,比比誰想得妙,畫得好。
《一次有趣的觀察》
本課是自讀課文,識記生字,練習默讀,自讀自悟,引導學生自己讀書解決問題。
《園地五》
口語交際與寫話
活動:孩子要參與製作的全過程。分組進行,保證作品的多樣性。
交際:
一、小組內展示作品,並介紹製作經過,比比誰介紹的最清楚明白。
二、各組推出一名在集體內介紹,要求說清步驟,語言准確流暢,態度自然大方,聽得不明白可舉手提問,台上台下互動起來。
三、小組內自我完善製作過程。
寫話:把自己的製作寫過程下來。
Ⅸ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訓練微型課題研究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感而讀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朗讀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情感的參與,才能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
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乾舌燥,再加上有意注意
tob_id_4254
的時間短,朗讀的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因此,
在小學低年級更要適當地創設情境,營造氣氛,讓學生願意讀、樂於讀、爭著讀。 動畫配音 為了讓學生朗讀好課文,並達到背誦,可以用「為動畫配音」的方式進行訓練。即播放「無聲」的動畫,讓學生通過朗讀或背誦來為動畫配上音。
例如我在教學《坐井觀天》時,就利用PPT
做成了幾幅沒有聲音的簡單的動畫。首先讓孩子們觀察:
「這個動畫片和其他動畫片有什麼區別?」孩子們立刻就發現了:「沒有聲音!」我再因勢利導,告訴他們給動畫片配音是很難的,
再問:「哪些孩子願意給動畫片配音呢?」先指名幾個孩子為動畫片配音,
最後讓其他孩子也一起為動畫片配音。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明白了「配音」的要求(讀出語氣,讀好課文)
,同時也調動了孩子們的自主學習性。也讓全班學生一邊觀看動畫,
一邊聽配音以及自己的參與,讓單調的學習變得形象、有趣,這既是在學習語文,也是在享受語文。
配樂朗誦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
在朗讀訓練中,根據課文的風格和特點,選擇適合兒童情趣、情感基調與課文相適應的畫面、
音樂,能直接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使其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
能更好地調節感情,促使學生讀好課文。 例如兒童詩《我真希望》
,這首詩主要通過「我」的希望,寫出了「我」多麼渴望在美好的環境中生活。
它激起了我們對美好環境的憧憬和嚮往,同時還讓我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為了指導這一課的朗讀,
我剪輯了一段旋律優美舒緩的曲子。在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
我先讓學生聽一遍音樂,
引導學生邊聽邊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主人公,幻想自己看到的是輕盈潔白的雲彩,聽到的是優美歡快的旋律,聞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芬芳。接著,
我啟發學生說說應如何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學生由於受到了音樂的感染,
情感有了強烈的共鳴,
便紛紛回答:應用充滿希望的語氣讀。接著,我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自由練讀,然
後指名讀。最後,我再放樂曲,讓學生在輕柔、優美而抒情的音樂聲中進行課文朗讀。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興趣,還激發了他們熱愛大自然、
熱愛祖國的情趣,提高了他們的朗讀能力。
「沒有情境的教學如同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學生是品不出味兒來的。」因此,
在訓練學生有感情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創設情境,
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有感而讀,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才能達到好的訓練效果。
二、朗讀形式多樣化,激發朗讀興趣 就朗讀的訓練方式而言,有分角色朗讀,齊讀,自由讀,男女生讀,個人體會朗讀等等。適當的、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保持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朗讀的形式應靈活多樣,恰到好處。例如在教學課文《風是一位畫家》時,為了讓學生獲得整體印象,讓孩子們更多地感受到一年四季的美麗,我首先對課文進行了范讀。同時,由於二年級的孩子剛開始接觸到這樣大篇幅的課文,為了便於大面積檢查、了解和訓練,在范讀之後,我還安排孩子們在小組內讀課文。此外,為了誘發想像,體會意境,發展形象思維,我還把四季的圖片分別展示,將學生們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小組,讓孩子們分小組朗讀,想像四季的美景。這樣一來,孩子們對四季的感受更生動形象,朗讀起來也更加富有情感。 又如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詩歌的意境讓人嚮往,但孩子們年級低,不能理解朋友間那種依依惜別的情感。為了讓孩子們做到真正的有感情地朗讀,我在教學時通過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配樂讀,抓住「孤帆」和「唯見」引導讀等方法,讀到最後,通過老師的導讀,有的孩子已經滿眼含淚,真正的體會到了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也真正的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讀。 因此,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精心設計朗讀的形式,讓孩子們更全面的參與朗讀,不再流於形式,這對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為高年級的閱讀打下堅實基礎。 三、發展孩子個性,倡導個性朗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同時指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倡導朗讀個性化,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堅持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而不是要求學生必須按照老師要求的語氣朗讀。我們常常會發現,許多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在朗讀時都是一個調,這樣束縛了孩子的個性發展,也束縛了孩子的思想。有些句段,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
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體會,讀出不同的感受,即個性化的朗讀。 例如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當讀到 「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來我不是丑小鴨,是一隻漂亮的白天鵝呀!」這幾句話,我發現孩子們就讀出了兩種不同的語氣。①一種情況:學生讀「啊(à)」;②一種情況:學生讀「啊(á)」。本來想給孩子們糾正,但聽到他們這樣讀了,卻又有不同的味道,「啊(à)」感覺高興激動,「啊(á)」感覺既高興又懷疑。於是我靈機一動,讓兩個孩子一起讀,一個讀「啊(á)」,一個讀「啊(à)」這樣帶著孩子從不同的角度體會句子,發現孩子對課文體會更到位,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朗讀指導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體驗,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倡導個性朗讀,培養學生好讀書、善讀書、讀好書。 總之,低年級的學生的朗讀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純理論地對其講解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對孩子的朗讀能力的提升是不起作用的。因此,教師應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在教學時,做一個真正的有心人,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有滋有味的朗讀中來,幫助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讓無聲的文字變為動聽的語言,把低年級那朴實,甚至枯燥的「讀書寫字」為主的課堂飄出優美歡快的精彩音符。
Ⅹ 如何寫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朗讀能力
《語文課標標准》指出: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讀是閱讀教學重要環節之一。我認為,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言語能力的培養,而言語能力的核心是語感,語感左右著語文教學的實質和效率,而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課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語文所蘊含的豐富情感。我們學校地處農村。這些大山裡的孩子由於在日常生活中,與家長、與社會甚至與老師交流都使用的是方言,很少有機會使用普通話,導致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較低。加之,目前農村學校教師老齡化十分嚴重,擔任小學語文教學的多為老教師,他們只要求學生朗讀,缺少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導致學生朗讀課文不流利、加字、掉字、錯字、缺乏感情等情況普遍存在。因此,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已經迫在眉睫。結合近幾年的語文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一、狠抓拼音,鞏固朗讀基礎。
農村學校學生受當地語言環境的影響,在生活中很少說普通話,在朗讀課文時口語較重,並且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學生的朗讀水平要有所提高,最首要的條件就是先把字音讀准。比如:n、l不分;前鼻韻母與後鼻韻母不分;腦袋讀成laodai、歡迎讀成huanyin。低年級教師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可以要求學生做成卡片,幫助學生區分並加強記憶,高年級教師在處理這些問題要及時糾正、強化練習。並且老師們要做到持之以恆,堂堂必教,時時必糾。朗讀文章只有先讀正確,才能讀流利,然後才能讀出感情。因此,在低年級狠抓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是提高農村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前提條件。
二、范讀課文,熏陶感染學生。
盡管新課改已經進行了好幾年,但很多教師仍然還沒有轉變自己的觀念,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必須先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當教師的朗讀達到一定的水平後,在課堂以生動、優美的語言為學生范讀,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以此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